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乐趣》的散文(通用7篇)
随着年龄日渐增大,更多体验到了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也便学会了去享受自己人生中的乐趣。
那是暑假的一天,由于妻外出学习,我便带着孩子去友家赴宴。饭后,我们穿过繁华的闹市,来到市区的公园。到了那里,我便在草地树阴下坐了下来,等待太阳下山,好让孩子有个充分玩耍的时间。几个与我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小孩,不一会也就和我的孩子熟悉起来。他们有的就地坐下,有的就在我身边转悠,有的则与我的孩子在奔跑嬉戏。正在他们玩耍时,来了个卖棉花糖的人,摇着小鼓,想做点买卖。
我看出来,他们几个小孩子都想尝尝,或许是他们身上没有带钱,只是围着卖棉花糖的人看他是如何巧妙地把粒粒白糖变成蓬松洁白的棉花糖的。而我的孩子也眼巴巴地看着糖摊。我便对卖棉花糖的`人说:“每人一个,钱我来出。”这话一出口,他们几个孩子个个面露欣喜之色,而此刻,我觉得比他们还要开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朋友们也都各自散去,他们玩得很开心。而这个下午也成了我直到现在偶尔想起来就会觉得的最满意的时刻。这次欢聚过程中,区区的几元钱却换来了再多钱也难买到的满足。的确,乐趣是不可用花销来衡量的,欢乐更是乐于跟铜子交朋友,但不愿跟金币结交。后来,我也再次带孩子在同一时刻到同一地点去,希望再次见到那些小孩,可是始终未能如愿。
这次遭遇使我想起另外一次类似的娱乐活动,但这是很久以前回老家的事了。
那是一次一同学宴请我的好友,而扯带上我。从间断的谈话中得知此同学荣登政府某部门的局座。酒桌上划拳猜酒,大肆喧哗,烟雾缭绕。大家推杯换盏,众人亦摆脱常人面前之严肃,污秽言辞流动于每个人的口中,与其说是快乐,倒不如说是搞得人头昏脑胀,更多让人觉得是乌烟瘴气。结束之际,大家便到大路上去换换空气,又在友人的建议下钻进了舞厅,混乱中,他们疯狂地扭动起腰肢来,面带甜美的微笑,陶醉其中,大家看起来都心花怒放,然而我却不象他们那样欢快,觉得这实在不是什么乐趣,就离开他们,独自在灯火四溢的马路上闲逛。
在友人们东摇西摆地走出来时,或许是为了显示阔气,某友随手掏出满是钞票的票夹,随意让大家各自挑选所需要的食品,当他发现售货员诧异的眼神,他的嘴角便悄悄地浮现出一种让人不易察觉的自我满足的乐趣,而其余的人似乎也都沉浸在这相聚的乐趣中,而在我心中的乐趣却被那种炫耀式的款待冲刷得无影无踪。
此时我感到与孩子天真相聚的乐趣与那种充满金钱炫耀的乐趣是不同的。当我仔细思考我所得到的乐趣到底哪一种更值得回忆,才发现看到那些自然健康的笑脸才是自己最大的乐趣。
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大幅增加,而且高考试题对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分值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散文阅读,因作品篇幅短小,文字精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可操作性强,所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外在形式上。“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之中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线索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发展脉络。解读散文,既要把握“神”,又要抓线索。
【考题回放】
(2012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听朗诵(节选)
孙 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试题重现】
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区间在第二至六段,应留意“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等关键句。)
【解题技巧】
一、 读懂全文,整体把握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准确地理解、赏析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加以回答。如2012年上海卷所选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伍》,文章前一部分(第一至二十一段)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前一部分大致又可分为五个层次:
1. 冬阳里,骆驼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2. “我”看骆驼咀嚼食物的样子;
3. “我”和爸爸谈论骆驼為何系铃铛;
4. “我”真想替骆驼剪剪垂在肚皮底下的皮毛;
5. “我”问妈妈骆驼哪儿去了。
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要点及主题,再看试卷上的考题,答案就相对明确一些:
例:“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解析:首先,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一定是与全文的内容、形式有关系的;就散文来说,主要跟主旨、线索、题材、语言风格等有关。就本文标题来说,“童年”是回忆的主体内容,“骆驼队伍”是中心事件,也是文章线索,而“冬阳”除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外,主要的是“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同时也以“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其次,散文特别是现当代散文,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情境、氛围的营造。“冬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有助于情境、氛围、意蕴的营造。另外,还要注意答题格式——先总说,再分说。
