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精选8篇)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篇1

【课程背景】

2017年的财税领域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总局全面更新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在税局风控管税的形势下,41张表格的新申报表结构,让主管税务机关全面采集了企业的信息,汇算申报之后企业必将面临的是主管税务机关的全面纳税评估与自审,尤其是在省局即将实行通过软件管理自审与申报,自审的规模势必将更大。

在2017年税收工作的核心工作依然是保任务、保增长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税收征管压力和税务稽查风险。在即将到来的纳税评估与自查中,2016纳税评估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评估你的企业?评估哪些内容?财务如何进行财税处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在面临税务处罚的时候,企业如何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本次课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示,帮助企业防范未然,规避风险。

【培训收益】

本课程将重点讲解2016纳税评估与税务自查中常用的指标,各指标的经济涵意及可能影射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过程中,如何规避账面上存在的可能引起涉税风险的问题。

我们郑重承诺:凡参加此次培训的企业,并根据课程所提供的要点进行汇算,如后期被列入税局纳税评估(自审)名单,我们将免费提供自审代报服务,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讲师简介】 某某 老师

航天信息特约讲师、浙江财税大讲堂高级讲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内审师。长期从事财务审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与税务咨询等涉税业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授课特点:讲课思路清晰,案例丰富,实用性强。【课程大纲】

一、2017年税务稽查新形势 1、2017年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2、2017年税务风险密集领域

二、常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企业对应的涉税风险

1、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功能

2、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方法

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3、2017年纳税自审主要审核指标及标准

三、企业经营中常见涉税风险与应对

1、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涉税风险与应对

2、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涉税风险与应对

3、企业原始凭证管理中的涉部风险与应对

【培训对象】企业财税负责人、财税经理/主管、审计人员、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人员

【上课时间】(周六)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篇2

产生纳税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只不过是有的涉及多一些, 有的少一些。产生纳税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对外经济交往中, 纳税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业务处理不规范造成纳税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对外的经济交往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这也涉及了大量的业务处理工作, 由于税务知识的相对缺乏, 一方面导致交易过程取得的相关资料未能正确记录或没有记录, 例如:在企业销售中, 如果没有与对方签订合同, 在以后税务检查时对方又有欠款, 那么这将有可能被认定为虚开专用发票行为, 将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另外如果没有合同, 税务机关还将怀疑销售价格的公允性, 如不能提供证明价格公允的相关证据, 税务机关将会对其价格进行调整, 这样往往会使企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即使有合同, 如果合同没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去签订, 那么也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假合同, 开出的专用发票也同样存在虚开专用发票的行为可能而受到处罚。

另一方面造成应取得而未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或虽合法但不规范, 致使企业不能抵扣或虽抵扣但票据被以后认定为不合法, 以及没有合法票据企业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比如:企业购买办公用品、汽油等未能取得增值税发票而导致不能抵扣, 从而多交税;在物资采购中, 由于没有有效的对供货商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进行管控, 以致后来收到供货商大量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因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面临税务机关的罚款而带来损失的风险。

二、因企业的经营活动跟不上国家税收政策的发展, 致使企业适用旧的税收政策而产生纳税风险

近几年, 随着国家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 每年都会出台大量的税收法规, 如果跟不上这些政策而还用原来的政策, 势必会造成企业的经营活动适用政策不正确, 而造成企业多纳税或少纳税, 例如:在2013年9月份国家将出退税率进行了调整, 有一部分调增, 有一部分进行了调减, 如果企业没有根据这个政策进行调增调减或进行相关处理, 这会造成企业多纳税或少纳税, 也为以后的纳税检查埋下了隐患。还有国家每年出台的优惠政策如果企业不积极去利用, 也会使企业造成多纳税。

随着税收政策体系越繁杂、企业经济行为越复杂、税务部门征管措施越严格、规范, 使得企业的纳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 已经以各种形式融入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企业纳税已经成为企业面临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稍有不慎, 企业纳税风险将吞噬企业的利润, 甚至让企业无法实现它的商业目标。所以, 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 树立正确、科学的纳税观, 尽量在错误发生之前把错误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至少降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我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

(一) 梳理企业经营活动

梳理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一次梳理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能够使得企业经营过程清析的呈现出来,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企业发生了哪些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是什么。

(二) 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哪些涉及到纳税问题

对企业经营活动梳理之后, 我们就要对这些经营活动进行分析, 哪些和纳税有关, 哪些与纳税无关, 例如:企业在进行一项采购业务时, 涉及的具体经营活动通常有询价、比价、签订购货合同、购进货物、取得发票、支付货款, 在这些行为中涉及到纳税问题的有签订合同、购进货物、取得发票、支付货款, 而询价、比价则不涉及纳税问题。

