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体育活动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课间体育活动(精选8篇)

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1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作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是重要的切入点,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才能对这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从内容上看,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要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不抓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就是一句空话。二是从对象上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而这正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从效果上看,学生每天锻炼两次,就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日积月累,学生既能锻炼身体,也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项活动实际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学生健体的具

体体现,是养成终身体育的具体措施。所以必须对传统的学校观念进行变革,加强组织管理,做到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器材到位。

二、保证时间、空间的落实 保证课间活动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应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应将大课间活动作为自主性活动课纳入课程,列入课表,以保证人人都有30--35分钟的活动时间。在场地资源方面,高年级学生大多数自己都有篮球,针对我学校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本校特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三、从兴趣出发,在玩中学,玩中受益

大课间活动实质是在素质教育的统摄下,教师和学生围绕活动的内容而展开的以师生、生生的教育交往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体验特征的育人活动。改革课间操的重点是改革其内容、形式,以及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首先以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为目的,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健身与育心、娱乐与趣味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变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变“要我练”的消极被动参与为“我要练”的积极主动参与;变少数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从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比如:我校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每天有一个固定内容:包括韵律操、等,另外有一个机动内容:5年级篮球;

3、4年级“8”字跳大绳;

1、2年级跳小绳;6、7、8年级排球等内容,改变原来的课间操只有一套国家规定的徒手操为自编操、律动组合、集体舞,分班环形跑步,双人对抗小游戏等,秩序井然与欢声笑语同在,严格规范与喜动乐练并存,从而扩大了课间操的时空和内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系统的、完善的落实大课间并具有九年一贯制的特色。

四、加强组织管理、使大课间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统一的科学化管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的开展当然也不例外。为了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在我校正常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主抓,专人具体负责,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层。做到职责分明、管理到岗、任务到班,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了师生参与,人人重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新格局,使我校的大 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短期内就形成了自己特色。为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学校还派专人去学习、观摩。回来经过调整、修改,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精心设计,从而使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大课间活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活动内容、形式的安排设计,都要以学生的爱好和年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避免“成人化”。

(二)坚持让学生主动发展。大课间活动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眼点,旨在促进学生主动锻炼,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锻炼“活”起来,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三)坚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大课间活动应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适应性强,在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多种多样,任凭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以使学生个体的优势特点得以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2

我们目标是通过研究大课间活动, 总结和创编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 集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一体的, 能够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同时通过研究提高各参研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 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总结出良好的研究经验, 开发出适应的体育课程资源, 然后在我市以及更广泛的地区推广。

一、大课间活动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首先坚持了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性, 也是大课间活动在学生中间能够广受欢迎的必要条件, 更是真正调节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 我们在大课间活动的设置上要注意通过有趣的游戏促进学生锻炼, 提高学生认识, 提高学生参加课件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大课间活动安排和组织的教育性原则。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身体锻炼, 更要在身体锻炼的同时让学生收到道德教育, 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互相协助、互相关爱、合作活动、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活动安排应该融合体育、环境、安全、音乐、人际交往等待领域的知识, 把各种知识和任务融合在一项体育活动中。这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 相信安排并现场指导。教师要在课件活动中引领学生参与活动, 现场监管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使学生在课件体育活动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大课间活动, 学生活动相对自由和自主, 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虽然有监管和指导, 但是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全盘掌控, 应该有学生自主的选择和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大课间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特别注意安全性问题。学生年龄小, 认识不全面, 他们容易激动, 容易恐惧, 也容易冒险。教师在课间活动组织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的强调和监管。教师要对活动场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清除, 要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 彻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比如某校在大课间活动中, 学生跑到教师不能监管到位的篮球场。一个学生贪玩爬到了篮球架上边。当上课铃响后, 该学生一慌张在迅速下滑的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又如很多学校有建筑工地, 在工地歇工期间, 无人监管, 要是这时候教师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当然, 这些隐患不仅仅存在于大课间活动, 而是存在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安全情况的总结和研究也有助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提升。

