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精选8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列入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对生态文明中水环境和水质保护方面的提出了重点管理要求。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环保部发布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将“互联网+绿色生态”作为11个重点行动之一而提出,要求未来的环保工作必须紧密地与大数据建设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大数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目标
以往信息化发展基本都是着眼于各个业务部门各自的业务需求,“管什么、想什么、干什么”,数据多头采集、相互矛盾的现象普遍,难以从环保工作全局层面支撑决策和管理。很多环境问题还处于现状不清、底数不明、原因不详的困局之中,环保部门在回应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解决人民关切的环境问题方面容易陷入被动。
通过以水环境综合大数据分析建设为契机,树立环保工作的大局观和整体观,将流域各方面相关环境管理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造对内的统一的水质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用全局性的战略眼光来谋划整个水域环境质量、影响流域污染源监控数据管理建设。3 系统建设内容
3.1 水环境大数据采集
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是以数据为核心,环境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是在“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环保部门未来建设重点将紧紧围绕大数据进行。而要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数据收集获取问题,因此需要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收集内外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开发数据,努力实现全数据采集管理。
3.2 水环境大数据管理
获取流域水质大数据分析需要的相关环境大数据资源后,建立大数据综合服务库,将采集的海量数据汇聚进入到库中,聚合原有分散在各个政务系统中的数据,并按照大数据管理标准及要求,进行集中管理与维护。
3.3 水环境大数据分析应用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6月26日在郑州签署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河南省将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 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支撑创新公司蓬勃发展, 培育后续竞争力。同时通过在安全稳定的云计算平台上部署政务云平台, 可提升全省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发挥云计算平台集约节能、协同合作、平滑扩容的特点。
基于该框架合作协议, 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阿里云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 利用各自领域内的丰富经验与资源, 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建设河南中原云大数据平台, 对外提供云计算基础服务。一期云平台主要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提供电子政务云服务, 后续可基于云计算基础服务开展政企行业客户的对外公共云服务, 实现长期发展, 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之目的。
1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政务云, 形成统一完整云架构的政务网络, 为政务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云基础设施、云软件和云应用服务, 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从买设备到买服务的转变, 提升政务网络的建设效率, 打牢政府内部信息共享的基础, 建成技术领先、架构合理、安全高效、效益明显的新一代政务外网体系。
2建设方案
2.1方案概述
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采用标准的飞天云平台架构, 构建弹性计算集群、开放存储集群、负载均衡集群、关系型数据库集群。最底层的基础设施主要由X86服务器, 存储设备、网络交换机, 路由器等硬件组成, 飞天云平台系统是基于Linux系统之上的分布式系统, 主要由分布式文件系统、任务调度、集群部署 (大禹) 、集群监控 (神农) 、分布协同服务 (女娲) 、远程过程调用 (夸父) 、安全管理 (钟馗) 、资源管理 (伏羲) 组成。飞天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中原云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2.2.1整体网络架构
为了满足政务各委办局用户的安全隔离需求, 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虚拟专有云 (VPC, Virtual Private Cloud) 的划分, 每个划分出来的虚拟专有云在网络层面进行了2层隔离, 并且实现各个虚拟专有云 (VPC) 之间的不能看见、不能发现、不能访问, 并且IP地址完全独立。为了能满足用户虚拟专有云 (VPC) 内部可以有管控的互通, 可以在VPC内部划分安全组, 各个安全组之间实现资源隔离, 做到资源不能看见、不能发现、不能访问。可以通过对安全组的配置实现安全组间的虚拟防火墙, 完成有管控的组间访问。通过创建政务外网区VPC与公共服务区VPC进行资源隔离。政务外网区通过MSTP专线接入核心MPLS VPN, 公共服务区通过另外的MSTP专线接入核心MPLS VPN。公共服务区与政务外网区的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该MPLS VPN实现, 满足应用系统对数据交换区, 政务外网区, 公共服务区的访问需求 (图2) 。
1.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经由省信息中心骨干路由与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实现互通互访。
2.采用联通MPLS与广电MPLS互备的方式实现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与各省局委办的互通互访。
3.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与阿里杭州运维中心运维专线可采用联通直连方式来实现。
4.地理信息库等系统通过信息中心内网与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实现互通互访。
2.2.2中原云平台网络架构
云平台整体架构由弹性计算区域, 分布式存储区域, 关系型数据库区域, 负载均衡区域, 专线接入区域, 互联网接入区域以及核心交换路由区域构成, 如图3所示。
1.配置两台核心路由器 (CSR) 作为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生产网核心路由器, 采用外部边界网关协议 (EBGP) 路由协议相互宣告私网IP地址路由, 私网IP地址由阿里云统一规划和分配;核心路由器分别采用2×10GE上联主流运营商, 用于提供公有云业务服务, 采用外部边界网关路由协议相互宣告公网自治域 (AS) 号及IP地址路由, 公网自治域 (AS) 号及IP地址由合作伙伴提供。
