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共8篇)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篇1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在《法学通论》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被告山杠爷》。这是一部曾经获得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项的电影,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模范村的党支部书记,也就是最高党政领导人山杠爷因为他在处理村里事情的时候存在一些不合法行为而被人匿名举报继而接受调查最终被检察院带走。

电影中,山杠爷所在的堆堆坪村是一个地处偏远、落后的村落。这样的一个村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模范村,原因就是身为村里的最高党政领导人的山杠爷,有自己的一套村规。这套村规是以孝敬老人、善待他人等道德规范来约束村里人的,然而道德的约束力十分有限,他不是强制性的,它只是让人们自觉遵守。而一旦村民违反村规,山杠爷就对违规村民采取了非法的惩罚措施:山杠爷为催在外打工的明喜回家种责任田,私拆了他给妻子的信,以证实地址;王禄不按时交公粮,又拒绝受罚,被山杠爷派民兵关押;腊正带头反对摊款摊劳力修水库,不但被山杠爷当众打耳光,而且还被停止了党员登记;最严重是他用“游街”的办法教育村里一个不孝的儿媳强英,逼得强英吊死在山杠爷家门口。就山杠爷本身而言,他的初衷是好的,而他作为一村之长,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把村子治理得条条理理,年年评模范,他本人也深得村民的拥戴。但他在治理村子的过程中却采取的行为确实是触犯了法律法规,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山杠爷还是不得不被检察院的人带走。

山杠爷的个人悲剧,究其根本,是由于地方法律普及力度不够。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法制化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法治进程还是缓慢的,很多人对于法律还没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就算是在当今社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所有法律都弄明白,更何况是生存在那个偏远而又落后的堆堆坪的乡民们呢。“法律”这个词在他们眼中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法律教育,当时的法律也没有普及到落后的堆堆坪,他们的法律意识几乎为零,甚至很多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摆脱旧封建道德观念的禁锢。像山杠爷一样有将“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村规就是国法”这种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当时地方的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的并没有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国家的法制普及在那里出现了断层。就像影片中的王公安,只是觉得堆堆坪治安很好,很少出什么乱子,就不闻不问,殊不知山杠爷是采取了非法手段才治理出这么个“太平盛世”来的。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篇2

一、“正当防卫”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 对人和财产侵害中“主体”的表述比较简单

上述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 从语义上看, 这段话主语中“人”的概念比较泛化。参考一些“正当防卫”案例, 会发现其中的“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比如, 一个佩戴防暴设备的便衣警察在其非正常履职的条件下, 面对危险来临时, 他的防卫行为是否属法律所说的“正当防卫”?如果是, 那么其行使防卫的条件就要比普通公民的防卫有优势。另外, 就“财产”而言, 国家财产、公共财产与个人财产之间从抵御侵害的条件来看也同样存在着“防卫能力不平等”的问题。国家财产、公共财产往往有专业人员和防卫器材进行“防卫”, 而私人财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优越条件的。

(二) 对防卫中的“程度”没有做出具体规范的区分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法条第一款和第三款中对“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做了概括补充, 但对于什么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标准却并没明确说明。防卫中“正当”与“过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正当”与“不当”的区别具体有哪些、什么情况属于有预谋的“挑拨防卫”、什么情况属于“假想防卫”等, 都在相关法律规范中表述的不够充分。

(三) 对“正当防卫”中“无限防卫”的表述界定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法条第三款的表述从总体上看好像是在声张正义, 但却忽略了侵害人的生命权。“正义优先”故然正确, 但要让“防卫者”无视“侵害人”的“生命权”时, 显然与人道精神是相悖的。同时, 法条也忽略了“防卫者”对“侵害人”真实犯意应该有一个思维判断。如果只看行为“表象”就来确定自己可以对“侵害人”进行下死手的“防卫”, 当然不能提倡。另外, 很可能为“心怀叵测”之人实施“预谋杀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假借“防卫”行杀人之实。

二、我国现行“正当防卫”规定与司法实践发生矛盾的几个原因

(一) “正当防卫”规定出台前的实践调查不足

通过这些年全国频发生“正当防卫”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上“难断”的现状, 就可知道制定本规定时缺乏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 这样以来制定的法条自然也就很难有效服务司法实际。

