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的人文(精选10篇)
陆杨幼儿园臧圣芳
摘要:近几年我国许多幼儿园都在研究绘本教学。绘本的特点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从美术的角度说,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从结构的角度看,精美完整而所谓绘本教学,指明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绘本教学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阅读画面能根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激起幼儿编讲故事的欲望,正文是以一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读到的所有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医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以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绘本教学的重要性,可塑性,然而很多老师在尝试绘本教学时容易忽视一些问题。比如说设计教学侧重讲故事,教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而没有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这样就不算是有效教学。有效的绘本教学是要给孩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本教学的意义及对幼儿的影响
1、绘本教学的意义
绘本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它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述故事教学想通而不相同。它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故事画面的每个情节,体验角色的心理,从而深度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不需太多的理论教育,轻松的让幼儿明白其中的道理,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不仅如此,还培养幼儿的一种观察力,联想力和判断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的有效手段。
2、绘本教学的影响
新《纲要》中语言教学目标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绘本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一次绘本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天鹅和鸭子比赛做木头人,我每一张画面都让幼儿猜测他们的比赛有没有结束,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整个活动幼儿的情绪高涨,认真,积极的阅读,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习了这个绘本后,幼儿明白了做事需坚持,从那天后,我们再做木头人游戏,幼儿都能像绘本中的天鹅和鸭子一样一直坚持到底,可见绘本教学深受幼儿的喜欢,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轻松的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以及知道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
三、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我们对绘本教育的策略研究应立足于对幼儿的研究,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开展绘本教学,我们主要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重点是让幼儿根据画面讲出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
1. 选择绘本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经验积累。选择绘本的内容是幼儿喜欢的,比如是幼儿喜欢的一些动物形象。选择绘本的画面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故事的角色动态夸张,能诱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的讲述。
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绘本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从孩子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给孩子自主阅读的机会,例如:在绘本《可怕的大妖怪》的阅读过程中,我让孩子自主阅读,“妖怪”在孩子心目中是可怕的,长得模样古怪,当孩子们阅读完我问他们书中的妖怪可怕吗,他们一致说不可怕,还有小朋友这个妖怪很可爱。幼儿不同的表述,说出自主的感受,老师才能了解他们阅读的情况,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幼儿阅读深层次的故事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寻找图书中的教育元素,创设自主体验的情境
绘本图书引进国外的图画书,画家在绘画时,将许多故事情节隐藏了,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因此,教师需自己先读懂,教师读懂了,才能寻找到其中的教育元素,才能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强调孩子的参与和活动,多给孩子参与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理,让语言活动活起来,动静交替,逐渐理解感悟绘本中的情境。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精神,还突显师幼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绘本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第一次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大矛盾,我只是让幼儿学说对话,然而幼儿并没能体会小老鼠很生气的心情,整个教学活动结束后,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够高。后来经过一番反思与思考,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幼儿自由选择模仿的角色,于是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模仿大老虎练空手道把小老鼠的城堡踢飞了,另一组是模仿小老鼠生气骂大老虎。幼儿在表演的同事,体验了角色的心理,也感受活动的乐趣,这个环节将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充分调动了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创设情境之后,幼儿尽情感受、体验情境,最后,明白故事所表达的寓意,让他们深刻的懂得朋友之间如何相处。由此,我发现绘本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是一时的。
(三)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提问 开辟思考质疑
《绘本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孩子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孩子的阅读实践,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中,若对提问的形式、内容、方法缺乏研究,就会导致幼儿被动了解绘本故事,不利于幼儿的拓展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绘本《逃家小兔》,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给孩子思考质疑的空间:
师:在这本书中小兔变成了什么,她的妈妈又是怎样找寻自己的孩子的呢?我们来看看绘本。
画面(渔夫图):小兔变成什么了?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用什么办法抓住小兔?
