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型及工具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模型及工具(精选8篇)

管理模型及工具 篇1

532绩效考核模型中的“532”是指将单件商品的销售提成假设为“10",其中个人获益部分为 “5”,小团队(个人所在部门或小组)获益部分为“3”,大团队(整个公司或事业部)获益部分为“2”;532绩效考核模型就是按照个人“5”,小团队 “3”,大团队“2”的比例对个人、部门、分公司进行考核的一种利益捆绑方案。

为什么企业在绩效考核上要使用532绩效考核模型呢?

首先,其有效地克服了员工内部的过度竞争,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不至于影响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

其次,有效地避免了因计划与实际之间的过分悬殊,造成员工消极怠工;

另外,也体现了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减少了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而给员工在收入上造成的不平衡,有效地避免了员工对工资给付的各种猜测。

532绩效考核模型:内容及案例

1.主动争取的客户。指营销人员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而争取到的客户,与客户的合作期为1年,以年后的业务量适用于自找上门的客户。

第一,一般销售532模型。指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底线进行销售;一般销售532指销售1件产品按个人“5”、部门“3”,公司“2”的比例对事先规定的提成额进行分配。

例如,这家分公司规定销售1件软件产品的业务提成为10元,那么员工A(假设A在销售一部)销售了10件产品后的收益为:

个人的直接利益:10(元)×[5/(5+3+2)]×10(件)=50(元);

销售一部的分配利益:10(元)×[3/(5+3+2)]×10(件)/3(人)=10元;

整个公司的分配利益:10(元)×[2/(5+3+2)]×10(件)/20(人)=1元

这样,A因销售了10件产品的总收益应为50+10+1=61元,这里不包括因他人销售产品而转移给A的收益,也不包括可能获得的完成计划奖和适用于整个薪酬制度的其他子方案。

第二,计划奖励532模型。这是以月为周期,按部门为单位进行考核的。完成计划的部门,以“5”、“3”、“2”的比例对个人、部门、公司进行奖励;未完成计划的部门,无论个人业绩多么突出,都不享受计划奖励(但不影响适用于个人的其他考核条款)。计划奖励资金的来源与义务提成的资金无关。

例如,假设公司规定完成计划后单位产品奖励额为1元,销售一部5月份的计划定额是300件;现在,销售一部实际总销售量为360件,其中A完成了150 件,则A可获得的奖励为:75+36牛3.6=114.6元(这里还不包括因其他部门完成任务而转移的奖励额),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个人直接奖励:1(元)×[5/(5+3+2)]×150(件)=75(元);

部门间接奖励:1(元)×[3/(5+3+2)]×360(件)/3(人)=36元;

公司间接奖励:1(元)×[2/(5+3+2)]×360(件)/20(人)=3.6元

若销售一部当月的实际销售量为290件,A虽然完成了150件,但因所在的销售一部未能完成当月计划而不能获得直接的计划奖励,只有可能获得得其他部门因完成任务而转移的奖励。是否获得计划奖与个人业绩不挂钩。

第三,超价销售532模型。指超过规定价格底线而进行的销售。由于各人的谈判能力与技巧不同,销售的价格往往有所差别;本着能力强多收益的原则,对超过价格底线以上部分的所得,以30%的比例参照“一般销售532模型”执行。这里的30%比例与整个公司的策略有关,若公司以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不妨将比例定得低些,若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标,并且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小时,不妨将比例提高。

管理模型及工具 篇2

目前,我国阅读障碍检测尚无统一的阅读理解测验,听力理解测验也较少见,拼音文字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很难直接运用到汉语阅读障碍检测之中。鉴于此,本研究将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5]阅读目标,同时借鉴国内有关阅读理解测验能力及设计框架[6,7]尝试编制基于语篇层级的“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为采用“成分模型”实施汉语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测量工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选自河北省承德市某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该校教学水平处于当地中等以上水平,所选班级学业成绩居所在年级平行班级中等水平。通过对班主任访谈,排除有明显视觉、感官障碍儿童;试测被试选择三~五年级各1个自然班,正式测试选自上述年级另外2个自然班,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设计框架

参照莫雷[6]语文阅读设计框架,本研究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内容限于语篇层级,测验能力包括语篇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局部内容基本事实理解、局部内容推理性理解和整体内容理解,测验题目均为客观题,以单项选择形式呈现。

1.2.2 材料选择

根据权威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等原则,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材料均选自著名教育专家或优秀语文教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5]阅读目标编写的课外读物(2005-2007年出版),共精选出5种(每种各含3个年级)作为选材语料库,总计1 155篇阅读理解材料,其中三年级385篇,四年级388篇,五年级382篇。

1.2.3 题目编写

初步阅读后筛选出120篇文章,进一步分析后保留50篇作为备选材料,并请相应年级语文教师(个别访谈)进行评审,最终选出30篇作为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预备材料,每套测验分别由15篇文章组成,体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童话、寓言、科普、诗歌、故事九大类。按照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设计框架,笔者将上述材料分别编制成测验样题,然后请小学相应年级30余名教学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评审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反馈信息,重新审核,删除、替换不符合测试要求、偏易或偏难(诗歌、写景)的文章,保留材料难度适宜,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强,能真正区分出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水平的测验材料。预备测验各保留10篇文章(三年级3篇,四年级4篇,五年级3篇),体裁包括寓言、童话、写人、记事、状物、科普六大类,每类体裁包含1~2篇文章,每篇文章有5道测试题,每项理解能力分别包含10道测试题,2套测验分别由50道题组成,每题1分,总分50分。

1.3 数据收集

试测于2007年5月30日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时长为60 min,听力理解测验由本文作者利用该校广播播讲(语速略慢),每题间隔时长20 s,测验时长为70 min(材料播讲60 min,10 min填涂答案)。数据收集整理后,结合测试结果和师生访谈对2套测验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最后将修正后的试题组成预备测验。为确保能够筛选出性能优良的测试题目,2套测验仍保留10篇文章,50道测试题;测验时长均为60 min。正式测试于2007年6月20日进行,听力理解测试仍由本文作者利用该校广播播讲(正常速度)每题间隔时长20 s。测试前1天,主试、巡视均接受了培训。

1.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包括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和分半信度检验。

2 结果

2.1 题目分析 题目难度计算公式为:P=R/N(P为题目的通过率,即难度指标;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N为受测者总人数);题目区分度计算公式:undefined为题目区分度;undefined为由二分变量划分的通过组受测者效标分数的平均数;undefined为未通过组受测者效标分数的平均数;Gt为全体受测者效标分数的标准差;P为通过组人数比率;q为未通过组人数比率)。通过题目分析,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各删除14道区分度较低的测验题,分别保留36道性能优良的题目,除语篇基本事实理解有8道测验题(求分半信度时测验题目成对等两半)外,其他各分项理解能力均为7道测试题。

阅读理解测验题目难度系数介于0.29~0.94之间,平均值为0.60,具体分布如下:难度系数在0.80左右(0.75~0.90以上)有6道题,占16.67%;难度系数在0.50左右(0.45~0.74)有25道题,占69.44%;难度系数在0.20左右(0.20~0.44)有5道题,占13.89%。题目区分度介于0.20~0.46之间,平均值为0.34,具体分布如下:相关系数在0.20~0.29之间有12道题,占33.33%;相关系数在0.30~0.39之间有12道题,占33.33%;相关系数在0.40~0.49之间有12道题,占33.33%。

听力理解测验题目难度系数介于0.31~0.97之间,平均值为0.59,具体分布如下:难度系数在0.80左右(0.75~0.90以上)有8道题,占22.22%;难度系数在0.50左右(0.45~0.74)有18道题,占50.00%;难度系数在0.20左右(0.20~0.44)有10道题,占27.78%。题目区分度介于0.21~0.47之间,平均值为0.34,具体分布如下:相关系数在0.20~0.29之间有9道题,占25.00%;相关系数在0.30~0.39之间有20道题,占55.56%;相关系数在0.40~0.49之间有7道题,占19.44%。

