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状经济纠纷(精选12篇)
被告:xxxx,男,汉族,19xx年1月2日生,住河南省xx市xx区凤凰台办事处凤凰台村xxxx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
被告:xx市xx货运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xx电话:037x——xxxx
地址: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大街xx号
被告:x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省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xx 电话:xxx
公司地址:xx市黄河路1xx号附xx号。
诉讼请求一、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第一、第二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xxx元。
二、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第三被告中国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省分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向原告承担赔偿责任。
三、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xxx9年xx月xx日被告xxx驾驶豫a7xxx号货车沿xx路由东向西行驶至xx村时与原告驾驶的手扶拖拉机相撞致使原告受伤,该货车所有人为被告xx市天xxx运有限公司,该车在中国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xxx9年12月1日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第xx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原告与第一被告对此次事故负同等责任。后原告在xx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经xx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法医鉴定中心鉴定为十级伤残。此次交通事故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原告多次找三被告协商赔偿问题无果,特向贵院提起诉讼,恳请贵院依法公判。
此致
xx市xxx区人民法院
起诉人:
一、民事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 民事起诉权
民事诉讼中的起诉,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他人侵害, 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 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以解决权利义务关系争议的诉讼行为。[1]因此, 所谓的民事起诉权,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他人侵害, 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 享有的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进行裁判以解决权利义务关系争议的权利。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的一种重要诉讼权利。民事起诉权作为权利, 其所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国家。有学者认为, 引审判权于公民的纠纷解决中, 使得司法救济可以靠近和关照公民权利。[2]现代法治国家设立的目的之一便是充分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 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时,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就应当履行这一义务, 从而提供救济。民事起诉权表现为通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接受该诉讼而实现。“不告不理”是法院居中行使审判权的基本准则, 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种正当的公力救济程序就不会启动, 当事人间发生的权利侵害或者争议就无法进入公力救济的范畴。因此, 民事起诉权行使的结果便是民事诉讼程序得以启动。
(二) 诉的利益
诉的利益, 是指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 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3]在一个具体的诉讼程序中, 诉的利益首先是原告认为自己存在着利益, 再由原告之外的人对原告是否真正存在诉的利益进行判断。
(三) 程序当事人
“诉讼当事人可以不是利害关系当事人或合格当事人, 在诉讼过程中, 不合格的当事人可能要败诉, 甚至可能从庭审记录中取消, 但取消前, 他是诉讼当事人, 甚至是有程序上的地位。”[4]学者认为, 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当是以自己名义起诉和应诉, 要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人及其相对方, 并不以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主体为限。也就是说, 判断某人是否属于诉讼当事人只看实际诉讼的当事人是谁, 而无须从实体上考察他与诉讼标的的关系。
程序当事人的确立, 将极大地放开民事原告的范围, 扩大了民事主体权利保障的空间, 为民事权益的救济提供了最大可能。同时, 它提升了当事人作为程序主体发动诉讼的自主性, 对保障起诉权的行使有重要作用, 诉讼将由当事人的起诉而不由法官实质审查后给予的恩赐开始。