幼1:兔妈妈直接用渔网捞住小兔。
幼2:兔妈妈变成鱼妈妈跟着小兔。
画面(登山图)
师: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石头,兔妈妈变成什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兔妈妈会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还会不畏艰险地坚持下去? 幼儿自由讨论
…… 师:小兔可带劲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
上述教例创设了问题情境:教师请幼儿猜想兔妈妈会变成什么,给孩子提供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除了猜想式提问,在绘本教学中提问的策略还有很多,如:递进式的提问,针对性的提问,开放式提问等,都能促进幼儿想说、敢说,使其主动的参与到绘本教学活动中来,提问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回答的问题后的反馈,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
一、绘本阅读中的情感运用
绘本以图画为主,拥有高水准的纸张和装帧质量,篇幅也比较短,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
1. 无声的关爱
我将自己买的绘本整理一番,作了分类,以便给学生们朗读。我特别向学生推荐海豚花园系列绘本,它分为十二个专辑,每个专辑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辑的主题是“无声的关爱”,收入了《我的爸爸叫焦尼》《月光男孩》等十五册绘本。这一辑主要传递的信息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来自身边的关爱,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在“无声的关爱”这一辑中,有一本书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学生们。这本书讲的是“离婚”这个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一天午后,我在教室里静静地为学生读这本书,学生们看着投影上的画面,听着我的朗读,沉浸在故事中。书读完了,有的学生眼里闪着泪花,深深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
2. 情感的交融
我买了许多有关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的书,用来提高自己的绘本指导水平。如《朗读手册》《大声读给学生听》《由图画书爱上阅读》《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ABC》《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说来听听》《打开绘本之眼》等。无论是我自己买的还是向学校图书馆借的,我从中挑选可以为学生们朗读的每一册绘本,细细品读、感悟,理解该绘本的特点和所表达的思想,为之后的绘本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我读《和猪奶奶说再见》这本书时,我的奶奶前几天刚刚去世,因此我很能体会猪奶奶和猪妹妹当时的心情。我将情感带入到朗读中,学生们一边听,一边也在回味着自己发生的事情。读着读着,情感油然而生,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此时,学生们也被深深地打动了,教室里一片宁静。因为我自己有深刻的体验,所以在为学生朗读这本书时,激起了他们心中的孝顺和感恩之情,为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从而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二、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收获
绘本的好处是只要看图就能读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即使不识字的幼儿也能通过图画进入故事世界,从中发现乐趣。通过将近两年的绘本阅读,我发现学生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
1. 感受了语言之美
绘本中的文字虽然不多,但都是经过作者或是译者反复锤炼的,具有简洁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如《可爱的鼠小弟》系列,每本书的句子结构几乎都是一样的,读后能让学生们学习语言技巧,感悟语言之美。
2. 丰富了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生活范围更窄。他们没有机会直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绘本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人性百态。如海豚花园系列到目前为止出版的十二辑绘本中。每一辑都有一个主题,如第一辑是“无声的关爱”,第二辑是“孩童的稚语”,第三辑是“相处的智慧”等,学生们看了以后,获得了很好的生活体验。
3. 增长了学习体验
天文、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知识都是绘本所包含的内容,对于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学生来说,是学习和体验的好机会。台湾牛顿出版公司出版的60册一套的《小牛顿科普馆》系列,以冲破2000万册的销售量说明了绘本不仅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扩大了生活和学习范围,而且为以后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4. 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通过整体的意境和留白,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展。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刚上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如何能从刚入学开始就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着自己的方法。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进步,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这其中绘本教学令我印象深刻,我也不断将适合学生的数学绘本融入到我的数学课堂之中,让孩子们边阅读边学习数学知识,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并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绘本教学;激发兴趣;讲授新知;知识提升 一.什么是绘本教学 1.绘本教学的概念
绘本,就是我们所说的图画书;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则是利用绘本故事来完成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
2.如何应用绘本来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1、适当甄选;
2、建立绘本与知识的联系
二.绘本教学三种类型:
1、绘本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的重要性;(2)绘本导入的超前性;(3)举例说明绘本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绘本故事贯穿整课,讲授新知:(1)绘本故事贯穿整节课,用来讲授新知;(2)举例说明
3、绘本作为课堂拓展,提升知识:(1)课堂拓展的含义与重要性;(2)举例说明
一、英语绘本阅读的简单了解