2.配置两台核心路由器 (CSR) 作为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生产网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 (DSW) , 两台DSW之间采用4×10GE链路互联, 采用虚拟专有云 (VPC) 大二层虚拟化架构进行部署, 同时部署MPLS-VPN技术, 用于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虚拟私有云业务;两台核心交换机 (DSW) 与核心路由器 (CSR) 之间采用共8×10G上联, 运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路由协议, 部署在运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 路由区域0内。
3.汇聚接入层以两台汇聚交换机 (PSW) 加若干台接入交换机 (ASW) 作为一个最小交付单元 (Pod) , 每个最小交付单元 (Pod) 上联160G带宽, 下联最多576台千兆双网卡服务器, 跨最小交付单元 (Pod) 三层转发性能按1:3收敛比进行设计, 最小交付单元 (Pod) 内二层转发性能无收敛 (线速转发) 。
4.每套标准DSW网络最多可接入4个Pod, 其中2个Pod用于部署弹性计算 (ECS) 、1个Pod用于部署1套 (主控节点+关系型数据库 (RDS) +带外网管节点+云盾节点) , 另外一个Pod用于部署OSS。
5.ASW采用FEX的方式上联到PSW。每台ASW采用4×10GE上联到其中一台PSW, 每2台ASW为一组, 采用HVPC方式接入48台服务器, 每台服务器采用双活上联到两台ASW交换机, 在IDC网络内做到无单点。
6.政务外网以及公共服务区域可以通过MSTP专线接入专线接入交换机, 通过带双万兆口的接入网关集群 (MGW) 接入交换机, 再通过CSR接入核心交换机, 完成网络物理上打通。通过网工配置每根专线对应的VLAN, 并且与对应的VPC映射, 完成对应专线与对应VPC的打通, 实现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区域与政务云的统一地址规划。在核心交换机下接入汇聚交换机, 每一对汇聚交换机下可以接入一个ECS最小交付单元 (POD) , 1个RDS最小交付单元 (POD) , N个OSS最小交付单元 (POD) , 负载均衡 (SLB) 集群通过LSW接入CSR完成对负载均衡流量的路由。
2.2.3基础系统平台
飞天云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数据中心Linux集群的物理资源, 控制分布式程序运行, 隐藏下层故障恢复和数据冗余等细节, 有效地提供弹性计算和负载均衡的服务。主要包括:资源管理、安全、远程过程调用等构建分布式系统常用的底层服务;分布式文件系统;任务调度;集群部署和监控 (图4) 。
1.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负责调度和分配集群的内存和计算等资源给上层应用和服务, 管理运行在集群节点上的任务的生命周期和资源使用。在多用户运行环境中, 支持计算额度和访问控制, 作业优先级和资源抢占, 达到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 有效地共享集群资源。
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提供以用户为单位的身份认证和授权, 对集群数据资源和服务进行访问控制生成。
3.远程过程调用
远程过程调用提供可靠高效的进程间远程调用服务, 支持通讯信道的数据压缩和一致性校验。
4.分布协同服务
分布式协同服务提供分布式系统基本的命名服务、状态同步服务和分布式锁服务。支持基于Paxos (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 的分布式共识协议。分布式文件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 支持上亿个文件和PB以上量级的文件存储。基于Paxos协议的多主控节点 (Master) 设计, 避免集群单点失效, 自动进行故障监测和数据复制, 在不依赖RAID卡和NAS等特殊硬件设备的条件下, 极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采用Share-nothing (不共享状态) 架构设计, 支持大规模并发读写, 充分利用分布式并行带宽。毫秒级别的日志更新操作, 支持快速响应的在线服务。支持增量扩容和自动数据平衡能力, 允许用户定制数据分布策略。
5.任务调度
任务调度面向海量数据处理和大规模计算类型的复杂应用, 提供了一个数据驱动的多级流水线并行计算框架, 在表述能力上兼容MapR educe (一种大规模分布式编程模型) , Cascading (一种大规模分布式编程模型) 等多种编程模式。高可扩展性, 支持十万以上级的并行任务调度。自动检测故障和系统热点, 重试失败任务, 保证作业稳定可靠运行完成。
6.集群部署与监控
集群部署与监控提供整个云操作系统以及上层应用服务的部署、配置管理、以及服务的自检和自举。支持在线集群扩容和应用服务的在线升级。监控云操作系统集群和上层应用服务的运行状况和性能指标, 提供丰富的监控图表和集群状况仪表盘, 支持用户定义的自动报警服务, 以及在线性能剖析和故障诊断。云操作系统系统将集群进行了整合, 使得集群以一台超级计算机的形态展示在其他服务以及应用面前。
3结束语
中原云大数据平台一期已正式上线的云产品有云服务器 (ECS) 、负载均衡 (SLB) 、开放存储服务 (OSS) 、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RDS) , 虚拟专有云 (VPC) 以及安全体检/安全管家 (云盾) , 中原云将根据后续业务需求及规划, 持续提供更多的云产品。
通过中原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按需供给和统一管理, 促进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 面向未来海量数据应用提供统一的资源平台, 满足大数据发展的需要。同时可带动一批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 使信息化服务逐步真正摆脱对IBM、Oracle、EMC、VMware等国外公司的依赖,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性, 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河南中原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项目, 对大数据平台的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简要阐述了飞天平台系统部署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应用, 为其他广电系统建设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低保系统;数据交换
中图分类号:TN91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Data Exchange Platform Design Based on XML in System of Lowest Living Ensure
Song Xiaohong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410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and introduction of System of lowest living ensure,analyze the problem of data exchange in E-government system.The structure of data exchanging system based on XML is presented.
Keywords:E-governmen;System of lowest living ensure;Data exchange
推进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电子政务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民政低保系统简介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起步。最近几年,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进展顺利,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不断推进,基础信息库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民政低保系统建设以民政部低保中心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级民政部门为业务处理核心,以低保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等部门和金融机构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地区、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与网络化系统,开发并部署全国统一的低保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将包括低保业务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信息交换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业务监管子系统、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子系统、预警监测和响应子系统;构建低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平台,为低保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
