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的课堂实录(共9篇)
一.介绍孔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课件出示:孔丘 仲尼)师:谁认识它们?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孔丘
仲尼
师:你读得可真准,你把生字“丘”和翘舌音“仲”都读准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孔丘
仲尼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两个名字可属于一个人,你知道是谁吗? 生:孔子。
生: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字就叫做《孔子拜师》(板书:拜师)。师:齐读课题。生:孔子拜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我们来读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词。(出示:曲(qū)阜)“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多音字“曲”在这里读第一声,谁来读一读?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标注好了拼音比较难读,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把这样的词多读几遍,再读读句子。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读准字音,还能够读通顺句子呢。开始读课文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出现拼音的词语,如果他出错了,你们要互相帮助。
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词语。
师:这节课的生字是有点难读,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生:齐读传授。
师:(出示:纳闷)谁来读一读? 生:纳闷儿。
师:你把儿话音读得真好,我们在读这个词时通常都是读儿话音的。大家一起读一读吧。生:齐读纳闷儿。
师:纳闷儿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已,有些纳闷。师:你能把纳闷换成别的词吗? 生:不明白、奇怪、好奇、疑惑。
师:(出示:第二组词语: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第二组词语有些难度了,你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 生:自读词语。
师:(出示:风尘仆(pú)仆(pú))我们看这个词,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词。
师:你读得真准,谁能用“仆”来组一个词? 生:仆人、女仆。
师:(出示:仆(pú)人、风尘仆(pú)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读,“仆”的字音我们能记得更扎实了。生:读词。
师:风尘仆仆是形容什么的呢?读课文中的句子找找答案。生: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师:这个年轻人是谁? 生:孔子。
师:此时的孔子为什么是风尘仆仆的呢?咱们还得结合着上文看一看,读这个句子。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是呀,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走了几个月,你们想一想,在这千里之遥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有可能会有野兽来攻击他。生:他可能吃不饱饭。
生:当天黑的时候,他有可能没有地方住。
生:有可能会下雪,天气很寒冷,而他却没有御寒的衣服。师:是呀,你们说得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师:(播放动画)在这千里之遥的路途之中,孔子有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他有可能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可能没有像样的住的地方。像这样在旅途中遇到的艰辛,就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风餐露宿。
师: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请你想像着刚才的画面,再来读读这个词吗? 生:(有感情地读)风餐露宿。
师:风餐露宿这个词使我们知道,孔子在这一路上历尽艰辛,他太累了。孩子们,孔子休息一下吧,别走了,反正也不着急,行吗? 生:不行。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一个不怕困难、一心求学的孔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孔子就是这样走了几个月,终于到达了洛阳,请你想一想,此时此刻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
三、指名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生字我们能够读准,课文也一定能够读好。我们分段来读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师: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四.默读课文,课文中的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师:学到现在,我想孔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拿出笔画出相关的语句。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这句话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你能把它概括成一个成语吗? 生:学无止境。师:(板书:学无止境)孔子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他不仅拜老子为师,而且还拜师襄、郯子为师,甚至还向一个小孩子请教过呢。你还知道哪些人如孔子这般好学吗?或者你可以想想我们身边的人。生:我认为余一帆比较好学,因为学习成绩很好。师:我相信在这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他付出的辛苦呀。
生:我认为陈其正是一个好学的人,因为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想他一定刻苦练习了。
师:我们发现了身旁的好榜样,还要向他们学习才行。
师:(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生:他很想拜老子为师。生: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
生: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习。
师:孩子们,我们的语言总是苍白的,就将我们这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请你轻轻地坐下,自己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读出你的体会。
生:读对话。师:此时此刻的老子,听孔子这样说,就点了点头,笑着对孔子说些什么呢?
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让大家欣赏了一组图片,它们美不美?
生:美。
师:那么,你知道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图片吗?
生:星云、星空、地球、太阳、恒星、宇宙……
师:那么,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宇宙究竟有多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国著名作家卡尔·萨根,看看他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展示幻灯片1:走近作者
师:卡尔·萨根,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1980年,他制作拍摄了大型科学电视片《宇宙》,在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笑着间学生)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呢?
生:(笑着说)想。
师:可是,我是语文老师啊。(笑)所以,我今天也请大家“看”,只不过我们“看”的不是电视,而是文字版的,也就是说,本文是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师:那么,什么是解说词呢?大家了解不了解?