从古至今,各类名著上都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同时还能间接的提高自我的语言描述能力和人文素养;坚持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而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许多学生对语文的阅读饱满激情,但对于英语的阅读却望而却步,追其原因是英语是第二语言,读不懂、感觉枯燥乏味,而越是读不懂就越不想读,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新课改形式的引入下,使得英语绘本阅读映入孩子们的视野,绘本阅读的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英语文字的书籍,就像中国的漫画书的性质,虽然在中国兴起不久,在国外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发展的相当完善,深受外国专家的认可和欢迎。长期坚持英语绘本的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每篇故事的启迪意义部分都能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学生的词汇量也会在无形中大幅度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是基于课堂之外的教学,所以英语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感知有着不可替代的间接作用。
1、抓住文章主旨,整体感知
在正式的学习一篇文章之前,为了达到以“点”及“面”的效果,要让学生首先学会默读,即有任务的快速浏览。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以便寻找并总结文章的大意,达到对整体把我文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English Salon,The Lost Mittens时,在细致的了解每一段意之前,要先让学生整篇阅读,并发现文章的主要线索,即Matt can’t find his mittens.而其余的段落则是在不同的地点和位置去寻找mittens。这样学生就会整体感知文章的脉络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1、借助思维导图,精致阅读
绘本阅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图文并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把图文和想象相结合,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力。同时强调要细致阅读,阅读第二遍时要把time、place、character、plot即众所周知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情节能把握清晰。在阅读时如果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把整篇文章划分段落,做到每一部分的脉络层次都心中有数。例如The Lost Mittens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节为第一段,意思是Matt 发现他的mittens丢了;二到四节为第二段,意思是Matt在不同的地点寻找他的手套;最后一节为最后一段,讲述的是Matt 意外的发现他的手套在昨天他堆的雪人的手上。而文章到此看似结束了,其实没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并推测Matt现在的心情以及表情是什么样的,可以用自己的表情来模拟主人公的神情,并尽量的用英语去大胆描述,教学时尽量采用鼓励式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达欲望以及积极阅读的能力。
2、学会捕获信息,启迪深思
英语绘本阅读除了要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的理解文章之外,还有更进一步的需求便是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快速的捕获信息,只有对各种问题迎刃而解才算是深入地理解了文章并会应用。
在对课文有了大致的理解后,要深入的剖析文章,这时老师会根据课文内容由简到难的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就像平时学生在家玩的游戏一样要层层过关才能领取最后的胜利品。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文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意味着英语阅读课文中个很多语篇和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所学文章启迪相关联的生活元素,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架起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描述以及与之相联的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阅读和言语描述的性质。例如在学习The Lost Mittens时,学生们可以总结到:The world is full of surprises if you look hard enough.即,如果你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世界充满了惊喜;有些学生还领悟到了自己的东西要学会有序摆放、做事要有耐心等。学生通过绘本阅读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了解了文章的意义,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绘本阅读的课前准备
要想上好绘本阅读,教师首先要在课前有充足的准备。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搜集和文章有关的素材,通过整理和整合要制作相应的PPT和背景音乐,不同的场景配备不同的实物或三维素材,使场景逼真,给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对英语阅读指导是这样描述的:“一开始,教师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的,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而老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阅读方式。
四、对英语绘本阅读的总结
摘要:“好习惯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少年时期打下的基础是未来成功的垫脚石。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效地发展。现代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教学方法也要日新月异,古板的教学思路已经不能很好的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需要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则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如何才能让幼儿们在绘本中学到人生道理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育;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230-01
1.绘本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1 树立自信心,朋友式相处。
