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史观后感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党史观后感(精选12篇)

读党史观后感 篇1

作者:xxx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了“知党史 感党恩”的知识竞赛,让我再次走向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我党一直把思想文化作战摆在重要的位置。民族魂、民族精神更是各个时期的领导人不断强调的问题。没有思想的坚固堡垒,任何作战行动都付诸空流,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不断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确实是其他政党难以做到的一点。今天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良好传统,我觉得能够有幸在党组织下参加这样的活动,更要懂得珍惜,作为一名普通的共青团员,我想,我也是在创造历史,我也是在继往开来。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反动,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不敌人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忍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

自从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它有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

在这繁花似锦的年头,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

读党史观后感 篇2

我们都知道“读”是“感”的基石, 是“感”的生命之源, “感”是以“读”为前提条件得出来的。但是反过来, “读”又是为“感”服务的, 是依靠“感”而存在的。所以, 在指导学生概括“读”的材料时, 文字不能随意组织, 而是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内容要明确而又有针对性;二是表达方式上则应简洁明了。也就是说, 要有效地表达“读”的内容, 使所得之“感”能水到渠成, 就应根据“感”的要求组织“读”的材料, 围绕观点简明地组织“读”的文字。

我们常要求学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读后感, 可在具体表述时, 学生往往在引摘“读”的材料时存在无重心, 无要点, 思维不严谨, 取舍欠思考的问题。

那么, 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应该怎样正确概括“读”的材料呢?下面就以读《挑山工》为例, 谈谈如何有效地将这“读”的材料表述出来, 使之与“感”相得益彰。

以下这两段文字, 都是有感于挑山工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而组织“读”的文字的。

(一)

在泰山上, 随处都可以碰到一群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却比游人走得快, 我很惊异, 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 他说:“你们走得快, 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总停下来!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 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 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可以看出, 这里的“读”采用的是引摘的方法, 是把叙述的主体放在作者与挑山工的谈话上, 紧扣文章的内容, 起到了为“感”作铺垫的作用。

(二)

在攀登东岳之巅最艰难的路途中, 看到一群挑山工迈着坚定的步伐, 用不急不缓的速度换着担子, 走着“之”字形的路, 奋力地向上攀登着, 百把斤重的担子里, 装着沉重的被子、水果……豆大的汗珠, 顺着他们的面颊洒在走过的路途中……

这里同样表现出了作者选择材料的本领, 是围绕课文的内容采取自我叙述来组织“读”的材料的。这些材料突出了挑山工的精神, 也使后面的“感”更有针对性。

对党史文化及党史资政育人的探析 篇3

一、党史文化的特点

(一)引领性

党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居主导地位的形势下,更决定了党史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党的理想追求,还是党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都能给人们的精神带来积极影响。

(二)纯正性

党史文化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它正面积极的性质决定了其能为人们精神上带来积极影响。

(三)感染性

党史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其真实生动、高尚纯洁的性质决定了它能让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四)警示性

党史文化中既有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继往开来的性质决定了它能为国家、人民前进提供借鉴,起到警醒反思的作用。

二、党史文化对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丰功伟绩进行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的历史,从而坚定在党领导下持续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对党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现在,已走过90多年的光辉历程,如今的中国是党带领群众创造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人们通过对党史文化的了解,能够不断汲取力量、获得动力。

(二)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对先烈们的优良作风、崇高品格、精神风范进行宣传教育,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这些传统作风的形成,进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非典精神都是党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党史文化源源不断提供的素材,能够让党员与群众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三)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通过党史文化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我国党史,提高群众拥护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发展90多所积累下来的思想建设理论,正是有了党史文化基础,才能够为党员和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启迪。

(四)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程中,有巨大的辉煌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这些错误通过党的总结思考,成为正确的先导、发展的财富。这些经历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警示素材,促使人们通过对党史的掌握,吸取教训、增长智慧。

三、依托党史文化做好资政育人的几点思考

(一)依托党史文化中的价值理想文化

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作为标准,以革命先烈、领袖人物、英雄模范身上所具有的品德、情操作为参照,通过党课进行课堂学习,也可利用电影、报刊、网络、广播等形式开展工作,让党员和群众学习好的品德,激发对社会主义的激情,弘扬正义,塑造高尚品格。