二、大课间活动作用

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自我校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 我校学生在每年冬季流感盛行时期班级学生请假人数从过去的平均每个班每天请假5-10人减少到目前的流感期间请假人数每班每天不超过3人。学生对于流感等疾病的抗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即使感冒的学生, 他们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减轻。学生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 从学习方面看, 我们课题研究组与班主任合作研究发现, 在课件活动组织好的班级, 班级成绩有明显提升, 在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 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增强, 集体荣誉感提升, 这对于班级其他活动的组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也对学生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之间变得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的良性互动。当一个学生成绩上涨之后获得大家的肯定, 他可以分享学习经验, 供大家参考和提高。班级内学生之间少了猜忌, 少了嫉妒, 少了互相指责和抱怨。这一切都与大课间活动组织中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关爱是分不开的。可以说, 良好的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活动组织模式

在认识到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大课间活动需要注意的原则之后, 我们需要的是找出恰当的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在这方面, 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组织学校层面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

我们共组织了学校层面的兴趣活动小组10个:单双杠活动小组、广播操小组、跳绳小组、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舞蹈小组、武术小组、游戏小组、轮滑小组、太极拳小组。我们组织这些项目小组考虑了男生女生对运动爱好的差异, 也考虑到了学生体质的差异和活动积极性的差异, 让学生尽可能选择他们喜欢的运动形式参与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保持兴趣。

(二)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各类小组

为了使每个学生参与活动, 也为了使每项科学的活动得以广泛进行, 我们就以上活动模式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参加。每个班每项活动报名人数5-15人, 要求以上活动模式必须要有学生参与1-2项, 不能有任何学生不参与活动。这就保证了在大课间活动中没有孩子被忽视,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让他们的身心得以发展。

(三) 实施平时训练, 定期比赛的办法提升学生兴趣

学生对一种活动的兴趣往往保持不了很久,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不断地提升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在这方面, 我校采取了竞争措施, 让参加某项活动的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竞赛, 这种竞赛可以定期举行, 平时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监管, 各班学生自行比赛, 然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正式的比赛, 进行严格打分计入班级考核成绩, 以提高学生班级荣誉感, 也提高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 锻炼他们的身体和意志。

(四) 学生在各种活动之间自由转移以保证活动的趣味性

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并积极活动的时候容易造成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简单甚至不闻不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校采取了学生自由移动模式, 即每个学生参加1-2种活动。他们在参加的活动中只要不超过本班参与活动学生数量的上限 (每项活动15人) 。他们可以在各种活动之间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参与人数最少 (每班少于5人) 的活动要进行调整, 要对活动组织者进行考核以增加活动组织者积极性。

经过我们的研究, 我们发现我校大课间活动以上活动模式行之有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强化了师生的体育意识, 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 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进一步拓展了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为此, 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 配制音像教材, 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摘要:大课间活动, 是对传统的课间操的提升与发展。大课间活动比传统的课间操时间更长, 内容更为丰富, 锻炼强度更大, 活动形式更为多样,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为有益, 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安排上更为合理。

浅析大课间体育活动 篇3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

大课间体育活动,它既不是过去我们认为的课外活动,也不是过去我们认为的课间操,它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将大课間体育活动提到大课间活动课的层面,列入课程计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一时间里全校学生上好一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十分有必要。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

由于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上一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其组织管理较复杂而又严密,大课间体育活动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别,开发科学合理适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活动时集中与分散结合,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练习手段适应学生身心需求,兼顾场地,活动空间的充分利用。全体师生参与,管理有序。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群体性原则。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

以校、年级为单位时,就以徒手操为主(广播操、保健操等)。以班为单位时,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符合学生性别、年龄、生理特点的活动项目,因地制宜,科学地分组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及活动量。

五、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保障

为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上保障以外,还在制度上为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保障,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小组,体育老师及全体班主任、科任教师负责,组织、指导班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2.建立激励体制,调动师生积极性

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将直接决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的质量。所以,学校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特将此项工作与班级管理考核挂钩,学校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分析

1.成功之处

领导与教师都参与进来了,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平等交往。

2.不足之处

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管理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变化少、缺乏趣味性,导致了学生兴趣的降低,并且对活动质量、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要求和评价体系。

我认为,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前锋镇小学校)