(二) “正当防卫”理论与实践上的融合状况存在问题

学界对于现行“正当防卫”规定的可操作性有很多争论, 如今也没有得出一个共同认可的结论, 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法律制定者研究方向的差异受到不同法学学派的影响, 在理论研究领域又只重视自己学派的学术观点。因而在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上造成了理论的不相容, 以及理论与司法实践活动的不能完全相适应的局面, 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有关“正当防卫”案件司法审判的效率与公正。

(三) 对“正当防卫”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

在我国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对于“正当防卫”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笔者曾在工作之余发动大学同学、亲戚朋友对他们周围的人群进行过调查, 在被调查的近一百人中知道有“正当防卫”法律规定的人占61% (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 , 而这些人中能说出“正当防卫”规定大概的内容的只占25%左右, 能够完整说出规定之全部内容的不足3%, 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和相关的执业人员。试想在这样一种对“正当防卫”规定理解的情况下, 当侵害来临时人们还能有效的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三、对我国现行“正当防卫”规定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 突显平等的“人权”立法思想

“正义优先”的立法原则是在人权平等、是非分明前提下规定的司法裁定原则, “正当防卫”从“有限防卫”到“无限防卫”的行为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条件的过度, 否则就可能为“防卫过当”、“防卫不当”等造成可乘之机的漏洞, 而使得“人权”平等的立法精神变质。

(二) 从传统法系理论与派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对于“正当防卫”理论的研究法学家们应该有采众家之长的胸怀, 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为基层司法实践服务”务实的理论研究作风,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便于司法实践的实际操作。

(三) 从法条内容上应进行补充修订

在法条的表现形式上不妨可以采取“总则”和“分则”的方法, 尽可能做到在“对象区别”、“时空限制”、“情况判别”、“行为允准”等规范的相对完善, 从而便于所有公民理解。

(四) 从具体法条的宣传上加强普及教育

加大知法普法宣传力度、拓宽渠道、丰富手段, 使全体公民都对这一法律条文达到了普遍知晓和运用的程度, 这样, 司法实践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诸多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法律法规全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5.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篇3

时代在进步,舞蹈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舞蹈频繁地出现在各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汇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可见舞蹈的盛行。见多了,不难发现,众多的舞蹈大多来自专业院校和专业演出团体,属于普通中小学生的屈指可数。只有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能舞,而广大舞蹈爱好的同学却与之形同隔阂,只能暗叹自己不如别人。我国现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一些省市甚至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成绩加入高考总分,甚至择优录取,这对广大舞蹈爱好的学生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那么,如何来接受舞蹈教育?上群艺馆、文化宫、青少年宫,解决的只是少数人的要求,并且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但如果学校本身就有这门课,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各个专业院校的后备力量。“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之道,就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舞蹈教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的品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舞蹈教育不但能满足其以上特征,而且表演性舞蹈的教学能让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元素的反复的练习,需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培养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很好的锻炼。

少儿舞蹈教育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一个舞蹈节目表演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共同的协作与努力,这就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懂得团结的力量。

舞蹈教育能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优美性。中小学生的身体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体育锻炼当然有以上功效,但不免带有身体训练的侧重点,如只对身体某一部位的强化练习,而忽略其它部位的锻炼。舞蹈体形训练教育中,一般都是前后、左右、上下等各个部位的对称练习,所以能让身体每个环节均衡发展。同时舞蹈教育相对男女教学不同,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点而体育教学除了在指标上有所不同外,男女一视同仁。

通过舞蹈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丰富视野,团结各族人民,保存民族舞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法律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篇4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更为深入。但是在各方面都在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越来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探讨秀山法律知识的普及基本情况、当地群众的思想教育现状、调查感想及针对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法律普及 当地群众 思想现状

世纪更替,风云变化之际,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步履艰辛,自从摆脱了简单的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制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可见,法律的普及势在必行。

在社会实践中,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前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了解真实的反映了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

情况。

一、当地群众法律意识现状

通过调研,当前农村群众法律素质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法律通型;二是似懂非懂型;三是法盲型。

