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精选8篇)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

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明智的政党,它深刻领悟到我们国家的需要,唯有科教方可兴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加速变化的崭新世界,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如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担负起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并且顺利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我想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社会越是发展,知识的作用就越是显著,离开了对知识的拥有,一个人就不可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勤学、思考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的行动。我想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现代青年不应成为空谈者,行动中却很少动真格,而应成为一个党的指导下的实践者。目前教育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发展大方向已定,目标也非常明确,最重要的是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使各项措施得到贯彻。

大学,是一个培养各式人才的殿堂。我们在最青春的年华步入大学,学习各种知识智慧,同时积累各种经验,怀揣着成为理想中的优秀人才的美好愿望,不断追求进步。

大学中,学生干部就是学生的榜样,应该做到模范带头作用,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规范自己,以身作则。

就我个人而言,我告诫自己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严格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这样的一种自我暗示,让我自觉地去规范自我行为,规范和约束潜意识里的惰性。古人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全方位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复合人才。自我教育要求干部要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充实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服务同学中提升自身价值和社会能力。然而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要服务自己,合理调配自己的时间,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学生工作才刚开始,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努力,继续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此致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拼搏,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力攻坚, 今日的中国, 已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 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昂首迈进。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 广大师生员工和教育工作者回顾过去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新成就, 深感振奋和自豪。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巩固的十年。党的十六大以来, 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 党和国家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 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 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推动下, 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国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接近1.5万亿元, 比2002年增加了3.2倍, 年均增幅约2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3.65%, 逐步接近4%的目标。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实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一把手工程”, 并将教育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全国上下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 为教育改革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十年。党中央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专门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等下发文件, 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等作出专门部署。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着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 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国教育系统越来越自觉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刻苦学习,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 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的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 经过十年攻坚, 到2011年底, 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08%, 这一辉煌成就, 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学前教育加快发展。2002—2011年间, 全国幼儿园增加5.50万所, 在园儿童数增加了1388万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不到40%提高到62.3%, 提前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2015年的预期目标, 学前教育的“短板”状况大为改善。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000多万人的在学总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毛入学率从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2010年,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 每10万人中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2010年的8930人,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显著加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十年。国家加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以及教育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

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各级政府之间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职责与权限更加明确。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逐步理顺, 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初步建立。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保障责任得到加强;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更加完善, 形成了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

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 开拓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 孔子学院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的十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少年。26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 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初步解决。

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西部和民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 每年资助近1.8亿名学生, 保证了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 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明显效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国家着力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制度规则公平, 有了明显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是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十年。党中央始终要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全面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方略,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推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1计划”) 。各级各类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学习方式,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深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 全国农村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2011年的78.6%、62.8%的历史最好水平。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接近40%。全国高校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171人, 占全国总数的64%。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2010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中, 高校获奖比例均超70%。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高校集中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的研究人员和成果, 在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中“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更加凸显。

总之,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教育事业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条教育发展道路, 是教育优先发展之路, 是育人为本之路, 是改革创新之路, 是促进教育公平之路, 是提高教育质量之路, 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 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 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将是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十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我们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更加重视民族教育,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巩固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将是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十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健全法制保障, 强化政府责任, 完善资源配置制度, 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 着力缩小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同时, 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和监管机制, 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 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 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 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 着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将是我国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的十年。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我们将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加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明确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制定国家教育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和规律、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可衡量、有针对性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鼓励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将是我国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十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 是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 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努力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办好开放大学, 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大力加强终身教育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建设,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 搭建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为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将是我国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的十年。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更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关键要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要以改革推动教育发展, 以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以改革增强教育活力, 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要着眼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 系统推进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保障机制改革, 力争取得新突破。要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口, 以制度建设为导向, 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 着力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民办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 持续增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保障。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3

找准均衡发展的切入口

到21世纪初,义乌教育仍存在办学条件不佳、资源不足、农村教育“短板”突出等问题。2002年,义乌发展教育的口号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还停留在外延拓展、物质满足阶段。在此背景下,教育局审时度势,认为全面优化区域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加强建设与管理、科学配置资源来实现。因此,2003年,我们把发展策略定位为“均衡、协调、优质、高效”,较早地把促进教育均衡作为发展重点。实践证明,这“八字方针”切合了义乌教育的发展脉博,切合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成为延续“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的指导思想。

