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性病分析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种性病分析(通用8篇)

三种性病分析 篇1

(丹毒)

2)可以通过哪些检查确定诊断

(血常规

皮损真菌学直检)

3)首选的治疗

全身治疗: 青霉素,480万单位静脉点滴,每日2次。

局部治疗: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

2、患者,男,67岁。右侧胸部出现水疱伴剧烈疼痛4天。现病史:患者4天前,于右侧胸部开始出现疼痛,而后相继起红斑及水疱,沿肋间分布,未超过正中线,皮损破溃、糜烂,局部脓性分泌物;剧烈疼痛,夜不能寐。1)最有可能的诊断

(带状疱疹)

2)拟定治疗方案

(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处理)

抗病毒:阿昔洛韦,每次200~800mg,每4小时一次,一日5次,连用7~10天。也可用伐昔洛韦

镇静止痛:口服去痛片;睡前服用 地西泮或安定 5.0mg。肌注或口服VB12及VB1

糖皮质激素

口服

泼尼松30~40mg/d

理疗

中医中药内服龙胆泻肝丸

3、患者,女,30岁。全身泛发皮疹伴发热6天。患者6天前因咳嗽、流涕,自服阿莫西林、板蓝根冲剂等药物,6天前出现皮疹,渐泛发全身,伴发热、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既往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查体:全身泛发红斑、部分呈靶形损害,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为主,口腔黏膜糜烂。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药物性皮炎(阿莫西林过敏)

2)首要的处理措施

停止服用致敏药物,控制感染。

内服: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400mg ,或地塞米松10~20mg ,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待全身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及时选用抗生素控制和预防感染;

外用:

皮肤损害: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剂。口腔 粘膜损害:复方硼砂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忌辛辣腥。

4、患者,男,18岁。全身瘙痒半月余,当地医院拟皮炎或湿疹治疗无效,且皮 损加重,夜间瘙痒明显。查体:全身以腹部、大腿内侧为主,散在分布针头大小红色或皮色丘疹,部分结痂少许渗出,手指间渗出明显;阴囊、包皮可见散在结节。家中多人出现类似皮疹。

1)最有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疥疮);依据: 夜间瘙痒明显,家庭多人被传染,皮损部位外阴。

2)拟定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治疗:10%硫磺软膏外用

洗澡后用该药涂抹全身皮损处无皮损也涂,早晚各一次,连用3—7天。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服。用药结束后次日洗澡,换下衣服烫洗灭虫。家庭成员应同时治疗,治疗后观察两周如有复发应重复治疗。

5、患者,女,20岁,不规则低热6月,伴双膝、踝关节肿痛、下肢浮肿,近2月面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似蝶形。双眼浮肿,畏光,易腰酸,全身乏力。医院门诊化验:血沉100mm/h,血Hb 86g/L,WBC 2.3×109/L,RBC 3.0×1012/L,血小板51×109/L;尿蛋白(+++)。

1)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依据:蝶形红斑、畏光、尿蛋白(+++)、、、、、、、血液学异常

2)患者入院后,可做哪些检查

抗核抗体反应、抗双链DNA抗体反应、Sm抗体检查

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3.4.5.6.7.8.9.蝶形红斑 盘状红斑 光敏感;口腔或鼻咽部溃疡;非侵蚀性关节炎;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神经系统病变:癫痫或精神症状;肾损害:1.持续性蛋白尿,每日尿蛋白>0.5g或“+++”以上;或②细胞管型;血液学异常:①溶血性贫血;或②白细胞<4000/mm3,两次;或淋巴细胞<15000mm3,两次;或④血小板<10万/mm3 10.免疫学异常:①LE细胞;或②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③有抗Sm抗体;或④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11.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6、患者,女,45岁。一年前开始出现低热、乏力,近半年来逐渐出现四肢肌肉酸痛,举手及爬楼困难,同时于眼睑、指关节伸侧面出现红色皮疹。1)最有可能的诊断

皮肌炎 2)为明确诊断,最佳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血清霉(肌酸磷酸激酶和醛缩酶)3)首选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

7、男性患者,26岁,未婚。患者阴茎部出现钱币大小浅表溃疡20余天,无其他不适,自服抗生素,外涂百多邦等治疗无效。体检:阴茎部可见钱币大的浅表溃疡,表面湿润,上有少许分泌物,无脓。其余均正常。1)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早期梅毒

2)如需确诊,还需哪些检查 病史,体检,性病实验室特殊检查

3)治疗方案 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共3周;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15日。代替方案:头孢曲松1g,肌肉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8、男,46岁。患皮肤病10余年,反复发作,累及全身。躯干及四肢伸侧分布大小不

一、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覆有多层鳞屑,鳞屑易剥除,下方呈发亮 淡红色薄膜及点状出血。头部皮损表面有较厚鳞屑,头发成束。手足甲呈凹陷点,甲床增厚。

1)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寻常型银屑病 依据:多层鳞屑,鳞屑易剥除,下方呈发亮淡红色薄膜及点状出血。头发成束。

