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共11篇)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1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种夏秋季节发生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民间俗称;“泻吐症”。它是因肠道感染霍乱弧菌引起的,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

二、肠道传染病是怎么传播的?

肠道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水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出病菌污染的物体表面、进食被苍蝇污染的食物等传染。

三、感染肠道传染病后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是大量腹泻水样粪便(黄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轻症者每日泻几次,重症者每日泻十几次及至无法计数。腹泻时一般无腹痛、很少有发烧,但常伴有呕吐。严重病人数小时之内就会出现大量泻水,身体很快出现脱水导致肾功能衰竭、若抢救不及时,数小时之内就可能因脱水造成死亡。

四、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严格的卫生监督,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的“三管一灭”工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

要碰。

台江区洋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2

1 加强管理

(1) 我校专门成立监管办对社会化保障摊点进行系统管理, 校爱卫会坚持每月对社会化保障食堂进行卫生大检查1~2次,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卫生设施。校门诊部每年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查体2次。 (2) 根据需要成立了疾病预防领导小组, 做好对学员队卫生防病的技术指导, 搞好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 提出合理建议。

2 健康教育

(1)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报纸、科普橱窗、知识竞赛、校园网等多种形式, 进行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有关知识, 提高教职员工、学员自身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突出防治重点。在开展宣传教育中, 以饮食服务人员为重点, 通过学习国家和军队的有关食品卫生法规, 切实提高其卫生观念和法治意识, 把好食品采购、烹饪和存储关。 (3) 校爱卫会在每年的爱国卫生月邀请疾病预防专家为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学员进行卫生健康教育讲座

3 搞好“三管一灭”

3.1 管伙食

在饮食卫生制度上做到“五个禁止一个落实”。禁止食用凉拌菜、禁止采购熟食、禁止购买和食用不新鲜或变质的食物、禁止吃冷饮、禁止不消毒随意生食瓜果。严格落实分餐制。同时把好食品检验关, 食堂监管员每天下厨房进行食品卫生督查。尤其在重大节日前, 防疫人员及时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采购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强化教育。同时, 对食堂所购食品进行严格抽检, 发现可疑或变质食品一律予以销毁。会餐时, 防疫人员把好食谱关, 对加工、烹调、存贮中出现的问题, 当场予以纠正, 并落实留验制度。

3.2 管水源

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做好每年2次的水质检验。

3.3 管粪便

派专人对校区厕所进行定期药物喷洒。对肠道传染患者的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 及时杀灭病原体, 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播散。

3.4 灭蟑螂、灭鼠、灭苍蝇

校门诊部每年与专业消杀灭公司签订合同, 请专业人员对易滋生蟑螂、老鼠、苍蝇的地方进行专业灭杀, 每月1次。

4 把住传染病发病的3个环节

4.1 管好传染源

对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进行检验确诊。并认真做好登、统计工作;对确诊患者, 收入传染病房予以隔离治疗, 符合传染病治愈标准, 方可解除隔离。防疫人员及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指导预防性消毒。

4.2 切断传播途径

在高发季节, 学校对学员队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尽量减少与地方人员接触, 严格控制学员外出比例, 避免在外就餐。对外出归队人员落实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患者, 及时就诊治疗, 逐级上报, 并隔离治疗。

4.3 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门诊部做到送医发药到学员队, 对重点人员给予预防药, 做到“送药到手、服药到口、不服不走”。

关键词:传染病, 肠道,夏季,院校,预防

参考文献

夏季预防小儿的传染病 篇3

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十岁以下儿童,患儿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风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十岁以下儿童能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可防皮肤感染,减少蚊虫叮咬;要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预防伤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热型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而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夏季传染病预防 篇4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 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 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源、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5、衣、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范文网

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5

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学校是一集体性场所,它的组成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特点,制定本校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

1.建立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健全传染病管理网络。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建立以校医室为中心的传染病管理网络,要求统一思想,各尽其职,切实抓好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对传染源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凡患传染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必须隔离治疗。疾病痊愈并已通过隔离期限,经医生证明方可复职或回校上课。

