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文化(精选8篇)
添加时间:2013-03-01 03:11:43作者:来源:
中新网杭州2月28日电(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罗雅迪 通讯员 李虹)2月28日,记者从浙江省文化厅获悉,《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文化部批准,标志着中国唯一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据了解,海洋渔文化是指世代渔家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而浙江宁波象山县就是中国海洋渔文化的典型代表,渔具、渔船、渔场、渔港、渔讯、渔灯、渔歌、渔曲、渔鼓等原生渔文化俯拾即是。
浙江省象山县位于东海之滨的象山半岛,境内有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石浦港,海洋渔文化非常丰富。目前,象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省级项目13个,宁波市级项目33个。2008年,象山被授予“中国渔文化之乡”,而象山“中国开渔节”从1998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5届。
2010年6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全国第7个、也是目前唯一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2年11月2日,《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专家组同意通过《总体规划》。2013年2月,文化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同意实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图2、3:作者整理自绘
图2、3:作者整理自绘
传统就是传承和统一前人社会经验和概念的共识,任何一段社会进程都无法回避传统问题。人们生活受地域因素制约,面对自然环境时产生的思维和意识就会产生差异性,传统即是这种差异性的折射,建筑亦是如此。比如在西方,建筑和自然的地位是相互独立的,在建筑活动中人们试通过改造和征服自然以求“以人为本”。但在中国的传统建筑观念里,面对自然环境,总是倾向一种谦虚的情态,选择的是一种以融合和协调的方式进行的营造。建筑更像一种源于自然的构筑物,人们热衷于学习自然,倾向自然的生活方式。主动保护和迎合自然,选用自然素材。整个建筑体系并不是通过征服自然去寻求人间和环境之间稳固的永恒,而是主动追随自然的演变。
如何将现代的建筑创作和古老的传统进行紧密又深刻的联系一直是当代建筑师们所热议的话题。然而,或是过于单纯的传统性结构语言——照搬和仿制传统元素和符号;或是现代形制和传统符号的揉杂——现代和传统语言叠加式的衔接,对于传统符号和形制本身的过于关注以致传统的回归渐行渐远。
王澍,2012年度建筑普利策奖得主,将传统问题在新时代下重新以自然的角度去关注,在建筑创作中对自然的重构来表达传统,表明了其对传统以根源性的尊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其巅峰之作。虽然其中“混乱”的建筑语言,迷宫般的空间,相互糅杂的传统与现代的技艺一直遭受着业界的置疑。但是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审视态度却是直接而真实的。
1相地和规划
“园地为山林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相地》
相地是一切建筑营造活动的起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地比建筑本身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建筑的情态和气息。2000年,美院没有进驻时下流行的大学城,选择杭州南部依山伴水的小镇——转塘。校园环绕一座名叫“象”的小山而建,西侧一条小河从山的南北两侧绕过,汇合于东端再入钱塘江。用地稻田,沟渠,阡陌纵横。没有象征性的人为形式主义的元素隐藏其中。有的只是一种纯朴的自然秩序和原生态的肌理框架。接下来的活动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欲融入“天然之趣”。(图1)
校园规划中没有严整的中轴线或是整齐的空间序列。一切都是围绕着自然环境展开。建筑整体的布局迎合山体的走势,单体自由的散落在象山的周围。建筑的尺度顺应山体尺度,各建筑形体间的变化分别隐喻了山体的延绵和走向,与相应的地势融和为一种自然山林的意味,恍如山体的蔓延。(图2)场地保留了原始的溪流,鱼塘,茭白地和芦苇,甚至紧绕建筑边的田地也还给了被征地的农民用作正常的种植活动。曲折蜿蜒的小径串联着散落的建筑和景致,让在建筑间的“游走”有了可能。在自由的空间漫步中回望青山,仿佛重拾一种已经日见忘却的自然记忆。在此,中国传统自然村落的空间尺度被结构性的离散,又以自由,蔓延和累加的方式进行重构。
图4-6:作者拍摄
图4-6:作者拍摄
图4-6:作者拍摄
2建筑的语言和形制
在中国传统在营造活动里,比建筑本身重要的是它将引领人们一种怎样的生活姿态,选用的建筑语言将传递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象山的建筑语言很多,有具现代建筑理性色彩的合院格局:如象山一期工程的单体都是最基本的功能空间围合成一个院落空间构成的。院落的尺度,朝向与开放程度依照山体的变化有所差别。功能处理上也有种“简单粗暴”的感觉——形式追随功能。这样便捷,高效处理方式是教学办公的典范。相比之下二期工程的语言就有些“闹”了,既有独立纯粹的建筑形态——自由独立的书院式的合院;又有灵活多变的空间语言——曲径通幽的园林形态;同时糅合了细腻悠远的象征意味——山崖游览的栈道类型和山林间游廊系统。(图3)建筑语言从来都不是可以直接传译的,它的作用可能只是勾带起一些似曾相识相似的回忆。作者构建的语言往往也并不是想表达建筑本身,而是通过建筑以媒介传递某种场所精神。在这里,建筑自然的演化为艺术教育的理念本身,传递了自由独立,严肃谦和的学术氛围,同时也表达了活泼乐观,自然意趣的生活姿态。
每个单体间基本的色调为江南传统的黑白灰,但是不同单体间在色调对比上进行了变化。选用的材料也较为统一,但是作法上却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建筑的形制上是采取中国传统的合院形制,但是各个单体之间却进行了不同的变体。每种色调,材料和和形制至少被重复2次。这种群体间谱写的“相似差异性”也是对自然化传统营造模式的延续,模仿在没有建筑师的设计前导下的民间建筑营造方式。就像自然村落或者古代城镇的民居,都是自发性的营造活动。它们受同种自然环境约束,沿用的都是继承式的建筑建造方式。同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做很多的形制改变。
3建筑空间