2)拟定治疗方案

内用:甲氨蝶呤

维A酸类。外用:急性期不宜用刺激性药物

物理疗法:水疗

光疗

3)该病的临床分型

三种性病分析 篇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09年山东大学卫生研究基地调查和2011年欧盟“亚洲健康和公平疾病风险研究”项目基线调查数据,由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的老师和研究生共同完成。两次均调查了山东省莒南县、梁山县和平阴县三县辖区内的所有乡镇卫生院,2009年为43家,由于莒南和平阴乡镇行政区划改变的原因,2011年变为35家;两年度所调查的村卫生室的样本量均为140。

1.2 方法

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和机构文件收集。两次调研的定量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均使用Microsoft Access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均进行二次录入。经过数据逻辑校对和整理后,用excel 2007和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的功能开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乡镇卫生院还是村卫生室,2008年各项功能的开展都很不乐观,开展三种疾病管理和筛查的乡村卫生机构都很少,尤以精神疾病管理功能突出。新医改后,随着国家对这三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强调,开展比例具有大幅度的提升,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心理和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两项功能外,其余各项功能的开展均在90%以上,接近于100%,这两项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员能力不够和人员数量不足方面。

2.2 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量

从表2可以看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最多,精神类疾病最少,这可能与高血压更易筛查,老百姓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更高有关系。2010年被乡村卫生机构纳入管理的患者比例均在50%以上,村卫生室的管理比例要高于乡镇卫生院,全部高于60%。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7家乡镇卫生院有关于三种慢性病患病人数或者管理人数的准确统计数字,表明在新医改实施前三种慢性疾病的系统管理还未得到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重视。随着新医改的逐步实施,乡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对慢性病的系统化管理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就统计数量而言,较2008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指该疾病系统管理人数占该疾病患病人数的比重

2.3 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乡村两级机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对病人家庭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二是督促病人按时复查、取药;三是填写病人高血压治疗记录卡。基本上都可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到一次年检,四次随访。目前卫生机构随访的形式较为灵活,以电话随访和面对面随访相结合的形式。

对于精神疾病的随访很难达到实质性的帮助,尽管目前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已经把这项功能开展起来,但开展质量较差。目前乡村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能力都远远达不到精神疾病管理的专业要求,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过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精神疾病知识的强调可以让乡村医生树立起管理精神疾病意识,知道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可以在以后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展开此项培训。

2.4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物配备情况

2.4.1 高血压药物配备情况

2010年乡镇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5种,分别是卡托普利(94.3%)、依那普利(80.0%)、尼群地平(57.1%)、吲达帕胺(54.3%)和酚妥拉明(54.3%);平均拥有高血压药物种类数为4;77.2%的乡镇卫生院拥有3~5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与2010年相比,2008年除吲达帕胺以外,乡镇卫生院拥有率在50%以上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和2010年相同;平均拥有的高血压药物种类数也为4种,与2010年持平,60.6%的乡镇卫生院拥有3~5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没有明显的变化。

2010年村卫生室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3种,分别是卡托普利(95.7%)、尼群地平(66.4%)和依那普利(47.9%);平均拥有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数为3种,拥有2种药物的村卫生室占31.4%,拥有3种药物的占25.0%;与2010年相比,2008年村卫生室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没有明显变化,仍是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和依那普利三种;平均拥有治疗高血压药物种数为2种。

2.4.2 糖尿病药物配备情况

2010年乡镇卫生院平均拥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为5种,66.7%的乡镇卫生院认为可以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比2008年的平均药物数量少1种。2010年村卫生室糖尿病的药物种类数为3种,55.1%的村卫生室认为可以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比2008年平均药物种类数多出一种。

2.5 卫生人员三种慢性病专业知识能力情况

对乡村卫生人员进行基本诊疗知识的书面测试,作为其专业能力的一种客观反映。总体而言,2011年三种慢病知识掌握情况较2008年要有所提高,但是除老年人高血压治疗原则知识掌握比较好外,其余各项知识正确率都比较低,突出表现在三道精神疾病的测试题的回答正确率在20%以下,说明目前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能力尚不能有效满足工作需求,需进一步提高。

*卡方检验,α=0.05;两年度医生样本量分别为232和181;护士为200和109;防保为143和84;村医为173和137人。

3 讨论与政策建议

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的系统管理目前在三县已经开展起来,与2008年相比,乡村卫生人员对慢病系统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工作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新医改政策的推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各项功能未开展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人员能力低下、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运转资金缺乏。虽然由于新医改政策中对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推动,使得基本慢病管理功能开展起来,但是这三类问题依然存在。从问卷和访谈了解到,目前三种慢性病的管理工作量较大,防保人员不足,医生护士身兼数职;人员能力和数量都不足以应对如此大的管理需求,尤以精神疾病管理突出。此外,如何使得公共卫生经费有效客观的分配给卫生机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调查时发现由于公共卫生经费的绩效考核体系尚不完善,有部分机构是自行垫付资金进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推动,在后期公共卫生经费才能落实。

因此,在新医改以后三种慢性病管理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1)增加专职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缓解目前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压力;2)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系统的慢病知识培训。从最基础开始,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慢病诊疗和管理能力,以最缺乏的精神疾病知识为培训重点;3)设计客观有效的公共卫生经费支付体系,既能调动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使各项公共卫生项目顺利开展起来。只有在保证人员数量和人员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使用公共卫生经费,三种慢性病管理才能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步,在数量提高的基础上,提高慢病管理的质量,真正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减轻疾病负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涂诗意,孙晓筠,徐小炮,等.山东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43-44.

