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精选11篇)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1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我们承诺:绝对为您保密,我们的调查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请放心并据实填写!!

1.校园公益自行车前一段时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近来又出现一系列问题:轮子没气的车还在路上;有的车被上了锁;随处还可以看到路边停放的被损坏的车……对这些,你的想法和哪一个最接近呢

A.一部分学生素质太差,甚至恶意损毁小黄车

B.学生集体素质有待提高,普遍对已毁坏的小黄车不理不问

C.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自行车没有从制度上得到保护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在校园里,大家都会发现草坪边角处的草皮多处被践踏了,其实只要大家多走一步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近来你有过践踏草坪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想的A.经常出现,这样可以绕过人群,更快地到达教室

B.较少出现,只有有时赶时间,为了绕过人群,从草坪上走

C.几乎没有或从来没有出现过,平时,我很注意保护草坪的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早餐好处多多,大家每天去吃早餐,但是,不和谐的因素是我们的每一个包子,每一杯豆浆都装在塑料袋中,这些塑料袋无疑会给大自然带来沉重的负担,如果它们被餐具代替就好了,如果有个绿色公益活动——号召用餐具装早餐,你对这个活动怎么评价

A.很好,一定会被大家所接受的B.好是好,不过,食堂工作人员为了省去刷餐具的麻烦,很难响应这一号召

C.设想是好的,公众对此不是那么关心,根本就无法实行

注:以下选择问题均可多选性别:年级:院系: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一个人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他也会保持安静;当他到达一个干净的场所,他也不会制造垃圾。而当一个人到了一个不卫生的场所,有些人却会不自觉中给这个环境带来一些垃圾,你是怎么想的A.环境对人影响是很巨大的,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环境,不是人自身所能决定的B.人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适当调节自己的社会公德心,以适应环境

C.是某些人素质不高,不能管理好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是学生活动的最重要场所,我们难免制造一些果皮纸屑,相信你有这样的经历,临近离开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A.就把它们留在桌子上或是地上,会有专门人员来清理的,可以不用我们动手

B.有时会把它们送到垃圾桶中,可能偶尔会忘记了

C.几乎每次都把它们送进垃圾桶,要有始有终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室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为了“占据有利地形”,很多人早早地到达教室,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前排的位子上虽然没有人,但是,却被放上了书,而且,占位的那些同学有时来得也特别晚,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怎样看待的A.没有什么,有些同学可能有特殊需求,如近视的同学

B.我也占过位,这样可以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来教室时间更早

C.很过分,这些人太不道德,文明的校园应该杜绝这种状况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合肥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我们所能感觉出的是,用水较为方便,水源相对充足,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在平时,你是否会有节水的意识,比如说洗衣服,你会有尽量用相对较少的水洗好你的衣服的想法吗

A.几乎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正常用水

B.想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付诸行动

C.很多时候,都尽量少用水,尽量不浪费水资源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通规则,大家都了解的,遵守它,更加安全。可是,我们有时确实要赶时间,是红灯,但是路上确实没有车,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你是否会闯一回红灯呢

A.闯过好多次,那时是安全的,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B.偶尔闯红灯,实在是有急事,可以灵活处理,见机行事

C.几乎不闯或根本就不闯,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很冷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无法抗拒这种变化。社会是发展的,你怎么看待

A.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没必要改变

B.虽然这种趋势无法逆转,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微笑为这个社会送去一点温暖

C.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每个人以一颗热心对待他人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西安渣土车不遵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先后导致49人死亡,影响极坏。你是怎么看的A.社会上,人情冷漠是导致这一事故的罪魁祸首,难以改变

B.人们对生命的漠视,愈演愈烈,政府应该实行自己的职能,整治它们

C.只是极少数人的表现,坚持社会主流,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校发短信要求孩子周末在家背诵民生工程的内容,每人必须会背,学校将进行抽查。近来陆续有(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的学生家长反映,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强制学生背诵民生工程内容。你对此怎么看