(二)依托党史文化中的理论方针文化

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方针政策为研究对象,对理论方针进行宣传,可通过撰写文章评述、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好党史资政育人工作,同时要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三)依托党史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文化

在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规定的基础上,以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关系协调运转实效为检验,通过党史人物、重大党史事件纪年的方式和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展览、展演等形式,开展好资政育人工作,让党员和群众领悟到遵守党的规章制度是应尽之责。

(四)依托党史文化中的行为规范文化

将党的清正廉洁、勇于創新、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作风作为倡导对象,通过小说、曲艺、摄影、歌曲等方式,建立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党员身体力行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消除党内不正之风,杜绝消极腐败的现象,促使群众深刻认识到党的卓越品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是党的事业组成部分,对国家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党史资政育人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党史,认真学习,全面宣传,持续地提升党史资政育人科学水平,这是党史工作者的基本责任,也是党史工作者的发展方向。

读党史有感 篇4

501班邹榕45号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为了多了解一些关于党的故事,便读了一些

关于党史的书籍,如《毛泽东传》、《刘少奇传》、《邓小平传》、《周恩来传》、《李立三传》等。

九十年的历程,九十年的奋斗,九十年的期待,九十年勇敢而艰难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我们老百姓的支柱,九十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这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

反思我们共产党的发展过程,我觉得我们共产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得起失败,并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敢于前进,敢于冲锋,而且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比别的国家要多得多。要勇于向困难发起冲锋,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一种光荣,一个经常失败的人一定会比一个重不失败的人强,因为他勇于创新,勇于突破。好比像学习,在学习上失败了,但这并不代表你会永远的失败,只要你敢于在失败中爬起来,并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也许你会从此开始迈向你生命中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经历失败,才能走向成功”这句话终究在我们的中国的身上灵验了。

毛泽东主席小的时候酷爱读书,而这个习惯让他在当上主席的基础上,搭上了一根支柱。而当毛泽东当上主席后,他依旧每天抽出点时间来阅读书籍。现在我们的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孩子们现在有时间就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孩子有时间就自己看书。从这两个现象可以看出,我们先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不都是先烈们的英勇献身和多少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吗?所以,我们不但要知道这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还要时时刻刻惦记着那些为我们中国壮烈牺牲的所有人民们!

在此,我代表我们所有的孩子们,向革命烈士们和献身的老百姓们表

示感谢:“谢谢所有为中华牺牲的人们,是你们的汗血,建造了现在的幸福家园;是你们的呐喊,创作了动听的红歌;是你们那坚定不移的精神,搭成了这坚硬的万里长城!由衷的祝福、感谢你们!

读党史悟变化----汪霄 篇5

十八大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所迎来的第一次党的盛会,作为党的新生力量第一次真切的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这样一次注定辉煌的盛会,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十八大召开前的这段日子正是我复习考研的关键时刻,作为考研的科目之一,政治自然是重中之重。当我以积极的姿态,翻开政治,领略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真切的领会到了这样一个党的灵魂之所在。

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走过了近百年的路程,每一段都是那么坎坎坷坷,但却扎扎实实,有过失败,但每每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总有伟人站出成为这个民族的脊梁。

回顾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每一次都犹如一个里程碑记录党的过往,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是辉煌,但是却都是艰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主要内容是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举行,主要内容是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举行,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央委员会、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举行,主要内容是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举行,主要内容是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主要内容是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新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过修改的党章。

中共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中共十三大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中共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是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路走来,我们不难看出党的成长和变化,这十七次代表大会不仅是中国走向独立,走向富强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成长变化。

作为一名新党员,看到党的成长和变化,心中有万分喜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定将与组织共成长。

汪霄

工程0901班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11读党史心得体会 篇6

最近,我认真地学习了《中共党史教育读本》。随着书中的文字,踏着前人的足迹,从延安走到北京,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走到建设的新时期,我不仅再一次详细地回顾了我们的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肩上的担子更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不少。第一课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7年7月23日。上海市的一幢老式石砌建筑成为了红色的起点。正如毛主席的经典名言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国共合作、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标志着社会最先进的精神和力量。通过这一学时的学习,我站在起点上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党正是因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这种先进性才能够在那样**的年代中站立起来,而这种先进性更是我党在今后的岁月里屹立不倒支柱。第二课时、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艰苦奋进,顽强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一课时学习之中,我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

