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精选6篇)

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 篇1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20xx,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杂志,20xx,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xx,3(7):381-382.

五大发展的基本逻辑 篇2

从奋斗历程看五大发展的历史逻辑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规律。五大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把握和顺应历史潮流,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奋斗,我们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发展问题的探索,强调“发展的紧迫性”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更多地通过改造人的思想观念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毛主席曾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实现工业化要统筹兼顾重大关系,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和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观点,为我们党进一步探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发展速度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后来又阐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提出要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等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要妥善处理富裕与贫穷、先富与后富、快富与慢富、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国家发展与个人利益、平衡与平均等诸多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发展道路、发展基础、发展重心、发展步骤、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对发展内涵给予新的诠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来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注重发展的和谐性、全局性与永续性,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通过调整社会系统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协调其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文明发展道路,把中国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到新视野。

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新世纪,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作为发展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凸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问题。巨大的发展代价,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维与理念来支持中国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理念进行不断的思考和阐发。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2013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2013年10月,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等等。这些都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创新性思考和回答。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全面阐发五大发展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主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

纵览以上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党90多年不懈奋斗的历史必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从国际视野看五大发展的时代逻辑

如果说奋斗历程和历史逻辑是纵坐标,那么国际视野和时代逻辑则是横坐标。所谓时代逻辑,就是紧扣时代主题,深刻揭示和反映当今时代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是把中国发展放在世界格局中谋划而形成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逻辑。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我国13亿多人口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对于增强国家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历史也雄辩地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形势和环境变化对我国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全球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调整转型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对发展的认识,对发展理念和方式进行调整与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时代眼光,最大限度地吸纳当代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充分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先进理念,认真总结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动解决当今时代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普遍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推动解决的矛盾之一,就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银行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墨西哥、智利以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停滞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2013年11月2日,习近平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说:“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中国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性问题。五大发展把握时代发展新特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特别是强调要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解决的矛盾之二,就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示出对中国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其他国家利益的“修昔底德陷阱”心态。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接受《世界邮报》专访时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讲话既昭示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指出西方大国应抛弃二元对立观,避免在世界制造冲突、隔阂与对抗,导致两败俱伤。五大发展既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又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国际社会中出现的“国强必霸”的政治逻辑。

推动解决的矛盾之三,就是避免“高福利陷阱”。二战之后,瑞典、挪威、丹麦等一些西方国家,提供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几乎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由此导致社会“懒汉”现象滋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五大发展,一方面强调要坚持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另一方面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活力。

从相互关系看五大发展的内在逻辑

所谓内在逻辑,就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五大发展中的每一个“发展”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五大发展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这段重要阐述中可以看出,五大发展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内因与外因、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是全局与重点、目标与路径的有机结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大发展,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突出软肋。如果不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所以,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协调是保障和推动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五大发展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协调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的平衡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困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软、一手硬”、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内轮差”等等。如果这些发展的整体效能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治理的“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社会各方面的问题矛盾就会不断加深。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绿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五大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新时期的显著特点。五大发展把“开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进一步增强,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剧。所以,我们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五大发展把“共享发展”作为最后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蛋糕”的不断做大,如何“分好蛋糕”的问题越发凸显,特别是群体收入差距、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等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下审视五大发展,它既是驱动力,又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又是精神状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发展是贯穿始终的战略思维,也是“精神变物质”的历史实践。只有把五大发展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说它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崭新认识,是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从实践要求看五大发展的运行逻辑

所谓运行逻辑,就是把握客观规律,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五大发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新阐述和实践上的新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把握“十三五”湖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坚持“四个全面”,促进“三量齐升”,推动五大发展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

遵循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优化投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不断提高我省在全国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引擎,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快打造湖南标志性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影响广泛的产业体系。

遵循协调发展理念,全面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统筹推进长株潭地区、大湘西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四大区域板块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做大做强湖南文化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积极适应国防建设和军事变革新形势,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挥既有优势,整合特色资源,加快发展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军民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不断迈出两型发展新步伐。坚持绿色富省、绿色富民,发挥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积极引导和倡导绿色投资、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统一。

遵循开放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充分挖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深度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联动集群;大力实施“借船出海”“化妆出海”和“抱团出海”战略,加快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开放服务平台,推动外贸外资外经齐头并进。

遵循共享发展理念,奋力谋求三湘儿女新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着力解决“读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加快实现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目标。

五大发展的基本逻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时代逻辑以历史逻辑为基础,把握好这两大逻辑,能使我们更好地找准方位、顺应潮流;运行逻辑以内在逻辑为根据,把握好这两大逻辑,能使我们更好地立足现实、走向未来。