(三) 这些经营活动分别涉及哪些纳税风险

这一步主要是根据企业划分的涉及纳税问题的经营活动再进一步进行分析, 分析存在哪些纳税风险, 例如:在采购业务中涉及纳税问题的经营活动中, 购货合同签订是否规范, 合同中销售方与发票中销售方是否一致, 合同中金额数量与发票所列金额数量及购进货物实际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就有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发票的行为。

(四) 寻找企业主要纳税风险

对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纳税风险分析之后, 我们就要把那些涉及金额较大, 对企业影响较大的经营活动划为企业主要纳税风险, 对那些金额较小, 影响不大的划为次要风险。只有在划分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之后, 才能够有的放矢的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进行重点管理, 使风险降至最低。

(五) 和这些纳税风险相关有哪些工作岗位

根据企业的主要纳税风险所涉及的工作岗位, 要选用那些能够适应该岗位要求的人去担任, 并要定期进行涉税风险方面的教育, 使其认识到纳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六) 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

明确责任人是防范纳税风险的一个关键, 只有明确了相关的责任人后, 既防止了风险发生后互相推诿、扯皮, 也能够使得这些岗位的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

总之, 企业应当把纳税风险的防范做为企业经营风险的一部分来考虑, 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把这种风险降低到企业能够接受的程度。

摘要:国家税收政策的日益完善, 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 客观上增加纳税风险。企业一旦因偷税、漏税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并给企业在当地的形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一系列风险防控机制, 将纳税风险控在事前, 从而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篇3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98-01

本文阐述了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风险的种类,分析了影响纳税筹划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指出了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对策,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一、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的种类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由政策选择风险以及政策变化风险这两种风险组成。其中,在进行企业纳税筹划中,由于企业对国家的政策精神没有充分的认识、理解不上去以及没有准确的把握,所以被称之为政策选择风险。那么,政策变化风险就是指政策时效的不能确定性。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健全,由于在税收的法规中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税收的规范性文件较多,所以就导致了税收的法令政策实行困难,由于政策的改变,使原有的策略就失去了作用

(二)经营风险

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作用下,企业已发展成一个自生自灭的独立主体,那么,纳税筹划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简单地说也就是对企业的未来的一种提前安排同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企业自身在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或是由于对未来经营的判断不准确,就会形成失去纳税筹划的条件。

(三)信誉风险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簇拥下企业的信誉经济也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提高了品牌的意识。如果企业的整个税务筹划过程被国家认为是违法的行为,那么,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信誉发展和品牌形象,这样企业就很难再继续的经营管理下去,所以说,在企业的税务筹划中,存在一定的信誉风险。

二、影响纳税筹划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一)内部风险因素

1.筹划人员的素质

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对于纳税筹划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求他们掌握财务、税收、相关法律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对于这些掌握的知识以及信息要综合的会运用。因为,纳税筹划方案的好坏与纳税筹划人员掌握的知识以及信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高素质的纳税筹划人员所拟定的纳税筹划方案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反之,素质低的纳税筹划人员所拟定的纳税筹划方案的成功率也就会降低。

2.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

企业经营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税收现象。那么,企业的纳税筹划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对不同的税收政策进行选择的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另外,企业在取得税收利益的时候,他所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这项税收政策的要求,否则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税收政策的特点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纳税筹划,但是,企业的个别的地方也受到了其影响。如果企业在投资项目的经济活动上有所改变或是判断失误,那么,就会失去税收优惠的条件,不仅不会减轻税负,而且还会增加税负。

(二)外部风险因素

1.执法因素

由于企业的许多纳税筹划活动都是围绕在法律的边界在进行,所以对于有些问题的概念就不是很清楚,进而导致纳税筹划人员把握不准正确的边界线。另外,我们国家的国情处于及其复杂的现象,再加上税务执法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一样,因而,在执行税收政策时存在差异性,简单地说,也就是即使纳税筹划行为符合法律要求规定,但是结果也会因为税务执法工作人员的低素质在执行税收政策时存在偏差的观念,受到他们的阻碍,也就产生了企业纳税筹划方案没有得到成功运用、行不通的现象,存在风险,最终成为了一纸空文。

2.外部经济环境因素

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来一些企业已经得到了税收优惠的政策,但是由于受到投资环境不够完善的影响,所以存在了经营的风险。如果企业要想顺利的进行纳税筹划,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外部因素的问题。

三、纳税筹划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企业要树立风险的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进行实施纳税筹划的过程中要清醒地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提高警惕。但这还不够,要通过先进的网络建立一个纳税筹划预警系统,这样,对于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由始至终都可以得到控制,预防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要明确纳税筹划责任,规范纳税筹划程序