“君子谋事,善在切中肯綮”。义乌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万策归源,抓住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这个“牛鼻子”,在国内率先开展“以县为主”的体制构建。2001年就实行了县级统筹、市镇乡两级按比例合理分担教育经费的体制,实行了城乡教师福利同一标准保障。2004年,义乌教育“以县为主”的行政、业务、经费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全市城乡学校的教师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行市级财政的全额同一标准。学校办学条件不均、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07年,义乌市启动了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始进行城郊教育集团化尝试。实行城乡联校行动,让城区优质学校“一托三”、“一托四”,一体化管理农村学校,在51个共同体学校间实行教师柔性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等一体化管理,同时辅以大规模的第三轮教育布局调整,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法人化”建设。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减缓区域择校、升学竞争的重要途径,而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均衡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实行了省一级重点高中招生指标有机分解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完善了学校推荐、提前招生,特长生录取等多元招生制度。我们在省内最早以行政调控的方法加强初中“借读生”管理,明确进城择校的学生不再具有享受当地定向招生指标的资格,参加比赛、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均要由原籍学校完成。这个有利于农村学校稳定生源的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受到部分老百姓的强烈质疑,但最终以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如今成为义乌百姓支持的“民心工程”。

发现教育提质的新引擎

创业贵在“见机明道”,推进事业进步贵在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近几年,各地对义乌教育赞誉最多的是对教育保障水平的肯定,其中流露出一种“羡富”心理,也透露出对义乌教育质量提升的期望。义乌教育由“无为”进入“有为”,从“因循”走向“自主”的转折点在于教育局对学校发展方式的觉醒。

我们也曾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改革先进校考察,但并没有深层次提升区域教育质量。2007年,市教育局果断提出“文化兴校”的口号,文化建设成为义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我们明确提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开展“学校精神”的大讨论,提出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三风”建设工作。比如:义乌实验小学提出“民主、人文、开放”的校训,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树立了一流学校的文化形象。稠州中学提出“健美、乐学、仁和”的校训,通过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强化体艺特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等手段,体现“六字”精神,使稠州中学成为市内一流的品牌学校。目前,文化建设在义乌中小学蔚然成风,“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运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活动舞台丰富宽广,全市涌现出各类特色学校100多所,一批理念新、质量优、特色亮的优质学校逐渐形成。

着力处理好几对关系

在义乌教育快速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始终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既保护和激发了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和教职工的创业激情,又有效利用了各种社会资源,保证了教育事业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是处理好教育自我发展与运用社会资源的关系。有效引导市委市政府、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和关心教育的意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地位,把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吸引到教育发展中来。近几年来,教育一直是义乌公共财政支出最大的领域。

二是处理好教育自身稳健发展与适应百姓需求的关系。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是不断改变的,其关注点也纷繁多样。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不搞修修补补。把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让老百姓的子女“有书读、读好书”作为工作主题。

三是处理好教育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外延与内涵的关系。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各类教育,使教育在数量满足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兼顾百姓的接受能力,又推进教育品质提升。

构建和谐团队,树立优良政风

事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智力资源,最大的推动因素是高效的教育政风和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有鉴于此,我们积极营造群策群力、戮力进取的干部作风,创设人力资源使用的制度化环境。靠制度用人,以信念勉励人,以科学精神管人,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尽效力”的勤政创业的良好氛围。

义乌城区教育干部选派任职制是受到省教育厅好评并在全省推广的教育骨干流转机制。但最初执行这项制度却仅是一个偶然。我市农村山区几所薄弱学校校长调离,一把手空缺,如果仍从农村学校调派校长或从内部提拔,这些学校可能仍然难现生机。那么,从城区学校选派如何?2005年,我市从城区几所优质学校选派了3位副校级中层骨干到山区学校担任正校长,结果,这3位校长都干得很欢,几所山区学校颇有起色。于是,我们形成一个理念:用人当给舞台。在此理念的指引下,3年一轮选派城区学校干部下乡任职制度出台了,校长聘任制、轮岗制出台了。我们明确提出,绩效明显的骨干可以继续重用。4年里,已有34位城区教育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校长,140多位校长实现了轮岗交流。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校长均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拼搏”的干劲,在他们的影响下,农村学校新的文化逐渐形成。