2.2 信度检验 阅读理解测验分半信度系数为0.82,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0;听力理解测验分半信度系数为0.81,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9。

2.3 效度检验

2.3.1 结构效度 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分别测查5项理解能力。虽然题目设计复杂程度不同,但都属于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心理运作历程,因此各分项理解能力之间应该存在正相关,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2。

注:P值均<0.01。

2.3.2 效标关联效度 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年级组间差异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F值分别为45.12和59.80(P值均<0.01)。LSD多重比较发现,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总成绩3组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阅读理解测验各分项理解能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语篇词语理解、语篇句子理解、语篇基本事实理解、语篇推理性理解、语篇整体性理解,F值分别为34.67,20.25,21.23,19.19和21.55(P值均<0.01)。LSD多重比较发现,四、五年级语篇推理性理解能力年级组间成绩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其余各分项理解能力年级组间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听力理解测验各分项理解能力年级组间成绩方差分析表明,语篇词语理解、语篇句子理解、语篇基本事实理解、语篇推理性理解、语篇整体性理解,F值分别为30.17,17.76,33.94,19.28和38.45(P值均<0.01)。LSD多重比较发现,三、四年级语篇句子理解能力组间成绩平均差异接近统计学水平(P=0.06);其他各分项理解能力3个年级组间成绩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请各测试班级语文教师按着学生平时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水平将其分成“较好”、“一般”和“较低”(用1,2,3表示);然后对3个等级学生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测验组间成绩差异进行检验。LSD多重比较发现:3个年级3个等级组间成绩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P值均<0.01。

注:*P<0.05,**P<0.01。

2.4 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相关性检验 三、四、五年级及全体样本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4,0.64,0.72和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程序如下,实施标准化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并对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推导出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线性回归方程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根据听力理解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差异”进行亚类型鉴定;最后,对已鉴定出的阅读障碍亚类型进行范畴归类[3]。“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主要优势在于:以干预为导向,检测结果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或实践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补救信息;重视儿童阅读技能存在差异,而非检测儿童智力方面存在差异;检测程序较为灵活,允许根据不同年龄或阅读成分缺陷程度采取相应的检测任务;简便易施、周期短、费时少、耗资低,具有经济使用价值[3]。

3.1 题目分析

根据心理测量学要求编制测验时一般要求题目难度介于0.20~0.80之间,而平均难度则要在0.50左右。当测验题目的平均难度为0.50时,测验分数的分布呈正态,测验分数的方差最大,信度也就最高[8]。题目区分度采用相关法确定时,相关系数的高低受样本大小的影响,因此挑选题目的标准是看相关系数是否达到显著水平,如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则表明题目具有鉴别力[9]。莫雷[6]主编的《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三)》是我国首次编制且信度和效度都很高的语文阅读测验,该量表包含23个分测验,整个分测验项目平均难度系数为0.5左右,平均区分度系数在0.35以上。张承芬等[10]编制的“阅读成就测验量表”包括词汇、朗读和理解3个部分,题目难度系数在0.5左右,区分度系数在0.4以上。曹漱芹等[9]编制的阅读理解测验题目难度在0.20~0.80之间,题目区分度在0.33~0.77之间;听力理解测验题目难度在0.20~0.93之间,题目区分度在0.29~0.69之间。本研究编制的阅读理解测验和听力理解测验难度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0和0.59,题目区分度平均值为0.34和0.34,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心理测量学要求。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分半信度系数为0.82,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0,与相关量表的信度系数[6,9,10,11]一致;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阅读理解测验各分项理解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聚合性,且测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该测验能够区分不同阅读理解水平的团体,也能区分同一团体内不同阅读理解水平的个体。从整体上看,“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

“小学毕业生听话能力测验”分为叙事性、说明性和议论性3种体裁,测验目标包括顺序识别、细节识别、内容记忆,语句理解,中心理解和要点概括;该测验为团体测验,时间为40 min;测验题型包括填空、是非、选择、问答、排序、搭配,但是该测验尚存在信度略低(0.64),少数试题难度过低、区分度不够理想以及学生抽样面不广,不能提供测验常模等不足之处[7]。曹漱芹等[9]编制的小学三年级听力理解测验涉及5项能力,包括语法理解、语义理解、基本事实理解、推理理解和理解大意,该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93,但该量表属于个体测试,不适合进行群体测试。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在文章体裁、测验内容、测验能力、题目类型、题量分布、评分标准等方面与“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完全相同,鉴于听力理解测验的性质以及小学儿童注意特点,个别听力理解材料略短于阅读理解材料。听力理解测验分半信度系数为0.81;内部一致信度系数为0.79;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听力理解测验各分项理解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聚合性,测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该测验既能区分不同听力理解水平的团体,也能区分同一团体内不同听力理解水平个体。从整体上看,“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信、效度检验结果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听力理解测量工具在“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中加以运用。

3.3 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相关性检验

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的理论前提是: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利用该回归方程计算出个体阅读理解成绩,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所预期的阅读理解成绩与个体实际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差值”进行阅读成分检测及亚类型鉴定[3]。拼音文字大量研究表明,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存在显著相关,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3,12,13],为采用“成分模型”实施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了理论前提。曹漱芹等[9]研究表明,汉语小学三年级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相关系数为0.72,听力理解是小学三年级阅读理解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本研究表明,汉语小学三~五年级及

全体样本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640,0.720和0.713;这说明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听力理解成绩可以预测儿童阅读理解成绩。

因此,本研究编制的“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可以作为“成分模型”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测量工具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摘要:目的编制基于语篇层级的“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为采用“成分模型”进行阅读障碍检测及亚类型鉴定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采用测验法,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小学三~五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各分项理解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聚合性,2套测验不仅能区分不同年级阅读理解水平和听力理解水平的团体,还能区分同一年级内不同阅读理解水平和听力理解水平的个体;汉语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2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听力理解是阅读理解的一个较好的预测指标。结论“小学生阅读理解测验”和“小学生听力理解测验”可以作为“成分模型”测量工具运用于实践。

管理模型及工具 篇3

摘 要: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实现资源的可重用性以及系统的互操作性成为网络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网络教育技术标准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措施,但是规范或标准大多是用文字表述的,具有二义性,因此有必要对标准或规范的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本文从学习设计规范出发,探讨了一致性测试的模型、方法及其过程,最后介绍了基于上述模型所开发的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系统。实验证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的要求,并且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及系统的互操作性。

关键词:一致性测试 学习设计 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1-0052-04

一、引言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实现资源的可重用性以及系统的互操作性成为网络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已经开始关注如何实现资源的共享、跨平台使用,并提出了大量的规范标准,如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内容包装规范、测试互操作规范等,但是这些研究过分地强调学习内容的可重用性,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设计。

2003年,IMS提出了学习设计(LD)规范,它是对学习单元设计过程的描述,支持学习过程的多种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提供多角色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强调学习活动设计的规范。它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用正式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中元素的框架。具体来说,学习设计规范应符合以下要求:完整性、教学的灵活性、个性化、形式化、重用性、互操作性及兼容性等。[1]

但是规范或标准本身并不能满足互操作性的要求,因为规范或标准文本基本上是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存在着很大的二义性和模糊性,表现为叙述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理解、例外处理没有定义以及标准本身存在矛盾或错误等,实现者对于规范或标准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标准实现,从而导致其产品不同程度地与标准的不一致。[2]目前,关于学习设计规范的研究还尚未成熟,内容过于复杂,不利于课程设计者对规范的理解;另外对于一些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研发的工具,虽然使用相对方便,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Reload学习设计编辑器,它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背景。因此,有必要对学习设计规范的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然而,如何进行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尚待研究。[3]

