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毕业感言集
毕业感言:
高中三年,确实是人生转折,走过高中,才知人生百味。
高中三年,让我懂得勤奋进取,勇攀高处。当初我只是个从初中走来的毛头小子,不知学为何物,知道有何用。高中三年,得见个个高手,他们持进取之心,不畏困难,不惧痛苦,竭力学习,实在是我的模范。正是遇到他们,才让我心中进取的火种猛烈燃烧。从此,我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与他们一争高下,收获了进步的良实。
高中三年,让我明白团结的重要。去敬老院,我和同学们一同拔草,保护学校绿草,同学们精诚团结,取得极好的示范效应。正是一次又一次与同学们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校运动会的.佳绩,才能获得合唱比赛第一名的佳绩,为集体争得莫大的荣誉,同时也为自己披上了荣耀的光环。与同学们团结友好的相处,我十分开心。
高中三年,我更加懂得感恩。母校养育之情,终生难忘,老师教育之恩,终生难忘,同学帮助之谊,历历在目。高中三年,是感恩的三年。
高等教育跨边界流动的历史由来已久。实际上, 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之时, 今天欧洲那些疆界分明的民族国家尚未独立出来。从当今的地缘关系看, 公元1500年前的高等教育绝大部分是跨边界的。在欧洲划分出明确的国界以后, 学者和学生的流动仍然是相当频繁的。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的爆发、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相继到来以及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 欧洲先后形成了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多个学术中心, 学者和学生向学术中心流动是经常的、平常的。但是, 有意识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则是晚近的事, 始于20世纪中叶。
1. 富尔布赖特法案和近30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
富尔布莱特·詹姆斯·威廉 (Fulbright James William) 提出Open doors倡议, 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拓展学生的视野。1946年, 该倡议成为法案, 正式确立了美国学生和学者对外交流的方针。随着20世纪后半期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 国际化高等教育在最后1/4世纪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 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加快, 学生流动迅速增加。OECD (国际经合组织) 和UI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 合作发表跨度达30年的国际学生增长资料表明, 从1975年到2005年间, 在国外注册就读的学生数由60万上升到270万, 增幅达350%。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样, 其发展的背后是迅速变化、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OECD报告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国家的3个方面的利益。第一, 增进国家的相互认识和理解, 加强联系, 形成的文化、政治和地缘利益, 这些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可能转换为物质利益。第二, 通过参与国际知识网络, 促进知识更快传播、训练未来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国际交流获得各种需要的专业人才。第三, 对经济增长点积极影响:在国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充分的情况下, 通过外国教育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参与以学生毕业返国为前提。吸引高技能工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 融合到国际知识网络, 有利于促进国家水平的知识创新, 推动经济增长, 出口创汇。第四, 国际化教育是开发援助的一种有效形式。
2. 高等教育国际化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
在服务与贸易总协定 (GATS) 框架下, 教育服务可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当然, 教育与国家主权相联系, 所以, GATS的规定比较原则灵活, 赋予成员国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有关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服务允许由成员国协商, 而原则上要求相互开放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已成长为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2004年, 单学生流动而产生的出口收益总额超过400亿美元, 仅次于同年金融服务的出口收益。一些国家争相发展高等教育服务出口产业, 制定各种政策吸引大批留学生。2005年, 教育贸易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七大出口部门, 总值超过50亿美元。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 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口总值50.80亿美元, 占同年度GDP的0.26%。与之相对照, 国内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0.44%。高等教育进口花费约为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60%。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 特别是欧洲高等教育区 (Europe Higher Education Area) 的建立, 欧洲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欧洲的现代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比较悠久。北美地区, 20世纪崛起为国际学生的东道主;澳大利亚、日本已成为新兴的留学基地。
二、中国特色的高中毕业生留学
中国的留学生规模迅速增长, 高中毕业生留学群体不断扩大。众所周知, 中国先有留学后有现代高等教育, 留学的历史早于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留学教育, 从1847年容闳留美至今计162年;而现代高等教育只有110年的历史, 且高等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是在相当封闭的环境里发展的。改革开放后重新打开国门, 出国留学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20世纪80年代初, 只有为数不多的公派留学生求学海外, 国家每年派出留学生仅区区几千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留学的需求日益加强, 中国的留学生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从1978年到2006年底, 各类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 在外留学人员79.2万。2006年各类留学人员为13.4万, 除了公派的外, 自费留学生多达12.1万。来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 (OECD)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等机构的报告表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占全部OECD国家的16.7%, 非OECD国家全部留学生的11.5, 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5.9。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对教育特别是国际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留学生占其全部留学生比例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 (2005) 有:澳大利亚21.1%;新西兰57.0%;日本, 66.1%;韩国, 65.1%
