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书内容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评报告书内容(精选6篇)

环评报告书内容 篇1

环评报告书,全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是由环境保护部门对某些重大建设项目一旦实施后对该区域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预见性评定。(不是所有的企业认证工作都需要环评报告书)。根据对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监测,对项目所用原材料、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项目的环保设施的设计的评价,从而评估项目建成对环境的影响。“环评”是政府要求的,各项目需完成环评报告并上报至环保局。环评通过环保局审核后会公示在网站上(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后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项目才能开始建设。

环评报告对企业很重要,环评通过环保局评审、批复后,后续日常生产、环保管理中还要用到。没有环评也没法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环评报告是针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发生情况、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产过程和产品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以及最终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的评价。对方要这个东西是要了解贵公司环保治理、产品环保性能等情况是否符合现行国内或国外环保要求,如果没有的话,一般认为生产企业从环保角度讲是有问题的,大项目招标一般不会考虑的。

环评报告书框架

一、总论

1.1 评价目的1.2 编制依据

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

1.2.2 环境评价规范

1.2.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3 总体构思

1.4 评价原则与标准

1.4.1 评价原则

1.4.2 评价标准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

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3 评价因子的确定

1.6 评价等级

1.6.1 环境空气

1.6.2 地表水环境

1.6.3 声环境

1.6.4 风险评价

1.7 评价范围

1.8 评价工作重点

1.9 评价时段

1.10 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1.10.1 环境保护目标

1.10.2 环境敏感点

二、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地形、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气象

2.1.4 水文

2.1.5 自然资源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社会经济概况

2.2.2 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

2.2.3 交通

2.2.4 能源

2.3 区域规划

2.3.1 城乡总体规划

2.3.2 城市总体规划

2.3.3 项目园区规划

2.4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三、拟建项目概况

3.1 基本情况

3.2 建设内容

3.3 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

3.4 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3.5 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

3.6 公用工程

3.6.1 给水

3.6.2 排水

3.6.3 供电、电讯及报警

3.6.4 供热

3.6.5 储运

3.7 主要生产设备

注:本章内容根据项目拟建工程不同需要做调整

四、工程分析

4.1 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

4.2 物料平衡分析

4.3 环境保护

4.4 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

4.5 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

五、清洁生产分析

5.1 清洁生产概述

5.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5.3 清洁生产的措施

5.4 小结

六、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6.1 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6.2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6.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6.4 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

七、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4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八、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8.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8.2 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8.1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8.1 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九、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9.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十、环境风险评价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10.2 风险识别10.3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0.4 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10.5 风险类型10.6 事故概率分析10.7 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10.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0.9 应急监测方案10.10 应急预案体系10.11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十一、总量控制11.1 总量控制因子11.2 总量控制建议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2.1 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12.2 环保投资估算

十三、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1 概述13.2 环境保护费用13.3 环境保护效益13.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3.5 小结

十四、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14.1 环境管理

14.2 环境监测计划

十五、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5.3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5.4 环境容量

15.5 环境风险

15.6 小结

十六、结论与建议

16.1 建设项目内容

16.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6.3 环境现状

16.4 清洁生产

16.5 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

1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7 环境风险评价

16.8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6.9 总结论

国建职联能源技术研究院为各行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行业调研报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行业资讯及企业年鉴等

电话;133-6644-0547

环评报告书内容 篇2

根据环发[2 0 1 1]4 3号《关于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保部已明确提出“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已经开展环评工作的规划, 其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的要求, 可如何实施尚未形成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根据环评文件编制的内容要求, 以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分专题提出简化要点和建议。

1 规划符合性

规划协调性分析是规划环评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规划协调性分析”章节会重点分析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以及该区域的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符合性, 并形成符合性结论。因此, 对工业园区规划所包含的具体项目, “规划符合性”章节无需大篇幅拗述, 重点分析其与规划环评要求的符合性。

但如果规划实施过程中, 相关政策或规划发生修订或出台新文件, 项目环评需进一步分析符合性。

2 水环境

通常园区污水工程规划, 要求入园企业废水均纳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或依托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 在充分分析污水集中处理方案可行性并且水环境影响预测达到评价等级深度的前提下, 可考虑简化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重点分析污水纳管与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关系, 以及企业自行预处理能否达到接管标准的可行性。

基于以上条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建议引用收纳水体上、下游最近断面例行近3~5年监测数据。

3 大气环境

工业园区采用集中供热时, 在规划环评阶段充分分析供热系统 (火电厂等) 的大气环境影响且达到大气评价等级要求, 入园项目采用集中供热的大气环境影响可引用规划环评结论, 对利用集中供热的建设项目, 其燃料废气的环境影响可简化分析。但对企业工艺特征污染物则需重点评价。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进行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且区域环境和污染源变化不大, 或新增项目不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因子 (如SO2、NO2、PM10) , 项目环评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引用规划环评环境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数据复用有效性考虑时限建议不超过3年。若项目产生特征污染物则需补充监测个别监测点和监测因子。

