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

《呼啸山庄》这个名字对于接触过外国作品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作者是英年早逝的英国作家爱米丽 勃朗特。今天刚刚读完这部作品,却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主人公与最近流行的韩剧《魔王》中的主人公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呼》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厉夫是被恩肖家捡来的孩子,他们住在呼啸山庄,除了老恩肖宠爱他外,家里没有人喜欢他,所以从小他就过着一种被人歧视,欺负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在老恩肖去世——他的儿子欣德利继承遗产后变得更加的悲惨,被人当仆人使,经常被欺负,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候他有了一个与之分担痛苦的人——凯瑟林,欣的妹妹,渐渐的,二人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可是好景不长,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认识的凯根本不可能与希在一起过下层人的生活,所以便嫁给了追求她的埃德加 林顿——画眉山庄的主人,凯天真的认为这样可以改变希的地位,至少可以在金钱方面帮助他,可是她却不知道希失去了她,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以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希走了。过了几年,希又回到了这个另他伤心的地方,然而,他再不是那个没钱的小子了,转而成为了富翁,而他回来的目的则是——报仇!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对善良人美好人格的扭曲,对宗教的讽刺和对金钱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希后来一系列的报复中我们可发现社会对人的改变,是从善良人向罪恶人的改变。

而这有让我想起了刚刚看的韩剧《魔王》,主人公郑泰成是一个受害者。他生在一个和睦的家庭,虽然父亲很早的去世,可是和母亲,哥哥过的日子很和谐,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然而,一次意外哥哥被人故意用刀捅死,母子两人痛不欲生,希望法律为他们求一个公道,可是由于谋害者的家人势力过大,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可以说祸不单行,母亲又发生交通事故离他而去。转眼间,他身边最近的两个亲人就这样走了,只留下他一个人,他对这个世界彻底的失望了,于是,仇恨之心便从心底滋生,疯狂的对伤害他的人进行报复……当然,这部剧的主旨不是为了批判这个社会,在于希望人们不要过于偏激,应该用一颗平常的心看待社会,否则会害人害己!

这两部剧的主人公的都是值得人同情的。这也让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也许你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经历的事情,但是不要失望

翻开《呼啸山庄》,我首先被故事中人物的家谱震惊了,欧肖家和林顿家后代的生命竟是如此的短暂,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正值人生的韶华呀!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呼啸山庄》之旅。

老欧肖一家生活在一幢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房子里,这座房子因为是建在狂风肆虐的山丘上,因而叫呼啸山庄。凯瑟琳和亨德雷·欧肖是欧肖的一对儿女,老欧肖收留了在利物浦繁忙街头捡到的一个脏兮兮、黑头发的吉卜赛男孩,并为他起名叫希斯克利夫。一开始,凯瑟琳和亨德雷都不喜欢希斯克利夫,在老欧肖的坚持下,一家人还是渐渐地接受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成了亲密的朋友,老欧肖对希斯克利夫也是异乎寻常地喜欢,这让亨德雷开始痴妒父亲对希斯克利夫的感情,视他俩为仇敌。

老欧肖的死改变了希斯克利夫的命运,他成了一个仆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造访画眉山庄林顿家正是悲剧的开始。富有的林顿家放狗误伤了凯瑟琳使得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休养了五个礼拜,这期间,凯瑟琳认识了林顿儿子艾加。与长着蓝眼睛,浅色头发,举止得体,将来还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的艾加相比,希斯克利夫产生了自卑和羞愧,而他对凯瑟琳的爱却深深地熔进了血液。此时的凯瑟琳因为交了艾加这个新朋友而忽视了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感情,她希望通过嫁给艾加,用艾加的钱来帮助希斯克利夫的错误想法更加速了悲剧的进程。希斯克利夫在娶凯瑟琳无望的背景下夫踪了四年,奋斗了四年,当他再度回到画眉山庄时,他已成了一个绅士,而凯瑟琳已成了艾加的夫人,但希斯克利夫的归来,仍然使凯瑟琳极度兴奋,她真切地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把希斯克利夫当作朋友,然而复仇的火焰此时已在希斯克利夫的内心燃烧,他决定要报复亨德雷和艾加,然后成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继承人。

被复仇火焰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希斯克利夫一步步地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让他的仇敌亨德雷、艾加都死在自己的前头,然而心爱的女人凯瑟琳却也成了他复仇计划的殉葬品。希斯克利夫终于实现的自己的愿望,可他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魂魄牵累着,他的生命早已不属于自己,生和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2

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是英国社会动荡斗争的年代, 当时, 资本主义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不断恶化, 失业工人日益贫困, 大量童工被折磨致死。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 父亲原是个爱尔兰教士, 一八一二年娶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 膝下六个儿女。一八二〇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一处偏僻的旷野角落安家, 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艾米莉·勃朗特是小说家, 也是诗人。许多批判家都认为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英国的批判家拉尔夫·福克斯写道:“《呼啸山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创作的最非凡的小说之一, 因为这部小说中艾米莉挖掘了生活中绝望的痛苦。一个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女孩, 生活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西莱丁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的牧师家中, 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 夏洛蒂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高尚的爱情表现了这些女孩孤独、被压抑的生活……然而艾米莉不满足于此, 在荒原上石头房子中那种疯狂、充满恐惧的氛围中, 她的爱确实征服了一切。