美国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国学生, 近30年来留美学生数量有了大幅度上升。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07,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2008
如果以实际到美国本土高校学习的学生数来计算, 在美留学中国学生占全美留学生的比例更高, 达15.7。据美国各类院校联合会及教育委员会等8家机构于2007年11月发布资料, 从回收的问卷看, 25%的被调查院校称中国是第一生源国。
人数众多的自费留学生中, 很大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直接申请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而且, 这部分人数还将继续增长。保守估计, 目前高中毕业直接到国外留学总人数超过10万。来自留学中介机构的信息表明, 申请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构成了出国留学生的主体。据南京某留学中介机构负责人介绍, 2007通过该机构出国的学生共700人, 其中申请本科院校的超过400人。就负责人所提供的信息, 其他几个留学中介的情形大致也是这样, 自费留学的学生中, 大部分是高中刚毕业的学生。
留学生的增加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始, 至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高校扩招一方面部分满足了就学需求, 另一方面也可能极大地刺激了入学愿望, 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增无减。一边是莘莘学子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宏大场面;一边是留学中介市场人头攒动蔚为壮观的独特风景。高等教育由“精英之塔”变为“大众之厦”, 高中毕业生留学也已经走入“平常百姓家”。
三、高中毕业生留学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在质与量两方面的供不应求的紧张关系都将长期存在, 这是高中毕业生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
量的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片废墟中重建的, 尽管发展非常迅速, 但毕竟只有30年的时间。2006年, 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在读人数达2500万, 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因为适龄人口基数庞大, 所以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很低, 2005年毛入学率刚刚突破20%。近几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大约1500万, 而高校招生人数保持在500多万, 绝大部分人无法升学。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基础差、发展时间短, 加之投入不足, 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两方面的原因使中国高校没有赢得卓越的国际声誉。其一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没有突出表现;其二是实际办学历史短, 而获得认可需要时间。各种排行榜上, 中国大学的排名总体上比较靠后。
即使在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紧张关系也不可能得到解决。日本、韩国的经验表明, 人人都想上一流的大学。但是一流的大学只是很少一部分。日本是紧随美国领先于欧洲各国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 韩国也已进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但是, 在日本和韩国, 升学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日本、韩国和中国, 都以“考试地狱”而闻名。每年的高考竞争达到白热化、残酷的程度。不管怎样, 超过3/4的适龄学子无法获得升学机会, 更不用说升入那些有名望的大学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 在中、日、韩三国, 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关系尤为紧张。
从文化方面看, 中日韩同属儒学文化圈, 尊师重教的传统和等级观念使然。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国度, 贤愚上下皆由人受教育程度划分。自汉代以来的文官制度更强化了这一传统。隋唐兴起的科举考试, 开辟了一条下层民众向上流动的稳定的制度化的通道, 普通的人们可以通过接受教育, 达到“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境界。在长期的农业经济背景下, 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所谓“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建立起现代工业, 但农耕文化的意思形态和思维方式仍十分盛行。人们普遍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 仍然人人争当白领,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很盛行。在美国的华人社会, 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仍然根深蒂固。
从经济的角度看, 高等院校的分层通过教育复制到受教育者, 产生了分化。一流大学的师资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远远优于普通院校, 与外界特别是国外同行交流的机会更多, 学生学习的成果更加显著, 掌握的技能更完备。这些大学还开展了活跃的社团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 又密切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处于金字塔尖的大学毕业生, 在社会各行业占据重要位置, 比较容易进入管理层。通过校友及与相同水平大学的学生交流, 这部分人也拥有更加强势的社会资源, 因而也意味着高收入。经常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位居前列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令普通院校毕业生望尘莫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与社区学院的毕业生, 在收入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经济几十年来持续高速增长, 造就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 据王小鲁估算, 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居民 (约1900万户, 5000万人) , 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7万元。其他中高收入居民的收入也被低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 到2020年超过50%的家庭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富裕家庭迫切要求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我们的教育政策一贯奉行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最近较长一个时期内 (也许是30~50年, 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 绝大多数人无法升入理想的大学。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不是因为学力, 而是因为高度教育系统供应短缺失去就学机会。出国留学增加了一种可能的选择, 对许多有支付能力的家庭来说, 其实这也是唯一的选择。
