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通用7篇)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篇1

1.0目的为了确保对注塑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工序按规范作业,以保证这些检验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的制造过程满足出厂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0 范围

适用于注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各检验工序控制。

3.0职责

3.2.巡检负责按客户要求或相应的工艺文件进行注塑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3.3抽检负责对当班的注塑产品出货前全面检查

3.4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上级协调处理。

4.0 工作程序

4.1 来料检验和试料:

4.1.1 当采购物料回厂后,无论是新料或是粗粒料,当班巡检必须抽不同位置三处以上分多个小包装样品,每袋5KG左右进行机台试料,试料合格后必须作下检验记录,特别要求写清楚进料时间,厂家,并督促仓管进行产品时间、厂家的标识等,试样过程中留样要进行编号并收藏保管,直到材料开始正常生产为止;

4.1.2 每次换料生产时,要求不同的材料批次进行不同的标识区别,便于发生不良后进行产品追溯,具体操作是在巡检报表中注明换料的时间、厂家、产成品的包装顺序号等,发生异常可以追溯到哪个厂家、什么时间进货,哪天生产,从第几箱开始等;

4.1.3 试料合格后要填写来料检验报告,经品质主管审核确认后,和留样一起包装待查,若为不良则由技术组和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和协调处理,报相关领导确认后执行。

4.2 首检、记录和标识:

4.2.1注塑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做好自检记录,检验产品的外观,巡检员做好开机产品的首件签字封样,并填写《首检记录卡》,生产过程中要按巡检要求进行产品抽检工作,每次检验项目要完整,并同时对打包产品、作业台产品和机台随机产品三个环节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协调处理,并如实、认真填写《巡检记录》;

4.2.2 巡检要求操作工对自检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并对返工产品进行记录、标识和复查,直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否则不允许盖章进仓,对不合格的产品在交接班时要确保信息完全传达给下班次巡检员,以防零部件、材料误产、误用

4.2.3每天要将巡检报表收回并检查巡检记录的情况,对记录有不实或存在疑问则找相关巡检员了解确认,如属工作粗心、失误、责任心不足则要求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当天的绩效考核进行考核扣罚,对多次未按检验工作指导执行的巡检员将考虑换岗或劝退;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上盖章,才能进仓或转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应按规定的区域整齐放置,并按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则进行标识,检验员有权对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对标识不规范有权勒令员工整改或停机整顿。4.3 过程的再确认:

4.3.1 换料和新加料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巡检过程中机台有换料、加料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调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发生变化,便于记录和预防不良的发生;

4.3.2 修模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模具发生异常维修结束上机试样时,巡检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认无误后方可投入批量生产,若模具属重大维修事项则由工艺组依照以上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长时间的验证跟踪; 4.3.3 新人作业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当机台发生换人,新人作业等,领班、巡检必须加强巡检次数,明确告之产品的注意事项并确保员工全部理解,过程中反复检查新手作业熟练程度,发生异常要及时纠正,必要时候换熟练员工作业,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4.3.4 停水断电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由于外部原因发生停水、断电等造成机台异常作业而重新开机生产,此时,机台的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巡检员要按首件检验标准,逐项确认产品的外观、工程尺寸、性能强度和组件装配度等各项品质参数,并对照前期样品,确定产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并持续跟进直到机台运行、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为止; 4.3.5 过程调机后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生产过程中,产品发生变异,车间领班或生产主管重新调机,当改变机台成型参数而原问题得到克服后,巡检要重新确认其他检验项目的品质是否出现变异,各种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如通过提高温度来克服产品外观不良是否会影响塑胶的物性而使产品变脆等,避免发生新的不良问题造成批量品质事故发生; 4.3.6 交班过程产品的检验和确认

车间在交班过程中,由于人员发生变动、新换材料未确认已到换班时间、上班次巡检忘了彻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给机台生产埋下质量隐患,对可能造成批量质量事故的风险,接班巡检员除严格执行检验外,必须确认上班次的巡检表、自检表,了解材料使用情况等,及时熟悉上班次的品质情况,采取措施,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4.4 不良品处理流程: 4.4.1 让步放行

当生产急需而模具存在问题,工艺无法修正或过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问题产品发生时,严格执行放行评审流程,通过评估可以让步放行时,由车间办理让步放行申请,经巡检确认、工程审核后交相关领导批准后让步放行,相关主管落实责任并进行扣罚处理,未办理审批手续的待处理品巡检不得盖章,仓管不得入仓或转序; 4.4.2 返工重验

当过程控制疏忽或员工未按检验要求进行产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处理时,由车间依照《注塑车间管理规定》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外进行产品返工,返工不计加工费,必要时候要对员工进行扣罚考核,返工结束经过巡检重验合格后方可盖章入库或转序; 4.4.3 报废处理

对产品的放行执行评审流程的有关规定,通过评审无法回用时,需执行报废处理,由生产车间申请报废,经相关品质主管签字确认,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重大不良事故必须请示总经理裁决处理,私自报废或遗弃,一经发现三倍重罚。4.5 过程的改进:

4.5.1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实施控制,联络车间处理,对未改善的机台、模具有权实行停机整改,直到问题解决后方可生产;

4.5.2 不良品的处理都必须落实责任,实施扣罚,并通过调查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措施,责令相关部门、人员改善,经品质部验证合格后方视为结案,过程的跟进和反馈由品质部负责安排落实,其他部门必须配合执行;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供电企业与客户建立的供用电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同时其他类型的对外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在此背景下,合同对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因此,供电企业有必要结合实际,通过合同管理流程优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有效地防范风险、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1 供电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结合西安供电局实际,按照“统一管理、各负其责、依法规范、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方针,以规范合同垂直管理体系为重点,以理顺合同管理流程为突破口,以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为目标,从合同的签订、执行和监督3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流程优化[1,2]。