[2]桑新刚,尹爱田,宋春燕,等.农村慢性病患者疾病负担及新农合补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606-608.

[3]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2009.

[4]Ministry of Health.WHO-CHINA Country Cooperation Strategy 2008-201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5]于贞杰,孟庆跃,涂诗意.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状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1-3.

[6]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ww.moh.gov.cn.

汉中市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篇3

为调查汉中市性病流行情况及普及知识情况,为遏制性病在本市蔓延,对性工作者进行性病防控知识大力宣传,扎实深入开展预防控制性病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有效改善高危人群防性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国初期性病防治的主要成就及历史经验

建国初期,政府把防治性病作为重要任务,在城市采取封闭妓院、治疗性病、安排就业等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派医务人员到各地防治性病,暂时结束了中国数千年来性病流行,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949~1962年汉中市(当时为汉中地区)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防治性病的活动,同时成立了性病防治机构,城市主要是以门诊、普查性病等方式,掌握性病的发病率,为性病防治工作策略的制定及治疗打下了基础。

在当时医院门诊诊疗患者中,梅毒占性病病例中主要部分,城市中妓女的患病率相对较高,农村发病率较低,这说明不同地区梅毒流行的差别性。经过实践证明青霉素疗法对梅毒和淋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也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妇幼保健、婚前和孕妇检查,预防先天梅毒等一系列措施,使梅毒和淋病的发病率下降以至无新病例发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64年取得了基本消灭性病的成绩。

新时期性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旅游事业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性病由境外从我国南方开始传入,特别是淋病和梅毒,由城市到农村,由散发到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卫生部在1983年和1985年两次召开了“全国性病防治座谈会”,了解国内性病问题,研究控制措施。由于消灭了的性病卷土重来的危险,加之新发性病 —— 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此时的性病已和过去不同,不只限于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几种常见的性病,还包括病毒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症、艾滋病以及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等多种疾病。新老性病发生流行的促进及协同作用,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更大威胁。

随着我市性病疫情的上升,为了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工作,汉中市于2008年11月成立了性病艾滋病防制科,负责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

性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与社会团体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的防治队伍,每年年初均制定各级性病防治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工作任务,定岗定责,积极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控知识宣传和监测工作,初步摸清了艾滋病、性病在我市的分布与流行情况,探索出了一些适宜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并进行了多次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基本情况:我市自200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性病作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促进和协同因素之一,自2002年报告性病以来,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报告性病有6种(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累计5011例,发病率由2002年的3.48/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2.12/10万,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多数性病患者就诊于私人和非法诊所,性病疫情漏报严重,根据漏报调查估算,实际患病人数比报告的人数要高2~3倍。我市性病的流行农民57%,其次为工人34%,年龄主要集中在20~57岁(85%)。我市面临着艾滋病、性病快速流行的严峻局面。

存在问题:我市目前阻止性病流行的能力仍然不足,公众对性病的自我防护知识普遍缺乏;专业人才匮乏,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尚不能提供规范的性病诊疗服务;制约了性病干预活动、疫情监测及预防医源性感染等工作的开展和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的发挥。我市面临的形势是:周边一些地区性病快速增长,流行形势日趋严重;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卖淫嫖娼、吸毒等活动在短期内难以禁绝,性病继续加速流行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预防与控制工作亟待加强。

讨论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由市政府领导、有关部門主要领导参加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成立我市性病防治专家咨询组,统一协调我市的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按照《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中国预防和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等法规和政府文件确保性病防治的政策环境和有效推动性病防治工作。

普及全民预防性病的知识,增强全体民众控制性病的意识与预防措施,提高全民性病知识知晓率,减少人群的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

2性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1986.

三种国际竞争战略的实际案例分析 篇4

1:低成本战略——娃哈哈

娃哈哈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汇源、达利园、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各分一杯羹。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激烈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使我国本土饮料企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娃哈哈能够获得持续的成功的核心奥秘在于―――坚持不懈的实施低成本战略。

娃哈哈的低成本战略的内容总的概括为:

 娃哈哈生产制造中的低成本。追求生产设备高效化,追求后向一体化,追求规模出效益,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

 配送成本控制。娃哈哈提出了“销地产”战略,即在每个产品的主要销售区域直接设生产分厂,就地就近生产。每个生产基地的配送范围控制在500公里以内。

 渠道运作的低成本。十余年来,娃哈哈坚持以经销商为中心的“联销体”政策。网罗并培养了大量资金实力雄厚、覆盖和配送能力强大的经销商群体。

 市场推广中的成本控制。娃哈哈几乎不与广告代理商打交道,而直接与各大电视台广告部直接签订广告合同。

 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

 原材料、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娃哈哈很早就实施大宗原辅材料招标政策。全国100家生产型公司的大宗原材料必须由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以最大限度获得最优惠价格。