对于企业纳税筹划部门的责任要落实到位,还要对纳税筹划的流程进行相应的规范。与此同时,要求企业坚持依法纳税的原则,对于财务会计账薄要进行依法设立,做到完善、合理、同时要规范,以方便与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要注重筹划方案的综合考虑

简单地说,企业的纳税筹划的目标也就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那么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所以纳税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如果把其列入企业的投资以及企业的经营战略,不能受个别税种的限制,也不要着眼于节税。若是可以提供多种的筹划方案,就要选择最优的那种方案也就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却不是税负最轻的方案。所以说,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筹划方案的综合考虑。

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风险因素问题的存在,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然后采取一个很好的处理措施来进行相应的对其解决,相信,做好完善的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方案这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范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于长春.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孙凯.美国联邦税收制度[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

企业纳税风险规避与管理·第二讲 篇4

现在我们讲到民主抉择,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在税收领域的贯彻,对财税立法来说,越来越征求基层税务局以及纳税人的参考意见,因为执法者要依据国家的立法,立法又分广义立法和狭义立法,广义立法,就是由国务院以及国务院下属职能部门制定各种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由于工作人员有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需要广泛征集基层税务机关在实际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

2005年10月27号,中国召开第一个财税法的立法听证会,讨论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高到多少合适。当时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是800元,现在我们新的一轮个人所得税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全国人大在5月31号之前就向全社会征集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意见,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反映出民主抉择的原则。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我们民众的基本权利,对立法方面施加一定影响,从而使新的法律出台对我们纳税人有利。

税法立法原则:实际出发原则、公平效率原则、民主决策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原则。纳税人要充分利用这些原则,向有权利制定法律的机关施加一定的立法的影响。

3.规避立法层次风险:法律、法规、政策、通知与批复。这是目前我们国家财税法的几个级次。前面已提到过,对于税收法律来说,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才有资格制定,而法规只有国务院层面的机构才有资格制定,政策、通知和批复则由国务院下属职能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

依照我国法律,高一级次法律统领低一级次法律,低一级次法律服从高一级次法律;若二者发生冲突,低一级次法律必须服从高一级次法律。

4.影响税收立法途径:中介游说;立法寻助;主动哭诉。

5.影响税收立法方法:主动援外压力与被动调整经营。

【案例导入】

海南新世通制药厂的生产线进项税是否抵扣风险规避

(关于增值税转型)

通过此案例来反映企业如何通过被动调整经营的方法来规避税收立法风险。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确立的。当时在分税制设立的同时引进了增值税。当时我国增值税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世界范围内按照对外购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是否抵扣分为了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里面包含的进项税不能抵扣的,是生产型;外购的固定资产当年折旧包含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是收入型;外购的固定资产包含的进项税,当年能全部抵扣,是消费型。显然,消费型增值税对纳税人最有利,生产型增值税对纳税人最不利。我们国家当时选择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与1994年我国的高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关。当时高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固定资产过大的投资规模。采用生产型增值税的制度,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际上就是变相加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现行增值税制度与国际惯例越来越不相符,同时考虑到目前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要求生产型增值税制度转型的呼声很高。

当时,海南新世通制药厂需要更换一条生产线,购买这条生产线需要1 000万美元(不含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1 000×17%=170(万美元),进项税不能抵扣,就意味着170万美元现金流的损失,对企业非常不利。因为不知道增值税改革什么时候完成。企业为了规避税收立法纳税风险,就应该采用被动调整经营的方法。比如今天采购物资,进项税不能抵扣;明天税制改革了,就可能损失了170万美元。在这种模糊的环境下,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虽然影响不了法律,但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经营来适应法律环境。

【案例分析】

(1)首先了解企业性质,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如果是外商投资企业及三资企业,固定资产设备从国外采购,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增值税是何种类型没关系。因为此案的企业是内资企业,所以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政策。

(2)此时政策不明朗,非要现在更换生产线吗?产品在海南销售良好,但生产能力跟不上,所以要及时更换生产线。

【建议】

(1)通过大修理来控制生产能力,使用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不超过固定资产原来整体价值的49%,同时延长现有设备使用年限两年以上,属于大修理。大修理采购的零配件,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对企业所得税十分有利。

(2)采取经营租赁。

(3)委托加工,满足销售需要,主动调整经营。

2004年5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发表文件: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在东三省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工作,新采购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包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实际本质上,国家想通过转型作为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东三省工业复兴。可以委托东三省的企业,采购自己所需设备,然后经营、租赁到海口实用,那么这时候进项税可以抵扣。

