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1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新生事物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长远看,新生事物往往折射出发展新趋势,孕育着发展新机遇。“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对待新事物新做法,首先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打破思维定式、摆脱陈旧观念,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这两篇文章。面对新事物新做法,既要创新管理和服务,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探索和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也要坚持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守住风险底线,促进有序发展,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基层探索经验,积极推动新生事物健康成长,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篇二)

要不断强化责任追究,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是对党章基本要求的回归和落实。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提升自身能力,首先是增强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创新发展的新观念,把为幼儿奉献作为一种职责、一种骄傲、一种追求;

其次是工作能力,任何工作都要思考在前,计划在前,分清轻重缓急以最高的热情对待每项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建设,创新全面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宣传工作全面开花,实现宣传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从思想上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工作范围、主要任务,领会精神,把握要义,强化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把立足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着力点放在推动工会各项工作上。

思想就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解放思想、开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指导和开展我们的工作。结合自身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园方的安排部署上来。认真工作,把工作做细,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家,哪里需要哪里去,领导安排的工作尽心尽力完成,沉下心、扑下身,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以实实在在的大讨论成果,为幼教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

一是强化创新意识。改革促发展,创新促跨越,在基层工作中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学校发展中如何增量提质,如何打造名校强校,如何平稳适应新中考等发展的重要工作和目标,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拓宽发展视野。面向全国学习先进经验,借力发力,攻坚突破,在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从上小学到上优质初中,从考上大学到考上重点大学的需求转变中,奋发努力,出力出彩。

二是强化作风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的岗位意识、担当意识、进取意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干事激情、奉献精神,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岗位标兵的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一支热爱教育、甘于奉献、业务过硬、作风务实、奋发进取的教师队伍。为进步推动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发展源于改革,创新成就梦想。我们要争做改革创新发展有为的排头兵。

(篇四)

最为党员我们要知道: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前进路上艰难险阻不少。特殊时期,更加需要鼓励基层探索实践,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活力,让新事物、新做法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为应变局开新局涵养底气、夯实根基。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这两篇文章。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扎根基层、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航船定能始终动力强劲,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篇五)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这为我们基层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制度是大胆开展工作,创新推进工作的有力保障,没有完善的制度会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用人制度,避免出现真正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落选,没有才干的人却“在其位不谋其政”,真正做到“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要健全干部选拨制度,有针对性区分创新者、担当者与实干者等不同对象,允许“犯错”,实施分类容错,为基层干部队伍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容错机制。当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实现改革攻坚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切实担负起推动创新发展、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对那些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所犯下的错误组织要宽容。其目的在于打造宽松环境,激发官员们改革创新的热情,让改革创新者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推进改革,心无旁骛从事创新。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激发党员干部思想解放、锐意进取、敢创敢试,减少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消极因素,是推进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2

关键词:党建工作,考评机制,责任机制,创新机制

按照中电熊猫“条块结合”的要求, 熊猫股份公司党委所管辖的分党委7个, 基层支部44个, 党员1669人。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公司党委到基层调研, 发现了很多支部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作、典型经验值得推广, 也发现有的党支部党员分散, 组织活动开展难;有的支部生产经营任务过于繁重, 支部工作无瑕以顾;有的支部书记工作不到位, 未能充分履职。同时, 党委对支部工作的考核督导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根据党支部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状况, 公司党委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结合公司实际, 构建了“一考双促”的党建工作机制。就是按照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 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表》考核内容, 按照“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个方面19项内容对基层支部实施量化考评。通过考评, 对考核成绩名列前位的支部授予先进支部称号, 促进这些支部好中更好, 优中更优, 出经验, 出成果, 起到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考评, 促进后进党支部党建工作能力提升。我们的做法是:

一、突出查找支部工作存在问题, 构建严格规范的考评机制

一是量化考核。将“规定动作”和基础工作细化分解, 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在评价主体上, 采取支部自评, 上级党组织现场检查, 领导点评;在评价方式上, 采取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选取能够体现支部工作的关键指标, 运用量化考评手段, 增强考评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考评时限上, 半年考评一次, 强化过程控制。

二是诫勉谈话。对后进支部, 做好综合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考评档案, 在综合分析支部考评结果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努力做到及时开展帮教, 不让一个支部掉队。公司党委领导十分重视考评结果, 2013年, 对排名末位的五个支部, 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 为解决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及时召集五个支部的书记集体诫勉谈话, 对考评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和不足在会上进行了点评, 提出了整改目标和工作要求。

三是帮助整改。对考评分数或名次靠后的支部书记明确了帮教责任人。党群工作部长作为帮教联系人定期对后进党支部工作进行分析、现场检查和指导, 了解其后进的原因, 查找问题的出处, 提出突破的方法, 给予充分的帮助。专业公司党组织负责人定期与相关支部书记进行工作沟通, 帮助和督促整改。一年来, 通过实施帮扶, 后进支部各项工作得到提升。党费不按期缴纳、支部和党日活动不正常、“五个一”填写不按时的现象得到很大改善, 支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现象得到改进, 支部班子力量得到加强,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去年, 有一个党支部被列为后进支部, 他们积极苦练内功, 通过比学赶超, 使支部工作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一年多来, 该支部有一个班获得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 该分工会获得公司“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合理化建议一二三等奖共4项, 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二、把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纳入干部绩效考核, 强化“党要管党”的责任机制