4 生态环境

若经踏勘, 园区内不涉及重点生态环境敏感区, 且园区规划进行了充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考虑生态要素对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后, 入园项目环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简化分析。

5 声环境

噪声影响考虑其特性, 通常影响范围较小, 一般预测范围在200m以内;工业企业噪声与具体噪声源布局有关;社会区域噪声存在较大随机性;所以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评价对象相较于噪声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噪声评价范围过小的问题。

通常园区环评会重点考虑重要交通工程, 如高速公路, 城市主干道, 轨道交通等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比如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已经完成, 若其铺设方式与园区规划一致, 则园区规划环评和预测范围内的项目环评可引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该路段预测结论。

6 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无相应导则要求。在园区规划环评阶段, 对发展园区产业, 可能存在的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进行了分类分析, 同时明确了处置方式, 如城市危险废物处置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生活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等。项目环评可结合项目特征对项目拟产生的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分析, 处置方式可参考引用园区规划环评结论。

7 环境风险

目前, 环保部连续发文强调环境风险的问题, 就园区而言, 目前重点关注产生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规划, 比如电镀园区, 化工园区等。以化工园区为例, 在规划层面可重点关注危险化学品运输通道和集中危化品储存库的布局问题, 若在实施过程中, 项目实际情况与规划一致, 园区规划环评就危险化学品运输通道和集中危化品储存库的相关结论可以被项目环评引用。若规划环评未明确的部分, 项目环评依然需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要求执行。

8 结语

“十二五”伊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政府早期决策的重要依据, 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简化建议提出设想, 以上乃个人建议, 旨在为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抛砖引玉, 具体环评过程中, 简化要求需有项目环评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执行。

参考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619-2011, 地面水HJ/T2.3-93, 大气环境HJ2.2-2008, 声环境HJ2.4-2009, 生态影响HJ19-2011

[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阿海环评报告”的民间回应 篇3

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日前在七彩云南网站上公布了《金沙江中游河段阿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给出15天期限,征求公众意见。对此,绿家园志愿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守望家园等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予以积极回应,向前述单位及环评单位提交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此事更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此前,国务院已经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环保总局也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此外,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中也都涉及到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一个一个的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有权知道与自己利益相关,与人类命运相关的生态环境信息,有权对决策发表意见和建议;一切决策都应在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后,平衡、协调不同利益和主张,依预设的程序做出。而我们现在缺乏的,正是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性保障和有关决策程序设置的具体的和细致的规定。

此次民间环保组织和人士针对“阿海环评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最使人关注的,就是阿海水电站的设计和环评,依据的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编制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上个世纪末编制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规划。这一大一小两个规划的编制都完成于十七大提出修复生态和再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前,都完成于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前,都完成于法律规定对规划也进行环评之前。这使它们的思路有可能有悖于转变后的发展目标、理念和法律规定。

中央政府早在2002年即决定要重新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今年4月,长江管理委员会已召开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审查会,新的规划将在修改后报水利部,最终大致在2010年完成。规划之所以要重新编订,就是因为旧的规划不能适应中共中央新的——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内的——发展理念,以及我们对相关的生态、资源、环境现状的更符合实际的认知。

中国正在转型之中。当目标、基础理念及发展战略已经改变,而宏观的和中观的规划随之改变尚须时日的时候,微观的具体项目运作是注意到目标、基础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暂缓旧方案的执行或者是按新的目标、基础理念和发展战略有所调整,还是固守旧的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变?

在这里,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既可能是因循旧制、不负责任的积习所致,也可能是巨大的利益诱惑所致——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就是在转型之中与中央争时间,抢速度,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造成在生态环境上不可逆转的损害。

民间环保组织和民间环保人士针对“阿海环评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表现出公布环评报告只公布“简本”的弊端。简本“简”到什么程度?表义不清,模棱两可,使人读了不得要领。比如只讲结论,不讲得出结论的方法和依据,只讲“水库发电水位消落较小”,不讲消落带变幅的具体数值,等等。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但方法和依据不公开,公众就难以对结论当否做出评价。

另外,报告以可行性研究及建设方案都未得到批准(当然就更未进行环评),且争议极大的龙盘(上虎跳峡)水库建成为阿海水电站“水位尽可能不消落”的前提,以尚待进行研究的“鱼类的标志放流技术”和以“人工捕捞过坝”解决鱼类遗传交流的保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说法,也都受到质疑。

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民间环保组织和民间环保人士期待工程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并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环评报告书内容 篇4

A Legal Refl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ffectiveness ——Focusing to The Procedures of EIS’s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汪劲 【学科分类】环境保护法