义乌市江东中学党支部书记王逸平原是城西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担任6年党务工作者之后,市教育局再次起用他,让他担任一所城郊初中的校长。他两年就使这所学校旧貌换新颜,受到当地百姓好评。从义乌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岗位到山区溪华小学任校长的楼曙光,在资源贫乏、生源薄弱的山区学校硬是闯出了新路,学校阳光体育特色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被权威媒体作为典型加以宣传。良好的选才、任才机制使广大教育骨干焕发了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近几年,我们无论在用人还是在治教上,都遵循教育规律,按制度办事,不折腾、不跟风。教育局只负责创设平台、提供服务、规范程序等工作,倡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系统没有一个怠惰的校长,少有消极、疲塌的教师,一种务实、勤奋、清正的作风充盈在干部和教师队伍中。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雕塑”艺术,社会资源决定“材料”的丰瘠程度,百姓的需求影响着作品的构思。而“雕塑”的最终成型则有赖于制作者的“匠心”。只有抓住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中心点,抓住改革发展的“牛鼻子”,才能使区域教育获得优质、和谐发展。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4

w.5Y k J.cO m文秘

在举国上下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刻,中央颁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干部教育条例》),这是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干部教育条例》系统总结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新鲜成果,首次以法规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迈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将成为推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一、《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干部教育条例》鲜明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纵观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党始终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党建工作中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始终坚持用马列主义教育和武装干部,不断推进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并为发展党的事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领导骨干和专业人才,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对建设素质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更高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号召全党要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则又为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干部教育条例》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把“事实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写入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践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一指导思想必将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必须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自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统领和组织各项工作,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把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融会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按照《干部教育条例》规定的培训要求和内容,结合房县干部实际需要,灵活应用干部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拓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全县工作大局服务的思路和途径,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努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三、《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同样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干部教育条例》分别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经费投入和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史上的与时俱进。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干部教育条例》提出了“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四原则,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目标要求,采取教育培训、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等途径配备教师,建立专兼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和严格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教师,必将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造就一批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理论政策水平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二是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上,《干部教育条例》在总结过去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设经验基础上,为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提出了“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的目标。体现出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发,将大大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三是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安排上,《干部教育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有保证,必将促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大发展。

四、《干部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进入新世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和力度不断加大,要求必须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的需要,党中央从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在总结过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研究制定了《干部教育条例》。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部门职责分工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构成了完整的规范管理体系。指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这种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十分有利于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宏观管理,将大大促进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加大部门配合力度,促进培训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贯彻实施好《干部教育条例》,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动力,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要通过《干部教育条例》的贯彻实施,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体现时代性上有新飞跃,在把握规律性上有新进展,在富于创造性上有新突破,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莲山 课件 w w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5

摘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的主要任务,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提出的重要工作要求。党校落实“三转”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党校对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职能作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严格校风校纪,实现“三转”要求。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三转”要求;党校发展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的主要任务,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提出的重要工作要求。如何联系党校实际落实“三转”要求,笔者认为,党校必须立足根本,突出党校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的职能作用,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严格校风校纪,使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转变作风,共同推动党校事业的发展。

一、转职能,突出反腐倡廉教育

转职能就是要聚焦主业,把握好职能定位,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党校作为学习型、熔炉型的阵地,肩负着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重任,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也是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一政治优势。

长期以来,市委党校纪检部门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制定反腐倡廉教育教学计划,把廉政教育内容纳入到党校所有主体班教学计划中,作为党性锻炼的重点必修课程。党校坚持以教学方式创新为抓手,反腐倡廉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理论教育与案例教学、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的影响力,有效地发挥党校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作用。教学中,我们还创设案例式、互动讨论式、演讲式、调研式和自主选学式五种学员参与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员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员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作用。在培训中,通过建立包括反腐倡廉理论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库组织学员参与案例式教学;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促使学员主动进行廉政文化的研讨和廉政分析;在中青班中坚持演讲式教学,充分利用郴州监狱、桂阳监狱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参观和警示教育;将反腐倡廉建设相关内容列入调研选题,组织学员进行调研式学习;完善本校教师、外请专家、部门领导相结合的党风廉政教育师资队伍,开展主题式教学。2013年以来,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我校共开展互动式教学与现场式教学13次,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14次,赴基层开展一线工作体验式教学12次,课题调研5次,自主选学式教学6次。学员们反映,党校这些教育职能转变效果很好。

