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课程总结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校本课程总结(共11篇)

语文校本课程总结 篇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多种研读。学习重难点:研读方法的掌握。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还要吸收相关的文学理论。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文学鉴赏方法,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研读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社会历史分析法

这种方法源于西方,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反映的逼真程度作为判断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或者说以作品的认识意义作为唯一标准。看轻作家的精神创作价值,重视文学的认识价值,而淡化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和我国的知人论世很是接近,从而形成了我国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的标准。其中的考据就是先推究作品再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实,再判断是否符合善的标准。其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就很盛行知人论世法,如对牛汉《华南虎》的解读: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种鉴赏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引发和作者的心灵共鸣,不过有时也会牵强附会。如从朱自清的《绿》里看到当时南方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的侧影,在现在看来显得生硬和幼稚。

(二)、道德分析法

道德分析法也是一种源源流长的鉴赏模式,是用伦理道德的标准评价文学作品的成败得失,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伦理道德倾向性和教育性,关键词是善恶。如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如文艺复兴时代看待文学艺术,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作为评鉴标准。

可见,道德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评判标准差异很大。我国的潘金莲被看成十恶不赦的淫妇,而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则被列宁称为俄罗斯的母亲。

不过有些永恒的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对祥林嫂的道德判断,还有对别里科夫作为旧道德、旧势力的典型代表的判断。

(三)、审美分析法

审美分析法积极探寻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和美的价值,强调愉悦、畅神、移情的效果。从司空图、一直到王国维,都是审美分析法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偏于情感评价,即以是否激发读者情感波动、心灵震撼为判断标准;二是引导文学也引导人超越昏暗现实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让人超越现实而体验对尘世的超越;三是关注文学的形式特点,考察形式是否和谐和完善,形象是否鲜明和独特。

这是教材练习和试卷常用的,如“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艺术特色”、“评价哪个更好”等。这种方法体现了文学鉴赏的特殊规律,可惜的是仅关注作品的美感和形式,视阈太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达尔文曾经说过:“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分享研读文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四)、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起源于西方,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寻作品是如何形成的、人物的本来面目如何以及作品的心理学价值等。这里要运用很多心理学术语,如潜意识、无意识、格式塔、原型等。与我国的体悟很类似,如“诗言志”、“性灵说”等。

语文教学也时时闪烁着心理分析的灵光,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揣摩祥林嫂死前的心理,但这些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氓》这篇女主人公的自述作品。其情感变化线索、心理活动线索非常鲜明,可以看出其心理变化的层次和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其实很多抒情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抽绎出其中的情感线索、心理线索,这些都可以成为赏析的重点。

(五)、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产生于西方,就是运用语言学原理和概念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语言规律,分析语言结构和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和象征性。语言分析法主张,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因此作品的意义只能从文本、话语中寻找,而不能从外部世界寻找,或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寻找。

这种方法把语言学原理引入文学鉴赏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文嚼字,给我们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细研究分析提供了依据。如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诗性语言两大系统。诗性语言是语言的变形产物,由此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作家在进行语言变形时,往往是根据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学风格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基本方法一是着眼于字词义,揣摩微言大义,如《郑伯克段于鄢》的阅读提示: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不用兄弟之称,表明他们已无手足之情。言“克”,则把他们当作两个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的君主来看待,孔子对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尽在字里行间。二是着眼于字词味,如朱光潜对“推敲”的赏析: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六)、品象入境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鉴赏。品象入境也就是品味意象、探入意境,实为我国文人鉴赏文学常用,一般分成以下步骤:

一是披文识字,也就是从深层认读语言文字。这里鉴赏者不仅要认得这些字词“是什么”,还要想到他们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二是感知物象,形成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鉴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文本还原成人物形象、生活图景或自然风光。三是探入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群所组成。四是领悟意蕴,从而把握作者的初始命意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五是体会情感,从字里行间读出情感来。最后是审美评价,一方面是关注作品美的内核,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相关的方面做出评判。

三、总结归纳:

1、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种方法运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一种文本具有很宏大的结构,通常一种方法也不能够完全把文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本常读常新”。

四、布置作业:

语文校本课程总结 篇2

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对教材进行诸如补充、拓展、重组等适当性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文本内容的重组优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季节时令来对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统整。比如,我们考虑到刚开学未进入春天,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需调整等情况,将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组主题为“少年心事”的文章提上来,其中《羚羊木雕》等文章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能使学生容易投入,而将“春天来了”延后教学,与春天的时令相对应。