下文将在学习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一致性测试的模型、方法及其工具实现。

二、学习设计概念模型

1.学习设计概念模型

学习设计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定义了学习设计规范中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关系,体现了学习设计规范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学习设计规范提倡按照一定的方法从活动中学习。无论在何种教学模式中,每个人都会承担一定的角色(学习者或者教师),然后根据各自的角色在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或支持活动,同时生成活动的结果。因此在学习设计中包含了许多元素,如角色、方法、活动、环境等。为了促进规范的产生和相继地执行,学习设计的实施又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和C层,其复杂程度依次增高。A 层中包含支持教学多样性的核心元素, 主要有方法、角色、活动、环境等;B层包含了A层的全部要素, 并增加了“属性”和“条件”两个元素;C层包含了B层的全部要素,并增加了“通知”元素,它是由学习结果触发的。[4]

2.学习设计规范与其它规范的关系

(1)学习设计规范与内容包装规范的关系

学习设计规范综合了其他规范,如内容包装规范、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等。学习设计的主要用途是通过一个内容包来包装学习设计以模型化学习单元。一个内容包当且仅当包的内容清单的组织部分中包含一个有效的学习设计元素时才被称为“学习单元”。一个学习单元=内容包+学习设计。技术上, 通过把学习设计元素包含在一个内容包的清单中来实现。如图2展示了如何将学习设计整合到内容包装模型里。[1]

(2)学习设计规范与简单序列化规范的关系

学习设计规范与简单序列化规范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的相同之处体现在:提供序列化机制;被整合在内容包装模型里;主要是针对学习活动进行设计。

学习设计规范和简单序列化规范的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三、一致性测试模型研究

一致性测试是验证标准的实现与相应标准要求符合程度的符合性测试,包括语法和语义上的一致性测试。[5]

1.一致性测试模型

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是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文件实例(即XML文档)进行一致性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结果,给出测试报告,揭示被测实例与学习设计规范是否一致。

具体如下:首先,使用软件工具导入被测试对象(XML文档);然后,调用XML文档解析器或验证器(Java中的Parser或Validator),根据现有的标准的XML Schema(或者XSD文件),判断被测对象是否结构完整以及是否与标准一致;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导出测试报告。其模型如图3所示。

2.一致性测试方法与过程

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文件实例(即XML文档)进行测试,一方面要验证XML文档的合法性,另一方面要验证XML文档的有效性。换句话说,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符合XML语言的语法规则,另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符合学习设计规范。

学习设计信息模型描述了学习设计规范的数据结构,列出了与学习设计相关的数据元素。这些数据元素可以分为核心元素和扩展元素,核心元素又分为必须数据元素和可选数据元素。另外,信息模型还规定了每个数据元素及其属性的类型和取值范围。如表2所示。对于各个学习设计的实例来说,必须数据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可选数据元素和扩展元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因此对于某个学习设计实例来说,如果包含所有的必须数据元素,且所有的数据元素类型均采用的是规定的数据类型且在取值范围内,那么该实例与学习设计规范是一致的;如果不包含必须数据元素,或者未包含所有的必须数据元素,或者数据元素采用的不是规定的数据类型,或者数据元素的取值不在取值范围内,那么该实例与学习设计规范是不一致的。[1][6][7]

四、一致性测试工具实现

依据上面所提出的一致性测试模型和方法,同时在借鉴Reload Learning Design Editor的基础上,我们开发出了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是基于Eclipse开发的,其核心是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进行验证(或测试)。

1.一致性测试工具实现过程

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的核心是测试,也就是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进行验证。因此解决如何验证XML文件是实现一致性测试的关键。该系统采用了Java语言的XML验证API,它可以快速检查输入是否符合预期的形式。Java5引入了javax.xml.validation包,该包提供了独立于验证模式语言的验证服务接口。javax.xml.validation API使用三个类来验证XML文档:SchemaFactory、Schema和Validator。验证过程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为编写模式所使用的语言加载一个模式工厂,如下所示:

SchemaFactory schemaFactory=SchemaFactory.newInstance;

(2)编译源文件中的模式,如下所示:

Source one=new StreamSource("schemaValidate/cp_v1p1.xsd");

Source two=new StreamSource("schemaValidate/A/LD_Level_A.xsd");

Source three=new StreamSource("schemaValidate/md_v1p2p4.xsd");

Schema schema=schemaFactory.newSchema(new Source[]{one,two,three});

(3)用编译后的模式创建一个验证程序,如下所示:

Validator validator=schema.newValidator();

(4)为需要验证的文档创建Source对象,如下所示:

Source source=new StreamSource("learningdesign.xml");

(5)验证输入的源文档,如下所示:

validator.validate(source);

在验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该系统中我们采用标准的XSD文件而不是采用标准的DTD文件来验证XML文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XML Schema事实上是XML的一种应用,它与XML有相同的语法结构以及相同的合法性验证机制,便于使用;其次,XML Schema提供了较多的数据类型,更重要的是它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增强了数据类型的灵活性,因而更容易对数据类型进行限制,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再次,XML Schema是一个开放的模型,在XML文档中加入扩展元素不会发生验证错误;最后,XML Schema完全支持命名空间,一个XML文档可以由多个XML Schema文档来描述。

(2)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不仅包括学习设计自身的测试,还包括内容包装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测试。因此,该系统涉及如何调用多个XSD文件来验证XML文档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调用三个相关联的XSD文件:cp_v1p1.xsd、LD_Level_A.xsd、md_v1p2p4.xsd。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在相应的XSD文件中运用将其他命名空间中的元素包含进来。

(3)若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不符合学习设计规范,并且存在多处错误,如果仅使用“validator.validate(source);”进行验证,则只能够显示出一条错误信息。为了将XML文档中的多处错误全部显示出来,便于用户快速修正所有的错误,需要自定义一个错误处理类ErrorProcessor,该类继承于DefaultHandler,重写其中的错误处理方法,然后通过使用“ErrorProcessor ep=new ErrorProcessor();validator.setErrorHandler(e);”来调用类ErrorProcessor中的错误处理方法,从而将XML文档中的错误全部显示出来。

2.一致性测试系统的主要测试界面和测试结果

前面介绍了一致性测试系统的实现过程,下面将简要介绍该系统的一些主要测试界面及测试结果。由于该测试系统借鉴了Reload学习设计编辑器,增加了学习设计编辑模块,因此,该测试系统不仅可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进行测试,用户还可方便地进行可视化的学习设计,避免手写繁琐的XML文档。

首先,用户可以使用该系统提供的学习设计模块来创建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单击“文件”→“新建”→“学习设计”,选择用于存放XML文档的文件夹,选择好文件夹后,用户可在如图4所示的界面上进行学习设计,设计完成后单击“文件”→“保存”,在选择的文件夹中将产生相应的XML文档。

然后,用户可对包含学习设计信息的XML文档进行测试。单击“工具”→“测试”,如果该文档不符合学习设计规范,将显示如图5所示的测试报告,该测试报告不仅显示出了所有的错误,而且显示了出现错误的位置,便于用户准确地定位和修改。

该系统还提供了详细的帮助文档,用户初次使用时可参照帮助文档进行操作。

五、小结

一致性测试是保证标准实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资源的重用性和系统的互操作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广和落实学习设计规范的一个必要手段。[8]因此,对基于学习设计规范生成的XML文档进行一致性测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所开发的学习设计规范一致性测试系统只是对学习设计A层的设计和测试,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IMS Learn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 [S]. 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design/index.html

[2]陶勇,杨贯中,孔婷.CELTS.10标准一致性测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4年10月,第30卷第20期.

[3]曹晓明,何克抗.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6(4).

[4]周跃良,曾苗苗,李欣.基于IMS学习设计规范设计和开发面向过程的网络课件[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5]张冬敏,阎保平.SQL标准符合性测试相关问题探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年5月,第24卷第5期.