有的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平时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反应能力会比其他人稍差一些,这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很有可能对绘本阅读产生反感,这就会导致阅读结果越来越不如意,所以教师应在他们成功时给他们鼓励,而这时一次成功就有可能挽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重获信心。教师们通过鼓励和安慰使孩子们建立起自信心,让孩子们相信下一次自己一定能成功。这样他们在下次绘本阅读时,可以表现得更加积极踊跃。大多数家长因为自己繁忙的工作导致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更加关心,多与孩子们沟通,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做到相互理解,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处理。“朋友式”的相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教师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沟通相处。在阅读《一口袋的吻》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回想自己与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与幼儿园中的小伙伴又是如何相处的,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绘本,学习文中作者与父母,伙伴相处的方式。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自己在小时候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让孩子们引以为戒。这个情境不仅满足教学情境,也贴近生活,便于孩子们理解,而且可以使孩子们更加地了解生活中的常识。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改变自己平时威严的形象,像朋友一样同孩子玩耍,温柔地讲道理。
1.2 角色扮演,同学间相互交流。
绘本阅读这个看似大而不切合实际的词语,其实就是通过我们的生活环境来体现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们表演话剧来进行绘本教学。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结束时,给幼儿们布置下节课话剧的任务,在课本上找到可以演绎的片段,将幼儿们分成几个小组,安排组内选出一个组长主持大局,运筹帷幄,并且将组内的成员按照特长,兴趣分配角色,使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在排练《卡米开学了》这节课时,幼儿们在课前要进行时代背景的了解,人物关系的学习,人物感情的理解。这样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在词典上寻找自己要运用的单词,从而主动地学习;其次,可以让学生们增长生活经验,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最后,学生们在排练的过程中组内的成员可能会有一定的摩擦,不过,经历这样的事情,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成长方式,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汤姆上幼儿园》,每个人的理解,感悟都有所不同,同学甲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而同学乙则是通过类似的绘本来理解,这并不能说明谁对谁错,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同学甲可能从绘本中读出了母爱的伟大,并承诺要对自己的母亲更好。同学乙也可能读出了上幼儿园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与小伙伴们相处。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当然,同学甲和同学乙可以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这样两个人就都有了两种想法。孩子们的相互交流可以使他们更加有效地进行绘本阅读。
1.3 多媒体的巧用。
现在是网络时代,在幼儿园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也会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学习常识。小学老师不再写很多的板书,现在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ppt,可以有图片,可以有文字注释,还是五彩缤纷的,更能直接的表达意思,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直接明了。在学习绘本《泰迪熊版?我的第一次――第一天上幼儿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熊贝蒂在幼儿园的一天,看看贝蒂的心情是否每天都是愉快稳定的,不开心的时间很少,即使不开心了,很快就会变得开心起来。看看贝蒂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进行选择,选择自己是否想要成为像贝蒂一样的小朋友,并且让他们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良的心情,快速地调节愤怒的心情。这样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绘本阅读的意义,从我做起。
2.结束语
幼儿园养成的习惯为孩子们小学学习做铺垫,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如何让幼儿们在空闲的时间,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充实自己的文化知?R,是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就此问题,教师和家长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们,使绘本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发挥巨大的作用。而怀揣着对小学生活憧憬的孩子们会用努力来实现他们的梦想,实现理想并不容易,需要适当的鼓励和示范;奖罚分明,树立自信心,这些都是教师的应对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孩子们自然的从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一、让有悬念的主问题有效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悬念是通过伏笔引起幼儿连续性思维的一种手法,是能够使幼儿充分联想的一种技术。教师将绘本之后的情节和结果在之前给予幼儿一定的提示和线索,能够激起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并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绘本阅读活动。
比如,在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一边不辞辛劳地为小猪按摩,一边喜滋滋地想着美味大餐。但它却因长时间劳累而一下子晕倒在地,从而成了小猪幸运的一天。根据这一故事情节,我设计了问题:“本来是狐狸的幸运一天,怎么到最后变成小猪的幸运一天了呢?”这一前置的悬念,使幼儿浮想翩翩:是狐狸突然生病了?是猎人在暗中相助?是小猪想了妙计,给狐狸吃了迷魂药?到底是什么呢?我猜中了吗?
在悬念的吸引下,通过自主阅读绘本,幼儿从小猪享受洗热水澡、吃上丰盛的午餐直至最后席卷狐狸家中初步读懂了图意,能概括出片段故事大意,甚至能把并列的三个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深刻感悟到“幸运”的真正含义。
二、让出乎意料的主问题引起幼儿强烈的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它能促使幼儿的认知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在绘本阅读指导前,教师要了解绘本中的哪些内容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哪些是出乎幼儿意料的,并从“出乎意料”入手,引起幼儿强烈的认知冲突。