参考答案:“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评价1分,分析3分。)
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旨意。
二、 返本求实,准确概括
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对于概括句段意思的试题,也要做到实在、明确而具体。概括的要求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有关句段的要点,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述要点。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这是良好的概括所必备的条件。请看下面的文段与试题:
她(指冰心)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节选自谢冕的《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
原文有三个要点——“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都参与创造和建设,都具有温情和人性”(参见加点文句),而一般考生容易遗漏第三点。此外,概括意思有时会限定字数,那么,就要在有限字数中包容较多实实在在的要点。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麻鞋之歌
叶 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雙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
2. 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4分)
答:
3. 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 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6分)
答:
参考答案:
1. 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扣合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一点1分。)
2. 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④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一点1分。)
3. (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2分。)(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每点1分。)
不知谁说了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此以后,我对书的诱惑实在没有丝毫的免疫力,中毒太深。幼小的心灵看见书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凑进鼻子去闻一闻,看香不香,如果是香的,就认为有最大的价值。渐渐地大了,才明白不一定所有香的书才有最大的价值。其实发黄发臭的书也有一番滋味。可惜那时太傻,总想买一些最香最好看的书,尤其是香而且硬壳面带插画的那种最得我的青睐。但这样一来,我便无能力去买这些最香最有价值的价格高昂的书了。由于家里给的钱只够买几包满足嘴巴上的鬃鬃的葵瓜子,所以大多是这样一种场景:东挑西选,站在那书摊上,直到第N次的购书者进门时,还不肯走。老板也懒得搭理我,只见我问价却不见掏一毛钱,故多半我总是悻悻而归,并赠以阿Q的小曲来报复老板的凶恶。
到了中学的年代,迫于学业的压力,很少去书摊上逛,偶尔经过时也不过是匆匆一瞥。书的香味似乎离我渐渐的远了,以至于没有。反而时常抱着那一大堆的资料书而有一种疯狂的.想法:把它全部卖了。我猜不只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处于那个“黑暗”的非常时刻的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想法吧。到毕业时,果然我的猜想是对的。只看见楼上不时地飞舞着那雪白的扉页,楼下则横七竖八地躺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尸体。忙得拾垃圾的阿姨赶忙叫喊:“小哥,莫扔久了,搞一次就行了!”终于,便有那带头者使出两只膀子抬着一大摞,做一次性自由落体运动。我也试过的,这一发明性的运动。但是觉得一次不太过瘾,扔了许多次,听着那书页的哗啦哗啦声,就好像是我对平时被它们困在这浑浊的小教室的全部发泄。看见它们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我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极度的欢愉!扔过之后并不好过,终归是花父母的钱买来的材料,扔了总不免可惜。便有同学发出这样的惋惜:“妈的,早知道卖几个钱好了,扔了少几顿饭钱,毕业请客的钱还不够花呢!”我也后悔了,等到下去想捡回来的时候,老阿姨早就拖着板车溜了,估计是在什么地方称斤论两呢。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完了我的中学时代。来到大学,自由的时间多了,偶尔也会去书店逛逛。看见好的书,如手上宽绰也会买下来。这时书香却不再是我的首选了,转而对大部头的感兴趣,总之是越厚实就越得我的喜欢。于是,东拼西凑,近些年来也有几斤像样的书了。但是,真正令我痛心的事却是发生在这一时期。临毕业了,本来要运走的书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我一下子捆到书摊前贱价卖掉了。当时的场面很是窘迫,原因也很多,我总也不愿对人提起这次惨痛的经历。
等到上研究生了,才开始发觉不仅仅书香不重要,就连厚实的书也未必太有价值。几个BOSS的房里摆的几万册图书总让我有羡慕不已的情怀,不过,这总是听说,却从来没有亲自去调查。真要进去了,恐怕也出不来了。每逢进了图书馆,总也出不来,到不是自己不想出来,而是太难了。抱着这一本又瞅见了那一本,丢了这一本又拿起了另一本,好的东西太多了,总让我有“吃”不完的感觉。每发狂想,偷偷地塞几本回去。可惜想做也无门,那进出口的“鬼叫声”总让我难以实现这见不得人的企图。就在不久前的一天中午,我本来是去想买一本古经装点装点门户,却一下子钻不出来了,最后出来的结果却是背了一大蛇皮袋,你猜,我花了多少钱!
