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财务管理
创业者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容易产生两个大的偏差,一种认为创业初期没什么好管理的,有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就可以了,财务管理就是设立一个部门制定一些规章管好这两个人;另一种认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完整的财务组织架构才能实现,必须创建庞大的机构,制订繁琐的规章和财务信息流动渠道。这两种认识都没有领会到初创期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管理重心的不同。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在初创期值得创业者高度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了解基本的财务帐簿及其关系
二、了解出纳该做些什么
三、盯住现金的流动
四、管住你的支票本
五、财权大印更需要进入管理状态
六、必须学会估算现金流量
七、你需要增加现金流量
八、分清现金和利润
关键词:应收账款,初创企业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政府简政放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加快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 落实“先照后证”改革, 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据不完全统计, 每天我国新注册的市场主体多达一万家。初创企业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 若管理不善, 就会使一个健康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为此, 初创企业要特别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避免因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失败。
二、初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初创企业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疲软、企业资金紧张、偿债能力差, 以及经济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致使企业间三角债或多角债长期存在不能有效解决, 甚至一些企业借破产之名恶意逃债、废债等外部原因外, 企业内部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初创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 初创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初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 增加市场份额, 提高竞争能力, 增加销售收入, 便大量实行赊销。只期望赊销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而对赊销的风险认识不足, 未加防范。在事先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全面深入调查的情况下, 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致使形成大量应收账款, 致使无法及时收回许多赊销款项, 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二)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客户档案、制定信用标准、进行账龄分析、定期核对账目、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落实追讨欠款责任人、及时追讨欠款等。但很多初创企业在这些方面工作不规范, 没有建立客户档案, 工作无标准, 不做客户分析, 任用销售人员随意, 追款责任不明确, 销售人员调离或转岗时不追究其应负的追款责任。这也使得一些销售人员有机会利用工作上的漏洞侵害企业利益、侵占销售回款。
1.有关销售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当期销售量、销售收人, 对销售人员一般是将其工资、销售费用与销售量挂钩, 使得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任务盲目赊销。由于对产品销售后长期不能收回货款缺乏相应约束制度, 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沉积下来, 有的变成坏账。
2.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少信息交流
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信用条件, 往往由销售部门人员凭经验或个人关系决定, 财务部门无权参与并发表意见。财务部门只负责进行销售和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没有向销售部门提供有关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资料、客户是否及时归还赊销货款资料的要求。由于部门间信息缺乏交流, 可能导致销售部门在向客户提供信用条件时作出错误决定, 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监管职能也得不到发挥。
3.应收账款的账龄没有及时分析, 导致企业风险增大。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没有及时分析, 大量陈账、呆账常年挂账, 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同时对挂账时间很长的应收账款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 以至于在债务人破产或死亡, 收款凭证资料丢失或损失, 或当事人离职情况不明等使应收账款成为坏账, 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也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收应收账款的方法和程序不当, 催收费用大量增加。一般说来, 企业催收应收账款应从催收费用最小的方法开始, 即首先从电话联系开始, 到信函通知、电告催收、派员面谈直至诉诸法律等, 而有些企业在催收应收账款时, 没有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催收方法不当造成催收费用增加,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
三、初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危害
应收账款对初创企业的危害主要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 引发财务危机。初创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 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 很多初创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 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初创企业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 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二) 降低了初创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 发出商品, 开出销售发票, 货款却不能同步收回。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 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 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 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 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初创企业资金的周转, 进而导致初创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被掩盖, 影响初创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