生:不了解。(极少数说了解的)
展示幻灯片2:解说词(掌握文体知识)
师:解说词,就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简单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师:当然,仅仅看定义也许大家还不是太好理解。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请大家欣赏下面这幅图片。
(到哪个学校讲课。就展示哪个学校的教学大楼图片,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课堂的兴趣。因为本次是在鄂南高级中学讲课,所以我展示的就是鄂南高级中学的教学楼图片) 师:大家看一看,这幅图片大家熟悉吗? 生:(笑道)熟悉。 师:可是,对于我们今天前来听课的、在座的全体教师来说,他们熟悉吗?
生:(齐声笑道)不熟悉。
师:那么,如果我给它加上一句“鄂南高中信息大楼”呢?这样大家清楚了吗?
生:(齐声笑道)清楚了。
师:那如果我再给它加上一段文字呢?
(展示文字:秋日的下午,阳光静静地洒在校园里,信息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白色的玻璃幕墙,红褐色的点缀,显得那么的和谐与温暖。远远望去,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驶向远方……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
师:同学们,哪一段更清楚,更具美感?
生:(齐声笑道)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使用了排比的手法,“这里,是人才的基地;这里,是成长的摇篮”,显得有力度,有气势。
生2:因为它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信息大楼愈发的显得雄壮威武了”,显得形象生动,而且更具人的感情。
生3: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一艘知识的巨轮正在扬帆起航”,将教学大楼比作了知识的巨轮,也就更加的形象生动了。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
师:这说明了解说词的语言是优美的,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师:那如果我展示的不是图片,而是连续滚动的画面,比如说电视片呢?我是不是还需要一定的顺序呢?
生:(齐声道)需要。
师:这说明解说词要有第二个特点,“清晰的顺序”。
师:而且在播放的时候,我能不能看着教学楼的图片说是食堂啊?看着食堂的图片说是教学楼啊?
生:(齐声笑道)肯定不能。
师:所以说,解说诃还应该有“明确的对象”。
师: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解说词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优美的语言;第二,清晰的顺序;第
三、明确的对象。
展示幻灯片3:解说词的特点
师:好,我们游览了我们学校。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卡尔·萨根一起去游览宇宙吧,看看本文的特点是什么?
展示幻灯片4:积累·整合(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各段的说明对象或说明要点。
(给学生1-2分钟的浏览课文时间)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各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呢?
生4:1--6段,写的是宇宙。
生5:7--1I段,写的是星云。
生6:12--14段,写的是恒星。
生7:15--16段,写的是太阳系。
生8:17--18段,写的是地球。
师:大家都找得很准确,都说得很好。(学生一起鼓掌)
师:那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呢?
生:(大声道)由远到近。(中间夹杂着“由大到小”)
师:(略皱眉头道)究竟是什么?
生:(沉默后)有人答“不知道”,有人答“差不多”。
师:(笑道)那如果差不多的话,何必要有这两个概念呢?既然有两个概念,肯定还是有区别的。
师:其实,文中有的段落已经有关键的语句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发现了?请大家快速地到文中找找看。
生9: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的最后,“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然后,在文章的第10自然段的最后“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接着,在第1l自然段的中间,“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第15自然段的开头,“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最后,在第17自然段的开头,“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因此,我认为本文是由远到近的。
师:畦,一口气找了这么多。大家看,对不对啊?
生:(异口同声地说)对。
展示幻灯片5:感受·鉴赏(与地球距离的远近)
师:好,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板书“清晰的顺序:由远到近”)
师:其实呢,我们知道,人类在认识宇宙的时候恰恰是相反的,我们通常是站在地球上向外看,也就是……
生:由近到远的顺序。
师:对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由远到近的顺序呢? 生:(学生思考)
师:(笑着提示学生道)比如说我昨天来到鄂南高中,我先进学校的大门,然后再一步步地进入学校内部,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我要是先看看鄂南高中的整体效果图,或者是站到一个很高很高的位置,比如说乘飞机,先从空间俯视一下鄂南高中的整体布局,然后再一点点的来看,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笑道)很好,也就是说两个都可以。但是,哪个更好呢?
生10:我认为后者更好,因为可以对学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去看具体的布局会更好。
师:对了,这就叫“先整体后局部,显得更清楚”,是不是啊?