★ 种花的乐趣散文
★ 成功与乐趣议论文
★ 与梦散文
★ 与你经典散文
★ 与幸福-散文
打工生活,是一段让我一生值得庆幸和难忘的生活。也许我们当中的一些朋友,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一辈子要加入到打工的行列中,风风雨雨,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藏着一颗温暖、火热的心,一片付出真诚和汗水,去希望、渴求、改变生活的信心和愿望。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为值得赞美和尊敬的人。
盆子里的鱼
盆子里的鱼,死了一条又一条。
盆子里的鱼,是我从公司后面的一条小河里捉来的。他们也是从村子里养鱼的池塘,趁着自己是小苗子的时候,溜出来逐渐长大的。
他们的逃出,也许是为的获取自身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也许,更是为了放纵自己无限的自由,结局却是被我无端的捉走。
然而,我的捕捉却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我的行为纯粹是为了好玩,抑或更是为了工作闲暇之余的消磨。
命运,为他们安排了一次放纵自由的机会,同时,命运又为他们定格了最终的归宿。而我,最终却成了上帝惩罚他们的“刽子手”,血淋淋地,我残害了一条又一条的生灵。
我是一个罪人。
盆子里的鱼,命运为何对你们如此的不公。
盆子里的鱼,离开了自由,你们还否再次放纵。
捉蚂蚁的.人
捉蚂蚁的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捉蚂蚁,捉蚂蚁的人是为了哄小孩才去捉蚂蚁。
小孩是公司唯一的希望,唯一的春天,哄小孩自然便成了同事们,饭后聚在一起闲聊的唯一话题。
小孩最喜欢看的便是蚂蚁走路,每次一看到小蚂蚁,他的小脸变乐开了一朵花。
小孩今年刚满一岁,是我们副总的宝贝,副总今年快五十了,诺大的公司孩子是他的第二希望,也是我们所有人开心的快乐宝贝。
小孩很爱跟我玩,一下班老远看见我,就提着嗓门就喊我“蚂蚁哥哥”,因为我是唯一敢给他捉蚂蚁的人。龙南的蚂蚁很大,比我们北方的大几倍,大家总是用树叶子给小孩拨,而我却敢捉在手心让它爬,时间长了,自然我便成了孩子心中的英雄,同事眼里的高手。
大的,小的,雌的,雄的,不管是黑是紫,只要它是蚂蚁,只要是孩子高兴,我就决不“手软留情”。
捉蚂蚁的人成了蚂蚁的克星。捉蚂蚁的人因为能捉蚂蚁,便成了孩子眼里的“蚂蚁哥哥”。
捉蚂蚁的人吆,你可曾想过生命的可敬。
捉蚂蚁的人吆,难道你就真的为了换回那一声嫩嫩的“蚂蚁哥哥”,而忍心下的了“黑手”。
生活是美好的,他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空间,都是一份幸福、安谧、祥和地栖息地,我们之所以时常对生活感到十分地困惑,是因为我们始终都没有挖掘出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周围的美好,总是把自己紧紧地包裹在内心狭小的范围之内,久久地、久久地不能释放自我,摆脱忧伤,感受快乐,寻找幸福。
我出生的那年是羊年(古历已未年),我出生的那天,恰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
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六月六的羊没商量,命里注定丰衣足食,大富大贵。可是自打我上学起,我的成长道路就一直没有平坦过,直至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都一直从漂泊、浪迹中走来。
小时候,农村大环境不好,家家户户都过得比较穷,每天我背着一块巴掌大的馍馍去上学,冬天一到,两只耳朵便冻的红肿出脓,天一热稍一碰便疼痛难忍,流出鲜红的血渍,如今虽说不像以前那么的恐怖,但干巴巴的两只耳瓜子,就像秋天农民地里歉收的土豆块,瑟瑟的、紫紫的没有一点儿肉叮。
人们常说谁的耳朵饱满、耳坠深垂便是富贵相,正如寺庙里佛祖一样大耳阔庭,因此,我便断定自己这辈子,压根就是叫花子的命。待到自己稍微大了一些,学习既不景气,身体又不好,老是隔三差五的生病,别提让父母亲操了多少的心,也花了不少的冤枉钱。再后来,我上了高中,考了大学。大学毕业了,遇到国家政策转型,自主就业,我又为了工作,先南下江西,再转到深圳,从保安区的坂田到西乡镇的宝源,从福永镇的塘尾村到龙岗区的鹅公岭,从金塘的广兴科技到岗头的富士康集团,晃来晃去,二年的时光,一晃而过。
一路走来,从东到南,从南到东,巅颠簸簸、飘飘荡荡,浪迹天涯数万里,终日无所是归。在无数个他乡不眠的夜晚里,常常夜半一个人伫立窗口,遥望着远方的家乡和生我养我的土地,累了抽根烟了以慰藉困倦的心灵,困了便打个盹去调节疲倦的身躯。