(三) 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 初创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 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四、初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 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负责人、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应收账款收不回的风险, 认识其危害性。在确定赊销策略时, 一定要谨慎, 科学测算各种赊销策略给企业增加的收益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要制定销售工作的规范标准, 使相关人员按工作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减少由于工作随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实施具体的信用备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账款的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与客户信用优惠时, 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企业在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 要向其明确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 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企业允许客户赊款一定时间, 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
2.完善销售考核制度和约束制度
企业应改变对销售部门考核只重产品销售收入的作法, 转为考核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款回款额。对销售人员的工资、销售费用采取与有效销售额挂钩的办法。为保证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 企业要制定销售回款的约束制度, 按“谁销售谁收款”的原则, 落实销售责任人的回款责任, 提高销售责任人的风险意识, 加速销售款的回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指标进行审计, 重点对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拖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专项审计, 追究责任, 实行经济处罚, 对侵害企业经济利益、侵占销售货款的责任人还要交司法机关处理。
3.加强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
建立赊销联合审批制度。对提出赊销要求的客户, 销售部门应要求客户提供其信用状况原始证明材料 (主要指客户开户行提供的信用状况证明材料) 。并将材料和客户档案资料转给财务部门审查, 财务部门对此并结合从其它渠道搜集的材料采取“信用5C分析法”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 并在客户的赊销申请表中签署信用状况审查意见。再由销售部门具有审批资格的人员根据企业制定信用标准进行审批。为便于管理, 企业可赋予不同级别人员赊销额度的审批权限。审批人员不得超权限。审批人员对其签署的意见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定期与客户对账
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账目, 确保企业债权的真实可靠。对客户不予确认的款项, 一方面要追查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货物发运凭证等与销售有关的文件资料, 将文件资料复印存档, 作为向客户追讨货款的凭据;另一方面督促销售责任人限期追回货款。定期对账也有助于防止销售人员侵占销售货款的不法行为、并为企业以后采取诉讼程序提供重要依据。
5.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定期评价客户信用状况
初创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 设专人进行日常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对客户销售各种产品所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赊销关系的日期、主要的原始凭证编号及保管人、客户应付款日期、客户实际付款日期、各期与客户对账情况、各期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价等。结合档案, 企业财务部门可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从而帮助销售部门作出正确决定。
6.加强应收账款的分析与通报
财务部门应为企业开展清欠工作、为企业决策部门制定调整销售策略提供信息, 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分析, 及时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计算客户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和客户销售货款回款率, 将客户的欠款、还款等重要信息资料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对应收账款的可能出现恶化的客户资料及时向企业负责人通报, 防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三) 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初创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 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 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 掌握好宽严界限, 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1.当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 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 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 进行再认识。初创企业应加大清欠工作力度, 对已到期货款及时追回。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 不再对其赊销, 并加紧催收所欠, 态度要强硬。
2.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 催收无果, 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 利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企业权益。同时, 加强对应收账款诉讼时效的管理, 防止因诉讼时效的丧失而丧失诉讼的上诉权。对呆坏账的会计处理, 应先由企业法律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审查欠款单位有关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以及欠款单位财务状况恶化的材料, 提出书面意见后,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进行确认、审批和处理, 防止潜亏。
3.对于信用记录一向良好的客户, 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 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 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
五、结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 随着束缚创业创新各种制度的逐步消除, 鼓励创新, 支持创业, 宽容失败的环境不断形成。必然有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活跃起来, 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 为促进创业的成功, 顺利渡过初创期, 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我国, 大部分初创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组织结构简单, 初创企业应从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管理目标考虑, 充分估计应收账款持有成本和风险, 强化回收工作, 降低有关成本损失, 在总体上应权衡有关信用政策的利弊得失, 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应收账款的恶化, 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昕玥, 周赛.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品牌》, 2015 (02) .