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 篇3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新华社深圳8月3日电(记者 王传真)深圳市近日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任务,对政府机构进行一系列整合、重组和调整,改革在产业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突破一:统筹宏观发展提升产业能力。改革前,深圳涉及产业管理的部门较多,资源分散,多头管理,聚合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宏观与微观管理不分,微观冲淡宏观,批钱批项目重于产业政策、发展计划;相关产业管理部门在产业准入审批、项目引进、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政出多门、职责交叉等问题十分突出;产业发展与科技、信息化分离,三者间难以相互促进,不利于产业水平的提升;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增加了企业的办事环节,弱化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

此次机构改革整合5个部门组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全市产业统筹管理,并重在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引导和指导行业发展,建立完善城市现代产业管理体系。

突破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整体协调发展。改革前,多个主管部门间分工不合理,职责交叉重叠,建设和管理缺乏整体性协调性。具体表现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影响了城市协调发展;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情况错综复杂,管理缺乏规范;城市园林绿化按传统的城乡分治模式,多个部门在管理中划分出不同的标准,城市资源配置、整体环境建设出现许多不协调。

此次改革一是整合两个部门组建了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综合协调与平衡各职能部门编制的专业规划,强化政府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掌控,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和产业空间集约使用。

二是整合多个部门组建了交通运输委员会,统筹负责特区内外交通规划、建设、管养、执法以及运输管理。

三是按照城市化的总体要求,重组了城市管理局,统管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工作,实现林业和园林的统一管理。2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体现五大特点

突破三:全面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与水平。深圳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存在环保规划性不强,管理系统性不足,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管理、水污染治理之间有机衔接不够,环境保护手段有限等问题。

为探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此次改革组建了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统筹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筑节能、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工作。同时对涉及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务、气象等部门实行归口联系。

突破四:理顺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统一监管执法。深圳市场经济较发达,各类要素市场活跃。然而,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按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分工,与市场要素因流动而应对一些事务不再实行相互独立管理的特点不相符,导致市场监管职责不清,执法资源分散,影响了市场监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降低了市场监管效能。

本次改革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管局,统一承担原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知识产权局的职责,以及卫生局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流通、生产领域的统一监管,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监督,强力保护知识产权,充分发挥执法力量与执法手段等整合优势。

突破五: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突出改善民生。

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制。为促进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此次改革整合了两个部门组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强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完善住房和建设管理体制。组建了住房和建设局,统筹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建设和建筑市场管理,把百姓安居事业放在了重要位置。

体育、文化与旅游逐步趋向融合,整合了4个部门组建文体旅游局,发挥文化、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

提高政府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为整合应急力量,有效利用各类处置应急事件资源,提高突发应急事件反应处置能力,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此次改革构建了大应急管理体系,整合了应急指挥中心、民防办,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指挥全市应急工作。3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体现五大特点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体现五大特点

新华社深圳8月3日电(记者 王传真)深圳市政府7月31日正式启动机构改革,力争两个月内基本完成。这次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的新路子,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大部门体制、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精简机构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深圳历史上先后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7次大的改革。与以往的改革相比,这次机构改革体现出五大特点: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鲜明地提出了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从城市政府直接服务企业和市民的实际出发,在加强经济调节的同时,更加注重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求全面梳理部门职能,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方案》对政府各部门都提出了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

二、改革涉及面广。除公安、教育、民政等7个机构暂不作调整外,市政府其他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都纳入了调整范围,共减少机构15个,精简幅度达三分之一,大大低于中央规定大城市为40个左右的机构限额。这次暂不作调整的部门,也要按照转变职能的新要求,重新进行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

三、在较多领域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在发展和改革、科技工贸和信息化、财政、规划和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和人口计生、人居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体旅游、市场监管等10个领域,实行职能有机统一、功能定位准确、部门数量精干的大部门体制。在其他领域也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

四、探索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改革方案提出,市政府机构统称为工作部门,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做出区分。主要承担制订政策、规划、标准等职能,并监督执行的大部门,称为“委”;主要承担执行和监督职能的机构,称为“局”;主要协助市长办理专门事项、不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办”。通过相关职能及其机构的整合,合理配置和运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解决某些方面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以及执行不力等问题。

五、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突出明确和强化责任。这次改革坚持把强化落实责任作为改革的重点,切实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权责不一致的问题。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 4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体现五大特点