[6]IMS Learning Design Best Practice and Implementation Guid [S]. 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design/index.html

[7]IMS Learning Design XML Binding [S]. http://www.imsglobal.org/learningdesign/index.html

20 仪器仪表及工具管理制度 篇4

仪器仪表及工具管理制度

1、专责人负责仪器、仪表、工具的领用和维护,并将仪器、仪表工具登记入册,做到帐、物相符。

2、仪器、仪表、工具定期进行检查、校验,其要求是:

(1)每年按时向上级计量监督机构送检标准仪器、电子仪器仪表,若长时间不用,每月应通电二次,保证仪器、仪表的完好率。

(2)兆欧表、接地电阻测试仪应每年检验一次。

(3)万用表、钳型表、电桥,每四年至少检定一次。

(4)登高工具每半年试验一次,并按规定淘汰不合格工器具。

3、出借的仪器、仪表工具应认真办理出借手续,对损坏的仪器、仪表及工具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严格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4、个人管理的仪器、仪表、工具应建卡,每年核定一次,如有损坏,按规定办理报废和补充手续。

管理模型及工具 篇5

嵌入式计算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交通、能源、医疗、控制、通信、军事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系统中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使软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关键系统中的嵌入式软件失效将会导致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嵌入式软件通常具有极高的功能可靠性、严格的实时性等要求,如何保证系统同时满足给定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已成为当前高可信嵌入式计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工业界已有一些比较有效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和调试方法(如:在处理器中嵌入ICE 功能,调试代理软件,JTAG 模拟等)。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是在系统的开发中后期阶段所使用,而在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分析的前期阶段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系统设计进行分析与验证。

本文基于接口自动机模型对构件化嵌入式软件设计(CBESD: Component-BasedEmbedded Software Designs)的分析与验证方法展开进一步研究,在Eclipse 开放平台上实现了一个CBESD的模型分析与验证原型工具T-CBESD(a Tool for Component-based EmbeddedSoftware Designs)。该工具的目的是应用于构件化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设计建模阶段,对设计者所关心的系统重要功能性质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实时行为性质进行严格形式化分析和验证,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可信度。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2 节中给出了非实时功能行为验证以及实时功能行为验证的理论基础,包括: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多种接口自动机模型,基于场景的系统规约描述模型,以及形式化分析与验证的抽象算法等。在第3 节中给出了原型工具T-CBESD 的基本设计思想,非实时功能行为验证模块以及实时功能行为验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工具输入输出接口设计、状态空间数据结构设计、基于场景的系统规约模型的输入预处理、具体验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等。第4 节中给出了应用实例研究;最后是相关工作比较和结束语,对本文中原型工具的特点、意义以及进一步的工作进行简要讨论。

2.工具的理论基础

软件工程中的构件化设计方法学通过复用和组合软件模块来构造系统,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可靠性。通常,一个复杂的嵌入式系统由多个计算子系统构成,其软件系统也具有较高的构件化特征,因此,构件化的设计已成为解决嵌入式软件设计复杂性问题的一种手段。与此同时,构件接口之间的交互场景也成为体现系统行为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中所讨论的原型工具就是使用形式化的接口自动机模型来对系统构件接口动态行为进行设计建模,并使用UML 交互概观图模型来描述多种基于场景的构件交互行为规约,然后应用形式化分析算法对设计模型是否满足系统规约进行分析和验证。

2.1 建模系统构件以及组合行为

接口自动机(interface automata,简称IA)是用来刻画软件构件接口交互行为时序特征的一种形式化语言。它描述了一个构件被使用的时候其对外界环境的输入假设和输出保证,即构件内方法被调用的先后次序以及构件对外环境输出调用信息或结果的次序。

输入动作可以用来建模:1)构件内可以被调用的方法或过程;2)通信信道的接收端;3)调用外部过程的返回等。输出动作可以用来建模:1)对其他构件中的方法或过程的调用;2)通信信道的发送消息端;3)构件中方法或过程的调用结束时的返回;4)构件中方法或过程执行中出现的异常返回,等。内部动作则表达了两个构件在组合过程中的同步交互行为。

考虑到嵌入式软件的实时性建模需求,需要对IA 进行实时语义的扩展,以增强接口自动机对实时系统的描述能力。直观上,对接口自动机每一个转换添加时间区间约束,以表示此转换发生的最小、最大时限;扩展后的模型称为实时接口自动机。

我们使用接口自动机的组合状态空间来表达多构件系统的组合行为;自动机组合状态空间中每一条可能的状态转换序列用来表达多构件系统的一个组合行为轨迹。基本IA 和扩展的RTIA 组合状态空间的定义略有不同,以下只给出了RTIA 组合空间(实时接口自动机网络)的定义;不带时间语义的基本接口自动机的组合定义参见文献。

2.2 基于场景的交互行为规约

在基于场景的系统规约中,通常将一个系统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建模为一个场景描述。这个场景表达了参与其中的各构件之间如何进行交互。进一步的,在系统设计阶段,还会关心有多个简单场景组合起来的复杂场景需求,即需要考虑多个简单场景之间的逻辑关系。

交互概观图(Interaction Overview Diagrams)是在UML2 规范中引入的一种用以描述系统中复杂交互场景的动态行为模型。交互概观图本质上是将活动图模型与顺序图模型结合在一起,图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视为一个用顺序图表达的简单交互场景,然后利用活动图所提供的顺序、迭代、并发、选择等操作将多个不同的顺序图场景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用来表达语义更为丰富的系统交互行为。在本文中所关心的以下几种场景组合一致性问题都可以用交互概观图来有效的描述:

1.存在一致性: 某个特定的场景D 是否在系统所有行为中至少出现一次,或者某个指定的场景D 是否在系统的所有行为中一定不会出现。

2.前向强制一致性:当某个条件场景D1 出现时,则场景D2 一定会随之在系统后续行为中发生。

3.逆向强制一致性: 当某个条件场景D1 出现时,则场景D2 一定在D1 之前就在系统的行为中发生。

4.双向强制一致性: 当两个条件场景D1、D2 在系统一个行为中先后出现时,则在这两个场景之间一定有D3 发生。

2.3 模型分析与验证算法

基于以上给出的接口自动机系统组合行为模型以及交互场景系统规约模型,可以对2.2节中提出的多个基于功能的一致性验证问题进行分析与验证;同时,考虑嵌入式软件设计中的实时需求,以上每个基于功能的一致性验证问题都存在一个相应的带时间约束的版本;即在完成功能性验证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满足交互场景中给定的时间约束。在相关研究工作中,对上述几类模型验证问题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和分析,并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验证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带有不同语义信息的系统组合行为的状态空间进行搜索,将每一个可能的系统行为与基于场景的交互规约进行比较,来判断设计模型是否满足各种系统规约。例如:对于存在一致性验证问题,如果在组合状态空间中顺序图D 所描述场景中的消息事件序列至少出现一次,则判定系统行为满足D,其相应的抽象算法框架参见文献中的算法;其中所提到的投影路径是为了处理状态空间中环路的出现导致所检验的系统行为路径可能是无穷长度的问题。对于系统实时行为的验证算法,则需要进一步考虑由于时间的引入所带来的如何将连续时间进行整型化处理,以及带时间约束的投影路径的建立;RTIA-Network 的一致性验证抽象算法框架参见文献。中国代写论文网与您分享论文范文

3.T-CBESD 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与验证框架,本文设计了一个原型工具T-CBESD(a Tool forComponent-Based Embedded Software Designs)。T-CBESD 的目的是应用于构件化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设计建模阶段,对设计者所关心的一些系统重要功能性质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实时行为性质进行严格形式化分析和验证,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可信度。工具的基本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T-CBESD 应当具备跨平台运行、易扩展特征:即工具应该可以尽可能在多种不同运行平台上运行,并且考虑到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对接口自动机模型进行资源以及能耗等语义描述方面的进一步扩展;因此,选择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作为工具的实现语言。Java 具有良好的跨平台运行特征以及丰富的类库资源,并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中的类继承等方法对工具进行方便可靠的扩展。