【关键词】运营管理;初创型企业;发展;分析;特色
一、初创型企业分析关于初创型企业的运营管理
初创型企业分析关于初创型企业的运营管理,物质转换将直接应对管理过程,而与此同时管理过程也将对物质转换起到调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其概括分为物质系统与企业系统两大方向。(1)资源:初创型企业,由白手起家到全面运营的时间过短,容易导致整个企业由于迅速膨胀,易产生极端认同感、结构无序和特殊物质需求等问题并由此产生资源限制,呈现为市场容纳的制约、管理系统的限制、人力和财务的控制。(2)产品:在多数情况下产品或服务都是新开发或新推出的,因此功能可能不完善,质量也可能不稳定,需要在初创期不断改进。(3)市场:即使企业经营的是消费者熟悉的产品或商品,但初创型企业的服务或价位仍需要赢取客户的认可;如果经营的是新产品,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是打开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4)知识产权:一般创业同伴、雇员在工作中可能了解到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这些人员在雇用期间及离开企业后有可能利用这些商业秘密为自己牟利,对企业形成竞争。与此同时,持续创新的不足也是制约企业成长的因素。
管理系统建筑于物质系统之上,以对实物的动态管理为宗旨,是对公司整体运营管理的把控。初创型企业的管理系统同样面临一些制约因素。(1)权限委让:权限委让必须遍及全体,合理分权。许多中小企业领导很难信任下属,凡事亲力亲为总割舍不得权限下放。因此形成一种企业家变身管家的“亚健康”管理模式,本应授予的权力无人承担,而公司上下却又都在为协调与解决管理问题劳神。(2)企业文化:很多初创型企业由于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常出现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千篇一律,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3)发展战略:企业缺乏远景规划,只谋取当前利益与市场,无法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致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信心不足。(4)系统管理:初创型企业很容易形成一种应激式反射管理系统,即本身无成熟管理系统,只能对出现甚至突发的情况予以临时解决办法。
二、影响初创型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1)物质系统弊端的规避与解决。资源限制:初创型企业受创业之初固定资产的限制,在产生资源限制的同时,也巧妙的避开了陈腐僵滞的大型企业弊端,拥有可调控的企业先天优势。企业虽然在资金实力上有一定差距,相应的限制到资源与市场空间,但幸运的是也省去了资金源头——公众股东及资金运作走向——员工保险的负担。产品完备:针对已投放或即将投放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做评估和调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普遍性产品或服务需更多吸收成熟企业经验,并将公司的技术部门作为核心部门进行培养和管理,以公司的现有水平和能力最大化产品的完善程度后,再予以投放市场。知识产权:在办企时与合伙人之间有书面协议等约定。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更多初创型企业已经意识到,在签署一名新进员工,或于创业之初签订的合作企业条款中,会添加企业机密划分、企业机密保管以及一定时间内竞争企业的应聘受限等条款。(2)管理系统弊端的规避与解决。权限委让:企业自身科学的决策机制的建立——“決策层”将从根本上解决权限委让不清,家长式管理的弊端。面对这一重点工作,集结客观人员组合而成的团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平衡每个人的意见,并针对公司产品(服务)、市场、内部整合,财政状况等与公司运营管理相关的工作决策予以讨论决定。这样可以免除因个人原因给创业企业带来的失误、失败。企业文化:抽样调查与结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相互带动、引导的正向影响将进一步带动初创型企业内部能量的积蓄、外部市场的前景向更加优能优化的集结系统转变。而在制定与拓展企业文化时,应在“人”之上,把握整个公司的员工导向,建设一种“分享式”企业文化。系统管理:管理的复杂性表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等各方而,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如决策能力的提升、组织运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兼容、资源的迅速整合。
综上,初创型企业在当今的经济市场中,将面临更多阻力与挑战,亟需专业化、系统化且具针对性的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保驾。而纵观历史,初创型企业在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行者不乏其人,而无数佼佼者更是由初创型企业雏形发展壮大。企业管理者若能清晰认知自身特色,以有条不紊的管理模式运营,面对发展中的问题随时做出调整,初创型企业的未来定将无可限量。
参 考 文 献
[1]张玉明,刘德胜.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关系研究[f].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
员工薪水、设备、日常用品作为企业经营成本,都可能妨碍企业的发展。幸运的是,为了企业成长创业者可以进行必要的融资活动,而且可以有很多融资渠道可供选择。
如果缺少资金,初创企业的业务则无法取得进展。很多小企业经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资金继续经营。员工薪水、设备、日常用品作为企业经营成本,都可能妨碍企业的发展。幸运的是,为了企业成长创业者可以进行必要的融资活动,而且可以有很多融资渠道可供选择。
1、风险投资机构
风险投资是初创企业获得资金的常用途径。获得风险投资的程序较为繁冗。创业者需要提交商业计划书,还要证明企业具有稳定的管理结构。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会要求获得初创企业的股权,这就意味着他们想要拥有你公司的股份,以此换取提供种子基金。不过风险投资可以充分地提供企业所需资金,确保创业者成功实现自己的创业想法。
2、从家人或朋友处借款
创业者的家人会愿意借钱给创业者,从而提供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但是,要保证像对待其他投资者一样对待家人。不要因为是自己家里人就认为他们不想要收回自己的资金。实际上,自己家里人借钱不能归还造成的问题更多,甚至不如不借。
3、银行贷款
创业者随时都可以试试从本地的银行融资。如果创业者的企业有贷款还款记录,这个办法效果会更好。此外,创业者也可以通过获得个人贷款,来解决企业开支。不过如果没能偿还贷款,这么做可能会对自己的信用有负面影响。以下是增加获得贷款机会的几个诀窍:-将初创企业改为公司制
-通过申请小额贷款来建立信用记录
-使用抵押来确保获得贷款
4、未来卡账贴现
未来卡账贴现是初创企业融资的一种简便方法。大多数卡账贴现不要求对企业信用审查。如果企业已经开始有不错的现金流入,这种类型的贷款就非常合适。不过,这时候的企业仍然不够稳定,没有能力遵守严格的还款时间表。通过这种融资方法,企业用信用卡收款的一定百分比来偿还预支的现金。这种贷款通常没有规定全部还款的最后期限。
5、天使投资人
天使投资是初创企业融资的不错选择,这种融资通常没有多少附加条件。这些投资人的投资目标是初创企业可以取得成功。不过,天使投资人也不会白白把钱掏出来。作为投资条件,他们可能要加入公司董事会。大多数还想要看看商业计划书,而这份计划书要能让他们对创业者的事业感到振奋。比如,某个天使投资人可能对人类移民太空感兴趣。因此,创业者就要说明企业的新产品如何将这一目标变成可能。
作者:刘芳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老板的N种死法,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股权纷争死。不得不说,现在不少初创公司在股权、期权的问题上“不走寻常路”,或不当回事,这样很容易为以后带来问题。作为公司的头等大事——股权如何分配,这个几乎与所有创始人、创业者都紧密相关的问题,不得不说股权设计是战略问题。
如何合理分配股权?