(四) 民事起诉制度的功能
通俗地说, 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功能即调和矛盾、解决纠纷、保障权利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民事起诉制度的作用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民事起诉制度主要有以下两项功能。
1.启动诉讼程序救济民事权益
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 即民事诉讼不会主动介入民事纠纷的解决中, 其需要当事人的起诉行为方可启动, 因此, 唯有起诉制度才能容纳当事人的起诉行为以期启动诉讼程序, 使公力救济从潜在变为现实, 起诉制度也就成了维护民事权利的起点。
2.引导民事纠纷进入审判权的作用范围
纠纷的解决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正常的、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形成, 因此, 民事审判权对作用于民事纠纷有着自然的合理性与积极性, 审判权要作用于民事纠纷必须要有当事人的起诉才能使得审判权的功能得以发挥。民事起诉制度是联系审判权与民事纠纷的桥梁。
二、目前我国民事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民事起诉制度, 存在着不利于保障民众起诉权行使的问题, 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支撑其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背后的一些理念出现偏差。
(一) 理念层面, 司法最终裁决理念缺失
民事诉讼过程是诉权和审判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两者共同构筑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但在我国, 司法制度被国家当作治理社会的工具, 而对两者应有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致使审判权与诉权的运作机制发生错位和扭曲, 表现在起诉阶段就强调审判权的主导地位, 在立案审查时不注重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当事人无法参与其中, 无法把握程序的进程和结果, 只能等待, 当事人去询问时经常得到的回复便是“庭长还没决定是否立案”。审查程序行政化色彩较深, 基本处于暗箱操作状态。这种审查方式实质是司法中的行政专制。这明显背离了当今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更趋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更加重视对当事人人权保障的发展潮流。
司法最终裁决是指法院的审判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手段。英美法等国家在对民事纠纷的解决上, 奉行该理念, 法律规定了法官不得以法无明文规定而拒绝受理案件原则。但在我国并没有完全贯彻该理念, 这突出地表现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习惯以行政手段替代司法手段, 法律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 在确定民事诉讼主管范围时, 国家本位是基本指导思想。[5]
法院的任务是严格适用法律, 为民众提供其所需要的解决纠纷、保护权利的服务。当法院忽视其向当事人提供合乎需求的服务而从法院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法院受案的范围与对象, 则是一种法院本位的体现。比如受理案件, 即使纠纷符合可诉标准, 但仍然有被法院拒绝受理的风险。笔者就在实践中遇到过此问题, 某地一家企业经营不善, 濒临倒闭, 此时很多债权人在与该企业沟通未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民事诉讼。因该企业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在政法委出面协调后, 法院直接就不予受理债权人的起诉。类似情况之下, 法院在政府要求下, 为了考虑所谓的“社会效果”“维稳”等因素, 法院往往关注的是自身利益, 对矛盾退避三舍。这也正是司法最终裁决理念缺失的一种体现, 法院殊不知需要“维稳”正是因为大量的纠纷不能在法院解决, 从而积聚爆发才导致了不稳定。
(二) 立法层面
从民诉法第119条的规定以及第121条、12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归纳出当前我国民事起诉制度存在的不足。
1.民事可诉范围狭窄, 这些规定排斥了没有上升为法定权利的那些“形成中的权利”受到侵害而请求司法救济的可能性, 同时, 某些宪法权利被侵害后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2.起诉阶段对原告的资格要求过高。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现行民事诉讼法仍要求当事人必须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要求诉讼主体必须与民事实体权利主体同一, 唯一的例外即民诉法第55条的规定, 但在该例外规定中, 民诉法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是谁, 实际的操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 在起诉受理时就必须对起诉是否与案件有实体上直接利害关系进行审查, 这违背了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 在尚未开始诉讼程序的审查阶段就衡量实体权利义务的归属, 存在先定后审的问题。
3.起诉阶段要求提供证据不当。我国民事诉讼有审前准备程序、证据交换程序, 原告对支持其诉讼请求的证据或证据材料的提交就应当在这些程序中进行, 而不应在起诉阶段进行。况且, 有的证据需要法院依职权调取, 此时要求起诉人提供证据材料无异于让其直接放弃寻求司法救济。