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 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考核基层支部书记是否履行了党建工作职责。由于“熊猫”所有基层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都是兼职的, 有的是党政“一肩挑”, 有的交叉兼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支部书记若能统筹协调, 实行“两手抓”, 就能更好地“融入中心抓党建, 进入管理起作用”, 这个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就会取得双丰收。支部书记若是一头扎进行政工作中, 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支部书记, 这个单位就会出现党不管党的状况, 凝聚力下降, 各种矛盾堆积, 经济工作也搞不好。一时上去了, 也会掉下来。因此, 通过考核强化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 十分必要。我们通过建立和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督查指导、考核评价和协调运作等责任机制, 努力形成了公司党委统一领导, 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层层激发活力的企业党建工作格局。2013年开始, 公司将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明确要求, 支部书记的年度述职报告, 必须对如何抓支部工作进行专门总结, 并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这一举措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推动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在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 反映出有部分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意识强, 也想把工作做好, 因为能力和水平欠缺, 也直接影响到了党支部的工作质量。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一方面要从组织上调整, 着力把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 有奉献精神的党员骨干选拔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对党员数量较多且生产科研管理任务较重而支部工作相对薄弱的单位, 配备一名兼职副书记, 协助书记做好支部工作。同时结合党支部换届改选工作, 加强支委班子力量。另一方面, 通过上岗资格培训、业务培训、以会代训, 提高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和素质。2013年, 公司根据需要设置培训内容, 和市委党校联合专门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支部书记培训班, 为45名支部书记创造了脱产学习的机会, 他们感到收获很大。刚刚结束的公司青年管理骨干后备干部培训班, 精心设置了沟通技巧和如何打造高效团队等课程, 把提升干部能力和素质, 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放在了突出位置。

三、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精品, 推进融入中心的创新机制

公司党委在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 在强调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 鼓励和指导各支部结合实际申报党建工作创新课题。

一是立项把关。和申报科研项目立项一样, 我们要充分论证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申报的党建创新项目是否能立项, 要看它是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 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是否与本单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选题是否具体、实在, 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新意。总之, 所选课题, 目标一定是当前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是跟踪指导。党群工作部每季度深入现场去调研、指导, 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年底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验收。2010年以来, 通过各专业公司、各支部选题立项, 共申报党建创新成果62项, 有些项目标示明显、特色鲜明、普遍认同, 具有推广价值, 成为公司党建工作品牌, 其中还先后有七项成果获得中电熊猫党建创新成果奖。

三是宣传推广。公司不仅通过内部报纸、电视、网站等宣传载体, 大力宣传党建工作创新, 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成果, 也注重宣传坚持从实际出发, 党内活动内容和形式注重贴近一线、贴近党员、贴近实际, 工作方法、手段和措施务实有效的先进经验, 同时也大力推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丰富新内容、创造新方法, 使党支部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先进典型。2014年5月, 公司用一周时间对党建创新立项课题进行了检查评估验收, 将创新成果制作成了《党建创新巡礼》电视专题片, 在七一党员大会上播放。这些成果既反映了先进的创新理念, 又介绍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是一个个精美的管理故事。如熊猫信息党委把党员岗位承诺建在项目上, 建立“项目经理手记”交流平台, 成立外地项目党员联系组, 进行红旗项目部评选活动;华格公司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开展“示范机台”活动;电子装备制造部党支部导师带头拜师学艺, 评选“五星员工”活动;汉达通研所党支部打造“栅格网演示中心”员工创新活动平台, 以及公司纪委为在工程建设中预防职务犯罪开展的“检企共建”活动等。通过认真挖掘和大力宣传党建创新的亮点, 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让先进的有光荣感、一般的有紧迫感、后进的有危机感, 形成了激励先进、带动一般、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

“一考双促”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给公司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 它使公司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由“经验化”向“制度化”、党建工作由“围绕型”向“融入型”、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由“被动型”向“自觉型”转变, 激发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活力。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3