股权一般包括四个内容:提案权、投票权、表决权和分红权。提案权:比如提出开始或者结束某些项目的权利。投票权:投票选举董事、股东大会的权利。表决权:对需要表决的事项,进行表决的权利。分红权:按照自己持股比例对公司收益进行分红的权利。
按股权结构分类有技术、资金、技资组合型,但股东持股比例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分红比例、认缴新增资本比例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表决权可与出资比例不一致。
下面看看股权的关键临界点:67%,股东有完全控制权,50%,绝对控股权,34%,特别决议一票否决权。
我国《公司法》规定:对公司重大的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的股东表决通过之后才能实施。其中“重大事项”包括了:修改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的形式,这些重大事项。换言之,如果创始人要对这些事情起到绝对的控制,其必须要占到66.7%以上的股权比例,才能保证这一点。
《公司法》同时也规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任命董事、监事,减少他们的报酬事项,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以及公司会的预算方案,这些事项原则上必须要有股东会半数以上通过才能实行。
另外,《公司法》规定:持有33.3%以上股权比例的股东是有否决权的。换言之,一个股东尽管没有占有绝对控股或者一半以上的股权比例,但只要持有1/3以上的股份,他可以干扰或者阻止某些事项的通过。即,如果这个项目没有通过这位股东的同意,那这个事就不能继续往下进行了。原则上讲,创始人或者能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其他合伙人,所占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
另外,对于股权,还应当有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1.进入机制
入股核心:让一伙人共同为企业操心。入股命脉:
A、必须能独当一面;(不能独当一面,入股就是负担)
B、必须在每个层面吸纳股东(不是缺人才,是有人才没有给股份;如:财务总监,销售第一名,技术总监)C、必须带钱、带人 2.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的核心就是预防事情的发生 命脉就是:害怕什么就把什么列为退出机制
如:害怕中途退出列为退出机制。如果中途退出,则净身出户,只享受当年已发生的利润的分红(中途退出就等于暗杀)。
如:害怕出卖公司,则把出卖列为退出机制。如果出卖公司,则净身出户只享受当年已产生的利润分红(只要出卖公司,就是心不在公司,跟老板就不是一条心)如:害怕遇到天灾不能胜任,则把遇天灾人祸不能胜任列为退出机制。3.股权如何处理
(1)对内转让(对董事会成员转让);
(2)对外转让(对想入股的员工转让;必须通过全部股东通过)
(3)稀释(逐年减少至退出;合作几年按几年时间退出;每年享受股份分红逐年减少);
如:某人拥有10%股份,大家合作了5年,再以5年退出,每年减少2%,每年享受足额分红:第一年10%;第二年8%;第三年6%;第五年5%第六年0,已退出。
股权分配需要注意的问题
股权分配要达到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其一是为了吸引人才,其二是为了吸引投资。所以对投资人需要预留出一定的股份。但是在公司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创业者为了吸引投资人的一两百万的投资,就出让30%~40%的股份,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忌讳的,因为以后再需找新的投资人时,就没有更多的股份提供了。
因此,股权分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股权分配规则需要尽早落地:不然合伙人工作心理不踏实。2)建立股权分配机制:一定要合理,考虑出资、贡献大小等因素。
3)合伙人的股权代持:一方面,有很多创业者属于在职创业,不方便作为公司的具名股东;另一方面,合伙人找到之后,可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用股权代持的方式。
4)股东股权与公司发展绑定:一般情况下股东的股权是有一定限制,比如:工作年限必须到3年或者4年,期满之后股权才真正意义上归属于股东。
5)合理设计创始股东或合伙人报酬安排:创业过程中有些合伙人是有出资,有些是没有出资的、有些拿薪酬、有些不拿薪酬,拿薪酬的拿多少?不拿薪酬的时候什么时候能拿,拿多少?这些都需要有事先安排,避免以后纠纷。
总之在股权设计上要考虑到:
1、初期保障创始人的绝对控股,66.66%以上;
2、中期保证创始人简单控股,50%以上;
3、成熟期保障创始人相对控股,33.33%以上;
4、股权稀释过程中,保证创始股东在董事会中的董事名额或董事长人选的决定权。
如何设立股权激励?
期权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激励工具,员工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为公司服务去赚取股权。期权一般是在员工入职时或工作满一定年限后,由公司董事会批准,对优秀员工进行发放。一般来说,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股票的权利,这个权利可能会在公司上市后行使,也可能会在上市前行使。
期权的主要优点有2个:1.员工不是股东:在期权授予协议中一般会约定,员工期权成熟后不能持有,只能直接卖出,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2.对未来进行激励:授予员工期权时,一般会设置对应的得权时间,员工只有工作年限达到后才能得权,所以能在有效激励员工的同时保证团队的稳定性。但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只针对上市公司有一些期权性的管理规定,并不涉及所有公司,期权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只有完成VIE架构后,才能使用离岸公司设置期权计划。一般公司在搭建VIE架构时,投资方都会要求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员工的期权池,对员工进行激励。
创业公司发放期权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比较常见的期权锁定时间为4年,每年以25%的比例得权,4年后取得全部期权。如果不设置锁定时间,一次性得权,期权也就丧失了原本的持续激励作用,失去了期权的意义。
最后,你也可以以业绩考核目标来作为员工得权的条件,员工达到目标时,即可取得对应期权。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核心人员的波动,所以在设置期权激励方案时,就应预先设置退出机制
发放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得权期限未满提前离职的,微得权部分自动收回举个例子,你给一名员工发放1%的期权,锁定4年,每年得权25%,结果员工干了1年就走了。员工实际得权1%*25%=0.25%,未得权部分1%-0.25%=0.75%。这部分公司可以自动收回,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2)中途退出,已得权部分需要预定回购员工离职时公司最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收回全部期权,可以有效避免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要发展,必须把握六条生命线,做好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不是梦!