(一)、法律通型。在走访的几个村的部分村两委成员和普通群众共80人,有17%的干部群众属法律通型的,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阅读报纸、书籍,县、乡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他们往往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较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前不久,某村的党支部书记高某在处理村内宅基地时引起纠纷,几名群众无故殴打了高。在这种情况下,高家兄弟拿来木棍、铁锨要与他们决以死战,为哥哥报仇血恨。高清醒的认识到此事非同一般,不能以武力解决,要用法律的手段来处理。于是,他向乡党委和派出所报了案。乡党委和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通过教育,打人的群众认识到了错误,避免了一场危及家族利益的血战。近几年来,在农村群众借贷问题逐渐成为激化矛盾的焦点、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群众碍于面子在借还钱、借还物时不写欠条和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万一单方失信,无法诉诸于法律。而一些在法律方面较为精通的农民就会让对方写好欠条或收据,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经济的损失,也不至于伤了双方和气。一些村的老人会用法,与子女签订老人赡养协议;有的农家女在结婚时与丈夫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这都表明当前农村法律的存在和运用。但反之,极少

数法律通型的干部群众出现知法犯法或钻法律的空子,投机取巧。

(二)、似懂非懂型。在调研的120人中,有大约57%的属于这一类型。他们对法律往往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说和评论。他们往往不轻易犯法,但不能更好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如,前几天西小王乡某村的村民张某2亩麦田连续三次被羊群“侵袭”,张某凭着自己懂点法律常识,认为用枪或棍打的方式违法,他瞑思苦想,最后决定用玉米拌上剧毒农药撒于麦地,并在地头写上了麦地有药的牌子。几天后,同村李某的羊群因看管不严,扎进了张某的麦地,致使5只山羊中毒而死。张某万万没想到自己触犯了法律。

(三)、法盲型。法盲型的干部群众对法律一点都不知道,这种人占26%。这种类型的人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只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有的村干部在村高音喇叭上胡喊乱叫,甚至大骂其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自己还欣欣然,却浑然不知自己已违了法。而且在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发生纠纷时,注重调解而非诉讼是当地人民的习惯。“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耆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 因此,“和息”成为当地解决纠纷的最高目标。

二、当地群众法律意识不强的制约因素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农民了解和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特别是党关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并对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表示拥护,思想觉悟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

多数农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依法维权的意识有待提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不送子女上学,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集中表现为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不强。

三、增强当地群众法律意识对策

西部需要发展,西部需要人才,西部需要资金,同时,西部也需要法律!无法就不能谈法治,不能讲依法行政!当然更不能解决西部固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滥用职权等现象!现在正在实施西部的大开发战略如没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必将对其有许多不利影响。

西部推行法律是必须的,但难度也很大,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不力,其次当地居民文化水平都较低,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法律在西部的推广、使用。针对以上的问题,要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在农村,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村高音喇叭多方位、多触角教育干部群众,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组织“法律讲师团”下村讲解法律知

识,印发法律案例明白纸,送法律书籍,让法律充实他们的头脑。要在农村中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普及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宣传村委会组织法,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农牧民破除自然经济和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变“要我自治”为“我要自治”,成长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县、乡司法机关开展深入农村宣传活动,深入农家农户,对他们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做以解答,结合实际来说法,让群众从心理根本的接受,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村民自治是九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一项基层民主活动,要使亿万农民共同进行协调有效的社会参与,必须有完善、规范、稳定的法律体系。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地方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和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地主性法规和规则的制定一要有突破性,二要当地实际。二是尝试建立村干部“离

任”审计和村委会“委托审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专业审计制度。三是建议对目前争议较大的“村民资格”的界定、罢免程序、违法现象纠错等问题可在不同地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适时修改村委会组织法或在地方立法时对有关问题予以明确。四是加强培干部训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五是建议将村级民主权利纳入国家司法调节范围之内,确保村民自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四)、乡镇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看待开展村民自治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看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更要看到村民自治这项崭新的事业所焕发出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广阔、美好的民主前景,看到它对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伟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当官管民”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发挥好法律赋予的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用。