1.1 明确和完善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

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的管理原则,西安供电局组建了经营管理策划部门(2008年9月更名为企业管理与法律工作部)。明确该部门对全局的计划、资产、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验收等进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实现项目实施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强化成本控制。就电网建设项目而言,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用合同的方式对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即以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为抓手,强化集中招投标管理,推行集中合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达到规范有序、防范风险、清正廉洁、高效完备的目标。

1.2 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签订程序

供电企业对外签订的合同主要分为供用电合同和其他经济类合同两大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合同,应采取科学分类、简化手续、严格监控的规范措施进行管理。

(1)供用电合同分为居民供用电合同和高压供用电合同,针对其合同数量多,签订简便易行,法律纠纷发生率低的特点,可直接使用上级部门制定好的格式合同,同时供电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各供电分局或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代表供电企业在各自经营范围内的供用电合同上签字,合同签订以后的归档工作由各部门分别负责管理。

(2)其他经济类合同主要指购销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工程设计、施工合同、并网、调度合同及备用容量租赁合同等。针对该类合同标的额大,种类多,而且文本各异,各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和资信情况也比较复杂,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法律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对合同审核人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特点,该类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应由经营管理策划部门统一集中管理,并由法律事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集中会签,以确保对外签订的合同在年度计划之中,符合相关财务审计规则。具体流程可设计如下:项目承办部门与合同相对方就合同文本进行协商谈判,确定合同的标的、价款、运输方式、交付时间、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草拟出合同文本后填写合同会签单,进入会签程序。由经营管理策划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共同保证合同签订后执行的可靠性,经营管理策划部门最后对合同文本进行把关,审核无误后项目承办部门提交供电企业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完成合同会签程序。

1.3 切实重视和加强合同履行

对于很多合同,无论是供用电合同还是其他经济合同,合同的签订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合同的履行才是真正重要的环节。特别是项目合同,涉及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而项目合同往往履行过程较长,期间需要合同双方或者多方的配合,这更需要合同归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合同的约定作出补充或者修改。对于其它合同,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因此,为保障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合同归属部门应当在合同签订后即指定专人负责履约管理,包括妥善保管合同以及履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任何文件,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合同相对方协商解决方案并形成补充协议或者备忘录,签收对方送达的函件或者其他书面文件并作出相应的回应,对方出现违约情况时及时制定对策并出具相应的函件。这样不仅能及时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合同如期、顺利履行,实现合同的目的,而且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能够有理有据,避免陷于被动。

1.4 加强检查监督

首先将合同审核的外延适时扩大,在可能的范围内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相对方的资信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求合同相对方提供其企业类型、注册资本及资信情况的简要说明。必要时,在一些标的较大,而对合同相对方履行能力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主动进行调查,在合同签订之初就最大程度地确保合同履行的可靠性。

其次将合同审核的内涵适当纵向延伸,时刻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控,要求合同承办部门填报合同履行报告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合同相对方的经营状况、财产状况和商业信誉等情况,随时有一个良好的把握或监控,若发现并有确切证据证明合同相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等情况时,合同应立即中止履行,并及时上报法律事务机构,由法律事务机构提出法律风险防范意见书,行使不安抗辩权,情节严重的要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 加强合同管理的保障措施研究

在合同管理流程优化完成以后,供电企业应健立健全配套制度,继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对现有的流程执行人员特别是关键合同的执行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以期对整个流程进行更好的维护,使优化后的合同管理流程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行制度,不断地巩固流程优化的成果[3,4,5]。

2.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6]。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电力法》等相关法规,同时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

2.2 加强合同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

以局域网为载体,组织企业员工及时学习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把处理过的与合同有关的案例,及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反馈,通过举办与合同管理流程优化相关的培训班及相关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活动,提高各单位(部门)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统一合同范本和编号管理

依据国家合同范本,并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制定统一格式的合同文本,方便各基层单位的操作和管理。此外,由经营管理策划部门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统一编号归档,合同承办部门或相关部门需要使用时,可以填写合同借阅单借用,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同专责人的工作量,却可以真正确保合同文本保存的连续性、安全性,而且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便于法律事务部门及时取证提起或参加诉讼,同时也为档案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

2.4 推行合同管理的信息化

积极推广合同管理信息化,实现管理流程和手段的新突破,通过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合同在网上的起草申报、审查审批、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汇报等功能,以信息化技术巩固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3 结语

本文结合供电企业自身实际,通过对管理理念的超前思考、经营方式的创新,理顺合同管理流程,规范合同管理体系,实现了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和体系的完善,为供电企业树立法制经济新观念,防范合同风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经济秩序健康稳步运行,从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梅绍祖,蒋梨利.企业流程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周妮.企业业务流程设计与再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朱端军.谈加强经济合同管理[J].苏盐科技,2003,(3): 44-45.

[4]张燕秋.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J].现代科技,2008, (33):48.