二、转方式,重在联系实际

转方式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反腐倡廉建设常讲常新,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然带来新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领域、各环节、各阶段都会涌现一些新问题,党员干部势必面临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在党校,这就要求党校纪检部门转方式,拓宽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方法。

譬如,在党中央部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郴州市委党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注重与党校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把上级“规定动作”做扎实、做到位,结合党校实际组织开展好“自选动作”,使教育实践活动富有党校特色。如,紧紧围绕党校教学、科研、后勤管理、人事党务等工作开展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争创一流党校的具体实践上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这一红线贯穿始终,开展“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党校人精神的大讨论”,凝聚共识。以“好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题,开展教师职工及学员奢靡之风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发挥干部培训优势,把群众路线教育纳入党校培训计划,精心设计专题,把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和党性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校理论研究优势,组织教研人员撰写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在郴州主流媒体发表。发挥理论宣传优势,组织党校教研骨干走出校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乡村等基层,宣讲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精神与成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可见,郴州市委党校纪检部门在转方式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转作风,严格校风校纪

转作风就是要强化自身建设,打造过硬队伍,带头严格自律,带头转变作风,带头纠正“四风”,严格校风校纪,以良好的作风树立党校作为红色阵地的良好形象。党校校纪校风的好坏关系到党校的生存和发展。好的校纪校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就会形成党校的无声命令和良好形象。郴州市委党校纪检部门转作风的作法是:

(一)发挥领导干部在校风校纪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郴州市委党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自2005年升格为大专体制后,校长是副厅级领导干部,校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处室正职都是处级领导干部。因而领导干部在校风校纪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多年来,他们从自身做起,在校风建设上率先垂范。譬如,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作风大整顿活动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带头查找自己在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教风、文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以自身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全校优良风气的形成。领导干部对教师职工经常沟通交流,倾听意见建议;经常主动关心,激励引导;经常发扬民主,授权信任,增强全体教师职工的归属感、主体感、荣誉感。在全校教师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在主体班学员中开展学风学纪教育、尊师重教教育、爱我党校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等,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把遵守法纪作为行使权力的第一准则,严守党的纪律,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利益上的清醒人,做廉政上的带头人。

(二)落实校风校纪建设责任

郴州市委党校坚持把校风校纪建设作为党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摆上每年学校讨论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校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室的监督责任。校委会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层层分解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在全校各部门、各项工作中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问责。校长担负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校委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处室正职对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校纪检监察室负责全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各党支部书记负责对本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督导,形成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良好氛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校风校纪建设落到实处。

(三)完善校风校纪建设的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建设是搞好校风校纪建设的长效保证。譬如,进一步完善学习调研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上班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交流谈心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党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校风评议机制,经常开展社会评党校、学员评教师、教职员工评领导的评议活动,表彰先进,奖优惩劣。建立健全校风校纪建设监督机制,不断对校风校纪建设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加强党校全面管理,2013年以来,郴州市委党校制定和完善11类88项规章制度,编纂成《郴州市委党校制度汇编》一书发给各处室和处级领导干部人手一册贯彻执行,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依章治校。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6

2003年12月30日,市局党组任命我为**县邮政局局长和党委书记。半年来,我带领新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邮政企业营造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市局党委、纪委的具体要求,我局党委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分开,强化民主监督,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我局邮政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表率作用,为群众做出好样子

作为党政一把手,我在**邮政局任职的半年来,我深知领导干部在廉政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我紧紧遵照“观念律道,规则律人,纪律律事”的原则,在工作中把反腐倡廉与邮政改革发展相结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切实履行好组织赋予我的神圣职责。我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好两个〈条例〉,加强自我警示,为自己构筑拒腐防变防线;二是带头遵守有关清正廉洁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三是带头同各种****现象作斗争;四是带头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五是带头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守得住清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二、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1、成立领导小组,抓好制度落实。根据市局党委、纪委的有关指示精神,为了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专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黄亚军、杨思鉴两局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室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并指定由人事教育部具体负责处理活动的日常工作,杨思鉴局长负责纪委工作,充分做到组织落实、分工明确、措施到位。