T-CBESD 应当具备易使用、易维护特征:用户可以比较方便的使用工具,或进行调整;因此,选择了工业界广泛使用的开放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 作为工具的运行平台,即使用Eclipse 的插件(plug-in)技术来设计和开发T-CBESD。用户可以很容易在Eclipse 环境中通过插件技术来安装、配置和使用工具;同时,在T-CBESD 的输入输出接口中所使用的XML语言在Java 和Eclipse 环境中也是得到完全的支持。

主要的逻辑处理框架包括:

输入输出接口; UML 顺序图模型的预处理;自动机组合模型的建立;非实时功能验证算法的实现;实时功能验证算法的实现等。以下分别给出详细说明。

3.1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T-CBESD 的输入输出均是以XML 文件形式来描述的系统设计模型、系统需求规约以及验证结果信息等。其中,工具的输入包括:描述系统设计的接口自动机模型的XML 文件和描述系统规约的消息交互序列的XML 文件;输出则包括:描述系统组合行为的接口自动机组合模型的XML 文件和包含验证结果信息的XML 文件。这里,最核心部分是接口自动机模型的XML 文件格式的设计。在图3 中给出了一个非实时构件基本接口自动机模型的XML 文件示例说明;通过XML 的树形标签格式,分别定义了自动机名、自动机个数(如果这是一个组合自动机)、状态个数、状态名、后继状态名、转换个数、转换名、转换的出发和到达状态名、动作个数、动作名、动作类型等数据信息,用来完整准确的保存接口自动机模型的语义信息。此外,对于扩展的实时接口自动机模型,其相应的XML 文件格式定义中还包含与动作相关联的时间区间约束标记。

在上述定义的XML 文件基础上,就可以使用Java 类库中的DOM(文档对象模型)方法很方便的对自动机模型进行解析及生成。例如:在T-CBESD 中设计了parseXmlDocument()和parseRtXmlDocument()两个类方法来分别对基本接口自动机模型XML 文件和实时接口自动机模型XML 文件进行解析,并根据Automata,Transition 以及State 等类定义在内存空间创建相应的自动机对象。

3.2 UML 顺序图模型的输入预处理

虽然 T-CBESD 的输入输出定义为标准XML 文档格式,但在工具中加入了从UML 建模环境Rational Rose 的顺序图模型到T-CBESD 的XML 输入文件(描述消息交互序列集)的自动化转换处理。其原因有二:

其一,现在工业界已存在较为成熟的图形化建模工具,可以快速方便的绘制UML 模型图,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作为T-CBESD 的前端,而不用在T-CBESD 中重新设计复杂的用户接口来支持图形化建模设计。

其二,在2.2 节中提到,一个顺序图场景可能会包含多个不同的消息事件序列;显然,如果让系统设计与分析人员从每一个顺序图中手动的生成所有可能的消息事件序列,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从顺序图模型自动化生成所有可能的消息事件集合的方法。

在Rational Rose 中所生成的顺序图模型文件是MDL 格式,需要先转换成XML 格式文件,然后进行相应消息序列的抽取。其处理过程如图5 中所示,首先通过在Rational Rose中加载XMI 插件将MDL 格式的文件转换为XML 格式;然后对XML 文件进行解析,建立文档解析树,提取消息事件节点,并根据顺序图中的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构造一个相应的有向无环图(在此,定义了顺序图的参加者类(Element Class)、消息类(Message Class)以及结点类(Node Class)用于图的构造);最后设计了一个拓扑排序算法,对该有向图中的消息事件节点进行拓扑排序,从而得到一个顺序图中所有可能的消息事件序列的集合。

3.3 自动机组合模型的建立

接口自动机的组合过程与一般自动机组合的语义存在不同之处。在两个接口自动机组合的状态空间中,有可能存在两个构件接口之间交互不同步的所谓“非法状态”,在应用验证算法之前必须将这些非法状态找出来并从状态空间中去除掉。文献中给出了一个识别非法状态集合的基于不动点(Fixpoint)的抽象算法框架,基本思想是先构造出所有可能的组合状态的空间图,然后逆向搜索非法状态集。在T-CBESD 的实现中我们则采用正向的合法状态集合构造方法,其好处是避免了需要首先生成所有的状态空间。给出了工具中基本自动机模型的组合算法流程图。此外,在实时接口自动机组合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时间约束;如在2.1 节中形式化定义表示一样,所得到的每一个组合状态都会有一个相应的时间标记值。

3.4 非实时功能性质验证算法的实现

在3.3 节中建立的自动机组合状态空间的基础上,就可以应用文献中的一致性验证算法等对3.2 节中所给出系统需求中的消息交互序列进行分析验证。T-CBESD 中实现了包括存在一致性、前向一致性、逆向一致性以及双向一致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非实时功能行为验证算法。给出了工具中非实时功能性质验证模块的类图框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自动机模型核心类,包括Automata Class,Transition Class,State Class 以及组合模型的 Composition Class ; 另一部分则是与验证算法相关的类,包括:ExistConsistencyChecking Class,ActionString Class,AdjacentMatrix Class 和辅助类TransitionNode Class。其中,存在一致性验证类(ExistConsistencyChecking Class)作为功能验证算法类的基类,其他形式的一致性验证算法类(如:BackwardConsistencyCheckingClass,ForwardConsistencyChecking Class 和 BiConsistencyChecking Class 等)都依赖存在一致性验证类,调用其方法实现所需的功能。

在基类ExistConsistencyChecking 的实现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当在系统组合状态空间图中搜索与UML 顺序图交互序列所对应的投影路径时,有可能出现一个满足条件的投影路径一部分出现在某个环路内部,而另一部分却出现在此环路的外部路径上的情形[11,12]。如果只是采用经典的深度优先遍历或广度优先遍历方法对组合状态空间图进行搜索判定,将会遗漏掉这种情况。为此,在T-CBESD 中设计了动作名表(ActionString Class)和邻接矩阵(AdjacentMatrix Class)。其中,动作名表是以接口自动机的动作名作为表头向量,并以执行该动作名的转换作为表结点的一张哈希表,其定义见图8 所示(注:未包含类方法说明)。

基本思想为:对于所给出的一个消息交互序列,先根据消息名从动作名表中依次取出与消息名所对应的表头结点以及表结点,构成一张与消息序列中消息次序对应的消息名表。

然后遍历这张消息名表来搜索投影路径,搜索过程中需要根据邻接矩阵来判断两个结点之间是否可达。

3.5 实时功能性质验证算法的实现

在实时功能性质验证算法的实现中,考虑到实时一致性验证抽象算法框架实际上包含了两次对组合系统状态空间图的搜索过程;也就是说在非实时功能一致性验证中只需找到一条满足条件的投影路径,而在实时功能一致性验证中,是需要先根据消息序列找出所有可能的投影路径,然后进行检验。因此,T-CBESD 中依据动作名表以及邻接矩阵对图进行穷举搜索,搜索到一条投影路径之后并不立即结束,而是继续找下一条投影路径,找出所有与给定路径相符合的投影路径。在此基础上根据所给出的时间布尔表达式对这些投影路径进行筛选,如果找到符合时间布尔表达的投影路径验证则验证成功,否则,验证失败。

4.实例应用

目前,T-CBESD 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环境是:Windows Xp 操作系统平台,Eclipse SDK3.4.0,Java SDK 1.6,所引用的MDL 文件是由Rational Rose 2003 生成。本节中分别给出T-CBESD 的非实时功能性质验证和实时功能验证两方面的实例应用说明。

在T-CBESD 中所构造的构件Communication 和User 的合法组合状态空间(去除了非法状态集)包括6 个组合状态:(s0|s0),(s1|s1),(s2|s1),(s3|s1),(s4|s1),(s5|s1)。对于存在一致性验证,不妨设顺序图中抽取的一个消息交互序列send*nack*send*ack 作为验证规约,显然,直观上就能判断Communication 和User 的组合系统应该是满足这个规约的。