A.只是部分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应当被严惩

B.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已经演化成一股恶劣风气,应该从根本上改变

C.是很正常的事,不必大惊小怪

D.(你的自定义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总体评价,打分,要与社会总体进行比较(如,社会60分,校园70分,也可以写具体想法)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全日制在校高职类学生,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共抽取25个班级的1 170名学生, 发放问卷1 17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17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534人 (占45.6%) , 女生636人 (占54.4%) ;年龄17~23岁, 平均年龄 (19.82±1.74) 岁。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 结合高职类学生的特点, 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 社会公德相关知识, 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热爱祖国,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孝顺父母, 关心他人, 勤俭节约;团结友爱, 互帮互助, 尊重他人;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守秩序;胸怀开阔, 心理健康, 勇于创新。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讲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由被调查学生自己填写调查问卷, 当场统一收回。

1.3 统计处理

用Epi Data3.0录入数据并核对, 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调查问卷包括5个方面, 每一方面涉及5道三选一的单选题。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高职类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整体上较好, 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现象。在“骑车遇到红灯”, “买票排队”及“受到批评或被误解”的选项上, 男女的选择情况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女生要优于男生, 其余选项男女的选择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3 结论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 是社会公认的基本行为规范。高职类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社会公德行为如何对社会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有重大影响。此次调查结果发现, 高职类学生社会公德行为整体上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有15.2%的学生从未记得父母的生日, 有17.9%的学生考试有过2次及2次以上的作弊行为, 有15.9%的学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13.3%的学生骑车碰到红灯时会硬闯过去, 有3.8%的学生在公交车上碰到需要让座的情况时会装作没有看到, 有5.7%的学生受不了任何困难等。针对当前高职类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 使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将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和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

3.2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31-01

90后大学生是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影响着民族、社会的未来与发展。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性基础工程。社会公德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建设及改革能否取得全面、持续进步的主观基础。

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好坏直接体现着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在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偏差,不良社会公德行为突出。因此,深入调查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水平有不断下滑的趋势,而且形势较为严峻。例如:自习室本来是一个供大家学习的地方,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但有些大学生在自习室中去不遵守自习室的规则,聊天,吃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声接打电话;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部分大学生不让座;还有比如考试作弊;食堂打饭不排队,乱插队等现象。

二、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自身具有独立自主,个性鲜明,自我评价较高的特点。他们自身有一套价值理念,对身边所发生的事物,往往不是按照社会公认的规范来看待,而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在对于自身行为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家庭背景的不同,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和道德的培养都有重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大学生公德水平下滑的原因,虽然我们国家的教育正积极的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仍然有部分学校以成绩论英雄。对于公德教育的投入也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但不可避免的也使一些不好风气得以进入,再加上市场经济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多元化,社会公德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大学生自然也深受影响。

三、提高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对策分析

1.90后大学生自身要自觉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90后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规范和要求。多读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从中汲取养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文化道德修养。从身边的人学起,学习他们的优秀的品格和行为方式,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内积极参加学校公益活动,而且要也去校外去社会中磨练自己,多多参加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让90后大学生真正地成为社会的榜样和社会的栋梁之才,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家庭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社会公德的教育不可或缺的,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家庭在于自己的性格成长和行为方式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对9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上,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首先,父母必要要为人师表,要起到示范作用。父母在日常生活的种种言语行为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在儿女面前,应该有一定规范而不是随意为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身作则。再次,父母应该为儿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最后,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经济上支持儿女的教育,精神上也要强力地支持他们,鼓励他们,正确的引导他们。

3.学校应加强公德教育。

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道德风气必然影响着在学校学习的各位同学。良好的学风和道德风气也会对9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起促进作用,所以完善和提高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利用各种手段,产生一种良好的舆论取向,形成一种人人讲公德,抵制不道德不文明行为的风气。学校的社团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团要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寓教于乐,把社会公德教育融入在社团活动中,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提高90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其次,学校必须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90后大学生也少不了规章制度的制约,学校必须负起责任。一方面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应赏罚分明。最后,学校应加强自身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4.社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自媒体,报纸、电视等媒介积极地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树新风,扬正气,加强优秀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伦理道德建设。触犯法律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对于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用社会舆论给予相应的惩罚和谴责。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总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规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促进90后大学生公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思.必须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J].学校思想政治教育,2001( 4) : 1.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篇4