评价: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努力取得规模经济,以经验曲线为基础,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以使企业的产品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处于成本地位的战略经营单位能够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因为较低的成本可使其通过削价与对手进行激烈竞争后,仍然能够获得盈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根。

2:差异化战略——贝因美

贝因美面临的市场竞争情况:近年来,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竞争激烈,并且高端奶粉市场几乎为国外品牌所垄断。国内品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制上起步比较晚,国内品牌与洋品牌竞争就被置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甚至被挤入到中低端市场,并且难以突破从低端向高端转变的瓶颈。贝因美在这个对决中不仅成就论文自身品牌成长,也为国内品牌突破

重围提供了积极借鉴。从品牌定位到产品研发,从传播策略到渠道构建都与洋品牌形成差异化。

贝因美创立于1992年,总部设在杭州。贝因美以“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宗旨,全方位服务于中国婴童事业,致力于婴幼儿食品及婴童产业的研究与国际性合作。主营事业以婴幼儿食品、婴幼儿用品、育婴咨询服务、生命科学和母婴保健、育婴工程、爱婴工程六大块架构而成。其中婴幼儿食品为主导项目,全面涵盖代乳品、断奶期食品和辅助食品三大类,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断奶期食品生产基地和中国三大婴幼儿基本营养食品专业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全国

贝因美的差异化战略内容总的概括为:

 产品成分与包装的差异化。在包装上寻求新的突破,选定有封口的立袋作

为袋装奶粉的包装。

 重点营销区域的差异化。贝因美锁定的目标客户分布在国内外大品牌所不

集中的二三线城市与富裕的乡镇。

 市场推广的差异化。用终端导购的推广策略对于没有巨额广告投入的贝因

美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贝因美定位于国产高端奶粉品牌,价格略低与外资品

牌,给人以“相同品质,更加实惠”的感觉。评价:采用差异化战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培养了用户对厂牌的忠诚。差异化战略能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

3:集中化战略——联合利华

联合利华的市场竞争情况:日化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联合利华作为日化行业的巨头,除了面对宝洁这个老对手,联合利华清扬去屑洗发水还面临着霸王的追击;在沐浴露细分市场,上海家化的六神似乎又更胜一筹;在牙膏市场,中华与高露洁、佳洁士又欲一争高下。

联合利华集团于1929年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荷兰鹿特丹。是全球第二大消费用品制造商,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是全球获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联合利华的集中化战略内容总的概括为:

 企业集中化。1999年,把14个独立的合资企业合并为4个由联合利华控股的公司,使经营成本下降了20%,外籍管理人员减少了3/4。

 产品集中化,果断退出非主营业务,专攻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食品及饮

料和冰淇淋等三大优势系列,取得了重大成功。

 品牌集中化,虽然拥有2000多个品牌,但在中国推广不到20个,都是一

线品牌。

 厂址集中化,10年5至8月,通过调整、合并,减少了3个生产地址,节

约了30%的运行费用。

三种性病分析 篇5

2.1 给药差错

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属护理差错的首位,分析以上发生原因如下: 2.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过程中护士未“三查十对”,造成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现象。

2.1.2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查对不认真,对于药名、病人姓名相像时,就错发药了。

2.1.3 交接班不认真,特殊药物给药前没仔细交接,接班护士没认真检查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未做,特别是夜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时易出差错,如漏发药、漏注射的时间多发生在14时、20时、24时。

2.1.4 护士的药学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对本科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熟知,常规药品的作用与病人不相符时,护士不知道,就给病人用了。2.2 跌倒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它低于平面的物体,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伤害事件。其发生原因如下:

2.2.1 年龄因素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的退化,感觉功能障碍、视力、听力减退,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迟顿,易跌倒。跌倒的概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据报道,老年患者对预防跌倒认知的差异及意识的淡漠是跌倒难以避免的因素。

2.2.2 药物因素 因病人使用有些药物,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安眠药、镇静剂等,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

2.2.3 环境因素 病人入院后,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加上偶有地面潮湿、有积水、光线不足、地面不平等,行走时稍有不慎极易跌倒。同时家具的防范设施不足,如马桶、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未加床档、床铺过高及座椅过低等均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2.2.4 护士因素 夜间时段,上班护士相对白天较少,巡视病房的次数不够,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帮助患者的服务需求。

2.4 压疮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的溃烂和坏死。

2.4.1 力学作用 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持续性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剪切力是因两层组织相邻表面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有密切关系。

2.4.2 局部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局部皮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使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极易破损,形成压疮。

2.4.3 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 此类患者的皮肤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易破损;营养不良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而易发生压疮。3 防范措施