远方的街灯亮了又灭,灭了又亮,近处了虫叫嘶了又鸣,鸣了又嘶。多情的晚风啊,请你在这空寂的夜里将我枕边的泪痕吹干,送一缕温馨给离别的人儿,让所有的感动在午夜的梦里延续。等到明朝柔和的阳光伴着清脆的鸟语轻轻地唤醒沉醉于梦中的我,风儿,请你不要再触痛我紧闭的心房;不要再吹落我紧锁眼眶的朦胧。让我们彼此给对方保留一份期待、一份希望,采下薄薄的阳光去温暖离别的心伤,换上甜甜的微笑去期待重逢的喜悦。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了,拼搏了,并且付以最真诚的辛勤和汗水;最终,我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成功与幸福,就像我在《追梦的少年》一文里写的:漂泊、流浪,挣扎,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相信总会有一天属于自己生命的喝彩!
听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哭,就像六月六的猫儿一样,懒洋洋的睡在被窝里,蜷着身子老爱晒太阳,是个典型的“喜热怕冷哺乳动物”。
后来我上学了,白天不喜欢读书写字,可是到了晚上,写字的劲儿足了,读书的兴趣也浓了,常常是闹腾个深更半夜,偶尔还通宵达旦。时间一长,母亲便训我不懂得正确的学习和规律的生活,正如母亲所说的:你啊!天生是个“猫命”,现在可好了,你吖又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夜猫子”,白天睡大觉,晚上出去活动。
有时我也在想,说不定啊,我就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由某只懒散的“夜猫子”转世而来的,要不然啊,我怎么会变的如此的懒惰。
我是懒猫,十足的懒猫,整天不干正事,吃了睡,睡了吃,除了睡大觉、晒太阳,便整天无所事事,一无用处。说不准那年啊,要是再来个六月雪花飘的情景,我非成为一只绝美的“冻猫”不可。但是我又庆幸自己,快三十年了,每逢六月之际,我还没有遇到过一次六月飞雪的场面,所以我又常常暗自窃喜,看来啊,我还是一只大福大贵的懒猫哩,要不然怎么会一路走来,亦歌亦舞,亦疯亦傻,从西岭到南滩,从北坡到东礁,缓缓而行,曲曲折折,懒惰成性。
我一定就是那只懒猫,没有了远大的抱负,没有了崇高的理想,一生躲在母亲的襁褓里长大,没有经历过外面的风风雨雨,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五彩世界,既渴望自己的成功,又害怕自己的失败,也只有这只懒猫,才会一直躲在主人的怀抱里安逸的生活、悠闲的嘶叫。
我讨厌这只猫,我憎恨这只猫,我渴望有朝一日,主人能把它抛弃到荒郊野外,让尖牙利齿的野兽们追捕,让猎人凶恶的狼犬们围攻。也许只有这样,这只终日贪睡的懒猫,才会变的勇敢、变的成熟、变的坚强,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生存的不易,才会从睡梦中苏醒、堕落中奋起。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是啊,这只懒猫只有不断地去磨砺自己,不断地去锤炼自己,最终才会成为一只人见人爱的好猫咪,一只能够真正捉老鼠、能独立生存、讨人喜爱的优秀个体。
我就是那只懒猫,渴望成熟,渴望生活,渴望大自然,渴望人们的喜爱,更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只对社会有用的、能够捉大老鼠的好猫。
最近接连下了两场雪,我又该写一写雪了。我思之,过去已写过《雪》《听雪》《望雪》《咏雪》《赏雪》的散文了,加以下雪的时机已过,不妨写写踏雪的事儿,似还有点脚踏雪地“接地气”,耳边又闻“咯吱”声,行走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脚底下满溢。
我从小就爱踏雪,喜欢听那种声音,喜欢看那种景致。每每大雪飘过,我喜欢穿着父亲给我买的小蒲窝子到街门外赏雪,身后留下低低的“咯吱”声,站在石头上插着手晒太阳、聊天的大人们看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嬉戏,我看大人们站在石头上谈天说地,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及至上学,每每大雪过后,我就会背起书包,沿着从街门外到学校的一条弯弯的雪路行进,小小的脚底下发出长长的清脆的不均匀的“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声,似乎传来了远古的情调。