生:是。
生11:我认为这样还符合摄影规律。(看到老师和学生们吃惊的表情,不好意思笑道)我爸是电视台的摄影师。
师:(笑着)原来如此。 生:(恍然大悟状)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呢? 师:如果没有了呢?老师来说一下,大家看怎么样? 师:为了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物理老师。当我问的时候,物理老师眼睛一瞪,说了一句“当然是由远到近
好啊”。我就说,凭什么啊。他说:因为符合宇宙大爆炸的演化规律嘛,当时是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的啊。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大家看看,物理老师的这个解释有没有道理啊?
生:(笑着)有道理。
师:所以说,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都可以,但是前者更胜一筹。
展示幻灯片6:感受·鉴赏(由远到近写作的好处)
师:好,我们了解了本文清晰的说明顺序。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或者说,你喜不喜欢?为什么?
展示幻灯片7:感受·鉴赏(本文语言的特色)
生12:本文的语言很美。
师:是吗?那你喜不喜欢?
生12:喜欢。
师:能不能具体点?或者说是举例说明?
生12;能。比如说第4段的开头部分,“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温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得形象具体,而且很生动。
师:好,很不错。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请坐,那么其他同学呢?
生13:第12自然段,“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而且说明准确。
师:好,很准确。
生14:第5自然段中间部分,“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显得准确生动。
生15:第18自然段开头部分,“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作者采用了抒情的手法,使得本句的文字特别的优美,读起来很舒服,使人不由得喜爱上了我们的地球。
师:(颔首微笑示意)很不错。如果说刚才我们同学还是没有打破固定思维,按照文章的顺序往后找的话,那么这个同学就跳出了这个窠臼的束缚,一下子到了文章的最后。很好,很不错。那么,还有补充吗?
生16:老师,我认为文章中间还有一些比较有哲理的话!
师:(笑着)是吗?能具体一点吗?
生16:比如说文章的第3自然段的开头,“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作者本来是说明我们在探索宇宙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其实,我感觉,不仅仅是在探索宇宙中,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包括我们现在的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
师:(笑着)嗯,这位同学已经学会发散思维了,已经看得更远更深了啊。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异口同声地)同意。
生17:老师,其实文章第二自然段也告诉了我们,“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也是充满了哲理的。
师:(笑着)嗯,不错,很好。看来大家是把文本读进去了。那么,还有没有补充呢?
师:好,如果没有了的话,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展示幻灯片8:感受·鉴赏(本文语言的特色)
师:本文作为解说词,语言是非常优美的,主要体现在: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师:因此,本文不仅被称为是解说词的代表,作者卡尔·萨根被称为“美国著名大众天文学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大家看一下,有没有“之一”啊?
生:(笑着)没有。
师:对,是没有的。不是老师粗心大意,而是本来就没有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一样,“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所以,这不仅仅是一篇优美的解说词,更是一篇很好很好的科普说明文。然而——
展示幻灯片9:思考-领悟(引导学生从浅层的“解说词”到深层的“科学精神”的探究)
师:2010年9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中国著名科学作家嵇晓华一篇文章——《科普作品:中国读者很难提出好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说,中国人在读科普说明文的时候,经常缺乏思考,因此很难提出好问题。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没有中心?”
(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
师:(在巡视学生的时候提示)如果你感觉没有头绪的话,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从文章中找答案,不能“信口开河”回答。
(2—3分钟时间后)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你的答案呢?
生18:老师,我认为宇宙没有边疆。因为,第2段开头就说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还有第17段“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
师:嗯,好,找得很准确。还有谁来说说呢?