二、低保系统中的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在低保系统实施的过程中,要实现低保信息省、市、区、街道、居委会(社区)的协同处理,实现资源共享,肯定会有各级部门之间数据信息的传送。主要有:
(一)民政内部信息交换
民政内部信息交换主要是从市到省的数据交换和从省到部的数据交换,交换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数据交换、监管数据交换和决策数据交换等。
(二)同级部门信息交换
同级部门信息交换主要是和同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交换内容主要包括和民政部门开展的相关救助业务情况的数据和统计信息。同时还包括民政部与相关部委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各省民政厅与各委办厅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各地市民政局与各委办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各区县民政局与各委办局及相关企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等。
由于各级政府机关之前已经开发或购买了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应用系统或软件产品,这些系统之间的系统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平台之间都存在差别,造成系统间难于、甚至无法进行信息交互。为了保证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在进行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时,要能够实现不同网络、不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传递,以适应目前已经形成的复杂网络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同时也需要提供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能力,以适应各种系统的数据格式,实现不同系统对数据的正确解析和使用。
所以新的民政低保系统应在进行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时,数据交换平台需要解决下面一些问题:
1.政务内网、政务外网、政府公众信息网模式下跨安全域的数据交换问题。三网模式下各个网络存储数据密级不同,同时,部门内部对不同数据有着自己特殊的安全需求。数据交换平台必须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等安全支撑体系。
2.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问题。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内容各异,采用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及操作系统。这为平台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在各内部业务系统中提供一个基于公共标准的信息采集模块。
3.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包括不同数据库环境所支持数据类型不同以及相同数据库环境中数据结构设计各异等。需要一种可访问不同数据环境与实现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双向映射转换的公共服务模块。
4.不同系统间统一的数据传输机制的问题。要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必须由一种统一的数据通讯机制控制数据传递,实现多种通讯协议下不同格式和标准的数据报文传输。
随着民政信息化发展,数据交换方面的需求和应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数据交换技术介绍
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子数据交换(EDI)方式、数据仓库方式、中间数据方式。
以XML作为中间数据的数据交换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它不但克服了应用系统只能进行基于点对点的数据交换的缺点,而且适合于网络传输,非常适用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数据交换和存储。基于数据库和XML的数据交换不但简化了接口设计而且具有更大的适用性,接口设计和数据传输、存储更加方便。
XML是由W3C提出的可扩展标志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简称,是数据交换的介质,任何两种格式的数据交换都要借助于XML。XML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表示方式,它在采用简单、柔性的标准化格式表达和应用程序间交换数据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用户界面与结构化数据相分离,它能够对来自于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XML主要用于描述数据文档中数据的组织和安排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是为数据的结构化提供了一套规则。它的关注点不是数据在浏览器中如何布局和显示,而是数据内容的组织和结构。
四、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跨部门、跨地域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交换体系总体结构由服务模式、交换平台、信息资源、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组成,如图1所示。
不同服务模式的业务应用通过调用交换平台提供的交换服务,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和管理的保障。
在进行数据交换功能设计时,通过综合国内外同类相关平台的长处,建立以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工作流为核心,符合WFMC国际工作流规范的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提供规范的、可灵活配置的、具有相当安全性的数据交换手段。针对不同用户采用的不同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访问模块预先实现针对各种数据库的访问功能,然后通过一个可以被外界调用的命令接口类,来执行SQL语句,只需指明所要使用的数据库类型,便能完成操作。
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在于完成不同应用间的消息收发和数据内容转换,涉及到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其中,通过XML解决异构数据源之间数据交换的难题;通过平台的数据收发器将异构系统问的通信转化为平台间的通信,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通信系统。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各个应用系统通过数据适配器,作为一个节点与数据交换平台相连,交换过程对各子系统透明。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各系统仅服从于该系统与其相连接的数据交换平台定义的数据交换规则,与数据来源、交换对象、交换对象的个数及其物理位置、系统环境、逻辑结构无关,避免了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实现了多个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的透明,为将来系统的扩展提供了便利。