关键词:烟草 基层 党建 创新

烟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烟草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行业上级局(公司)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全体烟草企业基层职工的主心骨,是领导烟草基层企业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时期烟草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烟草企业基层党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建设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中国烟草”的目标,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队伍。通过加强和改进烟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增强党性、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树立“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良好行业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烟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完成烟草行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当前新形势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结合方式、与人民群众利益的结合方式,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是推动烟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要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始终践行“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在公正执法、为国聚财的实践中,基层党员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和改进烟草基层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就是通过创新烟草基层党建工作,增强烟草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才能激发每个党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热情,推动烟草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烟草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烟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好。基层普遍存在着依靠制度规范党务工作的意识较弱,形式化和简单化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错误地认为抓党建工作没有抓业务工作实在,成效显现不易突出;有的仅把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口上,而实际落实的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得不到保证,导致了党组织集体领导质量不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的能力不强。平时不注重积累,导致把握大局的能力不强,缺乏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的意识,特别是对烟草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纷繁的表象梳理出内在的有机联系,工作安排上缺少计划性、整体性和连续性,落实中掌握不了火候、抓不到点子上,经常是顾此失彼、有头无尾,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三是基层党务工作水平不高。有的党务负责人不善于学习而热衷于迎来送往,业务知识水平跟不上岗位职责需要,缺乏做好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对党务工作不懂不会,实际能力水平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有的不愿管、不会管党务工作,有的虽做党务工作,但业务不熟、能力不强,也直接导致了把握大局方向不明,工作思路不清,解决办法不多,跟不上新的发展形势。四是部分党员同志宗旨观念不牢。一些党员同志不注重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缺乏高尚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丢失,思想素质滑坡,价值观念扭曲,勤政廉政不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有的热衷于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另外,在党员发展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对发展对象素质把关不严、教育不深入、考察过程走过场,也有个别同志入党动机不纯,党员身份的荣誉感不强,发展对象的质量赶不上发展的数量。存在以上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抓党建带队伍,抓党建促工作。

三、加强烟草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首先,抓班子,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础。领导班子是带领队伍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因此,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指示精神;要结合烟草企业特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认真学习、模范执行好党的纪律和各项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学好科学文化和市场经济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近年来,烟草基层企业高度重视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狠抓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先后开展了“235”教育实践、“抓班子、带队伍、改作风、促发展”、“独立思考、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精神教育及党员干部“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按期召开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带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搞好班子团结协作。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事多商量,小事多原谅;团结不结团,交心不离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形成坚强的领导合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做到廉洁自律,在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出表率。领导班子成员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严格用党规党法规范领导班子成员的行为,做到香风毒雾刮不倒,风吹浪打不迷航,事事处处为党员群众树好形象,做出榜样。近年来,烟草基层行业认真贯彻中省市一系列廉洁自律方面的规定,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班子成员不断强化自律意识,用党纪国法规范自身行为,带头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自觉做到勤政廉洁,努力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企业“一班人”整体效能明显提高。

nlc202309020054

其次,抓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否则就会淡化党建工作的氛围,涣散党员的人心,削弱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它是加强班子建设的根本,对于搞好班子团结、促进决策民主、提高组织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求将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上升到事关党建根本、事关发展大局的高度来看待,确保组织生活制度在时间、内容和效果方面真正落实下来。二是要提高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求做到围绕中心、搞好结合,坚决避免党日活动内容、方法空洞老套的机械模式;坚决避免党课教育停留在念文件、读报纸的单一形式;坚决避免党员汇报思想不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的空谈阔论;坚决避免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避重就轻的暧昧态度等等方面,从而真正在重内容、重方法、重规范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强对工作落实监督检查。上级党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定向把关、议抓中心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基层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经常听取基层党组的意见制度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跟踪帮扶搞好整改,确保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落实上不走过场。

再次,抓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的自我责任感。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学习是掌握知识、熟悉业务、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增强党性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要正视党员队伍在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真正将经常性学习制度落到实处,切实改善自身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要坚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教育,从中汲取党的科学理论、科学思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要坚持运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认真查找和整改自己在思想、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及时校正思想坐标;要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净化党内生活空间,切实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党建工作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监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进一步强化党员党性意识,纯洁党员思想,锻造党员作风,确保每个党员立场坚定、思想纯洁、道德高尚,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抓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抓好党建工作不是简单的过组织生活、制定规章制度、搞好记录台账,其目的是为了更高水平地完成中心任务。检验党建工作的水平,不能单纯就自身建设抓自身建设,应当以自身建设促进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带动自身建设,只有围绕中心抓党建,党建工作才会有目标。一是以提高党建水平推动工作完成。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方法措施与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统一起来,使党建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以坚强的组织保障来带动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用工作成效检验党建水平。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的理念,以促进工作任务完成的效果来检验党组织建设成效,进一步促进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建立健全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要建立必要的责任考评制度,定期对责任人履行抓党建职责的情况、推动重点工作完成作出评价,运用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肯定成绩,鼓舞斗志,鞭策落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基层烟草企业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这就要求基层烟草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从而为促进烟草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4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权威公布,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排名29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

但我国在创新制度(包括监管环境、商务环境等)、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等)等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仍较大。实际上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创新驱动乏力”仍然是转型阶段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伴随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而无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或将延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