沿路抬头远望我家的柿子树、杏树上,一如一夜间开满了一树树鲜花,煞是好看,低头近看眼前的大崖坡下,如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站在高处观雪后崖坡下的房屋、树木、草垛、院落,大自然的妙笔勾画的一片片、一块块洁白如玉、错落有致的景致,天地万物,一袭素衣,当时觉得就是好看,现在觉得没写出来就是遗憾。记得踏着“咯吱、咯吱”的冰雪,看着洁白无瑕的雪,我总会搜寻着最洁白、干净的雪,用稚嫩的小手鞠一捧,放到唇舌间慢慢品味,雪,甜甜的.,带着丝丝清凉,品尝的是大自然送来的景致和意味,奇妙极了。纵然冰雪凉牙也不退缩,即使冻红了小手也在所不惜。儿时踏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每每想起,耳畔犹闻 “咯吱”声。
青年参军到了部队,新兵连时,我曾踏着冰雪的“咯吱”声持枪上岗,我曾踏着冰雪的“咯吱”声走向训练场,记得在初建的营房里,我和新战友们踏冰参加队列训练,卧雪练习瞄准射击,踏雪的“咯吱”声涌入了保家卫国的嘹亮歌声里。我们通信兵的职责转战南北,蓝田大地留下了我们踏雪的身影;八百里秦川留下了我们踏雪护线的“咯吱”声。在军营踏雪的“咯吱”声,象征着我们通信兵一辈子的骄傲,每每想起那踏雪的“咯吱”声,仿佛还置身在踏冰卧雪的护线中……
雪后早晨,步行上班,“咯吱、咯吱”的踏雪声如此悦耳,我踏着“咯吱、咯吱”的雪声走向办公室的路上,仔细一听,身旁传来同样的“咯吱、咯吱”声,一阵紧似一阵的“咯吱”声已压过了我脚下的“咯吱”声,汇成了踏雪上班的交响乐,引我不由得回头一望,一个个、一群群男女同事急急地踏雪走来, 有走向办公室的,有走向站、所的,还有走向施工现场的……同事的踏雪“咯吱”声不同,却汇成了为民服务的大旋律。
偶尔早起,踏雪晨练,刚出小区大门往右一拐,就见一环卫工人推着垃圾车踏雪行进,一大早就捡拾着夜晚遗落的垃圾,忽见脚边一个丢弃的方便袋,我正待弯腰,还是环卫工人眼尖手快,已先我一步将方便袋从地上捡起,放到简易垃圾车里。他行走过处,脚下留下急促的“咯吱”声,车下也留下急促的车压雪的“咯吱”声,这急促的“咯吱”声里蕴含着环卫工人顶风踏雪、保一方整洁的高风亮节,他们的心灵一如大地上刚刚踏过的冰雪一样纯洁。
我在踏着一半冰雪、一半净地慢跑,雪后的空气是清新的,那是因为有落雪的净化,雪后慢跑,更有利于健身,我偶尔会踏着雪,听着“咯吱、咯吱”的踏雪声,大多时候听到的是“吧嗒、吧嗒”的脚步声,在这种有雪伴奏的声音里,更添了了健身的韵味,“咯吱、咯吱……”
回老家的路上还时而传来“咯吱”声,那是车在“踏雪”,行至离家不远处,见还有积雪,踏雪回家,景致怡然,感喟不一般,踏雪有声,“咯吱、咯吱”,仿佛是历史与现代的声音在这里交织回旋,我依稀分辩出过去的踏雪声,踏雪声让我想了许多、许多。
走进庭院,见满院除了水泥道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皑皑白雪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已将庭院美化到极致。为防个别处的积雪带来泥泞,我放下行囊,拿起扫帚、塑料锨,踏着“咯吱、咯吱”的积雪,清扫着庭院,这“咯吱、咯吱”声里凝聚着亲情,勾起了回味,踏雪是有感怀的。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把握心,拥有健康。 ——题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随之而来的改变是,人们也将从过去单一的物质追求,演变为今天的多元化追求。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无外乎健康,其似乎显得飘渺不可描摹。但它的确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和身心。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没有病痛的袭扰和折磨,这是人们对身体上的健康的美好愿望,并为之付诸行动。而今的健康不在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的表层,它还包括心灵的健康。
那么对于健康的问题,现在的人们又抱有什么看法呢?我想今天的人们定会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又何妨。自古以来,诸子百家各奉经典,宣扬自己的思想,在历史的岁月里汇聚,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生物的根本所在。但不可回避的是,我们也有着本性的脆弱。如果连根都存在了问题,那么我们将何以健全,我们的身心将会湮灭。健康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失了根本方知悔意,无乃后乎?