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为全国城市体改探路

新华社深圳8月3日电(记者 王传真)深圳市7月31日正式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整个改革计划于10月1日前基本完成。深圳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大,精简机构多,涉及面广,旨在为全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路。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指出,深圳特区成立29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先后进行了7次大机构改革,在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时俱进地看,深圳市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的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对比较薄弱,缺位情况突出;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一些机构分设过细,管理多头,运作不畅;政府部门职责关系尚未完全理清,职责不明,权责不对称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政府管理总体效能的发挥。

王荣说,深圳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对政府转变职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要表现为: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减少政府的微观事务管理职能;努力做到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事项,政府坚决不干预。凡是政府可做可不做的事项,即使有财力和资源,也要本着积极培育市场、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则,政府主动放手。凡是应由社会组织承担,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转移。

王荣强调,深圳这次机构改革本着先行先试、积极探路的原则,努力探索构建符合现代化大城市特点的政府管理架构,在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重点领域中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他说,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在机构改革中只有勇于大胆创新与突破,才能为全国城市政府改革提供示范。

商务谈判五大基本功论文 篇4

1、保持沉默

在紧张的谈判中,没有什么比长久的沉默更令人难以忍受。但是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另外我还提醒自己,无论气氛多么尴尬,也不要主动去打破沉默。

2、耐心等待

时间的流逝往往能够使局面发生变化,这一点总是使人感到惊异。正因为如此,我常常在等待,等待别人冷静下来,等待问题自身得到解决,等待不理想的生意自然淘汰,等待灵感的来临…一个充满活力的经理总是习惯于果断地采取行动,但是很多时候,等待却是人们所能采取的最富建设性的措施。每当我怀疑这一点时,我就提醒自己有多少次成功来自关键时刻的耐心,而因缺乏耐心又导致了多少失败。

3、适度敏感

莱夫隆公司的创始、已经去世的查尔斯。莱夫逊,多少年来一直是美国商业界人士茶余饭后的话题。

数年前,广告代理爱德华。麦克卡贝正在努力争取莱夫隆的生意。他第一次去莱夫隆总公司去见莱夫逊,看到这位化妆品巨头富丽堂皇的办公室显得华而不实,并且给人一种压迫感。

麦克卡贝回忆道:“当莱夫隆走进这个房间时,我准备着听他来一通滔滔不绝的开场白”。可是莱夫隆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觉得这间办公室很难看,是吧?”

麦克卡贝完全没有料到谈话会这样开始,不过总算咕咕哝哝地讲了几句什么我对室内装修有点有同看法之类的话。

“我知道你觉得难看”,莱夫隆坚持道:“没关系,不过我要找一种人,他们能够理解,很多人会认为这间房子布置得很漂亮。”

4、随时观察

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随时了解别人。这是邀请“对手”或潜在客户出外就餐,打高尔夫、打网球等等活动的好处之一,人们在这些场合神经通常不再绷得那么紧,使得你更容易了解他们的想法。

5、亲自露面

没有什么比这更使人愉快,更能反映出你对别人的态度。这就象亲临医院看望生病的朋友,与仅仅寄去一张慰问卡之间是有区别的。

商业管理专家一直强调,成功的商业交易主要依赖于谈判的艺术,绝大多数成功商人都是谈判高手,这使他们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一笔交易。

倾听

一个谈判高手通常提出很尖锐的问题,然后耐心的倾听对方的意见。商务专家说,如果我们学会如何倾听,很多冲突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是倾听已经成为被遗忘的艺术,而很多商人都忙于确定别人是否听见他们说的话,而不去倾听别人对他们说的话。

充分的准备

要取得商业谈判的成功,必须在事前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信息。例如,你的客户的需要是什么?他们有什么选择?事先做好功课是必不可少的。

高目标

有高目标的商人做得更出色。期望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卖家的开价应该比他们期望得到的要高,买家则应该还一个比他们准备付的要低的价格。

耐心

管理专家认为,谁能灵活安排时间谁就有优势。如果谈判时对方赶时间,你的耐心能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影响。

满意

如果在谈判中对方感到很满意,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满意意味着对方的基本要求已经达到了。

让对方先开口

找出谈判方渴望达到的目的是否低的最好方法就是劝诱他们先开口。他们希望的可能比你想要给的要低,如果你先开口,有可能付出的比实际需要的要多。

第一次出价

不要接受第一次出价。如果你接受了,对方会想他们其实能再压一下价,先还价再作决定。

让步

在商业谈判中,不要单方面让步。如果你放弃了一些东西,必须相应地再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东西。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对方会向你索要更多。