(五)、依法规范宗族、家族行为,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在农村里,由于风俗习惯的特殊,群众对宗教、家族更加依赖。鉴于这种情况,在当地对宗族、家族干预村民自治问题一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导,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头脑,用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的民主政治权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牧)民逐步树立科学、民主、法制的意识。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坚决遏制利用宗族、家族势力非法干预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不正常现象,三是在村民自治的具体组织实践工作中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从制度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普及法律,维护正义主题队会 篇5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和听故事,讨论让学生认识法律法规的意义,了解我们身边的法律法规常识,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做守法小公民。活动过程: 中队长:

1、全体起立!各小队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2、中队长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六()中队()人,现已到齐,今天的活动主题是“普及法律,维护正义”现在一切活动准备就绪,请您参加活动,并给予指导.辅导员讲话: 接受你的报告,很高兴参加活动,请按计划进行.3、中队长:六五中队“普及法律,维护正义”主题队会现在开始!4、中队长:出旗、敬礼。(全体队员向队旗敬礼,队旗出场)5、唱队歌。(课件伴奏)

6、中队长:全体坐下。有请主持人闪亮登场。

主持人合: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六()中队 “普及法律,维护正义”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甲:红绿灯在眼前,依法守法保安全。乙:违法事即阻止,维护安定最重要。甲:人民警察为人民,小小少年深知法。乙:违法乱纪不可取,法律面前无人情。合: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甲: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

乙: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哪位同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给同学们谈一谈。

甲:对,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乙: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哪位同学知道。甲:对,是每年的12月4日。

乙:这样的日子,我们应该熟记心中。

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每天来学校学习都是受法律保护的。知道是为什么吗?(找学生谈一谈)乙:我们当然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止小学生上学,这是每个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权利。

甲: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可是,我认识的一个小学生,就不能上学了,是怎么回事呢?请听一个同学给大家讲普法故事1:

(大家听我给你讲一讲吧。小花11岁了,按道理应该读小学四年级了。但是,他爸爸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本来就不主张送小花读书。但是小花的妈妈还是希望小花能读点书,小花于是走进了学校。但不幸的是,小花家里种的五亩西瓜,因为连日大雨,所有的西瓜都烂在地里了,连成本也收不回来;喂养的600只鸭子也因为染病都死去了。这让原本不太宽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不管小花妈妈怎么样的劝说,小花怎么样的苦苦哀求,小花的爸爸最后还是逼着小花退了学。)

乙:啊?还有这样的事吗?那我们同学们来说一说小花爸爸的做法对吗?如果小花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叫3个学生

即可。)

甲:同学们都积极讨论,发言,而且发言非常精彩,可见同学们在平时还是积累了不少的法律知识。那么我们现在就再考考大家。

乙:行,我先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哪些? 甲: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挺多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了解的还是比较少)我们身边的法律还有和环境相关的法律,和交通相关的,尊师重教的,就连孝敬长辈都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来说说吧。

乙:好,我们先说环境方面的吧。我们有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

甲:是啊,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位同学想谈谈我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如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呢? 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乙:是的,保护环境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还有,不在墙上、路上乱涂乱画等等。我们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学习保护环境的法律,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贡献自己的力量。

甲: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来分析一下。刘小伟到岳麓山去游玩,在一个亭子休息的时刻,他掏出一把小刀,在亭子的柱子上刻上“刘小伟到此一游”的字样。大家觉得他这样的行为对吗?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可以让3、4个学生来交流)

乙:对,刘小伟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不应该刻字,破坏环境,违反了环境保护法。我们应该坚决杜绝这种做法。

甲:说完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我们再谈谈道路交通法吧。

乙: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安全和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甲:有这样一个案例,大家请看大屏幕。

(一个星期天,晶晶和婷婷骑自行车去公园玩。一路上,她们俩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当他们骑到一个车辆较少的地方,婷婷提议说:“咱们俩来场比赛吧,看谁骑的快!”晶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晶晶当时正低头骑车横穿马路,一辆摩托车飞快的向晶晶身边冲来„„晶晶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医院了。当婷婷在医院里看到晶晶打着石膏的腿和他拄着拐杖时痛苦的脸,她心里非常难过。晶晶现在受尽了痛苦不说,还要耽误一年的学习时间。“要是我当初不提议比赛,要是我们当初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想到这里,婷婷后悔的留出了眼泪。可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自己酿下的苦果还得自己吞下去。)