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相一致;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认真的自我批评,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从改进自己开始,是共产党人始终能够走在历史的前端的源泉之一。

这三大作风在历史上为我党的发展壮大,以及取得最终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现在在大学里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今后在社会中运用知识,因此必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不仅仅要带好头,也应该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深入同学之中,在党组织和同学之间做好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通工作,更真诚地为同学服务。经常的开展自我批评,也是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必要手段。

透过党史看政治思潮发展 篇7

中共党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一部分, 因循着史学研究的规律和学科规范。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同样穿越时空, 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富和启迪, 促使我们将目光从过去的历史中收回, 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今的现实社会, 或许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意义所在。释卷之余, 我凭借自己的兴趣,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在这里仅从政治思潮的变迁中谈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社会变迁很重要的推动力, 是思想的变迁, 它往往是十分深刻的, 但我们通常会低估思潮的作用。纵观中国历史, 几乎任何政治运动之前都会有一次思想解放或是文化变革运动做铺垫, 在高中课本上我们通常称之为某某革命提供“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也有类似的表述:“经过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觉醒, 特别是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 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 重新考虑中国的前途, 探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新方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五四时期被中国人当作新思潮的思想十分庞杂, 潮流涌来时难免泥沙俱下,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时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如雨后春笋, 先后出现400多种, 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 也不乏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流派, 如资本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 互助主义, 新村主义, 泛劳动主义, 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等。其中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改良主义的交锋大家都比较熟悉, 最著名的是那场“问题”与“主义”之争, 在此不再赘述, 而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也都曾在中国大地上被试验, 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

一、无政府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这些思想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政府主义, 专门把它挑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十月革命后, 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功不可没。无政府主义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无情批判, 对专制统治的揭露, 对个人自由的倡导, 都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基本原则相呼应,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功效, 它给中国人民散播了一种强烈的乌托邦意识, 激发起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冲动。乌托邦的梦想充斥着他们的心灵, 他们相信, 一个美好的社会, 即共产主义社会即将到来。为使梦想成真, 他们苦苦求索, 在几经挫折后逐渐抛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 转而寻找改造社会的“实际可循”的道路, 一部分无政府主义者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 它产生的原因也很有意思, 很具有“中国特色”, 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十分愿意接受无政府主义的, 因为它的旨意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契合的地方。在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眼里, 无政府主义诉诸人的道德和人的尊严, 包涵自由、平等、正义、理性、利他主义等等一切美好的价值, 可谓是大同理想的现代翻版, 因此它在中国知识分子、工人和青年学生中间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也就不难理解了。

无政府主义在道德上也许是“福地乐土”, 而在历史上, 它却是“乌有之乡”, 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 缺少现实的土壤, 即使再绮丽多姿, 也注定是一棵不结果实的花朵。

二、对普世价值的再认识

一般意义上, 普世价值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千百年来经过沉淀扬弃而升华的、全世界普遍适用的、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最好的价值。诸如人人平等, 公平正义, 民主法治, 博爱共富等等。这些价值也曾是我们党建设过程中那些仁人志士, 为打破旧世界所提出的口号和追求的目标, 曾激励一代代人去为之努力奋斗, 然而近些年却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披上了“普世价值”的外衣, 成为其推行西方价值观念和全球霸权战略最美丽的谎言。

一年前, 当北约打着“民主、人权、自由、法治”的旗号入侵利比亚, 企图打倒卡扎菲政权, 扶植自己的新势力时, 国人再次看清了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所在。那么如此以来, 我们是否就应该摒弃“普世价值”, 完全将其排斥于社会主义制度之外呢?我觉得如此非黑即白的想法是将问题简单化了, 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并不是对立的, 溯本追源, 中国革命的先驱多是普世价值的拥护者, 新文化运动正是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 并且认为科学与人权并重, 形容两者的关系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反观现在, 承认所谓的“普世价值”中的自由民主等价值, 绝不是反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相反, 我国政府也正有意地努力践行着这些积极的、有利于人民的价值, 参与了一个个国际公约组织。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 按照WTO的规则来改造本国的经济运行机制, 参加以后的结果是, 中国的经济大发展, 进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阶段。那么, 尊重财产权, 保障经济自由, 实行市场经济制度, 是不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没有矛盾?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曾写过一本书, 名字就叫做《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的确是个好东西, 但是它是不是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好的结果呢?未必如此。民主是有条件的, 不顾国内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而强行推行民主, 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历史是一面明镜:希特勒是德国人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 是正大光明的通过所谓“民主选举”上台的;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实行民主所带来的结果是国家分裂;而美国打着维护“民主、人权”的旗号来“拯救”伊拉克, 却使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民死于战火, 使伊拉克问题由国内的暴政变为国际的暴政, 这些无疑都是对包括民主在内的“普世价值”莫大的讽刺!

