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实验报告五(共6篇)
姓名 协作者 教师评定
实验一 操作训练及数码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x8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的操作,熟悉Wmd86联级集成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环境。
2)掌握不同进制数及数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td-pite微机/单片机教学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程序:
1、STA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ORG 0500H DATA1 DB 00H, 01H,02H,03H,04H,05H,06H,07H,08H,09H,10H
DB 11H,12H,13H,14H,15H
ORG 0600H DATA2 DB 16 DUP(?)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OFFSET DATA1
MOV DI, OFFSET DATA2
MOV CX,0010H A1: MOV AL,[SI]
MOV [DI],AL
INC SI
INC DI
LOOP A1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编译连接后使用U命令查看DS地址为0208 使用G命令运行再用D命令查看结果正确
2、将ASCLL码表示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参考程序 略 利用E命令修改0500开始的数据输入34 35 后G命令运行再用D命令查看结果为DATA:0510 2D正确输入为12 95时对应结果为0C 5F 编程练习一:
1)编程实现将十进制数的ASCLL码转换成BCD码 要求:用E命令从键盘输入的五位十进制数的ASCLL码已存放在0500H起始的内存单元内(例25H、30H、32H、34H、65H),把它转换成BCD码后,再分别存入050AH起始的内存单元内。若输入的不是十进制数的ASCLL码,则对应的结果的存放单元内容为“FF” 程序代码: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ORG 0500H DATA1 DB 25H,30H,32H,34H,65H ORG 050AH DATA2 DB 5 DUP(?)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SI,OFFSET DATA1 MOV DI,OFFSET DATA2 MOV CL,5 A1: MOV AL, [SI] CMP AL,30H JB A2 CMP AL,39H JA A2 AND AL, 0FH MOV [DI], AL JMP NEXT A2: MOV BYTE PTR [DI], 0FFH JMP NEXT NEXT: INC SI INC DI DEC CL JNZ A1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结果:
自动化 学院 物联网 专业 1 班 学号
姓名 协作者 教师评定
实验二:运算类编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3)学习使用软件监视变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td-pite微机/单片机教学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4、除法运算
题目:十进制的除法。被除数和除数均已非压缩BCD数形式存放在内存中。试验程序: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DATA1 DB 2 DUP(?)DATA2 DB 1 DUP(?)RESULT DB 2 DUP(?)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 CODE,DS: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CALL INIT MOV SI, OFFSET DATA2 MOV BL, [SI] MOV SI,OFFSET DATA1 MOV DI, OFFSET RESULT MOV CL,0AH MOV AL,[SI] MUL CL ADD AL,[SI+01H] MOV AH,00H DIV BL MOV AH , 00H DIV CL MOV [DI],AX MOV AH,4CH INT 21H INIT: MOV SI,OFFSET RESULT MOV CX,0002H MOV AX,00H A1:MOV [SI],AL INC SI LOOP A1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用e命令赋值被除数09 02 除数04 g命令运行 d命令查看0072:0003 显示02 03 运行结果:
编程练习
2)已知在起始地址为0500H的内存单元中,存放一串数据:10H,20H,30H,40H,50H,60H.请编程求其平均值,并把平均值转换成BCD数存入0500H单元中。程序代码: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ORG 0500H DATA1 DW 10H,20H,30H,40H,50H,60H ORG 0510H DATA2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OFFSET DATA1 MOV DI,OFFSET DATA2 MOV AX,[SI] MOV CL, 5 A1: MOV BX,[SI+2] ADD AX,BX INC SI INC SI DEC CL JNZ A1 MOV BL,06H DIV BL MOV BL,0AH DIV BL MOV BH,AH MOV BL,10H MUL BL ADD AL,BH MOV [DI],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用g命令运行再用d命令查看0772:0510中内容为56
自动化 学院 物联网 专业 1 班 学号311300 姓名 协作者 教师评定
实验三:分支、循环及子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支、循环子程序等程序的基本结构。
2)掌握分支程序、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掌握子程序的定义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一台,td-pite微机/单片机教学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3.名次表 程序代码: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ORG 0100H DATA1 DB 10 DUP(?)ORG 0200H DATA2 DB 10 DUP(?)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SI,OFFSET DATA1 MOV CX,000AH MOV DI,OFFSET DATA2 A1: CALL AA1 MOV AL,0AH SUB AL,CL INC AL MOV BX,DX MOV [BX+DI],AL LOOP A1 MOV AH,4CH INT 21H AA1: PUSH CX MOV CX,000AH MOV AL, 00H MOV BX,0100H MOV SI,BX A2: CMP AL,[SI] JAE A3 MOV AL,[SI] MOV DX,SI SUB DX,BX A3: INC SI LOOP A2 ADD BX,DX MOV AL,00H MOV [BX],AL POP CX RET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
汇编连接生成exe文件
用e命令输入:3CH,40H,47H,61H,4FH,5DH,52H,30H,56H,45H,等十个成绩。再用g命令运行d命令查看0722:0200.编程练习