1.股权---企业的方向盘 2.商业模式---企业的战马
初创企业诊断--给您一个健康的生命
请医生把脉 初创企业同一切有生命的机体一样,在运营活动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危机,形象地说,就像“生病”了一样.这些毛病如果不认真找出来,医好它,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加以解决,企业将陷入危险的.境地,最后“一病不起”.
作 者:郭长勤 作者单位: 刊 名:科技创业 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6) 分类号:F2 关键词:关键词: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筹资结构
一、引言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成果, 和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们将初创小微企业定义为处于初创期阶段的小型和微型企业, 即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的小型和微型企业。据我国2011年7月4日发布的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 3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约为4200万家, 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王贺峰 (2013) 指出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 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目前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令人担忧。研究资料表明, 小微企业创业失败率较高, 很多新创企业在早期成长阶段就夭折了, 死亡率非常高。陈晓红等 (2009) 指出深圳、广州、长沙、郑州、成都五城市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只4.32年, 而44.31%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不到3年, 微型企业的存活率则更低。初创期是关系到小微企业能否生存下来、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但这个时期的小微企业是非常脆弱的。实践表明, 资金链断裂、资金运营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小微企业在初创期夭折的重要原因。超过60%的小微企业创业失败是因为融资困难, 不懂运营、不会融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因此, 要帮助小微企业平稳、安全渡过初创期, 进行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研究显得重要而迫切。
二、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现状
(一) 外部环境恶劣。
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外部环境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外在环境、形势, 包括资本市场、政府政策、产业链以及社会氛围等。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小微企业由于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初级阶段, 不可避免地存在规模小、抗风险力量薄弱、财务信息不健全等缺陷, 这种先天不足的缺陷使其在高度竞争的资本市场中没有立足之地。蔡吉甫 (2013) 指出歧视性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得小微企业很难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公平获得银行贷款。初创小微企业其他外源性融资环境同样恶劣。
(1) 金融机构歧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初创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几近苛刻, 如要提供足够的担保、财务信息要健全、利润率要达到一定指标等。这些要求对于许多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来说是固有缺陷, 是没有办法达到的,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这些条件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贷款给初创小微企业。
(2) 风险投资歧视。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实际上多为发展中后期的企业, 特别是未来几年可以上市的企业。利益趋动下, 风险投资的条件是要求有高额回报率, 而小微企业在初创期还很不稳定, 无法满足风投条件。因此, 即使在风险投资对象中初创小微企业也是劣势群体。
(3) 在产业链上, 初创小微企业同样遭受歧视。如产业链上的上游供货企业, 由于怀疑初创小微企业的资金运营能力而将提供的信用期限缩短;下游企业则故意拖欠初创小微企业货款等, 这些赤裸裸的歧视都严重影响了初创小微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
(4) 政府政策歧视。近年来, 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初创小微企业的扶持、补助力度, 但其总额却还不足大中型国有企业的50%;且政府专门为初创小微企业服务的机构数量也很少。刘泉红等 (2012) 指出究其根本, 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小微企业的排斥和不公正对待等体制方面的原因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5) 社会氛围恶劣。目前社会舆论大肆渲染初创小微企业的“倒闭潮”, 造成人心恐慌, 使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产业链上的企业等对初创小微企业望而生畏, 更加不愿意对初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从而更加剧了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环境的恶劣性。
(二) 筹资渠道过窄、筹资方式受限。
(1) 筹资渠道是指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 体现了资金的源泉和流量。我国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国家财政、企业自身、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单位、资金持有者个人、外商等。然而虽然企业的筹资来源多种多样, 初创小微企业却不一定能从所有来源获得资金;或者即使某条渠道可行, 其获得资金的流量也是很小的。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初创小微企业存在偏见, 不愿贷款给初创小微企业;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也少有对初创期小微企业进行投资, 更不用说外商了;而国家财政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也相对较少。因此, 初创小微企业大部分依靠自有资金维持生产运营, 情况紧急的时候只能通过民间融资即高利贷周转。民间融资过高的筹资成本无疑加速了初创小微企业的灭亡。
(2)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现阶段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信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企业自行积累等。虽然企业筹资方式多种多样, 但是适合初创小微企业的却很少。如我们定义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微企业, 这就说明初创小微企业完全不符合企业发行股票的条件;初创小微企业不具备资产规模和发行规模, 也不可能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另外, 初创小微企业拥有的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少, 融资租赁市场发展又还不成熟, 因此, 初创小微企业的筹资方式被局限到以企业自行积累为主。