因此, 我们要吸收的是对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的价值观念, 切不可对西方价值观的兜售行为照单全收, 坐视西方对我国的话语霸权、文化侵入和意识形态渗透而无动于衷, 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极力宣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马克思曾经说过, 没有民主, 就没有社会主义, 胡锦涛主席又进一步指出, 没有民主, 就没有现代化。我们要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同时也要看清西方敌对势力宣扬“普世价值”来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真实目的, 对任何价值的接收都要结合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社会条件, 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现代西方政治思潮概况及应对

现当代以来, 各国政治学家提出的各种各样观点、学说和思想, 大体上可归入以下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精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传统西方政治思潮带有对西方世界和西方社会整体思考的特点, 甚至由政治制度设计、政治运作态度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 是一些非常宏观的政治主题和主义之下的思想潮流。而当前西方政治思潮一般达不到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思考层次, 总是由某个具体的历史问题或者历史事件而引发, 具有“就事论事”的特点, 因此也更加多样化。这些新兴的、针对具体国际国内事件的西方政治思潮难以划分入任何既有的思潮门类, 反而会与一种或几种传统的政治思潮纠缠混淆, 打乱原有的政治思潮梳理脉络, 例如“新帝国主义论”、“文明冲突论”、“民主和平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莫不如此。

这些论调的产生是由于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把现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当作假想敌,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颠覆, 最终达到实现西方体制的整个世界胜利的目的。这些理论和概念极大地塑造和主导了西方国家民众的政治思维和政治视角。例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均感到非常现实和迫切的压力, 在西方某些政要、学者、媒体的鼓吹下“中国威胁论”在冷战之后甚嚣尘上, 西方部分民众也予以接受, 成为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又如, 为了应对“9.11”之后的全球反恐形势, 实现美英的全球扩张政策, “新帝国主义”论大行其道, 其主要观点是美国等发达的后工业国家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可以按照“丛林法则”, 即:不遵守国际法, 不经过联合国授权就动用武力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甚至欺骗的手段来压制前现代国家或所谓的“失败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英美主导的新帝国秩序。由于感到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和受媒体大肆渲染的影响, 民众往往也会赞同武力反恐的必要, 进而接受“新帝国主义”论, 导致这种政治思潮在某些西方国家流行起来。再如, 在西方国家在民众中宣传和普及“民主和平论”的思想, 即:认为“民主的国家之间往往不会发生战争”, 而不民主、专制的国家之间、专制的国家和民主的国家之间容易发生战争。其目标直指非西方国家, 潜台词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民主”的, 将不可避免地与西方“民主”国家发生战争, 所以要提前准备, 压制中国的崛起。

当前西方政治思潮来势凶猛、影响甚广, 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和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不断捍卫、巩固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应对当前西方政治思潮的挑战和冲击。

参考文献

[1]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 2004, (10) .

[2]谢龙, 李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3) .

[3]张博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J].伦理学研究, 2007, (4) .

[4]闫虹珏.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评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5]左彤云.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与中国的理性应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6]王书申.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7]程恩富, 胡乐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 (1) .