[5]李守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4):260.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这里要讨论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流程”,不是宏观的,也不是中观的,而是微观的——一个课时的,因为不管你清楚不清楚,承认不承认,它们都是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师备课和上课时最多最深的几个术语。在我们还是一名新手教师的时候,我们最在乎的是“教学流程”;但当我们从一名一线教师变成一名教学管理者的时候,“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则开始整体地对我们进行“折腾”,原因是,它们太像了,但我们又总是觉得它们是不一样的。

那么,它们是不是同事异名而我们却孤陋寡闻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彼此不能替代。但它们又确实具有高度关联性和高度依赖性。这可能是它们“折腾”我们的最重要的根源。

张传燧说:“教学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由始至终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经过的程序,表现为具有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的一系列步骤、阶段和环节。”在这里,张氏对“教学过程”的描述采用的是“本质”+“形式”的模式。

无独有偶,李臣之在论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质”之后,接着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如何实现?换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有哪些外显形式?其主要环节和核心要素有哪些?”在这里,尽管李氏同所有论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本质的人一样,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究,但他仍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如此,但他还是认为,“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实践深度推进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方法论而言,其探究的路径与张氏们相同。

在这里,我们不想去讨论张氏们和李氏们的表达是否正确,我们要讨论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对“教学过程”的本质众说纷纭又莫衷一是?尔后他们又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本质”+“形式”的模式来表达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探究呢?

前一个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过程”似是不可知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客观的,可知的,但其“本质”上是无法清楚地被言说的,尽管我们都可以而且已经“直觉”到了、“意识”到了它,但“教学过程”似乎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那块石头,而我们就像那个推石头的西西弗斯。

后一个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仅仅从一个维度用一个术语,我们很难精确地表达“教学过程”;我们应该而且可以对“教学过程”剥茧抽丝,分别用不同的词语或术语来命名“本质”与“形式”。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伯格森的“绵延”理论。李臣之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更是基于过程哲学。”众所周知,过程哲学与伯格森的“绵延”理论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因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绵延”理论来探究“教学过程”,或许我们能够“柳暗花明”,收获一个“世外桃源”。

二、“绵延”理论

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以生命冲动为基础的“绵延”。“绵延”是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提出的他的生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马向东说:“绵延的法文是La DurCe,英文是Dur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绵延,就是连绵不断的意思,英文和中文的翻译虽然不很贴切,但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翻译。”但“绵延”到底指什么,连柏格森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也只是不断的用比喻来描述形容。在他一系列有关“绵延”的著作出版以后,他仍然说:“什么是绵延?要精确地加以确定是不可能的,因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

“究其原因,是绵延的理解方式问题,这是一个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不可定义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本体意义上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于无法直接描述这个概念,无法直接说明白‘绵延是什么,说不清它的本质,那我们只能通过了解‘绵延的特点来掌握其内涵。”马向东说,根据柏格森的阐述,“绵延”大致有以下五个特点:(1)绵延就是不可测量、陆续出现的时间。(2)绵延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3)绵延是一种创造和进化,是一种心智的不断涌现。(4)绵延是无法预知的、绝对的、自由的意志。(5)绵延是作为心理意识的纯粹运动。

为了很好地解说他的“绵延”,伯格森把“实在”分为两种。一种是异质性的实在,即种种感觉的性质;一种是同质性的实在,即空间。“很明显,正是由于理智设想出后者,所以才使我们能够运用明确的区分去计算、抽象,甚至是言说。”

以空间为基础,伯格森把“绵延”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绵延”——异质性的意识状态的纯粹持续,是一种“连续性的、或性质式的,但跟数目丝毫不相像的众多性。”换言之,“纯粹的绵延只不过是一系列陆续出现的性质上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没有清楚的界限,没有在彼此的关系中外化它们自身的倾向,也与数目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纯粹的异质性。”一种是“同质的绵延”——“以空间作为同质媒介来表象时间,并运用这种同质的时间作为媒介来言说意识状态,即按照数量式的、非连续的方式把完全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意识状态当作彼此外在的现象来看待。”

根据对“绵延”的划分,伯格森把时间分成两种。一种是与纯粹绵延相对应的纯粹时间或“真实时间”“活时间”(时间并非抽象的形式,而是与生命和自我粘连在一起的实体。时间为“时延”,即绵延。这一概念如同“生命力”一样可以用“活时间”来表示)。它是意识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流动和变化的持续本身,是不可逆的和不可测量的。一种是与同质绵延相对应的科学时间或“测量时间”。它是一种可以在空间中被计算的陆续出现,即,“这种先后次序是在空间中被并置出来以后才被排列出来的,它是反思意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可逆的和可测量的。”

根据对“绵延”的划分,伯格森把运动分成两种。一种是被投射到空间中的运动:“当我们看到运动是同质的并可分的之时,我们想到的是运动物体所经过的空间,好像这空间和运动自身是两个可以交换代替的项目一样。”一种是纯粹绵延中发生的运动:“运动物体的先后位置确实占据这空间,但是这一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是空间所捉摸不住的,它是一种在绵延中开展的过程,并且除非是对有意识的观察者而言,它是不存在的。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一件物体,而是一种进展:就运动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经过而言,它是一种心理综合,是一种心理的和非广延的过程。”

三、“绵延”理论视阈下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流程”

如果我们舍弃伯格森的“唯心主义”,承认“绵延”的客观实在性,从方法论的维度来使用“绵延”,那么,我们就会为“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找到相应的“绵延”。

(一)教学过程

与“纯粹的绵延”相对应的是“教学过程”。它占有的时间是“纯粹时间”。它的运动是纯粹绵延中发生的运动,是可以被当事者直接知觉到的教学生活——它“跟数量无关,是纯粹的性质,它们相互交织,以至于我们无法说清楚它们是一个还是多个,从这种观点来看甚至若不改变它们的本性就无法考察它们。”