比如,在绘本《鼠小弟鼠小弟》中,教师通过出示最后一个画面——大象惊愕地对小老鼠说:“哎呀!你,你怎么比我还重?”这一问题与幼儿的原有经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幼儿认知冲突:不对啊!老鼠怎么可能比大象还重呢?不可能,绝不可能!一定要到书中看个究竟。
又如,在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教师为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摆出了一个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现象——鼠小弟拼命“拉长鼻子”,并提问:“鼠小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看故事书,把你看到的秘密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同伴间相互的对话能够在观念上彼此激荡、启发,加深或者修正个人对文本的理解;一些棘手的、个人单独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可以在团体的讨论中激发出认识的灵感。通过自主阅读和同伴交流,幼儿能逐渐理解先前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三、让富有趣味的主问题使幼儿个个跃跃欲试
新颖有趣的提问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大班幼儿很喜欢挑战自己,喜欢对有趣的问题进行猜测和验证。
比如,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中,呈现画面——小鸡们都跳到了狼身上,都围着狼用小尖嘴亲它,教师提问:“看,每个鸡宝宝亲一下,狼大叔总共被亲了多少下?”幼儿纷纷说:“五十下!”“一百下!”“好多好多下!”“那到底有多少下呢?小鸡们为什么都不躲起来,而去亲狼大叔呢?答案就藏在图画书里,大家仔细去找一找。”于是,幼儿带着这一趣味性的问题翻开绘本读了起来,阅读兴趣空前高涨。
通过阅读,幼儿明白了:原来狼大叔为小鸡们做了一百个煎饼、一百个甜甜圈、一百磅重的大蛋糕,忙活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在月圆之夜,当亲爱的狼大叔又一次出现在小鸡家门口时,所有的鸡宝宝们全都跳到了狼大叔的身上,总共亲了一百下。
绘本以其独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字、图画和故事给孩子带来的启迪与思考,往往会随着人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变得丰厚。不少学校在小学高年级段不再进行绘本阅读或绘本阅读占很小比例。作为一种尝试,在五六级的阅读课教学中,我精心选用了一些经典的绘本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通过近两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绘本阅读的补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所选的阅读书籍主要以文字为主,在学生自己准备的阅读书籍里,我发现不少学生依然对绘本阅读书籍情有独钟,兴趣依然不减当年,而对纯文字的阅读书籍则有些心不在焉。悦读才能好读,在阅读教学中,我投学生所好,对同样阅读内容,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选纯文字阅读,或选绘本阅读,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阅读的要求。绘本阅读的补充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爱上绘本,在无限的绘本阅读中丰厚自己的人生积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生底蕴,如何让孩子们对看似浅显的绘本产生持久的兴趣是高段绘本阅读策略研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出发,我选了以下一些文质兼美、人文性浓厚绘本阅读书目,如《大脚丫跳芭蕾》、《肚子好饿的毛毛虫》、《乱挠痒痒的章鱼》、《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温情的狮子》、《月亮的味道》等,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选购比较精美的名着绘本作为课外阅读。通过近两年的尝试,绘本阅读的补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提高了整体阅读水平,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的阅读效果。
二、绘本阅读的补充提高了学生看图作文的写作能力
看图作文在小学作文课中有一定的比例,学生在低年级时由于受认知诸方面的限制,面对一幅图片,往往如雾里看花,不知道如何下笔,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着眼点,写出来的看图作文犹如对图片的解说,到了高年级,教材里安排的看图作文的训练少了,学生训练的机会也就变得少了,可是写作要求和高了。绘本阅读为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表达困难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图文结合的绘本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少年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绘本摆脱了单纯文字的枯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对情节的理解、感受,对图片背后内容的大胆猜测进行交流。有利于孩子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的培养。通过对绘本阅读,我所教学的班级在写看图作文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不再对看图作文茫然,大都能运用绘本阅读课中的知识,学会通过自己的视觉角度去切入,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展开作文写作!
三、绘本阅读的补充促进了学生对绘本的创编的热情
绘本的题材非常丰富,包括亲情、友情、生命、尊严、勇敢、自立等的生活故事,还包括幽默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幻想故事,鲜明有趣的视觉形象,创意独特的画面,生动简洁的`文字和风格各异的表现手法让孩子在这些短小的故事里体验快乐的同时,得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抚慰。同时,绘本还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学生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学生到了高年级段,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以及绘画水平都较低年级时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进行绘本阅读的同时,我每周专门设置一节绘本创编课,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课所学的绘画技巧,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非凡的创作能力,以轻松细腻的笔触,诗意而感性的语言,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诗词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寓言的寓意,名人的传记等等,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想象的创作空间,为了提升学生创编绘本的热情,我每学期在各班级举办“绘我所看,绘我所思,绘我所乐”绘本创编活动,举办学生绘本作品展,同时,对学生创编的绘本精心装订成册,极大的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形成高年级绘本阅读的另一特色!