五、结束语
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数据集成正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XML以其方便、简洁、数据和表现分离等特点,成为进行数据集成的良好方案。目前,很多厂商随带着自己的相应产品,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造成数据交换的标准十分混乱,各种不同的产品难于集成。今后,这些系统的整合仍将是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建立一种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小宁,黎明.一种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方案的设计.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江涌,于建武,刘镇,李征.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平台设计.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7
[3]黎文导,卢瑜.J2EE平台上基于XML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长春工业大学学報,2006,12
[4]王丽君,李小丽.XML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与设计.网络与多媒体,2006,12
局各科室、下属单位,各乡镇民政办: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增比、进位、突破和“六个率先”的新要求,县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意见》(党发[2010]17号)文件精神,就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六大环境打造,强化民政系统服务
意识,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部署及县“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动员会议要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帮四促活动五进机关活动有机结合,强力推进三化一游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执行力建设,转变作风,更加牢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全面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确保各项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目标
(一)作风建设上通过“二优化二提升”,努力打造“勤廉高效民政”,达到:“破五难、促五新”的目标。一是破除”学风不浓”的难题,重点解决在学习上“不想学、不愿学、不善学”等问题,力促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有新提高;二是破除“干劲不足”的难题,重点解决作风漂浮、精神不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问题,力促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上有新突破;三是破除“效率不高”的难题,重点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造成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力促在服务群众、提速提效上有新作为;四是破除“落实不力”的难题,重点解决碰到困难就退、碰到矛盾就避、碰到难题就推的问题,力促在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上有新成效;五是破除“形象不佳”的难题,重点解决荣辱不分、情趣低级、贪图享乐等问题,力促在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上有新气象。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和绩效,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人员队伍,使全局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市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主基调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以过硬的作风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在全局上下形成“一条心、一个调、一股劲”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在环境建设上通过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清理整顿收费秩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落实问责制等措施,抓好环境建设,实现行政权力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要深入推进“软环境”打造,重点通过抓好政策清理、政策落实、政策创新,努力营造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通过加强民政部门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诺的信用环境;通过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实施信息公开,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等措施,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
(三)在项目建设上通过开展民政“项目建设年”活动,结合十二五规划作好项目库建设,积极申报并建设一批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建的项目年内要完成工作量的80%以上;同时,强力推进续建项目,续建项目要求年内要全面完成。在此基础上,狠抓基础设施项目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环境,提升发展力
1、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政令通畅。各科室、各单位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动员会精神,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切入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切实抓好县委、县政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扎实完成全年各项民政工作任务。
2、开展“软环境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要将软境建设与际工作推进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作风,创新举措,“知民情、解民困”,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针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实际利益需求,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定位,从推进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大计出发,谋划长远、研究对策,拓展服务、落实措施,全面履行民政部门的职能。推行微笑服务,开展“微笑民政”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志愿服务行动、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活动、送“温暖献爱心”主题活动、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活动、微笑窗口建设活动、强化信访服务活动、培养为民感情活动等;搞好办公楼内外卫生,做好庭院环境绿化美化。深化“不让一位服务对象在桐梓民政受委屈”的承诺内涵,建设桐梓特色的人文环境。