3.1 给药差错的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者,因此在防范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1 强化培训护士的业务素质 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职责;还应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护士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提高风险意识;加强护士责任的教育,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1.2 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核对病人姓名等,操作后的查对尤其重要,这次查对能使护士本人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差错并及时纠正,可将伤害降到最低。

3.1.3 护士长在病区应随时巡视病房,检查各个护士的工作质量,尤其对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更应注意环节质量的控制。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入质量考核登记本或查对登记本上。3.1.4 各科室建立了药品说明书,收集本科常见药物及抢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并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3.2 跌倒的防范措施

3.2.1 评估病人 要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跌倒史、服药情况、睡眠及意识情况等,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2.2 环境管理 向新入院病人及家属详细做入院指导,如病情允许,扶助患者亲临各处环境,给予提醒安全防范之处,并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交待清楚;如离开患者应加上床档;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并将呼吸器放在床头或枕边。夜间打开地灯、保持地面干燥。3.2.3 加强管理 尤其对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应多关心、多问候、多巡视、多观察,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3.4 压疮的防范措施

3.4.1 评估病人 使用“压疮评估表”,从神志、营养、循环、用药等方面对病人进行评估打分,对于高危人群要进行健康宣教及必要的防范措施。

3.4.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对长期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缩短间隔时间,并使用海绵垫、气垫褥等,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大,减小压疮,对易受压的骨隆突处,可用软枕、海绵垫等架空,以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力。

3.4.3 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洗净擦干,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一次性床单上,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对于易发生压疮的病人,护士每次巡视病房时都要检查床铺是否合乎要求。

三种性病分析 篇6

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分析-三种学科视野下的教学秘书工作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教学秘书是管理者,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职能;从秘书学角度分析,院系教学秘书作为秘书,具有服务、参谋和信息处理职能;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教学秘书是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具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能.

作 者:朱自龙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教学秘书   管理学   秘书学   教育学   职能  

三种性病分析 篇7

【关键词】 社区;老年;慢性病;用药

引言

目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是药学服务的热点。老年人群亟需更专业、更便捷的药学服务。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特点

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生理机能出现退化,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代谢[1]。老年人用药剂量相对较小,在用药时需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体征、机能等情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老年人的受体敏感度与内环境与年轻人不同,其对药效更加敏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老年慢性患者服用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以及CNS抑制剂等将会引发步态不稳、骨折、失禁、神经混乱等危险。相关研究指出地西泮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老年患者要比年轻患者长4-5倍;地西泮引发的醒后困倦,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是青年患者的2倍[2]。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地下,服用西咪替丁容易诱发精神错乱,服用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其次,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的内环境机制出现一定的损坏,不能很好地保护机体免受体位性低血压。所以,老年人服用α-受体阻断药时,体位低血压的几率将会显著上升[3]。第三,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在老年人中将会引起嗜睡、惊厥、痉挛等症状。最后,抗胆碱效应。老年患者服用抗胆碱效果的药物容易引发口干、神经恍惚、便秘、尿潴留等症状。

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所以用药应当更加谨慎。老年患者的常用药,如镇静催眠药物、降压药、抗菌药、抗心律失常药,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与生理特点合理给药,尽量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用药中,应当注意到使用的药物越多,将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会显著升高,因此必须合理地制定用药方案。

2 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策略

2.1 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服用某些药物还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如果要减少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就必须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在社区中,对老年患者进行戒烟、限酒、减重、低盐等干预,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合并症程度和靶器官损害程度,需要恰当的药物。

2.2 选择合理的药物剂量 肝肾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是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的表现之一。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应当从小剂量开始,通常将剂量控制在1/2~1/3常规剂量左右,并将剂量逐渐调整以获得满意效果,尽量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剂量加至成人剂量仍然没有效果时,就应当及时地分析原因,并根据情况调整给药方式、给药次数,或是换用其他药物。

2.3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用药方法 老年人尽量选择口服制剂,吞咽困难的患者可服用糖浆剂或合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而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吸入器。如果患者协调能力较差,还可以使用储雾罐。

2.4 进行联合用药 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有部分患者在服用西药时,就需要进行两种或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而有些患者在服用西药外,还会服用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因为药效药理机制各不相同,所以用药时必须注意配伍禁忌,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效果。

3 社区药学服务

加强社区健康用药宣传和指导是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依托社区服务平台,介绍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常用藥物的知识,进行药物科普教育和合理用药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水平,端正老年人不合理的用药心态,引导老年人不滥用秘方、偏方,不轻信虚假广告宣传,不乱用保健滋补品。在社区中定期举办用药咨询讲座等活动,切实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的疑虑。

在社区中建立要是定期随访制度,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药师可以上门给予用药指导,从而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的药学服务。因为大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所以应当建立老年慢性患者药历,客观准确地记录老年人的用药史,为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依据。在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减少或增加药物,并记录在药历上。药历上应当记录患者的用药禁忌,监测用药的不良反应,综合评价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此外,在社区中还应当加强门诊药学服务,药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由于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等能力降低,而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嘱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更合理地使用药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宣传、引导、服务等作用,促进老年人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徐志毅.对实施药学服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 (7):15

[2]马琳,李宏.在老年人中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6):110.