体育大课间活动总结 篇4

一、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长征小学共有33个教学班,教职工91名,学生1811人,200米的塑胶操场一块。根据学生爱动,喜欢新奇的特点。我们在以往每周轮流做武术操、英语操、雏鹰起飞等课间操的基础上,认真编排了动作简单、美观大方、阳光动感绳操。整体设计我们力争做到科学性、创造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动作由音乐教师、体育教师总指挥,各班班主任协助。主编人在广播上做以动作讲解,另一名音乐教师做以动作示范。采用分段动作分解学习法。系统动作完整学完后,我们采取把筷子舞音乐与队型的变换相结合的手段,让一切活动都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动作特点,做好绳操的各环节的衔接,上下入场、道具的统一摆放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强化训练,常抓不懈、成果显著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我们的绳操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它在为学校提供素质发展的条件与时空的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其次,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课间对自己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领导重视、加强管理、体验成功。

现在,我们的筷子舞训练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的轨道。这种成绩离不开学校大课间领导小组细致的工作。学校校长亲自任组长,各级分管领导和班主任层层到位。学校并对各班出勤、活动、操姿、队列情况进行监督。各班主任也利用课间时间辅导学生动作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各环节的努力,有效地保证了筷子舞蹈质量的提高和进展的顺利,使我们的筷子舞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具生命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 阳光体育运动 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把开展 大课间操 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锻炼成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 健康第一 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二、实施措施

(一)活动时间的安排 上午:9:25-9:50

(二)活动场地的分配及安排

大课间操活动时间晴天全校先做广播操和校园操,然后分组进行各项活动。阴雨天班主任组织在室内活动,安排室内游戏活动。

(三)活动器材的准备

学校添置一些运动器材,提供给学生活动,班主任也要动员学生自愿购置或自制一些体育活动辅助器材,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参加活动必需穿好校服,运动鞋。

(四)活动项目的选择

体育组提供一些室内外体育活动项目,供各班参考,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项目进行活动。室内活动项目及大部分的室外项目要靠班主任及配班老师培训、辅导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大课间活动计划。部分复杂的室外活动项目由相关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室外活动:球类活动、跳长绳、跳短绳、踢毽子、立定跳远、捉迷藏、羽毛球、丢手绢、钻山洞、丢沙包、跳橡皮筋、推手、贴烧饼、掷纸飞机、抓尾巴、快快跳起来、闭眼平衡、木头人、老鹰抓小鸡等项目。室内活动:拾子、击鼓传花、扳手腕、传口令、画鼻子、纸球入篓、挑小棒、七巧板、猜拳写字、猜猜他是谁、叫号起立、过独木桥、头顶气球、写字接力、指部位、开火车等项目。

(五)活动注意事项

a)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或早退。b)室外活动时间班主任、搭班教师必须管理到位。c)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d)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指挥。

e)广播操结束,室外活动由班主任、搭班教师直接带至活动场地进行活动。结束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能乱跑。

f)体育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活动项目由体育组负责解释说明。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总结 篇6

在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我校的特殊条件制订出了适合我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我校从理论上讲,是一个拥有师生近两千人的大校,但学生活动空间却很小,只有几栋教学楼之间的一块空水泥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同时进行大课间活动,势必只有站的份儿,据校整体场地的分布特点,科学合理地划出适合各个活动项目的学生活动场地,每个场地上标上一个与项目对应的号码,制作好各个年级大课间活动项目、场地、时间安排表,以使大课间活动能有效地实施,有序地进行;使得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人人有自主选择自己喜爱活动的权利。

活动内容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参与的兴趣。所以我校在开展伊始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活动水平,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安排了相同的活动内容。如“武术健身操”“放飞梦想”“五心教育”。现在,当你走东风中心校大门,一种别样的精彩就会展现在你的眼。不过,由于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还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也就存在着一些弊端。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策略谈 篇7

一、理念———健康第一

俗话说:“千好万好, 身体好是第一好; 千有万有,不如有个好身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强盛的希望。所以,学校必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并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名师生的内心深处, 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 激发每一位师生自觉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践证明,学校,尤其是城镇学校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既省时省事省地,又有助于缓解当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中所面临的共性“杀手”———近视、脆弱、运动能力差等的问题。