忆党史,颂党恩 篇8

把铜鼓敲响

把芦笙吹响

把三步弦跳起来

把歌声唱响

把节日的盛装穿起来

唱醉河 舞醉山

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

献给党的九十五华诞

1

1921 年 7 月,历史记住了这一月

记住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

记住了浙江嘉兴南湖上的那艘船

这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像光芒四射的灯塔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8年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伟人毛泽东宏亮的湘音在天安门城楼久久回荡

在世界历史舞台久久回荡

2

1949 年到 1978 年 12 月

党领导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

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艰辛探索

三十年风雨兼程 三十年争创辉煌

有鲜花和掌声 也有荆棘和苦难

尽管道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却一直向前向前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摆脱

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春天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唱响

3

唱响《春天的故事》

党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

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九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

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江水滔滔,奔流不息,百折不回,终归大海

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4

彩云之南 大山皱褶之中

东山麓 盘龙河畔

名叫东山村的彝寨 我的故乡

沐浴着七月的祥光

让自豪和欣喜自然流淌

烫金的九十五个七月耀眼而过

一次比一次辉煌灿烂

因了七月祥光的感召

彝家山寨冲破乌云的笼罩

砸碎铁锁链 把自由平等

和平民主的旗帜高扬

因了七月祥光的普照

彝山天不老地不荒

老鹰自由翱翔鸽哨悠远嘹亮

特磨古道欢畅 铁锤和镰刀

在彝寨的山山岭岭熠熠闪光

三七花绚丽 八宝米飘香……

回首坎坷崎岖却光灿灿的历程

仰望喜洋洋的太阳素莹莹的月亮

彝家儿女把心贴得紧紧

把木棉花般火红的日子攥得紧紧

七月 沐浴着祥光的彝家山寨

铜鼓震天 山歌洪亮

三步弦跳得山响

舞醉河唱醉山

颂歌献给党的九十五华诞

献给一种成熟

一种崭新的开端

读党史观后感 篇9

时间的沙漏簌簌地记载了春夏秋冬,转眼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了。从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联合抗日到解放战争„„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无数的共产党人献出了鲜活的生命。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我深刻的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今天中国的发展,今天中国人的生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九十年前,中国在风雨中漂泊,中国在泥淖中挣扎。在沉沉黑夜中蜗行、摸索。是您,是您,革命的火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照亮了她前进的隧道。您的到来犹如春风拂过大地,神州遍开生命之花;您的到来好似冬日重普万物,中国重展勃勃生机。迈着坚定地步伐,昂首向前您无所畏惧,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东方之林。回首过去满是老茧的手掌,抚过那一幅幅画面,几多风雨,几多忧愁几多彩练,几多欢欣。您带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走过上复兴之路。唱着民族团结之歌,走着改革开放道路。但这道路上并不总是阳光明媚,您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您忍受那些枪林和弹雨,勇闯敌人的坚船利炮,不畏惧的带领着我们闯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革命声作震天响,南湖红船劈波行。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份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有54名代表参加,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后由于国民党特务的骚扰,7月23日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红船上继续召开,就这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松青柏翠苍茫茫,井冈巍巍红路长。长征万里行路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同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领导,创立井冈山根据地。

守得云开见月明,三军过后尽开颜。想来奋斗浸透血雨,只为惊现成功。经过太多的战役,犯过太多的错误。例如大革命的失败给我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再经过10年洗涮冤屈的抗日革命,我党逐步成为了一支有纪律,有组织,有思想的领导组织。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庄严的天安门城楼上,用雄厚,洪亮的嗓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中国终于可以展开腰肢,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发展,一国两制政策港澳归。西气东输东西赢,加入世贸大步行西藏喜迎天路通,三峡大坝气盖世。神七飞天创新高,奥运世博绽华彩。从建国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十年文革,大跃进等错误与失败,我党也接受了重重考验,并且能够及时的改正自身错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奋斗!2008年的中国举办了“奥运会”,圆了国人的百年梦想!成功的举办第21次奥运会,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水平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并保持着高速的发展,还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水平与国人的文化素质。而这一切的发展都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是她提供给我们和谐的发展环境,众多的发展机遇,和适当物质基础。2008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由美国向全球蔓延开来,使得许多国家都难逃此劫,纷纷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大潮中,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在经济危机的狂风巨浪中坚守自己的经济战略,在稳定中求得增长与发展。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又将中国无与伦比的魅力与国人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展现给世人,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巍峨的挺立。