在大学校园中,有80.3%的学生对“买饭乱插队”的行为表示非常反感和坚决反对,但同时有65%的学生认为此种现象在其身旁普遍存在。又诸如课桌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和楼内喧哗等行为,有85-95%的学生表示非常反感或坚决反对,然而同时也有57.6-70.3%的学生承认以上种种现象在其身边普遍存在。有19.4%的同学认为浪费粮食的现象很普遍,48%的同学认为普遍,有37.5%的同学表示非常反感,46.5%的同学表示坚决反对,当然也有14.3%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个人自由。有33.6%的学生对同学评上三好学生或者得到奖学金表示“无所谓,我不在乎”;有18.4%的学生对义务献血这一公民义务公开表示不愿意;尽管有79.2%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尽己所能,给予帮助,但是当问到课间是否为老师擦黑板时,却仅有51.6%的学生回答经常擦,要么回答只有值日生擦,甚至有的学生回答根本不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另外。在多项校内外活动中,表现出大学生对公德认识的偏差。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基本道德行为方面其文明程度是较低的。事实上上述

种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在大学生中确实普遍存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既然大多数学生在理论上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是非观念,可为什么在实践中却有如此之多的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呢!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身上这种知行相背的现象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上形成巨大的反差,说明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责任感方面的的水平明显低于其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水平。尽管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是非分辨能力,知道什么是对错,美导,但是具体的道德践履中,却往往缺乏一种内在自我的约束能力,在生活学习中,往往只考虑了自己切身的利益需要,把道德和道德认知割裂开来。

而当代大学生对公德素质的自我评价基本都持肯定态度。其中有58.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公德素质比同龄人要高一些;有15.7%的学生认为高得多。也有24.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公德素质同同龄人车不多,甚至有2.4%的学生认为差得远。这说明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仅凭个人意志行事,我行我素,而无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与需要,以至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的整体形象,使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公德素质及其表现很不满意。当然,社会客观环境也是影响其形成的一个要素之一。不良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这就难免使一些学生放松了思想道德的修养和自我约束。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对国家,社会而言,社会公

德水平是其精神文明程度的综合检测指标;对个人而言,社会公德状况是其道德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检测指标。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特别要注意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军属和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者。”社会公德属于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易为人们所忽视,但是它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地位却无法替代。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自觉地去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大力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篇5

(一)内容摘要: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个人素质,而且对保持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对社会、对民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我把“市民社会公德现状”作为假期实践课题,希望通过调查,改变破坏社会公德建设的行为、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公德 社会 市民 素质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大连市长海县,近几年来由于旅游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经济变得繁荣,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文化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人们需要快速的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所以一些涉及社会公德的问题现在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我们社会前进的脚步。社会公德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公德呢?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会被社会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世界各民族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公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性格中的修养、素质,足以彰显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所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人民的道德素养、文明水准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公民道德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只有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构建和谐社会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市长海县民风相对来说是比较淳朴的,在经济还为完全对外开放之前,这里的人们的素质水平比较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海县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开口,而且在节假日期间外来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可喜与于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路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多,酒驾案例攀升,污水乱排放导致河流污染,打架闹事等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社会存在上述问题,我想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当前社会现状,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围绕长海县人民社会公德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改进,共同创建和谐美丽的新长海。

二。调研目的公德的培养是一项事关重大的事业,因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事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指出国民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国家也提出了“八荣八耻”,明确区分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高尚的社会公德行为。公德的培养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公德的教育是其他道德教育的基础,因而全社会都有责任将社会公德建设好。

如今大连市长海县已经被当作旅游胜地重点建设,我们海岛人民就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美丽新长海,从而使外来旅游者感受到我们的淳朴民风,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海县观光旅游,为长海县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因此,我利用暑假长达40天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假期的时间比较充裕,我会充分利用时间,拓宽调查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准确的资料,以此来确保调查结果的精准。

三。调研范围和对象

(一)调研范围

我把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并且侧重对人口密集的社区进行调查。当然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是重点调查地点。

(二)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课题,我把调查对象归纳为上班族、学生以及老年居民。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更好的梳理调查现象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并解决问题。

四。调研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此次调研,我主要采用的调查方法有:抽样调查法与问卷法相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这次市民社会公德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首先对样本进行分配。计划所调查的样本数为100,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老年居民,学生,上班族)进行分层抽样。其次对样本进行布点,以社区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塔山社区、东山社区、中山社区等,主要采用街头拦截式方法进行问卷发放,为了调查的顺利进行,为接受调查者赠送小礼物(一支笔)。

在调查中期,采取观察法对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观察,以此获得作直观的资料;分别从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中选取一人作为访谈对象,获得大量意见观点。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剔除空白问卷,统计有效问卷数量。