比照“纯粹的绵延”,教学过程至少应该有如下特质。(1)客观性。即教学过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人存在,有教学存在,那么“教学过程”就存在。(2)连续性。即教学过程状态的连续,而在这个连续性中,分不出一个个单独的教学活动,连续出现的每一个状态部包含了过去,但又和另一个状态有质的差异,这是一种时间的状态。因为教学过程是生命化的时间,因此它是时间性的,而不是空间性的过程,是永恒的时间性的过程。(3)进化性。同“绵延”一样,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和知识的创造和进化的过程,“通过进化,最复杂的东西能够从最简单的东西里产生出来”,“进化意味着过去被真正地保留在当前,意味着绵延,实际上它是一个连接符,是一个连接环节”。(4)生成性。即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永恒的生成之中。这是由“教学过程”的“进化性”所决定的或派生出来的。(5)不可逆性。指的是教学过程是流动和变化的持续本身,而非在空间中被并置出来以后才被排列出来的那些东西,由此,它是不可逆的和不可测量的。(6)难言说性。指的是教学过程的理解方式问题,不是说教学过程不可知,不可言说,不可定义,不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是指:可以意会,也可以言说,但难以言清、难以言尽。

(二)教学流程

与“同质的绵延”相对应的是“教学流程”。它们占有的时间是“科学时间”。它们的运动是被投射到空间中的运动,是通过空间的投射而被知觉到的意识生活——“它是把各种意识状态空间化,从而使它们变得清楚明白,并且很容易用语言说出来。”

比照“同质的绵延”,教学流程至少应该有如下特质。(1)人为性。一是指教学流程是人的而非自然之物的,二是指教学流程是人主观预设的而非自然存在的。(2)合规律性。虽然教学流程具有人为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可以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更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它们必须遵循知识的逻辑、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等等。(3)结构性。教学流程是可以在空间中被计算的陆续出现,即,“这种先后次序是在空间中被并置出来以后才被排列出来的”。(4) 指向性。任何教学流程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不存在适合一切问题和内容的万能的教学流程。(5)操作性。任何教学流程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流程必须是可操作的。(6)调控性。即教师对教学流程能及时把握和调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学流程“是反思意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可逆的和可测量的。”(7)经济性。由于教学流程是预设的,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俞子夷说:“经济云者,以最少之劳力与时间,得最大效果之谓也。”“一味乱做,往往要事倍功半。无论哪一种学习,事前都应该有一个周详的计划,引导学生不乱做,想定了计划再做,这样学习才能经济。事前计划名曰‘设计。这‘设计的原则实在是最重要的。没有设计,往往用‘尝试与错误的方法。这是最浪费的。所以从另一方面说,也可以叫‘经济的原则。”(8)伦理性。一是指教学流程的正当性;二是指教学流程的正义性。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流程”的关系

“教学流程”都是“教学过程”的反映,即都基于“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客观的、自生的、自动的。“教学流程”是人为的、被人执行的。“教学流程”是教学主体和客体——事及其过程有机统一的成果或产物。“教学流程”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所谓“教学流程”的客观基础,一是指“教学流程”是由高度完善的物质—人脑所产生的,二是指“教学流程”的内容、“教学流程”的源泉来自客观世界。“教学流程”不仅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过程,而且还受到认识过程的制约。“教学流程”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与客观事物及其过程、认识过程的变化、发展过程不能分离。

从发生上看,“教学过程”决定“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与“教学流程”是“母子关系”:“教学过程”是“母”,是“根”,是“源”,是里;“教学流程”是“子”,是“叶”,是“流”,是表。但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流程”需要中介,这些中介有许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过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案”,目前是比较流行也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设计”——“教学工作者对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的巧妙的安排。”

在现实生活中,“教学过程”等于“教学流程”是小概率事件。而“教学流程”优于“教学过程”,高于“教学过程”,则是大概率事件,是它们生存的常态。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人是被动的,其职责不明,方向感差。“教学流程”中的人是自主的,目标清晰,方向感强。

“教学过程”是客观的,可知的,但难言,一言便失真:或众说纷纭,或莫衷一是。关于“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表述的历史便是明证。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清楚(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有德国教育学者指出,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创造了他的教学理论的科学基础。他的这种教学理论至今基本还是适用的,因为它事实上把握了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性,即直觉——抽象——应用的顺序。”

齐勒尔,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认为,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方法含糊不清,应该加以澄清,并使它变成一套能够被人们所理解的形式阶段,于是,他把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变更为:“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在此,赫尔巴特的第一阶段“清楚(明了)”被划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阶段。

而后期的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赖恩则将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变更为:“准备——呈现——联合——概括——应用”。在此,赫尔巴特的第一阶段“清楚(明了)”被划分为“准备”和“呈现”两个阶段。而单中惠认为是“由于赖恩注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通俗化和简明化,并努力提供为学校教师所理解和应用的教学模式,因此,他的教学过程五段论在世界各国就更为流行,史称‘五段教学法。它后来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的典型的教学程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被状以文字的所谓的“教学过程”,其实很多不是“教学过程”,而是“教学流程”,因为它们已经不再“客观”,而成了“主观”的东西,是人行为的需要,理想的载体或化身。因此,在我们看来,传统的主流的观点所谓的“赫尔巴特教学过程”与“齐勒尔教学过程”“赖恩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流程”,而真正的“赫尔巴特教学过程”不仅赫尔巴特没有说清楚,他的门徒也没有说清楚,只是到后来,才有人指出赫尔巴特教学阶段论“把握了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性,即直觉——抽象——应用的顺序。”因此,我们才可以把“赫尔巴特教学之认识过程”和以之相对应的“教学流程”作如下状:

列宁指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教学流程”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教学流程”虽然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绝对的、镜像式反应,而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近似的相对逼近的反映。”