二是对文本大胆取舍。

对教材内容,教师可适当取舍。比如,在复习人物传记时,我们把第二学期的《钱钟书先生》提到第一学期来上,而舍去了《邓稼先》一课,因为《邓稼先》涉及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历史背景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不一定能深入理解邓稼先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敢为人先、舍身为国的崇高品质。最后,我们还选取了试卷中的一篇文章《戴套袖的孙犁先生》作为补充材料。

三是拓展教材,丰富精神体验。

语文校本课程总结 篇3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以学校为实施地点而进行课程的开发。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各类文件的相继颁布,从政策层面上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则应指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依据,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

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以学校为基础,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语文要到社会的大环境中掌握应用,离开了我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文化环境,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单一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教育潮流的发展,不能适应语文教育的需要,不能照顾到所有地方乃至学校的差异,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资源是所有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语文教育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往往比较强调教师专业上的个人发挥。在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中,一线的语文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但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只关注知识能力,而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更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应树立现代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观,应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观仅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来关注,而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育特别关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语文的实践,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贴近生活,又要着眼于落实语文学习的目标;学校应该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需求,从他们的兴趣、需要出发,选择能够使他们得到更大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分析与综合,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自身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出发,依据其现有吸收与表达的能力层级选择、设计课程,要顾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的时间、空间及技术手段方面的条件因素,力求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此外,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往往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的方向。学校和教师应该对社会需求的人才规格、技能、知识、素质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从而以此为依据,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使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加具有迎接社会挑战和抓住各种机遇的能力。

四、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准备

包括思想上的准备和组织上的准备。思想准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的全体参与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是组织上的准备。这里的“组织”应包括:管理组织——提前印发自编的课程提纲、校方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行之有效的领导管理系统;指导组织——教师在指导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导处、教科室统一安排下,调集骨干师资构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导系统。

(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步骤

1.分析学生的需求

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心理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的内在愿望。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开发”。其次,还应当分析社会需求,审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社会发展——这样的课程,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2.评估课程资源

只有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决定开发的方式与程度。教师和学生是资源开发的重点,也是资源评估的重点。对教师的评估,通常研究教师的教学特长,能力范围等。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学生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

3.选择命题方向

了解相关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与前沿命题,是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所在,了解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景、具体要求是师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兴趣爱好、选择或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的基础,因此科学的选择命题方向是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最终方向。

4.制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对课程内容的界定;②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③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意义;④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⑤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如辅导式、对话式、探究讨论式、小组竞赛式等等。⑥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和步骤。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于本校实际,遵循教材编写原则,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 篇4

普兰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 回岩伟

1、学会积累

进入二年级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习作积累了。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习作积累是怎么回事吗?

是的,要把作文写好,离开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不行的。习作积累的内容应该广泛,写人物、写景物、写动物、写植物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作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时用在自己的小作文里,翻开你的积累本看一看,你积累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够把积累的内容背诵下来吗?在作文中你是不是经常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呢?

有的同学平日喜欢读书,但是读过一篇文章以后不知道应该积累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一小段,试着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内容画下来,你画的内容就是你要抄在积累本上的内容。

冰花

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你的。”

上面的这篇小作文写得很美,但是我们在习作积累的时候,不能够把全部的内容都抄写在积累本上。请把你画下来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在词语积累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这几个词:晶亮的冰花、惊奇地喊着。

在句子的积累方面,同学们可以选这句话:“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盛开的花儿,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把这些词句抄写在本子上以后,多读几遍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以后,你在作文中遇到写冰花的内容时,就可以作为自己的语言写在作文中了。

教你一招

看来积累的方法很简单:

1、把文章的意思读明白。

2、把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3、反复的读一读,并背诵下来。同学们,积累是不是很简单呀,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几篇小短文读一读,然后把好的词句积累下来。

训练课堂

听老师读一篇小作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作文的内容复述下来,并把你复述的内容写在作文本上。

2、积累的运用

光会积累并不够,我们还要学会把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作文语句平淡,其实,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用上平日积累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下面是一个叫小明的同学写的作文《逛公园》的开头,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写得怎么样?