二、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 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首先叙述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的特殊感情, 他们对辛德雷暴虐的反抗, 他俩在共同反抗中萌发的真挚爱情。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愚昧, 背叛了希斯克利夫, 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 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却不幸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第三阶段描绘希斯克利夫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交代希斯克利夫的死亡, 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 思想上经历的变化。

《呼啸山庄》主要描述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 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 被恩萧先生收留。呼啸山庄是恩萧先生的庄园, 环境阴沉, 远离外界。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 但恩萧死后, 新主人辛德雷欺侮希斯克利夫, 把他赶到仆人那去, 不让他接受教育, 强迫他像其他雇工那样艰苦劳动。希斯克利夫深爱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 凯瑟琳也爱他, 但她害怕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希斯克利夫认为无望和凯瑟琳结婚后, 离开了呼啸山庄, 三年后他回来时已是个富人, 凯瑟琳此时已嫁给懦弱的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住在呼啸山庄寻机报仇。他疯狂的爱凯瑟琳, 这使凯瑟琳生下女儿凯西后早逝。希斯克利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 对她很残忍。希斯克利夫控制了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 来报复辛德雷在他年幼时对他的虐待。希斯克利夫为了得到林顿家的房产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 当他马上就要成功时他的儿子死了, 而凯西爱上了哈里顿。希斯克利夫此时已经老了, 一直思念凯瑟琳, 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复仇毫无意义。

三、人物分析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 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 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是一种“暴力迷恋”。

希斯克利夫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 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 迫使他变得无情。辛德雷的皮鞭不但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残酷, 也使他认识到委曲求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和报复。凯瑟琳曾经是他的伙伴, 他的爱人。他俩在共同反抗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 凯瑟琳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 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因为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 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最终悔恨丧命, 也毁了对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 还差点害了自己的女儿。艾米莉·勃朗特对凯瑟琳既有同情, 也有愤慨;既有惋惜, 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 又怒其不争。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 是小说的重大转折。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 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 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希斯克利夫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 独霸两家庄园, 还让他们无辜的后代也饱尝了苦果。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仇,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不但是社会的悲剧, 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四、作品魅力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 是始终贯穿作品的脉络。作者依此脉络, 谋篇布局, 把场景安排得神秘莫测, 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 有时在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 让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 表明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五、结语

希斯克利夫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反叛者, 凯瑟琳在童年也是反叛者。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摧残。因此希斯克利夫首先是被压迫者, 然后决定报复, 但是他的过度报复, 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由此可见,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贺道中, 论《呼啸山庄》对人性的探讨[J], 山花:下半月, 2010, (8) 。

呼啸山庄寻旧梦 篇3

1821年,约克郡哈沃斯的荒原上有一座孤零零的石屋,它的主人勃朗特是一位牧师,他的妻子因患肺结核而不幸去世了,留下了六个孩子:玛利亚八岁、伊丽莎白六岁、夏洛蒂五岁、勃兰威尔四岁、艾米莉三岁、安妮不到两岁。三年后,玛利亚和伊丽莎白同样被肺结核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其余四个年龄相近的孩子相依为命,以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坚定地开始了人生的历程。

1847年年底,勃朗特家的三姐妹几乎同时各出版了一部小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斯·格雷》。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竟一下子出现了三位女作家,这个近乎于神话般的新闻给作者和作品都增添了无尽的神秘,更加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一个多世纪以来,《简爱》和《呼啸山庄》一直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勃朗特三姐妹成长和生活过的约克郡有悠久的历史、巍峨的群山、气势恢弘的修道院、别致精巧的村庄,各种引人入胜的风景与热诚的待客习俗都使这里具有了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作为昔日约克郡的中心,古城约克还保留着罗马、撒克逊和维京时代的历史和特征。著名的约克大教堂前的中古街道,是维京人占领之前就有的,这些以鹅卵石铺成的人行道中,以石头街最为有名,街道两边则保留了许多中古时代的建筑,现为约克的主要购物区。约克大教堂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和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1229年开始兴建,1740年才正式完工。以约克大教堂的建造为标志,约克在中世纪晚期达到了鼎盛,以教堂为中心修筑的城墙,直到今天还环绕着整个城市。在约克还有着许多关于鬼魂和幽灵的传说,愈发增强了这里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约克是最适合徒步游览的城市,考古资源中心、克利佛德塔、维京城市遗址、国立铁路博物馆、中世纪城墙、约克大教堂等名胜古迹,会向您讲述这里悠久历史中发生的一个个故事。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古城约克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的中国专题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博物馆,英国铁路博物馆(约克)在3月中国文化节期间举行了《中国蒸汽机车的最后岁月》专题摄影展;从8月1日起,《世界屋脊上的铁路》摄影展也由该馆在网上推出(http://www.nrm.org.uk/events/china2008/index.asp),摄影展的所有文字资料都译成了中文,受到约克华人社区的欢迎和好评。