运行T-CBESD 进行验证的结果,显示组合系统确实满足存在一致性,其相应的系统执行路径为:s0|s0??s1|s1??s2|s1??s3|s1??s4|s1??s5|s1。对于前向一致性验证,就本例而言,不妨设D1 消息序列为send*nack,D2 消息序列为send*ack,然后将其作为工具的系统规约来输入,其验证结果应该仍然是满足。运行T-CBESD 的验证结果,显示的确存在一条系统执行路径满足前向一致性。事实上,所找到这条路径与存在一致性的路径是相同的。

对于逆向存在一致性,若设D1 消息序列是send,D2 消息序列是ack,T-CBESD 给出的结果是不存在这样的一条组合系统路径满足它。这也符合对本例的直观判断,即在接受到ack之后又执行send 动作是不合法的,因此这个存在一致性是不满足的。对于双向一致性,若给出的D1 消息序列是send,D2 消息序列是send,D3 消息序列是nack,验证的结果是搜索成功,得到的可满足的组合系统执行路径为:s0|s0??s1|s1??s2|s1??s3|s1??s4|s1。图13 所示为T-CBESD 的非实时功能验证模块插件的界面。界面左边部分为操作区,主要提供组合、查看、工具输入、验证类型等功能选择,界面右边部分为分析与验证过程中工具所反馈的数据信息。

5.相关研究工作

SpIN是一个经典的分布式系统模型检验工具。系统每一个构件的自动机模型使用SpIN 中promela 语言所构造的进程(process)来表达,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通过计算所有自动机异步积来得到,系统规约使用LTL 时序公式描述;系统是否满足规约性质则通过组合系统和时序公式相对应的Buchi 自动机进行同步积,然后检验其结果是否为空。目前SpIN在工业界硬件设计以及通信协议规约的验证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对同时具有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的嵌入式软件验证领域,SpIN 并未提供相应的支持。UppAAL是一个基于时间自动机理论的实时系统仿真和验证工具。其基本思想为将实时系统的行为建模为一个实时自动机网络,并进行了数据类型的扩展,采用时间μ-算子作为系统的规约语言,主要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和活性等性质的检验。UppAAL 具有良好的图形化编辑和模拟功能。

目前,已有一些工具以UppAAL 为核心作进一步扩展,如:TIMES是以时间自动机模型验证为基础的一个工具集环境,可以进行建模、可调度分析、系统合成以及特定平台上的代码生成;Save-IDE则是基于构件模型SaveCCM[20]所建立的一个支持构件化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工具集,等等。此外,与接口自动机相关的工具包括:Chic是第一个基于接口自动机理论的原型工具。它是作为Jbuilder 集成环境下的一个插件模块来设计开发的,其目的只是用于对相关理论工作的一个初步验证,现在已经被另一个工具Ticc所替代。

Ticc 的理论基础是接口自动机的一个扩展版本:Sociable Interface,其基本思想仍然是检验构件接口组合中是否兼容。ptolemy II中也实现了基本接口自动机模型的组合兼容性分析工作,不过ptolemy II 是一个包含了多种不同工具集的混成系统建模、分析、合成和代码生成的开发环境。此外,以法国INRIA 为中心的欧洲多个研究机构正在构建的OpenEmbeDD是一个以Eclipse 为开放平台的模型驱动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集。这是一个庞大的开源工具组合环境,提供嵌入式系统设计(包括软件和硬件)、模拟、验证、合成以及测试等各个阶段的开发支持。

与上述相关工具相比,T-CBESD 的特点在于:首先,可以直接使用UML 的顺序图模型作为系统规约输入进行验证,而不需要系统设计人员去重新学习时序逻辑语言来构造规约说明;避免了在大多数相关工作中需要在不同的形式模型之间进行复杂转换,通常这些转换是需要相当的空间和时间消耗。其次,相比较上述基于接口自动机模型的研究,本文的工作在接口自动机组合兼容性的基础上对构件式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模型与场景式规约模型之间的一致性问题给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验证框架;可以进一步进行各类一致性问题的分析和验证;第三,通过扩展时间区间所得到的实时接口自动机的描述能力本质上与时间自动机的描述能力是等价的,并且通过在顺序图模型中使用时间不等式约束,使得所定义的实时接口自动机网络与带时间约束的顺序图之间的一致性问题更具有一般性。最后,Eclipse 开放平台给工具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维护和使用环境。

6.结束语及未来工作

本文在 Eclipse 开放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接口自动机模型的构件化嵌入式软件设计分析与验证的原型工具T-CBESD。该工具的目的是应用于构件化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设计建模阶段,对系统重要功能性质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实时行为性质进行严格形式化分析和验证,使得设计者可以尽早在系统开发前期发现错误并予以修改,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可信度。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非实时功能验证以及实时功能验证的理论基础;T-CBESD 的基本设计思想;工具的输入输出接口、状态空间数据结构、验证算法等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应用实例分析。

进一步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扩展工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形式。输入方面,目前T-CBESD 中自动机模型的XML 文件是需要用户手动生成,我们希望也可以使用Rational Rose 等图形化建模环境作为前端工具来方便用户进行系统接口自动机模型的设计。但是接口自动机与UML 状态机的语法和语义都存在不同之处,需要重新设计一个中间转换过程来处理。同时,考虑在顺序图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UML 交互概观图进行形式化描述,并将其作为工具的另一种扩展形式的输入模型。输出方面,将设计更为完整的验证结果信息XML 文件格式,并考虑与软件测试技术相结合,利用验证结果给出的系统出错(验证失败)行为轨迹来指导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

在工具的核心算法部分,将进一步设计并实现包括资源接口自动机和能耗接口自动机在内的分析与验证算法,以扩展T-CBESD 的功能。同时,考虑到在实时接口自动机组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将对实时验证算法作进一步改进,设计新的On-the-Fly 验证算法实现,即:在构造一个新状态的时候就对当前路径进行即时验证。

应用复杂的多构件系统设计实例,来对工具的性能进行检验和提高。目前所运行的实例相对比较简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实现算法的正确性,还需要在复杂多构件系统模型情形下对算法性能作进一步检验和改进。现在我们正在对某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系统进行模型分析和抽取工作,准备将其作为T-CBESD 的一个复杂实例验证。

现场管理工具之目视管理 篇6

1、目视管理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

2、目视管理三要点:

①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

②能迅速判断,精度高

③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是通过“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摸、味觉)来感知事物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视觉”。据统计,人的行动的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达到「一目了然」,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这将会给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

我们先举几个简单的事例:

·交通用的红绿灯 红灯停、绿灯行

·饮水机红色开关表示热水,蓝色开关表示冷水

·排气扇上绑一根小布条,看见布条飘起即可知到正在运行

在商品已过剩的今天,生产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结果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多品种、少量、短交期的生产,从而导致对现场、现物的各种管理难度增大。而目视管理做为一种管理手段,能使企业全体人员减少差错、轻松地进行的各种管理工作。

国内某些企业在目视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仅在工作现场开始较多地应用,而且在产品上也实施了目视管理,为客户带方便。例如,电脑上有许多形状各异的接口,有圆的、扁的、长的、方的,其目的就是防止插错。而我们公司前段时间购买的电脑上,其接口不仅形状各异,并且各接口是不同的颜色,各连接线的插头也是相应的颜色。这样只要看颜色插线,又快又准。又快又准既“效率高、不易错”正是很多情况下目视管理所带来的结果。

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

笔者有一次去一家啤酒企业指导,当在某个设备上看到一百多个各种大小的阀门时,我问操作人员,你可以全部记下这些阀门什么时候关什么时候开吗?回答是可以。我再问有没有出现过错开或错关的情况。回答是偶尔有。这就对了,如果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过我是不会相信的,

该车间主任对我说,来这里上班的新工人看到这么多阀门会紧张一个月!我们许多管理者大谈“以人为本”,在现场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同样的工作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况下让我们的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就是真正地以人为本。在仪表方面也是一样,当一个人面对几十个仪表,管理者根本就不能指望现场操作人员能全部记得什么范围内是正常什么范围内是异常。纸上考试100分与每天八小时盯着几十个仪表看完全是两回事。那么怎么实现现场操作人员能更加轻松更加准确地完成好工作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呢,看看图1、图2就知道了。“以人为本”决不应停在口号上。