清早起来,阳光照进屋子。我穿上衣服,吃过早饭,和爸爸一起去公园,路上的景色多美呀,我们高兴地边走边唱,一会儿就到了。

这是小明同学写的作文的草稿,老师看过以后,建议他加入自己积累的好句子。以下这些句子是小明日常积累的,你能帮助小明把积累的句子加入到他的作文中吗?(任意选择一两句)

1、天已经亮了,小窗上流进来清泉一般的晨光。

2、早晨,天空瓦蓝瓦蓝的,金色的阳光从人行道旁茂密的枝叶间洒落下来,地上晃动着一圈圈破碎的光点。

3、喜悦涌进了我的心中,心仿佛荡漾在春水里。

4、草地上随处可见斑斑点点五颜六色的野花,阵阵清香在微风中飘荡着。

5、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轻轻地唱歌起舞。

请把你帮小明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吧请把你帮小明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吧。经过修改的作文与小明最初写的作文比一比,是不是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了。

教你一招

其实,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应该这样,适当地运用积累的内容,运用积累并不是抄别人的作文,像上面小明写的这个小段,如果你把积累的内容全部都用在文章中了,这就不是你自己的作文了。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一两句就可以了。

训练课堂

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一篇小作文,看一看能不能把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作文内容:写一写你和爸爸或妈妈去城里买东西的情景。

校本课程经验总结 篇5

于桥乡郭桥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在开发校本课程,办好学校特色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1、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由校长任春林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绳铁杰老师和政教处马荣成主任担任,组员包括各科学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其主要职责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予以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

2、组建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任春林、教师代表邢美丽、窦松海、贾国祥、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相关管理条理,检查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执行情况。

(二)深入调查,多方评估,前期论证

1、深入调查学校及社区课程资源状况:

学校资源:

我校课程资源最具优势的是:

我校课程资源最具特色的是有一支年青、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实践型教师队伍,具有承担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学校从建校起,就参加了省级课题《中小学教师心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积累了相关方面的经验,在该课程方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教练邢美丽同志是武术世家,拜师学艺多年,又在沧州体校学习三年,业务熟练,素质很高。

2、多方评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之本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发展、学校发展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评估。

(1)学校的培养日标:

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服务社会、把学生培养成“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一份优异的成绩、有一副强壮的身体、有一手过硬的本领。”

(2)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研究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特质等方面人手,我们对学生、家长、社区有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与相关专家共同诊断了学生、家长反馈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学生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2)身体素质的需要;

(3)自主探究、合作交往的需要。(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发展目标是争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师资、造就一流人才,把学校建成“静谧的学园,迷人的花园,学习的乐园,温馨的家园。”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乐园,成为学生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学校。

目前学校环境基础设施差。政府已经明确其发展规划,学校搞好基础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造福一方老百姓,通过学校的发展幅射校区、带动校区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提高校区的档次。

3、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现有资源,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会议,广泛征集教师意见,初步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质训练、长拳、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4、发放问卷调查,向学生及家长征求意见,争取家长的支持

初步拟定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之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及广大家长征求了意见,赢得了所有家长的大力支持。

5、专家咨询引导,多方评估确定

我们通过对学生、家长、上级有关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并向县体育局等相关专家进行了咨询、论证,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最后统一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校的现有资源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及校区发展的需要,因此,最终确定武术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三)开展校本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课程的开发,而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只有开展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校本培训以教师自主阅读、同伴讨论交流为基础,采取了专家讲座、集体研讨、自主反思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教师分别进行了校本课程相关理论的培训,使教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了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领会了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强化了课程意识,树立了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通过系列培训,教师掌握了相关理论、跆拳道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

(四)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课程管理、实施、评价的基础,也是教学、评估、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学校与教师所开发课程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内容:

1、总体目标:

(l)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教育理念,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而全面的发展。

(2)进一步改进并完善“武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努力形成校本特色。

(3)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教师积累一定的课程开发经验,由此带动学校、教师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

2、课程目标 :

(1)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

(2)提高学生防身与自卫的能力,(3)磨练意志,培养学生谦逊、宽容、礼让的高尚品德和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

3、课程内容结构简析

(1)武术发展史(2)武术与武德

(3)现代武术的特点和作用(4)武术技术(5)武术品势

(6)武术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4、课程实施:

本课程为普修必修课,3-6年级共144课时,每周一节排入课表,采用班级授课制,由本校体育教师负责实施教学。

(五)组织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政教处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做好计划、执行、监控、测评等各项工作。参与听课、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其具体措施如下: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政教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处、政教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