4.法院主管问题的实质是法院审判权行使的范围, 某一争议是否属于法院可裁判的对象, 这涉及到该争议关系的性质, 这无疑是实体问题。
(三) 实践操作层面的人为因素
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本就尚未完善, 人为的有法不依更加剧了立案难。最高人民法院曾在全国法院立案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立案工作中要严把立案关, 还专门针对某些案件和敏感案件的起诉, 明确了四点要求。[6]因为有最高法院的这些要求, 导致实践中各级法院对是否受理案件有了过多的自由裁量权, 为避免法院自己受理后在审理过程中的骑虎难下或者棘手的案件等、再或者是领导打过招呼的案件等, 各级法院都拿这些要求出来作挡箭牌。
还有的就是法官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等现象。笔者曾代理了一起主体为个体工商户的案件, 根据民诉意见的相关规定, 应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 有字号的, 注明字号。在立案时, 立案法官说这样不行, 要以字号作诉讼主体, 笔者据理力争并找出了具体规定, 然后该立案法官说要请示庭长, 让笔者回去等消息。后来, 其来了电话通知, 说其庭长说了, 要以字号作诉讼主体, 如果你不改了就不能立案。这并非仅发生在笔者身上的个案, 这是一种现象, 这些人为的因素亦导致了立案难。
三、完善我国民事起诉制度
笔者认为, 要完善我国的民事起诉制度, 首先应当改变当前的立案审查程序, 将实质审查真正变成形式审查。当前的立案审查造成立审不分, 导致重复审查, 不利于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 同时缺乏充分的程序保障措施, 压制了起诉人的起诉权, 而且与民事诉讼其他基本理论也存在着矛盾, 如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
其次, 扩大民事受案范围, 使当事人可以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关系日益复杂, 新型法律关系不断出现, 导致当事人纠纷的复杂化和法院审判压力的增大。对某些新型案件, 法院出于各种考虑, 往往做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法院的拒绝受理, 使当事人权利无法实现, 长此以往, 司法公信力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再次, 应降低民事起诉条件, 同时建立滥用诉权的规制体系, 保障诉权的正确行使。应将当事人适格、法院主管等内容从起诉条件中划分出去, 新的起诉条件应只是一些形式化的设置, 即只要能使其诉特定化, 便于被告应诉答辩即可, 比如只需提供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由即可。同时, 建立滥用诉权的规制体系, 对于当事人滥用诉权的行为, 可以对恶意诉讼人进行一定的处罚。
最后, 应降低诉讼费用, 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应对具体收费规则重新规定,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统一适格的相关诉讼费法律规定, 扩大诉讼费用范围, 将法院费用、律师费用等全部纳入诉讼费用范畴, 并根据败诉者承担一切诉讼费用的原则重构诉讼费用承担方式, 鼓励权利受侵害者积极行使诉权, 惩罚权利侵害人。对撤诉、调解结案应免收案件受理费, 以体现国家对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尊重等。
四、结语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想要有所突破, 必须先从起诉制度开始。起诉和受理, 是当事人的诉权和法院审判权交锋的第一回合, 如果不处理好这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不仅会使个体的权益游离于司法程序之外, 更会挫伤整个社会对程序正义和法律至上的信仰, 届时, 整个社会将无秩序和稳定可言。因此, 在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整体改革之前, 对民事起诉制度先进行必要的完善已迫在眉睫。
摘要:2012年8月31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出第二次修正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正有不少的亮点, 但是, 在理论界一直呼声很高的解决我国“起诉难”的问题上, 除了相关条文顺序的变化外, 在实质层面没有作出更改。在现代法治国家, 司法为最终裁决, 民众为解决纠纷, 会通过正当的方式去寻求解决, 但当很多纠纷起诉到法院后, 却因现行民事起诉制度的问题被阻挡在司法大门之外。如果民众连法院的门都进不了, 连诉讼程序都无法启动, 谈何司法对权利进行保护?那么民众只能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私力救济, 如此一来, 社会秩序必定混乱, 这与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背离。因此, 为解决“起诉难”问题, 重构我国的民事起诉制度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民事起诉权,程序当事人,司法最终裁决
参考文献
[1]宋朝武.民事诉讼法学[M].2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3:314.
[2]左卫民.诉讼权研究[M].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8:7.
[3]江伟.民事诉权研究[M].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5:216.
[4]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M].1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28.
[5]江伟,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J].中国法学, 2004 (4) .