【出处】本网首发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典型环评审批争议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违法开工项目的分析,结合国内学者就环评有效性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论证了我国环评有效性较低问题的制度根源,提出了完善环评法具体制度措施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环评;有效性;环评报告书;审批;公众参与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引言

关于环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国内环境学者主要是从环评的行为因素、制度机制、执行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的。在环评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中,与环评法特别是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制度相关的指标主要有环评的启动时间、环评报告书的内容(含替代方案、积累影响分析、风险分析、环境价值分析等)、公众参与等方面。它们与本文选取的环评审批典型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争议事项直接关联。

2004年下半年相继发生的“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 和“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就是两个典型的公众与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之间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事项争议较大的环评审批纷争事例。而今年年初由国家环保总局因宣布停建30个违反环评审批项目而掀起的“环保风暴”,更是点明了我国环评制度在实施中有效性普遍低下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文在国内环境学者有关环评有效性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环评争议纠纷事例所反映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现行环评法框架下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以提高环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设想。从环评审批典型事例看中国环评制度有效性较低问题之所在及其法律对策

2.1 关于环评启动时间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对规划和项目环评启动时间作出具体要求,是各国环评制度保障预防功能实现的最为重要的措施。然而,我国环评法对规划和项目环评的启动时间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只是总体上规定在规划和项目报批前编制环评报告书,环保部门也一直是依照部门规章结合建设项目不同阶段分别实行环评管理。另外,由于环评法及相关规范均对已开工建设但未启动环评的项目规定了补办环评手续的程序,因此我国环评制度不能保障预防功能通过环评管理得以实现。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统计,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环评制度的执行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合格率也在95%以上。然而,在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中,所查处的违法排污企业竟有51%是新建的。

站在依法行政的立场上分析,环评制度的实施应当以事前评价为原则、事后补办为例外。由于补办环评的对象是已投资启动的项目,因此其结果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因项目可能的重大环境影响和公众环境权益侵害而不予批准,要么只是事后履行形式上的环评程序而予以通过。我国环评实践证明,对后者的选择、即以牺牲更长远的公众环境权益为代价保全当前已投资利益损失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今年年初“环保风暴”所涉及的30个重大违法开工项目以及本文提及的“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都是在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状态下开工建设的。据张勇 和尹民等国内学者对我国上海、深圳两个城市环评有效性调查的数据表明,环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启动者只占被调查项目总数的13%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在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城市,绝大部分项目也是在启动后才开始补办环评手续的。因此,在补办作为一种合法状态为我国环评法所确认的状况下,环评审批的结果不仅造成公众对政府信赖程度的降低,而且还造成环评单位草率行事、环保部门草率审批等使环评流于形式的不良后果。

笔者认为,环评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补办环评手续作出规定似乎可以表明,环评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必须依法履行。但是这一规定对具有预防功能的环评制度而言,只在形式上确立了环评的合法地位,而实质上否定了环评的事前预防功能,并纵容了通过补办环评手续使不法状态合法化的行为。其结果驱使可能因环评结论处于不利状态的项目建设者或投资者,以及急于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短期发展的政府官员置事前的环评于不顾,通过先行开工或先批后审的方式让项目既成事实,然后再行补办环评手续使之合法化。

从完善环评报告书启动时间的制度建设看,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定实施环评法的行政法规对环评启动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在环评法已将补办环评手续确认为合法状态的条件下,应当对补办程序和方法作出规定。如明确项目违法开工行为的性质和较重的行政处罚规定,并责令停止项目建设行为;明确补办手续所适用的所有事前环评程序和方法。通过完善这些规定,达到明确环评审批在各类行政审批行为中的地位和顺序的目的,达成补办手续实际上与事前环评相同且补办还会增加与违法相应的费用成本等效果。

2.2 关于环评报告书内容和结论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由于编制环评报告书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模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规划或项目的实行行为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及其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后果依照法律或标准进行分析,因此环评兼具有集经济、社会和科技判断和分析于一体的性质,而且环保部门对环评报告书的审批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环评报告书的有关结论。所以在环评制度中,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虽然环评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对环评报告书的内容及其编制方法作出了规定,但由于具体指导环评实践的规范涉及事项广泛、政出多门、方法各异,因此即使对同一项目进行环评并作出结论可能会因编制人员及其方法的不同而截然相反。而环评报告书中有关替代方案、积累影响分析、风险分析等的有效性问题,则是造成诸多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不满环评结论的根本原因。另外,由于环评报告书的内容中载有大量的数字、公式和模型等,所以对普通公众而言,他们即使拿到环评报告书也只能对其内容一知半解。这样,当出现环评报告书审批结果与公众的愿望相左时,也会造成公众对环保部门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感。