生19:老师,我也认为宇宙没有边疆,因为第5段第一句“因为宇宙辽阔无垠”。
师:很好。
生20: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认为宇宙是有边疆的。因为课文在第7段的最后说得很明确,“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边疆。怎么会有中心呢?既然我们“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那么它就一定会存在边疆的。
生:(笑着鼓掌)
师:看来,掌声就代表大家的态度了。说得真是太好了,是啊,没有边疆,何来中心;既然有中心,就一定存在着边疆。好,很好。
生21: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同样是这句话,刚才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的词语“已知”,文章说得很清楚,“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那么,也就是说还存在着未知的宇宙。所以,这句话恰恰是证明了宇宙没有边疆。
生:(笑着鼓掌)好。
师:同学们,我真的要好好表扬你们了。因为你们已经认真的把书读进去了。
生22:老师,其实第4段开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也说明了是有边疆的。
生23:老师,我还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认为宇宙是无边的。因为,文章第1自然其实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其实,这就是说明宇宙是永恒不变的,无边无际的。
师:好家伙,这一句你就看出了问题啊。那大家同意吗? 生:(有点迷惑的样子)…… 师:看来,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了。我们知道,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一开始,电视画面就采用的繁星点点的夜空,然后是镜头不断地推进、推进、再推行,然后便配上了这样一句解说词。这样一来,大家看看,好不好理解了。
生:(恍然大悟状)噢。
师:看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见仁见智的。
展示幻灯片10:思考一领悟(2010年7月6日,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
师:好,那么我们现在请大家看一个视频。就在2010年7月6日,欧洲航天局公布首张宇宙全景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的是,视频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希望大家能认真的体会。
(播放视频短片:《首张宇宙全景图引热议》: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4MTQ2NDQw.html)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科学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文章那句很重要的话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说)仅仅包括了“理论上的”宇宙全景图。
师:很好,看来大家抓住关键词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总结呢?
展示幻灯片11:思考·领悟(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
师:宇宙有边疆是正确的,因为是暂时的;宇宙没有边疆也是对的,因为是扩张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生:(异口同声地说)嗯,是的。
师:好,文章到这里我们就基本上全部弄清楚了。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
展示幻灯片12:应用·拓展(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生24: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感觉宇宙真是太大了,太辽阔了。由此,我想到了现在各国进行的宇宙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我们的“神五”“神六”“神七”的顺利升空,“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等。
生25:老师,我也感觉宇宙真是太大了,人类真是太渺小了,因为文中第6段说了,“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因此,我们人类很幸运,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热爱家园,积极乐观地生活……
生26:老师,我想说的是,相对于“字宙中的大部分是广袤、寒冷的”来说,我们的地球“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地球,尤其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的资源,以避免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师:(笑着)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感触了。同学们,温家宝总理曾经饱含深情地说: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这一节课,我想告诉大家的不仅仅是解说词,更重要的是作者所透露出来的科学精神,而这正是我们人类前进的动力。哪怕是你我前进的一小步,那也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大胜利!
最后,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同在温家宝总理的《我仰望星空》的诗歌声中结束本课吧!展示幻灯片13:应用-拓展
(播放温家宝总理诗歌《仰望星空》MTV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P3M3FzsOFY)
(就在MTV视频刚刚结束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
师:好。下课。谢谢大家!
展示幻灯片14:补充展示板书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要不,孔圣人为什么会败在项少年手下呢?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涌山中心小学
刘阿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组的课文。本组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文引领我们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这是一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文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研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目标设定
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积累语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研读重点词句,感受孔子求学的艰辛,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从孔子求学的过程中体会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是: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以“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圈、点、画的方法进行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来学习、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初识孔子→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4.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5.总结提炼,升华情感→6.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揭示课题,初识孔子
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再指导读题。这里我着重指导读好“孔子”,“孔子”读“kǒnɡ zi”,不读“kǒnɡ zǐ”。接着学生交流对孔子的认识。老师相机补充,归纳,小结。
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于孔子、老子略有所闻,但知之甚少。因此开课时,师生交流对孔子和老子的了解,增进学生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要求:
a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 b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
学生读书之后再检查检查朗读,先检查词语的朗读,再检查课文的朗读,教师纠正错误的读音,针对学生读书情况给予表扬或提出建
议。
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而读也要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读准每个字音,注意难度的字词要反复练习,读准;难读的句子要反复练习朗读,读通,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读准课文之后再指导写字,要求做到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对学生不到之处给予及时指正。
最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孔子的什么事?
默读完之后,完成以下填空,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拜(老子)为师。
《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来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所以,以填空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逐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既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读了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读、思、再读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孔子品行。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自己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是个谦虚、好学的人从这句话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在这里,渊博、远近闻名等词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准确,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
解。我主要预设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孔子的品行。
a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设想学生会说:谦虚,好学)b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也许会说:从总觉得 不够渊博这两个词中感受到的)
抓住课堂生成,理解“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渊博吗?为什么? 从前一句话“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很渊博。相机理解“远近闻名”。
你觉得这段话该怎么读?指多名学生读,读得好的地方给予鼓励表扬,读不好的地方讨论该怎样读,做到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在学生理解了句子之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才能读出感情。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句话说明孔子为求学不怕路途遥远,不怕艰苦,为能早日拜师,日夜兼程地赶路,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品行,令人深受感动。所以我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来感受。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孔子求学艰辛的感情。
孔子饿了,就_____ ;累了,孔子就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几个月后_____。
(3)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拜师求学的真正原因,是孔子学习态度的体现,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
a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b用一个成语概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C孔子是这样说的,他是这样做的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
d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这句话,学生会想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的学习态度,从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突破难点。
(4)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不离老师左右”是为了能“随时请教”,足以看出孔子好学。所以,我设计如下教学:
a)“不离老师左右”是什么样的?