北京高尔夫协会的立法寻助

高尔夫协会向税务局打报告:高尔夫属于体育运动,不能按照娱乐业20%征收营业税,而应按照文化体育业3%的标准来征税。

【案例解析】

以量化指标来衡量纳税能力:收入、财富、消费。调查发现:高尔夫属于高收入阶层奢侈运动,应该按照20%征收营业税。

纳税人应熟悉国家已存在的法律,以及对国家税收政策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影响要熟知,规避税收立法引起的纳税风险。

二、规避税收执法引起的纳税风险

【案例导入】

海航西安民生百货购物卡执法风险规避

2003年底,经西安国税局检查,该商场发现税收上有问题——购物卡。当初卖出购物卡500张,每张10 000元,有500万购物卡的收入,没有申报纳税,西安国税局检查要求补缴增值税,税务总监不理解,问合不合理,有没有法律依据?

【案例分析】

所有的税种当中,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或劳务已经提供。

2.伴随着货物或者劳务的风险已经转移,这时纳税义务才算发生,也就是会计核算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权责发生制。为什么实行权责发生制而非现收现付制。因为在市场经济交易总量过程中,赊销情况很多,如果不强调权责发生制,国家税收损失会很大。2008年国家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就强调,本法以权责发生制为主。民生百货售出500张购物卡,有500万的收入。但并不是说500张卡值500万,而是卡里体现的消费能力是500万,实际上货物还在商场,也就是说货物的所有权根本没有转移,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执法依据,商场可以不执行补缴。西安民生百货销售方式是预收货款,预收货款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货物发出的时候。

南京南车集团的设计费是否代扣国外企业营业税执法风险的规避

2009年4月,南车集团承担业务,委托法国地铁公司设计地铁项目,设计费6 000万元,南京地税局要求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6 000×5.5%=330(万)。到底该不该缴税,缴纳什么税?有没有法律依据?

【案例分析】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5

法律风险是一种可能造成企业经济、财产损失的商业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一种既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一旦风险出现,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整体运作,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灾难。就我国公司、企业的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营与利润增长,而忽视在日常决策中预防法律风险的能力,这明显是存在严重隐患的。如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企业自身将难以掌控,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并且可能牵连到公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如财务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企业法律风险属于企业风险的范畴,法律风险贯穿企业的始终,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因此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建立建全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风险与企业法律风险

(一)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风险含义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一定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是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后果的可能性。风险与损失或损害(即各种不利后果)有关,并且和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关。

2、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无法回避风险,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及损害的产生。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地震、洪水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损失。(2)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风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风险的内容、程度也随之变化。如汇款风险是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因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3)风险的可识别性

风险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风险可以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判断某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因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哦时代,风险是可以预测,也是可以控制的。(4)风险与收益的共生性

风险与收益是一体共生的,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会带来费用的增加、各种损失和损害的产生、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风险将会转换为收益。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企业法律风险的含义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自身作为法律主体按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者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后果,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法律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法治意识不强,这些潜在的风险就会变成现实的灾难。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和守法意识,在日常经营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防患于未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它确立了法律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序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合法经营、依法决策。2 企业法律风险的特征

2.1企业法律风险发生原因的法定性(约定性)

①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一方面指法律和行政执法力度的现状,另一方面指法律的出台、修改或废止,以及行政执法状况的变化。

②企业未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或违反合同约定、侵权等。③企业或与企业发生法律关系的各类主体的行为。2.2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领域的广泛性。

法律规范规范了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都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常见的有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坏帐损失风险、诉讼风险、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商标被抢注风险、专利侵权风险、商业秘密失控风险等。2.3法律风险发生结果的强制性

一定的法律风险发生就会导致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律风险发生导致的后果是企业承担法律责任。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三类:民事责任,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妨害等;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责任,包括单位承担罚金、主管领导也要承担刑事责任等。

2.4企业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生形式的关联性

在企业风险体系中,许多风险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可能互相转化,存在交叉和重叠。法律风险与其他各种风险的联系最为密切,关联度最高。如企业发生财务风险、销售风险,往往也包含法律风险;由于法律风险是依据法定原因产生的,而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法律风险是企业风险体系中最需要防范的基本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含义及意义 1.1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在企业面临风险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以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利益。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从战略层面开始的并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过程,具体来讲,包括经营主体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包装经营活动的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1.2、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意义

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科学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在变换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企业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去股东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目标及原则 2.1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2.2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培养企业及其所有成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

2.3 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

(1)充分考虑潜在损失的大小。(2)充分考虑收益与损失之间的关系。(3)充分考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三、企业常见法律风险

1、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发起人出资等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合同法律风险