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对管理者来说,管理本身也许会带来优越感,但对被管理者来说却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尽量减少管理、尽量自主管理”这一符合人性要求的管理法则,只有在目视管理中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实施目视管理,即使部门之间、全员之间并不相互了解,但通过眼睛观察就能正确的把握企业的现场运行状况,判断工作的正常与异常,这就能够实现“自主管理”目的。省却了许多无谓的请示、命令、询问,使得管理系统能高效率地运作。

对错一目了然的方法

很多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留在文件上,殊不知不用看文件,在现场就能判定对错对现场管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目视管理的水准

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

①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②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

③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置等)都列明

在许多企业里,通常只达到目视管理的初级水准,达到中级水准的已不多见,能达到高级水准的更是凤毛麟角。以下我们用一个事例来说明初、中、高3个水准的区别。

目视管理的实施方法

目视管理本身并不是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或方法,因此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步骤。如果说一定要列出推行的方法,那么通过多学多做,树立样板区,然后在公司全面展开是可取的。

目视管理的实施可以先易后难,先从初级水准开始,逐步过度到高级水准。

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红牌作战及定点摄影将十分有益。

重卡装配单元工具技术管理及应用 篇7

伴随着运输、工程的持续发展,重卡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已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装配制造中,从分散的零部件组装成整车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工具效能是每一个制造业企业所关心的话题。在这里主要想要介绍的是重卡行业里工具的技术管理和运用。

1、工具管理技术

1.1 重卡装配工具计算机管理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的,企业管理者会将提升管理,降低成本作为工具管理的主要思想,在这里主要要介绍的是重卡行业里气动工具的技术管理—计算机管理的方法。

1.1.1 策划工具管理系统编制需求

①操作界面友好,窗口时管理模式,操作简单,易于统计并能导出打印;

②以员工信息编码进入索引,进入界面后,分块显示个人信息(姓名、照片、个人信息编码、所在车间及班组、工具领用明细、工具单价、报废明细、丢失赔偿偿明细)

③工具按类型分类、按型号统计并实现金额统计;

④能实现班组、车间工具分类统计、综合统计、报废统计、赔偿统计功能,

⑤个人工具领用明细上直接修改,报废累加;

⑥数据库的内容要便于更新和管理,数据库中的人事信息以装配单元人力资源信息为准,可以实现自动或手动更新;

⑦各种新工具、规格、计划价以及其定制等信息要便于录入、保存。

⑧数据库的更新必须设有安全码和密码;

1.1.2 编号方法

做好工具编号,通过条形码对应打印每一种工具的条形码,这样使的每一种不同品种不同型号的工具对应一种条形码,可以通过条形码实现出入库扫描。最后通过公司的软件技术开发部实现单机或局域网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有了这样的管理系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员工违规领用识别困难,工具信息统计不准确,分析数据失真,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人为因素在管理中的影响,计算机管理的及时性对员工岗位异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易形成呆账,造成成本损失也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效果。

1.2 重卡装配工具库存管理

有了计算机系统管理,接下来就要实现对库存的管理,降底库存,重卡装配制造单元采用ABC分类办法,就是将所有库存工具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分类依据该种工具最近12个月出库的总金额(该品种工具的12个月消耗总数量乘以其平均单价)占12个月工具消耗总额的比例。考虑与生产的相关性I.替代性II.工艺要求III.价值IV.使用频度V.采购周期。

分类的步骤一:首先以各库存工具每年消耗的金额占年消耗的总金额的比例进行分类。

I.调出需要分析的基础信息:所有品种的年出库数量、平均供应单价;

II.将两者相乘,求出其年出库的金额;用Excel电子表格公式自动计算;并求出总出库额;

III.按金额的大小排序:

IV.用电子表格公式求出各个品种占总出库额的比重;

V.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计算累计比重:把累计占总出库额的1%以上工具划分为A类;把剩余累计0.05%~1%之间的工具划分为B类;其余的划分为C类。

分类的步骤二:再依据与生产的相关性程度进行分类。

分类的步骤三:库存量的确定

以最近的12个月出库数据为基础,计算其出库数量“算术平均值(Excel公式=SUM(number1:number2)/12)”和“其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Excel函数:AVEDEV)”。

A类工具库存量:

“库存量”计算值对小数位均采用逢1进位的方式取整。

当然,工具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如有必要,可对某些品种的工具分类类别及库存量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调整。

通过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将工具消耗的情况统计到车间班组及个人,如此,依据年度预算和历年消耗制定出车间、班组甚至岗位消耗标准,实行指标化管理,工具管理落实到了每一个装配人员。工具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

2、工具应用技术

2.1 工具的技术选型

在重卡汽车行业里,使用最多的就是气动、电动和手动工具和消耗类工具,但从占比上看,气动工具基本占到消耗总费用的80%左右,而其他几类合起来不过20%。工具的应用比起管理来对员工更具有吸引力,很多加工人在重卡装配制造单位工作了若干年,却不知到怎样才是正确的运用气动工具,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风动工具的技术选型吧,这里以英格索兰2135风扳机(图1)为例。

气动冲击扳手方头如何选定:

方头的选定标准如(图2)所示,除了方头的选定,使用人还需要知道气动扳手的档位和扭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扭矩大小的因素,其实大多气动扳手1档输出功率大约为最大功率的30%,2档输出功率大约为最大功率的40%,3档输出功率大约为最大功率的60%,4档输出功率大约为最大功率的80%,只有最高档位才能的输出100%的功率。其实影响气动扳手功率输出的因素还有气压、连接气管的管径尺寸和空气流量,工人的使用时间,扳机是否按到底诸多因素,一般来说正常的气动扳手的指定工作气压为(Pmax=6.2bar);气管长度选择,一般直管:5~10米;螺旋管:5米以内;气管内径依据不同型号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内径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越大越好;具体绕行软管的内径尺寸应当根据工具的最大空气流量来匹配。

最后再来讲述一下50-40-10规则,如(图5)所示用来拧紧螺栓的力其中50%克服了螺栓头下的摩擦力,40%用来克服螺栓螺纹副中摩擦力,只有10%转化为预紧力,重卡装配中的连接螺栓并不是越紧越好,螺栓连接都是遵循国标或者企业标准的。

2.2 工具的保养维护

保养方面,由于气动工具的马达部分经常进行高速运转,使用注油量不足会使零件的磨损加快,造成运转不正常或能力下降等现象,对工具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因此开始启动时请给气动工具注入少量的润滑油(气动工具专用油10#机油俗称:锭子油)后用低速起动,马达运转圆润,使用寿命延长。

由三联件的注油润滑装置随压缩空气导入工具马达。这种方式最佳。如无三联件的注油润滑装置,应每天2-3次,从软管接口供给气动工具专用油数滴。离合器装置部、减速齿轮齿装置部,砂轮轴部。应每月1-2次,涂少量耐磨耗性黄油,涂之前请先清去原残留的废油。对球轴承滚子轴承等部分,请根据使用频率实行相应的定期检查(1个月1次),补充锂基系列的润滑油。

结合以上所述,日常的保养维护与合理的使用是延长气动工具使用寿命的关键。据统计,正常润滑和合理使用的气动工具,一般工作到半年左右才需检修,有的可持续更长时间。使用不当,只消几个月或更短时间就可能发生故障。

3、结论

重卡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服务、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是重卡行业竞争不断追求的目标,关注成本构成,降低工具消耗只能通过管理进步和正确的选型使用和维修保养。

参考文献

[1]全宏工作室编著前沿CAD工作室改编.S0lid Works 2000中文版高级零件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2]张宇,范宇,初学丰逆向工程技术原理及其关键技术昆明理工大学学报,Vol.24 No.4.