以“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环评报告书结论认为,深港西部通道(隧道)侧接线工程投入使用后,每日约有六万辆重型货柜机车的运行,因此产生的汽车尾气和交通运输噪声虽然超标,但与当地的环境质量相当,所以不会造成环境影响。而居住在隧道两端小区的利害关系人则对影响环评报告书结论的有关交通量的测算、替代方案、公众意见调查、隧道口设计等诸多技术和方法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正是因为环评报告书在编制时选取的参数和对象存在错误才最终导致环评结论的错误。而笔者认为,既然深港西部通道涉及深圳和香港两地,因此两地对有关交通流量的预测应当是一致的。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为何深圳环保部门在审批环评报告书时不同时就香港方面为此作出环评报告书对交通流量的预测也一并予以比较呢?

再以“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经补办的环评报告书结论认为,尽管电磁辐射可能致害问题受到沿途单位和居民的高度关注,但现有电磁辐射标准中并未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高压输电线工程建设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而利害关系人代表及其技术专家认为,所谓环评报告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结论并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要求和北京市保护京密饮水渠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因为无论在保护颐和园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的协调性、保护京密饮水渠不受污染,还是在保护居民生命健康不受近在咫尺的电磁辐射长期低水平危害等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问题方面,补办的环评报告书均没有对此予以真实反映。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两个典型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均提到了应当采用项目的替代方案来解决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或公众环境权益侵害。但是,所有提出的替代方案因涉及更多的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在审批中遭到否决,环保部门最终批复同意的依然是项目的初选方案。

据张勇和尹民等国内学者选取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环评报告书有效性的评估结果显示,两个城市环评报告书缺乏有效替代方案的约占调查总数的81%-91%;缺乏积累影响分析的约占52%-71%;缺乏风险分析的约占56%。结合上述事例分析,也就是说法律授权由政府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由环评专业机构编制的环评报告书中,存在着大量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评估判断问题,由于目前有关环评规范和技术导则并未作出具体规定,在适用上它们只具有一般的指导性而不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巨大的差别。

与环评报告书审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相关事项,还有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与环评专家工作背景和个人品质等问题。刘方认为,在我国有关环评单位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编制内容不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要求、单凭经验编制或者相互借鉴等问题,其结果造成以讹传讹或者雷同现象,久而久之反而使其成为“规范”的现象。在这种现象面前,即使公众对环评结论存有异议,环评单位和环保部门也无相应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可循。

在上述两个典型事例中,利害关系人在不同程度上对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机构和评审专家提出过质疑。鉴于许多具有从事环评资质的事业单位原本隶属于环保部门、或者在政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中也存在着下属事业单位具有环评资质,因此在环评报告书审批过程中,公众对环评单位与环保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问题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环评单位所作的环评结论有利于项目建设等问题的质疑不绝于耳。而现实上被环评审批否决的项目极少的事实恰好又与公众的质疑和推断相“雷同”。

在我国的环评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没有法律依据、但实践中又实际存在的做法,就是在环保部门审批环节增加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的程序。从实践分析,这种出自环保部门意见的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补强环保部门初审认定环评报告书结论正确或者错误的支持力度。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是在缺乏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程序保障条件下,当建设单位出资组织专家评审时、或者评审会上官方所持的态度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专家个人的观点和判断。另外,当环评结论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争议时,即使是技术科学专家也会对此感到茫然而极有可能在评审结论中作出模棱两可的判断,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推给审批部门。

另一方面,多数环评专家主要供职于隶属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环评单位。因人事关系的作用和对长远利益的追求,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政府部门主管官员的态度心领神会。因为任何脱离“游戏规则”的主张都会招致“出局”的结果。因此,由他们编制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大多数对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利。除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偏向于建设单位外,即使在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地偏向于政府主管部门,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完善环评报告书制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将环评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制方法具体化,如规定编制环评报告书应当包括简明版和正式版两个版本,以分别利于专家和公众阅读理解。其次,应当尽快修订现行环评技术导则,特别是应当尽快统一目前环评实践中各部门制定的不同标准及其确立的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等。第三,应当从体制上将环评单位及其人员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彻底分离,使环评单位像我国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真正成为与政府职能部门无关的第三方。最后,即使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也应当制定规则以保证选定评审专家的程序合法,并且评审委员会应当独立于环保部门而真实地处于中立的地位。

2.3 关于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环评报告书的公众参与包括编制和审批环评报告书中的参与两方面。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或审批环节。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均未对公众如何参与、如何获取信息、参与的时机与方式以及参与的效力等作出规定,因此现实中的公众参与依然止于形式。