一般而言,“教学过程”表现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本身无所谓目的与价值。而作为认识过程的“教学流程”则不同。其主体是人,“人的认识总带有目的指向性,主体需要是认识的原动力,表现为认识中的好奇心、求知欲、猜测、假设等,主体又具有知、情、意的主体性,认识过程中伴杂着人的目的、方案、意志、意向、了悟、毅力、审美、情感、认知方式等主观因素,它们内化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作为认识过程的“教学流程”“既要遵循客观物质过程的规律,又要遵循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们所知道的或描述的“教学过程”是已经过去的过程,而非现在或当下的“教学过程”,因为当下或现在的“教学过程”,还在进行中,是不完整的,不确定的。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必定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过程”,而是另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如前所述,我们称之为“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源于“教学过程”,但只有变为现实,才有意义和价值。否则就是一个虚拟的“教学过程”。当“教学流程”被“现实”或实践以后,基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流程”便被“教学过程”了,即一个新的可以被认知被评说的“教学过程”就诞生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流程”的关系,至少可能有这样几种状态:

1. 表里关系。“教学过程”是“里”,“教学流程”是表。“教学过程”是基础,“教学流程”受制于“教学过程”,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映。但在实践中,二者常常被异化为“两张皮”,在表面上的关系为:过程—流程—过程。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是一个“教学过程”与“教学流程”的循环。但,我们的看法则相反。因为这里的“教学流程”只出现了一次,虽然“教学过程”出现了两次,但是,第一个“教学过程”,经过“教学流程”之后,依旧如故,没有变化或发展,因此,第二个“教学过程”仍然是第一个“教学过程”,也就是说,第一个“教学过程”虽然“经过”“教学流程”的“作用”,但仍然没有发生明显的量变和质变,由此可以判定,这里的“教学流程”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教学流程”不是“教学过程”的“教学流程”。这就是说,这个“教学流程”不是基于“教学过程”的;不是为了“教学过程”的;不在“教学过程”中。“两张皮状态”实际上是: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过程”;从“教学流程”到“教学流程”。这就是说,“教学过程”还是那个“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还是那个“教学流程”,它们“井水不犯河水”,是“两张皮”,恰似“水中油”或“油中水”,关系为过程—过程,以及流程—流程。这种状况在实践中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处在新手阶段的教师那里甚至是常态,所以,我们也会时不时地听说:“这堂课,没有进入状态!”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流程”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的背后意义可以意译或演绎为:教师拟定或设计的“教学流程”与“教学过程”不配套;教师拟定或设计的“教学流程”没有和学生或教育教学的或知识发展的“教学过程”“并轨”,因此,这是一个失败的“教学流程”,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这个“教学流程”就没有转变成“教学过程”。

2. 因果累进关系:过程—流程—过程1。这里的“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有了发展,产生出来新的“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是:基于“教学过程”的;为了“教学过程”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是作为熟手的教师的常态。因此,他们的教学基本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但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它是一种非积极的、非创新的行为图式或模式。久而久之,它可能会演化为这样的图式或模式:过程—流程—过程1—流程—过程2。这里变化的是“教学过程”:由“过程”变成了“过程1”与“过程2”。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过程”只是“过程1”的基础,而非“过程2”的基础。这里的“过程1”亦非“过程2”的基础。这就是说,“过程2”是一个新的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流程”。

尽管“教学流程”出现了两次,但却是没有变化的“教学流程”,它是用一个相同的“教学流程”对两个不同的“教学过程”。是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这样的结果就是:教育教学千遍一律,教育教学效果的低效或负效,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们这样的感慨:“我以前都是这样教的,现在怎么就不灵了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毋容置疑,就一个独立的或孤立的教学活动来说,其结构无疑是“环状结构”,如图所示:

但是,教学活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生成的或建构的。因此,这些“环状结构”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形成一个“链索结构”。所以,“过程—流程—过程1”也有可能会演化为“过程—流程—过程1—流程1—过程2……”。而怀特海又提醒我们:“每一节课应该以其自身的方式构成一种涡式的循环,引导出它的下一个过程。”因此,“过程—流程—过程1”还可以演化为这样的图式或模式:在这里,“过程”是“过程1”和“过程2”的基础,“过程1”和“过程2”是“过程”的升华。师生不再重复“那过去的故事”,而是演绎着一部“连续剧”。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流程”衍生出了“流程1”,而且“流程1”又衍生出了“过程2”。在优秀教师那里,这是常态。

在这里,教育教学行为是变动的,而非静止的,它比较好地演绎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比较好地诠释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等哲学理念,因为就整体性或复杂性而言,从创造性来看,一个线性的行为似乎不是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最佳模式或图式,因为世界从来都不是线性的,从来就是非线性的,因此,这样的教育教学一般都是高效的,至少是有效的。一旦这个行为模式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那么,在我国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就有可能不复存在,所谓的“高分低能儿”就有可能大幅度地减少。

3. 相互转化关系。“过程—流程—过程1—流程1—过程2……”在这里,“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流程”的基础,“教学流程”是对“教学过程”的升华,而且到一定阶段,“教学流程”与“教学过程”又呈“相互转化状态”——它们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相互优化,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产品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及相关规定 篇4

1、目的:

规范检验程序,确保产品合格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各工序、外协厂的检验过程

3、职责:

3.1品质部负责公司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确保每道工序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2生产部各车间负责按检验要求报检及质量整改 3.3采购部负责外协厂加工产品的信息申报 3.4品质部负责外协厂加工过程的质量抽检

4、检验规定、流程及要求: 4.1生产过程 4.1.1下料车间:

实施生产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内容:主要是规格、尺寸、厚度等。要求:1)下料车间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

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

3)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采取点交方式,且必须有质检人员在点交单上签字确认,没有检验员签字不得转交下道工序,同时下道工序不得接收 4)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 5)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