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经济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害的风险。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财产权属状态的变化,而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比如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者企业给代理人授权不明签订合同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又如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审查不严格造成的付错款的风险,再如技术转让合同中没有制约对方的关键条款造成技术成果不能实现的风险等等。

3、企业投资与并购法律风险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收购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大,承担的风险也较大。企业并购涉及公司法、劳动法、房地产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程序复杂,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通常需要专业的企业并购律师全程辅导完成。

4、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是蕴涵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从法律风险的解决成本看,避免他人制造侵权产品比事后索赔更为经济。这方面主要包括公司的企业名称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网站域名等被侵权的风险,根据现行法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方面主要应注意“先申请先保护”原则,以及权利的及时续展维护等。

5、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在我国,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主要是《劳动法》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最近公布的于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用工制度进行了全新的规范。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使用、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甚至赔偿责任。比如:聘用了与原用人单位签订有商业秘密保护协议或者同业限制协议并在有效期内的员工,将会导致企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企业税收法律风险

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7、行政法方面的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政违法、违规,可能面临的税务、工商、技术监督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违法的风险性视其情节决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情节过于恶劣或后果

过于严重,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下表为企业行政法律风险一览表:

8、刑法方面的风险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存在的触犯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刑事处罚行为的风险。主要是商业贿赂、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风险。

企业风险防范工作方案1 篇6

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我县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围绕“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目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切实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整合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开发区、木业园区力量,准确掌握企业资金链异动信息,分析研判企业资金链风险形势,积极应对,努力将风险隐患防范在萌芽阶段,将已发生问题化解在“少损失、防蔓延、快处臵、保稳定”的可控状态,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企业主体的原则。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资金链风险的源头,应积极主动地防范、化解,应对自救。

(二)坚持属地负责的原则。对已发生的资金链风险问题,原则上以属地乡镇(管委会)为主,设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应对和处臵。对特别重大的企业资金链风险,上升至县级层面处臵。

(三)坚持行业指导的原则。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管理分类,加强对乡镇(街道)及开发区企业资金链风险处臵工作的业务指导。

(四)坚持多方联动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确定联动重点,视情启动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机制,突出政府、银行、司法等多方联动化解功能。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1.成立监测预警工作组。监测预警工作组由县金融办、经信局、住建局、交运局、开发区、公安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人社局、法院、人行、供电公司、水务公司以及县内各银行等单位组成,负责汇总企业资金链异常的动态信息,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资金链风险事件,及时转入协调化解机制进行防范、化解;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2.明确成员单位职责。

(1)金融办负责监测预警工作组的日常事务,牵头召开企业资金链风险监测预警联席会议;

(2)经信局、住建局、交运局负责各自主管行业内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链异常的动态数据收集和分析研判;

(3)公安局负责提供企业及其负责人涉嫌赌博且数额较大、涉及高额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嫌经济犯罪以及因欠薪、劳资纠纷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等信息;

(4)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提供企业欠税、骗税、欠费等信息;

(5)工商局负责提供涉嫌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或抽逃注册资本及列为关注企业的股权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等信息;

(6)人社局负责提供企业欠薪、群体性劳资纠纷等信息;(7)供电公司负责提供欠缴电费3个月及以上企业名单;

(8)水务公司负责提供欠缴水费3个月及以上企业名单;(9)人行负责提供企业担保、欠息、贷款逾期等信息,会同工商局做好县内企业在县外投资、联保、互保情况的摸底调查,并实时进行监控,提前预警,做好输入性风险的防控;

(10)开发区、各乡镇(街道)负责做好辖区内企业资金链

风险的监测、预警和研判工作。

3.及时报送信息。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原则上于每月10日前向县级监测预警工作组的县金融办报送相关监测、预警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4.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金融办根据各单位上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认需召开会议,不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会议,对报送的相关监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研判,形成分析报告。

(二)建立协调化解机制。

1.成立协调化解工作组。协调化解工作组由金融办、经信局、住建局、交运局、公安局、法院、三联担保公司等单位组成,负责根据企业风险程度,及时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或转入善后处臵机制。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协调化解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属地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处臵。

2.明确成员单位职责。

(1)县金融办负责协调化解工作组的日常事务,牵头召开企业资金链风险协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与债权银行进行沟通与协调;严禁银行对其进行压贷、抽贷,如需压贷抽贷,需提前向县金融办报备;

(2)经信局、住建局、交运局分别牵头负责协调化解各自主管行业内企业资金链风险,并指导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处臵属地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

(3)公安局根据工作要求,依法协助相关部门收集相关信息、证据,必要时依法对企业主的人身及个人资产采取限制措施,参与做好协调化解工作;

(4)法院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工作组的建议,配合做好企业资金链纠纷诉讼受理工作。3.处置措施。