[3]王永铭,李端.临床药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7

作者 简介:苏园祎,女,(1970.11-),本科,尤溪,中级,研究方向:药学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8

性病诊疗机构建立健全性病疫情报告

管理制度工作要求

医疗机构各相关科室均应建立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制定单独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或者将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整合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之中。管理制度应涉及到性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信息记录、收集、报告、质量检查与考核、资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就诊登记、检验登记、性病诊断、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收集、报告卡质量检查、报告方式与时限、录入、订正、补报、报告卡与登记本保存、培训、自查与考核等相关内容。

医疗机构性病相关诊疗科室,指可能涉及到性病检查、诊疗和疫情报告的各科室,包括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生殖科、男性科、肛肠科、检验科等。这些科室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转诊与会诊病例报告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实验室登记制度、实验室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等。医疗机构内承担疫情报告管理的科室,如防保科或医务科等,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接收与分发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与质量审核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网络录入制度,传染病报告卡资料保管制度,疫情报告自查、订正、补报与查重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疫情信息安全管理与网络报告管理制度等。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印制或装订成册,分发到每个科室、每一名工作人员。必要时,将规章制度张贴在科室的醒目处。各有关工作人员应理解与掌握规章制度,并遵照执行。以下是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解释,供各医疗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时参考。

(一)性病相关诊疗科室

1、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

(1)性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负责制,指由对性病患者做出首次诊断的医生(简称首诊医生)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不能由实习或见习的医学生、进修医务人员填写报告卡。所谓首诊即为第一次诊断,新诊断,以前没有做出过诊断。

(2)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必须及时、完整、准确与真实,不能造假。

(3)首诊医生为法律规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首诊医生应做到诊断与报告准确,防止迟报、漏报、重报、错报,不得瞒报和不报。

(4)首诊医生必须具备性病的诊断能力。不具备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生,必须进行转诊或会诊。

(5)首诊医生对就诊者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化验,然后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性病诊断标准对就诊者进行诊断,对诊断的病例须进行病例分类。对梅毒病例必须分期分类诊断,并分期分类报告,包括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6)接诊医生应询问就诊者的就医史,询问就诊者本次发病到本医疗机构是初诊还是复诊,如已确知该病例在本次发病时曾经做出 过诊断,则对该病例不进行病例报告。但已知该病虽然已被诊断,而未被报告过的病例,需要报告。

(7)接诊医生对同一患者同时首次诊断患有多种性病时,每一种性病需填写一张报告卡。

(8)接诊医生对就诊者初诊时未做出诊断,复诊时才做出诊断(为首次诊断),则该病例应报告;如果复诊时变更诊断,则应对原诊断进行订证;如果复诊时增加诊断,则应对增加诊断的病名进行报告。

(9)接诊医生对同一名患者在本次病程内多次接诊该病例(不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诊断进行一次报告,对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不可进行报告。

(10)接诊医生对于复发病例、内随访复查病例、跨随访复查病例不进行报告。

(11)首诊医生接诊性病病例后须填写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12)从门诊收入病房的性病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一律由门诊首诊医生填报,并在入院单上注明“已报卡”。患者在住院期间首次诊断的性病病例,由该病房的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登记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2、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医疗机构各诊室应设立《门诊日志》,实行门诊日志登记制度。(2)门诊日志由医院统一印制。门诊日志的栏目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初诊或复诊、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传染来源、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方法及结果、诊断时间、病名(诊断)、病例分类、医生签名、备注等。

(3)执行职务的医生在诊疗工作中,对每一例就诊者均须及时、真实、完整、准确和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对门诊日志信息不得伪造和篡改。

(4)对于由母亲传播的儿童性病,须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目中填写其生母患病情况。

(5)性病病例诊断更变或修订时,须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目中填写更正或修订诊断的病名。

(6)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在门诊日志的“备注”栏注明“已报卡”或卡片编号,同时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上登记。

(7)门诊日志作为性病疫情准确性核查、漏报调查的依据。

3、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1)医疗机构各诊室和住院科室应设立《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实行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2)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印制。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的栏目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传染来源、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方法及结果、诊断时间、病名(诊断)、病例分类、卡片编号(是否报卡)、医生签名、备注等。(3)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后,同时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上登记。非首诊性病病例不登记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4)对于由母亲传播的儿童性病,须在传染病疫情登记簿的“备注”栏目中填写其生母患病情况;性病病例诊断变更或修订时,须在“备注”栏目中填写更正或修订诊断的病名;性病病例被排除或因重报删除时,须在“备注”栏目中注明。

(5)如果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记录的是订正病名后的性病病例,须在“备注”栏目中填写订正前报告病名。

4、转诊与会诊病例报告制度

(1)在医疗机构之间和医疗机构各科室之间应建立性病转诊与会诊病例报告制度。各地统一设计和印制《转诊单》与《会诊单》。

(2)当地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作为性病转诊与会诊机构;医疗机构内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科室(如皮肤性病科)作为本单位性病转诊与会诊科室。