以“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侧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为例,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过程中,曾以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的方式向隧道西开口附近的50位公众(实际上该地域现有20多个居民小区约有20万人居住)进行了调查。尽管这种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和科学性还令人存疑,但调查结果中94%的公众反对初选方案和100%的公众认为有关初选方案不是好的方案的结果并未在环评报告书结论中体现。另外,公众参与的前提和保障是对与自身环境权益相关信息的获取,而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即使公众请求提供相关资料也遭到了反对,理由是不提供相关资料信息的做法并不违法。

在“北京市颐和园周边高压输电线工程环评报告书审批案”有关环评报告书补办的过程中,鉴于利害关系人的强烈反对,公众根本就未获得参与环评报告书编制的机会,因而环评报告书也就无法真正反映公众的意见。这样,公众的环境权益保障从环评报告书编制开始就被落空。而在环评报告书审批过程中,听证会上环保部门就争议问题所做的解释差强人意,公众通过听证会提出的长期近距离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体生理功能改变从而造成健康危害等意见最终也因为电磁辐射致害标准的缺失、举证不足等为由予以否决。而审批决定中对公众提出的项目违反北京市有关京密引水渠保护法规等问题也只字未提。

由于公众参与环评决策是借鉴西方国家环评制度的产物,因此西方国家有关公众参与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也应当一并予以吸收。为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决策,西方国家的法律会赋予公众享有被告知相关信息、被咨询相关意见以及其意见被慎重考量等三项权利。为此,西方国家衡量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标准有三:一是参与环评程序的时间是否尽可能地早;二是予公众参与的权利是否能够顺利行使;三是解决公众参与纠纷的能力是否更有弹性。

如果仅在环评法上原则性规定公众参与而不将其程序化和具体化,公众参与规定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施行的行政许可法已从审批环节在程序上对公众参与作出了规定。从保障我国公众参与权利并完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制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首先,应当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明确公众的性质、地位以及参与的环评对象和范围,并将公众参与环评的阶段、时机和参与形式具体化,使得公众参与真正有法可依;其次,应当明确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公众有权获取任何与环评相关的信息资料,政府部门也有义务提供环评资料和情报,并将环评信息及其审批程序在当地有影响的报刊或者政府刊物、网站上刊载,以公布周知;第三,明确规定审批机关应当对公众参与所提出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理由和依据公开。

2.4 关于环评报告书审批中公众环境权益侵害判断的有效性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在上述两个环评审批纷争事例中,公众和利害关系人提出争议的焦点问题均为项目投产使用后将可能因环境污染的影响直接导致公众健康权益受到侵害。尽管环保部门最终均未采纳公众的意见,但在环评审批的批复决定中并未否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只不过公众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可能性将会实际发生。

尽管环评法确立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并且行政许可法也规定当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但由于我国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文件和技术导则均未要求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对项目方案所涉及公众环境权益进行深入分析,也未要求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所以环保部门在环评报告书审批时也没有义务具体考量公众环境权益在多大程度上可能受到环境影响改变所带来的侵害。因此,公众环境权益侵害判断的有效性同样较低。

关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实际上有一个风险评估和科学不确定性问题。本来环评制度本身就是对规划或者项目建成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因此只要经过科学的推理或者借鉴以往的经验能够说明发生环境侵害的风险可能存在的话,环评审批部门就应当认真对待,而无需站在项目建设者的立场上要求公众提交确定的证据。这也是预防原则最基本的要求。

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实态结合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定规章的方式从环境标准(含其他科技标准)、环境影响的实际损害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三个方面构建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标准。

目前,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批主要是以环境标准为依据进行环境影响判断的。但是,由于环境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并被不断修正的。因此环境标准存在着含糊性和相对性的缺陷,无法以一定时期的标准及其具体数值一一对应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笔者认为,若仅以环境标准作为判断依据的话,对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危险和风险的事前防范就可能实际落空。为弥补这一缺陷,应当在环境标准的基础上运用相邻关系原理确立忍受限度标准,就环境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权益侵害进行综合判断。忍受限度标准即通常公众在维持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可以忍受环境影响的最大限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忍受限度标准中对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只存在程度上的可能性或者风险性,因此无需公众提供详细具体的标准依据。环保部门在为环评报告书审批所召开的听证会或论证上,当公众与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之间就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是否存在可能的环境权益侵害发生意见分歧时,应当引入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由环评报告书编制单位就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与公众环境权益侵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可能性举证。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应当在有关环评法实施规定中确立这样的规则,若环评审批不认同公众环境权益的风险存在的话,审批结论就应当对这种可能的风险成为现实后由谁承担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最后,应当运用经济学的效用比较原则来判断上述两种标准所不能解决的争议和问题。效用比较原则要求将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用或价值,同受污染损害的社会效用或价值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那么该生产活动就被看作合理合法的行为,不得为法律所禁止。也就是说,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超过一定程度,为人们所无法忍受,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为法律所禁止;倘若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未超过人们的忍受限度,不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且其带来的利益远大于人们因环境变化而遭到的损失时,则可以为法律所允许,但此时也需要补偿或者支付受害者的搬迁等费用。