空间构成建筑的灵魂,也是是建筑与人之间产生交流的媒介。试图通过空间来传递一种传统的自然精神是王澍一次伟大而冒险的尝试——园林,一种人工模拟的微缩自然或城市。文人一直拥有亲近自然山水生活的意愿。在中国古代传统园林的营造中,这种意愿源自对自然山林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寻求一种心灵上与自然融和的状态。造园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人们以空间营造的方式,通过总结自然法则,经过心里思绪和情态的转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动的人工构筑活动。
象征文人隐居的石屋,临崖的游廊系统,起伏变化山林坡道,供休憩的小亭,借景窗洞,意外性的交流小场所,曲折多变的小径等等。象山的建筑空间有很多类似江南园林的元素。但不是单纯的模仿,也不是对园林中几个片断的移植。这里的目的是一种祈求我们的世界与自然世界的精神融合。一种企图满足人们亲近自然,体验环境的欲望,一种让建筑融入自然的方式。(图4)
在喧嚣城市中,文人倾向隐居生活,在隐居中封存心灵,不问世俗生活,放松思想。也是古代文人营园的初衷。对于在空间中精心设置的隐居石屋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意愿。它们拥有自己独立的墙体,走廊,地面和楼梯。甚至可以脱离建筑本体而单独存在,表现了一种抗争的意味。
围绕建筑而造的游廊系统,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或是挺进幽暗的“山洞”,或是意外的戛然而止。蕴含一种游山玩山的意趣。对应游廊的是建筑外很多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窗洞,结合游廊神似一种摩崖造像。窗洞象征佛龛,传说中,崖壁佛窟的每个佛像都曾是一位伟大的教师,人们通过山道在这些教师面前聆听讲学,这种原生态的讲学场所象征了最传统的教育原型。
取景,借景是融入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墙面上开出随意的洞口,可以是一扇袖珍的窗洞,一扇大尺寸的门或者是一个假山石形状的洞口。借的景可能是一段自然风景,可以是一个透明空间,也可以是另一个建筑单体。模糊了内外的界限,又在不经意的时候让人惊觉内外的差异。
同时,建筑中随意穿插的休憩空间和意外性交流的小场所也是一大亮点,可能是一段尺度怪异的踏步,可能是插入式半围合的精心安排的小亭,或者是转角处漫不经心的小院,甚至是可自由散步的屋顶。这里隐含了作者对场所多义性的理解,真正的生活可能在这里放松的发生。你可以在此休息,聊天,甚至是一次教学活动。(图5)
当然,曲折蜿蜒的小径就像经络一样使空间各个元素产生了关联,让自然的空间漫步产生了“游弋”的可能。让游走空间与空间之间,空间与景致之间,景致与景致之间都得以实现。
4自然材料和营造技艺
时下,更多的建筑师关注的是新理念,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所带来建筑的革新。但王澍却对民间智慧,自然材料真实性和传统建造技艺情有独钟。因为这些承载了我们过去的传统和记忆。
几百万片的废砖旧瓦从各地的拆房现场被运至校区用作建筑的材料,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从建成伊始,作品仿佛就已承载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旧瓦的气息,色泽也不尽相同。在山体的映衬下,加之江南的烟雨气候,房子仿佛隐没在了自然中。(图6)
材料随机砌筑的方式让不同单体间产生了丰富的差异性。随机表明了设计的图纸是做不到完全的预先计划的。多数的细节和大样都需要建筑师和工匠现场共同协作完成。王澍全程上百次的下场地让众多的设计细节得以完善,工匠的参与也让校区融和了许多的民间技艺和精华。这种共同参与的建造活动是形成精美细节空间的必经过程。更重要的是构思与动手不分开,借此修复建筑师业已退化的多维感官,打破只在图纸上做设计的局限,回归一种建筑师参与建造活动的原始状态。
5结语
对自然的率真表明了王澍一直追求的目的——为了一种自然生活世界的再生。象山校区的规划和设计很好的反映出了对自然空间的建构方法之于传统的承转关系。作为某种历史性的标记,传统在这里得到了一种非常直接且正面的应对,没有被一种廉价肤浅手段所敷衍。但有人说,象山校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一个孤本。多方的条件和因素促成这一次爆发,是否能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还有待检验,毕竟建筑走势也离不开当今社会的浮华。同时它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建筑,对于传统的探索也才刚刚起步。不过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这急功近利的社会,王澍选择的是通过建筑营造理念进行抗争,而不是保持沉默。如果我们下一代人能在此重拾真正的传统,那么这片建筑就真正具有了其自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澍.设计的开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澍.陆文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工程[J].时代建筑,2009.03
[3]王澍.那一天[J].时代建筑.2005.04
[4]李允稣.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渔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风骀荡,万紫千红。石浦渔港的海峡广场热气腾腾。地面6000平方米、地下6000平方米,用于两岸交流和旅游接待的海峡广场,2012年5月1日对外开放。
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对我们说,在长期与海共舞的实践中,我们的祖先逐渐形成了渔区独有的风俗、信仰与崇拜。它包括渔谚、鱼的传说等口头传统,造船、织网、渔具制作等传统技艺,航海知识、捕捞技能、妈祖巡游、祭海仪式、开渔节、渔民宅居、渔民饮食、渔业商贸等信仰和习俗,及其相关的渔歌、渔曲、渔戏、渔鼓、渔灯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底蕴丰厚的渔文化,成为象山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台湾商品 石浦直销
在石浦渔港的大庆路上有一家新开张的台湾商品购物中心,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来到了这家台湾商品购物中心。“台湾印象”四个繁体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来到这里就让我们感到买台湾商品其实不一定非得去台湾,只要到这家商店就能买到各种货真价实的台湾货。这里有大名鼎鼎的台湾金门高粱酒和其他许多牌子的台湾原产各类白酒和红酒,还有五花八门的袋装食品、各类品牌的台湾产洗涤用品和一件件渔民特别喜欢的羽绒服等。
如今,在石浦的平常百姓家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台湾牛肉干、台湾怪味花生豆、台湾薯条等许多台湾产的零食。