(二)优化作风,提升服务力
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基层民政工作,推进基层民政室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民政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夯实基层民政工作基础,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水平,真正把基层民政办公室建设成为民服务的形象窗口,更好地维护好、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共享科学发展成果。
二、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基层民政室规范化建设整体目标是建设设施齐备、人员得力、管理严格、运转高效、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规范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公室。
(一)明确工作职责
各民政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民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本乡镇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负责做好城乡低保对象申报、核查、审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负责医疗救助、助学等救助的申报、审查和管理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3、负责做好农村五保对象供养工作,准确掌握五保对象生活情况,及时足额发放五保供养金。
4、负责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及时、准确核查报告灾情,排摸掌握困难群众情况,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妥善安排灾民生活;指导、协调灾后灾区重建和灾区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工作。
5、负责做好临时救助和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及其他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6、负责做好重点优抚对象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补助金,积极开展双拥活动。
7、负责所属乡镇敬老院和村级五保之家等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8、负责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抓好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组织开展老年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
9、负责指导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村(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
10、承办上级交办的乡镇、村行政区划和地名、界线管理的相关工作。
11、负责做好殡葬管理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殡葬改革。
12、开展慈善捐助和经常性社会捐赠活动。
13、负责做好基层民政信访、信息、民政政策宣传、咨询、档案管理等工作。
14、按照要求协助做好全市福利彩票发行工作。
15、协助做好婚姻登记、弃婴收养、老区项目建设等相关民政工作。
16、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配备工作力量。
根据民政工作职能要求、所辖区域人口和民政对象数量,各民政办专职工作人员人数配备标准为:2万人以下乡(镇、办)配备2名民政专职工作人员;2万人以上乡(镇、办)配置3名民政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冷水江市街道办事处不少于4名工作人员)。民政办公室设主任1名,选派热爱民政事业、政治业务素质高、热心为群众服务、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志担任。其
人员异动需报市民政局同意并备案。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充分考虑到基层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等实际情况,要把热爱民政事业、政治业务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基层民政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民政工作中来,同时保持专职民政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
各村(居委会)要确定一名民政协理员,协助乡、镇、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做好本村(居委会)的相关工作。
(三)改善办公条件
1、办公场地:按规定须配备三室(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且总面积不得少于60㎡。名称统一为:“XX乡(镇、办)民政办公室”,同时加挂“XX乡(镇、办)社会救助工作站”的牌子。
2、办公设施:所有民政办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复印机、数码相机、档案柜、空调,并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配套设施,以适应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民政办应配备办公桌椅,档案柜不少于2个,有接待群众来访和办事时方便群众就坐的基本设施。
3、规章制度: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和政务公开的要求,在市民政局的统一指导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实行 4
政务公开,并要全部公示上墙。
4、宣传栏和民政救助对象公示栏:必须高标准建立长久、耐用的政策宣传栏和民政救助对象公示栏,对社会救助等政策进行宣传和按要求对救助对象进行公示。
5、档案资料整理:要求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和市民政局统一的标准、格式将历年来的各种民政台账、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建档,做到规范无差错。同时规范档案管理,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对象、五保对象、救灾救济对象、抚恤定补对象等各类民政工作对象的资料齐全、详实可靠,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并建立电子台帐。
(四)落实办公经费。各乡(镇、办)要对民政办公室的宣传、办公设备购置等办公经费给予保障,足额预算并及时及拨付民政事业经费。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2011年4月底前明确建设要求,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并书面报告到市民政局。
(二)由市社会救助局牵头,并结合救灾救济、优抚、基层政权建设等相关业务股室的政策宣传、档案管理等具体要求,根据规范要求指导建设完成民政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