3.结语

虽然环评法实施已近两年时间,但无论是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批、还是公众参与环评决策,都表明我国目前环评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相对较低,本文所列举的环评审批纷争事例和“环保风暴”所涉30个违法开工项目也说明我国环评法在实施中存在的制度缺陷问题。为此,通过制定环评法的实施规定以完善环评程序、严格环评报告书编制和审批措施、注重公众参与的失效和切实保护公众环境权益,将有助于环评审批中真正做到科学论证和谨慎行事,它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毛渭锋等.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理论研究.云南环境科学, 2004, 4: 30 尹民等.深圳市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评估.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4: 5 参见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东省环境保护行政复议决定书.粤环复[2005]5.2005.2.24 参见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西沙屯-上庄-六郎庄22万伏/11万伏输电线路工程EIS的批复.京环保评价审字[2004]615.2004.9.6 新浪新闻中心.环保总局掀起环保风暴.http://news.sina.con.cn/z/hbzjfb/index.shtml 张勇等.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002,4: 324 刘方.环评中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的探讨.环境保护, 2001,7: 24 Luca Del Furia , Jane Wallace-Jo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visions And Quality of Practices Concer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In Ital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000).Pp459-463。柯泽东.环境法论

环评申请报告 篇5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

☆☆☆☆环保局:

依据贵局批复的《关于〈关于☆☆☆☆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号要求,我单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项目已完成,出水结果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燃煤锅炉的烟气经麻石水浴除尘系统处理后,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标准。生产设备采用低震低噪声设备,并采取了减震、消声措施,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ⅲ类标准。生产一洗水全部回收,作为二洗水用,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车间内已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在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的同时,有效地防范了非正常工况的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对生产中的废物废催化剂已全部进行回收、提纯再利用。厂区除硬化地面外,已全部绿化,无裸露土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各项防治措施及建议对策已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完成。

此间无建设内容、地点、工艺、规模、污染防治措施的改变。现向贵局提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妥否,请批示。

☆☆☆☆☆☆☆☆☆☆☆☆☆公司

年 月 日篇二:环评申请书

申请书

海口龙华区环境保护局:

铺面。营业面积平方米,主要经营。

现向贵局申请办理环境审批手续,并承诺环评审批后三个月内报环保验收。

此敬!申请人: 2013 年 5月 日篇三:环评文件申请书范本

环评文件申请书范本 _______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书 ____环境保护局:

我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项目,委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完成送审版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保护技术审查,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章及有关规定,现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批版)和有关材料报送你们,请予审核批复是盼。提供有关材料目录:

(一)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送审版及报批版各3份);

(二)由专家签字的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评审意见(报告)1份;

(三)该项目立项批文(不需立项审批的项目可不提供)及可研报告书,各1份;

(四)该项目所在地规划选址与土地利用批准文件1份,(没有新增用地的不提供),及项目所在地区域地理位置图(比例为1:10000-50000)和总平面布置图,各1份;

(五)行业主管部门(无行业主管部门的不提供)和(项目所在地)市环保局出具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的预审查意见文件,各1份;

(六)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编制环评文件所依据的其它资料文件,共 份;

(公 章)年 月 日

该项目法定代表人:

住 址:

联 系 电 话: 邮 编: 承办人: 联系电话: x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表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填表范本: x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表 篇四:环评申请书

申请日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

石油有限公司兵奇加油站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申请书

项 目 名 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石油有限 公司兵奇加油站

建 设 单 位: 农六师五家渠市石油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芦根堂

联 系 电 话:

0994—5813310 填 表 日 期:

2012年7月28日 篇五:环评文件报批申请书范本

关于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申请

黔西南州环保局:

环评报告 篇6

环评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拟申请的海砂开采区位于珠江口桂山岛西南海区,属于广东省珠海市海域。申请采砂区北邻桂山锚地、桂山装卸作业第二区锚地、桂山连岛浅海贝类增养殖区,东侧为三牙排人工鱼礁区,西侧为珠海头洲候潮和过驳锚地,南侧为竹洲—横洲人工鱼礁区。本次申请海砂开采的海域面积102.2398公顷。区域内砂源总存贮量为1240.4万m3,评估基础储量分别约为868.28万m3。本项目采用采砂量约为5000m3/天的大型射流抽吸式采砂船1条进行连续采砂作业,每天工作时间20小时,采砂强度为5000 m3/d;初步确定其每个月可作业天数为25天,开采期限为一年9个月,每年按225天计算,年采砂强度112.5万m。配备5艘舱容为500m3运砂船运砂,每船每天往返2次。按照申请的采砂强度5000 m3/d,预计可连续开采约7.7年。