这家购物中心去年年前开业,到年底才渐成规模,这是浙江省第一家销售台湾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店主潘老板是一位地道的石浦人,他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台湾商品告诉我们:“超市经营面积300多平方米,销售食品、饮料、洗涤用品、日用品、调味品等5大类4000多种商品,全部都是从台湾运来的。最受石浦人喜欢的是台湾的洗涤用品、化妆品和金门高粱酒。”
说话间,石浦居民陈先生来到超市购买方便面。他告诉我们,台湾产的牛肉方便面,配料是牛肉片,不是牛肉粉末或颗粒,很好吃,他特地过来买点换换口味。另一位顾客则喜欢上了这里销售的金门高粱酒。“金门高粱酒名气很响,口味很淳香纯正,喝了不上头,价格也不贵,招待亲戚最好不过了。”
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筹备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对我们说:象山石浦是全国首批5个对台小额贸易试行及开放管理措施的试点口岸之一,这些商品全部是通过石浦这个宁波唯一的“对台小额贸易”口岸进来的。基本上每星期都会有一个集装箱的货发过来,保证货物的供应。
两岸石浦 一脉相承
来到象山,渔具、渔船、渔场、渔港、鱼汛、渔灯、渔歌、渔曲、渔鼓、海鲜“十六碗”等原生态的渔文化俯拾皆是。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大陆的象山有一个石浦镇,而在海峡对面的台湾岛上也有一个同名同姓的石浦村。
说起台湾岛上的石浦村,不得不提起海内外著名的台湾艺人、特技演员柯受良。柯受良1953年出生于象山县石浦渔港外海、和台湾岛隔海相望的渔山列岛上。他两岁时随父亲移迁台湾并定居在台东。他酷爱音乐,擅长卡拉OK,1980年曾获得香港电影导演卡拉OK赛的冠军。他曾经驾摩托车飞越万里长城及西藏布达拉宫。1997年6月1日驾汽车飞越黄河壶口瀑布以庆祝香港回归,有“中国第一飞人”的称号。2003年12月9日上午在上海身亡,终年50岁。浓浓的爱乡情结,使他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为纪念他,人们在石浦渔港老街专门建造了“亚洲第一飞人馆”。纪念馆里那辆插着鲜艳五星红旗的赛车,和他骑着摩托车飞过黄河、飞过布达拉宫、飞过金山岭长城的虚拟实景,着实让人激动而感慨。
当年,石浦渔山岛上的93户村民487人来到台湾,定居在台东县的富冈新村,村民们难忘故土,就将台湾台东的富冈新村称为“小石浦村”。
隔海相望,一脉相承。变的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变的是永远的乡风乡情。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兩岸石浦人也同时开辟了一段传奇的文化交流。
如意信俗 同祖同宗
当年,象山石浦渔山岛的村民迁居台湾时,并没有带走多少家当,但渔民们却把岛上“娘娘庙”里的“如意娘娘”等大大小小神像悉数“请”到了台湾。
如意信俗是石浦妈祖信俗的组成部分,也是石浦渔山岛人特有的传统文化形态。
相传如意娘娘原为渔山岛上一个善良、孝顺、勇敢的渔家少女。有一天,如意的父亲出海捕鱼遇难,当她得知噩耗后,万分悲痛。第二天,如意就跟船出海,想要寻找父亲的遗体。当渔船行至父亲落海处时,已寻不到父亲的一丝踪影。如意悲从心起,奋不顾身冲向大海,瞬时消失在滚滚浪涛之中。船上渔民见如意跳海,赶忙寻找,但早已无影无踪。不久后,在如意跳海处浮起一段大木头,渔民们就将这段木头雕刻成一尊如意神像,建起了娘娘庙供奉。
数百年来,如意娘娘成了渔山岛渔民的海上保护神。渔民出海捕鱼前要举行“开洋”仪式,捕鱼回家时则举行“谢洋”仪式,以此来祭祀如意娘娘,保佑自己平安、丰收。一代代的渔山岛人,就在这种神奇的传统信俗和美丽的精神慰藉中成长起来,如意信俗,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和理念创造的一个传奇,反映了渔山岛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当年,渔山岛居民“撤离”去台湾时,奉持着娘娘庙的大小神像一起上船,最大的这尊如意娘娘(如意真身)高五尺,很沉,手脚可以活动拆卸。定居到小石浦村后,人们建起了“海神庙”供奉如意娘娘。
2007年7月27日,阔别故乡五十多年的如意娘娘终于踏上了回家认亲的道路。这一天,台湾小石浦村回乡祭祖团一行54人,奉持如意娘娘塑身从台湾转香港飞抵宁波,来到石浦渔山岛认亲省亲,与渔山岛村民一起举行了盛大的祈福祭典活动。
在第十届中国(象山)开渔节期间,又有40位小石浦村代表护送着如意娘娘真身来到石浦,与石浦东门天后宫的妈祖娘娘作省亲迎亲活动。当晚,还在灯火通明的石浦渔港举行了两岸娘娘巡安暨烟火大会,盛况空前。此后,海峡两岸的亲人藉着如意娘娘的灵气,一次又一次地走到了一起,共同祈祷两岸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008年6月,象山县上报的“石浦富冈如意信俗”文化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浦富冈如意信俗”有其特别之处,那是海峡两岸石浦人一脉相承的古俗,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印证了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脉相连的事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象山人多年来精心呵护的渔文化如今有了丰厚的回报,现在象山拥有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象山开洋与谢洋节、象山晒盐技艺、徐福东渡传说、渔家号子、象山唱新闻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浙江省和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多名列浙江省全省第一。2008年象山还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渔文化之乡”。
目前,象山县正在全力建设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和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在提交浙江省政府的《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规划》中,未来的象山将打造成为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区。
象山縣委书记李关定对两岸经贸合作石浦实验区的建设充满了信心。象山县将努力创新开发管理体制,深化对台交流合作,做大做强对台小额贸易,试点开放两岸货币双向兑换,还将争取获批浙江省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对台交流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象山县新闻办公室提供)