2.分组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分别归入适当的类,根据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进行预先分组分类。

3.统计分析

对于分组整理的信息,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分析。

五。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一)经费预算:交通费用50元,问卷印刷费20元,礼物费用100元。

(二)进度安排:7月20日至22日查阅资料,设置问卷;7月23日至26日发放问卷并回收;7月27日至31日对问卷惊醒整理分类、统计分析。8月1日至8月10日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长海县地区人民社会公德现状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有75%的市民认为加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这种办法是最有效的,而只有13%的市民认为要加强管理监督队伍来维护社会公德问题。(注:蓝色部分为强舆论监督、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红色部分为加强管理监督队伍;黄色部分为加强教育宣传;青色部分为其他观点)。

(二)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差。

人们自身社会意识的薄弱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的行为。下图充分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其中公德意识波若占整体被访者的31%,舆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也占很大比例,分别是18%,29%,22%.可以发现个人公德意识直接影响社会的文明。

13423于淼——实习总结、社会调查报告

(三)多数被访者认为目前违反社会公德现象严重的是:不遵守公共秩序。

不遵守公共秩序包括不文明乘车,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等等。违反社会公德的主要现象是不遵守公共秩序,这一项占32.1%;不遵守规章制度占22.3%;不遵守礼仪规范占21.3%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占24.4%.七。结论

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纳为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种公德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孕育延伸,如今他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公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别人,如果每个人都树立高尚的公德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便会少了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权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真的发展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们才会真正地幸福起来。

但是生活中仍然时时可见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例如,公共设施被破坏,拦路抢劫时路人却视而不见,酒驾导致无辜路人丧生,旅游景点建筑上被乱写乱画,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面对这一切,我们热切呼唤良好社会公德的回归和重建。

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给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承担起公民义务和责任,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首先塑造自己的个人品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讲公德树新风的新风尚。当然政府也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我相信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公德一定会重新绽放光彩。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二)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篇6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也急剧的增加;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未来的资源,同时也是将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成为这些之前我们应该做充足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做这些的同时我们要应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该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因为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为此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我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特别是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逾趋明显,具体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美”、“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乐、知足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代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有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领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和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留着那颗原始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一个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他自主争先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道:“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有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的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正针扎在死亡的边缘正等着我们来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都表示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

早我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着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识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人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喜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要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我们周边的环境也日益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在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有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去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堂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造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的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学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来不作弊的大学生存在!一般都认为大学生中每次考试中或许多考试中之多至少有一个大学生或在考试中作弊,这明显的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法律法规了解还不够好没有自觉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领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应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

当代大学生只有做到“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保护环境”国家才会进步人们的素质才会有更大的提高。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应大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特别是教育在校大学生及广大青少年积极培养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要以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社会公德才将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只有这样做才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是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完美、才能更好的做好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发扬人,更好地做一名社会公德的形象大使,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发扬下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示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动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态度不端正、试作弊屡禁不止、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示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相互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公共场所财物严重受毁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意识是非常的要。

在我的调查中,部分的大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在回答个人和群体或集体发生矛盾时,49.8%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38.6%的同学选择了兼顾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已、先公后私是,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24.5%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为他人和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同时也随着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代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会有,难免会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也给大学生社会公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浅析大学生社会公德与志愿精神 篇7

一、概念分析

社会公德是当下经常使用的概念,但也存在较大歧义。目前人们对社会公德的理解,不外乎三种主要观点: 一是指千百年来逐步积淀下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起码的简单的道德规范; 二是由国家权力机构所倡导的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 三是凡属与个人道德品质以及婚姻家庭中的道德等私德相对应的就是社会公德,它牵涉与国家、集体社会有关的道德规范或准则。2001 年9 月20 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自发的、不计报酬的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精神。它是一种建立在个人的经历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和社会的积极互动而产生的对自我的积极定位,它把自我置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思考问题,摒弃私利,追求公益,反映了个人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理解志愿精神的概念时,先分析一下志愿服务的内涵。