乙:我们身边有类似的情况吗?当我们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的时候,是否想到过后果,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让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甲:是的,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从上面的故事吸取教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

乙: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拾到了钱,都教给了老师并去寻找失主,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你们知道吗,就是拾金不昧在法律方面也是有规定的。甲:是吗? 乙: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甲:就是说,我们拾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都要想办法归还失主,而不应该据为己有。乙:对,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不贪便宜的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甲:下面,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肖劲的爸爸开了一个小饭馆,因为忙不过来,学校一放暑假,肖劲就到饭馆帮忙。有一天,天快要黑的时候,一位顾客急匆匆的走进饭馆,要了一碗牛肉拉面,吃完就走了,好像有什么急事要做。肖劲的爸爸在清理饭桌的时候,发现椅子上放着一个黑色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2000多元现金,还有印章和一些合同文本。肖劲说:“肯定是刚才的那个人走的太急,把皮包忘在这里了。”爸爸却说:“别出

声,赶紧把皮包藏起来,等人家来问的时候,你就说什么也没看见。”“不行啊,爸爸,我们老师说过,拾到别人的东西要主动归还失主,据为己有是违法的,况且人家丢了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很着急。”肖劲对爸爸说。“呵呵,我们家肖劲长大了,比爸爸有出息,等一会人家来了,你就给他吧。”肖劲的爸爸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乙: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说,肖劲做的对吗?(对)是的,他做的是对的,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和肖劲一样,拾金不昧,有着美好的心灵,让我们为了这些同学,也为了我们自己鼓掌吧。说说身边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

甲:同学们,在公共场合要讲公共秩序,这也是有法律规定的,请看案例:(北方某所小学里曾发生一起因不遵守公共秩序一起的惨案:

“铛„„铛„„铛„„”,上午第二节课下课的铃声刚打过,同学们就纷纷从各班教室里奔出来,争先恐后地向楼梯口跑去,准备下楼去做课间操。不一会儿,整个楼梯上都挤满了人,后面的学生嫌前面的学生下楼太慢,拼命向前推挤,前面的一排同学经不住后面的挤压而被推倒,后面的同学身不由己地压上来,于是惨剧发生了:压死(踩死)小学生20多人,压伤几十人。)

乙:同学们,公共秩序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我国《宪法》把遵守公共秩序规定为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警告。甲:是否遵守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人身安全,所以每一个小朋友都要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乙: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哪些地方属于公共场所?需要遵守哪些秩序?

2、学校也是公共场所,你觉得哪些时间、哪些地方尤其要遵守秩序?(全班2-3名学生回答)

甲:同学们,我们身边的法律涉及到很多方面,就连尊师重教都有法律规定。乙: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法律中有关尊师重教的内容。

(1、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我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我国《教师法》规定: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甲:请欣赏尊师小故事

(尊师小故事:古时候,有个国王召集文武百官说:他准备把一枚最高荣誉勋章授给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谁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呢?有人推出战功赫赫的将军,有人推出辅佐国王兴邦的政治家,还有人推出学识渊博的学者,可是国王想了想,都摇头否定了。最后,又有人推出教师,理由是,不论将军、政治家还是学者,他们当初都做过学生,都得到过教师的培育,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将军、政治家和学者,所以教师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国王听了点头赞许,把勋章授给了一位有名的教师。)乙:尊师有哪些表现?请大家齐读。说说你做到了吗?(尊师有哪些表现:

1、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见到老师都应该热情打招呼、问好。

2、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

3、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4、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过。

5、有事进办公室,先喊“报告”,经过老师允许再进。

6、同老师交谈时,口气要谦和。

7、当老师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时,同学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机会、场合和老师交谈,切不可当场顶撞老师。)

甲:同学们,我们身边的法律涉及到很多方面,就连孝敬父母都有法律规定。

乙:是的,尊敬老人,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们的宪法、民法也明确规定了这一点。甲:说到孝顺呀,我知道许多名人的故事。乙:我也知道。

甲:你知道谁的故事?