“创新驱动乏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资金巨大但结构失衡,并未带来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报,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1.3万亿元,占GDP比重2.09%;全时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如果从研发投入看,我国已经趋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研发资金的利用效率却令人堪忧。从科技产出看,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同比增长12.5%,高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已经连续四年高居世界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单纯看专利数量,我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专利大国,但是我国专利质量依然落后于美、德、日等创新强国。从发明专利的持有情况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率并不高,只占到申请量的约1/4。全部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外企业持有数量仍占一半;国内发明专利中近1/3由“三资”企业拥有;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最多的10家企业中,内资企业不足一半。从专利权维持年限看,专利权维持有效的时间越长,表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五年以下的占55.3%,有效期超过十年的只占5.5%,远低于国外平均26.1%的占比。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一言蔽之,专利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突出,凸显市场创新环境的扭曲。在为我国科技投入产出规模大幅攀升而欢呼之时,应该更加关注隐藏在这些科技统计指标里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认识到,改善科技投入产出的结构远比扩大科技投入产出规模难得多。

二是科技管理体制滞后,创新主体之间未能形成创新合力。宏观上,体制分割、机制僵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自成一体、缺乏分工合作,完整的知识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在相互独立的管理体制下平行发展的。教育部所属高校有“211”、“985”工程,而中科院有自己的“知识创新工程”。尽管这些项目建设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两套运行系统独立存在也带来诸多问题。在项目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存在不必要的重复,使得有限投入没有发挥出更大效益,创新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人才战中更是你争我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高校和院所由于体制分割,捏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科技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相互脱节,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组织上、空间上、产权上相互分离,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课题的立项和选题往往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而不是源于企业的现实需求,通常是专家出题、专家解题、专家评审、专家获奖,“从文献中来、到实验室中去”的模式,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脱节,不利于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使得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难以提高。根据美国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报告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4.8%,欧洲为40%,中国则不到27%。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发明人利益保障不力,全社会缺乏创新动力。我国专利制度有先天缺陷。它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并不是以保护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更强调发明人应当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没有充分考虑发明人所承担的风险,对专利期保护过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缺乏关注。专利失效后,不但不能有效转化、推广,而且会变成真正的“死亡”技术,因为在专利丧失保护之后,谁也不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研发出让别人无偿享用的技术。正像当年开发VCD技术的万燕集团一样,由于VCD技术没有专利保护,所以在研发出来后,被众多厂家仿冒,使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的万燕集团,不能收回开发成本,最终倒闭。

美国专利制度是先授权,再公开,而且有审查时间的限制,因此专利在保密状态下的审查受外界干扰影响很小,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有保障,专利权人有足够长的时间获取回报。而我国的专利制度是发明专利申请满18个月后公开,审查没有时限,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很难保障。

发明申请即使最终授权,发明人也会因侵权产品遍布市场,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市场机会消失。发明人会因受到侵权无力追诉、维权成本极高、专利费用急剧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血本无归,甚至债台高筑。反而利益相关方、专利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我国专利申请众多,但最后成功推广转化为产品让老百姓受益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难以想象能诞生如乔布斯那样对世界技术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人。

“智慧党建”激发基层活力 篇5

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的主要思路是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种植的每一棵树,编上身份证号,按照科学的方法测算出碳汇量,拍好照片,上传到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平台,然后面向致力于低碳发展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销售。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陆梅表示:“参与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既是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决策的积极行动,也是对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自觉践行。作为该项目的发起单位和技术支持方,我们承担了‘单株碳汇方法学研究’及‘单株碳汇项目核证’两项技术工作,用行动诠释了‘认证为民 品质共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社会责任融入中心自身发展之中,实现了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社会效益。”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6

在管理学中,活力的“活”指的是人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敢于面对、激情乐观的状态,而“力”则是促使人们达到这种状态的一种推动力。人是有思维和意志的个体,每个人的行动都受自身思想所支配,人与人因性别、年龄、性格、知识、阅历、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思想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一定能量的“活思想”,影响支配着人的行为或行动。如何引导、整合、聚变这些“活思想”,使之成为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推进工作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分析基层国税队伍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服务税收科学发展。

一、影响基层国税队伍活力的因素及表现

近年来,由于体制的创新和机制的完善,广大国税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队伍思想稳定向上,国税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今年决战二季度、百日会战等特殊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国税系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应该说,绝大部分税务干部是热爱税收工作岗位的,是经得起组织考验的。但纵观近年的发展进程,社会上和系统内部一些落后的思想和守旧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税队伍活力的发挥。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环境影响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主导思想,便会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和方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经济成就、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竞争手段均呈现多样化,西方一些堕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历史的或一些国家的腐朽思想文化相结合,使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一些人员中深受影响。作为税务人员,直接与经济实体打交道,经常与企业厂长经理接触,虽然税务机关的待遇这两年有所提高,但据调查,基层国税干部职工的个人工资增长水平仍不同程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面对社会上的豪富或大款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少部分人员不免迷失人生方向。有少数意志不坚定的税务人员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中,而是想方设法谋“第二职业”、交大款朋友、想法享乐等,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在岗不守业、“守土不负责”,工作上漏洞百出;个别人员认为升迁没希望,工作缺乏激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年龄大的同志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存在出工不出力,消磨时间,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拈轻怕重,对涉及到原则性或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不是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去解决,而是将矛盾上交,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对待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