志愿服务起源于19 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质的慈善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所以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志愿服务是培育志愿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是志愿者队伍中最广泛、最年轻、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更是社会中的精英团体。在我国,志愿者精神具体表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所以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互相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私为本位差序格局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公共意识很难产生。再则,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仅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这样就使道德选择仅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个体”被弱化,使人们自然形成崇拜权力的意识和仆从习惯。这种传统文化在培育独立的人格精神方面有所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和经济水平降低了社会信任度。再加上重视群体轻个体,治善优先取代了正义优先,强调善不强调正义,经济转型过程中滋生大量不良思想又没得到系统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丧失了社会公德和社会的责任感,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震痛,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等,导致大学生公共意识缺失,道德滑坡。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与志愿精神培育并驾齐驱

( 一) 通过志愿精神培育矫正大学生社会公德

社会道德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和准则,反映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下。必须承认,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道德的危机已经悄然出现。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就应该从志愿者精神培育入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者精神的核心表现。他们希望社会和谐、美好,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唤醒和培育周边人的良善,他们为其他人、为社会着想,去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去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是他们的根本任务,学校、社会要培养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展现自我、甘于奉献的品格特质,这也正是当前社会中很多人缺乏的。大学生志愿精神正是社会需要的道德准则。通过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准来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准。

可想而知,如果大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品德高尚,同情心和正义感强,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自然而然的乐于助人、舍己为人,这样就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对他人的言行也将潜移默化。大学生与大学生、大学生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碰撞,最终将如滚雪球一样慢慢的温暖整个社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道德水准,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终将矫正、巩固他们的社会公德。

( 二) 通过志愿服务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要么自发要么政府和高校组织,主要以社会公益内容为主,通过自身努力和活动帮扶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我们经常在老少边穷地区、在弱势群体身边、在社会的许多层面,都可看见大学生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在这种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不断认识、提升与强化。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直接面对一些在学校没接触的社会问题,更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理解。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很多情况是对社会不公的积极应对。但社会公正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它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获得相同的社会支持,往往是那些社会支持较少弱势群体成为社会竞争的牺牲品。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起到了加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减少社会分配不平等、增加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另一种方式为社会个体提供各种不同的社会回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大学生正是通过志愿服务强化自身的社会公德,在服务过程中又对他人的社会公德的形成起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

( 三)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充实志愿精神培育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把这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大学生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国家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应该要有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加强公德理论教育和公德实践教育。利用课堂教育和舆论宣传大力弘扬高尚文明行为,使公共精神培育对每个大学生都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公德理论教育过程也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过程。

此外,要重视公德实践教育。公德实践很多情况下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如上街进行公共卫生清除、送温暖到敬老院、“义演”、“义捐”等各种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公德实践强化义务思想、唤起责任意识,对志愿服务认识也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志愿精神培育就更有成效。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8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优秀成果,但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社会公德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果。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关键词:社会公德;思想道德素质;公德意识;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05-03

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简单的称为“公德”,它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道德,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集体里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相对应制定的行为规范,规范着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本质上看,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理解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些观念,准则,思想。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公共的品德,规定着人们在行为或思想方面应该怎么做。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当前环境复杂,一些消极思想不断产生,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风气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社会风气。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它涵盖了人与人关系层面,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一)人与人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的内容中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当前社会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文明礼貌和不助人为乐的行为。在过去的小学教育当中,老师总是会教学生们对人要文明礼貌,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乐于助人。然而如今在学生这一大群体中,这种现象却成逆差。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些大学生举止不够文明,同时发现有些大学生在文明举止方面是在退化的。小学生在见到老师的时候会积极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正常的思维模式是接受越高教育这种行为就应该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却恰恰相反,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见到老师不再是积极主动的向老师问好打招呼。在报纸上还是在网络上,我们最近经常会看到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新闻,而在媒体采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直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不会立即主动地去扶起老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诚信的基础,是沟通交流的基石。我们理应重视起来。

(二)人与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是属于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在当代大学生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的意识缺失。随着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问题也就会随之变多。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发达,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消费。大学生亦是如此,倾向选择外出旅游,而在旅游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有的大学生到了名胜古迹的景点时,会选择不正确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迹当做纪念。“书桌文化”和“墙壁文化”也是不堪入目。更有甚者破坏或损坏公物,例如将公园中的公共运动设施损坏,损坏公共花草树木等。同时大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有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干扰了他人。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的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