乙:我知道关于陈毅的一个故事,下面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来讲讲吧。

(陈毅元帅,解放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工作非常繁忙。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母亲。陈毅的母亲当时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到陈毅回来,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和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赶紧让身边的人藏在床底下。陈毅看到久别的母亲,心里非常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亲切的问这问那。过了一会,他问母亲:“娘,我进来的时候,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了,就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该由我来洗啊,何必藏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拦住并动情的说:“娘,在我小时候,您不知道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啊。”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去洗的干干净净。母亲欣慰的笑了。)甲: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几名同学谈感想)

乙:当我们的爸爸妈妈生病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甲: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乙:今天我们通过听故事,互相讨论,学习了很多我们身边的法律知识。甲:我们要学法,懂法,依法行动。

乙:对,我们学了这么多法律知识,要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下面我们一起来唱《法制拍手歌》。

法制拍手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遵纪守法排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同学人人爱; 你拍三,我拍三,尊敬师长受人敬; 你拍四,我拍四,认真读书是榜样; 你拍五,我拍五,勤俭节约要发扬; 你拍六,我拍六,赌博喝酒最可耻; 你拍七,我拍七,以强欺弱惹人恨; 你拍八,我拍八,行凶伤人使不得; 你拍九,我拍九,大家都来学法律; 你拍十,我拍十,知法懂法又守法。

甲: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法律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法制知识竞猜。甲:下面,请辅导员对这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普及法律知识依法加强行业管理 篇6

全市“四五”普法总结暨“五五”普法启动大会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所是由法规授权的执法单位。工作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对全市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对普及法律知识,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施“四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中,我所在上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每年确定的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运政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为重点,精心部署、强化措施,有力的促进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去年的“四五”普法验收工作中,代表我市基层单位接受银川市、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被评为自治区级“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现就我所“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向大会做一汇报。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我所作为运政执法单位,搞好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是全所的重点工作。在“四五”普法期间,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四五”普法工作的精神实质和任务要求,提高对“四五”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开展运政管理工作的动力。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主线,以“讲法治,保安全,促管理”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法规、规章的宣传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党中央有关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明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抓管理,依法行政,促发展,照章办事”的责任意识,全所员工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理念有了很大提高。为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我们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执法监督检查小组,每年与各基层单位签定执法目标管理责任书、运政执法风纪责任书,认真落实普法责任,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搞好普法宣传,突出学习重点

“四五”普法期间,随着宪法修正案的颁布以及《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以此为契机,积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把学习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到位。在“四五”普法期间,先后上街搞法律咨询宣传10多次,散发宣传材料3万余份,刷写长久性宣传横幅100余条,接受人员咨询600余人,积极开展送法下企业,统一安排培训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组织干部观看法制教育影视片30余部,刊出宣传简报40余期,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有效的推动了法律、法规的普及。

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到位。“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始终坚持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每颁布一部法规规章,所党政领导首先积极组织举办法制讲座,带头学法、讲法,为干部职工解答疑难,先后有16人次承担了学法讲座,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做以法行政的带头人。

三是干部职工“每月一法”的学习到位。按照“四五”普法干部学法登记要求,坚持“每月一法“制度,月初有安排,月末有考核。在学好公共法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公共法律学重点,专业法律重点学,先后对《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进行了重点学习,特别是对《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等与行业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专题安排,层层培训学习,并备有复习提纲,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使普法学习不走过场,真正达到提高员工法制素质的目的。

四是普法经费投入到位。每年除积极征订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统一规定的普法教材外,根据学习的需要积极增订有关学习资料,做到基本教材干部人手一套,每年用于印发普法宣传材料、举办普法培训,制作法制宣传展板等。普法费用在万元以上,充分保证了普法经费的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抓好依法治理

普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在抓执法队伍建设、搞好依法治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切实抓好运政人员的思想教育,着重提高运政人员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在整个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执法活动中正确处理教育与处罚的关系,树立和谐发展、文明执法、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理念,对管理对象始终以人性化的管理来提高守法经营,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

二是坚持素质教育与风纪建设有机结合,认真贯彻各有关部门关于加强队伍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采取军事化训练和半军事化管理措施,加强运政执法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讲学习、讲法制、讲理论”教育,促进运政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提高运政人员执法为民,文明服务的意识,通过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加强了运政人员的宗旨意识和思想修养。切实造就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运