6)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4.1.2结构车间:

检验分两个步骤:一是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焊缝等。二是报检。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尺寸、平整度等。要求:1)结构车间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

2)车间在整个产品完工后,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检验员报检。

3)接到报检通知后,检验员必须按时、按标准进行检验。

4)产品转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采取点交方式,且必须有质检人员在点交单上签字确认,没有检验员签字不得转交下道工序,同时下道工序不得接收 5)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 6)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 7)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4.1.3表面处理:

实施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喷漆过程(含底漆、中间漆、面漆)要求:1)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

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 4)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 5)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4.1.4机加车间:

实施全过程检验,检验控制的主要内容:尺寸、精度等。要求:1)要严格服从检验,并做好质量整改。

2)检验员要严格按检验标准及规程实施过程检验 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实施整改并经再次检验合格

4)检验员在检验完成后,要对合格的产品做出相应标识(在合格的加工件上打上绿色漆点,不合格的打红点)

5)所有检验过程检验员必须相关记录,以利追溯。4.2外协件的检验控制及要求:

4.2.1采购部:一要与合格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其内容:要求供方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必须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且提出相应的标准,满足我们的质量要求。

二要对供方实施跟踪监控,并建立供方档案,定期对供方进行评审。

三要及时将外协厂加工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品质部、生产本部。

四要外协件进厂后,要以书面形式及时报检,杜绝不经检验直接入库或使用。4.2.2品质部:一是在接到采购部信息后,对外协厂加工过程定期进行抽检,确保生产过程中满足质量要求。

二是接到报检通知后立即实施检验,检验合格的粘贴标示,并留下相关记录

三是经检验不合格的要以不合格品通知单形式反馈给采购部,要求退货、整改、返工或重新加工。

4.2.3生产本部:对外协厂生产技术进行指导。

4.3总体要求: 4.3.1品质部:

1)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起责任,本着对产品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从事检验工作。2)杜绝因检验不及时、不到位、不按标准检验、漏检、不贴标识、不做记录等现象的发生,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3)品质部必须建立内部考核制度,加强对检验人员的管理及业务水平的提高,急生产所及,积极主动帮助生产解决质量问题。4.3.2生产本部各车间:

1)要注重产品质量,严格按标准实施生产,严格服从检验。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2)严格遵守工序点交制度,上道工序实施送料制给下道工序,传递用点交单送料人、接料人、检验员、时间等必须写清楚,缺一不可。

3)内部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对整个流程实施控制。加强内部考核,及时兑现奖惩。4.3.3采购部:

1)要严格按供方评定标准,加强对供方的控制及跟踪考核,确保外协加工满足公司质量要求。

2)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品质部、生产本部等相关部门,以对外协厂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指导。

3)加强内部管理,制定相应的内部考核制度,提高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管理水平。4.3.4企划部: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篇5

概念性过程解理——论讲德国投资移民申请流程汇总

流程内容学习

【内容摘要】投资移民是指具有一定资产,并且符合其他一些限制性条件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到目标国政府批准的投资基金或合适的商业项目的一种行为。

【关键词】投资移民

【文章分类号】A37

【文章标识号】Q18 以莱茵贝克移民项目为例:

一、申请条件

1.注册资本 2万5千 欧元,无需提供就业位置。2.注册地址“中国中心”(“莱茵贝克”在Frechen投资建设的中国创业园区)。3.公司需要正常运营并纳税。可以通过购买持有德国当地的不动产以补充盈利,但不能完全依赖不动产获得盈利。4.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证明(英文、德文均可),特殊情况下可免除外语水平。5.建议申请人在申请时不要超过45周岁(建议条件,不是必须条件)。

二、项目优势

1.德国北威州移民局专为“莱茵贝克”配备一名签证官,专门受理“莱茵贝克”提交的移民申请,确保100%的成功率。

2.公司无需注册资本100万欧元以上,无需提供5名就业机会。

3.“莱茵贝克”在德国Frechen(弗雷兴市)投资建设的“中国中心”是Frechen市政府为吸引中国投资者而特批的商务产业基地。中国投资者可以借助“中国中心”直接参与德国工商会的审核,加快审核速度。

4.通过“莱茵贝克”受理的投资移民,可以将户口落在德国Frechen的“中国中心”,但可以自主选择德国境内的任何城市生活。投资者获得永久居留权后,可以将户口迁移至德国任何城市。

5.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可立刻办理家庭团聚,并获得在德国不受任何限制的工作和持牌许可,实现“一人申请,全家移民”。《申请流程汇总学习研究》第05卷第06期 移民申请 2016年11月28日

6.公司经营5年后可以申请德国永久居留(定居居留),特殊情况下可以缩短到3年。

7.申请人和家庭成员可以享受德国所有福利(如儿童金、教育金、免费医疗等)。

8.办理周期短,自提交全部资料开始3-6个月。

三、项目流程

1、签署《委托协议书》

2、审核申请资料

3、注册资料公证,并在德国弗雷兴市办理公司成立公证,注册地址:德国科隆行政区弗雷兴市“中国中心”

4、在德国开立公司银行账户

5、划转注册资金

6、(注册资金到位后)办理公司注册,撰写商业计划

7、德国政府签发《商业登记证》

8、向德国驻华大使馆递交入境签证申请

9、协助移民局完成入境签证审核

10、德国驻华大使馆发放入境签证(德文:Nationales Visum)

11、办理德国落户手续,可自主选择在德国境内居住地,户口须落在德国科隆行政区弗雷兴市

12、移民局签发《长期居留许可》(德文:Aufenthaltserlaubnis)