2、加强思想教育,打牢拒腐防变的根基。强化思想教育是抓好廉政建设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打牢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内干部保持廉洁的自觉性。在教育内容上:一是要强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使每个党员明白,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好的传统不能丢;二是强化以反贪拒贿为主要内容的拒腐防变教育;三是强化********理想和道德教育,使广大党员自觉地把为实现********社会制度大目标与廉洁自律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不谋私利,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四是强化遵纪守法教育,提高党员的政策法规观念,自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清正廉洁。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主要采取:一是要注意理论灌输,勤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二采用放看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例的录相带(VCD)作形象教育;三是启发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己。

3、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强化监督机制,既是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监督网络;二是疏通监督渠道;三是完善内部约束机制。

三、增强四种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进程

1、增强服务意识,围绕第一要务,全力优化企业经济发展环境。反腐倡廉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实践证明,第一要务只有以反腐倡廉工作为坚强保证,才能保持良好势头;反腐倡廉只有紧紧围绕和自觉服务第一要务,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2、增强治本意识,教育在前,预防在先,铲除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一是加强廉政教育。在全局的党员、干部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每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录相带(VCD),认真学习两个〈条例〉等中央、盛市的有关文件、材料,逐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三是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3、增强责任意识,按照三项格局扎实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上新台阶。县局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认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制落实和责任追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了五项专项治理活动;狠刹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严禁领导干部公车私驾;开展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专项信访监督。

4、增强形象意识,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培训,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不断提高纪检监督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

三、方法得当,措施到位,扎实有效落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市局党委的部署,局党委、纪委要求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同志的讲话与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要把实现全局经营发展目标与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结合起来,要把坚持“两个务必”和全省工作的“两个率先”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改造,保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提高邮政企业的两个效益、为职工谋福利的工作出发点。

1、着力抓好班子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现象人人反对,人人痛恨,在这个问题上,我局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始终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做到了六个禁止,自觉律己,没有发生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发生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没有发生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没有发生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现象。

2、党委重视,党员带头,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根据党委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始终保持******人的浩然正气,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廉洁从政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负有执政为民的历史责任,时时、事事、处处注意把握住自己;坚定信念、坚守原则,不感情用事,做到了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灌南邮政超常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3、坚持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力度。为了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民主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对涉及单位及个人利益的各项政务进行公开,推动廉政建设,加强民主监督。一建立政务公开组织机构;二制定政务公开实施细则。

4、开展民主评议,推进廉政建设。

开展创建行业新风和民主评议活动是我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创建行业新风和民主评议活动,推进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强化监督手段,有利于构筑思想防线,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行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⑵制定行风建设具体规定;⑶搞好民主评议工作,增强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邮政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特别是办公用品采购、车辆管理、干部任用、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公开接受群众检查和监督,增加透明度;⑷充分发挥全面监督作用。加强党组织的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全面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毫不放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四、巩固成果,再接再厉,把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

党风廉洁,政纪清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局党委、纪委要求全局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自身清正廉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清正为民、廉洁奉公的优秀党员干部,做自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模范,做全局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7

(一)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达到了新的高度。

2011年2月份, 海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建省以来规格最高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9月份, 罗保铭书记上任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是教育调研。蒋定之省长上任伊始, 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 他们强调抓教育就是抓发展, 就是抓进步, 就是抓海南的未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优先抓好教育的坚定决心, 成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12月份,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 2011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预计超过150亿元, 实现连续六年大幅增长。

(二) 教育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实施

2011年, 在我省的积极争取下, 教育部与省政府分别签署了省部共建促进海南教育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 海南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批重要规划相继制定出台;十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全面研究制定, 试点工作稳步开展;八大教育工程预算资金陆续落实并全面启动建设。

(三) 教育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得到明显改善

在学前教育方面, 确立了政府主导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 开工建设57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在义务教育方面, 省政府与各市县政府分别签订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 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 一批高标准建设的新学校和新校区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省新增5600个学位, 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有效增加;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 2011年新增7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我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的新突破。2011年我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达6.4万人, 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