(三)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的保护环境则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保护环境就是要求我们要爱护,保持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整洁与卫生,要求我们要讲究公共卫生,形成优美环境。而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很多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将口香糖随便乱粘附等现象常见。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外出聚餐。聚餐后的垃圾随地乱扔或垃圾处理方式不对。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为优美环境而惋惜,为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而痛惜。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审视与重视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社会公德是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范畴的,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有点并存那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忽视自身的社会公德,这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大学生属于思想容易波动的群体,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门打开,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入国内这也使得国内社会风气进步恶化,就此影响着国内大学生的思想。同时现在社会还存在一种不好的风,媒体报道新闻时总是将目光投放在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上,社会公德失范突发事件,道德“滑坡”的案例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公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关注报道的对象。这也导致整个社会目光投放的偏差,大家追逐的焦点发生生了改变,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

(二)家庭品德教育的失误

一个学生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品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关键,那么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众多家长过度重视和追求功利性成绩,而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两者之间,家长通常会将前者放在首位。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大功告成。而事实上,一个学生有才无德很可能成为危险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模式。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庭成员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视孩子为珍宝,过分的宠爱,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严重出现问题,会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助人之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少责任感等社会公德失范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定性的问题,学校重视专业课质量,打造主打专业,注重教育结果和就业问题,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那么就形成了“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管理缺陷。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塑造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中小学校在这一时期着重的是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道德和社会公德重要性的认识不全面,对其产生的意识也是淡薄的。有的学校即便是安排了类似的课程,但是教学形式和模式过于单一只是理论性的说教和灌输,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导致的结果是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高理论知识和低公德水平的反差,只知道社会公德的原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

(四)大学生群体特殊性

大学生自身存在不成熟因素也是造成他们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是在思想方面很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一个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大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不能很好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大学生这一阶段,他们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是深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时候却是和深刻认知不成正比的。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自我认知偏高,而在现实中又很难理性地把握自我,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而自我认知的内在分裂,导致大学生在价值方面产生双重化认知。面对他人或是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公德问题用理想性高标准的尺度来衡量,也就导致了现实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大学生只会看到他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而忽略自己是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德管理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社会公德模范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违反社会公德规范的人给予相对应的惩罚。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在网络上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宣传。网络媒体不要舆论偏坡,不要只为了追求网络点击利益只报道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要大力宣传道德榜样的例子。国家应该既要加强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德治建设,不要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政府可以举办各类与社会公德有关的活动,调动公民积极性,使得公民参与其中。例如,开展“社会公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小区”等评选活动。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身心就会被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融入在一起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准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传,犹重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所以,他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作为我们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自己首先具备社会公德和诚信的意识和行为,摒弃事不关己的观念,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身示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习惯。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的氛围中充分感染自己的孩子。因为家庭是开展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生动课堂,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位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们是否积极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此方面的家庭教育。

(三)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公德教育和管理,学校领导人应当重视学生的公德教育。要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成绩也要明确公德教育重要性。学校教育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教育者们在进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寻求新的授课模式,丰富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在教育方面不要忽视实践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形成逆差,学生们在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时就不会大打折扣。校方还可以利用起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场所进行社会公德宣传,倡导公德意识,这种宣传的形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校方还可以举办“模范座谈会”,请一些模范人士来校作座谈会,与学生们分享模范事迹。在学生内部可以举办“社会公德模范十佳学生”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去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们明白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自觉践行公德规范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德意识。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自身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社会公德意识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新星文化出版社,2006.

〔2〕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江南雨,刘思羽.社会公德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上传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问卷 篇9

1.您的性别:A 男B 女

2.您是:A 大学生B在职人员C退休人员D其他

3.您脑中的“社会公德”是什么概念?

A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善行

B 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偶尔用行动支持

C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尽全力用行动支持

D不理解“社会公德”这个概念

4.您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强烈与否?

A 不强烈,很平静

B 很强烈,总想为社会做些什么

C 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强烈,有时平静

5.“社会公德心”在您身上有哪些体现?(多选题)

A 及时制止不文明的现象

B为社会不文明现象而愤怒,但出于种种原因无采取行动

C对于不文明的现象无动于衷

6.您认为中国现今的社会公德水平怎么样?

A 高B 一般C 低D很低

7.相比过去,您觉得社会公德在怎样变化?

A 提高了B 没什么变化C 降低了

8.您觉得该用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多选题)

A 从小灌输B加大社会公德宣传,实行公德考核

C 严查严惩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D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怎样看待社会公德心很强烈的人?