Cultural Ties between Xiangshan and Taiwan
By Ding Hua, Chen Guangshu, Qiu Mingliang
Situated in the midpoint of the coastline of Zhejiang Province, Shipu in Xiangshan is a central fishing port. The coastal line here is perfect for ships to dock and moor. The port here can be home to ships from small ones up to 10,000-tonners. The port goes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It is a common sight that tens of thousands of fishing ships are in the port, unloading catches and loading supplies for the next fishing trip. Shipu now doubles as a living museum of fishing culture and tradition. The fishing port is surrounded by fish-ing villages where fishing garments, ornaments, fishing tools, cus-toms, food, songs, and proverbs are all part of a life that flourishes through fishing. Naturally, Shipu is a central trading marketplace for seafood. More than 400 species of fish, over 100 species of crustaceans and about 80 species of mollusks are traded here and then shipped out to retailers.
Shipu Town in Xiangshan and Little Shipu Village in Taiwan have close ties. In1949, the mainland was nearly all liberated but some islands in Zhejiang wer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Kuomintang troopers. In January 1955,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eized Yi-jiangshan Island. After the fall of this strategic stronghold, the KMT troopers on Dachen Island did not have a shield any more. In Feb-ruary, the KMT troopers withdrew from these islands and moved back to Taiwan. The withdrawal was escorted by the 7th Fleet of the USA navy. On their way out, the troopers evacuated all the resi-dents on these islands and carried them to Taiwan.
Four hundreds and eighty-seven residents of 93 households on Yushan Island, Shipu were par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went to Tai-wan under the gun in 1955. They settled down in Fugang, Taidong County in Taiwan. They called their new settlement Little Shipu. When they came to Taiwan, they carried few personal belongings, but they carried their statues of goddesses from their households and the village temple. The goddess the residents worshiped is Lady Ruyi. The largest statue is five-foot tall. Its hands and legs are removable. When it was removed from the village temple, the hands and legs were separately packed and the torso was carefully wrapped with a piece of red fabric. After Little Shipu came into be-ing, a Sea God temple was built and the statue was placed for wor-shiping. The regional folk religion flourished in Little Shipu. Lady Ruyi is part of the popular Mazu worship in Zhejiang.
On July 27, 2007, a group of 54 residents from Little Shipu in Taiwan escorted the statue back to Yushan Island for a reunion. A worship ceremony was held. In September 2007, the statue came back to Shipu Town to be present at the 10th China Fishing Fes-tival. A grand ceremony was held in celebration of the reunion of statue of Mazu and the statue of Lady Ruyi. After the ceremony, a firework gala was held. In June 2008, Lady Ruyi Worship was of-ficially recognized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Nowa-days Xiangshan Count boasts six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ll intimately embedded in fishing, the life and pillar industry of the county on the sea since very ancient times.