(3)应制定当地性病转诊与会诊医疗机构清单,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详细地址、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医疗机构内部应明确性病转诊与会诊科室名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4)不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发现的可疑性病病例或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不能对该病例进行诊断,也不能对该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须将该病例转介到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请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会诊。(5)医疗机构内不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科室发现的可疑性病病例或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不能对该病例进行诊断,也不能对该病例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须将该病例转介到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的科室,或请具备性病诊疗资质和能力科室的专业人员进行会诊。

(6)在对发现的可疑性病病例或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进行转介时,转诊医生须开具转诊单,注明可疑诊断、已做的化验项目及结果等。转诊单一式三联,就诊者持一联,由皮肤性病科医生接诊收存;转出科室自存一联;另送交一联至本单位预防保健科备查。

(7)在对发现的可疑性病病例或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进行会诊时,提出会诊的医生须开具会诊单,注明可疑诊断、已做的化验项目及结果等。会诊单一式三联,一联由皮肤性病科医生会诊收存;提出会诊的科室自存一联;另送交一联至本单位预防保健科备查。

(8)对于性病转诊病例报告,当通过转诊明确诊断后,由接诊诊断的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对于性病会诊病例报告,当通过会诊明确诊断后,由原接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

(9)如果转诊或会诊前,原接诊医生已对该病例进行了病例报告,但经过转诊或会诊后,发现原诊断为错误诊断,应删除该病例报告卡;如果诊断发生变更,则对该病例应做好订正报告。

(10)转诊医生(原接诊医生)、转诊后的接诊医生或会诊医生应对患者信息严格保密。

5、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

(1)对新上岗的临床医生必须参加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经培训合格的医生上岗后,每2-3年要进行复训。(3)上岗培训合格后,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4)上岗培训或复训考核不合格的医生,必须加强学习,直至培训合格;否则,不得上岗。

(5)由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和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上岗培训和复训,由本单位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和考核要求,并组织实施。

(6)医疗机构应建立培训档案,由本单位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联合本单位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相应科室)具体落实。上岗培训与复训的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管理。上岗培训和复训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晋升、执业注册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并作为科室工作绩效和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6、实验室登记制度

(1)检验科或实验室应设立《检验结果登记簿》,实行检验结果登记制度。

(2)由医疗机构统一印制检验结果登记簿。检验结果登记簿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采样日期、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姓名、检验项目或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人签名等项目。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分开登记。(3)患者的检验结果出来后,应及时将结果登记在检验结果登记簿上,并填写检验结果通知单,及时通知送检医生。

(4)为便于检验结果核对和查询,在将检验结果登记到检验结果登记簿上时,宜将阳性检验结果和阴性检验结果分开记录。

(5)应避免就诊者到检验科自行取走阳性结果通知单而不就医,导致病例漏诊与漏报,阳性结果最好由检验科直接递交到送检科室。通过电脑网络平台管理的医疗机构,接诊医生应可直接查询到患者的检验结果。

(6)检验结果登记簿作为性病疫情准确性核查、漏报调查的依据。

7、实验室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1)从事性病实验室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参加性病检测专业培训和复训。

(2)应按国家要求开设性病检测项目,所采用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必须符合要求。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不使用不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性病检测方法,如使用检测血清抗体的方法来检测淋球菌感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和HPV感染等。

(3)采用的检测试剂必须为国家批批检检定合格的试剂。采购试剂时,必须核对其生产批准文号。试剂保存条件必须符合要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自行配制的试剂必须符合要求。

(4)采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须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按要求对检测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保修,对运转功能进行监控。(5)制定每种性病实验室检测的SOP,并严格按SOP要求操作。

(6)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取材、运输和保存必须符合要求。必要时,对检测标本进行备份管理。检测的标本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检测完成。

(7)在进行实验室操作时,应严格按实验室功能分区开展。(8)每次检测时必须按要求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对内部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积极寻找原因,及时改进。

(9)配合和参加国家或当地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对室间质量控制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10)实验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安全事故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8、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建立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惩制度。

(2)将疫情报告工作质量作为科室和个人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3)定期(按月或季度与)对各科室与个人进行疫情报告质量的考核。

(4)由疫情管理科室制定本单位疫情报告质量考核标准、指标与评分办法。

(5)疫情报告质量考核内容包括:门诊日志记录的质量;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质量,包括及时性(从做出诊断到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的时间)、完整性(传染病报告各栏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性(是否存在填写逻辑问题、错误);所报告的性病病例诊断的准确性;漏报的性病病例数;重报的性病病例数等。

(6)根据考核结果采取奖励、批评、通报或处罚措施,考核结果与科室及个人的奖金挂勾。

(7)对于出现疫情瞒报、谎报的科室与个人,应视情况分别追究责任报告人、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二)疫情报告管理的科室

1、传染病报告卡的接收与分发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设立《传染病报告卡接收与分发登记本》。

(2)定期接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的空白传染病报告卡,并签字确认,记录下接收的数量、时间与分发人员。