状况等,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七)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与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编写了郭桥小学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2、编写了郭桥小学武术普修课程材

3、总结了一套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4、学生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通过武术的训练,孩子们的学习进步了,变得更加懂事了。这是因为,跆拳道推尊的“礼始礼终”武德精神,能培养学生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养成谦逊、宽容、礼让的品德和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这正是我校所追求的校园文化。

总之,我校校本课程武术的开发与实施,已经引起各级各类媒体的高度关注,为县乡艺术节及文艺晚会参加相关节目的排练、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家长的一致好评。

田径校本课程总结 篇6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田径队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较好地完成了田径校本课程的教学。现将本学期田径校本课程教学总结如下:

一、快乐体育、快乐锻炼

在学生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他们能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自己完成田径训练的常规练习。由于田径训练的枯燥性,所以这学期制定了本学期的训练指导思想,在玩中学,在游戏中练,多开设新技术的学习,多开展游戏,使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快乐,从而有坚持训练的信心。

二、进行训前体测,制定训练计划。

在课程开始,我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了体能测试,从灵敏到速度、耐力和力量几个方面去综合考核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通过体测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总体来看并不是很乐观,我制定了本学期的训练计划。

三、课程小结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及身体素质情况,为使校本课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在教学训练中重点抓学生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以游戏、分组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一些不文明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开展校本课程活动的目的。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田径校本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训练之余我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新寨中学

高考导向下语文校本课程的使用 篇7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 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 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97年我国做出实施“三级 (国家、地方、学校) 课程”的决策, 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了当务之急。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 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 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 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 但不是专家编写教材, 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 (和其他课程一样, 有目的和要求, 具体实施等) —评估—开发, 教师在实践中, 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 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 确定目标, 选择与组织内容, 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研组或备课组, 而不是单个教师。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或各种竞赛辅导、教学案一体化、作业自主编制等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 只是老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要。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 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开发则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 以高考为导向, 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 由语文老师自主开发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江苏省高考语文满分160分, 写作70分, 语言知识运用15分, 阅读75分。75分的阅读中, 文学作品阅读23分, 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文科考生还有10分加试题) , 古诗鉴赏10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阅读的比分已经超过写作。一个人可以不会写作, 但决不能不会阅读。苏教版新教材有《必修》 (1-5) 《读本》 (1-5) 《高中生阅读年选》《新课程标准阅读》《新人文读本》 (1-6) 《新语文读本》《新学案》 (必修1-5) 等十几本书, 内容丰富, 语文课时却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资料和授课时间, 大胆取舍、整合教材, 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新教材以人文精神为线索, 教学时要围绕教材, 处理好高考 (考试) 与教学的关系。高一、高二可以不按照必修1-5的教材顺序, 精选讲授篇目, 吸收人教版经典课文, 选修课本中的《史记》选读、唐宋诗词选读可以选一部分在高一完成。其余以练习形式或老师指导学生的方式阅读,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每一篇课文都讲, 时间不允许, 也不现实。高一要重视积累, 强化文言。高一新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基础几乎是零, 可以分阶段积累实词和虚词。突出古诗鉴赏中的炼字炼句、句意的理解, 现代汉语字词积累, 名句积累。语文要积累, 但决不是死记硬背所能奏效。文学名著阅读可以分解到高中三个年级, 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如高一阅读《红楼梦》, 可以开设“红楼梦选读”;阅读《边城》《家》《三国演义》《女神》等, 可以开设“戏剧选读”“人物传记选读”。高二主要阅读《呐喊》, 开设“鲁迅专题研究”;阅读《老人与海》《欧也妮·葛朗台》, 开设“小说阅读欣赏”等。高三围绕考试说明上规定的考点, 各个击破。

阅读是为了写作, 要读写结合, 有序训练。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走进经典。充分利用阅读课, 开阔视野, 增长智慧, 陶冶情操, 愉悦心灵, 培养能力。学生手头十几本语文读物, 还有《姜中风采》《绿草地》《个竹》等校园报刊, 图书馆每个阅览室供学生选读的刊物有330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 使阅读真正有效, 绝不能放任自流, 满足于完成“阅读课”的任务。我曾尝试着每月上4次阅读课, 1次让学生自由阅读, 其余3次由老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定手头读本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任务, 让阅读课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第一次作文“感恩”, 《新人文读本》前三单元都是关于父爱、母爱、感恩的文章;结合教材“为青春举杯”, 《新课程新标准阅读》前两个单元都是关于“人生”方面的选文;教材“月是故乡明”模块的讲读可以结合“必修一读本”中“家” “乡关何处”专题阅读;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沟通、理解、对话、交流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欣赏》有关内容等。阅读是一项长期工程, 坚持下去, 获益匪浅。可以借鉴姜堰中心备课组编写的《语文阅读欣赏》体例, 以作家为主线, 以主题阅读为形式, 包括作家介绍、大家风范、读有所思、拓展阅读等, 读写结合。高二的《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诗词选读也要精选精讲, 要充分利用, 不能草草收场。