(1)采取灵活处臵手段。协调化解工作组要根据监测预警工作组提供的信息,及时按行业、属地组织摸排、核实涉险企业情况,形成重点风险企业名单;研判评估企业风险性质,理清企业债务关系,协调主管部门提出相应处臵方案;择机启动银行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采用盘活土地等存量资产、税费缓交、项目资助补助、推动企业脱保还贷转向其他融资手段、注入企业负责人个人资产、国有担保公司或平台有条件介入、切断互保链风险、协调债权银行平移担保负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资产管理公司参与。

(2)开展分类处臵。协调化解工作组要加强对企业资金链风险的研判,实行分类快速处臵,阻止风险扩散蔓延。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或由于涉及担保、个别银行抽贷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协调银行不简单采取抽贷、压贷、缓贷、减贷、起诉等不利于整体处臵工作的行为,灵活办理企业转贷;对由于过度融资引发资金链风险,但产品有市场、有品牌、影响大的企业,要及早介入,采取行政协调、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市场重组等手段,加大帮扶力度;对产能过剩、无救助价值的企业,要及时转入启动善后处臵机制,为进入司法程序处臵创造条件。

(3)实行分级负责。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要切实承担起属地责任,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实行分级处臵。对涉及本地企业的资金链风险,由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协调化解工作小组负责分类处臵;对涉及多个区域、社会影响面广、金额特别巨大、对行业或区域经济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重大企业资金链风险,由属地协调化解工作小组报县级协调化解工作组界定企业风险程度后,经县政府同意上升至县级协调化解工作组处臵。

(三)建立善后处置机制。

1.强化司法保障。相关部门要强化司法案件的集中管辖工作机制,合法简化涉及企业资金链案件的审判程序,督办进展缓慢的案件,妥善处臵贷款抵质押物,以市场化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管理人制度的作用,加快金融案件的处臵进度。加大对债务人资金流向的追查力度,依法追究债务人逃废债等行为。及时冻结相关企业资产,加快对不良贷款的处臵,保护合法债权。

2.做好维稳工作。建立风险化解维稳协作机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导向,合力做好企业资金链风险维稳化解工作。搭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的平台,对因企业资金链风险引起的劳资、民间债务等纠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化解、处臵,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保障区域金融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3.推进企业重组。在产权明晰、债务剥离、风险可控等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重组,盘活存量,通过竞争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化配臵。

4.核销不良贷款。研究制定支持银行机构加快核销不良贷款的优惠举措,加快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调动银行承担差别化债权清偿率、配合推进风险企业司法重整的积极性,帮助债权银行机构减轻负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事关

全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大局,各工作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乡镇(街道)及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应体系。

(二)设立过桥资金。做好过桥资金池的探索建立工作,县金融办、人行泗阳支行和泗阳农商行等单位要做好资金池设立的探索摸底试点等工作,为企业过桥资金,化解企业风险作出努力。

(三)深化机制联动。县和乡镇(街道)及开发区监测预警工作组、协调化解工作组和善后处臵工作组要根据各自职能和分工要求,分级、分段负责,加强沟通协调、合作联动,顺应市场规律,尊重法律法规,稳妥细致、依法合理地做好企业资金链风险处臵工作。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篇7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筹资活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影响重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和使用的资金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仅影响企业资本收益实现水平,而且影响企业纳税筹划的利益及风险。在当前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实施减免税政策措施的有利环境下,我国企业如何从不同角度考察筹资方式的合理性,更好地预测与防范纳税筹划的风险,设计出更好的纳税筹划方案而使管理者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的筹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含义

通俗地讲,所谓纳税筹划的风险就是纳税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风险,就是纳税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造成不能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财务活动,它涉及到税法、会计、金融等相关知识,企业在筹划过程中只要一方面出现了偏差就会导致筹划方案的失败,所以企业筹资活动纳税筹划在给企业带来税收收益的同时也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3 企业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的风险识别

3.1 政策风险

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合理”与“不合理”的界定和理解普遍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会出现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税收竞争所导致的政策差异。同时税收政策也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政府税收政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对于企业的长期纳税筹划会产生风险。

3.2 市场风险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外部市场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利率、通货膨胀率、资金需求状况等都处于瞬息变化之中。而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必然面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

3.3 财务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很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企业债务比重过高而带来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大。

3.4 执法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一定的范围内拥有自由裁量权,纳税筹划方案最终要由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确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而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客观上存在的税收政策执行偏差可能直接造成纳税筹划的风险。

3.5 操作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不仅立法层次不高,而且法规之间还有一些冲突或摩擦。纳税筹划往往是在税收法规的规定性边缘操作,即使是专业人士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这就给企业的纳税筹划带来了很多的操作风险。