(三)2011年年底前,由市民政局组织人员对乡(镇、办)5
民政室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检查验收。
(四)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设包括民政服务大厅、档案室、物资库等功能齐全的高标准民政室(其中单独设立的办事大厅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综合大厅的所占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物资储备库不少于15平方米)。
四、工作要求及激励措施
(一)办公场地设置合理、室内美观整洁、基本设施规范统一。
(二)民政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时应考虑基层村(居委会)基本硬件设施和政务公开。
(三)基层民政室的工作人员配备必须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红头文件予以确认,并报民政局备案。
(四)基层民政室的各种硬件设施必须是民政办专用。
(五)鼓励乡(镇、办)按照高标准基层民政办公室的要求,建立服务大厅。
(市、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民函„2007‟79号 2007年3月2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了探索并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民政部决定从全国有条件的县(市、区)中确定一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用1—2年时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为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提供样板。现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好申报工作。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
实施方案
一、建立“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的目的 在实践中探索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明确思路,制定政策;根据各地实际,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为其他县(市、区)提供经验;形成各实验县(市、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规划”,为其他县(市、区)提供借鉴;为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提供样板;为编辑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培训教材,提供范例。
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承担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明确农村社区的定位,理顺乡镇政府、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探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径。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抓好村委会办公用房、村民活动场所以及各类服务设施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活力。
(二)制定农村社区发展规划,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农村实际和村民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的联系和区别,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
(三)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进农村社区的机制,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探索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措施。
(四)开展农村社区互助服务。从解决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为基础,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把社区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探索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组织动员村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
(五)组织农村社区建设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活动,加大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使村民了解农村社区建设对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抓好农村社区建设业务骨干培训和农村社区工作专业人员培训,开发培训教材,组织示范培训,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六)进行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研究,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明确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农村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内容;研究提出农村社区建设中配备社会工作人员的有关政策措施,探索培养吸纳适应农村社区服务需要、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途径。
三、申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的条件
(一)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认识明确,高度重视,并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
(二)乡(镇、街道)、村委会建设走在省(区、市)或本市(地、州)前列,村委会干部队伍坚强有力。
(三)县(市、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已经有一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基础。
(四)县(市、区)经济条件较好,具有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正常开展的财力。
(五)县(市、区)民政部门坚强有力,具备素质较高的专职工作人员。
四、确定“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的方法 遵循“标准优先、兼顾区域、宁缺毋滥”的原则,不搞照顾,不分配名额,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民政部门申报,民政部确定,并颁发匾牌。凡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
实验县(市、区)”的单位,半年内工作无进展、成效不明显的,将取消实验县(市、区)资格。民政部将在适当时候命名表彰一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市、区)”。
五、“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实验工作以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为主。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自主制定工作规划,增加投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成立党政领导同志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社区层面应当建立健全协商共建机制,负责本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服务。