离开

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 篇5

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

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8%的目标主要还是要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更多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进展还需进一步加快。只有速度更稳一些,我们才有条件以更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才可以切实得到增强。” “其实,今年的8%也包含了对一系列风险因素的估计。”全国人大代表、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说。他认为,我们在对2011年经济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冲击,比如,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难以平息的主权债务压力等,都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由于去年10月以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整体上判断,今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巴曙松说。

采访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900万人:“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路线图”: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三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

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量。基于调控考虑,去年底中央宣布,2011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郭松海说。

“如果能保持规模,也是不低的,依然高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年均三四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于这样规模的信贷投放,仍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市场没必要太过担忧。

9000亿元: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明确指出,2011年将继续加大教育、三农、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这些领域,也必将是财政投入的着力点。”钱国玉说。

政府的五大基本职能 篇6

首先,从两个层面为信息产业培育新的市场空间。在实施好“家电下乡”、“宽带下乡”和“信息下乡”措施,开发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市场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信息消费”这一新型消费领域的拓展,拉响了3G进一步拉动信息消费的号角。

其次,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发展中,突出了信息网络产业的引擎作用。这样明确的指令,必将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包括3G、LTE、4G、宽带、下一代网络等迎来一轮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其实,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等,必然需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基于三网融合的众多产品技术已经开发完成,相关新兴业务模式也已经成熟,只要体制机制真正突破,最近3年必将实现井喷式发展。物联网的发展则需要走出概念炒作和过多的务虚讨论,应该尽快开发出适用的技术方案,探索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

第三,向服务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之一。报告中强调了信息产业对于拓展新型服务领域的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并特别指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可见中小企业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服务领域之一。

第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升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意味着,电子商务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超过3.5万亿元,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不过,在中国,网购目前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更巨大的增长潜力有待开发。

第五,两化融合等将促使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层次。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背景下,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信息产业的技术开发、应用拓展以及营销模式都将出现新的跨越。此外,在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方面,在家庭服务、社区服务方面,在支撑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信息产业都将更广泛地渗透和融合。

“两会”凸显E时代特色

■ 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吴胜武

今年“两会”体现出了鲜明的E时代特色,这是跟往年不一样的。

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在会场内外的广泛应用,使全国两会更加开放透明;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行使职权、参政议政,凭借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便利; 新科技的应用也拉近了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拓宽了代表委员收集民意的途径,不仅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召开前在线与网民交流,甚至一些网上的讨论也都能够通过两会反映出来。这些都传递出网络问政的新风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给会议本身,以及中国的政治协商特色带来了很大变化。这次两会民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种提高有很大的功劳是来自于互联网,取决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在“两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及“信息”这个词,一共有10个地方。例如发展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用好网络、利用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接受群众监督等,这都反映出在政府工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信息化与信息产业都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特别是目前一些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技术发展条件下一些社会形态的变化,都使得我们的高层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怎么样在这种泛在网络的条件下、更好地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和服务群众的体系建设。

此外,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信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提出,“两化融合”要所有为,有所不为,要找准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就是“需求拉动、技术保障”。一方面,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信息素质的提高,人们的信息化需求也会越来越广; 另一方面,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的应用提升提供了保障,像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都反映了这样的主题。

很多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都是结合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而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认为下一步,首先要加大信息消费; 其次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支撑; 第三是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将信息化从城市渗透到农村; 第四是打造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人心,“E时代,U社会”的愿景已经不远了。

“公平正义”考验政府责任

■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电子政务专家 汪玉凯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列为2010年的八大重点工作之一,这是前所未有的,它显示了政府推进自身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看来,报告的亮点有4个: 一是强调公平正义。收入分配不公已经在社会引起越来越强烈的反应,强调公平正义彰显了政府责任; 二是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随着网络的崛起,民意表达已经形成一股汹涌的民主力量,政府正在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 三是加大反腐败力度。报告中提到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等措施,显示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 四是强调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健全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将落脚到政府本身。

温家宝总理在闭幕式后的答记者问中提到:“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如何做到“公平正义”,则将直接考验政府责任。从电子政务角度,政府将面临两个转型。

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10年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成绩显著,电子政务工作的重心转为“应用”,进入到一个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应用深化期。因此,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可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而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模式可以利用网络,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此外,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还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公共服务管理的提供过程进行监控,而对过程的监控也就是对行使公共权力的监控。

二是网络民主考验政府公开。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民主体制中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架构,尽管网络使网民的自由表达与公众参与成为可能,也使得以网络为媒介的“政府-民间”互动模式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元素,但是,真正打通网络民主“最后一公里”,仍然要靠制度的建立。这种制度建立正考验着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责任。从容、理性地面对网络民主,加强信息公开,成为每一级政府不可逃避的责任。