在什么时候起诉:既要准备充分又要不失时效
发生民事纠纷后,当事人如果起诉维权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准备充分再起诉,二是不能失去起诉时效。
起诉前的准备,最重要的一项是调查取证。因为,如果先起诉、后收集证据,对方很可能设置种种障碍,加大调查取证的难度,并可能导致一些关键性的证据无法获得。打官司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打证据,诉前调查取证就更显得重要。此外,为防止对方转移财产,有的案件还应当在诉前申请财产保全,以确保合法权益能够兑现。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应当在诉讼时效内提出。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是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是1年、3年或者4年,当事人应当增强时效意识,在诉讼时效内起诉维权。一旦失去时效,就丧失了胜诉权,再打官司也只能自吞败诉苦果。
向哪个法院起诉:以方便自己、有利于自己为原则
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不过,对于大多数纠纷来说,有管辖权的法院并非仅有一家。如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在管辖竞合的情况下,当事人有权选择受诉法院。如何选择,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诉讼成本,哪个法院方便就选哪个法院;二是远离地方保护主义,避开对方住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三是利用地方差异,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法院。当前,不同地区的法院处理同类纠纷,特别是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在处理结果上往往存在差异,有时候地方差异还很大。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实行地域差别原则。也就是说,同样的人身损害,如果受诉法院所在地不同,则最终的赔偿责任很可能相距甚远。
以谁为被告起诉:切记择富弃贫,莫漏连带主体
确定被告,是起诉时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对于一起纠纷,确定谁是被告,有时候十分复杂。因此,对于复杂的纠纷,当事人如果拿不准,可以聘请代理人,看看可以将哪些人推上法庭的被告席。在选择被告时,切莫遗漏具备履行能力的义务主体,也不要放弃对连带责任主体的追究,如此,方能增大合法权益兑现的概率。
以什么案由起诉:如果请求权竞合,哪个有利选哪个
请求权竞合,是指某一具体事实的发生而导致数个法律规范要件成立时,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产生了数个实体权利,相应地产生了数个不同的请求权。
被告:郭xx,男,汉族,1xxx年2月2x日出生,住xx市石鼓区明翰路x号
诉讼请求
1、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股权转让款154132元;
2、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逾期付款利息x1x4元;
3、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由被告支付。
事实与理由
xxxx年原告与被告及旷越三人合伙出资经营xx市宏远商务宾馆,约定原告出资1x万元,被告出资5x万元,旷越出资25万元,原告实际出资1x4132元,宾馆由被告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原告、旷越两人不参与经营管理,只参与分红。期间旷越退出合伙,被告购买其所有股权。xxxx年11月x日原告退出合伙,与被告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协议约定原告退出合伙,原告将自己所持的xx宏远宾馆股份以1x4132元全部转让给被告,股份转让金由被告于xxxx年11月5日开始支付,在xxx1年2月3x日支付两万元,余款在xxx1年 月1日前全部付清。然而协议签订后被告仅支付元一万元,原告多次催促被告要求其支付余款,但是被告始终未予支付。
鉴于以上事实,被告的行为已经违反双方签订的协议,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故原告依据《民诉法》第1xx条之规定,向贵院提出如上诉讼请求,望贵院依法秉公处理,判如所请。
此致
xx市石鼓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协商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债权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如果该债权有抵押担保或者有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债权人可与抵押人或者保证人进行协商,使抵押人以足额的抵押资产抵偿债务,或者由保证人来代偿债务。
二、调解
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申请调解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如公民、法人等的基本情况。
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如要求被申请人履行还款义务等。
4.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如借款合同、担保协议等。
5.该纠纷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债务人应按约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对于签订协议后债务人又反悔或部分反悔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三、仲裁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统一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同诉讼的两审终审制相比,仲裁更有利于当事人之间迅速解决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向仲裁机
构递交仲裁协议、申请书及副本。申请书要详细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及事实理由。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当事人之间大多没有激烈的对抗性。另外,申请仲裁的费用一般比提起诉讼的费用低。
四、诉讼
债务纠纷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对一些较为复杂、对方当事人较难对付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很难解决的案件,债权人就可选择诉讼程序来解决。诉讼的优势表现在:
1.法院处理债务纠纷是最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解决方式。
2.诉讼时限受法律的严格限制。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路8888号
法定代表人:张XX,职务董事长