通过学习冯建军教授的《生命与教育》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我深有感触:当前我们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其原因是目前功利主义教育和唯科学主义教育盛行。功利主义教育使社会、家庭、教育者在对待孩子教育的评判标准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性: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将来的“材”和 “器”。社会评价教育是否成功往往注重毕业生是否能掌握一定的技术,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所以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国的当代教育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家庭评价教育是否成功往往注重孩子能否凭借一技之长来该变生存状态,诸如某某人家小孩考取了清华、北大,某某人家小孩现在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几十万;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个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往往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如何。这一切导致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使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工具,导致了人性的虚无,导致人本体性的存在价值完全被抹杀,导致目前社会道德水准和人文精神的急剧下降。即使现在学校教育中普遍被公认的人文学科,诸如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也已经严重脱离人文的轨道,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学校教育重视人文教育迫在眉睫。作为学校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它承担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更承担着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和完善的重任。因此,改变只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一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谈一些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教育的不成熟的想法。
一、立足课堂教学,挖掘人文教育的元素
1、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元素。
语文教材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我觉得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就非常重视人文性,而淡化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有利于我们教师帮助学生从一个单元的学习中领悟诸如尊重生命、珍惜真情、弘扬个性、关注民俗、积极进取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新教材中这样的课文比比皆是。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季羡林的《幽径悲剧》、莫怀戚的《散步》、刘心武的《错过》、刘绍
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等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的语文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重视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以现代文学“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为例,他们的作品命名和笔名的选定,就是中学生人生教科书。譬如:《呐喊》、《子夜》、《雷雨》等作品集的命名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象征符号;范仲淹、欧阳修少年时的磨难铸就他们高尚的情操,诸如此类的人文资源,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动力。学习必要的文学常识,了解相应的写作背景,为学生阅读名著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文学背景,有利于他们在课内课外更好地鉴赏和品味文学名著,掌握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和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
3、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人文教育往往贯穿于认知教学中以体验感悟主要活动的教学环节中,所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我们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结合相关历史、社会背景,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去品味经典范文,在细嚼慢咽、反复吟咏中,体味、玩赏语言。学生只有对语言这个工具掌握好了,才能有助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才能使人类文明的精华流淌到学生的心田,进而塑造学生心灵,哺育学生成长。
二、重视课外阅读,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读古诗读古文,读时文读名著,读传记读人生。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
1、诵读古诗词。唐诗宋词中,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友好和睦、忧国忧民、建功立业、坚持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和投降、英勇献身、安邦治国、鞭挞黑暗、同情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热爱自然、珍重友谊、珍惜时间、人生哲理、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这些思想精神,与学校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学习唐诗宋词能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
2、关注当代名家名作。当代作家如贾平凹、莫言、叶辛、余华、苏童、刘震云、史铁生等,大都显示出大师或准大师的手笔。他们的一批代表作品,视角独特,主旨深邃,语言鲜活,是不可多得的人
文景观。近年中高考选用了许多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随笔等作为阅读材料,这些作品关注人文,颂扬善人、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贯注进文学的当代性,树立当代意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当代文学更多的引进到语文课堂,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用这样的语言活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鉴赏能力。
3、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除感性的文学形象的潜移默化外,还须拓宽视野,阅读纯文学以外的书籍。《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列出的书单,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此外还提及“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推荐的倾向性是明显的偏重文学。缺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谓“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只能是残缺不全的。
三、密切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师生交往是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教师是人文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在课堂内外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个性。绝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总是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有人文精神。
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继的视觉影像。绘本的作者和画者,相当于电影导演, 他必须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
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画面精美, 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 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家长们通常认为阅读可以让孩子多认一些字,多增加一些知识,这样就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文字阅读,更有利于孩子在学校里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学前期,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怎样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传统教条灌输式的阅读文本,僵化了教学方式, 也拉远了书本与孩子间的距离。而绘本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从人类的发展史上看,图画语言甚至还早于文字语言,它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表达的系统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为幼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营造丰富的学习氛围,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 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品质。《指南》 中语言领域要求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
绘本就正好符合以上要求,它的设计是图画为主,再配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来表现主题思想。怎样把绘本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有效引入到幼儿教学中呢?
一、选择优质的绘本作为幼儿教学的课程资源
绘本的特点是根据文字配以相应图画的书,但是不是所有的图画故事书都可以称为绘本。当教师在把绘本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时, 就要进行有效的删选和甄别,选出适合于本班幼儿思维发展需要和传递美好情感的读物,通过让幼儿欣赏绘本故事,观察图画,让幼儿进行情感体验,迁移已有经验,在故事欣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无声中将幼儿的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升华。
二、教师要深度挖掘绘本内容,将绘本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
通常,我们提到绘本故事,大家首先想到就是要讲故事,那就是语言活动。其实不然,绘本故事它传递的知识很多,有的语言美,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 有的绘本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有的绘本故事教给我们解决某些问题的办法; 有的绘本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科学知识; 还有的绘本故事它包含以上几种……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要深度挖掘绘本的内容,在一次活动中把你的重点放在某一方面,而且还能将这个绘本故事分成多领域的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也就是幼儿教学活动中提出的主题教学和方案教学。如绘本故事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如果从语言领域来讲,这个故事幽默诙谐,适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语言通俗儿童化,适合儿童欣赏。儿童乐于听故事,而且百听不厌。孩子通过反复欣赏,也能复述故事,这些也符合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当中的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如果从科学领域来讲,这个故事中提到了许多动物的嗯嗯,孩子们由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可以得出结论各个动物的嗯嗯大小、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进而可以拓展人的嗯嗯和动物一样吗? 进一步挖掘动物和人类为什么要嗯嗯,嗯嗯有什么作用吗? 它是怎样产生的……如果把这个故事放到社会领域来讲,这些动物都随地大小便,这样做对吗? 我们应该怎样做? 如果不小心给他人带来了不便,我们又该怎么做? ……像这样包含多领域知识的绘本故事也很多。