b)“随时”会是什么时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当然,文中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孔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也可以简单讲讲。
2、重点关注以下句子,谈老子品行。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迎候”说明老子对晚辈的爱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迎候”于“等候”的区别,体会老子的品行。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迎候”“毫无保留”寥寥几个词语,把老子育人的态度勾画了出来。当然,文中也还有其他句子也能体现老子的品行,学生找出来了,可以简单讲讲。
(四)演读课文,加深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以课堂表演的方式再现孔子拜师的场面,即能增加课堂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的心、学生的情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对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对晚辈的爱护产生切身体验,使得课堂富有活力。
(五)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接触。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至少用上文中的两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A、我想对孔子说:____________
B、我想对老子说:____________
C、我想对孔子和老子说:____________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这样的说话训练,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说话训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能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同时,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2、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来,请大家拿起课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一条大河源远流长,这堂课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对圣人的了解不能随课文结束而停止,所以为了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布置课后搜集、背诵孔子名言。
2、搜集阅读孔子、老子的其他小故事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如下:
(七)板书设计
前几天,我们刚学完《孔子拜师》这一课,我对这篇课文很有感触。
当我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因为孔子三十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还千里迢迢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当我读第二段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孔子的不辞辛苦和勤奋好学。因为孔子的家乡曲阜和老子的家乡洛阳相距上千里,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走那么远是很困难的。但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走到了洛阳。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当孔子见到老子的时候,孔子上前向老子行礼,并自我介绍,让我感受到孔子的谦卑有礼。当我读第三段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老子的大方无私和孔子的勤学好问。当我读最后一段,让我更加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识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孔子的好学,老子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老师也像老子一样把自己的学问无私大方地传授给我们。所以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勤学好问,并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
读《孔子拜师》有感2今天,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孔子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不远千里从山东曲阜来到洛阳,向老子拜师、学礼。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孔子本身学问就很渊博了,但是他知道学无止境,还要向比自己更有学问的老聃学习。以后,我上课要更加认真听讲,遇到不会做的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我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二是学习孔子吃苦耐劳、一心求学的坚定意志。孔子为了求学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洛阳拜师。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吃多大的苦,我都要有恒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终的成功。
还未开始上课,就见一群人在讲台上忙活着,有老师,也有学生。黑板上写满了英文,不对,还是有几个汉字:“学习目标:……”是课前准备吧。忽然见到全体学生起立又坐下,应该是开始上课了。只是,老师却已不在讲台上。
三个女生戴着耳麦在台上说着什么,大概是主持人吧。其中之一念了一长串英文,便有一个接一个的学生上台,或戴面具,或演动作,或摆造型,有的学生口里还蹦出一串英文。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下面的学生与上面的学生开始互动,接着便是一串又一串的掌声。
上面的学生回位,一个主持人开始点下面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说一连串的英文,偶尔跳出一句或几个汉字,另一个主持人在黑板上不时地写上一两个英文单词。其间掌声不断。忽然,听到了老师的声音,也是听不懂的英文,估计是在补充。不知什么时候,台上的主持人只剩下了两个,老师也走到讲台前面来了。
老师打开单放机,放了一通英文录音,就又走到一边去了。依然是两个主持人在台上用英文忙活着,只是这回下面的学生也似乎如我一样听天书了,没有反应。老师的声音及时响起,只是还是英文,大概是在提示、启发吧,因为终于有了同学们一致的“爷死”。老师又不见了,主持人继续忙活,下面却有了反应,而且还是整齐一致的英文。
终于听到了一句久违的汉语:谁上来表演?便有4男1女上台,说了一串英文后上位,又是几个学生上台,说英文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些夸张的动作,下面的掌声也响亮多了。第三组也进行了表演。原以为还会有第四组,主持人却开始点下面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回答了。似乎是卡了壳,主持人让同学们“准备两分钟”,老师也走到台前,与主持人小声交流,大概是面授机宜吧。果然,几分钟后,主持人便与下面的学生一应一和,行云流水起来。老师想插一句话,学生却继续回答着。老师走到台前,强行插了一句汉语:“同学们听别人回答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是担心没有“质疑”吧?学生却还是继续着他们的一应一和。
主持人带领同学们齐读起来,伴随着对黑板上句子的讲解,“齐读—讲解—齐读—讲解”延续了好几分钟。老师也插进来讲了几句,估计是嫌主持人讲解得不够透彻。热闹的场面忽然安静下来了,原来是主持人要大家“思考几分钟”,却不料老师又插了一句“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一下”,场面又热烈起来。
主持人贴了一张印满英文的纸在黑板上,喊了4个学生,戴着老虎、猴子之类的帽子,上台表演了一番。下面热闹起来,纷纷举手要求上台。又是5个学生上台,或演或说,台上台下的学生都在笑,一起快活。
又听到了老师的声音,叽哩咕噜一长串,应该是课堂小结了,可惜还是英文,台下的学生们却是一幅明白的样子,纷纷点头。
终于,铃声响起,“下课”,Oh,My God!