Arguably, the most famous personage of Shipu is Blackie Ko Sau-leung (1953-2003). He was born on Yushan Islands. At the age of two, he moved to Taiwan with all the islanders. He was a famed stuntman, actor, director and singer. He established his name on the mainland by jumping over the Great Wall on his mo-torcycle in Beijing in 1992 to raise money for the China Sports Foundation. In 1997, he successfully jumped 55 meters over Hukou Waterfall on the Yellow River in a sports car. He was crowned Asia’s No. 1 Flying Man. Ko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his Shipu. In a street in the old town of Shipu is a museum in honor of the son of Shipu. On display are his sports car and many photos capturing the moments of his famous stunts.
The intimate ties between Xiangshan and Taiwan are more than the ties between Shipu Town in Xiangshan and Little Shipu in Taiwan. In Daqing Road, Shipu, there is a shopping center for Tai-wan commodities. The 300-m2 store offers 4,000 brands of food, beverage, condiments, laundry, and other household pieces. All the commodities are directly shipped in from Taiwan. Buyers in Shipu do not need to go to Taiwan to buy these made-in-Taiwan things. The most popular buys are a wine made in Jinmen Island and down jackets, which are favorable necessities by fishermen for a life on the sea.
我一开始以为象山是一座很像大象的山。可没想到,到了那里才知道它原来是座海滨小城。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美丽的风景,首先是一片海,海上全是雾,仿佛到了仙境一般。紧接着是一座座大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些大山一座接着一座,好像永远都到不了尽头……
象山到了,我们简单地吃了午餐,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天的旅程。
首先我们去了松栏山。去松栏山的路是一条盘山公路,一路上随着车子的开动我的小心脏像只小兔子一样也“砰砰”直跳。到了目的地,看到了一片金黄色的沙滩我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哇,好美!”我忍不住大喊。我脱掉鞋子,向沙滩走去,一踏上沙滩,感觉脚底麻麻的,烫烫的,十分有趣。忽然,像花儿一样的海浪浩浩荡荡地向我冲了过来,海水冲到我的小脚上,刹那间我的脚冰冰的,凉凉的,真是爽极了。海水冲过来的一刹那,我感觉整个人晕晕的,好像要向后倒,幸亏爸爸及时把我拉住。看着蔚蓝的大海,吹着清新的海风,闻着有海鲜味的海水,感觉真是太惬意了!
晚上,我们吃了一顿海鲜大餐,蟹、虾、鱼……都是平时没吃过的,不一会儿这些美味佳肴就被我们消灭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象山影视城。一下车,就看到一只威武的神雕。这里拍过许多电影、电视剧,有《仙剑奇侠传》、《王的女人》、《神雕侠侣》等。
那里还有水帘洞呢,非常凉爽,我看着水帘洞,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啊!随后,我们还去了襄阳城、春秋战国城,还参加了泼水节。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去年国庆节,我和妈妈去大田的象山游玩。
远看象山,像一片绿洲,近看象山,像一个原始森林。来到象山,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让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象山真秀啊!从远处望去像一头笨拙的大象,在这群山环绕的地方坐落;象山真陡啊!山路崎岖,向下望去是高高的悬崖,让人一阵眩晕,好不舒服。象山真高啊!山峰直插云天,仿佛永远都登不上山顶。
象山有潭湖泊,我给它取名为“仙女湖”。湖面上飘着一层层白雾,好像是七仙女的白纱裙从天上飘下来了。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天空中云雾迷蒙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
还没走到上山的步道,我就听到了蝉鸣声,虽然依旧清亮悦耳,但总像有些拖腔拖调,难道它们也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走上步道,山上的树已经不像夏天那样绿得化都化不开了,绿中已经掺进了金黄,虽然不那么青翠欲滴,却显得清透了几分。
太阳已经偏西,我无意中抬头看天,只见一道笔直的白色云雾横挂在空中,在夕阳的映照下透出了微微的橘红,在浅蓝的清亮的天幕里格外显眼——一定是飞机飞过喷出的气体。果然,云雾的一头还正随着一个白点延长着,那个白点就是飞机了。我不禁想:飞机上的人是不是也在通过舷窗观赏象山的景色呢?
此时晚风习习,有许多人在象山上游玩——大哥哥大姐姐们轻快地跑步,爷爷奶奶们悠闲地散步,小孩子们则疯跑打闹,给本来宁静的秋天增加了几分热闹。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小河边。河边的花还没有凋落,有紫色的荆条花,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不知名的小白花,十分漂亮。
过了小河,再往坡上走,路边的橡树渐渐多了起来,这些橡树十分高大茂盛,一棵挨着一棵,我不禁浮想联翩:这里应该有许多橡子吧?树林里会有小松鼠吗?