三、充分利用图画内容,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内容,推测故事情节发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想象是人类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得来的。绘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字不多,但画面内容丰富,教师就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挖掘文字没告诉我们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故事的发展动向和体验人物情感。在讲述绘本之前,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大胆的猜想故事内容,然后欣赏故事内容,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孩子有意注意,也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绘本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起点,绘本作为一种新课程资源益处多多,只要老师把孩子当成是活动的主体,善于引导,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情感体验裨益无穷。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和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甄珍.如何重视幼师语文教育中的绘本教学[J].学周刊:幼园天地,2014(8).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洋溢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乐学”和“会学”的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健全人格形成的引导.............................2
(四)良好审美情操的培养.............................2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必要性...............2
(一)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2
(二)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
(三)人文关怀渗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
(四)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3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3
(一)前提—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4
(二)关键—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途径—鼓励真情实感,培养创新精神................3
四、语文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注意事项................4
(一)注意避免混同于思想品德课........................5
(二)注意避免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6 参考文献目录.........................................7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人文关怀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表现出来?为什么要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应具备怎样的策略?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探讨了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以及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关怀渗透 实施必要性 实施策略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试图改革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关注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呼之欲出。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含义该如何解读?为什么要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应具备怎样的策略?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一)洋溢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
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气息。语文教材传达出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感受、体悟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文章所传达的精神产生共鸣,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观。高尔基曾不无道理把文学称之为“人学”,因为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从具体的社会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境遇与遭际、欲念、情感、意志、行为和理想出发,体现着人性的特质。因此,文学在人文关怀领域,不仅表现在具体性与生动性上,而且在内涵的丰富性与渗透力上,都是那些以抽象的方式认识和反映社会人生的其他精神创造物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语文学科不同于政治、历史、社会学科的原因。语文教材在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条件下,承载着传承本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任务。语文教材的任务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发展和思想素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人文关怀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得到培养。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关怀不是矫情造作的,而是真诚的,具有渗透性、长期性和积淀性,它会像“春风化雨”般引起学
①生的内心共鸣,正如杜甫《春夜喜雨》诗中所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乐学”和“会学”的培养
引导“乐学”即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为此,很多教师往往在新课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贺拉斯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教学主张。第斯多惠对“乐学”提出了系统的看法。他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乐学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可以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乐学的教学原则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因为它关心学生的自由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会学”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
②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不用教。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课程目标取代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1 的语文课程。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体现人文关怀的渗透。因为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让学生产生对真理追求的欲望和兴趣,更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让学生轻松、自由的发展。
(三)健全人格形成的引导
汪凤炎在《中国文化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面向21世纪,传承优秀文化、开创未来的中国
③人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自觉地在学科的教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健康人格形成三不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自觉地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关怀渗透。
(四)良好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人文关怀是真善美的融合,三者缺乏其一,都将会影响人文关怀的渗透。真是认识的价值取向,善是道德的价值取向,而美是艺术的价值取向。美,不仅包括娴熟的教学艺术技巧,而且包括向学生传递美的教育内容,即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欣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在正确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使语文教学获得真实效果。因此,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是语文教学实施人文关怀渗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必要性
(一)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
语文课程本身就是关注人的生命意义、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课程。
在语文教材里,学生可以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缤纷多彩,大千世界的丰富多样,人情的美好与冷漠。每一篇作品无一不渗透了作者对生命的追问,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你的呼吸。语文课中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人类可能生活世界的建构,在与其进行对话的同时,进行自我观照和反思,从而达到自我人格境④界的提升。”课文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来,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结晶。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的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的表现手法以及静谧淡泊、超尘脱俗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们所传诵。郁达夫《故都的秋》通过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及眷恋家乡的情感。《寡人之于国也》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关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谦恭忍让、廉颇负荆请罪的美德懿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可见,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重要载体,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
(二)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的技能,而且应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
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工具,而且是培养人各方面素养的桥梁。在过去的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工具性地位被空前提高,人文性地位一直被忽视。现在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人文关怀相吻合。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人文关怀渗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存在着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与传统的实用主义结合现象,使得“名与利”变得空前的重要,造成“人文关怀的失落”。有教育学者指出,要培养完整的人,要在完整的世界中培养人,作为教育领域的课程,应该而且也有必要面向人的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