在纷纭变化的今天,世界变化得太快,我们无法以一人之力去改变,也就只能适应。随着健康问题频繁叠现,屡见报端。人们渐渐开始关心起健康,并对时下的健康问题忧心忡忡。经受了太多的负面报道,人们早已成了惊弓的燕雀。
为了健康,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哪怕只是让内心获得短暂的心安,他们也会在所不惜的掏钱。
在此之时,一些药商推出自己的保健品,大肆鼓吹,并不适时宜的推出绿色纯天然制品。于是,人们趋之若鹜,纷纷“慷慨解囊”。而药商们,则是赚得钵盂满盆,暗自咧嘴大笑……
不甘人后的商家也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并寄此来笼络消费者,慰藉他们早已受伤的心。人们担心自己的健康,所以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对那些绿色的.食品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他们却未曾料想,一些身瘦、面小、脑尖的商人,却因此看到了“商机”。得益于此,他们摇身一变,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
鉴于上述的现象,我想说说我一己之愚见。
首先,健康是人们内心美好的祈愿,但我们不能为此而慌了手脚,没头没脑的乱撞。所以,对于健康的追求,我们要带上我们的大脑,去思考,去辨别,做一个有心人。
次者,对于身体的健康,我们应从日常做起,留心自己的身体,做到心知。对于饮食,要均衡,不能挑肥拣瘦;温饮温食,切忌暴饮。此外,我们应该食之清淡,不苛求菜肴的色泽莹润……
再者,我们应该照顾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此环境下,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是有所必要的,它将不亚于身体上的健康。别让太多沉闷压抑充斥满你的内心,做一个永葆青春活力的人。
或许我们未必能赶上心灵的早班车,但,请耐心等待,别错过了末班车。用心的等待,你将坐上,它将载你驶向幸福的殿堂。
或许我们不是哲学家,不能使自己思想睿智卓尔不群,以此去指引度过生命的洪荒;或许我们不是心理医生,不清楚如何使自己懂得太多,去保持我们的心理健康;或许我们不是伟人,没有他们坚韧不拔的凌云之志,使自己远离心灵的迷障……
每一天可以过的平淡无奇,同样也可以过的精彩无比。今天一整个上午奇热无比,而且还很闷,直到下午一阵阵风带来了丝丝清爽,便和朋友约好一块出去走走。
思索半天,竟不知道想要去哪......便和朋友漫无目的的游走着,顺着一丝清风,寻着几丝清凉,走到了小清河边上。
小清河经过一年多的整改,环境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翠树,满地的青草,还有夹杂在青草中的几株害羞的花朵,都正在随着风摇着叶子,叶子伸向远方。
顺着护栏走着,谈论着,各自抒发着伟大的理想。
水泛着波澜,在路灯的映衬下波光粼粼,几个年轻人正撒着鱼网。对岸突然传来了一声声熟悉的曲调,闲来无事便由着好奇心 走到了对岸,走近一看,竟是几个老人正在吹着萨克斯,一曲熟悉的《我心永恒》,正好旁边有这几个空座边和朋友一起坐下来细细倾听,朋友学龄和我一样也是刚刚中考完,但我俩有着相同的感受“就是中考过去了,可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不想走动,于是坐在一处静静地,静静地享受着此刻。
天凉好个夏。
【《漫谈乐趣》的散文】推荐阅读:
怀旧的乐趣散文10-16
漫谈中国古代贬谪文化对诗歌的影响06-03
教好初中数学教学的点滴漫谈07-22
美感经验漫谈09-24
漫谈幸福人生11-08
乐趣作文400字 爆米花的乐趣07-19
漫谈学校班级管理06-11
小学作文:漫谈时间06-28
漫谈班级管理文化07-07
漫谈软件回归测试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