A 觉得他们很棒,支持他们,视他们为学习对象

B 不怎么喜欢,但也不讨厌

C 没事找事干,浪费社会生产力

10.您认为是什么使一些人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心呢?(多选题)

A 自私自利B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 憎恶这个社会D其它

11.您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人插队,您会怎么做?

A马上制止B心理抱怨C口里漫骂D视而不见

12.您对在公共场合吸烟等有可能影响到附近其他人的行为如何看待?

A 很反感B 较反感,但可以接受C 无所谓

13.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B作用在逐渐弱化C没有任何作用

14.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来赡养父母?

A定期回去看父母B定期给父母汇钱C觉得父母有自理能力D其它15.您是否有自觉提升自己的社会公德修养?

A有自觉的提升B有,但是无意识的提升

C没有,但之后会去自觉的提升D没有,并对此不感兴趣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问卷题型 篇10

调查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方面的基本情况,希望各位可以如实反映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为了某种原因,你践踏过绿化带吗?

A、踏过B、没有

3.为了过把球瘾,你是否在宿舍打球?

A、常打B、偶尔打C、从来不打

4.如果你无意损坏学校公共设施,你会如何做?

A、主动向学校坦白并承认错误B、内疚,但没勇气向坦白C、损坏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5.在公交车上,你会为儿童、老人、孕妇让座吗?

A、会B、偶尔会C、装作不见

6.你是否每次座地铁或者汽车等交通工具时都自觉排队?

A、一定B、除非有急事,否则一定自觉排队C、偶尔D、从不

7.如果你在排队中看到别人插队,你会?

A 怒骂B 耐心劝告或者找工作人员处理C 沉默

8.你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吗?

A 看情况,时间就是生命B 为安全一定遵守C 很少遵守

9.当你在拥挤的公车上,看见一个小偷在偷钱包,你会如何做呢?

A.事不关己B.不立刻指出,但用某种方式提醒被偷者C.大喊有小偷

10.你会认为走天桥很麻烦,会去跨栏或者走人为开设的“捷径”吗?

A.偶尔B.方便至上C.影响形象,绝对不会

11.如果你在街上边走边吃小吃,吃完小吃,但在你视线范围都看不到垃圾桶,你会„„?

A 拿着垃圾,找到垃圾桶时扔掉B 拿着,确实找不到垃圾桶就随手扔掉

C 不找垃圾桶,趁其他人不注意,立即偷偷扔掉D 不理有没有人,随手扔掉

12.您在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吗?

A、大多数人不认识,可以不注意自己语言B、身为大学生,应该坚持个人有道德,做个榜样

C、有时候不经意会说不雅语言,但会马上道歉

13.你对“只要能得到个人最大的满足,违背一点道德规范也没关系”这句话的态度是:

A、赞成 B、比较赞成C、不赞成14.你觉得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如何?

A.非常好B 还可以C 有待改进

15.你觉得提高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A.电视公益广告B.举行学校公德活动C.开设道德课程D、颁布一系列的道德标准条例

16.(多选)你觉得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对你以后就业有什么作用?

A.与上司、同事相处更加融洽B.更好地得到他人信任

C.作用不大。就算自己有好的公德,也不会被别人认同,工作能力才是重要

D.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影响别人

17.你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作用是:

A、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B、可以对周围事物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C、对自己的人生起指导作用D、没有什么明显作用

18.你是否同意“精英主义”,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不顾普通的道德标准?

A、同意B、不同意C、不清楚

19.思想决定行动

你喜欢什么样的人,一个有公德的人还是没公德的人

你是否很看重一个人的德行

你怎么看待说脏话

你对有公德的人的标准师什么

你是否认可“做大事应不拘小格”,就是做一些重要的事时可以违反一些道德

你的行动如何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表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而胡锦涛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再次强调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P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在科技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关键,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要靠人去主导,在人才中青年大学生又是未来的希望。[2]大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坚力量,应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个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追求。因此,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构建行之有效的认同教育路径,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现状的调查,本次发出问卷1900份,回收问卷1764份,回收率达92.84%,调查对象覆盖四川省七个地区(成都、绵阳、南充、西昌、泸州、宜宾、广元)18所高校大学生。现结合问卷的内容和统计结果,就目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状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