(三) 筹资结构不合理。
筹资结构是指在企业筹资总额中内源性筹资与外源性筹资所占的比重。按照国外经济学家提出的“优序筹资理论”:一个企业理性的筹资顺序应该先选择内源性筹资;然后才考虑外源性筹资, 其中又以债券筹资为先, 而把股权筹资作为最后的选择。显然这一筹资顺序对于初创小微企业来说并不是最优的。
薛瑞萍 (2011)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指出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外源性筹资占70%, 内源性筹资所占的比例反而较小。这归因于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小微企业资本规模基数小, 留存收益少, 一旦出现应收账款便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再生产, 需要的外源性资本比例便较高了。另外,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在初创期通常销售增长缓慢, 无利润或仅有微利, 而销售费用、产品开发费用比较大, 此时正是需要外源性资金注入企业, 给企业带来活力的阶段。所以初创小微企业的合理筹资结构应是外源性筹资比例大于内源性筹资比例。因此, 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小微企业的筹资结构具有不同于大中型企业的独特性。但由于我国初创小微企业筹资环境恶劣, 筹资限制太多, 筹资渠道相对狭窄, 导致我国的初创小微企业筹资结构以内源性筹资为主, 占全部资金的60%甚至以上, 远高于发达国家类似初创企业的内源性筹资所占的比例。
(四) 资金运营管理缺乏。
初创小微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缺乏主要体现在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全、管理能力欠缺三个方面。
(1) 初创小微企业鲜有对资金运营进行过整体规划布局, 创业企业家们很少有进行资金运营管理的意识。大部分的情况是企业一有钱了, 就赶紧补上最要紧的资金缺口, 完全谈不上还能对资金进行更多的运营管理;即使企业留有盈余收益, 也大都进行盲目的跟风投资。初创小微企业资金运营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其资金运营风险极大, 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而一旦资金链断裂, 企业便没有了其他活路。
(2) 由于初创小微企业规模小、人员少, 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常态。企业内部只有一个会计岗位的情况普遍存在;且少有完整的预算流程, 往往老板一人说了算;家族式企业又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实施, 更不用说监督和评价方面的管理制度。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制度相当缺乏。
(3) 资金运营管理能力欠缺。调查显示, 许多创业企业家并不是不想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而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实施管理。这些创业企业家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 对财务管理也不甚了解;由于财力、物力有限, 企业内专业人才和信息技术也跟不上竞争的步伐;且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资金运营速度快, 企业家管理反应往往滞后。初创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资金运营进行管理, 使得企业资金保值、增值困难, 创业绩效低下。
三、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现状对策
(一)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扶持作用。
初创小微企业先天力量不足、后天环境畸形的状况使得政府政策在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扶持、引导作用。不同于在大中型企业中, 由于政治关系在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常常伴有高昂的寻租成本, 造成新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因此, 要降低和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改进与完善完全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实现, 需要政府的有效扶持和引导。
在具体行动上, 我国政府可以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积极落实, 以改善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环境, 解决企业筹不到钱、筹资结构不合理等现状。
(1) 设立专门的初创小微企业行政管理机构, 完善初创小微企业法制建设。如设立初创小微企业委员会、初创小微企业办事处, 制定初创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法案等。
(2)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初创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等, 提高初创小微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初创期小微企业。
(3) 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将各项优惠政策细化并落到实处。杜绝不切实可行的措施, 保证相关款项足额落到初创小微企业手中。
(4) 针对创业企业家管理能力欠缺导致的问题, 政府可以配备专门的专家在资金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初创小微企业直接进行培训和指导, 为初创小微企业提供资金筹集、运营管理以及经济机制等多方面的咨询, 帮助创业企业家及其管理层提高资金运营能力。
(二) 注重社会资本的作用。
社会资本是指国家财政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以外的所有资本, 包括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初创小微企业的合理筹资结构中外源性资本应占大部分, 而当前小微企业的“倒闭潮”使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外源性资本对初创小微企业望而生畏, 迫使供应商缩短应收款项的信用期限, 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营管理, 继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 初创小微企业应特别注重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积极展现企业良好的信誉, 密切关注社会资本投资模式, 配合社会资本投资模式创新的要求。
客户终生价值视角下若干大中型企业都经历过初创小微企业阶段, 一旦小微企业渡过初创期, 做大、上市等“脱微”之后, 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同样给其他投资者带来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这就要求银行等投资机构积极寻求有潜在价值的初创小微企业, 更要求初创小微企业努力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建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进行正确的资金运营决策、创新商业模式、设立长远的发展规划, 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