(二)个人素质的制约。长期以来,税务人员人力资源问题一直是税务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才能自发地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本职工作。当前,决定个人的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自机构分设以来,各级国税机关始终将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放

在重要位置去抓,相继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少数人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影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扭曲,政治觉悟不高,把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作为追求个人享受的手段。二是业务素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出现,对税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税务人员能够迎难而上,自我加压充电,加速自身知识更新,但也有少部分人却因各方面原因,没有抓住机遇充实完善自我,致使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如在对基层规范化建设验收中,感受到基层人员对税收分析监控系统以及相关软件系统模块的操作水平之低。尽管市局、县局对人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培训,时至今日,仍有个别人员连岗位必须的软件操作还需要别人的“帮助”。三是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当前国税人员的文化素质与其工作能力不成正比,大部分人员的专科文凭是通过函授形式取得,真正具备学历高、素质高、能力高的人员较少。低文化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需要,成为制约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四是心理素质。随着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各种软件系统的推出实施,基层人员普遍感到随着执法流程的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高,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国税人员感受到工作压力大,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税收征管工作,对安排的工作消极应付,岗位工作推推动动,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不认真落实,消极应付差事等。综合素质的低下影响到了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管理体制的缺陷。在各种因素中,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严密性是制约国税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管理体制是要求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把那些能力出众、责任心强的同志推向更加重要的位置,鼓励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的同志奋勇争先,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体制在制定、落实上不尽人意。一是在管理制度方面。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相继制定出台了很多规章制度,对加强国税队伍建设、加强税收征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如何促进税务人员积极性发挥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有些制度甚至未能得到真正长期的落实。从薪酬待遇上看,“大锅饭”仍然存在,国税系统现在的工资、奖金制度以工作年限、级别为标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在在薪酬上没有多大差别,不能体现出贡献的大小和能力的高低。二是管理机制表现在政治待遇上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够完善。一项调查显示,最让职场中人郁闷的不是收入减少、升职不畅和办公环境恶化,而是“工作没有成就感”。而一个人的成就感,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自身的满意度和外界的肯定,其中外界的肯定无疑占了更重要的位置,也起了更大的作用。人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很需要周围人对他的肯定,否则就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泄气,对工作失去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乐趣也就无从谈起,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很难想象员工如何会有活力。有些同志工作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甚至有部分同志表现还相当突出,但由于职数限制种种因素,他们未能被委以重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上进心,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目前在税务系统内部由于部分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科学,绩效考核未能在系统内得到有效落实,“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较为普遍,挫伤人员积极性,容易在队伍中产生负面影响。

(四)业绩奖惩的缺位。业绩奖惩就是建立与公务员工作实绩相对应的收入利益和惩戒代价,业绩奖惩是影响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有效的业绩奖惩机制可以增强税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在西方国家中,绩效考核体现了“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原则,规定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年薪视个人业绩而定,工作绩效好的,每月可以领到丰厚的薪水,而且只要工作努力不违纪,退休时可以领到一笔十分可观的退休金,可供其安享退休后的生活,反之,工作业绩不佳,则其薪水收入也少,而且将面临被解雇的可能,甚至要付出沉重的精神负担、心理成本及经济利益,失于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和机会。当前,国税系统在人员的待遇方面,福利待遇基本平均,差距很小,在某种情况下工作不积极人员工资待遇甚至要超过辛辛苦苦干事业的人员。而且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人一般不会受到什么处分或惩罚,税务机关表现出少有的宽容,使这些人完全没有了精神压力,反倒觉得心安理得,除非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单位才象征性的处理一下,起不到震慑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促使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的形成,这种“大锅饭”式的经济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公务员队

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影响基层国税队伍活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欠缺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大潮中,多元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税务干部生活其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发生新的变化,会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追求,需要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些“不同”统一到国税事业的使命上来。但是受事务性工作较多等因素影响,基层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停留在作报告、讲大道理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因人而异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难以发挥。

(二)基层机构规格低,进步需求难以实现。从队伍现状看,90%的基层一线国税执法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科员两个发展台阶,在基层职务能够晋升到科级的毕竟是少数,因此,进步就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手段的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税务部门机构会进一步收缩,领导干部的职数会越来越少,人员的晋职要求多与职位的较少就会形成突出矛盾,进步失去希望就会造成工作动力的不足。

(三)绩效评价简单,有效激励不足。个别单位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工作标准,缺乏考核依据,难以对干部职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个别单位虽然制定了岗责考核方案,但没有贯彻落实到位,考核过程走形式,考核结果也没有真正地与干部的任用、奖惩、交流、培训挂钩,奖金分配没有真正拉开档次,体现不出按劳分配的“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税务干部工作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治本之策。

三、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人是有情感和需要情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之一,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爱暖人,把情感融会于道理之中,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的原因所在。一是抓教育。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培育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作风,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二是凝聚人心。定期了解、掌握国税人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国税人员解决工作、生活、家庭和子女上学、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把解决群众的实际工作困难和生活困难同搞好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国税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三是树正气。通过树典型,扬正气,刹歪风,惩违纪,来强化干部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进取精神,促进单位正气的树立。