四、政策建议
1. 提供较全面真实的高中毕业生留学境况的信息
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群体规模大, 保守估计15万, 且还会进一步增加。构成复杂:最精英的学生 (获得国外大学的奖学金) 、一般的学生。一般学生是指:学习能力, 成绩百分位在30~50之间甚至更低, 不能被希望就读的国内大学录取。这些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自费留学的学生来自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如果用一个经济学术语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或中等收入家庭来指称其家庭, 那么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到2020年, 中国GDP总量将由现在世界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人均GDP将会由去年的接近2000美元上升到6000美元, 中等收入家庭将会超过50%, 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家庭数量将会达到60%左右。中间阶层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在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留学接受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关键是如何提供透明的信息, 帮助他们决策、评估、监控留学教育质量, 从而保障其切身利益。
尽管留学生的数量在迅速地增加, 但实际上关于留学生的研究还很不充分。OECD和世行2007年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 即使是关于跨边界教育课程注册的人数, 也只有几个国家或地区掌握有可靠的数据。国内也很难得到关于留学生的全面可靠的信息, 家长在为小孩作出留学决策的过程中, 能据以参考的第一手资料极为匮乏。以事实为基础, 提供一份有关高中毕业出国留学生的比较完整的、清晰的描述信息。
2. 探索
30年高增长后, 我国的经济还将持续高速增长, 因而对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尚不能培养足够的人才, 仍有相当大的缺口。在中国, 对富有才干的管理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外企和本土企业都面临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管理挑战。例如, 在上海美国商会 (Am Cham Shanghai) 最近对上海的美资企业的调查中, 37%的受访企业表示, 将招聘人才作为最大问题的这些企业的数量超过了将监管问题、缺乏透明度、官僚作风或侵犯知识产权列为最大问题的企业数量。此外, 在《麦肯锡季刊》对在中国的企业的调查中, 44%的高管表示, 人才短缺是他们实现其全球抱负的最大障碍。MGI (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 提出了中国的“人才悖论”, 潜在人才储备非常巨大, 而实际上可用人才又很稀缺。MGI提出建议,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确保让为数众多的海外留学生归国就业, 因为他们中有相对较高比例的人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技能。2003年, 约12万中国学生去海外留学, 这个数字在MGI所调查的毕业生供应情况的28个国家中是最高的。此外, 这些学生中有一半人生活在美国, 这是与中国相关的最大的海外市场。既然越来越多的学生要出国留学, 而且“他们中有相对较高比例的人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技能”, 我们完全可以把支持高中毕业生留学作为长期的人才储备战略。
参考文献
[1]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2007:OECD Indicators.2007:303;318-319.
[2]OECD.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Focus on Higher Education.2005-2006:73;71;26.
[3]Sajitha Bashir.Tren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Higher Education:Implications and Op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2007:20.
[4]王焕现.留学人数超过百万后我们期待什么.神州学人, 2007.4.
[5]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AACC) , etc., Fall2007International student Enrollment Survey:15.
[6]王小鲁.灰色收入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中国改革, 2007 (7) :9-10.
[7]NTC中国文化关键语辞典 (NTC's Dictionary of Chinas Culture Code Words) .转引自晓晨.美国无梦:我的六年留学生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111-112.
[8]吴珊红.跨国公司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国际商报, 2007-02-09.
[9]OECD&the World Bank.Cross-border tertiary education:a way towards capacity development.2007:38.
高中毕业典礼致辞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15)班的余杨,我很荣幸代表高三年级同学在此发言。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关怀以及同学们的关心。三年的高中时光转眼间匆匆而逝。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也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衷心祝贺同学们高考成功,并且不得不感叹一句:我们毕业了!!
回顾三年前的这一刻,我们带着稚嫩的笑容走进高中时代;我们载着美好的理想即将在高中的学海中远航;我们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浇灌着理想之花。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突破了高考难关,实现了人生的质变。
高考,我们或成功,或失败。若成功,那必然是人生的喜悦。若失败,那也是给自己的一份经验积累。高考后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整天拿着课本狂背,我们再也不用陷入题海狂做,我们再也不用抱怨老师的督促,我们再也不用面对父母的唠叨。但是这一切将在我们的人生相册中留下最美好的一页,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高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必然的经过。在高中的三年磨练中,我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能。我们养成了自己的信心,恒心。面对报志愿,我想,这应该也是自我评价的检测。总之,高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劳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收获。
高三的生活,是不是很充实呢?好像才开始没多久,就结束了。我们奋笔疾书,我们同甘共苦,高三的生活看似三点一线,但是高三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理科生们拿着物理题为难文科生,文科生又嘲笑理科生连国家性质都背不下来。我们盼着下课铃,一窝蜂的去食堂买饼加肠,还免费为八中饼加肠做了一个环绕地球180圈的qq广告。我们把周勇老师的搞笑照片发到网上,并迅速转载,然后自己爆笑。疲惫劳累是我们的高三,轻松愉快还是我们的高三!
高三之夏,时光逆转成红色的晨雾,昼夜逐渐平分。在这一个夏季,在一个独一无二而又永恒的夏季,我不敢说太多的梦,因为它太重。今年的考题看似简单却玄机重重。我们带着满意的笑容走出考场,但是对完答案后,我们又不禁想一头撞墙。也许这就是高考吧,刺激,热辣,匪夷所思!
走了,是那一年的骊歌。毕业照是那一年的夏天,那一年的你,你们,和我,都说过同一句话——再见吧,哥们儿!