初创小微企业应密切关注社会资本投资模式, 配合社会资本投资模式创新的要求。如产业链金融模式下, 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初创小微企业的授信服务中, 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初创小微企业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为初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新创的融资模式要求初创小微企业积极提供自身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行合理合法的资本运营、开放外界监督评价通道, 配合金融机构降低产业链整体资金运营风险。初创小微企业只有开放自身信息平台、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合作, 才能让自身资金运营更有效率。这种让社会资本力量对初创小微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监督评价的方式也有利于弥补企业本身管理能力的不足。
(三) 加强企业学习能力建设。
初创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现状中存在问题, 单纯依赖政府、社会等外界力量是行不通的。小微企业要顺利渡过初创期获得长远发展, 必须要自己拥有使资金运营增值的能力, 即练好内功或自己造血一说。因此, 初创小微企业要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建设, 掌握关系学习、资源整合等方法, 创新企业资金筹集及运营管理模式,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 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任何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 并在这个社会网络中进行资金筹集与运营。外部关系学习能力及内部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越能将外溢资源转化为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 最大化从社会网络中获取资金来源, 最有效地在社会网络中进行资本运营。初创小微企业作为这个社会网络的边缘群体备受压迫, 面临着各种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困境, 更要努力学习拓宽企业社会资本、学习整合社会资源, 掌握市场运营之道, 以争取更有益的资金运营环境。
初创小微企业应积极利用政府、社会力量提供的帮助, 学习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 完善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措施;利用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等获取外部信息资源并进行整合, 学习建立快速运营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 寻求建立一整套适合企业自身的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方法。只有当初创小微企业有能力进行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能够使钱生钱时, 初创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四、结论
以上研究结合了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等特点, 分析了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现状, 指出了其存在的具体问题, 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恶劣、筹资渠道过窄、筹资方式受限、筹资结构不合理、资金运营管理缺乏五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 着眼于初创小微企业本身管理能力不足, 本文认为应结合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初创小微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因此, 本文从政府、社会资本以及企业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政府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继续加强、落实对初创小微企业的引导、扶持作用;社会资本应抛开成见, 创新对初创小微企业的投资方式, 并监督评价其资金的运营管理情况;最重要的是初创小微企业自身应加强学习能力建设, 完善内部管理活动, 建立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贺峰, 浦艳.客户终生价值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细分研究[J].武汉金融, 2013 (1) :21-22
[2]陈晓红, 曹裕, 马跃如.基于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以深圳等五城市为样本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 :64-72
[3]文亮, 贾厚光.初创小微企业创业机会对商业模式的影响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2 (11) :162-165
[4]Francis Chittenden, Graham Hall, Patrick Hutchinson.Small Firm Growth,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Review of Issues and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996 (8) :59-67
[5]蔡吉甫.政治关系、银行贷款与民营企业商业信用筹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3) :5-17
[6]刘泉红, 钟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 2012 (7) :30-32
[7]薛瑞萍.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8 (S1) :59-61
[8]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思考——基于国际经验及国内探索视角[J].西南金融, 2012 (11) :17-20
[9]张晋东.产业链金融:应对小微金融“三难”的有效模式[J].浙江金融, 2013 (4) :41-43
法律问题是创业者创业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解决法律问题的代价很有可能是将一个创业公司折腾得从1到0。
在初创企业的公司筹建、经营场所、劳动问题、重大合同、知识产权等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中,埋藏着无数的法律“坑”。创业者如何进行“法律排雷”,是关乎企业存亡的重大议题。本文总结了创业公司常见的法律风险,为创业新手提供一份绕过法律“坑”的“老司机指南”,帮助创业者驶入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公司筹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无论是一人打江山还是合伙干事业,第一件事往往是去工商局注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这听起来简单,可这件事短则几周,长则可能拖上几个月,其中的问题包括:
名称:名称中最核心的是商号,其次是企业的行业或属性。很大一部分公司都会遇到自己的商标或者产品名称没法注册为公司名称中的商号,工商核名核不下来的情况。为了尽快完成注册,创业者只好使用临时拼凑的几个备用名字。最后时间长了,也就从了算了。
域名:如果说公司名称还不足以让创业者损失惨重的话,域名就不同了,身边有不少创业者因为没能根据自己的商号、商标及时注册到关联性强又好记的域名而吃了大亏。巨头不乏掏血本购买域名的案例,而更多的创业者只能使用各种变形的域名委曲求全。
商标:更加令人郁闷的事情是,公司和域名注册下来了,产品经过数年也打出了名气,结果发现商标被人抢在前边注册了。可能是没有事先检索,也可能是没检索到在前的冲突商标。此时木已成舟,究竟是推倒重来还是揣着炸弹继续冲?这是个难题。