3.建立晨间检查制度。充分发动班主任、任课老师、卫生老师每天对学生进行检查,注意有无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有可疑现象,要立即向校医室、校长室及上级部门汇报。

4.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家长的防病意识。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以及血吸虫病的防治。要根据传染病季节性的特点,适时地开展好有关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形式要多样化,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宣传栏、黑板报、校园滚动字幕等多种途径宣传,让师生、家长掌握一些传染病的发展动态和流行特点,熟悉预防要点,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切实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落实各项措施,一旦发现传染病发生,要马上启用预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

6.积极配合上级卫生防疫部门搞好有关预防接种工作。在传染病发生时,卫生是要认真、负责地推广有关区域的消毒工作,有效控制疫情地发展。

7.学校要定期开展“除四害”和卫生大扫除的活动。

8.做好食堂卫生管理,健全从业人员体检制度。严格落实食具消毒制度,提倡采用分餐制,饮食卫生。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6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一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二)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

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三)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四)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五)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英文简称为SARS。目前已确定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变异体。该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群体发病现象。

二、非典有什么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较急,患者往往首先出现发热,一般体温超过38℃,并持续3天以上;发病2、3天后,出现干咳。同时可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气促、呼吸困难。早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光胸片显示肺炎改变。

非典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该病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有研究提示本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医学教育`网整理,目前对是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还未有定论。

四、普通市民如何预防非典?

培养健康的个人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

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二、流脑是如何感染的?

流脑的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飞沫直接在空气中传播。

三、流脑有什么临床症状?

流脑的潜伏期1~7天,一般2~3天,起病初期常有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嗓子痛、打喷嚏、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几天后病情加重,突然高烧、寒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皮肤有出血点或出现瘀斑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病人很快发生抽搐、昏迷,24小时内就会死亡。存活者,少部分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痴呆、瘫痪、语言障碍等。四、如何预防流脑?(一)早期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二)流脑病菌对日光、干燥、寒冷、湿热及消毒剂耐受力很差,所以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三)在流行病高峰季节里,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呕吐、精神不好、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时病人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流脑病菌的袭击而发病。因此,要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从事劳动后,应及时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对儿童更应留意这个问题。

(五)接种流脑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流脑的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四

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流感的症状?

流感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

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四、如何预防流感?

(一)勤开窗户,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二)勤洗手,注意防寒保暖,衣着适量随气候增减。

(三)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饮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多喝白开水。(四)对呼吸道传染病缺乏抵抗力者应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病人,难以避免时,戴棉纱口罩有一定预防效果。

(五)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六)预防接种,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五

麻疹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易造成流行。凡无免疫力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能感染。

麻疹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后各5天,自潜伏期末到出疹的第一、二天传染性最强。麻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时的飞沫喷射而传播。麻疹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眼分泌物污染环境也可造成传播。

三、麻疹有哪些临床表现?

麻疹初期主要为发热,伴咳嗽、流涕、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等。继后出现皮疹,一般自耳后、发际开始,渐渐蔓延到面部、颈部,再波及躯干及四肢,最后到手掌和足底。如果没有并发症皮疹出齐后全身症状减轻,热度下降。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下褐色斑状色素沉着,并有糠麸状脱屑。

四、麻疹有什么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患者应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接触者应隔离观察14天,病人口鼻分泌物及其污染的衣物用具等,均应暴晒或煮沸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讲卫生,勤洗手,不串门,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托儿所,幼儿园在流行期间应尽量减少与外界来往,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隔离观察。

(三)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儿童满*月龄接种第一针,1.5周岁后加强一针。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六

疟疾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特点的寄生虫病,民间常称之为“打摆子”,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二、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的疾病,蚊子叮咬疟疾病人后,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把疟疾传到健康人的身上,并使人发病。

三、哪些人最容易感染疟疾?  到河谷地带从事经济作物开发的青壮年、住在田棚或到森林里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员、从无疟区到疟区打工的民工、出入边境留宿人员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最容易感染疟疾。

如果患了疟疾,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食抗疟药进行治疗。疟疾是一种很容易复发的疾病,在治好后,要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抗复发治疗。如果出现复发,应迅速进行根治。

五、用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疟疾?  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要防止染上疟疾,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蚊灭蚊。个人要做好家庭内的灭蚊,包括用杀虫剂喷洒灭蚊和翻盘倒罐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同时,也要做好防蚊的措施:例如睡觉要挂好蚊帐,避免在野外露宿,有条件的也可以安装纱门纱窗,使用低毒杀虫剂浸泡蚊帐驱蚊防蚊等。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七

水痘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6岁幼儿,偶尔出现于成人及婴儿。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多发生在1~*月份。

二、感染水痘有什么表现?