4 企业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的风险成因分析

4.1 政府和企业的纳税筹划博弃

政府收入通过税收来源于企业的利益,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想尽可能多地征税,企业基于利益的考虑想尽可能少缴税,这就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成为博弈的双方。但是,纳税人在利用税法缺陷进行纳税筹划活动不是一劳永逸的,纳税人在获取纳税筹划收益的同时,政府也知晓了税法的缺陷所在,政府就可以不断地完善税收政策以采取反避税措施。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针对企业税负重近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纳税筹划收益的税收政策调整,比如2008年相继出台的许多税收措施能使企业获得的税收收益达五千多亿。但政府的税务机关很多时候是作为纳税筹划“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掌握主动权。因此,纳税人不能对政府制定的税收法规、规章、条例的修订而及时作出调整,遭受损失就在所难免。

4.2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环境下选择、确定和组织实施的。纳税筹划的环境包括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即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和国家的税收政策。我国的税收政策存在许多针对符合某些条件的某一类纳税人而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给企业提供纳税筹划了空间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如果企业经济活动环境发生变化,就很可能丧失享受减免税优惠的条件,甚至还可能加重税负和提高经营机会成本。再加上我国税收政策的立法层次低,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纳税政策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这不仅增加企业纳税筹划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4.3 纳税筹划行为的主观性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多数税收制度一般只对有关税收的基本面做出相应规定,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纳税人通过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条件的主观认识与判断,选择和实施纳税筹划方案。但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即使纳税人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而轻易加以否定。尤其是纳税人的业务素质不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不是相当的熟悉,纳税筹划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5 企业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5.1 树立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

在纳税筹划的实践工作中,纳税人自己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片面理解税法和不加选择地套用相关筹划案例,应该明确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及时纠正企业的错误选择,细致分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5.2 顺应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

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必须不断地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抓住出台的新的刺激经济减免税政策,比如今年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行,企业应以此为契机使自己的纳税筹划方案符合国家的纳税政策导向,减少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恶意避税的风险。

5.3 建立纳税筹划的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首先,通过对大量的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纳税政策方面信息分析,及早提醒企业对可能引起纳税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进行处理;其次,当纳税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应能够及时找到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使企业能够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5.4 综合权衡纳税筹划的成本效益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纳税筹划必须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将纳税筹划活动有机地融入财务管理活动中,依法纳税而又能主动地利用税收杠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纳税人纳税筹划时应全面权衡,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为筹划而筹划,应该把纳税筹划的成本效益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环境,并尽量选取相对稳定性的筹划技术,防止片面追求纳税筹划收益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下滑,有效控制纳税筹划的成本和风险。

5.5 利用税务代理机构的专业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和严密,并且纳税筹划者操作的主观性,也决定了筹划人员素质在纳税筹划中的主导作用,使得纳税筹划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目前我国的纳税筹划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比较落后,企业财会人员对纳税筹划工作还不太熟悉,纳税人在纳税活动中不具备完全纳税信息,更谈不上能够进行系统性的筹划。因此,对于一些综合性强的纳税筹划业务,可以参照市场经济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做法,直接委托税务代理机构进行专业的咨询服务,提高纳税筹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达到降低纳税筹划成本和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唐腾翔.唐向.纳税筹划.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4.

[3]赵德武.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杨承明.税务筹划风险及防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 2008.

[5]王玉娟.税务筹划风险及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 2005.

企业纳税风险防范 篇8

【关键词】纳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管理制度

一、引言

企业纳税风险反映到具体的涉税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按照形成来源主要分为内、外部风险,内部纳税风险主要指税务核算风险;外部纳税风险主要是税收政策、法规调整风险、会计准则变化风险、税务稽查风险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的风险。企业纳税风险管理就是以降低纳税风险、依法节税、提升企业整体利益为目标,归集整理涉税资料,进行纳税风险的评估测算与控制,努力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加强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和非税成本,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现状

1.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意识不强

纳税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包括企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等重要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纳税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或者没有建立专门的纳税风险管理制度,或者建立了纳税风险管理制度,但是纳税风险管理浮于形式,对纳税风险管理的认识停留在应对法律法规要求层面,很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强化纳税风险管理对提升企业价值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中,,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在纳税风险的识别、纳税风险评估和纳税风险量化方面都没有系统的技术方法支撑,纳税风险管理在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此外,企业自身纳税意识淡薄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意识的强弱。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对涉税事项重视程度不够,纳税遵从主要是防卫性和制度遵从,而不是从内心深处积极主动履行纳税义务,更多地是将税收作为一种负担看待,企业主观纳税意识薄弱,不仅加大了企业纳税风险,也决定了企业对纳税风险管理意识的弱化。