感慨之一:老师真悠闲。上这样大型比赛课的老师,竟然悠闲到可以坐在听课老师中。整堂课,老师放了一下录音,面授一次机宜,插了两句话语,作了一下小结,再就是宣布“下课”了。啊,这样“悠闲”地当老师,我也好想啊!
感慨之二:主持真能干。两个主持的学生,整堂课中,既是主持,又是讲解;既在提问,又在评价;既要领读,又要板书……把平时老师干的事情全承包了。这样锻炼出来的学生,今后想不“泼辣”都不行啊!
感慨之三:课堂真热闹。台上不停地表演,不停地对话,不停地提问;台下不停地回答,不停地朗读,不停地对话。台上台下连成一片,当然,还有贯穿整堂课的不停的笑声。没有一个学生不参与,没有一个学生不欢笑,整堂课就是一场热闹非凡的“联欢会”。想想语文课,有多少时候是“追悼会”?
其实,你也懂的,这才是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最好诠释。身为语文教师,可以从这堂“听不懂”的英语课中,领悟到多少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孔子是谁?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孔子。(视频)
是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当时很有名气,但他还去拜师求学。板书:拜师
拜这个字的笔画很多。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拜 左右结构。。。齐读课题17.孔子拜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真会提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5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读)
不少同学用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读完了!瞧!课文中的词语来到了大屏上,谁想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小老师读一遍,大家跟读一遍。
谁还能一起带领大家读一读。
瞧!这小老师党的有模有样,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开火车读一遍。
齐读一遍,这些词中还有一些需要大家会写的!看!有哪一个你经常写错,请你提出来老师讲一讲。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老师要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开始吧!请同学们概括(填空)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孔子拜师路上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读)
能不能说一说读完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你从哪一个词体会到的
扎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谁来解释一下风餐露宿的意思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
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还可以用理解上下文、查字典、逐字理解的办法理解。请男女生比赛读 评价 个别读
一个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你想象到了什么场景?
因为要远行孔子不能带太多东西。孔子只能带(简单的衣服和食物)
他走了整整一天一夜。他可能靠在()休息!打开背包他只能吃点什么(回答)到了夜里他怎么睡觉?(回答)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啊!就这样他走了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整整走了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 一个终于,你有什么体会?(回答)这和同学们的上学路上和学习环境相比呢?
孩子们闭上你们的双眼。想象一下,这个历经艰辛,憔悴不堪的孔子!他的脸是什么样的!衣服又是怎样的? 老师范读
就这样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终于见到了老师看看老师的样子!读()
同学们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假如你是孔子你想对老子说点什么?
这么多同学想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质!画一画,画出相关语句。在读一读声情并茂的读一读。最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现在开始!