手持毕业照,我不禁想起那沉甸甸的远航,我想轻轻的说一声,我要走了,去追逐我下一个梦想。毕业照里的杨雪是那样的羞涩的站着,董芳藏在照片的左上侧,一脸正经的赵旭,充满叛逆的边飞。兄弟。。兄弟,你在想什么呢?该看镜头了!大大咧咧的海小宇,狂的不行的马羚,笑起来像花一样的谭健宏,站在右下角的朋友,第三排开头的女孩,你们还好吗?可千万不要忘记我。梦里都在督促我们学习的虞老师原来坐在最下面呢!终于露出了她久违的笑容!一切,熟悉,陌生。那就是我们的夏天,我们唯一而又永恒的夏天。那一年的你,我,他都站在操场的台阶上,讲着同一句话——再见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呢?紧张、激动、还是伤感?但不管结局如何,青春高扬的旗帜依然猎猎捕风!
此时此刻的我们即将远航,出征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老师们的祝福,父母的叮咛,同学的友谊将会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将奋力拼搏,再创人生的辉煌!
最后还是让我们用高中时代背的第一首情诗来收笔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带走了所有的浮云!留下了所有的云彩!
谢谢大家!
高中毕业典礼致辞2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今天非常荣幸由我代表20__届全体高三毕业生发表我们的毕业感言。
今天的毕业不仅是对昨天的总结,更是对明天的呼唤。
有人说: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我们,三年前在这里开始,三年后又在这里结束。三年的光阴,多少人在生命中来回穿梭,却只留下背影?我们经过了彼此相遇,又经过了彼此分离,这期间,我们是否抓住了一些、又放弃了一些?摊开手掌,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三年前的我们,也许没有预见今天的分别。但是如今,分别就在眼前。你是否也渴望时间被上锁,好让今天过慢一点呢?我们真的努力想将所有的一切烙印在心底,让这些成为尘封于心底最美好的记忆。
回望这三年的路,我们走得辛苦而快乐。三年的岁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漫长,而当我们今天面对毕业,又觉得它是那么的短暂。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但很多记忆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收藏:美丽的林阴道,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教室……同学们,我们一定还记得刚入校时你我所立的雄心壮志,一定还记得你我为了高考而拼搏的日日夜夜,和那每一步的辛酸与喜悦,一定还记得在运动场上你我挥洒激情与汗水的场景……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回忆,太多太多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留恋。高中三年,我们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丰富与凝练,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如今我们就要毕业了,所有这些温暖的记忆都将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那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我们感谢母校,是母校包容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母校孕育了我们的睿智果断,在母校的怀抱中,我们不断成长,放飞梦想。我们感谢老师,是老师的辛劳付出,是老师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有了这些帮助,我们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脚踏荆棘,却不觉疼痛,有泪可流,却并不悲凉。现在,离高考只剩下几天的时间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程。可我们坚信:荆棘路的终点,定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关口;走过风雨交加的夏天,定会迎来辉煌的金秋。穿越苦难和泪水,将到达幸福的彼岸。凤凰涅磐后的重生,定将辉煌灿烂!
高中毕业典礼致辞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__届全体高三毕业生,向辛苦培育我们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谢谢老师,三年以来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谢谢您,三年以来的精心培育;谢谢您给了我一生享用不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是您眼里的朵朵绽放的鲜花,是您让每一个花瓣散发了芬芳。我们就要在您的关爱的目光中走进考场。
然而,是雄鹰总要翱翔蓝天;是水手总要启锚远航。我们,是您放飞的希望,是一粒充满生机的种子,我们将去探求,去实现青春的梦想。
在此,我也对同学们提个建议:我们一定要注意考前的休整。不要把这几天当作什么特殊的日子,要像平时所做的那样平静地度过。我想在这里介绍上届师姐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在心里设计考场、模拟考试过程以减轻忧虑心理。我们的心态应该是激动而不过分紧张,心是平静的,忙而不乱。不管复习得如何,都要自信地走向考场。只有调整好心理,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保持思维的灵活、缜密,把记忆中的有效信息及时调动出来,做到正常或超常发挥。答卷时,更要做到的是“自信、放松”,因为紧张是毫无用处的。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像高考这样的有意义的重要的事件,人正是在一次次这样的考验中成熟的。古罗马哲学家小塞涅卡说: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我觉得,生活赋予我们的无限高贵的礼品,也正是青春。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唯有努力学习,才是对青春的最好珍惜。
在__学校一晃已经三年了。回想这三年,总有一种亲切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百倍,总有一种召唤驱使我们不断探求“知识、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您,我的老师,我的母校。也许,现在还不是回顾高中生活,感谢师长的时候。那么,且让我们把心中拳拳之意存放。用最好的状态,最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和恩师们献上最后一份答卷!