政队伍。

三是坚持落实执法责任与规范执法行为相结合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主体,严格执法范围和程序,建立完善各项责任机制,做到责任明确,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尊重事实,不走捷径,确保依法治运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促进运政执法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完善运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行政许可内容、程序公示,执法主体公示、执法依据公示、执法程序公示、执法结果公示、当事人权利义务公示,增强行政许可的透明度。

四是依法加强运输市场的平时监管与重点整治有机结合。我们在不断完善各项机制的同时,在抓好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每年都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几次专项整治活动。重点依法查处非法经营活动和“倒客”、甩客”、等违章行为;特别是对出租客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危险货物运输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完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同时加强运输市场的动态管理,加大稽查力度,不定期的对整个运输市场进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以法维护运输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篇7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中的一种, 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 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的看法和作用的认识, 对现行法律的态度与期望, 对法律的评论与认知, 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履行和界定,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关于法律现象的认识以及法制观念等。目前, 高校的大学生大都在20岁-24岁之间,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树立, 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 针对他们法律意识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所以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刻不容缓。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欠缺, 因而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中国青年研究》 (1999, 2) 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 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 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 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 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 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为79.7%, 占第一位。“不平等”的占12.8%, 认为“平等”的只占7.5%。另外, 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 甚至放弃法律武器, 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 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扩大。针对以上的分析, 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 法律知识贫乏, 法制观念淡薄, 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 大学生学习基础法律尤为重要。只有只法懂法才能利用合理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能够知法是关系到学校稳定的重要事情。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 所以发生了火灾之类的灾害, 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 所以发生了学生闹大事的悲剧, 正是因为有的学生不知法, 所以发生了学生偷、抢、诈骗等不应出自大学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小了影响到了身边同学, 大了影响到了整个学校的稳定。因此, 大学生必须对基础法律知识有所了解。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条件。对于类似于火灾这样的事情, 只要我们知道与火灾有关的法律, 只要我们知道怎么预防火灾, 这样的灾害就不会发生。而对于像被偷被抢被欺诈的事情, 只要我们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完全可以保证自己不受任何伤害。而只要懂得了法律, 我们也就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当代的中国社会, 法律正在渗透着经济生活的每个细胞。如今的学生们显然也受到了市场的侵蚀, 关注法律语境的多了, 至少可以经常听见“起诉”、“打官司”、“侵犯隐私权”等等话题。但这并没有导致他们/她们法律素养得到提高, 不用说全身地心投入对法律的信仰进而作为一种存在 (生活) 方式, 就连恐怕浅层的“知法”、“守法”和“用法”都谈不上。如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2003年4月3日下午在办公室里遇刺案。警方确认, 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时年22岁, 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原来, 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 已通过笔试、面试, 但健康检查不合格, 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 产生报复念头, 遂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 最终导致行凶杀人。本案的主人公自认为权利实现“遭受阻却”时, 首选的行为方式是极端野蛮的“暴力复仇”, 没有诉诸原本可以尝试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正是这种对法律的无知造成今日的血案。

如洪山区某高校一女生宿舍被盗, 丢失的东西包括:小哲的MP4一部以及笔记本电脑一部, 价值人民币2800元;小洁的MP4一部, 价值人民币315元;小兰的耳机1副, 价值人民币8元, 而同宿舍的小芸则未丢任何东西。警方接案后, 迅速展开调查。很快, 小芸发现事态严重, 主动投案认罪, 并将所有物品归还了失主。事后, 经调查得知, 小芸父母均为国家干部, 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因与室友相处不和, 小芸便“想教训她们一下”。于是趁室友上课之机, 盗得以上物品。这种报复行为, 冷静的看来会觉得很幼稚, 甚至是可笑。因为有点像小孩子的行为, 而不像是大学生应有的行为。也就是这种原因, 才会有本案的发生。小芸恐怕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根据《刑法》盗窃数额较大, 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 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 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 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 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小芸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 虽然有自首的情节但也不能免除法律的制裁。如果当初小芸学习过基础法律, 明白这个“玩笑”的代价, 是否就能避免此案的发生。