13、办理家庭团聚签证

14、(公司运营3-5年后)核发永久居留卡(德文:Niederlassungserlaubnis)

项目管理全过程流程图 篇6

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项目的研发阶段, 公司详细制定了新产品索要达到的技术指标, 整个研发过程除了要满足这一系列技术指标外, 项目研发团队需要确保全员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过程;对于形成的质量记录, 确保客观性和真实性,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研发新产品的受控性;在合理质量成本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效率, 不断巩固和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对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处理;采取措施, 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 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建立企业持续改善机制等。

2管理流程改进具体方案

在产品研发流程方面, 调整原来的研发流程, 由原来的12步增加到16步,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细化研发流程。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 同时吸收借鉴先进的项目质量管理经验, 在统一各方的意见后, 对每一个步骤要达成的要求进行汇总, 并且进行规范化处理,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研发项目的产品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启动项目。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市场部作为产品研发的领导者, 通常情况下, 在对产品项目进行启动前, 需要收集相应的资料, 同时需要提供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市场上已存在的参考样品、新产品预期毛利等相关信息, 在选择原物料时, 可以为工艺技术部门、供应链部门实施进行成本控制。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二步:新产品开发策划。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进行负责。工艺技术部门需要制定新产品研发的项目规划表, 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三步:收集信息-设计输入。通常情况下, 该步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整理和提炼市场部门的原始数据信息, 同时辅以“质量标杆法”获取质量参数, 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产品所参照的国家法律法规, 确认产品的输入信息。

第四步:配方工艺设计。对于该步来说, 一般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需要设计工艺配方, 同时确认工艺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记录到《产品描述表》中。在此过程中, 研发人员需要与供应链部门沟通新产品开发中使用的原料、包装材料等信息, 同时提出原材料的采购要求。

第五步:准备实验室样品。准备实验室样品通常情况下由实验室负责。研发人员在研发试验室中, 需要对产品的基本形态, 尺寸, 规格等, 通过研发确定产品的雏形。通常情况下, 产品雏形包括多个供应商原料小样的测试, 并且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样品供市场部门的确认。在试验时, 考虑到某些新产品研发项目可能无法完成,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 试验室样品阶段可以跳过, 直接进入第七步。

第六步:样品和配方评审。该步由实验室负责。对于样品和配方, 需要研发人员进行评估, 同时将样品及评估结果提交给市场部, 经过评估后, 市场部门给出样品接受度的评价结果。在该阶段需要填写相应的《试验报告》。

第七步:工业测试。在工业测试阶段, 通常情况下, 由市场部牵头, 各部门配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这一步是改进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 工艺技术部研发团队需要填写相应的《工业测试申请》, 安排相应的工业测试, 同时通知供应链采购团队, 进一步确定关键原料的使用量。

在整个工业测试过程中, 需要工艺技术部与质检部积极参与, 同时作为第三方审核部门, 对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在此过程中, 通过QC常用工具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分析, 对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原因进行确定。

收到《工业测试申请》后, 生产部门需要根据生产线的产能, 以及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对工业测试时间进行确认, 在新产品实验中, 需要安排生产部门熟练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 在工艺技术部的指导下, 对工业测试的相关生产进行安排, 在工业测试过程中, 需要收集实际的原料消耗和人工消耗等数据, 经工艺技术部确认后, 在SAP系统中录入上述数据。

第八步:评审配方、工艺和样品。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评价样品的形态、性能、外观、可操作性等方面, 市场部门作为主要的部门, 通常情况下, 在确认接收所有上述项目后, 工艺技术部才能进行产品验证, 对于产品如果市场部门存在异议, 这是需要工艺技术部重新安排实验室进行工业测试。

第九步:产品验证。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质检部共同负责。样品经过评审后, 作为工艺技术部门需要组织安排一系列的产品测试, 对产品进行相应的理化分析, YN公司在研发新型照明母线产品的过程中, 在传统的流程中, 由工艺技术部研发人员独立完成此环节的性能测试, 新产品研发流程改进后, 根据要求, 需要由工艺技术部门与质检部门共同参与产品的测试。对于之前的经验, 质检部人员可以与研发团队人员进行分享,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发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十步:确认。对于该步, 通常情况下由市场部负责。在获得工艺技术部门的质量回馈后, 市场部门需要对新产品进行书面确认。

第十一步:是否需要试生产?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管理流程中, 此步也是更新的关键。如果确认不需要试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第十四步。

在评估过程中, 一旦确认新产品存在影响产能或需要改造,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考虑试生产, 同时需要全面评估新产品的上线能力, 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直接进入生产阶段, 进一步造成浪费。

第十二步:试生产。在试生产阶段, 通常情况下, 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在整个试生产阶段, 工艺技术部门研发团队依然是项目的领导人, 在进行试运行前, 将预期试生产周期通知供应链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 通过统计过程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找出异常和异常原因。

第十三步:试生产评审。在试生产评审阶段, 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对于试生产产品和工艺, 一般由工艺技术部新产品研发团队牵头进行评估;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由质检部进行评估, 提供依据临时产品标准实施的检测报告;生产部门评估新产品生产能力;对于生产设备的适用性, 由工程部门进行评估。以上所有评估结论必须填写于《试生产评估报告》。

第十四步:设计输出。负责部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完成并发放所有相关设计输出文件, 这些文件包括:《产品组成》、《原材料清单》、《配料表》、《生产工艺》、《产品描述表》等。

第十五步:首次生产。负责部门:生产部。生产部门安排正常生产, 工艺技术部配合, 并在此评审配方和生产工艺。

第十六部:正式生产。在正式生产阶段, 通常由生产部进行负责。以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为宗旨, 在后续两个月内继续评估所有相关的技术文件, 同时根据实际运行结果对其进行调整。

3项目研发阶段流程改进核心

(1) 明确各部门职责。项目研发阶段因抛弃单纯的实验室管理思想, 要将研发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必须由市场部牵头, 工艺、质检、生产、供应链全面配合, 才能大大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2) 严格执行研发流程记录制度。过程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也必须建立完整记录, 要摒弃以往那种只要结果, 不管过程的错误导向。只有如此, 才能找出项目失败的原因, 提高成功率。 (3) 增加关键流程。在一般项目研发中, 对于试生产本身一般不进行评估, 而YN公司的流程改进特别加入这一流程, 主要在于再一次对样品做整体评审, 以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的同时又能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裴春海.“西地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研发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09.