工业革命时代的旧梦

昔日的约克郡,工业曾经一度非常发达,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原有的钢铁工业、制造业等走向衰落,如今很多城市都已经完成了转型。

现约克郡-亨伯地区首府、西约克郡郡府利兹是英格兰八大核心城市之一,早在中世纪时就成为著名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专门销售羊毛制品。工业革命时期,利兹开始成为工业城市,1816年连接利物浦的运河通航,1848年铁路建成通车,更促进了利兹的工业发展,当时主要有纺织、化工、皮革和陶瓷等工业门类,同时也是采煤中心。

二战后,利兹的制造业严重流失,但如今利兹仍是英国官方评出的经商环境最佳的城市。利兹的支柱产业是金融业,其地位在英国仅次于首都伦敦,四分之一人口为金融业从业者。另外,服务业也是利兹的主流产业,主要有零售、写字楼、客户中心和传媒机构。旅游业方面,可以为全市提供两万多个职位,游客主要是前来参观利兹的文化景观。

南约克郡的谢菲尔德也是英格兰八大城市之一,在冰河时代末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公元500年以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这里,诺曼人征服以后,建造了谢菲尔德城堡以控制当地的居民,城堡渐渐演变为小镇,后来便成为了近代城市的核心。

从19世纪起,谢菲尔德以钢铁工业闻名于世,许多工业方面的革新都诞生于这座城市。工业革命期间,该市的人口增加了数十倍,在1893年获得了地方自治权,正式命名为谢菲尔德。二战前夕,谢菲尔德作为钢铁工业基地开始大量生产武器和弹药,这也导致了它在1940年12月遭受了两次严重的轰炸,无数建筑被毁,超过660人丧生。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国际竞争和英国煤炭工业的崩溃,当地工业开始衰落。进入新世纪后,谢菲尔德重新复苏,并定位为一座科技与体育之城。

新世纪的蓬勃生机

谢菲尔德在地理上极富特色,八山环抱,五河交汇,大部分地方处于山坡上。该市超过60%的地方为绿地,人均拥有树木超过了欧洲的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其三分之一的地域属于山顶区国家公园,而在英国,没有任何城市的市界以内被划入国家公园。音乐是谢菲尔德的一大特色,拥有多家管弦乐队和唱诗班,市区和附近乡村都有唱圣诞颂歌的传统。市内的兰心剧院和坩埚剧院再加上一些工作室剧院,构成了除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剧院联合体。

位于亨伯河畔的赫尔(即赫尔河畔金斯敦,行政上简称赫尔)则是一座充满了惊喜的桃源仙境般的美丽城市,各种文化、购物场所和夜生活使城市生机无限。众多景点集聚于古老的市中心,博物馆区周围分布着八座博物馆,游人可以免费参观。从赫尔向亨伯河上游8000米处,坐落着举世闻名的亨伯桥,这座全球第四大单索吊桥,全长2220米,主跨距1410米,在1981年7月24日建成时(英女王出席了典礼)是世界上最长的单索吊桥。

西约克郡重要城市之一的布拉德福德同样拥有众多名胜,英格兰的国家媒体博物馆就坐落在这座具有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小城中央,它是伦敦之外最具人气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索泰尔村就位于布拉德福德市郊,依克莱高沼地和沃夫代尔也是风景迷人的好去处。

北林肯郡则以宁静淡泊的田园风光和出类拔萃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林肯郡的丘陵地带、葱翠的安科姆山谷和独特的阿克斯霍姆岛在此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探寻历史古迹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气息。

约克大学是英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曾在《每日电讯报》的排名中位居次席。除了约克大学外,利兹大学也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建立于1831年的利兹医学院和建立于1874年的约克郡科学院。1887年,以上两所学校与曼彻斯特欧文学院、利物浦大学学院合并为维多利亚联合大学,1974年由英王爱德华七世正式授予利兹大学的名称。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利兹大学如今已成为英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最受英国本土学生欢迎的大学。作为全英最好的十所研究性大学之一,利兹大学获得的企业赞助在英国所有大学中名列榜首。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上赛季的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中只有一支来自超级联赛的球队,而四支球队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来自英冠的巴恩斯利队,因为它先后在八分之一决赛和四分之一决赛中淘汰了利物浦和切尔西。要知道,这两支豪门后来分别进入了冠军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这是约克郡-亨伯地区的球队(巴恩斯利是南约克郡的郡府)近年来表现最出色的一次。