小儿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烧一天,伴有头痛、厌食、哭闹、烦燥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

三、水痘如何预防?

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凡没有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水痘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1~12岁儿童接种1剂次。同时,还需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二)应遵照医嘱和学校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落实隔离治疗措施。

由于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已经发病的学生或儿童要进行严格隔离,可采取住院或在家隔离,隔离期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脱落为止,以免传染给更多的学生或儿童。

(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勤晒衣被,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

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公共场所;家庭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以切断空气传播。

(四)注意保暖,用温水给孩子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因瘙痒难耐而抓破水疱,预防继发感染。

若婴幼儿染上水痘,可为其套上棉手套,避免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响视力。

(五)多给孩子食用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食物。

忌食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八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猪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三、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

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

四、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一)本病可预防。

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

(二)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三)教室要做到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四)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学生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适当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感觉身体不适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及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九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二、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三、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

四、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二)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四)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五)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有什么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三、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措施:

(一)人群预防: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健康教育: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2、灭鼠防鼠: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二)个体预防: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为此必须做到:

1、整治环境卫生,投放毒饵,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家;

2、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3、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4、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又称为日本B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乙型脑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当人体防御机能低弱时病毒才穿越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系统而发病。

二、乙脑感染者的临床症状?

人被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绝大部分呈隐性感染,潜伏期平均14天左右。大多数起病急骤,发热,体温常在37℃~38℃左右,常伴有头痛,轻的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达40℃以上。除有高热外,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婴儿囟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嗜睡昏迷,可因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致命。

三、乙脑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针对乙脑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1、传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对病人进行严格地隔离治疗,做好家畜、家禽的管理。2、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措施是防蚊、灭蚊。充分利用蚊帐和驱蚊剂、灭蚊剂,同时搞好动物圈棚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消灭蚊子的孳生地。具体措施请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咨询。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项非常有效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二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东莞市不是流行区,但存在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土流行的风险。

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的蚊体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登革热病毒只可以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并不会由人直接传染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染。

三、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有何症状?  典型登革热病人在受到病媒蚊叮咬后经过约5-8天的潜伏期,可出现突然发烧(24小时内可达40℃)、寒颤头痛、后眼窝痛、畏光、下肢疼痛及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另外还会出现肠胃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及腹痛等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最重要的办法。

在个人方面,要做好防蚊措施: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户外活动时

(尤其是在灌木丛、池塘和湿地),要注意穿长裤长袖衣,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蚊药;要住宿于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房内,如果住宿地没有隔蚊或空调设施,最好使用杀蚊喷剂或燃点蚊香及睡在蚊帐内。

在环境方面,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蚊虫孳生,如清理居家环境,消灭登革热病媒蚊及其幼虫。主要包括翻盘倒罐,清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三

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叮咬传播的、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该病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

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蚊子叮咬而传播。基孔肯雅热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无性别、职业和种族差异。

三、基孔肯雅热有什么临床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主要症状有突然发热、躯干部皮疹、严重关节痛和头痛等,可伴有寒战、恶心、呕吐、畏光、结膜充血、腹痛或出血症状。关节痛多为多关节和游走性的,主要侵犯手腕、脚踝、脚趾等小关节。基孔肯雅热患者极少报导发生严重出血或死亡,老年患者常在发病后几年内仍有关节疼痛和渗出症状发作。

四、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没有可用的疫苗。控制媒介密度是预防控制基孔肯雅热最重要的措施。

(一)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及时清除居室内外无用的贮水容器,如废旧轮胎、空饮料瓶、破缸和水罐等,并定期更换水缸、花盆、罐及其他小型容器的储水,家用的水缸和贮水池应加盖并经常清洗,确保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

(二)采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或使用蚊帐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尤其是前往非洲和东南亚流行区的旅游者更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并输入基孔肯雅热。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将旅游史告知医生。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四

“红眼病”的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流行性结膜炎的俗称。常在春夏季节暴发流行。在洪灾之年,由于卫生条件差,干净水缺乏,也易造成暴发流行。人群对这种病普遍易感。

二、“红眼病”有什么症状?