建议: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业者要分四步走——
第一,创业者需要准备3~10个心仪的商号(或文字)商标,按优选顺序列出清单;
第二,在域名注册网站上查询相关域名(譬如拼音全拼)是否可以注册,如果无法注册就果断放弃;
第三,核实清单中商号或商标是否可以注册公司名称和商标。去当地或全国工商局网站以及搜索引擎上核实是否存在占用情况,划去被占用的选择;
第四,到国家商标局网站查询是否已经被人申请了商标,同上划去被占用的选择。
走完这四步,创业者会发现可用的选择真的不多。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域名注册便宜方便,还有人利用机器抢注,所以遇到合适的域名一定要及时注册。
域名和商标存在到期续展的问题,尤其是域名,创业者需要及时关注和续展。
经营场所:搬家成本高,选址需谨慎
公司选择经营场所常见的法律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虚拟地址:截至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不允许虚拟注册地址,也就是“皮包公司”。如果公司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和实际运营地址不一致很可能招致工商处罚;
异地派遣:与虚拟地址类似,如果公司跨省或跨区县派遣人员办公,在当地构成业务经营的,可能需要在当地设立分、子公司,否则也可能构成无照经营,面临同样的法律风险;
地址迁移:创业公司可能出于价格、优惠承诺等因素的考虑选择了不合适的注册地,之后想跨区域迁移时却发现,由于地方政府税务收入等原因,注册地址选定后很难迁到区外。因此应慎重决定公司注册的区域。
建议:除非当地工商部门明确允许,注册公司应当尽量谨慎选择虚拟的注册地址。到偏远区县办理各种政府手续,以及从该区迁出的成本,可能会让你宁愿关掉这家公司再重新注册。
选定注册(经营)地址后,应与出租方签署正规租赁合同,查看其房产证原件,向工商核实可以用作自己公司的注册(经营)地址。如出租方非业主,则应出示转租同意,并核实好工商注册的材料需求。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自贸区等地已经开始允许公司注册地址为一处无实际办公场所的地址,集中办公区或孵化器等创业服务场所也开始拿到集中注册公司的资格,但创业者需要注意向工商部门核实,否则应当尽量保证注册和经营地址的一致性。
劳动问题: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创业公司劳动制度不够规范,公司财力薄弱,人员流动问题比较突出,其劳动问题主要体现为:
劳动合同: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明白,聘用职工应当在其入职前签署劳动合同。但很多创始人忽略了要求核心员工签署保密协议或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保密条款,防止公司核心技术或信息(如客户名单、商业模式等商业秘密)的外泄、擅自使用或被友商利用;
社保公积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是创业企业一项重大的负担。创业公司不缴或少缴社保和公积金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有创业公司听信专家的建议,将人员“派遣”到成本较低的省份。这些做法往往存在违规问题,一旦与员工发生争议,企业就会处于被动的境地。
建议:劳动合同要正规,保密和知识产权转让协议不可少。对于关键员工,还要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竞业禁止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社保、公积金要交足,这对于想要融资或上市的创业公司尤为重要。
合同:别掉进有限公司无限责任的“黑洞”
李嘉诚曾说过,“没有律师的意见,我不敢在任何合同上签字”。对创业公司来说,对公司最重要的合同应该进行专业性的把控。
重要的合作方或客户:投资人投资或收购方收购创业公司时,往往会要求公司提供前十名商业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名单,及与前述商业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合作合同、框架协议等文件,并且非常关注这些重要文件的效力、约束性以及有效期等因素;
金额较大的单项合同:公司合同中的大单,可能决定着公司的前景,也是创始人和投资人重点关注的部分;
关联交易合同:如果合同是公司与其创始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关联交易(包括借款、担保等)合同,这些人员直接或间接持股或控制的企业如果有关联交易,不仅需要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还可能会因为交易不公平招致税务问题。
nlc202309081622
建议:创业公司如果没有预算聘请专业律师,至少需要聘请律师起草或审查公司最重要的合同。哪怕是制作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业务合同模板,也强过临时抱佛脚到网上拷贝。企业还要注意及时续期合同。
创业公司与其创始人、董事、监事及高管之间的关联交易如果不能避免,应按照独立原则保证公平。既要避免创始人侵占公司利益,又要避免无文件证明的无限投入,避免公司和股东“一家人”混同的想法,将有限公司变成了一个无限责任的“无底洞”!
知识产权:问题可小可大,应当尽量避免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个方面,对于技术型的创业公司来说,获得知识产权垄断保护的技术可能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知识产权注册:知识产权经过注册能赋予权利人一定范围的垄断。但注册需要时间和经费,专利权的申请和版权的注册往往容易被创业者所忽略。有些创业公司就因为没有注册知识产权而损失很大的溢价空间;
知识产权侵权:创业公司经济能力有限,在创业初期常“无意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本无可厚非,但等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成为权利人的重点打击对象。也许在融资或上市的重要关口,就会有权利人“碰巧”寄来律师函。
建议:如果公司已经注册完毕,应尽早将有关知识产权注册在公司名下。在注册公司之前,也可暂时将其注册在创始人名下。如果是注册在多人名下,还需要处理好利益关系;商标暂时无法以个人名义注册,可以考虑通过可控制的公司先行注册,然后再转让。如嫌过程太过繁琐,至少要在创业公司设立后及时申请注册选中的商标。
创业公司遇到权利人维权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查清情况后再聘请专业人士处理,即使进入诉讼阶段也还有谈判的机会。而且创业公司毕竟没有很强的支付能力,权利人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坦然面对争议、诉讼和政府调查
任何创业者都不希望摊上官司,更不希望成为政府处罚或调查的对象。创业公司在哪些情况下会惹祸上身?
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创业者被迫面对诉讼、争议或政府调查,源于创始人商业模式的设计不考虑法律监管框架,明知有违规风险却一意孤行,或者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资源尽早防范风险;
过于纠结:有的创始人宁可放弃更专业的律师也要节约成本,更有人坚持合同中的争议解决地点必须在自己家门口的法院,以免因处理争议而损失掉重要的交易机会。这样的纠结与法律意识淡薄同样不可取。
建议:创业公司在股权问题上往往经受不起诉讼,官司还没结束,公司可能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因为有争议的公司股权投资人是不敢投的。但是,如果诉讼或者政府调查不可避免,也需要聘请专业人士综合权衡,并坦然面对。
更多时候,创始人应该意识到专业人士处理法律问题的价值就在于,往往以可承受的费用就能挽回重大的损失。
【初创企业财务管理】推荐阅读:
初创企业财务分析12-19
初创企业战略研究06-23
浅谈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管理12-0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
企业财务收支管理12-20
企业财务管理计划10-14
企业财务管理大纲11-06
企业激励管理09-15
企业财务困境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