高一的写作应当以记叙文为主, 包括写人叙事、细节描写、复杂记叙, 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要纠正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 强化文体意识、文面意识。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写作记叙文, 有的学生甚至到高三还未掌握基本文体的写作技巧。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内容有中心论点的确立、小论点的分解、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分析说理、论证结构和方法、辩证思维等。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向于议论文, 2008年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没有问题的问题”暴露了学生的薄弱点:不会写作议论文。语文高考分值提高, 2009年作文评分标准的改变, 将会使作文的差距拉大。阅读准备、素材积累、作前准备、限时作文、范文引领、重点讲评应该成为阅读、写作的流程。

由于教材的写作知识体系安排与我们的教学安排不一致, 记叙文、议论文写作要求交叉混杂, 我们要健全完善自己的写作训练, 让阅读、写作真正成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本人借助外界力量, 参与编写了《拙笔生花——名师谈写作》一书, 分为基础、创新、应试三个部分, 对平时的作文教学进行整合, 旨在引导、帮助高考作文向58分进军。

高三要在高考的导向下, 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贴近现实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离开了高考的校本课程是很难有生命力的, 至少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是这样。吃透考试说明, 研究高考试题, 探讨命题思路,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科学备考, 成了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江苏省政府规定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 解放了教师, 给校本课程的研发提供了契机。教师要迎接挑战, 超越自我。高三老师可以以备课组为整体, 分为若干合作小组, 以高考近几年的考试走向为抓手, 探究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案和一体化练习。每个老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相应的任务, 以专题复习课或论文的形式形成校本资料。如2009年高考作文走向、文言文选文变化、语言表达题的新动向、突破古诗鉴赏的瓶颈、散文的阅读解题捷径、选考类文本阅读等。校本课程、科研论文一体化, 以教学促科研, 以科研提升教学。

语文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建构刍议 篇8

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学校自编课程”,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由学校内部人士参与编撰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成为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校本课程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课程改革走向多元化的开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高中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很难评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因而对校本课程不能起到强有力的引导和助推作用。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校本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评价机制。

一、建立健全并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应该积极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校本课程学习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进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对课程开发实施者——语文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与校本课程配套的评价体系应强调发挥发展功能,除了重视结果的评价以外更需要重视过程的评价,提倡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尽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尽量要客观地描述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少用定量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地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为此学校应启动内部评价机制,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评价,当然也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进行科学评价。

二、确立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为此笔者认为应确立语文校本课程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积极思考、不断钻研、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评价的主体为学校、任课教师个人以及学生、学生家长。

6.发展性原则:评价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而应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重视师生对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应包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课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对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2.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学校和教师应在理解学生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学习素材,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供开发的空间无比宽广。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在坚持基础性的同时,要体现选择性、开放性、综合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标准,制定出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3.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年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参加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4.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以学期为单位时段进行,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语文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语文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语文校本课程不提倡作书面考试的考查,但要做“好学生,勤记录”和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的变化与进步。教师可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与实绩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并将其作为“优秀学生”的评比条件。学生成果可通过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由年级组牵头,语文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进行完成。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实施校本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鉴定和选拔;在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是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因此,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中,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既要有他人评价,更要有自我评价。总之,评价主体要积极主动,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结果要客观公正。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评价重心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对学习的感性。

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应渗透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去,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的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大多数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中都有评价部分,但不同的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各不相同,很难用统一的外部评价方式来评定,更多的是要靠学校的内部评价,这样难免会出现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因此,评价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计划的实施状况,也很难成为判断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坚实基础。

4.终结性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篇9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现将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利用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上网学习等方式,使全体教师重新确定课程理念,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使教师由教材的使用者转达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关注人的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学方法。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的办学理念,设置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编写教材。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出了教学反思,在校本课的授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校本课程设置: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高。