被告一 :杭州CC制造有限公司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8888号
法定代表人:李XX,职务董事长
被告二 :杭州DD贸易有限公司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8888号
法定代表人:王XX,职务董事长
案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诉讼请求:
1.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ZL20058888888.8号专利权的行为。
2.判令二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90万元,因调查、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10万元,合计100万元。
事实和理由:
原告于2009年08月0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申请名称为“XX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058888888.8号,该专利于2013年08月08日授权公告,专利权人至今缴纳年费,专利权至今有效。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现两被告实施了侵犯专利权行为,侵权产品(方法)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构成侵权,致使原告遭受损失。
为保护发明专利权,制止被告的`不法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原告特请求贵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望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致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具状人:张XX
20XX 年08 月08 日
附:民事起诉状副本 贰 份。
原告:陈XX,男,汉族,生于1927年6月1日,住址:荣成市崖头镇XX村。
被告:陈XX,男,汉族,48岁,系原告次子。
住址:荣成市崖头镇XX村。
诉讼请求
1、请求判令被告承担原告的赡养费,每月支付500元
2、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生有三子,子女均已成人立户 。
原告今年已88岁高龄,体弱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平常饮食起居需要人员护理照顾。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
原告含辛茹苦把被告养大成家,只求在古稀之年做儿女的能善待老人,有一个安宁的家,过上平静的日子,安度终身!但被告虽经众多亲属做思想工作,仍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且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故被告应当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
综上所述,被告不赡养父母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和人伦道德,原告为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如诉请。
此致
荣成市人民法院
具状人:
上诉人(原审被告):AAA,男,19xx 年 xx月 xx日生 住所地:xx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BBB,男,19xx 年 xx月 xx日生 住所地:xx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CCC,男,19xx 年 xx月 xx日生 住所地:xx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DDD,男,19xx 年 xx月 xx日生 住所地:xx
原审第三人:EEE,男,19xx 年 xx月 xx日生 住所地:xx
上诉人因与BBB、CCC及DDD合伙协议纠纷一案,不服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月 日新民一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请求二审人民法院依法撤销(2009)新民一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对本案予以改判。
上诉理由:
一、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对上诉人提供的两份协议认识不足、定性不当。
202月19日、2009年2月23日,上诉人代表的利益共同体(即AAA、EEE)与被上诉人BBB所代表的利益共同体(即BBB、CCC、DDD)先后签署了两份协议。协议中“此后任何债权债务均由AAA一人承担”、“同意退出”、“车队资产归AAA一人所有”、“退出一方不再干预车队运作”等文字表述是协议双方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即BBB、CCC及DDD要求退伙,与AAA、EEE达成的退伙协议。
一审法院虽然认识到上述两份协议实际是BBB、CCC及DDD三人退伙的约定,但却没有结合我国有关合伙的法律规定对退伙协议有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定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4条规定: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应当包括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和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十条: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
第五十一条: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
上述法律条款中的“应当包括”、“应当……结算”,说明了关于退伙的程序和步骤是一种强行性法律规范,在合伙人退伙时,合伙及合伙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结算、分割合伙财产。法院对此规范应当优先适用,而不能任由合伙人自行选择适用任意性方式进行退伙。
也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合伙人退出合伙时已经对包括合伙盈余在内的合伙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了整体的结算,并最终分割出退伙财产份额。
协议中“此后任何债权债务均由AAA一人承担”、“同意退出”、“车队资产归AAA一人所有”、“退出一方不再干预车队运作”等文字正是退伙之时合伙人在对以往合伙期间的经营行为及经营结果进行充分的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所有合伙人对合伙期间的经济进行彻底清算后做出的公平选择。
常人皆可理解退出合伙意味着丧失合伙人资格,被上诉人BBB作为神智健全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会在明知合伙盈余未分配、未结算且未分割其应得的退伙财产的情况下便没有任何异议地签署并履行退伙协议,从而退出合伙?