创新理论勇开拓,以人为本亲民心。中国共产党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随着一轮旭日缓缓升起,中国犹如出水芙蓉般,焕发出清新而异样迷人的光彩!中国共产党就是那盏高高耸起的灯塔,在它的指引下,中国这艘载着13亿人民,载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船缓缓地、顺利地驶过了重重阻碍,驶向了胜利的彼岸。我们无限骄傲,拥有这样一个党,我们无限自豪,在这样一个党得领导下成长,我们无限幸福,可以积极努力靠近这个党。我们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投身到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这群优秀儿女作为坚强的后盾,将一天比一天更强大,更繁荣。

读党史观后感 篇10

张华平

在党即将迎来90岁华诞的时刻,入党不久的我又一次重温了党的历史,读完波澜壮阔的党史,党的博大精深思想再次震撼了我,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学习党史,不只是为了了解党的成长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从党的发展史中领悟党的各种精神实质,用党的思想武装自己,结合单位与的自身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党的思想指导下,我处在30年内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全处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企业管理和工程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谐市维”建设推出新举措。继往开来,我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科学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坚持“市场化、信息化、集团化、国际化、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战略思想;“站在市政行业最前沿,建设高新科技引领型企业”的伟大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转变经营模式,在发展中巩固和拓展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坚持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兴企、创新兴企策略,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利益关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企业文化,形成有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稳定大局。

党史在我心中 篇11

踏寻红色足迹,书写理想人生

足迹1:

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刘胡兰,于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946年,在她年仅14岁时就被吸收为中共候补党员,1947年1月12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时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阎军计穷,又将同时被捕的6位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足迹2:

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无限热爱党,积极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为和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足迹3:

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的乡亲,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给大家讲这些英雄们的事迹,是希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同学们能够记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这些可爱可敬的英雄,我们要永远记着他们,永远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努力学习,做好准备,现在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将来长大了,也做一名好党员,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青少年学党史,途径多来方法好

1.通过教育读本学习党史

青少年学习党史,应摒除生硬的学习方式,利用有关党史方面的书籍,多读一些有关革命烈士的动人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真正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祖国的灿烂文明而骄傲,为祖国曾经的苦难而热泪盈眶,为先烈的英勇无畏而感动,感恩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便会油然而生,我们的中国心也会更加鲜艳、跳跃得更加强烈。

2.学校组织或同爸爸、妈妈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馆和革命教育基地,学习、了解党的发展历史

王大爷已经多次参观过革命纪念馆,今天他又带着上小学的孙女来了。在英烈馆,他给孙女当起了讲解员。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定要心存感恩,越是在幸福的时候,越不能忘记他们。我们发现,有些烈士没有头像,因为在他们生前,就没有留下过照片,所以才没有头像,我从心里佩服这些烈士,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人们连他们的相貌都不知道。

3.利用课堂学习,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某中学多功能教室里,正上映着电影《国歌》的片段。观众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既是在上一节音乐课,又是在学习“党史”。电影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同学们在自然的氛围里认识了“聂耳”,了解到“国歌”的来龙去脉。然后,老师再一字一句地教同学们唱出来。校领导介绍,学唱国歌不仅是掌握旋律,更要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了解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4.赴各烈士陵园、烈士馆和革命纪念设施、纪念地参加清明节祭扫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

同学们亲自去祭拜革命烈士,为革命烈士扫墓,这些亲身的体验会使他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深深地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前辈的鲜血换来的,是革命前辈在艰辛困难的环境中努力斗争得来的。有学生这样谈自己的感受:“革命烈士做出这样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才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定要珍爱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珍爱和平,学习和发扬八路军精神,努力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和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活动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5.通过写日记、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这是去年清明节时,一位学生写下的参观日记:“清明节前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到烈士纪念馆参观并为革命烈士扫墓,这次活动使我很受感动。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穷人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一天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认真学习,才能不辜负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要向他们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长大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

争当四好少年,党是太阳我是花

略论胡乔木深厚的党史学修养 篇12

史学家刘大年说:“胡乔木同志长期主管思想理论工作, 对于如何加强祖国历史的研究, 他倾注的心血是不少的。”党史专家胡绳这样评论胡乔木:“他在填写有关自己经历的表格时, 把他自己称为党史学者, 这是因为他在科学工作上的成就特别表现于党史学上的原故。”史学家沙键孙也认为,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研究的权威学者, 他通晓党史工作的规律”。可见胡乔木的史学修养是深厚的, 其党史学的造诣则更高。