然而,巴恩斯利队进入足总杯半决赛掩盖不了约克郡-亨伯地区多年来缺少英超球队的尴尬现状。自从约克郡-亨伯足球的旗帜利兹联队在2004年降级后,就只有谢菲尔德联队在2006/2007赛季曾到英超一游。所幸的是,上赛季英格兰冠军联赛结束后,赫尔队[详细介绍见本期第46页《生班马》文]在其百年历史上首次进入了顶级联赛,这也使约克郡-亨伯地区在新赛季中不再被英超所遗忘。

事实上,本地区不乏传统强队,在英格兰足坛乃至欧洲赛场上也有过辉煌的成绩。只不过那些辉煌都属于遥远的时代,渐渐被岁月的脚步尘封于史册当中了。即使在1992/1993赛季英超元年,当时利兹联队和谢菲尔德双雄还都身处于超级联赛当中,但后来陆续降级,盛景难再。

谢菲尔德有两支著名球队,即谢菲尔德星期三和谢菲尔德联。前者创建于1867年,当时是一个板球俱乐部,因为队员只在每个星期三才有时间踢足球而得名。1892年,星期三队首次进入甲级联赛,很快成为全英拥有支持者最多的俱乐部,球队的绰号为“猫头鹰”,又因谢菲尔德曾以钢铁工业闻名,而与同城对手谢菲尔德联队共享“铁铲”之名。

1903年和1904年,星期三队蝉联了英格兰联赛冠军,此后,他们还曾两度夺冠。在二战之前,星期三队是英格兰最强的几支球队之一。事实上,星期三队的重要荣誉都是在二战前得到的,包括1896年、1907年和1935年三次足总杯冠军。在二战后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只有1991年的联赛杯冠军给了这支昔日劲旅些许安慰。

虽然星期三队的战绩更加辉煌,但首次为谢菲尔德夺取联赛冠军的却是谢菲尔德联队。谢联队创建于英格兰联赛问世的同一年即1889年,1893年即进入甲级联赛,1898年夺得了该队历史上唯一的顶级联赛桂冠。从1893年至1934年,谢联队连续角逐甲级联赛,期间除了一次联赛冠军外,还四度荣膺足总杯桂冠。1934年该队首次降级,此后再未获得过重要荣誉。值得一提的是,谢联队堪称中国球员的“养老院”,继郝海东和李铁之后,今夏告别曼城队的孙继海成为了第三名加盟谢联队的中国球员。此外,谢联俱乐部还于2006年初成功控股成都五牛,将其更名为成都谢菲联俱乐部。

上世纪20年代,位于现西约克郡南部小城的哈德斯菲尔德队异军突起,1922年夺得足总杯,1924年~1926年蝉联了联赛王冠,成为英格兰顶级联赛历史上首支三连冠的球队。当时该队的主教练查普曼带队连取两届冠军,声名鹊起后转赴阿森纳执教,为枪手开创了一个王朝时代。查普曼离去后,哈德斯菲尔德队挟余勇完成了三连冠,但此后便泯然众人矣。

白色时代和青年近卫军

正式建队于1919年的利兹联队是英格兰乃至欧洲足坛最负盛名的球队之一,更是约克郡-亨伯地区战绩最佳的球队。一身全白球衣的利兹联队于1924年首次进入甲级联赛,至1964年该队第五次从乙级升上甲级,终于迎来了辉煌时代。

1964/1965赛季,利兹联队在联赛和足总杯上都获得了亚军;1967/1968赛季,利兹联队夺取了球队历史上第一座重要冠军奖杯——英格兰联赛杯,随后又在欧洲博览会杯赛中问鼎。两个冠军在手,主教练唐·里维率领杰克·查尔顿(博比·查尔顿之兄)等弟子乘胜前进,在接下来的1968/1969赛季仅负两场,力压利物浦双雄而首夺联赛王冠。

上世纪70年代前五年,利兹联队在各项赛事中都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1970年,他们在联赛和足总杯中都屈居亚军;1971年和1972年,他们连续获得联赛亚军,但先后在博览会杯和足总杯上夺冠;1973年,利兹联队在欧洲优胜者杯和足总杯上都进入了决赛,但分别负于AC米兰和桑德兰;1973/1974赛季,利兹联终于再夺联赛冠军。

尽管唐·里维此后晋升为英格兰队主教练,但他打下的基础足以令白衣战队进入1975年的冠军杯决赛。不过,在对阵卫冕冠军拜仁慕尼黑的决战中,法国主裁判吹掉了利兹联的一粒进球,还两次对他们应该获得的点球不予判罚,最终拜仁连下两城带走了冠军杯。唐·里维离任和冠军杯失利宣告了利兹联队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让恨成为爱的理由

初读《呼啸山庄》时,便因她的沉郁的风格而生畏,与其说是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倒不如说是失去了读下去的勇气。呼啸山庄是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她见证了一个时期悲惨爱情的社会原因和人心百态,从一种悲剧到底的视角直刺社会的灵魂。也许这个时代真正存在过,期间不知有过多少个呼啸山庄,倘真如此,那实在让人惊悚,使人惋惜,使人心痛。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故事的主人公是希斯克利夫,他是可恶的,但他更是不幸的。他因被迫与童年朝夕相处的凯瑟琳分离而心生怨恨,而这种怨恨影响了三代人的命运。但这种悲惨的结局不是单由一个方面造成的,辛德雷的专横,凯瑟琳的虚荣,社会的阶级观念,都是悲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这种环境中的爱,如若完美,则万事美满,如若不成,必将成为孽源。