你还记得吗?还记得在刻骨铭心的军训中撒下的汗水与歌声吗?高一的元旦联欢,我们久难散场。笑脸墙上绽放的笑容,定格了我们的青春片段。跑操时震撼人心的口号,是班级凝聚的精魂。社会实践中,我们体味到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艰辛与不易。
现在请我们,再把目光投向站在你们身后的老师,认真看这些如父母般疼爱我们的人。是他们,用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成长;是他们,照顾我们生活,让我们感受到家的味道;是他们,白天帮我们攻克学习难关,深夜还在批改作业。同学们,如果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就让我们谨记老师的教诲,让我们用努力来证明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培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和全体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中毕业典礼致辞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由我代表__届全体高三毕业生发表我们的毕业感言。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匆匆翻过人生的一千多页,紧握拳头,似乎还想抓住什么,可终究是无济于事了。可若细嗅指尖,时光早就为我们保留了记忆的味道,让我们慢慢追寻。
我们掩起青春的浪漫,插上拼搏的翅羽,汇聚在一中这片毓秀的土地上。以前总以为,我们是风筝,一中是线,她轻轻地拉扯,慢慢将我们托上了蓝天;骊歌奏响,难舍的分离中才发现,我们虽有直上青云的壮志,却总是被线儿牵住心扉。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再回首,才发现那些母校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生命深处,无声地见证我们的成长,温暖着我们的高中时光。
高考毕竟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最神圣的考验,其压力可想而知。有人说,凡是能够经受得住高考考验的人都是勇士。知道吗老师,您的深情凝视,是我们最坚强的依靠。相信,所有拼搏的汗水与理想的希冀,都会化做频传的捷报,如期而至,飞到您的案前。我们知道,那是对您长期以来无私奉献的最好的报答……
是的,对此,我们满怀信心。老师,我感觉到了你的期盼,你的目光。此刻我仍能记起您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倾心谈话,你的每一节课仍鲜活地铭记在我们的脑海里。无须回忆,一切都是那么生动而令人深感欣慰。老师,我们真的不愿意谈离开,我们深深地眷恋着你和我们的一中。
毕业又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高中时光只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小小的驿站。毕业并不代表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庆祝完成,而是宣布前进。我们要到星图上去寻找自己的新位置。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地方继续学业,都会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为母校争辉添彩。
高中毕业典礼致辞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__高中所有老师对__届毕业的同学,对即将踏入新的征程的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作为老师代表,我也是百感交集。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着伤感与留恋。席慕容有这样一句诗:“我可以锁住我的笔,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快的总是最美丽的时光。”是啊,时光轻易把人拋,从此,同学们将告别母校,你们的欢笑我何时再闻,你们的身影我何时重见?三年师生情长,一朝别离恨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此,你将带走老师的心,而老师只能留你入梦。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着愧疚和遗憾。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种留有遗憾的艺术。”但这并不减轻我内心的负担,因为我知道,虽然你只是我的一个学生,但对于你还有你的父母却是整个天下。有时我们会悔:那件事当时如果能换一种方式处理多好,那个同学的问题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多好,那一天如果和他们在一起多好……有时我们会恨:恨自己拙嘴笨腮不能更好地说服你,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更好地改变你,恨自己技穷智短不能更好地成就你……但一切都已成过去,一切都不可挽回,在此,真诚地请同学们原谅!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着欣慰和骄傲。得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快事。也许老师平时在用一种近乎苛责的方式在激励你,但我今天要告诉你一句发自心底的话:同学们,你们,是老师最优秀最出色的学生!我们骄傲,“上善若水,因为厚德载物“的精神在你们身上得以彰显,“国学底蕴,六艺多能”的目标在你们身上得以实现;我们骄傲,因为你们朝气蓬勃,个性张扬;因为你们勇于创新,追逐梦想;因为你们富有爱心,勇于担当。我们骄傲,因为三年虽短,我们却看到你已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来日方长,我们坚信你必能在九天高翔。是你们让老师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是你们让老师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同学们,老师衷心地谢谢你们。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有着对未来的企盼和渴望。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进入新的天地,开拓自己人生的梦想,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张开青春的翅膀,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我盼望着六月的喜讯,我将见到梦想之花朵朵绽放,我将会把收获之果粒粒品尝;我盼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状元,心灵的冠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自信坦然,无悔无怨;我盼望,你们能在一中光荣的历史上再添精彩的一页,你们都会在一中的群星谱中熠熠闪光;我盼望,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中育出的一粒神奇的种子,洒出去,五湖四海都会绽出异彩奇香;我盼望,五年、十年之后,我会见你沐哈佛图书馆的灯光,我会见你在泰晤士河上逐梦挥浆。不,不止于此,我的盼望还有更多,但归根到底是一条,我盼望,你们都能站成一个大写的人,有山的威仪,傲岸,挺拔,不屈,坚强!
最后,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句,无论你走得多远,我们的心始终和你们的心连在一起。同学们,以后你们无论是在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你们的老师,看看你们的同学,看看你们曾经生活过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母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同学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中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无法预知你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创造的业绩,但我们坚信,未来一定属于今天精彩明天更加精彩的你们!青春与你们为伍,希望与你们同行,成功永远属于你们!
祝愿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生长在中国这片沃土,拥有话语权的我们可以用不痛不痒的调侃抒发对体制的无奈甚至愤怒,但现实不允许你消极,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体制里坚持自己对于未来的希冀,且不说改变什么,努力成为体制里的佼佼者,把它当做一块跳板,一步步地,接近自己最初的梦想,这才是聪明的做法。行动往往比抱怨有用的多。(当然,我绝对支持有才之士跳出框框,开辟未来的新天地。)
本人今天下定决心,坚持贯彻笨鸟先飞的精神,广泛听取学长学姐的经验总结,继续以死不要脸的顽强品质在潮实生存,增强自身抗压抗击打能力,在三年的(争取不当苦逼的复读生)高中生涯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加油!