2)有3个8位二进制数连续存放在02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设他们之中至少有两个数是相同的。编写程序找出与这两个数不同的数,把该数所在地址送到0204H单元,若三个数都相同则送0FFFFH到0204单元。程序代码:
STACK SEGMENT STACK DW 64 DUP(?)STACK ENDS DATA SEGMENT ORG 0200H DATA1 DB ? DATA2 DB ? DATA3 DB ? ORG 0204H DATA4 DW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 ,AX LEA SI,DATA1 LEA SI,DATA4 MOV AL,[SI] MOV AH,[SI+1] MOV BL,[SI+2] CMP AL,AH JZ A1 CMP AL,BL JZ A2 MOV [DI],SI JMP A4 A2: ADD SI,1 MOV [DI],SI JMP A4 A1: CMP AL,BL JZ A3 ADD SI,2 MOV [DI],SI JMP A4 A3: MOV [DI] ,0FFFFH A4: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步骤:e0772:0200命令输入数据01 01 01g命令运行 的命令查看得到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多数计算机及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动手性及实用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在科学技术日益增长的今天,我国需要很多的既具备软件编程能力,又了解硬件知识的复合性人才。学好这门课程,将会为学生在后续的计算机开发应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践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课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及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在实验课堂的组织及具体实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某些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会存在以下疑问,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学了以后有什么用?汇编语言在编程过程中需要了解计算机底层的一些东西,加上繁琐的指令系统,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感觉很吃力,觉得无从下手,最后对该实验课程也引不起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跟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本着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其中又将这些实验分为必做和选作,因材施教,消除优秀生“吃不饱”,少数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另外,教师在辅导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营造交流沟通的氛围,在学生验证、修改实验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实验,他们不仅可以树立自信心,而且学会了主动接受知识、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讨论性小组的开展
在某些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灯设计实验,交通灯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这样可引起同学的讨论兴趣。教师可把学生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来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可以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如在交通灯实验中可以首先这样设置问题:东西、南北两方向各延时30秒,要求精确定时,如何来实现?
此时,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确定选用前面实验中用到的8253、8259芯片,结合8255A控制发光二极管,来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如此可以很好地巩固和加深对以前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学们经过反复实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最终实现了对现实交通灯的模拟,相信对同学们自信心的加强会很有帮助。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如:如果使用七段数码管来显示交通灯时间的控制显示,如何实现?这样同学们可进一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指出:实际上不同时刻的车辆流通状况是复杂多变的,还经常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采用定时控制会经常造成道路有效应用时间的浪费,如何更好的解决呢?这样的话会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讨论小组可以分工合作,共同研究,相信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从理论课本上未曾接触的东西,并能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同学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得同学们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的良好场所,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如果没有实验环境,学生做预习一般采取预习下次要做的实验内容,写出实验程序,但是程序可不可以运行,学生只有等到上机调试后才知道,达不到预习的良好效果;如果实验室增加了开放时间,学生可对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做更好的预习,有了实验调试环境,学生可对自己的程序先做初步的调试,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高,并可提升整个课堂学习效率。
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可利用开放的实验室,做一些创新性实验的开发、研究。学生可增加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在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最终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接口技术与设备在不断的发展,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当前最新技术,适时补充一部分当前微机接口技术中较新的内容,实验设备也应适当更新,从而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朱莹等.发现法在“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8):134-135.