象山港地处宁波市南部, 为一狭长形港湾, 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但分属5县 (市、区) 19个乡镇, 条块分割严重 (图1) , 在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方面亦缺乏统筹发展观, 对象山港环境容量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该海域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工程的具体实施亦存在明显的行政区划制约性。因此, 为使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应遵循海域的自然属性, 按照海域整体功能定位,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潜力, 在对海区、行业的总量控制基础上, 从行政区域角度, 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 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各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指标额度, 以实施象山港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优化分配制度。
1 污染源强估算
象山港海域污染源主要包括周边陆域污染源和海域污染源两大类, 陆域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业化肥污染和水土流失引等方面, 海域污染源主要是来自鱼、虾、贝类和蟹类等海水养殖[1]。因此, 按照行政区划, 对象山港周边各乡镇陆源和海域的化学需氧量、氮和磷污染源强进行估算, 估算结果见表1。
2 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及容量分配
总氮和总磷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超出了该海域最大纳污能力, 即其污染源强已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的最大允许值, 因此总氮和总磷污染物排海总量必须加以控制和有效削减, 本文选取化学需氧量作为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1]。
下面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 对象山港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研究, 其主要技术路线可归纳如下。
(1) 首先根据旅游、生活、水土流失、畜禽养殖和安全保证额 (margin of safety, MOS) [2,3,4], 对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进行预分配。
(2) 在预分配的基础上, 采用数学规划优化技术, 建立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5], 将剩余环境容量在工业和海水养殖之间进行第二步分配。
(3) 在上述分配基础上, 从行政区划角度, 结合象山港周边各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对象山港环境容量资源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进行再分配。
2.1 象山港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计算
按照预警预防原理 (precantionary principle) , 在建立了有效的象山港化学需氧量浓度场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出象山港各海区的环境容量, 分别为Ⅰ:32.0 t/d;Ⅱ:7.4 t/d;Ⅲ:11.0 t/d;Ⅳ:3.70 t/d;Ⅴ:5.0 t/d;Ⅵ:20.5 t/d;Ⅶ:5.4 t/d, 总计85.0 t/d。
2.2 象山港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
通过预分配和优化模型分配, 计算出2015年象山港海域各海区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 (表2) 。以行政区划为分配单元, 计算出2015年象山港周边各区县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 (表3)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象山港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可知, 在化学需氧量各源强中, 水土流失源、畜禽养殖源保持不变, 生活源和工业源按一定比例增长, 只有海水养殖源需要削减, 各区县海水养殖源增减量具体见表4。
北仑、鄞州位于象山港口门, 迁移扩散能力强, 环境容量亦相对较大, 化学需氧量还存在一定的排放空间, 根据分配结果, 其容量分配值分别是源强现状值的2.84倍和2.85倍。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海水养殖, 而根据象山港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北仑、鄞州的海水养殖基本维持现状, 因此能满足其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要求;分配给工业发展的环境容量值能满足按每年15%的比率增加的需要, 分配给生活污水能满足1.7%的生活源化学需氧量入海量年均增长率 (此值没有考虑未来5年北仑、鄞州可能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应比实际值稍大) 。考虑到今后该区域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鄞州创业投资中心滨海区块的拟建以及象山港大桥的建设等, 这将给该区域将带来一定的环境压力, 因此, 在不超过总源强 (海水养殖未使用全部源强) 的前提下, 工业、生活等化学需氧量源强可以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适度增加。
奉化和宁海基本位于象山港港中、底部, 迁移扩散能力相对较差, 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优化分配值与源强现状值相比, 均有所减少, 即需要适当地削减化学需氧量海水养殖源强, 以满足该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根据象山港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奉化的滩涂养殖基本维持现状, 部分池塘养殖将实施改造, 网箱养殖规划由原来的3万多只减少至约2万只, 约减少了1/3, 宁海的传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也有一定程度的削减, 如在铜山深水海区新增了58只抗风浪深水网箱, 横山岛新增1个越冬区 (国华电厂温排水1℃扩散范围区) , 抗风浪深水网箱是一种大容量、生态型、安全、高产和高效的先进养殖模式, 是今后向外海深水区发展养殖的趋势, 因此, 总体来说, 分配给该区域海水养殖的环境容量值能满足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要求。
象山跨越了象山港口门、中部及西沪港内港, 水动力条件较其他区域复杂。从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看, 分配给海水养殖的环境容量值为18.22 t/d, 大于其源强现状13.67 t/d。根据象山港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该区域的传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一定程度的削减, 主要在象山港口门或邻近口门处新增了一些深水网箱, 在乌沙山电厂温排水温升1~2℃范围区新增了1个越冬区, 因此总体上来看, 分配给海水养殖的环境容量可以满足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要求。而分配给工业、生活和旅游的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 亦能满足其一定的增长率, 但考虑到该区域, 在以象山港大桥为契机,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和修造船舶工业、特色旅游等产业, 这将给该区域的海洋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 在不超过总源强 (海水养殖未使用全部源强) 的前提下, 工业、生活等化学需氧量源强也可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适度增加。
3 对策与建议