⑤世界,使三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结合。如法国的库申在《论美》中讲到“除了真正的道德之外,道德美还包括任何精神的美。”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优美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润物细无声”般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正确地区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依照美的规律”去生活,去工作。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人性美、《背影》的人情美、《谈骨气》的人格美、《岳阳楼记》的情怀美、《我的叔叔于勒》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东西的揭露,则充分表现一种鞭挞邪恶的批判美,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是帮助这些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针对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
(四)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西方的一些专家称之为心理性断乳。由于他们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各种关系和因素的作用下,他们的心理出现多种矛盾,表现在情绪和情感上,主要是各式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而他们对这些需要的合理性的认识水平的主观状态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有矛盾。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注重在人文关怀中赞美人性,追求理性,弘扬个性。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 ;《谈骨气》教育学生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⑥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策略
(一)前提—尊重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
在当前,优秀人才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二是充分、自由发展的优良个性。当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成就感、学习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其生活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特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前提。
教育要培养人的个性,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性,确立自由、自律和自我负责的原则;其次要冲破大一统的局面,对教育的所有方面,包括课程、方法、制度等都重新加以认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获得发展的五个方面目标提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新的体验;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标新立异,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这些观点肯定了个性差异,有利于发展良好个性,体现人文关怀中对人性和自由的追求。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首先要把教师从“尊师重道”的高高讲坛和权威中解放出来。当然,这并不是从此否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主导作用,而是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学”为“乐学”。这将会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和谐的发展。其次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关键—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鲁迅先生在抨击旧中国的教育方法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深刻的话:做父母的对于孩子“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患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⑦不会跳跃。”教师围绕教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教参的答案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学习心理疲软,课堂上倦于应付,与创造的喜悦无缘。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传达的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和谐民主教学方式,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思,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采取对话的教学模式是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对话是民主平等的,更多的是知识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对话的教学模式比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更能令学生接受。对话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肯定,有利于唤起了中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同时对话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观点,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三)途径—鼓励真情实感,培养创新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做人的准则,也是他倡导教育的真谛。求真,做真人,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时,应该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生活联系。从某种意义上看,教室可以看成社会的缩影。因此,作为教育者有必要把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真情实感。人的潜能若能得到恰当的激发,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人文关怀渗透的有效发挥,仅仅依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与交流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及时相应地组织各种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独创性,引导学生采用其特有方式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有效途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读者对相同的文本的解读因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素养的不同,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观点和见解。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要求。
四、在语文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的注意事项
尽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最优化,但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这提醒我们在实施人文关怀渗透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避免混同于思想品德课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无一不凝聚作者的心血,渗透作者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探索。于是,有人把语文学科看成充满了生命意义的学科。不少人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了“泛语文化”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这样,语文课就变成了道德说教课,直接的后果是优美的文章、美好的情感也会让学生反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渗透是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发现真善美,奉献真善美。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应当体现人文精神,渗透道德教育。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应当立足于文本内容,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人文关怀渗透应当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师的教情,恰当进行渗透。如果不顾课堂教学实际,不顾文本实际,不注重语言品味,胡乱解读人文精神,那就失之偏颇;如果不顾师生实际,不顾教学实际,不重视语文学习,硬性进
行道德教育,那肯定是本末倒置。
(二)注意避免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任何的教学理念只有符合客观教学原则,才能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有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和充满诗意的人文情怀。这两者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者之上发挥和腾飞。这决定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渗透决不能忽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是从客观科学理智的角度审视人文关怀渗透,从而避免了人文关怀的感性化,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以公式化的方法教授语文,强求死记硬背,再加以严格的课堂纪律,虽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会压制学生个人的体会与见解,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除了学科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以外,我们还应要有给予学生情感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既简单又极丰富,既具体又极空灵,既实际又极高雅。我们应该真正去把握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并以“大语文”的理念去适应新形势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注释:
①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篇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8.
②[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97. ③汪凤炎.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68. ④黄佳楣.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2. ⑤张万兴,赵平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0. ⑥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91. ⑦鲁迅.鲁迅选集(第5 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93.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张桂玲,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9期
2、《基于人本思想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李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人文关怀背景下的语文课程生命教育》,王天熙,辽宁师范大学,2014-03-01
4、《用语文教材资源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李珣、刘远清,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7期
【绘本教学中的人文】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之美10-01
让识字教学充满人文性07-04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色彩06-15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09-17
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06-25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研究综述10-01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论文10-22
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