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紧接着眼皮红、肿、痛,眼屎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重者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红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

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急性患者眼分泌物中有大量细菌或病毒,能污染手、毛巾、器具或水等物体。主要传染方式有接触患者,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洗脸用具),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的水。

四、如何预防“红眼病”?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一)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

(二)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避免共用毛巾、衣物等用品。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三)流行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等)。

(四)幼儿园、学校、理发店等公共用品要注意消毒隔离。

(五)个人注意千万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勤洗手。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十五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

二、感染后有什么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一日十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重症患者老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三、细菌性痢疾是如何传播的?

可以通过接触被病人或带菌者污染过的物体而受感染;可以通过食用被手或苍蝇等所污染的蔬菜或食物而受感染;可以通过水被粪便严重污染源引起暴发流行。四、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对长春居民进行调查中发现, 部分居民对肠道传染疾病的理念知识掌握薄弱, 对自身卫生和饮食安全性不够重视, 农村食用的饮用水来自于自来水和地下水, 农村居民对饮用水的洁净度不够了解, 再加上经常食用生蔬菜和隔夜饭菜, 导致大部分居民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肠道感染现象;而城市居民中, 有部分人群曾出现过食物中毒的现象, 根据调查访问可知, 城市中一些路边摊较多, 由于人流的密集和流动, 导致食物受污染, 因此这些路边摊食物中病原体的存在性非常大, 容易导致集体受到感染, 引发肠道感染的情况[2,3]。因此, 卫生健康疾病控制中心应加强对肠道感染疾病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肠道疾病知识的了解, 着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常见肠道感染疾病的种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影响, 工厂排除的污水和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严重的污染了地表和地下的水资源, 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使人们感染肠道疾病的概率增大。现对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分析如下: (1) 细菌性痢疾, 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发的肠道感染疾病, 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排泄物带血和中毒症状, 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死亡, 该疾病最易在夏季和秋季流行, 感染人群较多。 (2) 伤寒, 伤寒病的起因是伤寒杆菌, 在受凉情况下容易引发该疾病, 患病初期, 患者会出现全身无力、腹胀腹泻、神情倦怠的生理反应;在患病中期, 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烧的现象;患病后期, 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情绪异常、肠道出血的情况。 (3) 霍乱, 该疾病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 会导致患者出现吐泻和失水的现象, 严重者会出现肌肉抽搐和尿毒症, 更甚者会出现酸中毒死亡的情况。 (4) 病毒性肝炎, 该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范围广, 影响严重, 该病是由肝炎病毒导致, 在患病期, 患者会出现恶心反胃、面色发黄、腹痛腹泻的现象, 对油腻食物的抵触性较大, 长期如此, 可导致患者身体运行系统出现衰竭的现象。 (5)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们最易受到该病的影响, 患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及病毒污染了食物, 容易导致患者突发急性中毒胃肠炎, 患者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的现象,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和中毒的现象[4]。

1.3 肠道疾病的传播方式

(1) 通过饮用水的传播, 水资源受到污染, 传播区域较大, 影响严重, 而与饮用水密切相关的感染疾病包括:霍乱、痢疾、伤寒。 (2) 通过食物传播, 食物在生产、运输的过程中可受农药、病原体、病毒的污染。 (3) 通过空气和昆虫的传染, 人群较多的地方,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呼吸就愈频繁, 导致传播疾病的概率就愈大, 而蚊虫和苍蝇的叮咬容易将病原体带到新的宿主身上, 造成集体性的感染事件。

1.4 对长春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肠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症状、在预防肠道传染疾病时应注意的问题、长春居民对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熟识度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来确定长春地区人民对肠道感染疾病的了解程度, 再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性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向他们讲解肠道感染疾病的预防措施。