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对容量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的核心课题。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 因此, 如何开展和落实象山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程还需不断地探讨与研究。笔者就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3.1 积极探讨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运用于环境管理的产物。环境容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象山港也不例外。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 将容量权作为一种资源在象山港区域内进行交易, 并积极开展。如, 欠发达、有剩余容量的乡镇可通过出售容量权获取资金进行经济建设;而发达区域、环境容量不够的可通过购买容量权以减轻因环境压力造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实行总量控制, 各涉海部门要密切配合
总量控制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各涉海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现行法规, 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环保总局和农业部等多个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监督管理, 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而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将一个海域作为整体实施的, 因此, 加强涉海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对保证总量控制的实施十分重要。若部门间配合不力, 在象山港海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将成为一句空话。
3.3 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海域进行试点
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项动态、复杂的工程, 它牵涉海域和陆域两大主体, 并跨越了5县 (市、区) 20个乡镇, 因此, 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海域, 先进行试点,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全海域逐步推广运用。
4 结束语
(1) 根据象山港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的分配结果可知, 在化学需氧量各源强中, 水土流失源、畜禽养殖源保持不变, 生活源和工业源按一定比例增长, 只有海水养殖源需要削减。
(2) 根据象山港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 在海水养殖维持现状或有一定程度削减 (如, 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等) 的基础上, 削减后的化学需氧量源强 (容量分配额度) 能满足奉化、宁海区域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需求, 而北仑、鄞州和象山3个区域的海水养殖容量分配值则有较大的剩余空间, 故在不超过总源强 (海水养殖未使用全部源强) 的前提下, 北仑、鄞州和象山3个区域的工业、生活等化学需氧量源强可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适度增加, 从而实现象山港及其周边陆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目标的最大化。
(3) 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 并结合象山港周边各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排放指标额度进行优化分配, 能使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更具可操作性。
(4) 积极探讨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强各涉海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并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海域进行试点实施, 对象山港环境容量及其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根据象山港污染源和海域环境容量的确定, 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 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 对象山港周边5个县 (市、区) 海域的环境容量进行优化分配, 使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进行了积极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象山港,行政区划,环境容量,优化分配
参考文献
[1]黄秀清, 王金辉, 蒋小山, 等.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244-250, 324.
[2]CHADDERTON R, MILLER A, MCDONNELLA.Analysis of wasteload allocation procedures[J].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1981, 17 (5) :760-766.
[3]U.S.EPA.Protocol for Developing Nutrient TM-DLs[R].Washington DC:EPA 841-D-99-001, Office of Water, 1999.
[4]U.S.EPA.Draft Guidance for Water Quality-based Decisions:the TMDL Process[R].2sd.Washington DC:EPA841-D-99-001, Office ofWater 4503F, 1999.
关键词:陆象山;心;理;心即理;性即理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46-02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阶段,其传播影响至东亚、南亚各国。宋明理学分为两派:一派以北宋的程伊川兄弟和南宋的朱子为代表,以“理”为最高范畴的“理学”。另一派则是以南宋的陆象山和明代的王阳明为代表,以“心”为最高境界的“心学”。而心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就因为诸多原因被指责为“杂袭佛禅”,成为一大公案,其争辩至今仍无定论。
以往对于陆象山的研究大多认为其将禅宗思想跟儒家思孟学派结合起来,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主张把理、性归诸一心,拼凑成所谓“心学”的思想体系。他所说的“天道”与“天理”,已不同于以往儒家作为道德立法者的“天”,而是形成了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哲学以及伦理的范畴。如果说传统儒学在 “天道”与“人性”的问题上,是在“天人合一”论的架构下讲“天”为“人”立法,其立论点是“道之大原出于天”,“人性”源于“天道”,以及人应该怎样契合天道的问题。那么,象山心学则更倾向于“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认为“天道”与“心性”本来就是一体,都是“心”的一种表现,不存在谁衍生出谁的问题;其区别在于,“心”相对“天”称“天理”,相对“人”称“心性”。可以看到,象山虽然也讲“天”,但他所提出的“天理”,已经与传统儒学中作为万物主宰和人伦之源的“天道”有所不同了。所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象山的此种本体论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是受佛教理论影响的结果,因为注重抽象本体是佛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甚至于淳熙十一年象山面见孝宗时,孝宗也多次对其谈起了“禅”,可见此说在当时造成的误会颇深。
其实陆象山心学看似与朱子相背离而流向佛禅,是由宋明理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所自定的,所以要真正了解象山心学的思想体系,就要先要清楚象山所说的“理”与“心”的具体含义。
象山之“理”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理”是宇宙的本原。“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顺此理而无私焉耳。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极,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哉?”(陆九渊,《与朱济道》)
第二,“理”意味着一种法则性、规范性和秩序性,是宇宙自然、社会所必须遵守的总规律。“此理充塞宇宙,天地鬼神且不能违异,况于人乎?”(陆象山,《与吴子嗣》)
第三,“理”是政治、礼法制度、纲常伦理的最高准则。“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则得之,得此理也;先知者,知此理也;先觉者,觉此理也;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则恶之者,此理也;是知其是,非知其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 (陆象山,《与曾宅之》)