(机动讲解)行礼 体现有礼貌 迎候 学习没有止境
从此孔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读 她读 小组读 全班读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1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
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2
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__拢,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3
课堂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意义以及政府应如何审慎用权,科学决策。掌握审慎用权,科学决策的意义。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的知识点,选取典型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明确了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及宗旨。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一个框题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请大家看大屏幕(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
图片一:某市政府以发展地方酒业为由,下达文件给全市各机关、团体,要求各单位在接待工作中使用当地酒厂生产的酒,并按照各单位的规模,规定应达到的指标。
图片二:某市政府为鼓励纳税大户,宣布该市企业凡年纳税额超过50万元者,其法人代表若发生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免于追究责任。
教师:在我们仔细观看了两个图片后,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给学生2分钟思考时间)。
1、上述两市政府作出决定的理由正当吗?说说你的看法。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行使权力?
教师:有哪位同学思考好了,来说说。(我用目光在班级里搜索有自信的能将问题答得漂亮的同学。)
学生甲:我认为上述两市政府作出决定的理由不正当。
学生乙:就是觉得不合理。如果谁为当地的财政收入做的贡献大,谁就可以逃避法律的约束。那就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
(我看见,在他回答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赞同地点头。)
学生丙:我认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合情合理合法。
教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好。政府的权力,就应该依法行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了作业,请大家用导学案的形式,预习教材43-46页。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相关知识,即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依法行政?怎样依法行政?
教师:大家打开教材43页。
我们请第一学习小组来回答依法行政的含义。
第一小组组长(走上讲台):大家看教材43页正文,就可以找到含义。我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的含义。分析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是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而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是说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他的回答干净利落。)
教师:第一小组组长解释的很好,我就不用补充了。
教师:那么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怎么做到依法行政呢?下面我们请第二小组回答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请第三小组回答怎么做到依法行政?
第二小组组长(走上讲台):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我们小组是从以下方面考虑的。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
2.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3.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
4.就是教材44页的正文第一段,简单概括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第二小组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及本节教材内容找到的答题点。如果有不全面的地方,希望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给予补充吧!谢谢大家!(第二小组组长走下讲台)
(我看见其他组的同学不住的点头,同意第二组组长的回答。)
教师:第二小组的同学们概括的不错,还是比较全面的。说明同学们课下认真做了导学案(我表扬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
现在我们再补充三点,需要大家记在书上44页 。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推进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3.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維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教师:大家要把第二小组归纳的和我补充的点,放到一起。就是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的完整的答案。
教师:哪位同学为我们举例说明一下,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举手示意一下。(我用目光巡视全班同学,看见同学们在思考。)
教师:第四小组的同学选一个代表吧!(我微笑地看着他们,我等着他们选一个代表)
第四小组的一位同学(站了起来):我来说,就拿我们县来说吧,如果政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就不能真正地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比如,税务机关不能依法征税,有的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能一视同仁,是自己的亲戚就减税或者免税,更可气的是他的亲戚还会到处炫耀。这怎么会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他好像越说越生气!)
教师:是啊,我们的政府就应该守法。(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小小的年纪看的很多,很有正义感哦!)
教师:那么我们的政府怎么做到依法行政?第三小组的同学来回答吧!(我把目光投向他们)
第三小组的组长(走上了讲台):根据老师给我们的导学案,我们小组认为应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教材44页的小字部分的 24字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教材44页正文第二段,概括为 “两加强一深化”。
4.教材45页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概括。(说完,走下讲台)
教师:第三小组的同学概括的完全正确。同时很高兴,大家能认真地完成我布置的导学案。大家要继续努力啊!
教师:在这四个方面同学们要着重注意第三点和第四点。
第三点“两加强一深化”。分别是从立法、执法和改革来分析的。大家要区分这里政府的加强立法不同于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这里立的法是行政法规。关于第四点,大家要掌握的是政府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教师:最近我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新闻。某地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修“村村通”公路,强行向农民每人集资300元,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在县人大的监督下,该县政府撤销了这一决定。现在我问大家,你们说说该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大家结合今天学的内容,说说错在哪?(给同学们2分钟的思考时间)
学生甲:该县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规章的规定。不是合法行政。
学生乙:影响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加了公民了负担,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是没有做到依法行政。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此类例子真的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就不再举例说了。
教师:那么,谁来对政府的权力制约和监督呢?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政府的知识。
三、课堂总结:
【孔子拜师的课堂实录】推荐阅读:
在“拜师仪式”上的讲话09-20
拜师学艺致辞07-25
拜师学艺方案09-10
正规拜师仪式10-18
莫泊桑拜师07-24
青年教师拜师计划10-26
拜师仪式领导讲话05-31
拜师学艺发言稿10-19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10-21
青年优秀教师拜师心得感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