[2]黄维.ST公司新产品研发项目质量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浅析地铁项目的招标流程管理 篇7

关键词:地铁项目;建设;招标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067-02

地铁作为我国各大中城市正全力建设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其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声、减少干扰、节约能源等诸多优点,必然将在我国未来公共交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地铁项目的招标流程管理是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保证招标流程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客观性,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建设单位完成地铁项目的建设工作。

1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原则

地下铁道,简称为地铁,亦简称为地下铁,狭义上的地铁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在集中力量建设地铁项目,地铁建设项目的招标流程管理工作在项目整体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工作原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

我国正在兴建或已完工的地铁建设项目全部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将项目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任务分包给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来进行和完成。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主体单位是政府相关建设和规划管理部门,其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来制定招标计划书,而“公开、公平、公正”则是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开,即为地铁项目的招标工作要面向全社会,决不允许内部承包现象的出现;公平,即为地铁项目招标工作中,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给予全部投标单位展现自身实力和优势的机会,对其进行平等的审核;公正,即为地铁项目招标工作中,绝不可以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要客观的选择出实力雄厚、价格合理的地铁项目单位。

1.2竞争优化的原则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政府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中,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徇私舞弊”等因素的影响,竞争市场普遍存在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现象,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制定全面的招标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各家投标单位提供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逐步建立一个优化的招标环境和市场。在地铁项目的招标竞争中,各家投标单位都将展现出各自的优势,而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2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繁杂,其中涉及的部门、人员、问题都比较多,如果在管理工作中难以全面把握招标流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很难保证地铁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完成。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铁项目招标计划书的制定

地铁项目招标计划书的制定是地铁招标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招标流程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前提。地铁项目招标计划书的制定必须由政府建设管理部门领导人员以及相关财政审核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和探讨,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招标计划书。地铁项目招标计划制定完成后,要报请政府主要领导审阅,结合政府领导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妥善的修改和完善,最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2.2投标单位资质的审核

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参与招标的建设单位较多,建设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必须对其投标单位的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最终确定符合地铁项目要求的单位进入最后的角逐。投标单位资质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投标单位的性质、能力、技术水平、以往建设项目等,这些资料都要通过建设单位管理部门获取,并要严格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严防“滥竽充数”建设单位的存在。

2.3对于工程造价的全面审核

地铁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巨大,而这部分资金全部由政府财政提供,因此,在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工程造价的全面审核。地铁项目造价审核的基本原则是“尽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力争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的最优化”,也就是在造价审核工作中,降低工程成本不是唯一的目的,保证地铁项目的质量也是尤为重要的。

2.4运营项目的招标管理

地铁项目的招标工作不仅仅是对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进行招标,还要对地铁项目正式运营阶段的管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地铁项目在正式运营以后,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是较为复杂的,主要包括:地铁项目正常通行能力的检测与管理、地铁站点的设备维护与环境保洁、地铁收入的统计与管理、地铁站点广告位的招商等,这些工作都必须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开展和进行,才能保证地铁项目运营管理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同时,在招标工作中,对于运营项目管理单位的资质审核重点要放在企业规模和以往业绩上,确保运营项目管理单位具备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坚决防止“滥竽充数”现象的出现。

3如何促进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科学发展

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的管理工作在具备现代科学、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还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达到进一步促进政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目的和作用。

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在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保持政府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稳开展和进行的根本、同时也是坚持“依靠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地铁项目招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着力解决好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要强调对于人员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招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地铁建设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地铁项目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出行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如果地铁项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必将导致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安定问题。因此,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科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马鹏远、魏 鸣.浅谈我国地铁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与控制措施[J].城市发展与建设,2005(1)

2 宋向明、王彬书.我国地铁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工作的现状浅析[J].城市经济学报,2008(7)

3 温宏宇.地铁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J].吉林建筑科学,2005(14)

4 刘功华、向百强.浅谈地铁项目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哈尔滨城市规划,2004(10)

5 蒋长学、赵 顺.世界各国地铁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经典案例分析[J].重庆建筑学报,2007(2)

6 吴笑飞.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管理措施[J].北京城市规划报告,2008(3)

7 金德礼、周 欣.如何加强地铁项目招标流程管理的科学与创新发展[J].科技成果纵横,2008(21)

8 侯思宇.如何实现地铁项目的流程化管理和制度化监控[J].现代建筑工程发展期刊,2006(5)

Analysis the Subway Project Tender Flow Management

Zheng L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ach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fast development, as well as urban population, motor vehicle’s unceasing increase, urban traffic pressure in yearly enlargement, and has promoted one of for urban construction’s key questions. If cannot process the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jamming properly the question, will certainly to affect to the urban corporate planning and the future develops, will restrict the urba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direction and the step. This article does on the subway project’s tender flow management by the brief analysis, in order to have the impetus and the promotion to our country subway project work.

上一篇: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制度下一篇:安全文明施工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