1.5 肠道感染疾病的预防知识

在集体居住的地方最易引发肠道感染的情况, 在预防与处理肠道感染疾病的方面: (1) 应加强人们对肠道感染疾病的了解。 (2) 教育人们如何使用洁净的食物和饮用水。 (3) 提高人们对肠道感染疾病的警惕性。对于长春地区居民, 应向他们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着重向他们普及肠道感染疾病的为害性, 加强他们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和预防性, 并通过家庭访问, 对他们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解, 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 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处理排泄物和污水, 以减少肠道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对于长春农村居民, 应教育他们食用生蔬菜的危害, 尽量做到生食物清洗干净, 若食物出现异味和变质的情况, 则应舍弃, 若出现肠道感染的现象则应立即就医, 防止病情出现恶化的现象。对于长春的城镇居民, 则应向他们强调路边摊和大排档的危害性, 向他们讲解如何选购新鲜无污染的食物, 如何去除食物上残留的农药, 并向他们宣传消毒食用器具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习性, 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5]。

2 结果

长春地区居民对肠道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仅为53.2%, 患过肠道传染疾病的居民占34.8%, 其中农村患肠道疾病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6.3%, 城市患肠道传染疾病的人数占总数的23.5%, 农村人群患肠道感染疾病的概率高于城市人群, 而且老年人对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比年轻人低, 通过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肠道感染预防知识讲解, 长春地区居民对肠道感染病的了解程度得到提高, 由原来的53.2%上升到85.9%, 肠道感染病的传播途径有所降低。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的提高, 食物种类也愈来愈多, 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厂排除的污水和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严重的污染了地表和地下的水资源, 导致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使人们感染肠道疾病的概率增大, 因此卫生健康疾病控制中心应加强对肠道感染疾病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肠道疾病知识的了解, 着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川生, 陈少娥, 邢文佳.基层儿童保健发热门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海南医学, 2010, 21 (18) :71-72.

[2]周清喜, 秦友燕, 廖艳.2000-2005年桂林市寄宿学校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职业与健康[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20) :1856-1857.

[3]马家奇, 王丽萍, 威晓鹏, 等.2004年法定传染病高爆信息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 2005, 20 (5) :264-266.

[4]张忠祥.2004年台州市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7, 8 (4) :432-433.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8

细菌性食物中毒

传染源被细菌污染的食物。症状: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休克。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专家建议一般治疗应口服或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菌素治疗可选用黄连素、喹诺酮类药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何预防:所有生鲜食品原料及调味料添加物要保持其鲜度;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及贮存场所、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食物要尽快处理烹饪,做好的食物也应尽快食用;食物要煮熟再食用,一般超过70℃以上细菌易被杀灭;食物的调理及保存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在7℃以下;调理食物前彻底洗净双手;手部有伤口,应完全包扎好才可调理食物。

大肠杆菌导致腹泻

传染源大肠杆菌。按其致病机制可分为5类。症状: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每天3-5次,为黄色蛋花状,量较多。2、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分泌性水样腹泻,每天2-10次。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酷似急性菌痢,但大便培养不出痢疾杆菌。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恶心、呕吐和严重的痉挛性腹痛,腹泻为鲜红色水便。5、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专家建议急性肠炎自愈性较强,其基本治疗方针是补液和对症处理。老年、婴幼儿以及重症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如何预防:预防急性肠胃炎要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饭菜要加热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潔;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杀菌,又助消化,还能提高胃肠道抗病力。

沙门氏菌肠炎

传染源伤寒及副伤寒甲、乙、丙以外的沙门氏菌。症状:急性胃肠炎常伴有发热、呕吐、稀水样便。伤寒型肠炎症状类似伤寒,患者会持续发热,可伴有肝脾肿大。败血症型肠炎表现为弛张热。

如何预防:专家建议急性胃肠炎应以及时补液及对症处理为主,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伤寒型和败血症型肠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氟喹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蚊虫媒传染也是夏天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预防: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夏天,卤菜比较受欢迎,但是做卤菜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吃的人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少吃为妙。