(二)完善四种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班子成员的评价激励机制。常言道:“好领导是一所好学校”,这充分说明了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对同志们的影响力。一个单位、一支队伍是否充满活力与生机,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班子整体素质,特别是与一把手的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首先要选准选好基层局、所(分局)的一把手,确保一把手在德才方面“高人一筹”,在群众中发挥好旗帜和方向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基层局、所(分局)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德、能、勤、绩、廉等诸多内容的评价体系,奖优罚劣,对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班子火车头作用和一把手“领头羊”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此激励基层局、所(分局)班子成员加快自身进行知识更新、思维创新,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始终落实在自身每个工作之中,在思想上能紧跟时代步伐,在行动上成为整个团队的领跑者,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来影响激励干部职工,引领整个队伍充满昂扬斗志和生机活力。二是完善管理机制。个人成就感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未知和挑战,使得人们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多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是晋升机制。职务的升迁是对干部队伍最强有力的激励,是其成就与价值的最重要体现。要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营造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其二是精神激励。继续开展“十佳税官”、业务能手、服务明星、工作创新单项等评比活动,在单位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物质激励。对在各类专项检查、竞赛活动和重点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并为单位取得荣誉的国税人员,单位要给与重奖,让真正干活出力做贡献的干部受表彰、得实惠、有威信。三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员岗位责任目标体系,使每个干部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以及做好做坏有什么样的结果,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要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与本人本月的目标奖等经济利益挂钩,按时进行考核,奖惩兑现,使奖罚成为有力的激励和抑制手段。每年都要对全体税务干部采取政治业务考试、工作出勤考核、民意测评等形式的检查考验,综合评分最后的人员实施末位淘汰,从而增强每一名国税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新型培训机制。一是将培训与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相结合,鼓励人员自学自考,对自主学习取

得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以及律师资格的,单位要给与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二是将日常的培训费用与个人学习效果相结合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对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与培训成绩、培训后工作业绩挂钩的奖惩制度,调动培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要在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倡和鼓励个人与组织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室,以此推动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7

基于本单位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性, 分析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特点, 我们认为当前困扰团组织最大的难题, 是基层组织活力不够, 缺乏有效“联系、提升、凝聚”青年的路径和载体, 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遵循这样的思维逻辑, 我们开展了“用工地团校激发基层组织生机与活力”的团建创新。

2 功能定位与主要特征

创建“工地团校”, 目的是发挥其“联系、提升、凝聚”三大基础功能, 实现组织特性与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 不仅要构筑吸引、凝聚青年的平台, 而且要创新活动形式、提升青年素质。其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2.1 阵地设置的灵活性。

“工地团校”依托施工单位工程项目而建, 项目开工, “团校”应运而生;项目结束, “团校”顺利结束。团校的“授课”和“活动”时间的周期、长短、频率依据工程项目存续的时间灵活设置, 其组织存在方式具有灵活性特征。

2.2 联系方式的紧密性。

在“工地团校”开设期间团委委派团干部蹲点在工地, 与青年保持密切的接触, 了解每一位团员青年的家庭状况、个人情况、工作特长、思想特点等基本情况, 零距离的与青年进行深度沟通, 其运作方式具有紧密性特点。

2.3 课堂设置的一线性。

施工企业青年工作的重要范围是“工地”, 空间相对较小, 并且工作存在强度大、时间长、较单调的特征, 把“课堂”设在工地, 既考虑了青年的工作时间, 又使青年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获得提升发展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2.4 内容设计的组织性。

“工地团校”核心特征是一个“团”字, 其开列的课程内容和主题活动强调体现组织特征, 把培育“团员”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团员”的“身份感”和“使命感”作为引导青年的重要内生力, 这也是区别于其它教育组织或机构的本质要素。

3 主要内容和运作模式

为了开展好“工地团校”创建工作, 按照“前期调研、挂牌运作、完善机制、逐步推开”的思路,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全局共创建25所“工地团校”。具体运作情况如下:

3.1 构建内部基础平台。

在与青年接触的过程中, 我们注重发挥“工地团校”密切联系青年的基础功能, 遵循由“熟”到“热”再到“信任”的基本交往规律, 着力构建团组织牢固的工作基础。一是与青年“交往”。团干部蹲点在联系的工地, 通过走近青年、走访青年, 了解每一位青年的基本情况, 建立“四特青年” (即特情青年、特困青年、特优青年、特长青年) 档案, 努力和青年“熟起来”。二是与青年“交心”。开展“说说心里话, 做做知心人”活动, 通过和青年拉家常、一对一谈心、QQ群聊天等形式, 零距离的与青年进行深度沟通, 保持和青年接触的“热度”, 努力和青年“铁起来”。三是与青年“交融”。把重视、关心青年的实际困难作为头等大事, 主动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拓渠道、破难题, 建立起团组织和青年的信任桥梁, 使青年对团组织真正的“信任起来”。在全局25所“工地团校”创建点, 各级团干部和700多位青年进行了“交往、交心、交融”活动, 了解掌握了青年的思想状况, 密切了团组织与青年的联系, 增强了青年对团的感情, 赢得了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和信任, 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2 打造面上活动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基层组织生机与活力, 不断提升凝聚青年。一是开办“青工大课堂”活动。工地团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团课”活动, 所开列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理论知识型。针对团员青年不知、不清、不明的理论问题, 购买了《六个“为什么”》组织开展学习;邀请党、团组织负责人为青年开展党团知识培训, 增强了青年的党团意识。二是成长启迪型。面对青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邀请有关领导和先进人物为青年做深度解析, 为青年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三是业务技能型。结合青年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广泛开展技术、管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提升青年的业务能力。四是修养健康型。根据青年多为新进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 工地远离市区、条件艰苦的实际状况, 为青年开展礼仪培训、提供健康保健讲座。二是举办“青年思想导航站”活动。开展“励志青春, 分享成长”———与先进人物面对面活动, 以身边的典型激励青年;组织“思辨明理”辩论赛活动, 以多彩的观点启发青年;开展“迎国庆·唱红歌”活动, 以经典的旋律感染青年;组织观摩《我的法兰西岁月》、《我的1919》、《建国大业》等电影, 以优秀的影片教育青年;开展“我是青年我先行———青春世博行动”, 引导青年立足岗位做贡献, 以争先的旗帜引领青年;参加第一财经“谁来一起午餐”节目, 让青年近距离接触荧屏智囊和创业人士, 以成功的案例触动青年。三是组织“青年时事热点沙龙”活动。针对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时事热点事件, “工地团校”每周组织青年开展“青年时事热点论坛”活动。如杭州飙车案、孙伟铭案、重庆打黑、血浆浇花事件、高房价等。讨论是思想碰撞的过程, 更是思想引导的过程, 不仅能让青年逐渐认清事件的本质、引以为戒,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 引导青年不要偏激、片面、单一的看待问题, 而是全面、系统、辩证的认识问题。一年来, “工地团校”共举办“青年思想导航站”系列活动78场次, 开展“青工大课堂”活动105场次, 组织“时事热点论坛”121场次, 通过创新有形阵地, 不仅构筑了吸引、凝聚青年的平台, 而且创新了活动形式、提升了青年素质。

3.3 建立工作推动平台。

为了确保“工地团校”正常运转、取得实效, 我们着力在建立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一是积极争取领导。局团委多次向局党委报告团建创新、“工地团校”创建情况, 局党委高度重视, 党委会上专题听取局团委工作汇报, 并下发文件对各级党组织帮助、指导共青团抓好“工地团校”创建提出明确要求, 为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立团干部蹲点联系机制。局团委规定二级单位团组织负责人, 团校创建初期每月不少于一周时间蹲点在工地, 和青年吃住在一起, 一方面帮助团支部策划、组织、落实各项工作, 另一方面保持和青年的密切联系, 与青年“交往、交心、交融”。三是建立电话抽查制度。局团委不定期电话联系每所“工地团校”团支部书记, 了解制度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团干部蹲点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平推检查制度。对全局25所工地团校中的18个创建点进行了检查, 及时掌握每个创建点的第一手情况, 把好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推广, 从而促进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4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开展“工地团校”创建过程中, 我们感到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一是团的活动质量仍有提升空间。有些“工地团校”策划组织的活动, 很有特色, 能吸引青年参加, 达到提升凝聚青年的目的, 有些开展的活动仍然沿袭“老套路”, 对青年缺乏有效地吸引力, 质量还需提升。二是团干部的能力素质受到挑战。要很好地联系、提升、凝聚青年, 对团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 有些团干部组织活动“很拿手”, 但碰到青年的具体思想问题就“束手无策”, 自身能力和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团组织整合资源的能力还需加强。保持“工地团校”正常运转, 需要有各种资源的支撑, 受基层条件和资源限制, 团组织在整合资源的能力方面还招数不多、办法不新, 容易对活动的长期开展造成影响。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 切实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超.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2.

[2]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08.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有感 篇8

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呢?

一、着眼服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职工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

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认可,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足用好,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下功夫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基础;就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把握自身特点,推进群众化、民主化进程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本身必须是民主的模范”。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的祝词也对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提出了明

确要求。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许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没有坚持,不选举会员代表,不知道会员代表常任制,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不按期换届选举,不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问题依然存在。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们群众化、民主化水平不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实践表明,工会的力量存在于会员和职工之中。哪个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高,哪个基层工会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虚设。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根据会员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是催生基层工会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工会要始终把体现会员、职工群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始终把会员和职工群众作为评判工会工作是否到位、工会干部是否合格的主体

四、加强工会机关建设,提高指导服务功能

工会基层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不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会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工会领导机关各个部门都要结合开展业务工作,围绕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形成合力,把各项业务工作落实到基层。基层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上级工会指导服务基层的水平。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工会各级机关