秘书为何要具备深厚的史学修养?在胡乔木看来, 这自然是现实工作的客观需要。早在抗日战争初期, 1938年10月14日,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扩大会议上作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其中谈到全党的学习问题时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 如果没有革命理论, 没有历史知识, 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 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此时, 已到延安一年零三个月, 正在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 又曾在清华大学历史系读过书的胡乔木, 对于领袖号召学习历史知识, 以促进民族革命的胜利, 必然会有深刻的理解。两年半之后, 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整风”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他在报告中批评一些共产党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 或懂得甚少,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 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 近百年的政治史, 近百年的军事史, 近百年的文化史, 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这时, 已经做了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秘书三个月的胡乔木, 对于领袖的批评, 更不可能无动于衷了。因此, 胡乔木说:“为了认识和处理当前的现实问题, 不能不研究历史”, 因为“历史问题本身, 就经常作为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认为“党史工作是研究党的历史的, 但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并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 面向将来。我们是为现在而研究过去的, 我们是为将来而研究过去的”。诚如毛泽东所言, 在研究和处理当前的工作时,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就是说, 历史研究, 包括其中的党史研究, 乃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具有深厚的史学修养, 是做好本职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

(二)

胡乔木深厚的党史学修养, 植根于他丰富的党史研究实践。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 一是与党的当前中心任务密切相关的党史研究, 这种实践往往成了他的本职工作;二是他在业余时间所作的党史研究, 这种研究虽不属于本职工作, 但与本职工作却相辅相成;三是他以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名义, 组织、指导的党史研究活动。

20世纪40年代前期, 胡乔木作为秘书, 先是协助毛泽东编选《六大以前》、《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和《两条路线》等党史文献集, 继之参与起草和修改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时间长达三年之久。这些实践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把握了历史发展的逻辑, 对中共早期历史有了非同寻常的理解。六年之后, 他结合亲身体验, 对中共在全国执政前的历史再作研究, 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以下简称《三十年》) 。后来他对这段历史、特别是波澜壮阔的20世纪40年代史继续进行研究, 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为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而发表的二十多次谈话, 以及有关20世纪40年代史的15个题目;他对中共及其领袖重大历史活动所作的更系统、更深入、更条理的分析, 都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是更高层次上的党史研究。

胡乔木对中共作为全国执政党历史的研究, 先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 他受中共中央委托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历史决议》) , 这项工作历时20个月, 他对起草小组发表的谈话、讲话多达三十余次, 包含了《历史决议》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表述方式等等, 许多重要内容他都亲自起草或反复修改, 可谓呕心沥血。《历史决议》成为中共党史研究新的里程碑。八年之后, 胡乔木个人又针对建国以后3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联系新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十年的实践, 对《历史决议》未能充分展开的内容, 进行了深入、系统且颇具个人风格的开掘与研究, 撰写了著名的“党史三论”, 将中共70年间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历史经验加以贯通与升华, 把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做出高屋建瓴地概括, 再次把党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胡乔木曾三次撰文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恰好是他分别写作《三十年》、起草《历史决议》和撰写《回忆毛泽东》等党史论著之时, 这说明中央领导同志的思想研究与党史研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在编辑出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年谱、传记、回忆录等, 以推动他们的思想研究方面, 胡乔木也是花了心血的。毛著的编辑出版, 在胡乔木主政中央文献工作时, 就已订出规划, 而今除《毛泽东选集》之外,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等多卷本“专题集”系列、十三卷本《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文献集”系列, 以及八卷本《毛泽东文集》“重要文稿”系列已大致出版齐全, 形成相当规模, 为研究毛泽东思想及中共党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材料。胡乔木说:“毛主席的著作首先是中国人民的财富, 其次也是历史, 历史是不能抹煞的。研究中国这段历史, 不研究毛主席怎么行呢?不这样做, 对历史、对科学、对人民都没法交待。”他以同样的心态, 为编辑出版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文选、年谱、传记等付出了心血与汗水。晚年他还以中共党史领导小组成员的身份, 组织、指导或促成了多部党史著作的编辑出版。总之, 胡乔木党史研究的实践活动丰富而多彩, 贯穿了他的整个秘书生涯。

(三)