流行性乙型脑炎

传染源乙脑病毒。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症状:起病急,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颈项强直(脖子硬)等。病程第3-5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专家建议患者住处要注意清洁、通风,室温控制在26℃左右。昏迷者要经常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畅通,防窒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褥疮。通过冰水冷敷、酒精擦浴等方法,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9

公司所属各单位:

炎炎夏日即将到来,伴随着气温升高,天气潮湿、闷热,病毒细菌繁殖快,易引发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及中暑。为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及施工的正常运行,请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安全工作,做好《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防传染病应急预案》和《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预案要做到分工明确,组织周密,责任到人,并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救助性和及时性。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遇突发事件时,及时按各项应急预案处置。一旦发生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要按规定上报,不得迟报、瞒报、漏报。并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做好日常员工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引导员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暑期到项目部探亲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严禁家属和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二、切实做好生活区及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生活区生活垃圾的管理,生活垃圾必须入桶加盖,每天及时清运,严禁露天堆放。加强职工卫生健康知识教育,通过黑板报、微信、QQ等多种途径向职工大力宣传倡导“吃熟食、喝开水、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开窗通风”等的良好卫生习惯,让大家掌握防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疾病,所属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食堂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要求食堂管理人员,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严禁有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三无”产品和过期变质食品饮料流入,以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和饮食安全。做好防蝇防鼠,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杜绝饮用水污染。加强食品卫生检查,做到勤整理、勤检查,加快周转,已确保食品不过期、不变质。一定要做到每天的食物留样24小时。同时,做好检查记录并保存记录。

四、中暑是在高位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病情严重时将会造成死亡。虽然我们对防暑降温的卫生措施已有较成熟的经验,但是大家还是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工作中要加强管理,严格遵照国家卫生标准和《防暑降温措施办法》,对班组防暑降温进行检查,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在高温季节,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关心施工员工身体健康,及时发放防暑降温药品、食品和饮料。食堂要不间断的为员工免费供应淡盐开水、淡盐茶水、绿豆汤等常用的防暑降温食品。对在高温季节中暑的员工,立即安置到通风降温的荫凉处,必要时,请尽快送到当地医院及时救治。

五、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做好防台风、防汛、防暑的各种措施及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要加强对易燃易爆、高温作业岗位、以及高空、露天施工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确保夏季安全生产。遇到高温、暴雨预警天气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严禁超负荷施工。

夏季幼儿保健知识 篇10

夏季天气变化多端,夏季又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能保证幼儿的健康,请家长注意以下几方面保健知识。

1.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最好能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第二天穿多少衣服。

2.在夏季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家中空气的流通,家中有人感冒,请及时给孩子服预防药,并给孩子多吃大蒜。定期用药,消灭四害。可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防止蚊虫叮咬。同时接种乙脑疫苗预防。预防手口足病请正确洗手:湿—搓—冲---捧---擦。

3.教育幼儿注意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食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由于天气炎热,食品容易变质。因此不要吃隔夜隔顿菜,凉拌食物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的安全。吃瓜果要洗净去皮,蔬菜要洗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生熟刀砧、案板须分开,外购熟食宜加工、加热后食用。平素饮食宜清淡,以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量多次喝水、但不宜过量冷饮冷食等。夏季宝宝的饮食,仍应多样化,新鲜的鱼、肉、鸡蛋、猪肝等,都是应该吃的,可做成粥,这样既便于宝宝消化,又有营养。绿色蔬菜经充分浸泡,洗净煮透后才能食用。

4.幼儿运动后容易出汗着凉,请在幼儿运动前先脱去一件外衣,在运动后在及时穿上。勤洗脸、洗澡,可在洗澡水里加入花露水清暑解热,浴后扑爽身粉预防热痱。大汗后不宜冲凉水澡。

5.不宜用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各种饮料,如汽水、果汁、可乐等,由于含有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宝宝过多摄入,会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功能,而且过多糖分也会使宝宝发胖。

6.不宜“速冷”,不宜入睡后吹电扇、空调。

7.预防中暑。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例如戴遮阳帽遮挡太阳等;室内活动时,要保持开窗通风,降低室温,同时穿着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品宜生津开胃,清热消暑如酸梅汤、菊花茶、绿豆汤等。