而文章似乎又给人一种安慰,在希斯克利夫弥留之际,他出现了对爱的真诚的动容,这个可怜的人,一生没有得到过真爱,也没有给过他人真爱,这是社会造成的,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但在最后,他那个从来没有长过爱之花朵的心田,竟蓦地窜出来一小朵爱的花骨朵,只是这种爱过于短暂,短暂到无法弥补他一生种下的恨。这里应该有更深的含义:一个病态的社会,即使有真正的爱,这种爱的出现也太过于短暂;也许爱会持久,但这种希冀只能寄托于未知的未来,社会是不断前进的,追求真爱的人们也在付出着不断的努力,遭遇着这种打击与挫折,人心本善,伤过后可以恨,也可以再爱,恨则成为孽,恨是一种理由,一种爱的理由,这种爱是病态的,狂热的,而此,爱也容易成为恨的滥觞。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5

“凯瑟琳”这三个字在我的脑海中不停地盘旋,那时我刚进入这本书时的第一个女人,也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女人,而和她从小长大的那个小男孩(西斯克里夫)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像疯子一般的人物。而我还不知道他是怎么变可怕的时候,他就已经很可怕了。而这一切看上去是因为爱,但更多的是那个社会的问题。

那一声声在大雪天里对着窗外的呼唤,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生活的一种无奈,也许西斯克里夫一开始就不应该进入那个家庭,那个充满着仇恨和利益的家庭。小凯瑟琳的爸爸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但是凯瑟琳的哥哥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他当作是自己家的人,他只是把他当作是自己家的一条狗。爱情是纯洁的,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擦出了爱的火花,但没有那个爱情是天使般的纯洁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天使这个东西。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和艰苦的但仅仅只有感情的生活面前,凯瑟琳选择了前者,也许这并没有错,但这样的选择却背叛了她自己的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也直接导致了西斯克里夫的崩溃。虽然到最后西斯克里夫是活下来的那个人,但他所承受的感情煎熬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西斯克里夫选择了报复和仇恨,他的世界了除了这两红颜色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为了报复和漠视这个世界,他对自己的儿子也只有利用和虐待。到最后该死的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想占有的都占有了一切仇恨都报复了,我想那一刻西斯克里夫却无法承受生命之轻了。到最后,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想要报复的两家人幸福而快乐的结合了。那一刻西斯克里夫彻底崩溃了,他要算计什么?他要毁灭什么?这一刻死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好的解脱。

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那是一个黑暗的,利益纠葛的社会,人性在那样的社会里更像是两个苍白无力的文字。

世界是美好的!世界也是可怕的!

江西师范大学

商学院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6

《呼啸山庄》中处处透露着诡异且压抑的气氛,但人物充满野性的热烈灵魂却在沉寂的背景下喧嚣着。就像冬石南花,无论东北风如何疯狂的肆虐,也无论土地是多么的贫瘠,它总是蓬勃旺盛地生长着,用它小小密密的花朵把大地染成连片的紫色。在我看来,冬石南代表着凯瑟琳,原野上强劲的风则代表着西刺克列夫,肆虐在呼啸山庄的每一寸土地上。

我曾想过用很多词来描述凯瑟琳和西刺克列夫的关系。“爱人”有点轻浮,“战友”又缺少热烈。“灵魂伴侣”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凯瑟琳和西刺克列夫把对方看作另一个自己,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他们一起叛逆,一起反对封建上流社会的种种观念,他们共同追求自由,向往吹拂过呼啸山庄的风。灵魂上的共鸣令他们惺惺相惜。但他们的爱情却充斥着悲剧色彩。当时的社会势利、虚伪、不平等。人们依靠出身以及财产被划分成三六九等。社会的偏见使下层社会的人永远不能翻身,女人们通过与上流社会的人结婚能够摆脱贫苦的出身,而西刺克列夫这样的男人则永远没有被接受的可能。即使他有了财产,他依然是粗俗、卑贱的代名词。凯瑟琳与西刺克列夫的爱情悲剧看似是凯瑟琳爱慕虚荣,追求上流社会的浮华所导致的,但其实是一个不平等、不自由、充满压迫社会的必然产物。