-一个人的视野
仿佛惊雷一闪,三年的时光已随着滚滚的雷声,轰隆隆的向身后跑去,只剩下泪水和欢笑交织的一串脚印,迷幻之间,一梦三年……
双手插在裤袋,站在夕阳西下的校园里,刹那间,时光倒流,镜头错叠,一切又回到那个暑假,然后开始重新播放:曾经的你,背着被子、桶子、皮箱揣着粗气走下公交车,踏进学校;曾经的你,拿着饭盒,擦着汗去挤食堂;曾经的你,因为想家而悄悄的闷在被窝里落泪;曾经的你,下了早自习揣着热水瓶去排队打水;曾经的你,奔驰游走在篮球场,手擦出了血,却比谁都笑得开心;曾经的你,和一帮同学坐在烟雾弥漫的网吧里大喊着:“打装备”“pk”“裁决”“龙纹”“祖玛全套”“极品”……
曾经的你以为只要带着那把青春的长剑和赤子的良心就可以说服自己不出卖理想的灵魂在最寂寞和不得不流泪的晚上即使连自己都在笑自己傻时依然拔出怀中的长剑刺痛自己提醒自己直到现在那些曾经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在你的心坎上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所以的人所以的事和物,你都不会忘记。无论是仅仅见过一面的学友,还是形影相伴的朋友;无论是躲在围墙下面逮住你翻墙的老师,还是站在就餐窗口朝你大声吆喝:“吃么子菜咯?”的食堂阿姨;无论是那个讲话被老师抓住然后喊出寝室站到半夜的晚上,还是那些欣喜于“还好,今天下雨,不要做早操,可以多睡会儿了”的早上;无论是静立在操场的篮球架还是那风扇吱呀吱呀转着的教室;无论是那挂在教室前面陪你转了2190圈的石英钟,还是那每天不管刮风下鱼都准时响起的铃声……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种物都在你的脑海中拖出长长的影子,刻画出一副宽旷的回忆,光影交错,我们,泪流满面……这一刻,无论你是谁,你都是学校最光荣的一员,或许你曾经属于学校,或许你后来属于学校,或许你为学校争过光,或许你为学校抹过黑,或许…… 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站在离别的起点前,站在这一刻,所以的一切都归零,就像是回到那个高一开学的第一天,所以的人又都是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将要开始真正的人生大道之旅,无法避免分离就去笑对分离,也许你会为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的分离而黯然伤神,但是你听了我给你讲的《1995-XX夏至未至》之[天使的故事]你就不会那么的伤心了,因为你可以在故事里读到安慰自己的理由和借口。
《1995-XX夏至未至》之[天使的故事]
传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着他/她的天使,这个天使如果觉得你的生活太过悲哀,你的心情太过难过,那么他就会化身成为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也许是你的恋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仅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这些人安静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他再不动声色地离开。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忆,即使你以后的道路上布满了风雪,一想起曾经幸福的事情,你就可以依然勇敢。所以那些默默离开我们的人,其实都是天使回归了天国,比如那些离开的朋友,那些曾经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那些曾经爱过最后分开的人,曾经讲过一个很好听的笑话逗你开心的同学,曾经唱过一首好听的歌给你听的歌手,写过一本好书的作家,他们都是善良的天使。也许你有段时间会对于他们的消失感到伤心或者失落,会四处寻找想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到了什么国度,可是到最后,你都会相信,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安静而满足地生活着。于是曾经的那些失落和伤心都将不复存在,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
既然朋友,同学,兄弟,姐妹们都是天使回归了天国,我们又什么好伤心的呢?只要彼此在世上安静而幸福的生活着,就没有什么好去伤感的,你说呢?