(三)建立“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实验县(市、区)组成,不定期召开,讨论交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经验。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负责联席会议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一、校验平台基本介绍
(一) 应用价值
数据标准规范:规范高校学籍、学历、学位信息数据, 保障学籍数据一致。
提高工作效率:快捷高校采集、校验、上报及管理学籍数据, 减轻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信息核实:方便学生个人核实本人身份信息、学籍注册及学历学位信息, 维护个人学籍档案。
便于信息验证:方便社会部门准确查询、验证学生身份信息及学籍档案, 实现高效信息验证。
(二) 基本优势
规范:学生数据信息经过平台校验后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及学历授予信息报送相关规定, 做到规范、权威。
精准:校验平台可灵活配置数据校验标准、校验字段和规则, 并可根据规则自动快速校验分析数据, 做到数据信息精准无误。
智能:校验平台可自动化进行学号编排、学生分班、毕业生照片匹配、证书编排及批量打印, 实现智能化管理。
唯一:校验平台融合教育部学信网、高校教务系统、学位信息报送平台学籍数据为一体, 通过智能管理, 精准校验, 促使数据唯一。
二、校验平台总体设计
(一) 设计定义
《高校学籍数据校验平台》设计分为十大功能模块, 主要包括招生信息管理模块、学号编排及分班管理模块、新生报到管理模块、新生学信网学籍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在校生教务管理学籍信息管理模块、在校生学信网学年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毕 (结) 业生学信网学历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毕 (结) 业生照片自动匹配筛选管理模块、证书编排及批量打印管理模块、学位授予信息数据校验管理模块。
页面设计要求美观, 信息显示清晰, 重点突出。
(二) 设计思想
1. 需求说明清晰可以确定系统实现功能;
2. 开发环境完善, 使系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安全运行;
3. 设计新颖且要突出信息的显示, 对《学籍数据校验平台》界面的设计风格要以简洁明了为主体, 使用户能在对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并且能进行操作。
(三) 数据接口设计
1. 实现与学校现用教务管理系统接口以及学信网、学位信息报送平台等其他第三方数据接口的设计开发。
2. 为每个外部系统接口分配独立连接接口模式, 可以单独运行使用, 不受业务系统影响。
3. 数据接口采用加密传输方式设计, 确保接口数据安全可靠, 不影响现有业务系统性能。
4. 所有外部系统数据接口设计均依据当前校园数据加密安全管理开发要求进行设计开发。
5. 接口文件均依据当前业务系统开发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开发, 使其能够满足当前业务系统的运行和使用要求。
(四) 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windows XP/2003;
语言:Java+Struts框架+JQuery+SQL Server 2008+Apache Tomcat;
服务器端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
数据库:SQL Server 2008;
开发语言:Java;
技术框架:Struts框架。
三、校验平台功能设计
(一) 概述
系统采用分层设计思想, 方便日后系统的功能改进和平滑升级。系统设计为三层结构:即用户功能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不同的层面对不用的功能, 针对使用者操作界面、负责业务逻辑处理或者负责数据的处理。
(二) 招生信息管理模块
招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招生计划管理、招生数据管理。
招生计划管理实现了招生申报、招生分配、招生追加、招生计划审批以及招生计划生成。
招生数据管理实现了依据招生计划的招生数据信息统计、多维度综合、招生数据报表功能, 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分析。
(三) 学号编排及分班管理模块
学号编排及分班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对招生数据依据专业、性别、来源地区等条件进行智能分班, 并依据分班数据进行学生学号编排及数据生成。
(四) 新生报到管理模块
新生报到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考生信息搜索、新生信息录入、新生信息查询及报到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
(五) 新生学信网学籍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
新生学信网学籍注册数据校验管理主要通过平台配置的校验字段、校验规则进行新生学籍数据的自动化校验, 并对校验不通过的学籍数据给予信息提示和数据规范修正, 对校验通过的数据信息则推送至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审批、上报学信网。
(六) 在校生教务系统学籍信息管理模块
在校生教务系统学籍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对在校生的学年学籍异动 (如:休学、复学、退学等) , 在校学习成绩等级及学生各种奖惩情况进行规范管理, 生成学年电子注册信息, 审核审批后上报学信网。
(七) 毕 (结) 业生学信网学历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
毕 (结) 业生学信网学历注册数据校验管理模块实现对学历注册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及专业、层次、学制等学籍信息等数据字段进行数据校验规则设置和自动数据校验, 使之符合学信网学历注册数据上报规范要求。
(八) 毕 (结) 业生照片匹配管理模块
毕 (结) 业生照片匹配管理模块实现对毕 (结) 业生的照片数据进行检索, 快速匹配出符合学历注册数据要求的照片信息, 并与学历注册数据进行汇总, 生成符合学信网学历注册数据上报规范要求的完整注册信息。
(九) 证书编排及批量打印管理模块
证书编排及批量打印管理模块实现对根据学历注册数据及相应证书模板样式自动生成毕 (结) 业证书, 使学历注册信息应与学历证书内容保持一致。
对自动生成的毕 (结) 业证书, 可支持多种条件查询和证书批量打印, 快速完成证书制作。
(十) 学位授予信息数据校验管理模块
学位授予信息数据校验管理模块主要依据学位信息报送平台的数据上报规范要求, 通过平台配置的校验字段、校验规则进行学位授予信息的自动化校验, 对校验不通过的数据给予信息提示和数据规范修正, 对校验通过的数据则推送至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核审批、上报学位信息报送平台。
四、校验平台功能模块
五、结束语
利用高校学籍数据校验平台进行高校学籍数据的处理, 使学籍数据在几个功能模块中有序流动, 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降低不必要的人为失误, 为高校学籍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与每个大学生密切相关, 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利益,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籍管理数据校验平台的设计, 为做好学籍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校验,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曾汝佳.基于跨平台开发的联网收费运营管理APP[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 2015.