小说中相互照应的细节设计得十分巧妙。例如,凯瑟琳从林顿家回来时,她成了一个优雅有礼的淑女。当她看到自己往日最爱的小狗向自己身上扑来时,她顺从着本性想抱住它们,却又因为担心弄脏自己的衣裙而退缩。这与后文她看到西刺克列夫,想上前拥抱他,却因为他肮脏的衣服和双手退缩一样。这里的前后照应一下就体现出西刺克列夫在少年凯瑟琳心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在上流社会长大的大小姐,阶级的观念其实早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不论她和西刺克列夫的关系有多好,在她眼中,西刺克列夫和她最爱的小狗一样,是宠物一样的存在。对于这个吉普赛孤儿,她也从来都没有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就为后文她选择了林顿和画眉山庄浮华的生活埋下伏笔。除了小处的照应,凯瑟琳、西刺克列夫的爱情与凯蒂、哈里顿的爱情也形成对比。同样是知书达理的上流社会大小姐和粗俗却善良勇敢的下层社会青年的爱情,在凯瑟琳的时代,当代表着上流社会的林顿一家还没有没落的时候,她的爱情终将是一场悲剧。但是当林顿一家几乎全部死去,而西刺克列夫成了画眉山庄和呼啸山庄的主人时,凯蒂和哈里顿的爱情令他回想起自己的青春爱情时代,于是他人性复苏,放下了仇恨。也使这出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呼啸山庄》中的爱恨解析 篇7

一、希斯克利夫的爱与恨

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主人恩萧先生一次外出时带回来的孤儿,当时才九岁,女主人公凯瑟琳六岁,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十四岁。辛德雷没什么出息,所以恩萧先生很喜欢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平时不爱说话,即使是面对他的恩人恩萧先生也不表现出讨好和感激,但恩萧先生和凯瑟琳仍给了他关爱和温暖。他回报的方式就是打开心扉,接受他们。这引起了辛德雷的极度不满,他认为是希斯克利夫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父爱和特权,便开始在暗地里欺负希斯克利夫,所以他们二人从小就摩擦冲突不断。

当所有人都不能接受希斯克利夫的时候,凯瑟琳和他成了朋友,她愿意和他玩耍,和他推心置腹地谈心。慢慢的,他们发现彼此互相吸引,坠入爱河。在他被欺负的日子里,凯瑟琳是他感情唯一的寄托,因此他愿意为了凯瑟琳而选择忍耐。可希斯克利夫的逆来顺受在恩萧先生去世后却让辛德雷的欺负变本加厉,他被赶到了下人那里住,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被逼迫干重活,被禁止与心爱的凯瑟琳接触,被像动物一样对待,他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尊严。此时除了凯瑟琳,他一无所有。然而,这份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社会等级观念,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后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但她内心是深爱希斯克利夫的。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扭曲了他的人性,他离开了呼啸山庄。重返呼啸山庄后,他开始了报复,他的第一个报复对象就是那个曾经侮辱、轻视他的辛德雷。他设下陷阱让辛德雷倾家荡产,变成了昔日主人的债主,逼得辛德雷自杀。辛德雷死后,希斯克利夫又开始虐待他的儿子哈里顿,就像辛德雷当年虐待自己那样。哈里顿在希斯克利夫的折磨下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的野蛮人,而希斯克利夫却得到了复仇者的满足。接下来,希斯克利夫又把复仇指向了埃德加,他不顾凯瑟琳的反对向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求婚,并带她私奔,结果伊莎贝拉无法承受希斯克利夫的虐待而选择逃离他。

二、凯瑟琳的选择

凯瑟琳心底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愿望,不愿意被牢笼束缚。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她也很任性。在和希斯克利夫一起反抗辛德雷时,他们发现彼此内心强烈的爱情。可以说,凯瑟琳是呼啸山庄中唯一能让希斯克利夫找到心灵慰藉的人。

单纯的她在认识了林顿后,心里开始对埃德加和希斯克利夫进行暗暗的比较:一个温顺,一个粗野;一个文明,一个原始;一个富有,一个分文没有。凯瑟琳的心里是矛盾的:希斯克利夫是自己生活里唯一的知己,是自己从小到大的唯一伙伴,是一个真正爱着她的男人,然而嫁给了希斯克利夫意味着自己的身份降低了,意味着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了;而如果嫁给了埃德加,那么自己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地位,还有所有能满足她虚荣心的东西。凯瑟琳受到世俗门第观念的影响,背叛了自己的自然情感,嫁给了埃德加。确切地说她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她的心灵还是倾向于希斯克利夫,她得到的是对于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选择而不断反思?当希斯克利夫回到她身边时,她感到一种激动,一种幸福,但她无法像儿时一样和希斯克利夫那样无拘无束地在一起了,她在最后,带着一种骨子里的倔犟去绝食,她不顾自己得了重病,毅然地打开了窗户,看着那她永远也无法再看到的呼啸山庄,带着回到希斯克利夫身边的幻境渐渐离开了这个让她牵挂、让她快乐也让她痛苦的世界。她的幼稚、虚荣和功利,毁灭了她与希斯克利夫之间幸福的自然情感,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希斯克利夫。