(四) 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

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进展显著。二期4所思源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新增优质学位6900个;三期8所思源学校全面动工, 建成后将再增优质学位1.85万个。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建立了普通高中学生的资助政策, 扩大了中职免费教育范围;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解决了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目前海南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省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 2011年我省居民对海南教育发展状况的总体满意率比2010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达到82.16%。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一) 突出工作重点, 力求突破薄弱环节。

一是要加快扩大学前教育学位资源。学前教育是我省教育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建好2011年立项的57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基础上, 今年再开工建设42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00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和30所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力争今年新增2.51万个学位;另一方面, 启动实施专项奖补资金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和部门、企事业单位办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二是要力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是党和国家在义务教育普及后提出的战略性任务, 从2013年开始, 国家和省政府将启动对我省第一批4个县 (区)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三是加强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今年要通过实施基础能力建设 (二期) 、实训基地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等项目, 着力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力争再有3所学校进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 2-3所进入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行列。四是大力推进重点大学建设。提高质量是我省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 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专业是引领我省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今年海南大学将迎接国家“211工程”建设验收。

(二) 深化教育改革, 完善教育体制机制。

一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 要强化通过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管理教育, 特别是要制定、完善和实施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标准, 比如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标准和收费标准、中小学和幼儿园编制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拨款标准等, 努力做到用标准加大投入、用标准加强监管、用标准加重问责。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 要以学前教育领域为突破口, 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要探索区域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模式和办法;要探索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三段式”办学模式的发展新途径, 加强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团化办学;要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 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总体要求, 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监控与管理,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研究制定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框架, 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 文明我先行”等主题实践活动。四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上, 要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 今年要启动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 (海南) 中心筹建工作, 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步伐, 力争完成与国际名校合作举办国际旅游院校的筹建审批工作。五是在评价制度改革上, 要探索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 继续深化中招改革, 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级中学的比例, 完善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

(三) 促进教育公平, 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目前, 国家“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我省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等项目都分布在农村地区, 各市县要尽快落实配套资金,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争取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是我省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举措, 今年我们要完成三期8所思源学校的建设, 新增1.85万个学位, 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扶贫、就业、促民生的重要举措, 今年我省中职教育的免学费范围要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农村户籍学生, 力争2013年实现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二是健全完善教育资助惠民体系。今年, 除了扩大中职资助范围, 我省还将启动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工作, 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继续做好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与管理, 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重点, 扎实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各有关单位要密切配合, 力促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保障任何一个学段都没有孩子因贫失学。三是重视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目前, 有一些教育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受到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讨论, 这既表明海南百姓对教育的关注和期待, 如“择校热”等, 要通过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 多措并举共同解决。

(四) 转变发展方式, 注重内涵式发展。

一是向科学规划要质量。当前, 我省教育发展水平仍较薄弱, 各级各类教育和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各市县、各学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开展“科学规划年”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教育发展的科学谋划, 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的整体设计, 把解决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问题与实现全国性、全省性改革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 少走弯路。二是向资源整合要质量。在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整合方面, 今年要出台《海南省中小学“十二五”布局调整指导意见》, 指导市县加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中职学校资源整合方面, 今年要重点做好全省中职学校的布局调整, 推进五指山地区省属职教资源的整合。三是向规范管理要质量。今年要突出抓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规范管理, 对于学前教育, 重点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对于义务教育, 重点是坚决抓好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 深入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 加强专项检查。四是向特色发展要质量。我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要紧密结合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培养人才, 准确定位, 增创特色优势。

三、再接再厉、狠抓落实, 切实保障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 抓项目, 促投入, 务求取得实效。

省委、省政府已经把2012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 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学会设计和实施项目。

(二) 抓队伍, 强素质, 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抓教师队伍建设, 要从师德做起。今年将启动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年”活动。二是抓校长队伍和教育行政人员队伍建设, 一方面, 要继续加大对优秀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的培养选拔力度, 让真正懂教育, 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同志来治理学校、管理教育;另一方面, 要加强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三) 强督导, 重督查, 提升教育执行力。