都负有重要的指导服务职责。同时,也因其各自所处的层次不同,在指导服务基层的机制、途径、手段、方法上有所区别。例如:全总、省市工会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从宏观参与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立言、立论、立制、立法的工作,为基层提供更多的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各基层企事业工会在抓基层的前沿,其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以更加具体、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的。

创新激发新活力 篇9

共青团武穴市委

按团中央统一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创新团组织设置模式,拓宽团干部配备方式,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武穴市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市镇两级团委换届为契机,在12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了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一是班子建设坚持两个结合。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武穴市作为第一轮试点地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初步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乡镇团的委员会。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按“1+1+X”模式(即1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兼任团委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若干兼职副书记和乡镇团委委员)全部配备到位。在选配过程中,各地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严格选配标准、把握数量结构,并结合工作实际,按11-21的职数要求配备团的委员会,做到不缩减,不突破。乡镇(街道)团委班子选配后,乡镇团委的干部人数显著增多,团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乡镇团委的工作力量和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作用发挥突出三个优势:各地在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的选配阶段,就着眼于整合工作资源,注重委员作用发挥,重点从能代表青年群体、拥有自身优势、符合选配条件的农信社信贷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文艺工作者、干警、律师、医生、教师及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兼职团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各地通过发挥班子成员优势特长,乡镇团委正在改变以往资源、资金短缺的状况,逐步为团组织的工作活跃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是工作设计强调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普遍性和差异化的关系,在保证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地域特点,选准各自工作重点和特色工作。二是处理好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关系,既强调工作内容的时代性,又要注重在工作过程中团干争取领导、资源整合、关系协调方面能力的培养。三是处理好围绕中心和服务青年的关系,既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避免工作边缘化,又要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服务好青年。四是处理好实效性和基础性的关系。既要会做有影响、有声势的活动,更要注重团的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四是机制建设着力五个完善:全市12乡镇(街道)团的委员会配齐后,他们各自在机制建设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了五项机制:一是完善了干部选配机制,确保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二是完善了联系青年机制,确保联系的广泛性;三是完善了工作运行机制,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等,确保工作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四是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包括财政预算、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确保筹资手段的灵活性;五是完善了党团考核机制,重点做到“三同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机制健全后,改变了乡镇(街道)团委以往“无人可使,无事可干,无钱可用”被动局面。

激发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篇10

吕 薇 马名杰

《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25日06 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对创新的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的再次强调。随着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创新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坚定创新信心,发挥后发优势

我国是一个具有技术吸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创新能力经历了一个从学习、积累、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进入创新相对活跃期,不仅创新方式更加多样,而且开始出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取得了可喜成绩。

自201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后,2013年

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占全球比重超过15%。目前,我国科研人员数量跻身世界第二位,专利和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如,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2年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超过74%,成为研发和创新的主力军,涌现了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制造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产业技术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部分企业进入世界前沿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一是互联网行业创新亮点频现。在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一些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开始出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二是通讯设备、工程机械和交通设备等重大装备制造业依靠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开始或已经进入国际中高端市场,有的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三是在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量涌现,原始创新初露端倪。

可以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后发优势,创新表现优于其他金砖国家,发展势头较好。这些进步是在不

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中取得的。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的“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需要解决。目前,支撑前沿技术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依然薄弱,知识产权价值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低。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强,少数领先的创新企业与大量低水平模仿企业并存。总装和集成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迅速成长,但大量配套企业发展缓慢,关键部件和基础技术欠账较多。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创新差距呈扩大趋势。技术、人才、风险资本、创新型企业,以及价值链中高端活动明显向少数发达省市聚集。一些传统产业密集地区在创新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

创新发展面临的不少障碍是我国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法治社会中要解决的基础制度问题。市场机制不完善,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激励不足。如,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反映真实成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亟待加强,等

等。同时,还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减负、铺路,使创新者真正获益。只要及早有序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让积蓄在市场中的巨大的创新潜力爆发出来,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以改革开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

一是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营造有利创新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创新动力。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使各种所有制企业获得资源和进入市场的机会平等。加快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形成促进企业创新的市场倒逼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除行政垄断,为创新创业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假冒伪劣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渠道。严格环境、安全、能效和质量标准,促进优胜劣汰,以标准促创新。

二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开放、合作、活跃、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建立适应制造业

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的教育制度和多层次人才结构。明确各类创新参与者的定位,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效发挥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技术集成、成果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学的作用。消除制约人才和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跨部门跨区域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区域创新体系改革试点力度,促进试点地区创新体系与国际接轨,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释放改革红利。

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政府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转变政府支持重点和方式。政府在外部性和社会效益较大的领域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对一般竞争性技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辅之以普惠性鼓励政策。

四是建立适应开放、合作创新与全球竞争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创新环境是各种制度和各项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要

加强科技政策、财税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协调配套,形成目标一致、部门配合的政策合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我们要建立适应国际规则的创新政策和环境,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吸引和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

上一篇:作文中的游戏下一篇:年会员工代表致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