三、埃德加的付出

埃德加出生在一个富裕有教养的家庭,他的温和及特有的男性魅力深深吸引了凯瑟琳。就因为他娶了凯瑟琳,他也成了希斯克利夫报复的对象,在一周内他受到了双重打击———妻子的逝世和妹妹的背叛。妹妹伊莎贝拉客死异乡,妹妹的孩子在画眉山庄呆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希斯克利夫抢走,这意味着他不能兑现对妹妹的承诺。他没有想到希斯克利夫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宽恕,最后被抛弃,孤独地死去。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也没能逃脱希斯克利夫的伤害,被囚禁于呼啸山庄,埃德加在病危之时还要为女儿的生死忧心。埃德加的上半生是在包容中度过的,下半生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上半生他没有放弃凯瑟琳,下半生他仍对凯瑟琳有着无限的眷恋,即使他知道凯瑟琳的爱都给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死后,埃德加没有把她的遗体埋葬在林顿家族的石碑下面,而是埋在了墓园一角的青草坡上。因为他了解凯瑟琳,知道她喜欢自然,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他也不会因为女儿的生日而高兴,因为那是凯瑟琳的忌日。他没有因为一个生命的诞生而欣喜,反而因为另一个生命的消失而痛心,这足以证明他对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即使他知道凯瑟琳嫁给他并不是因为爱他。但埃德加死后与凯瑟琳埋葬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个愿望,他和她在另一个地方相见了,而且早了希斯克利夫一步,他可以安息了。

埃德加给人的感觉就是感动,除了感动外还有心痛。感动是因为他对凯瑟琳永不放弃的爱,心痛是因为他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有些人把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爱情悲剧的原因归结于埃德加,这是对他最大的冤枉,因为并不是他破坏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而是凯瑟琳选择了放弃希斯克利夫,爱情的一方选择了放弃,就不能说是埃德加介入了他们的爱情。埃德加反而是值得同情的,因为凯瑟琳的虚荣,他也付出了一生的幸福,永远活在等待中,等待凯瑟琳的爱,等待与凯瑟琳在另一个世界相见。

四、孩子们的无辜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牵涉许多无辜的人,除了伊莎贝拉外,还有小林顿、哈里顿、小凯瑟琳这三个孩子。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报复是可以理解的,而对上面所提到的四个人的报复简直可以说是心理严重扭曲的行为。

伊莎贝拉是个娇小姐,陷入爱情的狂热无法自拔,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时,她才发现希斯克利夫的真面目,在饱受压迫后最终逃离了希斯克利夫的魔掌,平静地过完了余生。伊莎贝拉是个可怜的人,她本与这一切无关,只因为她的哥哥娶了希斯克利夫爱的人,所以她成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牺牲品。小林顿虽然是希斯克利夫的儿子,但这个身份并没有使他免于这场灾难。希斯克利夫瞧不起他,能够容忍他的唯一理由就是利用他得到埃德加的财产。小林顿一直以来被定位的形象就是一个自私无用、讨人嫌的废物,在小凯瑟琳被毒打、被关起来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同情,他的态度也很忘恩负义。可是处于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谁又能救得了别人呢?哈里顿原本应该是个有钱有教养的绅士,却因为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过着悲惨的生活。哈里顿在仇人的掌控下成长却对他充满感激和尊敬。在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计划中,他被一步步降为仆役和文盲。而小凯瑟琳是一个一直在父亲的呵护下成长的充满了爱心和美好幻想的女孩,在希斯克利夫的淫威下也由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冷漠傲慢的人。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与小凯瑟琳的爱让哈里顿开始改变自己,与小凯瑟琳共同反抗希斯克利夫的压迫。希斯克利夫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凯瑟琳影子而放弃了最终的复仇,哈里顿也迎来了自己的美好爱情,和小凯瑟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摘要:《呼啸山庄》描写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 悲剧的根源是人的世俗观念, 即人的等级观念使希斯克利夫备受辛德雷的压迫, 使凯瑟琳背叛了自己的自然情感嫁给了埃德加, 而这正是导致希斯克利夫人性扭曲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爱与恨, 并且解析了这一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小说《呼啸山庄》,爱情,复仇

参考文献

[1]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2]吴晓芸.爱与恨的交织善与恶的对抗——《呼啸山庄》希刺克利夫形象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5) .

关于《呼啸山庄》的概述 篇8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 凯瑟琳 辛德雷 爱恨情仇

《呼啸山庄》是英国着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十分奇特的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小说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由此而生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品中既有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态的复仇,也有神秘而阴森惨暗的恐怖气氛。

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是英国社会动荡斗争的年代,当时,资本主义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不断恶化,失业工人日益贫困,大量童工被折磨致死。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原是个爱尔兰教士,一八一二年娶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膝下六个儿女。一八二〇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一处偏僻的旷野角落安家,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艾米莉•勃朗特是小说家,也是诗人。许多批判家都认为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英国的批判家拉尔夫•福克斯写道:“《呼啸山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创作的最非凡的小说之一,因为这部小说中艾米莉挖掘了生活中绝望的痛苦。一个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女孩,生活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西莱丁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的牧师家中,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夏洛蒂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高尚的爱情表现了这些女孩孤独、被压抑的生活……然而艾米莉不满足于此,在荒原上石头房子中那种疯狂、充满恐惧的氛围中,她的爱确实征服了一切。