1.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认知情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以下哪些?”的问题中答案选择全面的大学生占68.01%,但有31.99%的大学生仅了解一些。对于“是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的问题中,有54.11%的大学生赞同这一观点,31.11%的大学生基本赞同,14.78%的大学生并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认知情况较为乐观,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少数大学生对其的了解与认知不够深入。

1.2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现状

在对马克思主义认知调查中,结果显示,81.11%的大学生清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0.61%的大学生仅了解一些,8.28%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对于“是否赞同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一问题中,55.96%的大学生赞同这一观点,36.28%基本赞同,而8.56%的大学生不赞同这一观点。这说明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其表面,并通过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更加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中所占的主导地位。

1.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现状

62.56%的大学生坚信中国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认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走向民主、自由、平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2.56%的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上述结果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是带领老百姓走向共产主义的美好之路。

1.4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现状

当问及“请问您对拖延缴纳学费持有的态度?”43.50%的同学不赞成,认为他们违背了诚信原则,39.72%的同学能够接受,认为拖延一下也没有关系,16.7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令人忧心忡忡:大学生知荣辱,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但对大学校园里“信用危机持有的较为普遍的默认和宽容态度,使大学生中‘信用缺失’现象有扩展和蔓延的趋势。而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程度中发现,有77.29%的大学生基本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14.11% 的大学生将其作为生活中的荣辱区分标准,8.60%的大学生认为这只是国家颁布的一种制度”。这说明随着社会舆论的宣传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加强,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了解方面还需加强。同时大学生奉献意识不浓,实际的政治参与活动较少,政治参与意识比较薄弱。

1.5对爱国主义的认知现状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发展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是自发的、本能的、感性的,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是成熟的、坚定的、反思的、理性的爱国主义,强调从情感到理性的升华。通过调查显示在“如果中国遭到外来入侵您愿意参军吗?” 57.50%的大学生愿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主动参军,31.74%的同学选择被动参军,10.76%的同学不愿意参军,选择了尽量逃避。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理解中,76.89%的同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而6.11%认为国家与个人没有关系。还有17.00%的同学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见,对于怎样爱国,多数学生更加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个人与国家合为一体。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有着较高的认同度,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前期工作较为成功,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大。所以在后期在高校学生中必须加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内容,让大学生从实践工作中检验真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脑,从而大学生将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对策

3.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1.1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能忽略与实际相结合,理论脱离了实际就是空谈。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讨论实际问题的环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也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上采用案例式教学,而非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从而打破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的“假”、“大”、“空”。

3.1.3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来升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识。大学生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知。例如,大学生自己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论赛和理论知识的竞答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识。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2.1 利用网络信息,提高个人素养

在信息方面利用网络的普及和全面让大学生更直观的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作为传播载体,让大学生更方便去认知一个鲜活的,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2深入基层生活,体会社会进步

大学生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者,而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环境的诱惑中没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盲目的跟从和崇拜。作为国家的人才,大学生应深入基层,切实的了解人民生活的改变并亲身体验人民生活的进步。例如参加学校举办的“三下乡”活动等,在为基层百姓带去慰问的同时也去感受百姓现在的幸福生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康庄大道。

3.3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加强政治教育;丰富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大学生心理出发,进行健全的心理人格辅导;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鼓励参加文体活动。

3.4社会主义荣辱观

3.4.1 学习教育

进行“八荣八耻”主题学习活动,掀起“八荣八耻”学习活动序幕。在校园内张贴“八荣八耻”标语,在作品展示栏、板报,出有关“八荣八耻”内容,通过校园广播等渠道宣传“八荣八耻”,积极营造学习和宣传的氛围。印发“八荣八耻”材料至各年级,使全校师生了解和掌握“八荣八耻” 的具体内容。全校师生以“八荣八耻”主题学习为载体,通过组织个人自学、主题队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理解其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为进一步开展“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八荣八耻”在全体师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3.4.2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活动

在学习教育、深刻理解“八荣八耻”内容的基础上,将开展讨论会、征文、演讲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全体师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会,让广大师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中提高认识、自觉实践,逐步把“八荣八耻”内化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4.3 实践教育活动

通过“手拉手”、勤俭教育、科技环保、艺术教育等实践活动,帮助树立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广大师生生动的道德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4.4 发挥典范的引领作用

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组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广大同学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积极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密切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核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25.

上一篇:杭州限行细则下一篇:工商营业执照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