采砂作业期间主要污染环境影响体现在:采砂作业过程中高压射流扰动底质中的砂和淤泥,以及溢流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采砂后采砂区的海床塌陷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床边坡稳定的影响;海床变化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潮流场改变对附近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采砂作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砂作业对周边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以及采砂作业对通航环境的影响等。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1、海域水文动力影响

工程后采砂区内流向变化为沿潮流方向,采砂区上游辐骤到采砂区、然后采砂区又向外辐散;流速变化比较明显,采砂区域内最大涨潮、落潮流速减少幅度在20%左右,区外东西两则流速减少5%左右,采砂区东南、西北流速增大,增大幅度在6%左右,丰水期与枯水期相当。总体来说,采砂坑导致局部流态改变,对上游呈吸流状态,对下游呈放射状态,流速变化大于0.05m/s的范围约为采砂区外0.2km。

2、对波浪的影响

3由于本采砂区域及周边水深近15m,工程完成后水深增加到近30m,波浪由外海传入,受岛屿阻挡,一般天气情况下采砂区波浪不大,采砂区及附近的水深增加对波浪折射、绕射影响微少,因此采砂前后基本不会影响工程区及邻近海岸波浪动力环境。

3、水质环境影响

根据模拟结果,采砂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增量超一、二类水质标准,受影响面积枯季大于洪季,24小时连续施工的情况下,采砂悬沙增量>10mg/L面积,在采砂区不同位置采砂包络线最大为24.9km2,影响的区域主要为采砂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影响距离是采砂区西北区域外4.2km左右,东南区域外3.5km左右;悬沙增量超三类水质标准集仅出现在采砂点。

外伶仃岛—大襟岛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区,受采砂施工期产生的悬浮物影响,悬浮物超一、二类水质标准,竹洲—横洲、三牙排人工鱼礁区(未用)也受悬浮物影响。竹洲湾浅海养殖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基本不受影响。

4、冲淤环境影响

本采砂施工导致低于原海床面14m采砂坑,回淤0.24m/a,估计回复原海床的地形地貌约要为施工后60年左右。

本采砂区远离大陆岸线,因此本采砂项目进行适量采砂不会危及深圳、珠海大陆岸线稳定,采砂区附近的岛屿为基岩海岸,抗侵蚀较强,因此本采砂项目也不会危及附近岛屿岸线。

5、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的海砂开采活动会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大部分底栖生物的生长较缓慢,开采区被抽砂作业后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其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可能在几年内,开采区的底栖生物种类和生物量都偏于贫乏;悬浮固体物质含量过高,容易使鳝类的腮聚集泥,减损鳃部的滤水呼吸功能,甚至导致窒息死亡。不同的鱼类对不同浓度的悬浮固体的耐受性是有所不同的,另外,水中含有过量的悬浮固体,细微的固体颗粒会粘附在鱼卵的表面,妨碍鱼卵的呼吸与水体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从而减弱鱼类的繁殖。本项目造成的底栖生物直接经济损失值3.2万元,造成的渔业资源直接经济损失值170.36万元。具体的生态补偿金额建议业主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确定。采砂工程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采砂结束后,附近海域生态系统将会建立新的平衡使采砂期间的影响逐渐消失。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采砂船舶的防污措施

(1)加强对采砂人员环保意识的教育,提高其对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使采砂人员自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文明施工。

(2)采砂船和运输船要防止漏油,更禁止在生产过程中将含油污水直接排入海域。

(3)不得在采砂区域清洗油舱和有污染物质的容器。

(4)在采砂期间,业主应该在开采区设置明显的标志,同时也应和邻近企业加强沟通,避免海损事故的发生。

(5)在海砂运输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不得装载过满,以避免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满舱溢流,造成海域污染,影响海洋水质和生态环境。

2、项目采砂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

(1)采砂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位置,射流功率和抽砂泵功率应相配合,以尽量减少抽砂作业产生的悬浮物。

(2)采砂船溢流泄水口上安装管道,进行水底排放,可减少悬浮泥沙对表层水体的影响。采砂船溢流泄水排放从目前的海面漫流状况改为通过溢流管进行水底排放的形式,利于悬浮物沉降,减少悬浮泥沙对表层水体的影响。(3)在采砂过程中做好采砂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工作,保持抽砂设备的良好运行和密闭性,发生故障后应及时予以修复。

(4)委托相关的环保机构监测采砂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发现的具体问题采取加强环保的措施。

(5)业主应该严格按批准的采砂区范围依法采砂,对采砂作业准确定位、详细记录其过程,防止越界开采、超量开采、超强度开采。

(6)施工船舶须预留距离边界50-60m的距离进行开采,形成约1:6边坡的开采塌方,以保证在本海砂开采区开采完毕后,塌方的范围不会超过申请用海的区域范围。

3、船舶污染物的环保措施(1)生活污水

采砂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应统一收集后带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2)含油污水