胡乔木党史研究的丰富实践, 孕育了他精深的党史学思想, 至晚年已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所写的《题记》说:“大致可以判断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 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 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 夹叙夹议, 有质有文, 陈言大去, 新意迭见, 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 从中可以吸取营养, 引发思考, 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这是他为党史论著提出的总体标准, 体现了他党史学的基本思想。具体说来还有相当丰富的内涵。譬如, 党史著作要具有科学性;其内涵要富有理论的力量;表达形式要有文采, 能给人以美感;文献的编、校、注, 要精益求精;注重编研队伍建设, 提高编研水平等等。

仅以党史著作要具有科学性为例。胡乔木说:“党史工作的战斗性所以有力量, 是因为我们依靠的是科学, 依靠的是真理。”因此, “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党的各种根本问题”。为此, 他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科学性与党性的关系。胡乔木说:“马列主义是讲阶级斗争的, 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讲阶级斗争的, 当然有阶级性, 有党性。可是, 它是科学的, 它一定要有客观性。如果离开了客观性, 就不成为科学。”因此, 党性要建立在客观性的基础之上, 党史论著要做到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二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关系。胡乔木一再强调“写党史要有政治上的观察和把握”、“先讲清政治形势, 才能讲清党的政策”, “对于政治形势, 政治转变, 就要有政治的观察”,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 也要根据政治形势来看”。但是他又强调:“如果借口有政治需要, 就要求历史科学违背历史真实, 篡改客观事实, 那样将不仅破坏历史科学, 也将破坏社会主义的政治。因为依靠虚假的事实, 不能构成历史科学, 同样也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因此, 优秀的党史著作, 其科学性与政治性是高度统一的。

三是科学性与情感的关系。胡乔木认为:“历史是非常复杂的, 如果不在研究的时候保持客观态度, 就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这要与我们的感情发生矛盾。但是, 愤怒出诗人, 愤怒不出历史学家。”所以, 研究党史与撰写党史著作, 不能感情用事, 要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四是党与“四面八方”的关系。胡乔木指出:“党史跟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不能分开的, 否则, 党的历史就得不到科学的解释。”因此, 他提出党史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 是代表人民群众要求、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取得的胜利;党是依靠与党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奋斗的, 这些人在党史上应有其地位;党史既要写党的中央及其领导人的活动, 也要写地方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党员群众的活动;党史要阐明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因此还要有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 与苏联、东欧国家党的比较研究。处理好这些关系, 党史著述的科学性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四)

胡乔木党史学的深厚修养, 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他撰写了诸多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党史著作。他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除了其职务著述即参与和主持起草中共两个《历史决议》之外, 作为独立完成的个人专著, 第一部是新中国诞生不久问世的《三十年》。该书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首次系统、完整、简明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 被公认为中共党史的奠基之作, 影响和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胡绳说:“仔细读这本书, 仍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经营, 看出他善于驾驭史料和能够以概括的语言抓住历史脉络的本领。”后来出版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对中共20世纪40年代历史所作的精湛研究, 则弥补了《三十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难以摆脱的一些局限, 使其关于中共在全国执政前的党史论著依然熠熠生辉。

20世纪80年代后期, 胡乔木发表的“党史三论”, 更具有个人学术著作的特点。他的《中国在五十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文, 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着眼, 具体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经济迅速恢复的四个基本因素, 论证了中国要确保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发展国民经济, 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论文从经济角度立论, 这在当时的党史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一文, 具体剖析了1958~1978年间中共所犯“左”倾错误导致全国经济动荡和停滞的原因, 同时又以对新中国40年历史的战略审视, 提出了在1957年社会主义的主题需要从革命斗争转向和平建设时, 党内存在着“两种趋势”的观点。论文通过对“两种趋势”此消彼长的分析, 论证了中国所选择的社会主义, 并非与“左”倾错误相联系, 而是跟经济进步、文化进步、社会进步、政治进步相联系;代表这种根本趋势的是1949~1956年的中国, 特别是1979~1989年的中国。进而明确指出, 尽管“左”的倾向仍然需要警惕, 但总起来说, 改革开放不可逆转, 就如同一个成熟的人不可能返回到少年时期的荒唐一样。这是中共执政的共和国积40年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胡乔木1989年三四月间访问美国, 曾以上述“两论”作学术讲演, 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上一篇: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下一篇:《口算乘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