被上诉人一审起诉时提供了详细的《结算统计表》及费用明细(而这些关于支出、收入及盈余的数据,实际上正是被上诉人BBB在合伙经营期间与上诉人核对账目时从上诉人的制作的合伙账目上摘抄而来),可见,在退伙之前,被上诉人对合伙盈余的数量及其是否已经分配显然十分清楚,退伙分割财产时,依法应当对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退伙时已经发生的且已经明确知道的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进行全部的结算,对某项特别的财产或已经发生且已明知的债权债务暂不作处理的,应当在退伙协议中特别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应认定为退伙协议已对全部的合伙财产进行了结算、分割和处理。
本案中,上诉人与被上诉人正是已经预见到各方的权利义务大小(包括实际出资额)和经营风险(包括利润分配)问题才会慎重签署并履行了上述退伙协议,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合伙人签署退伙协议之前已对合伙财产进行过整体的结算:或是盈余、债权与债务相抵扣,或是已知的债权债务为零且合伙盈余在退伙前已作了全部的分配,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合伙财产中仅剩下四部客车。但是,这个分割结果正是合伙人内部之间在退伙时已经过结算所形成。
而一审法院正是在退伙问题上出现了法律认识的不足,未认识到退伙协议是双方经过结算后的意思表示,退伙协议中合计金额¥290000元从法律上看应当是退伙分割的财产份额,却草率地认定“¥290000元仅代表所购车辆折价款”,未将退伙协议的签署及其履行完毕视为是该合伙已将包括盈余在内的退伙财产分割并付清且BBB等三人已退出合伙的证明,而错误地得出结论:“因退伙协议中未涉及合伙盈余分配问题,故对上诉人主张的与被上诉人的合伙盈余已全部付清的抗辩理由不予采纳”。
既然退伙协议已经履行完毕,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又何来债的关系?一审法院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作为判决依据显然是错误的。
二、由于一审法院审理中认定事实不清,对退伙协议不当的定性,导致审理时违背了证据规则,在被上诉人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作出了错误的判决。
上诉人向一审法院提供了两份退伙协议,经庭审查明该书面退伙协议是合伙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一致意思表示,且该退伙协议业已履行完毕,依法应当认定退伙协议是被上诉人已退出合伙且整体合伙财产已经结算并付清退伙分割的财产的佐证,那么,上诉人对自己提出的与被上诉人合伙盈余已全部付清的抗辩意见已完成举证责任。
法定代理人曾某某,系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陶小平,男,1959年4月18日生,汉族,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系原广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住泰顺县司前镇回澜南路9号。
委托代理人魏维荣,男,1967年7月26日生,汉族,出生于浙江省泰顺县,系原广泰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副经理,现住泰顺县罗阳镇桃花园M幢603室。
被告景宁畲族自治县某某学校,住址景宁鹤溪镇城北开发区16号。
法定代理人周跃华,系某某学校负责人。
请求事项
1.要求被告向原告退回工程履约保证金壹佰万元(¥1000000元);自2月6日每日以应支付款0.5%计算违约金。
2.被告按月利率2%从11月14日算支付至被告实际清偿之日的利息;
3.由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被告因兴建景宁畲族自治县某某学校的综合楼,于205月2日与原告就该综合楼的兴建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并对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等内容进行约定。后,原告依约定分二次向被告汇入工程履约保证金分别为人民币贰拾万元(¥200000元)、人民币捌拾万元(¥800000元),合计壹佰万元(¥1000000元)。之后,被告以某某综合楼不具备开工条件,多次拒绝原告进场施工建设。为此,原告于年11月14日授权委托公司副经理陶小平、魏维荣二人前往被告处,进行协商约定,并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约定:被告于202月6日、年3月20日分别退款柒拾万元、叁拾万元给原告;被告按月利率2%从2006年11月14日算支付至被告实际清偿之日的利息;被告违约的,每日以应支付款5%计算违约金。至今,被告违反《协议》的约定,拒绝还款和支付利息。
综上,原告认为被告违反了双方所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履行的义务,并经双方协商后重新签订《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该《协议》合法有效。依照《民法通则》、《合同法》有关规定,被告依法应当承担还款付息义务。为保护原告的合法民事权益.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向贵院提起诉讼,请依法判如诉请为盼!