[2]陈静等.“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20):177-178.
[3]黄海萍.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会话管理(实验报告)班级:网络11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Web服务器对客户会话跟踪的各种方法; 2.重点掌握使用HttpSession对象跟踪会话的方法; 3.掌握使用Cookie技术跟踪会话的方法; 4.了解URL重写和隐藏表单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协议。在很多情况下,Web服务器必须能够跟踪客户的状态。比如,对于一个购物网站,在一个时刻可能有多个客户购物,Web服务器必须能够区分不同的客户。一般情况下,Web服务器为每个客户配置了虚拟的购物车(ShoppingCart)。当某个客户请求将一个商品放入购物车时,Web服务器必须根据发出请求的客户的身份,找到该客户的购物车,然后把商品放入其中。
Web服务器跟踪客户的状态通常有4种方法:
(1)使用HttpSession对象管理会话;(2)使用持久的Cookie对象;(3)使用URL重写机制;(4)使用隐藏的表单域。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使用HttpSession对象管理会话。在名为ch05的Web项目下,创建一个名为ShowSessionInfo的Servlet。代码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姓名:李坤
学号:201106090117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import java.sql.Date;
import javax.servlet.ServletException;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
public class ShowSession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Http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true);String heading = null;String info=“Information about your session”;
Integer accessCount =(Integer)session.getAttribute(“accessCount”);if(accessCount==null){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accessCount = new Integer(1);
heading = “Welcome,enter this page first time!”;
}
else
{
heading = “Welcome Back!”;
accessCount = accessCount+1;
}
session.setAttribute(“accessCount”,accessCount);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我是这样做的:
1、准备好 6 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 个小盘中 1 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 5 号杯,用纸箱罩住 6 号杯。
5、将 1 号杯和 2 号杯,3 号杯和 4 号杯,5 号杯和 6 号杯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疑问:为什么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2.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 4,其中 3 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 3 段,弯头 2 个
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 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手电筒一支,夹子 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光的强弱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1 支,镜子 3 面,胶布 我的猜测: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地低。
我是这样做的: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我认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疑问:为什么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小车、线、小塑料袋、玻璃珠、秒表 1 只 我的猜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是这样做的:
1、将小车安放在桌子上,用线的一端栓住小车,另一端拴上一个小塑料袋,小塑料袋悬空.2、将玻璃珠逐颗放入袋中 3、记下每次起止距离的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我认为: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疑问:为什么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 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 我的猜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我是这样做的:
1、将橡皮筋拴在小车的前后两端。
2、将橡皮筋绕在小车的前轴上。
观察到的现象: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我认为: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疑问:为什么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 我的猜测: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我是这样做的: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我认为:重力小,测力计的读数小 疑问:为什么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田桥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实验者 第 组 时间
实验名称 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测力计、砝码、线、毛巾 我的猜测: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有关 我是这样做的: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 4 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 6 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 4 个砝码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疑问:为什么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 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巧造彩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出实验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 5 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 2 节、粗细不同的导线 2 根、粗细不同的铁钉 2 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量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 2 分钟即可。