备受媒体关注的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失恋而导致的犯罪等等, 都成为大学生法制意识淡漠造成血案的典型案例。在大学生求职的历程中, 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供需合同后, 又私自毁约或者违约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以法律来调整和规范社会行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作为社会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基于大学生密切联系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大学生不仅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而且应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因此,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然而, 社会上及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 认为大学生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 不可能不懂法, 不必进行专门的法制教育。而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近年来, 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日趋增多,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本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 理应知法、懂法、守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生中也有法盲, 更有知法犯法者。因此, 在高校中进行法制宣传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非常重要。高校应当通过法律课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大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同时, 大学生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 学以致用, 做到行为守法, 以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并能自觉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学习法律知识,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 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 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也是作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起码的条件。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和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了解的《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之外, 还应学习和了解一些与大学生生活、学习有紧密关系的专门法律知识, 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保密法》等等, 避免误入违法犯罪的岐途。S

摘要:21世纪的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 正处于各种转型期的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尤为重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 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意义尤为凸显。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了解,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喜.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篇8

从历史上看,人的法律观念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社会多方面的推动下进行的能动的过程。在法律教学中,学生本身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子,因此中学法律课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效果中,学生对法律观念是否积极认同,对学生个人和社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可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知法守法者多,也就越有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探讨法律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迄今为止,在思想教育理论界,关于学生现代法律观念培养的问题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法律观念培养之间彼此游离的状态如果继续存在下去,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流于形式,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特殊形态,一般商品经济的要求仍然要反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在商品经济要求的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与自主观念正迅速形成,个人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培育、完善和发展而不断增强,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法制机制来扶持和保护社会主体的日益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仍然单纯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就会被来自传统的保守力量所遏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经济形式,蕴含着浓厚的法权关系,它的运行依赖于各种精密、稳定的规范化关系,其表现形式即为法律关系,因此,倘若思想政治教育再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中就必然“硬”不起来,这已为近一阶段的实践证实。

诚然,法律观念现代化本身是一种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实现学生法律观念的深入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但是由上述分析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服务作用,就必须将中学生法律观念与法律知识重要性的问题纳入自身范畴,从市场经济本身所蕴涵的法律关系出发,将法律植入中学生的主体观念。

第二

从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深入认同的内在联系,在于他们有共同的任务。

建立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体意识形态方面的现代化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要使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道德水准、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顺利并良好地实现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在思想政治教育所有层面的内容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居于基本的和中心地位。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所选择,所奉行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人生理想以至于世界观,都以建立在一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价值取向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属点。事实上,学生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蕴涵着特定的价值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内容,实质上也都带有特定的价值指向要求。所以,从这一角度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社会主体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当前,就是使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

社会主体实现其法律观念现代化的能动性可由两方面的因素启动:一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前者起决定作用,后者起催发作用。这两方面因素对社会主体能动性的推动作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单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所产生的能动性而言,由于主体的认识不足,对于主体而言是盲目的而非自觉的,是自在的而非自为的,是偶然的而非必然的。这样的能动性所起的推动作用极有限,在近现代中国法制化的过程中,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和启蒙与解放出发,力图清除长久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封建传统观念,而在当时,社会也需要社会主体实现法律观念现代化,但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历史条件下,救亡的浪潮淹没了启蒙的呼声,造成了我们社会主体没有实现法律观念的能动性,因而传统的法律观念没有得到深刻的改造,法律观念进行的转变非常缓慢。相反,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抓住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了积极的以自由、平等、自主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唤醒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体法律观念的转变,这说明,法律观念的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体发挥出高度自觉的能动性。在具备了经济、社会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对社会主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主体对法律观念现代化意义的认识水平,使主体法律观念现代化的能动性由盲目变为自觉,由自在变为自为,由偶然变为必然。

第三

尽管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上,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这种主体地位不一定被社会和人自己所承认。长期以来,在我国一方面以家族和社会为主体,以人的依赖关系为核心的传统法律观念不承认人的主体地位,认为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的成员;个人人格的发展必然同社会的伦理要求相一致,从而抹杀了人的主体性,使人的主体作用受到压抑。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计划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弱化个人的自我决定和选择自由的集权型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已被打破,但其影响依然存在,这也压抑着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阻碍人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牢固组织障碍。

上一篇:留守儿童监护干预机制下一篇:奉献正能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