社保服务到乡村 农民“老有所养”

■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社保信息化专家 王东岩

2009年,我国继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步伐,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技术层面的支撑不存在问题。未来,只要原则确定了,各地就具体的步骤和流程进行协商就可以解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老有所养”的梦想变为现实。去年,全国320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靠天吃饭”的中国农民将开始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

“金保工程”一期7年,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将数据集中贯彻始终。在此基础上,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虽然是“平地起高楼”,却有着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参照实行,数据向省级集中,最低也可以实现市级数据集中。

相较于“数据向上集中”的齐步走,“服务向下延伸”则个性化色彩浓厚。如何真正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对新农保的最大考验。首先是将服务延伸到乡、镇,甚至是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科学地设立服务网点,实现《国务院关于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整合现有农村社会服务资源,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将从去年的10%的县扩大到23%的县。新农保最主要的投入不在数据中心,而在信息“入口”,硬件上需要终端和网络,技术上需要人员。这一点应该充分发挥各地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就业工作站”等已建服务机构的作用,这些“工作站”当初主要的功能,是农民工在跨地区流动中的信息支持,现在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以及将全国130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前者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政策缺失,这些集体企业的退休职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领城镇低保; 后者指未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的工伤人员。积极将其纳入工伤保险统筹,使社会保障荫蔽到“老工伤”人员,有助于解决他们的切实困难,推动社会和谐。

这两个问题都是存在多年的老大难,如今政府主动买单,这也是注重民生、关怀弱势群体的一种体现。同养老金的转移接续一样,这些问题的在技术层面的支撑早就没有问题了,只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流程,应该很快就可以解决。

卫生信息共享 医疗费用下降

■ 原解放军301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医疗信息化专家 任连仲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卫生做出了更为积极和具体的政策指导,重点是进行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改革和扩大医疗卫生制度的覆盖率,惠及于民,这与正在进行的医改相呼应。要将政策落实,信息技术是实现医疗资源均衡、监控财政投入是否到位的必要支持手段。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的政策有两方面: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今年,财政支持会在两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直接投钱给新农合与医保。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可见,政府是要花真功夫来扩大医疗卫生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则是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支出,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院的公益性改革也是医改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这只能由政府加大补偿。

第二,医疗资源的均衡化。首先,报告提出,2010年,在政府举办的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让药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其次,报告里提出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实质就是将医疗资源均衡化,使得病历、检查检验结果能够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间流转。

在政策指导下,信息化是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在医改方案中已经提出,信息化是八大支柱之一。我认为,重点是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网络系统,实现卫生信息系统的共享。一旦共享系统建立,医疗档案就能够在不同医院间相互调阅,而这也是医改方案中的重点。共享系统能带来三大好处:

首先,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我调查过很多医院,发现在中高层医院进行检验检查的费用,占个人就医费用的26%~28%,如果有了共享系统,医疗费用就能减免8%,这是相当可观的数据。

其次,有了共享系统,可进行网上挂号、互相转诊,不仅降低医疗费用,也方便了老百姓。

最后,实现监控。在医改方案中,“监控”两字出现了28次,可见其重要地位。通过共享网络,可辅助落实基本医药制度和药品的统一采购。此外,监控更大的作用在于管理巨大财政的投入——国家8500亿元的财政投入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利用——在实用共享的网络系统里,数据可以直接通往高层,数据质量和真实性都得到保证。

物联网在农村的发展空间更大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道亮

我看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有点“失望”。因为报告中,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外,连一句“农村信息化”都没提到。

其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三农”的环节并不少,从财政支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服务业、继续加大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到统筹城乡发展等均有涉及。在这些环节中,处处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的作用和服务,例如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监控、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农民培训,信息化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惟独没有提到这些应用所需要的手段,这说明农村信息化还是没有破题!即使是“家电下乡”,也不是纯粹为了农村信息化而来,而更多是从振兴民族工业的出发点来考虑。

信息化相当于空气一样,它并不值钱,但一旦人离开空气就无法生存。信息化在农村的作用也是如此,从最初的信息服务站、村村通、到“电脑下乡”,虽然农村信息化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好几年,但是目前很多人都没有理解到这一层次。

面对这样的局势,今年的农村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今年农村信息化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呼吁政府和社会对农村信息化加强重视,二是改变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

其实,信息化已经在改变人们在日常管理和生活方式,尤其在促进城乡统筹、夯实农业基础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的今天,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接近城里人,看电视、上网甚至结婚穿婚纱,都是信息化潜移默化的结果。

上一篇:北仑区防台风应急预案目录下一篇:走在雨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