2.2 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 1 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 20 次左右,心跳在 80 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 1 瓶、保鲜袋 2 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肺活量(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 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 100ml 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 100ml 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 1000ml 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 1 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画彩色水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2.实验观察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整理器材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红、黄、蓝是三原色,遇水保持单色调不变;其余颜色都是中间色,在一定条件下,中间色将分解还原为原色。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太阳和影子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 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 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变化 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4、看月亮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光的行进 实验器材:
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1.预测:光在空气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2.提供实验器材:3 小孔板、手电筒(手电筒不可用激光笔代替)
3.设计实验方案:用手电筒横向照射小孔,从第三个小孔看手电筒的光来判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在较暗的光线下效果较好)
5.交流实验现象,小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做一个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 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供实验材料 提供实验器材及辅助材料:平面镜(每位同学一块)、辅助材料——橡皮、画有一颗五角星的记录纸、印有一段文字的记录纸。
2.交流实验方法 1.讨论:你准备怎样来玩镜子? 2.交流实验方法、教师适时重点引导; 闭起一只眼睛照镜子观察现象;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化镜子之间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看着镜子,让笔在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借助镜子读文字; 3.实验研究 1.学生分组“玩”镜子; 2.学生边“玩”镜子边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镜子成像的特点。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是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研究透镜 实验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观察不同透镜的特点 1.提供两种不同的透镜。
2.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透镜的特点。
2.研究不同透镜的作用 1.用不同透镜观察物体,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2、让穿过不同透镜,尽量让镜面与光线垂直,调节镜片与地面的距离,然后比较观察现象; 3、观察两种不同透镜的成像特点: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仔细观察白纸上所看到的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准确描述透镜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4、七色光 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或三棱镜)
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巧造彩虹 1.提供实验器材: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
2.教师边演示边指导实验方法:
将平面镜倾斜着放入水槽,并设法将镜子固定; 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为止。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此实验也可直接用三棱镜代替,更具可操作性。1、在室外下平稳放置三棱镜;2、轻轻转动三棱镜,使光线投射到室或暗处的走廊墙壁上;3、观察光的颜色。)
2.合成彩色光实验 1.指导学生在圆纸片上用水彩笔画出等份的七种颜色。
2.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制成一个陀螺。
3.转动陀螺,学生观察记录。
3.滤光实验 1.演示:将红颜色的玻璃纸罩在手电筒上,然后罩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将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分别罩在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3.让光投射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检测电路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
2.把小电珠装入灯座,注意装小电珠时不要太用力。
3.用导线把电池盒、小灯座、开关连接起来,并留出检测线,注意所用导线两头的绝缘层一定要事先剥去。
4.检测电路的通电情况。
2.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物品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物品分别接入检测电路,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物品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3.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 1.预测:哪些液体能导电? 2.用检测电路分别检测液体的导电性能:将检测电路留出的两根检测线都放入液体中,通过小电珠的亮与灭来判断液体的导电性能。
..3.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4、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1.介绍验电球。
2.用验电球检测人体的导电性:用两只手分别接触验电球的两个触点来判断人体的导电性能。
3.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准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回形针、铁钉、盐水、人体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探究磁铁的性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4、研究磁铁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大头针、水槽、泡沫片、细线、环行磁铁、塑料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提出实验容 提供实验材料,利用材料探究磁铁的性质。
2.探究磁铁的性质 1.交流实验方法:
磁性的传递:
把大头针的一头靠近磁铁吸住,用另一头靠近另一个大头针,依次操作,看看磁铁能连续吸起几个大头针。
磁铁能指示方向:
方法一:悬挂法。用线系在条形磁铁的中间,注意线不能太粗,细棉线较好,然后把磁铁吊起来,使磁铁尽量呈水平状态,最后轻轻转动磁铁,观察磁铁静止时两端的指向; 方法二:水浮法。将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的中心,然后将泡沫板放入水槽,使泡沫板浮于水中,最后轻轻转泡沫板,观察静止时磁铁两端的指向;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将两块环行磁铁套入塑料棒实验,分别观察两块环行磁铁的同极和已极相互靠近时发生的现象; 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比较:
先在条形磁铁上取 5 个点,然后在点上一个接一个挂大头针,然后通过比较大头针的个数来判断磁力的大小(实验中的条形磁铁用大的效果较明显); 2.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 交流观察结果,认识磁铁的性质,分享探究的快乐。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磁铁的性质有:磁铁的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电磁铁 实验器材:电池 2 节、粗细不同的导线 2 根、粗细不同的铁钉 2 根、回形针一盒、培养皿(可用小盒子代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
..2.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铁钉粗细有关; 3.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导线粗细有关; 4.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绕线圈数有关; 2.设计对比实验 1.选择一个研究因素(以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跟电池节数有关为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
2.边交流实验方法边演示:
保持不变的因素:铁钉一样、导线一样、线圈圈数一样、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3.选择其它因素设计实验方法,交流指点。
3.对比实验 1.建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研究; 2.建议每个因素研究三次,取中间数(或平均数),这样的数据更有说服力。
3.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4.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圈数有关。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量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1、测量呼吸和心跳 实验器材:听诊器、秒表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测量安静状态下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教师演示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
2.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
3.学生分组用听诊器、秒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心跳,建议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
4.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
5.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 1 分钟的呼吸。
6.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2.测量运动结束后 1 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1.运动 2 分钟即可。
2.2 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 1 分钟心跳和呼吸。
3.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
4.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 20 次左右,心跳在 80 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 1 瓶、保鲜袋 2 个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用两个保鲜袋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将保鲜袋对准嘴巴多次呼气即可,另外,注意两个保鲜袋中搜集的气体要差不多。
..2、收集空气、收集呼出气体的两个保鲜袋不要混淆,要分辨清楚,否则观察的实验现象会有偏差。
2.比较实验 1.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保险袋中实验比较,在实验中要注意,两个保鲜袋中倒入的澄清石灰水的量不宜过多,而且倒入两个保鲜袋中的石灰水要差不多,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保鲜袋以后及时将袋口扎上,防止石灰水流出来。
2.如果没有澄清石灰水,可到化学试剂药店购买氢氧化钙溶液。
3.摇晃保鲜袋后,观察比较。
4.边实验边记录实验发现。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整理器材 将实验保鲜袋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测肺活量(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2、肺和呼吸 实验器材:
塑料瓶(大饮料瓶)、100ml 烧杯、白纸条、记号笔、胶水、水槽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肺活量测量器。
1.沿塑料瓶的外壁由下向上贴上白纸条; 2.用 100ml 的烧杯装满水,倒入塑料瓶,小心不要把水倒在瓶外,然后用记号笔沿水面标上 100ml 的记号,依次进行,标到 1000ml 即可。
2.测肺活量 1.测量前,一定要先将塑料中装满水,并盖上盖子; 2.把塑料瓶倒扣在水槽中,瓶口一定要没在水的下方; 3.在水中旋开盖子,将直角弯头管的一头伸进塑料瓶; 4、吸足一口气,尽最大力气向水中吹气; 5、读出自己的肺活量,读的时候是读出瓶中空的体积,不是读出瓶中水的体积; 4.在第二个同学测之前,也一定要将瓶中的水装满。
3.实验总结 交流自己的肺活量,并根据数据分析肺活量大小的影响因素。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人的肺活量有大有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 1 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
..轮换。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 1 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容:彩色水点实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1、解释 实验器材:培养皿、白纸条、夹子、水彩笔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画彩色水点 1.用彩色水笔在白纸条的一端画上不同颜色的圆点,注意:彩色圆点的大小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画的位置要差不多、彩色圆点离纸的下端距离要一样。
2.白纸条要选择柔韧一点的,如宣纸、面巾纸。
2.实验观察 1.用夹子夹住纸条,将纸条的下方放进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彩色圆点不能碰到水面、纸条要同时放入水中。
2.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仔细观察圆点发生的变化。
3.实验总结 交流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3.整理器材 将实验纸条放进垃圾袋,其余实验材料整理好。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注意事项】
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六)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是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门、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 水循环
(一)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四)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实验过程】
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沸腾。