8.注意保持幼儿生活作息规律、充足睡眠。

夏季传染病的知识问答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河北联合大学新生1 200人为调查对象, 以宿舍为单位, 分发问卷及答卷卡1 200份, 收回答卷卡1 160份, 回收率为96.7%, 其中男生654名, 女生506名。健康教育8周后, 对1 160名学生再次分发内容相似的试卷和答题卡, 收回1 160份, 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 (1) 基本情况:性别、年龄、院系、年级、家庭情况等; (2) 传染病基本知识: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非典型肺炎、肺结核、麻疹等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等) ;传染病的三要素 (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调查表由流行病专家设计, 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调查,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填不记名问卷, 限定时间, 不得查阅书刊和互相讨论。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

1.3 健康教育

1.3.1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生活习惯有待改善, 要定时吃早饭、不在路边摊买食品、不与别人共用餐具、不吃生或半生的食物、不喝生水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改变不良嗜好, 戒烟戒酒、限制上网时间。

1.3.2 传染病基本知识的普及

对大学新生进行流行性感冒、细菌性菌痢、病毒性肝炎、非典型肺炎、肺结核、麻疹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疾病的基本特征、传染三要素、主要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知识等。利用校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对大学生进行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本着知识简单易懂、课程丰富有趣的原则, 开设选修课、举办专家讲座, 讲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发放宣传资料满足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渴望, 使大学生能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增强其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技能,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1.3.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大学生过集体生活, 相互接触密切, 因此要特别注意传染病的预防。加强“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 做好个人自我保健, 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注意改善伙食, 确保食堂质量和卫生标准, 同时加强对学生饮食卫生教育, 预防病从口入。积极有效地按时、按量、按计划进行各种疾病的疫苗预防接种, 提升大学生自身对于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对已确诊的传染病或者疑似携带了传染病病毒的学生, 进行隔离治疗和观察, 防止传染病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并快速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对传染源的有效控制。均衡饮食, 适当运动, 用流动水洗手。

1.4 统计分析

调查表由专人负责验收、评分、录入数据。应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进行百分率的比较,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传染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大学新生对各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三要素等知识的认知缺乏严重;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知晓率普遍较低。健康教育8周后, 大学新生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见表1。

2.2 传染病知识来源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 电视、网络、校园宣传是大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且网络、电视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渠道。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P值均<0.01。

3 讨论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大学院校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增强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知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方法。而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3], 学校健康促进又是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的重要手段[4]。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新生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不足, 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的认识均较缺乏, 可见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有文献表明, 当人们对传染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认知较高时, 有利于传染病的有效遏制[5]。应通过学校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课堂卫生知识讲座;利用新闻媒体、书刊、网络, 让大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家长通信、开展疫苗接种等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意识及自我保健意识[6]。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在学校的居住条件有限, 加上学习负担重, 容易发生疾病, 尤其是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出现, 因缺乏相关的防治知识, 就会导致在学生中传播流行[7]。因此, 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先导和促进作用, 已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 大学生对传染病知识掌握的多少及对有关问题认识是否正确, 与我国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预防控制的成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传染病不仅是个医学问题, 而且是社会问题[8]。

据相关调查,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基本卫生防病知识, 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疫情, 做到既保持必要的警戒, 又避免恐慌[9]。因此, 学校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教育, 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 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增强学生的防治意识, 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 自觉减少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才能更有效地防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0]。

关键词:传染病,健康教育,学生,知识

参考文献

[1]马莉萍, 赵伟江.余姚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10) :894-895.

[2]王志勇.浅谈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5 (5) :34.

[3]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 :1-3.

[4]杨晓剑, 陈友兰.厦门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 (1) :22-24.

[5]于彩云, 李晓丽.大学生对甲、乙型肝炎及麻疹传染病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2) :40-41.

[6]杨淑民.对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9 (3) :449

[7]蔡玲, 夏苏建, 林汉生, 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意识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5) :389-390.

[8]魏士杰.某高校大学生对传染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10, 24 (12) :909-910.

[9]张晓宏, 张时明.潮州市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J].广东医药, 2009, 30 (12) :1908.

上一篇:回眸成长作文800字下一篇:小黄帽音乐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