象山的“心”同样有三层含义
第一,“心”是人身之本。“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 (陆象山,《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第二,“心”为人先验的道德理性,是一切人皆能成就;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特质的存有。“(仁、义、礼、智)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与我者,即此心也。” (陆象山,《与李宰》)
第三,在宇宙的本原上“心”与“理”在作用上是一致的。“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象山,《与李宰》)
陆象山不同于朱子在其思想体系中将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进行划分,他认为:“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指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 (陆象山,《语录上》)因为与朱子的“性即理”不同,象山虽然也承认理的本体地位,认为理支配着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社会伦理秩序,但他提出的“心即理”是将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点建立在“心”而非“理”上,此“心”,凌驾于一切之上,却又不脱离“吾心”的主体精神。这样就和朱子等人把“理”视为自然与社会最高的终极原则也产生不同,象山认为“理”的普遍必然性必须通过人“心”来证明,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的一种完满表现。“理”不在于人心之外,它植根于人的心中,所以只有通过人心的活动,才能感知天地万物的存在,才能体认天地万物之理。因此“明理”就不用去探求外物,只要向内去发明本心,就能够了解世间万物及其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理”,只要自存本心,就可以完善道德修养。可见“自存本心”是象山在认识论和修养功夫上的“基本功”,在他那里认识论与道德修养论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只要按照“本心”的“理”去做,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汝耳自聪,目自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少缺,不必他求,在乎自立而已。”(陆象山,《语录下》)并且象山认为,人的学习途径 “不过切己自反,改过迁善” (陆象山,《语录上》)。所以人们想要完善自己,并不需要广读圣贤之书,只要发明“本心”就可以达到。可见象山虽然讲心理合一,但必须通过人心的活动,才能认识到“理”的存在。
象山将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心与理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同心” (陆象山,《与唐司法》)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使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应当注意象山并非认为客观事物生长于一心之中,要以主观吞没客观,也并非说宇宙万物之理是心的产物,而是说明主体之心在达到天理,实现天人合一方面能起决定作用。强调了内心本体所具有的道德原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心具有无限的认知功能,具有与人无间的融通性,吾心之理即宇宙之理。没有人,万物只能是自然的、毫无谓价值和意义的存在。而人的责任就在于能有所思,从而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象山就是基于此确立了“本心”这一本体概念。
从以上可以看出,象山心学源于孟子之学,因为孟子的本心就是道德价值的根源。它是先验的、独立不依于经验,普遍的人所共有的道德主体,是万化之本。孟子从成为圣贤的角度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地方就在于礼乐道德规范背后的心理差异,“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公孙丑上》)既然人人都具有先天的仁、义、礼、智之心,那么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体认天理而成为圣人,即“人皆可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一个人只要能够发展四端向善,不让尘世的物欲掩盖其心,最终都可以成为圣贤。孟子以此而阐发出了道德内省的纲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提出一个人只要能够充分发明本心,就可以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本性。由于人性是天道在人身上的反映,因此了解了本性,就可以体认天理;人们通过行忠恕,不断地剥落自我,最后就可以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即“所以事天”。只要自己的心成为道德之心,自己的性成为道德理性,进而也就是人的理想价值之所在了。孟子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在本性是一致的,即“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孟子,《离娄下》)只是他们能够与人为善,不让私欲蒙蔽自己的善性。只要能坚持努力,则圣人自可学而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滕文公上》)
象山就是继承了孟子的这一学说,我们可以发现在象山心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四端”、“万物皆备于我矣”、“先立乎其大”等,都出自孟子。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有一番陈述:“(詹子南)尝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 (陆象山,《语录下》)王阳明也断定“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 (陆象山,《序》)但是象山对于孟子思想的继承不只是仅根据孟子所著的文字知解而已。他是经过其自身对真实人性的深刻反省后,体悟到孟子所言不虚,而创发心学的。虽然象山说:“夫子以仁发明斯道,其言浑无罅缝。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 (陆象山,《语录上》)认为孟子已把道理讲明,自己已无须多言。然而他更加明白,任何一套建构完整的哲学体系,永远需要后代人用他同时代的语言及思考方式予以重新诠释及说明,这样才能使理论体系为当代人所熟悉及接受,让该哲学体系有传播和发展的可能。因此,象山又说: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烁我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陆象山,《与曾宅之》)陆象山是在对孟子思想经过自悟自证之后,继承了孟子将良知、良能指为本心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万物如何皆备于我?反身而诚所得何乐?象山的本心已指向心的本然状态及明心后的境界。孟子的“我”是良知、良能或四端善性,象山的“我”则是包容宇宙万物之理的、完满无缺的本心。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被象山发展成为了“万物皆备于我心”。使本心即成为道德实践的探索对象和价值标准,又成为宇宙的中心和本原。
由此可见,沿着心学的逻辑发展,理这个外在的宇宙本体,不仅最终要消融在个体的道德心灵中,而且要从普遍的“此心”归结到个体的“我心”。“此心”与“我心”等同,理与心等同。所以似乎在象山看来,只有心才是真实的存在,万物只不过是浮现在心中而为心所折射的幻想和虚影。我心似镜,万物则如镜中之花。“平生学问唯有一实,一实则万虚。” (陆象山,《年谱》)“既识本心,元无一物。” (陆象山,《语录上》)这样,作为象山哲学起点的“本心”就似乎成为一种“神秘莫测”的绝对精神实在,所以心学会被误责为“杂袭佛禅”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参考文献:
[1]陆九渊.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焦循.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象山文化】推荐阅读:
游象山民俗文化村作文06-18
象山小学安全工作计划10-25
象山县第一中学11-04
象山县建筑设计方案12-12
广西象山公园的导游词01-13
象山县电力网规划设计07-14
象山街道201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06-11
企业文化儒家文化12-02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11-20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