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地滴下来。这就是“雨”。
(五)模拟霜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霜的形成
【实验材料】冰、水、食盐、搪瓷杯。【实验过程】
1、先到半杯水,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测定杯内的温度。
2、在冰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待食盐溶化后在测定杯内的温度。
3、观察杯外壁出现的现象。【实验现象、结论】
杯子的外壁上有一层白色粉末出现,这就是霜(形成霜的温度是0℃以下)。
(六)模拟雾(云)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材料】广口瓶、温水、冰块。【实验过程】
1、在广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
2、用一块冰接近瓶口。
3、把冰从瓶口移开,在接近瓶口。
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白气”出现,把冰移开,则“白气”消失。【实验结论】
关键词:机房管理;公共机房;万欣管理软件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的公共机房主要承担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考试、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平面设计课程、计算机语言、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自由上机的任务。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尽管我校的公共机房拥有的计算机由最初的三百多台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多台,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上机实践课程任务的增加,机房管理的矛盾及其重要性也日益显露出来。
二、机房管理和维护
1.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脑从过去的286、386到现在的双核处理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微机实验室也随之进步了许多。过去我校的微机实验室采用比较落后的管理办法,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业余时间学生上机,采用人工发机票的办法,上机时还要巡查。学校的机房因为上机的学生多,操作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各个班级的正常上课,必须安装还原卡。以前采用的还原卡没有网络传输功能,每一次安装系统,必须一台一台克隆。做完一个机房的系统,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工作量大、硬件的磨损也比较大。硬盘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我校14个微机实验室,需要14个管理人员,可以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通过一步一步地改进,我校机房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校公共机房的计算机硬盘容量最低40G。以前所有软件都是安装到一个操作系统,而且安装软件过多,系统运行缓慢。2008年我们采用多重引导的方法,安装三个操作系统,把不同的软件安装到不同的系统里,学生用哪类软件就进入相应的系统。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硬盘空间,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随后安装了有网络传输功能的还原卡,大大提高了软件安装、更新的速度,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现在学校采用了万欣机房管理系统,万欣机房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客户端采用硬件模式——将软件与万欣保护卡结合,实现了先进的BIOS底层登錄技术,并可与多种保护卡升级后无缝集成,通过硬件级的底层网络登录与身份验证相结合,使安全性达到最高。管理端采用软件模式——它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机房收费管理,电脑与用户管理,机房预约与排课管理,上机考勤管理,学生打印付费管理,机房财产与维修管理,实验选修课管理,保护卡远程管理,以及完善的统计报表查询管理。这样使机房的业余时间开放变得轻松自如。
三、机房管理制度
我校的机房管理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现行的机房管理员职责如下:
1.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
2.保持各机房设备和环境清洁,设备摆放整齐有序。
3.上课时设备出现问题,及时配合任课教师予以解决。
4.做好机房所有设备的日常维修和定期的检查工作 ,确保机房教学正常进行。
5.整理核对各机房的日常材料,包括《机房座次表》、《机房使用登记表》、《维修记录》等。
6.各机房钥匙由管理员集中管理,不得外借。各机房在无课情况下,关闭门窗电源(设备维护除外)。
7.指导各任课教师正确操作设备,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8.课前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9.课中:①管理员在上课期间定期到各机房巡视。②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③在上课期间巡视机房发现学生破坏设备,或做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管理员有权制止,经劝说无效者,报请所在系领导给予处分。
10.课后检查设备,并与任课教师的上课记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联系解决。
11.注意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不断学习业务与理论知识,并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2.机房管理员应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工作。下班离开前应切断电源,关好门窗,以确保安全。
四、机房环境和卫生
机房适宜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维持设备卫生方面,为了保护显示器不受阳光直射,减缓显示器的老化,机房安装了较厚的窗帘;为了减少机内灰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定期除尘,做好机房的防尘工作。机房的环境卫生与机房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机房的电磁辐射比较大,机房的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通风和散热。最好能为工作人员配备防辐射衣服。这样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五、结束语
机房的管理既关系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其他课程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反应了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文对公共机房的硬件设备、软件的管理,系统的维护及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阐述,希望能给我校的机房管理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韩宪忠,郝书珍.《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李永年.《计算机机房的设置与维护》[M].京华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微机实验报告五】推荐阅读:
微机实验实验报告11-04
微机实验报告一10-18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06-12
微机老师实习总结09-26
微机原理教学计划09-25
微机员岗位职责06-27
小学微机社团活动计划07-09
小学微机室教学总结07-16
微机监测系统报警信息分析07-25
教师办公微机使用管理制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