(3)及时分发空白传染病报告卡到各科室,要有分发记录,记录下分发的时间、数量、科室名称、接收人员与分发人员双方签字认可。

(4)保持与本单位科室的联系,确保各科室有空白传染病报告卡。

(5)保持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当本单位出现空白传染病报告卡使用完毕时,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取。

(6)保管好空白传染病报告卡,做到防虫、防鼠、防潮、防霉、防火。

2、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与质量审核制度

(1)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应设立《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交接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检查记录本》。

(2)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每个工作日及时到各科室收集已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也可由科室指定人员及时将已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送至疫情管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

(3)在收集传染病报告卡时,应做好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交接记录,其内容有:收卡数量、日期(午别与时间)、科室、交接人员双方签字。

(4)由科室指定人员将传染病报告卡送至疫情管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也应做好传染病报告卡交接记录,其内容有:送卡数量、日期(午别与时间)、科室、送卡人员和收卡人员双方签字。

(5)如果医疗机构无法做到专人送卡或收卡,也可在本单位内合适的地点或位臵设立传染病报告卡收集箱,由各科室送卡人员及时将报告卡放臵于收集箱内,并在每张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栏”中填写上送卡人员与送卡时间。疫情管理人员及时在收集箱取卡,并填写收集卡登记本,记录好收卡数量、日期(午别与时间)、报卡科室、报卡人员、收卡人员。

(6)在节假日期间要安排好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工作。(7)如果在本单位本部之外有门诊科室,也应制定院外门诊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交接登记工作。应 防止迟报、漏报、重报、错报,不得瞒报和不报。

(8)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每个工作日对当天收集到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报告卡的质量检查结果记录到《传染病报告卡质量检查记录本》。报卡质量检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填写报告卡是否及时(是否迟报),报告卡填写有无字迹不清、选项模糊、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病例分类是否准确等。对有疑问的或填写不规范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和改进。

(9)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在收卡时,发现异常性病疫情(如某种性病报告卡突然增多)时,应与相应的科室联系,对报告信息进行核实。如确实存性病疫情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当地性病预防控制机构。

3、传染病报告卡网络录入制度

(1)医疗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卡审核认为合格后,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网络,录入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2)每张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录入完成后,需要与纸质报告卡的信息核对,确保两者信息一致后,对录入的报告卡进行确认。

(3)传染病报告卡网络录入应及时。(4)在节假日期间应安排好报告卡网络录入。

4、疫情报告自查、订正、补报、补登与查重制度

(1)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预防保健科)定期组织对各科 室(包括检验科)的性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并做好自查记录,撰写自查报告。

(2)疫情报告自查内容分为疫情报告质量(漏报、错报、重报、误报等)和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奖罚兑现等情况)等。自查方法为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实验室检验记录,将传染病报告卡与这些记录进行比对。

(3)自查发现的情况作为疫情报告质量考核和奖罚依据。各相关科室应配合疫情管理科室的自查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4)对自查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补报,包括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

(5)对自查发现的报告错误,应及时订正,包括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订正。

(6)对自查发现的诊断变更或病例分类变更,如原报告为疑似病例,经自查后发现为确诊病例,也应及时订正,包括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订正。

(7)对自查发现的重报病例,应及时在网络上删除该病例,同时在该传染病报告卡上注明。

(8)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门诊日志记录有该病例,且已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但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上未登记,需要进行补登。

5、传染病报告卡和疫情登记簿等资料保管制度

(1)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应安排专人管理本单位的传染病报 告卡、疫情登记簿、网络直报疫情信息资料、传染病报告卡收卡与审核记录等资料。这些资料应存放于资料柜内,做到防火、防霉、防盗、防鼠等,并做好保密工作。凡未经批准,不得将疫情资料复制或借出。

(2)传染病报告卡和疫情登记簿等资料应分月度与、分类(如分病种)整理、装订、归档。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传染病疫情登记簿长期保存。

(3)医疗机构建立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与使用制度。本单位相关人员查询疫情资料需要经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其它单位人员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4)性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疫情进行检查和调查时,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应密切配合,提供传染病报告卡、疫情登记簿等资料。

6、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

(1)对新上岗的疫情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举办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经培训合格的疫情管理人员上岗后,每2-3年要进行复训。(3)上岗培训合格后,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4)上岗培训或复训考核不合格的疫情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直至培训合格;否则,不得上岗。

(5)医疗机构应建立培训档案,由本单位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联合本单位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相应科室)具体落实。上岗培训 与复训的考核成绩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管理。上岗培训和复训与技术职务评聘、晋升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并作为科室工作绩效和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7、网络疫情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用于网络直报的电脑必须专用,有专人管理。

(2)用于网络直报的电脑必须安装防毒软件和防火墙。(3)疫情管理人员定期(按月与按)对本单位网络直报的疫情个案信息进行下载备份,存为Excel格式文件。对数据文件必须分类管理,每建一个文件夹。

上一篇:小报童在行动作文下一篇:大型仪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