德语笔试的考试时间5个小时, 考试内容是写一篇文章, 有3个题目供大家选择。第一道题是对比两首诗, 要求从结构、手法以及内容上进行详细分析;第二道题是探讨德国戏剧家与诗人贝尔托·布莱希特的寓言故事《如果鲨鱼是人的话》;第三道题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关于“舒适的生活本身并不是人类本性中所追求的, 而人类追求的是通过勤奋工作换取舒适生活所得到的尊严”这句名句的探讨。
休息一天以后进行历史考试, 笔试也是写文章, 两道题供选择, 第一道题是关于德国1919—1933年的魏玛共和国的。有两篇文章供参考, 一篇是一位德国记者在1930年写的关于穆勒政府下台的亲身经历的报道;另一篇是193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对工人阶级的号召书。第二道题是冷战中的超级大国, 1978年6月美国总统卡特的演讲可作为参考文章。3个小时后交卷。我所在的毕业班里一共有12个学生, 只有一个学生选择了口试历史。
英语考试也是3个小时, 写一篇论述文, 可以选择根据一篇2000年的文章来评论美国总统选举, 或者围绕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qohn Steinbeck, (1902~1968) 的作品《人鼠之间》中的一段文字来写一篇评论。数学考试4个小时, 总共要回答4道出自微积分学、分析几何学以及随机学的问题, 其中一道是摇六合彩数字的加分题。生物考试中的两道是必答题, 关于环保的, 参考文章来自2000年《中国日报》的一篇名为“蓝藻窒息云南的一个湖”的报道, 还有就是关于生物进化的讨论。
德国高中毕业考试的特点是时间充裕, 气氛轻松。由于人数少, 所以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可以随时吃喝上厕所, 自由选择休息时间。学生们可以在几乎每个考试的题目中选择自己擅长的来回答, 题目很少, 每门课考生基本上只要解答一个问题即可。但这一个问题却往往很复杂, 需要以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深入地去探讨和分析。
考试时, 每个人都会得到学校发的一摞草稿纸, 上面随便你记录、图画、整理自己的思路, 但草稿纸最终是要和学生们写的文章一起上交的, 因为批改试卷的老师必须寻找学生的思路, 沿着思路再去考察考生的见解。因此, 草稿上的每一笔每一画都不会轻易放过。假如一个学生在文章中没有提到某个关键的看法, 但这个观点却在草稿纸上出现过, 阅卷老师还是会为这个观点的出现给出一定的分数。
这样的毕业考试几乎是完全没有办法作弊的, 因为被评价的是活的思想, 而不是那些书本上靠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是随时可以重新回顾的, 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的思想与世界观, 却是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一天天地形成、发展、积累、变化和完善的。
为了保证公平, 每份试卷都经3个老师过目和评分, 最后取一个平均分。毕业考试的分数仅占总成绩的一半, 另一半则是高中最后两年平均考试成绩以及上课参与的评分得出的成绩。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哪一门课笔试的成绩不理想, 可以申请再参加一次口试来提高分数。只有在平时成绩和毕业考试所得分数相差太远的情况下, 学生才会被要求额外参加一次简短的口头考试。总之, 要想得到好的毕业成绩是有很多条路的。在德国的教育体制中, 分数是相对的, 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得成绩的平均值占有很大比重, 从不会因为某一次考试中的失误而一锤定音。
我们在未来的这条路上走得实在辛苦,可是“只有含泪播种,才能微笑收获”,而当成功的你回首今天所付出的这一切时,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就像是装满巧克力的盒子,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吃到什么味道。可是不要因此胆怯,人总要尝试些什么。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完,但是不要忽略那些陪在你身边,最真挚的感情,如果先在你最珍惜的`人在身边,请握紧她的手。给她感动。
生命中,是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的。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在生命中,也是不断有得到和失去的。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回忆是没有任何力量的,但是它可以温暖我们的心,就让这三年的一切,剪辑成一部黑白电影,永远保留下来,在落寞的时候供我们回忆、取暖。
阳光剪碎了一树的味道,我们就这样漫不经心的走过,难道六月还没有离去而我们却要离开.高考已是定局,离别也早已注定,我们都没有选择.收拾好行囊,怀揣着梦想,我们轻轻道别,熟悉的微笑不再,温暖的话语不再,鼓励的眼神不再,一切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在这个夏至未至的季节变的陌生.一切司空见惯的表情都在这个骄阳灼伤的六月变的伤感!
无奈的一路走,无奈的一路向北.我也想找一个让自己留恋的理由,可还未找到心已经碎了.心已麻木,人已离开,再怎么挽留也只是徒然.站在校门外,此时的我仿佛站在一个暮色四合、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一脸的茫然。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人可以结而行,我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继续前行的方向。
窗外,操场有积水,不多,却足以将我纯粹的的年华淹没。那些曾经在操场上灵动的身影、冲天的呐喊和无数的喧嚣此时都退到了地平线外,成为记忆。我不知道那些记忆会不会成为永恒?
天空,有闪电划过,那刺眼的光芒划开了我们千年的等待。比天空更高处,几声闷雷滚过,仿佛那隔了几个世纪的叹息!这就是成长吧,成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高三更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哭过,笑过;顺从过,抗拒过。三年来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的走过,很累但很快乐,因为我们有朋友、有奋斗,我们知道,奋斗过的都是美好的。三年来,我们都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起来,成长的那些笑颜,那些眼泪,那些幸福,那些忧伤我都清楚的记得,只是那些经历过的日子像被打乱的号码,无法编排。
曾天真的以为我们走过大学四年,可以一起肩并肩的看日落月升,可以手牵手看云卷云舒,可是我们还是彼此错过,错过的是不是永远失去?失去的又如何来修复,靠时间还是靠眼泪?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曲终人散,我们就这样散落天涯,就像窗外那未老先落的绿叶,是承受不住风雨的侵犯,还是经受不住大地的诱惑,我们都无从知晓。只是都像飘落的叶子一样随风飘摇!