此致
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诉讼请求:
1、请求判令两被告支付拖欠的两台起重机的租金共计310000元整(一台拖欠时 间为8月31日暂计至12月30日,另一台拖欠时间为208月5日暂计至月5日,租金10000元/月/台);
2、请求判令两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和律师费。
事实和理由:
原告拥有德马格QTG6010自有产权起重机两台,于2012年8月31日与被告二广州某某物资有限公司签订塔机出租合同,分别于3月31日。双方约定的租金结算方式为每满一个月(30日的当日)支付本月的塔机租金,月租金为前5年1万元/月,后三年0.7万元/月。如被告二广州某某公司不能按期支付原告租金,则每拖延一日应承担所拖欠金额1%的滞纳金。后被告二广州某某物资有限公司被被告一湖南某某正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收购合并,原被告二的有关经营业务和权力义务由被告一承担。原告与二被告三方就塔机出租事宜签订了《补充协议》,一致同意两份塔机出租合同的承租方由被告二变更为被告一,被告二原有的权力义务均由被告一享用和承担。现两台塔机的租金两被告分别支付到2012年8月31日和2012年8月5日,此后两被告一直未再支付租金。原告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诉诸法律,要求两被告支付拖欠的租金310000元及拖欠租金的滞纳金。请求人民法院早日依法判决为感!
此致
原告:,性别:,年 月出生,籍贯:,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被告:,年 月出生,籍贯: 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诉讼请求:
1、判令解除原告与被告签订的租赁合同,被告将承租的房产交还原告。
2、判令被告按现有市场价向原告支付从 年 月至被告归还房产之日的拖欠租金;
3、依法判决原告不返还被告保证金 元。(依法判决被告支付原告违约金 元。)
4、判令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与理由:
年 月 日,原被告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约定被告承租原告所有的位于C小区 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房产证号),租赁期共 个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月租金 元,年租金总 元整。甲方向乙方收取房屋保证金 元。合同约定,租赁期间,乙方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1)未经甲方同意转租,转借,拆改变动房屋结构;(2)利用承租房屋存放危险物品或进行非法活动;(3)预期缴纳按约定应当由乙方交纳的各类费用;(4)下期房屋租金未提前一个月支付。可是在原告依约将房屋租赁给被告后,被告却屡次违反合同约定,拖欠房屋租金。年 月,被告拖欠一个月工资,经原告追讨后补交上。年 月,又拖欠两个月的租金,原告多次协调追讨都被被告以各种借口拒之门外,甚至还对原告态度粗暴。
原告依照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第5条第4款之约定,行使单方解约权,告知被告1个月后将收回该房产。但被告在接到通知1个月后,拒不搬出。时至今日,仍拒不将房产交还原告,租金自 年 月至今一直未缴纳。
综上所述,被告的行为已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现依据双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第5条第4款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百二十七条之规定,请求贵院依法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此 致
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民事起诉状
原告:单位名称,住所地: 省 市 区 路 号 座 层。法定代表人:,职务: 联系电话:
被告一: 房屋管理局,住所地: 省 市 区 路 号 座 层。法定代表人:,职务:局长 联系电话:
被告二:姓名,性别,汉族,年 月 日出生,住址: 省 市 区 路 小区 号楼 单元 室。联系电话:
案由:虚假登记损害责任纠纷 诉讼请求:
一、依法判决确认被告一对位于 的房屋所有权登记(登记证书号:)构成虚假登记,该登记无效。
二、判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租金损失 元(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期间);
三、依法判决本案全部诉讼费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
原告与被告二系 的子女。于 年 月 日去世,留下位于 的房产一套未进行分配。
年 月 日被告二向被告一提供虚假材料,同时被告一作为登记机关不负责任,该房产被错误登记在被告二名下。
之后,原告多次向被告
一、被告二主张权利,均未得到解决。
原告认为: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造成不动产登记错误,登记机关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赔偿属于民事赔偿,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同时,被告二应一并承担责任。法妞问答
据此,原告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人民法院
具状人(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民事起诉状经济纠纷】推荐阅读:
买卖合同纠纷的民事起诉状09-18
公司民事起诉状10-13
民事起诉状格式及09-21
附带民事诉讼起诉状06-16
经典常用交通事故民事起诉状07-16
离婚民事诉状09-24
民间借贷上诉状-民事上诉状05-24
民事诉状抚养费07-07
公司民事起诉书10-21
民事上诉状写作指导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