船舶压舱水和其它含油污水不得在海域私自排放,带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3)固体废弃物

采砂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其它固体废弃物应进行集中收集,装入垃圾桶,带回陆地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项目业主已经与专业的资质处理公司签订船舶污染物处理的协议书,该清洁服务公司将对本项目的船舶污染物实施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将运往生活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则运往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可确保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船舶污染物不会对海域环境造成威胁。

4、采砂期生态影响防治对策

(1)本项目所在海域每年农历4~7月为外伶仃岛—大襟岛海域幼鱼和幼虾保护保护期鱼类产卵及幼鱼幼虾生长季节,为了减轻本项目施工可能对鱼卵及幼鱼的发育生长不利,因此应尽量减少在农历4月~7月进行采砂作业等。

(2)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型野生生物(如中华白海豚等),建设单位应做好施工前的宣传教育活动,严禁施工人员捕猎,遇有这些大型野生动物进入施工海域时应停止施工,待这些野生生物离开工程海域后再施工。

(3)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措施

对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的作业主要是采砂造成的悬浮泥沙增加及噪声等。采砂作业会对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应尽可能防止超出采砂范围及不可恢复的破坏和影响。采砂作业应预先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减少对底质环境的扰动强度和范围。

(4)采取措施,控制悬浮物再悬浮的范围和强度,减小对浮游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5)采砂将对水下工程区域内的底栖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业主应予以一定的生态补偿。(6)为减小对水生动物的干扰,应对噪声加以控制。

5、水产资源的恢复措施

为了减少海砂开采对珠江口水域渔业资源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应根据影响的情况作出恰当的经济补偿。

(1)生态补偿数额

海砂开采对资源造成最直观的损失是底栖生物、鱼类,以及鱼卵和仔鱼的损失,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项目在施工对生物资源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3.56万元(一个损失周期)。建设单位应根据农业部《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 9110-2007)对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年限的规定,对项目附近水域的水产资源恢复作出经济补偿。

(2)生态补偿方案

抽砂会对开挖区域内的底栖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业主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有关生态补偿的办法。

 贝类底播:

底播种类:适合在珠江口海域生长的经济贝类。底播时间:根据南海休渔时间,建议在6月初进行。底播地点:三牙排人工鱼礁区 经济鱼类增殖放流:

放流种类:适合珠江口海域生长的经济鱼类。

放流时间:根据《南海国家级及省级渔业品种保护区分布图》,经济鱼类选择在南海休渔初期的6月初进行放流。

放流地点:三牙排人工鱼礁区

具体贝类底播和鱼类增殖放流种类和放流量应与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6、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1)业主须在获得当地海事局颁发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和通航公告后再正式进场进行采砂作业。同时向海事部门申请派巡逻船加强现场监管工作。(2)在采砂区内进行挖砂作业时,严格控制采砂船只的活动范围,严格遵守海上交通安全规程,尽量在远离航道的位置进行作业,避免影响水上交通运输。(3)采砂作业和运输应认真严格执行《海上交通安全法》和《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试行)》,严格落实采砂现场安全措施。(4)夜航和视线不良时,航行船舶的驾驶人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夜间航行、避让的经验和视线不良条件下安全航行的经验。应该迅速判明深水区、浅水区、采砂区、主航道、上水航路、下水航路,从而决定航行路线和避让方案,并密切注意航路上运砂船与其他航行船舶的动态,加强联系,取得一致的会让意图,控制好速度与船位,安全顺利地通过采砂区域。

(5)严禁运沙船超载,严格按海事部门的相关规定运营,以免发生海损事故。

(6)建议业主在采砂船和运砂船上安装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确保航运安全。

(7)采砂船和运砂船应悬挂正确的旗号和号灯,以确保航运安全。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广东新广国际砂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海砂开采项目选址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对整个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采砂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如该项目能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从环境保护可行性角度衡量,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

(1)到项目建设地址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印刷版;(2)向联系人咨询。

1、建设单位:广东新广国际砂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寺右新马路111-115号五羊新城广场2135 联系人:韩永生 电话:020-61205988

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联系人:杜先生 电话:*** 查阅期限:2010年11月21日至11月30日。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范围:项目附近可能受影响的民众、各机关、团体、个人。

1、对项目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给出自己的看法;

2、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3、要求署名提交书面意见,并留联系电话与通讯地址,以便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反馈意见,必要时会通知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在公告期限内请填表并将主要意见及理由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项目联系人提出意见。

(如有不同意者,必须注明其依据或理由,否则作为无效处理。)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上一篇: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下一篇:小学生六一儿童节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