2.纳税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储备人才

企业的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税务、财务、会计、法律等多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纳税管理隶属于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兼职,无论是税务基本理论知识还是税收实务操作都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有些企业甚至没有配有专门的税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纳税风险管理人才,没有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业的税务处理,涉税事项处理能力不足,甚至不能正确核算应纳税额,导致纳税风险不断加剧。此外,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谋求私利,应上级要求做虚假财务报表,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故意少缴税或不交税,这也加大了企业的纳税风险。

3.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尝试推行纳税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纳税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纳税风险管理,纳税风险管理浮于形式,难以贯彻到实处。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有些企业管理者将购买汽车等消费品费用或者生活费用用于公司公费支出,所得税前扣除,违背了税法规定,产生所得税纳税风险;建筑企业自建自用不用缴纳营业税,自建后出售的要按照“建筑业”和“销售不动产”缴纳3%和5%两道营业税,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按照规定执行。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监督约束,缺乏健全的会计凭证管理、财务审批等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稽查不严格,加大了纳税风险。在涉税信息沟通机制方面,不仅企业内部缺乏纳税信息的沟通,对外主要是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企业没有及时了解学习新的税法法规或者政策变化,进而在具体的纳税办理过程中与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非税成本的增加。

三、改进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建议

1.正确认识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

强化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合理、有效地采用适用于本企业的税收政策法规,有利于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和非税成本,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带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依法纳税,降低纳税风险,对内有利于形成高效的经营环境,对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整体价值的增加。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纳税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专门的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制度,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章程。纳税风险管理涉及企业各个方面,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也是管理层、乃至企业内每个成员的责任,企业应该大力宣传纳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引导全体员工遵纪守法,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工作。此外,要从整体上把握纳税风险。纳税风险是企业众多风险中的一种,与其他风险也是息息相关的,例如纳税风险与经营风险,企业纳税风险的加大,若不加以防范,将有可能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势必会影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从而导致经营风险的进一步加大。因此要理顺纳税风险与企业其他风险的关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配备和培养专业纳税风险管理人才

如果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则应该着重培养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企业涉税事项由财务部门处理,则应该强化对会计财务人员的培训。具体而言,企业应定期组织纳税风险管理相关人员对税法、审计、财务、会计等知识的学习,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提升对税务政策法令的敏感度。完善现有培训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大学教授或者委托中介机构来进行讲座培训,根据企业现有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和企业实际业务处理需要,有针对性、具体化地进行相关知识讲解,辅以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即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奖金等奖励挂钩,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计算机培训,促进电算化、信息化建设,降低出错率,提高效率水平。此外,不断引进专业的复合型税务管理人才,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实际操作培训,提供良好的待遇和才华施展平台,促进员工对纳税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创新,加大对纳税风险管理系统的投入,在纳税风险识别、评估、预警、控制等方面做好充分的理论与技术学习,努力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建立健全纳税风险管理机构和制度

纳税风险管理与防范具有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要求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机构设置等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纳税管理部门,部门下分设纳税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岗位。纳税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纳税申报、税收筹划、税收政策归集整理等方面;风险管理主要是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监控原则对纳税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同时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激励机制,权责明晰,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强化纳税风险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其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定期检查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发票管理等涉税事项,根据企业主营项目确定重点监控对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尤其是加强纳税风险管理审计,定期审核纳税风险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实行,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不断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在信息沟通方面,强化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将企业涉税信息进行归集整理,建立纳税管理信息沟通平台,不定期召开部门会议,就出现的税务问题进行记录和讨论,汲取员工意见和建议,使涉税信息与业务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来,从而进行相关的战略决策。同时企业应建立与税务机关良好沟通渠道,一方面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和学习新出台的税收法规政策,不断调整和改进企业内部工作,减少因税收政策法规了解的滞后性导致的与税务机关的纳税纠纷,进而降低纳税风险,降低纳税成本和非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税务机关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变化信息,例如企业发生改制重组等重要活动时,应该主动向税务机关进行反应并就涉税风险点听取意见和建议,减少不必要的纳税风险。此外还应该建立纳税风险评估机制,根据企业涉税风险点,对相关业务进行评价,对不同的纳税风险,如筹资中的纳税风险、销售中的纳税风险、投资活动中的纳税风险等,赋予权重,在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风险较大的业务加强监管,控制纳税风险。

四、结论

纳税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要求加强对纳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科学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涉税风险,提高效率,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铎桦. 企业纳税风险的控制与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沈凤华. 探讨控制企业纳税风险应注意的几点[J]. 经营管理者,2012,19:37.

上一篇: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下一篇:申请项目立项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