4、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开发课程的方案的评价,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导处制订出评价细则,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其结果记录到教师成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中。

5、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给予高度重视,深入了解教师的具体工作,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通过检查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使校本课程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

选修校本课程总结 篇10

体育校本课程——跳绳在我校已开展实施一年多了,在校领导参与指导、体育教师认真实施,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全校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使跳绳这一传统项目在我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丰富了学生课间生活,更使全校师生的体质有了明显提高。

开学初,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教研,分析我校现状:我校校舍是楼房,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相对较短、运动量较小,身体素质较差,不是“豆芽菜”、就是“小胖子”,在现今校园安全第一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又要提高身体素质。针对以上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进行进行大量调研,确定开展跳绳活动。于是,大家动手搜集资料,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体育教师搜集跳绳种类、跳绳方法、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认真研制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如:原地练习方法、利用跳绳进行集体游戏等方法。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校本跳绳这一课程列入课时我负责一二年级。与体育课结合,利用体育课让学生得到充分练习。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为各班配备长绳和部分短绳。课程需要评价,根据我校学生素质,确定了我校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跳绳的兴趣,也树立了学生学习跳绳的自信心。在校园展示活动中,学校组织跳绳比赛和表演,学生家长和领导都给以了肯定。

跳绳这一校本体育活动在我校才刚刚开展,其中还有许多不足,如:评价指标不够高,跳绳成绩还很一般;缺少运动员似的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开展中加强比赛意识,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格外指导和训练,争取在普及的基础上,取得区级及区级以上比赛的好成绩!

语文校本课程总结 篇1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的一项课程改革,注重课内大量阅读和高效自主学习,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丰富性,提倡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内外多种资源,形成大语文学习体系。那么如何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发并利用好课程资源呢?这就要求教师系统思考、大胆取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像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从读一文到读一著作。语文学习要读整本的书,只有读整本书才能真正地投入,探讨也才能深入。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就提出的。在叶老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可以养成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并受益终生。这就告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学习一篇课文到引领学生阅读原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我们开展了“畅读三国”的活动。我先引领学生精读几篇精彩的三国故事,再列出问题清单:吸引你的三国故事有哪些?你喜欢的三国英雄有哪几位?出自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有哪些?学生自由阅读后,经过讨论有了自己的感悟。我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有机整合,接着召开“三国故事会”“三国交流会”等主题班会。自主阅读和集中交流结合,学生收获的知识和能力远远大于学习一篇课文所得。

从读一文到学一作家。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有意引导他们走近作者,接触其更多作品,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名家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远比课堂上那些具体的字词句重要。如教学老舍的《猫》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感受老舍独特的语言风格:通俗、平白的语言生动传神,口语、短句、语气词多,拟人化的描述风趣幽默。接着,我又让学生读老舍其他作品中对小动物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再拓宽,对比阅读鲁迅、季羡林、丰子恺、梁实秋等作家所写的猫。由此,学生会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下的事物皆不同,这都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及其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学生从效仿学习、细心观察到仿写应用、学会表达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读一文到入一世界。生本教育的宗旨是:教师应是生命的放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之舟的纤夫。教师要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他们自由选择,并拥有快乐、轻松的心情。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师敢于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好的文章引领孩子走进不同的阅读世界。如小学课本中编排了多篇神话故事,这种题材的文章非常适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散性学习。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故事,神奇的人物和力量正迎合了小学生爱幻想的心理。因此,我们开发了“读神话、识英雄”的神话课程,引导学生收集神话故事、看图猜神话、评神话英雄、讲神话中的典故等。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神话的世界,像是穿越一段神奇的旅程,语言能力提高得很快。

从读一文到办一活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校本课程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将语文学习融入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阶段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共75篇,占语文课程内容比例不小。而学好古诗词对学生继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们随着教材的编排开展了一系列古诗词诵读活动,如诗歌朗诵会、古诗知识竞赛、诗画手抄报展、古诗汇编等。在活动中,学生深刻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并在习作中有意识地引用。

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可以非常丰富,除以上所述。我们还有“百日读论语”“读百篇小古文”“过好传统节日”“了解二十四节气”“漯河民谣”“描绘沙澧风光”等课程。生活处处蕴藏着课程资源。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语文教学就可以丰富多彩,受到学生喜爱,从而实现语文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目标。

上一篇:美丽乡村创建内容下一篇:勤于思考,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