春华,夏花,秋实,冬藏,蹉跎了一季又一季,我们就这样面无表情的穿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花开花落,岁岁雁去雁来,静候轮回中,我们是否依然可以在若干年后并肩看日落、携手看日出!
六月
即将离开
我不想将所有的一切淡忘
去又不能带走太多
这段时间我总是会想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承载着辛酸的记忆让我不禁拿起电话
熟悉的号码
我真想一一的打过去
可却也不知道说什么
也许彼此此刻都在为即将的离去忙碌着
我没理由去打扰谁
但我会记得你笑脸
毕业季意味着离开
我们始终是要面对现实的
我们必须离开
必须为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
我知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但却真的很想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
教室的窃窃私语在耳畔回响
郎朗的书声传递着对母校的思念
谁的眼泪在笑声中流走
谁在你伤心难过时给你抚慰
谁的离开带给你无奈
一切的一切愈发的真切
我带着回忆离开
记忆的思绪让我不舍的在过往徘徊
好想幼稚的问一句
为什么?但我知道这叫成长
学会离开才会有新的开始
在这一刹那我迈下了前行的脚步
却也多了一份沉重
我明白我的离开只是刚刚的开始
我明白一切都是必然的
但心里却也存在着一丝侥幸
时间匆匆流过
一切转瞬即逝
压抑的感觉接踵而至
我无奈
却也必须接受这一切
友谊
延续着我们彼此的纪念
我接受你们的回忆
迄今为止, 有不少关于英语翻译的研究, 比如翻译能力及其六因素, 交互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因素, 等等, 但对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研究不多见, 因此, 本研究试图探析市县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差异, 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二、文献回顾
穆雷 (2006) 介绍了翻译能力及其六个因素, 详细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现状, 从而找出了翻译测试的评分依据。伍小君 (2007)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简要介绍了交互式教学模式, 探讨了交互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李忠华 (2007) 综合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研究了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林跃武、胡小林 (2008) 从理论基础和原则入手简要介绍了翻译教学的有序性以及有序性特征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序性翻译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使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翻译水平。庞雨滨 (2012) 以36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独立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等对其学习行为影响比较大。宋阳、王焱 (2014) 从家庭城乡背景差异入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分析了高校城乡学生学习英语后自我认同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学习英语后自我认同变化基本一致, 通过比较男、女城乡生源的自我认同变化发现, 城市男生明显大于乡镇男生。董莉荣 (2015)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和问题, 从科研理念、知识结构、教学工作入手分析了制约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原因, 并提议从学习国外经验、改革管理体制、科研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并回答以下问题: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 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是否高于县级高中毕业生?
研究对象是某医学院校2014级新生中随机抽取的五个本科班的302名学生, 分别为2014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2014级医学影像A、B班, 2014级中医学 (骨伤科学方向) A、B班。笔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65人是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 其余237人是县级高中毕业生。
2014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题是在学院已经建立好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 笔者收集了所有研究对象的成绩, 并运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四、研究结果
2014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题由作文、听力、阅读理解及翻译四个题型组成, 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30分钟。Part IV是翻译, 时间为30分钟, 占20分, 段落的汉译英为考试内容。
表1表明65名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均值为10.88, 标准差3.51, 均值的标准误差为0.43, 其余237名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均值为11.31, 标准差3.70, 均值的标准误差为0.24, 从表中可以看出县级高中毕业生的均值略高于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
表2显示对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表明显著性概率 (Sig.) 为0.557, 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 这说明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变量上的方差是相等的, 所以需要查看“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396, 大于0.05, 这表明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五、结语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的均值略高于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 但是独立样本t检验中Sig. (双侧) 显示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所以, 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翻译成绩中无显著性差异。
本文难免也有不足之处, 研究对象仅选自于一所医学院校的302名本科生, 市级以上 (含) 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比例不太均匀, 建议未来的研究在城乡学生的划分方面更科学合理, 这样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能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2]穆雷.翻译能力与翻译测试[J].上海翻译, 2006, (2) :43-47.
[3]伍小君.“交互式”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建构[J].外语学刊, 2007, 137 (4) :121-123.
[4]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222 (9) :47-49.
[5]林跃武, 胡小林.翻译课堂教学的有序性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9 (5) :58-61.
[6]庞雨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调查与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 2012, 33 (6) :136-140.
[7]宋阳, 王焱.本科生英语学习自我认同变化影响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 2014:145-148.
【高中毕业生毕业感言集】推荐阅读:
高中个性毕业感言11-26
高中毕业典礼感言发言06-01
高中同学毕业感言欣赏09-13
高中女生的毕业感言11-28
高中毕业感言: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07-10
高中毕业自我鉴定表-高中毕业自我鉴定06-12
毕业赠言:高中毕业离别赠言12-25
高中毕业生班组鉴定12-13
高中生毕业生评语07-08
高中毕业生的自我评价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