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与督学双重作用, 坚持督导和指导并重, 改“重部署”为“重督查”, 确保各项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落实到位。

(四) 促协调, 聚合力, 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如何推动发展教育事业 篇8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胡锦涛特意前往这所中学,重点考察了解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

在人大附中实验楼,胡锦涛走进一间间教室、实验室,同老师和学生们热情交谈。设计技术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的科学小装置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走上前去仔细察看。设计直升机降落高度差补偿装置的学生告诉总书记,自己的设计灵感是从看到抗震救灾时直升机在山区着陆困难后萌发的,使用这套装置可以解决直升机在斜坡上的起降问题。设计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学生给总书记演示了装置的发电效果,介绍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原理。胡锦涛高兴地对在场的学生们说,通过这样的设计技术课,可以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勤动脑、勤动手,掌握更多真才实学,将来一定能成为建设国家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虚拟科学实验室里,老师正辅导学生利用软件虚拟环境进行空间飞行器对接设计,胡锦涛详细了解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对接方案,希望他们继续完善这些方案,并预祝他们取得成功。数字创意实验室里,总书记仔细观看学生们在电脑上制作的教师节动漫贺卡,夸奖他们贺卡做得好,也很有意义。

实验楼里的远程教室,是人大附中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而设立的,在这个教室里,可运用远程技术手段同外地学校进行同步教学。当胡锦涛走进远程教室时,这里正在同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贵州毕节地区民族中学进行远程互动教学。两块电子屏幕上呈现出六盘山、毕节的学生专注听课的实时画面。胡锦涛高兴地通过远程视频与两地师生通话,询问他们上课能不能听清楚、老师的讲课有没有帮助,得知这些地区的孩子从中获益很多,总书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勉励边远地区的学生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系统,努力学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长大以后成为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在人大附中艺术馆,胡锦涛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学生们演奏的交响乐和表演的舞蹈、健美操,对他们的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对陶冶情操、和谐身心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艺术修养,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合唱教室里,学生们唱起了专门为教师节排练的歌曲《啊!老师,妈妈》。“妈妈是人生第一位老师,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妈妈……”优美的歌声、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们。胡锦涛称赞他们的歌充满了对老师的爱,是教师节献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为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人大附中开设了150多门选修课,还活跃着许多学生社团。设在学校中心花园的选修课“超市”热闹非凡,老师们正向学生介绍各自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少学生社团也在吸收新成员。胡锦涛走到一个个“摊位”前,同师生们交谈,询问他们课程选择和社团报名的情况。总书记对人大附中通过开设大量选修课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感到满意,希望学校坚持“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理念,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节前总书记来到人大附中,让学校的老师们喜出望外。胡锦涛同老师们热情握手,向大家祝贺节日。总书记说,这些年来,人大附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开展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老师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我代表党和政府、代表孩子们的家长感谢你们。希望你们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人大附中办得更好。

离开人大附中,胡锦涛又来到著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总书记首先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60周年成就展。展厅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集中展示了学校60年来发展壮大的历程。胡锦涛一边观看展品,一边听取介绍,对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随后,胡锦涛考察了人大新闻学院。学院演播室里,一堂电视新闻直播节目采访课正在进行,学生们扮作嘉宾、主持人,在老师指导下模拟采访过程,学习现场采访、演播室访谈、演播室连线的方法和技巧。总书记怀着浓厚兴趣观摩了课堂教学。他对在场的师生们说,各种新型传播手段的出现,给新闻工作带来许多新变化新挑战。同学们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努力掌握新闻工作新知识新本领,还要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里,十几位教授正就宏观经济形势展开热烈研讨。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教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认真倾听,并同大家亲切交谈。他希望教授们继续深入研究,拿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胡锦涛还观看了人大法学院院史陈列室,充分肯定法学院取得的成绩,勉励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再立新功。

考察过程中,胡锦涛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说,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6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你们弘扬光荣传统,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努力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考察结束后,胡锦涛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亲切接见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总书记同大家一一握手,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胡锦涛充满感情地说:“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次受到表彰的教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你们中间,既有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突出业绩的教书育人楷模,也有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抗震救灾英模。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优秀品质。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胡锦涛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先进楷模为榜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培养高尚师德,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下一篇:公共基础法律常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