[2]高昊奖, 肖田元.基于单点登录面向服务器架构的系统整合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 18 (11) :2638-2639.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统一数据平台;信息孤岛
中图分类号:TP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今高校信息化进程得以高速推进,各大高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根据本校具体需求构建数字化校园,如教学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管理系统的部署切实提高了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水平,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系统建设相对独立分散,软硬件协调问题突出,各系统间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以及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体现出来,影响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研究通过统一平台集成的方法,构建高校信息化系统统一数据平台,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发展趋势。
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普遍重视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从规划制定、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支持,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进展显著,尤其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基础信息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具体表现为:
1.1目前国内各高校已经全部建成校园网络,在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系统支撑下,校园内各楼宇建筑和学生宿舍均已接通百兆/千兆有线网络,公共区域无线网络(wifi)覆盖率也不断提高,信号也得到有效改善。网络化校园的普及,为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1.2教学科研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也逐渐完善,形成校、院、系三级资源管理体系,对教学和科研资源形成了有效积累。校级信息资源一般以图书馆、档案馆和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组成,院、系两级则通常以内部服务器的形式保存信息资源。
1.3当今的数字化校园已普遍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科研和管理流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的比重不断提高,基本建立了学校官网、校级电子邮件系统和校园卡系统等,服务于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各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规范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2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整体引入时间较短,一些理论和实践尚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所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信息化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主要有:
2.1部分高校竞争意识淡薄,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热情不高,投入较少,无法切实将信息化作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已有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地下,严重制约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2由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指导和总体规划,各部门系统相对独立,各自为政,所部属的应用系统虽能解决部门内部业务需求,但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和数据交换渠道,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相当一部分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而各项应用的认证入口和操作界面不统一,也无形中提高了管理维护成本。
2.3当前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设施投入较大,而对信息资源(软件平台)建设则相对薄弱。原因是前者投入见效快,成果明显。往往等到硬件环境建设好之后,才发现相应的软件支持不到位,而软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等软件开发基本完成,硬件又需要更新换代,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4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黑客、病毒、恶意程序等,一旦发生这样的问题,高校各类信息资源将面临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数据丢失毁灭,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防止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正常地运转。
3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
综上分析,现阶段要有效实施高校信息化建设任务,必须要重视三大平台的搭建和集成,分别是门户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数字化校园门户系统的用户可以访问门户连接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访问鉴权来实现,通过统一资源系统中存储的用户系统登录和授权信息来完成单点登录各应用系统。
3.1门户平台
(1)门户平台系统集成是核心,系统集成按照集成深度可分为: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其中:
界面集成如不同业务系统的界面统一集成为门户界面;
数据集成典型的如基于全局库(共享库)开发查询类应用,如一卡通查询;
应用集成往往涉及多个应用,并基于这些应用进行流程重编排。
(2)门户平台提供服务包括:
信息门户的作用在于为数字化校园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
整合数据:搜集和组织大量的、未相互连接的、分散数据;
发布信息:将这些数据以一种易用的、可定制的、基于浏览器的界面呈现给各类用户。
信息访问:通过多种访问机制,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进行访问。
3.2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是校园应用的基础,它是对校园网应用各种平台的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和展示的重要基础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高校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它不但能解决各种应用系统的“数字孤岛”效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还能够为学生、老师提供完整的数字档案,并且能够为领导提供管理决策信息的重要功能。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中要确定各个职能部门和应用系统的权限分配,部署数据访问服务,严格进行权限分配。同时要形成一个中间层的数据交换平台,避免对于数据库的直接采集和访问,保证数据中心安全稳定。数据集成平台通过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异构的数据库、遗留系统、Web资源等。它位于异构数据源系统(数据层)之间,向下协调各数据源系统,向上可以为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提供统一数据模式和数据访问的通用接口。
(1)信息编码需求:
1)按照国家对高校的标准前提下,参照学院各个系统的具体字段要求来设计数据中心数据库结构。具体标准包括:信息技术相关国家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2)方便共享数据平台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保证基于数据平台数据的一致性。
(2)设计过程:
1)根据全校业务特征,确定共享库的实施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共享库覆盖范围分析部门之间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范围。2)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定义数据库设计规范。3)基于全校信息编码规范,遵循分析的UC矩阵,分阶段对数据库进行结构设计。
(3)实施步骤:
1)建立学校级的数据交换中心;2)和学校信息建设小组确定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部门;3)对每一个部门进行数据交换规则调研,并确定交换规则;4)对原有系统进行调研,并确认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5)改造数据接口;6)整合各个部门数据,并按照交换规则进行数据交换;7)完成数据交换后和原有系统并行试用一段时间,确定交换准确性和可行性。
【民政数据平台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11-15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11-20
行业大数据建设方案05-28
工商数据中心建设方案09-07
移动服务数据管理平台12-08
大数据分析平台需求12-09
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10-22
p2p平台数据分析11-25
民政廉政建设工作制度10-01
民政工作和谐建设工作计划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