二、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首先叙述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的特殊感情,他们对辛德雷暴虐的反抗,他俩在共同反抗中萌发的真挚爱情。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愚昧,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却不幸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第三阶段描绘希斯克利夫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交代希斯克利夫的死亡,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变化。

《呼啸山庄》主要描述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被恩萧先生收留。呼啸山庄是恩萧先生的庄园,环境阴沉,远离外界。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但恩萧死后,新主人辛德雷欺侮希斯克利夫,把他赶到仆人那去,不让他接受教育,强迫他像其他雇工那样艰苦劳动。希斯克利夫深爱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凯瑟琳也爱他,但她害怕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希斯克利夫认为无望和凯瑟琳结婚后,离开了呼啸山庄,三年后他回来时已是个富人,凯瑟琳此时已嫁给懦弱的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住在呼啸山庄寻机报仇。他疯狂的爱凯瑟琳,这使凯瑟琳生下女儿凯西后早逝。希斯克利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对她很残忍。希斯克利夫控制了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来报复辛德雷在他年幼时对他的虐待。希斯克利夫为了得到林顿家的房产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当他马上就要成功时他的儿子死了,而凯西爱上了哈里顿。希斯克利夫此时已经老了,一直思念凯瑟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复仇毫无意义。

三、人物分析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是一种“暴力迷恋”。

希斯克利夫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无情。辛德雷的皮鞭不但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残酷,也使他认识到委曲求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和报复。

凯瑟琳曾经是他的伙伴,他的爱人。他俩在共同反抗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凯瑟琳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因为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最终悔恨丧命,也毁了对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还差点害了自己的女儿。艾米莉•勃朗特对凯瑟琳既有同情,也有愤慨;既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小说的重大转折。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希斯克利夫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两家庄园,还让他们无辜的后代也饱尝了苦果。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不但是社会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四、作品魅力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是始终贯穿作品的脉络。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神秘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在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让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五、结语

希斯克利夫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反叛者,凯瑟琳在童年也是反叛者。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摧残。因此希斯克利夫首先是被压迫者,然后决定报复,但是他的过度报复,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 贺道中. 论《呼啸山庄》对人性的探讨[J]. 山花:下半月, 2010,(8).

呼啸山庄英文读后感 篇9

The book,Wuthering Heihts written in 1847,by Emily Bronte.It is a very good novel.The story in this novel deeply moved everyone who had read i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novel is very fresh.At first I will tell you the main plot about Wuthering Heights.The story is narrated by Lockwood, a gentleman

visiting the Yorkshire moors where the novel is set, and of Mrs Dean, housekeeper to the Earnshaw Family, who had been witness of the interlocked destinies of the original owners of the Heights.Described the love and enmity between Earnshaw and Linton’s family, especially Heathcliff and Catherine’s deeply love.Heathcliff is brought to Heights from the streets of Liverpool by Mr Earnshaw.Heathcliff is treated as

Earnshaw’s own children, Catherine and Hindley.Heathcliff is bullied by Hindley after Earnshaw death and his lover Catherine marries Edgar Linton for many factors.This made Heathcliff mad, his destructive force is unleashed and his first victim is his beloved, Catherine, who dies giving birth to a girl, another Catherine(Kathy).Edgar’s sister, whom he had married, flees to the south.Their son Linton and Kathy are married, but always sickly Linton dies.After that, Hareton, Hindley’s son and the young widow fall in love.Increasingly

isolated and alienated from daily life, Heathcliff experiences visions, and he longs for the death that will reunite him with Catherine.The story is wonderful, and the structure is also

《呼啸山庄》读后感精选 篇10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艾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妮是三姐妹,于是就被世人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这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相互交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原呼啸山庄的主人恩箫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捡回。但是这却引来了恩箫先生的儿子辛德雷的仇恨,同时也与凯瑟琳·恩箫(恩箫先生的女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可是有一天,希斯克利夫在得知凯瑟琳因为他的贫困和出生而不能嫁给他时,他就离家出走了,而凯瑟琳则嫁给了富有,温文尔雅的埃德加·林敦(画眉山庄的主人的儿子)。几年后,希斯克利夫竟然重新回来了,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埃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喜欢上了希斯克利夫并且擅自和希斯克利夫结婚了,这让她的哥哥十分生气。几个月后希斯克利夫夫人,也就是伊莎贝拉,来信了。她的信中有一句话:“我要问你两个问题:我不知道当初你住在呼啸山庄时是怎样保持人性的?希斯克利夫是疯子还是魔鬼?同时我求你告诉我,我嫁了一个什么东西?耐莉(凯瑟琳的管家)吧!”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希斯克利夫对伊莎贝拉非常不好,所以伊莎贝拉十分痛苦。前面我们也说到希斯克利夫准备了复仇的行动,也许这就是他复仇计划的第一步吧!

上一篇:山中夜行美文下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