[3]许智钦孙长库.3D逆向工程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4.

[4]吕文元.气动工具维护与维修,科学出版社,2008.3.

[5]杨家斌.五金电动工具和气动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

[6]赵玉亮.工业设计模型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管理模型及工具 篇8

关键词:银行理财 直接融资工具 债务风险 金融创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出现超级货币宽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都经历了一次主动加杠杆的盛宴,杠杆周期向上带来了债务活动的活跃和经济体债务率的迅速提升。在杠杆上升的过程之中,中国的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孕育出新的金融产品。

推出背景及基本情况

利率市场化压制银行净息差,而表内资产扩张又受资本充足率限制,银行资产扩张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到2013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骤降至13.5%,较2012年年末17.7%的增速下滑超过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之下,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扩张。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及其资管部门、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所从事的类银行贷款和债券业务,以委托贷款、商业承兑票据等金融工具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再加上小额贷款、民间融资工具等形式构成了外延广泛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银行理财的发展尤为迅速,新发产品规模从2004年的0.04万亿元,到2012年的30.36万亿元,十年间银行理财市场以年均近100%的规模增速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的发展缓解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提升了居民投资收益,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在近两年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刚性兑付问题、自营和客户资金未有效隔离、资金池业务的庞氏特征、逃避监管等问题不容忽视,更为关键的是银行理财定位和法律地位目前仍较模糊。

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明确银行理财法律地位,银监会在继3月份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之后,开始进行银行理财业务方面的创新探索,并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首款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试点产品由工行正式发行,募集资金75亿元,募集日期是10月15日—20日,认购起点虽然是10万元,对象必须是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个人超高净值客户,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净值型)产品;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在此之后,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纷纷启动募集,上限金额合计约为200亿元。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具体投资品之一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定义为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直接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统一托管,由合格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和转让,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工具。2013年10月23日,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11家银行试点发行的103亿元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正式报价转让,首批直接融资工具的期限在一年至三年不等。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设立将采取注册登记制度,各家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认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该份额在经过登记之后,能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上进行双边报价及转让。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必须与单个企业的债权融资相对应,单家银行管理的所有理财管理计划持有任一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份额比例不得超过该工具总份额的80%。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结算公司完成登记及其他操作后,相关信息将通过此前上线的中国理财网完成信息披露。创新试点阶段,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若投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必须在中央结算公司单独发起设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托管账户,并在该机构完成登记,一个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只能开立一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账户,同时,管理人还要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开设独立的资金清算账户,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的投资转让,必须通过资金清算账户完成资金划转。

该创新的核心要素比较

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处于资产端,解决基础资产如何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简称“非标资产”)变成标准化产品的问题;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处于资金端,实现银行理财风险隔离。

而银行在资金端资产端,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在资金端担任理财管理计划管理人,为理财客户管理风险和收益,收取管理费,有些银行根据合同还可以参与超额业绩分成;在资产端担任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起管理人的银行募集资金后投资于某一融资企业,通过管理融资项目风险和收益,以及连续报价和信息披露服务等,获得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管理费用。

(一)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的比较

一般来讲,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产品向客户销售,从理财客户获得资金,按照比例配置交易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交易债券等。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存在明显区别。

1.期限

存续期方面,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为30天、60天、90天、180天左右,其中以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为主,而投资直接融资工具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设置成开放式结构,存续期限长,定期可赎回,只要投资者在赎回当天不操作,即可自动滚入下一个期限。

2.客户群和收益率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一般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采用净值收益,收益率相对高于一般的同期限理财产品。某银行的此款产品认购起点为5万元,首个封闭期的年化收益率为5.18%和5.32%。

3.投向

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取代了以往投资者在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

4.估值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更像证券市场中的债券型基金,每个交易日都有估值,而原有理财是以预期收益率来做报价,没有公开的估值,类似于短期存款产品。

5.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需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披露期限、净值、成立报告、管理报告、到期清算报告等信息。而传统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

6.刚性兑付

按照监管的政策思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要尽量摈弃原有理财的隐形担保,力图解决刚性兑付问题,但无隐性担保等特性可能也会限制其完全取代其他类型产品。

(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各债券品种的比较

1.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券品种

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银行理财投资的非标类融资的标准化,所以它在几个方面不同于一般债券品种。(1)目前来看它的投资主体仅限于此次试点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它的交易不能脱离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独立进行。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至少涉及发起管理人、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作为投资者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融资企业、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主体。(2)其融资主体和融资投向上可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具体的信息披露还不够,但预计监管机构对通过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的资金投向会进行明确的规范;(3)期限,一般来讲,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替代原有的通道业务,所以预计工具的期限会以中短期为主。利率上可能因非标转标准,使得高于一般债券,低于一般非标融资利率。(4)债权融资工具具有私募性质,类似于没有交易平台的保险债权计划,但由于中央结算公司为其提供一个交易转让平台之后,则类似于为保险债权计划提供一定流动性。

2.不能简单将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理解为资产证券化

之前有分析认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个SPV,且有很强流动性,是不是变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把未来的现金流打包分级再证券化,主要是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产生变化;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主体是企业,具体并不对应企业进行打包分割后的某一资产或现金流,是一种企业原始债权性融资,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端;虽然中央结算公司为工具提供了交易平台,但这种交易平台是为了发现工具的价格、提高工具信息透明度、促进理财投资的工具流动性而设的,只是提高了某项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水平,并未经过再证券化过程。

推出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和债权融资工具的意义

(一)降低“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崛起但刚性兑付无法打破,造成金融体系“庞氏化”。影子银行体系是国内金融体制、金融管制和债务周期波动共振而形成的,作为银行的补充,最近2—3年内迅速成长,初步估算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超过20万亿元。国内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一些特征。

1.金融工具非标准

如信托计划等均不是标准金融工具,流动性较差,缺乏统一的估值规则,市场透明度不够。

2.收益率偏高

由于缺乏流动性和交易成本较高,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成本一般高于正规融资工具,一般来讲,信托收益权收益率较同评级债券高3—4个百分点。

3.运行机制不透明

如资金池类信托其内部运行机制往往不规范,特别是由于规则制度的缺乏,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整体监管和风险把控不够。

4.刚性兑付不破造成影子银行体系呈现庞氏特征

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金融工具如信托计划一般都是在到期前通过续发来完成前一期兑付,这种运行机制造成对信用风险的隐形担保,加剧了风险的累计,使得金融运行庞氏化。

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可以使理财风险显性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监管层对系统风险的把控,并限制金融套利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要求迫使银行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利率水平、流动性、估值等多个方面较非标工具有明显优势,推动企业将非标融资向标准债权融资转移,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利息支付压力,提升盈利水平;也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体系,推动原有理财“非标”业务透明化、标准化,促进金融风险的缓释和化解。

(二)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就对理财业务定义做出规定,其中第9条是“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但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仍未明确,银行理财到底是委托代理、信托关系还是债权债务关系莫衷一是。法律地位模糊导致银行理财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一般均不负有向投资者承诺兑付本金的义务,但银行理财业务往往需要银行为其提供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承担最后兑付责任。此次推出的银行理财计划,银行的独立管理人地位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地位类似,有助于解除银行在理财业务运作中的刚性兑付义务,逐步确立在银行理财业务运营中的“卖方有责,买方自负”的理财观念,真正实现风险隔离。

(三)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业务发展方向

目前银行理财的规模逼近10万亿元,规模很大但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规范监督,特别是2012年以来,政策出台得非常密集,银行理财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业务方向的转型。与此同时,证监会、保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法规,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松绑,给银行理财业务造成一定竞争压力。银行理财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运作中给银行理财部门更多自主权,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向真主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利于银行理财的长期发展。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试点阶段只有200亿元的规模,眼下还不会对动辄以万亿计的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预计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无论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还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都使原有理财非标资产业务透明化、标准化,无须再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绕过监管,因此将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二)对债券市场将产生正面影响

上一篇:消费论文下一篇:八年级地理下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