二、认识———百利一身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缓解了学生的疲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等多项素质, 还具有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的作用。因此,学校及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更新了观念、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全员参与,大家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方法———分段多样

1. 基本内容

上午:课间操加其他活动。

下午:一至三年级进行跳绳和趣味游戏活动;还有30米跑和30秒仰卧起坐。四至六年级进行打篮球和趣味游戏活动; 还有50米快速跑、50米×8往返跑、双脚并脚三级跳和1分钟仰卧起坐。

2. 活动流程

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操, 全程在音乐信号的指挥和伴奏下,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组织带队、做操、跑步、放松、解散,内容衔接有序。要让学生由静到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再到小循序渐进地进行,要让学生的身体有一个恢复调整的过程。

下午:主要是在指定区域以年段、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如,低年级段以“老鹰捉小鸡”、“贴烧饼”、“丢手帕”、“钻山洞”等体育游戏为主,中、高年级段以跳长绳活动为主,也可以组织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打篮球;还可以进行趣味游戏,50米快速跑,50米×8往返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灵活选择。

除此之外, 我区绝大多数学校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如,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冬季锻炼三项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培养了学生运动健身的理念,激发了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四、保障———科学管理

首先,为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介进行氛围渲染,还应利用集会、周会等大力地宣传体育文化,营造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运动氛围, 使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同时, 充分整合校内活动场地,利用、改造学校闲置场地,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艺体活动器材。

其次,学校应召集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组成开发小组, 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还应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征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如,有的学校就设计了问卷调查, 根据问卷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式,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再次,建立《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大课间活动考核制度》,将大课间活动实施成效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 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大课间活动检查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建立激励机制,推广经验;学校领导还应经常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体育活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  体育  大课间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7-01

1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与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室外广播体操,室外广播体操在当前我国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是较为普遍的开展形式之一,其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要求不高,易于组织并实施,且通过完成课间操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释放学习压力的效果,但若简单的将广播体操做为大课间活动的唯一开展形式,其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广播体操对动作规范度要求较高,且都有着固定的套路,趣味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另外,广播体操受季节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2)室内徒手操,室内徒手操是通过基层体育教师的不断钻研,使之近几年来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徒手操一般简单易学,且因其在室内就可进行,因此,室内操也逐渐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3)当然,学校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调节,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通过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的控制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预期效果。而炎热的夏季,学校则会组织学生进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避免对学生造成中暑等身体伤害。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2.1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随之青少年学生也将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用于玩各种电子及网络游戏,或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等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随之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当前大部分学生均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承载了来自父母双方所有长辈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将他们认为的有营养的东西全部给了孩子,但却因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而最终导致孩子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这样一来,这些所谓的关爱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身体负担,得不偿失。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多为每天半个小时,且时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學生的基础运动时间,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2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做为其教学主旨。学生是否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对其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与项目选择灵活性较强,以上两点均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日常的大课间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3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的机会,且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同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其相较日常教学活动来说氛围更加轻松,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4 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巩固体育课堂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课时的安排一般为一周三到四节体育课,若想通过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完成体育教学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很显然是难度颇高的,此时,体育教师可通过对开展时间段及时长都相对固定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调整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3 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策略

3.1 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

前面讲到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有:广播体操、室内操、武术、田径运动等较为常见的形式,这几种开展形式相结合虽然也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并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水平的效果,但若长期使用,则难免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无趣,从而影响大课间活动收效,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拓宽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可考虑将体育游戏、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重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性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体育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设计时可考虑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渗透进来,使之充分发挥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如近期在进行田径教学,那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田径小游戏,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加以应用,这样一来,不仅增添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巩固。

3.3 积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借助大课间活动的机会,离开讲台的束缚,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利用宽松的活动环境,参与学生活动的选择、改进与活动,与生同乐,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收效,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大课间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3.4 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节提到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诸多正面作用与意义,而确保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则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组织与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适当拓宽学生在活动内容方面的选择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同时,教师可一改大课间活动自由活动的常见形式,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之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

[2] 吴永念.让阳光洒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记我校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J]. 内蒙古教育,2011(12).

上一篇:期末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下一篇:高效课堂课程内容评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