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推荐9篇)

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 篇1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 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师:很有感受力。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

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 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

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

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体会河汉女形象。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仿句练习。(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2: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生3: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师: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

师:说得好!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哪位同学能模仿老师的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生:《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掌声响起。)

师:第二组同学对本首诗“河汉女”的形象讨论得怎么样了? 生:“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师:“河汉女”的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纤纤素手”啊!你想啊,有着“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追问):这叫什么写法? 生:以点带面的细节描写。

师:其实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比如韦庄的《菩萨蛮》就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写江南女子的多情美丽。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来写妻子的美丽和对妻子的思念。有人说,“手是人的名片”,看来很有道理。陆游永远难以忘记的也正是唐婉的“红酥手”。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深谙人性的大师。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更是将人的一双手写得如醉如痴,课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诗经·硕人》有“手如柔荑”,《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这首诗通过写手写河汉女的美丽,真是最上乘的选择。

生:她的手不光美丽,而且灵巧,因为她能织出朝霞和晚云。师:看来写织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刚才这组同学说“河汉女”很勤劳,我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生:“终日不成章”不是因为织女不勤劳,而是因为她思念牛郎所致。

师:看来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泣涕零如雨”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还有夸张。

师: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写出了织女怎样的情感世界? 生:悲伤的,无奈的,绵绵无绝的思念。我认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还是在写织女,是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盈盈”既是“河汉女”的眼泪,又是天河;“脉脉不得语”更是写出了织女的一往情深和柔情似水。

师:很好!侧面描写,这一解读十分到位。其实很多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侧面描写的结晶。杨贵妃的美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夫人的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海沦的美来自德高望重的长老的慨叹,“为这样的女人,再有十年战争也值得”。

师:第三组同学比较阅读得怎样了?(用多媒体打出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比较。)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1:《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状写离愁别恨,是伤感的无奈的;《鹊桥仙》的主题是歌颂执著忠贞的爱情。

生2:虽然都借助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主题却稍有不同,《迢迢牵牛星》更执著、痴迷;而《鹊桥仙》却有一种面对离别的潇洒人生观。

生3:我认为《迢迢牵牛星》的风格婉转、缠绵、悲哀、伤感;而《鹊桥仙》的风格却是清晰、飘逸、洒脱、淡远、瑰丽而神奇。

师:打个比方好吗?

生3: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个素面的少女,那么《鹊桥仙》就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师:谁再说说?

生1: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朵幽兰,《鹊桥仙》就是一朵牡丹。

生2: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素绢,《鹊桥仙》就是织锦。师:同学们的比喻都很精彩!

生:我谈一谈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吧。《迢迢牵牛星》是白描勾勒,《鹊桥仙》是工笔重彩。

师:这两首诗共同的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生:那当然是用典了,都借用了“牛郎织女”这个典故。师:反应非常快!

生:《迢迢牵牛星》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鹊桥仙》的语言特点是色彩绚丽。

师:好!同学们对一诗一词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生:我喜欢“飞星传恨”的“恨”字,着一“恨”字不仅写出了牛郎绵绵无尽的思念,并将飞星拟人化、人性化,并完成了从“星”到“人”的过渡,也是“星人”合一。师:精彩!谁再补充?

生1:纵观两首诗,我最喜欢共同采用的“迢迢”这个叠字,所有的距离感尽在这一叠字中。生2:我喜欢“泣涕零如雨”的“雨”字,我似乎感觉到了织女的眼泪在飞,在所有的滂沱的雨中,在李贺的红雨,杜牧的清明,余光中的冷雨,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淅淅沥沥。师:很有文化底蕴,联想丰富而精彩。

生1:我喜欢《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丈夫气,豪迈洒脱,有点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味道,在所有的“游子思归”诗和爱情诗中有一点与众不同。

生2:我最不喜欢的正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不深情又不痴情。我更喜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那一份美丽柔情与朦胧,这更像诗。而秦观太直白了。师:同学们的探讨由艺术而人性又由人性而艺术,很深刻。继续谈。

生:《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儿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生笑)

师: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生1:《迢迢牵牛星》通篇采用记叙,有一种古拙之美,而《鹊桥仙》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极具华彩的美丽。我更喜欢《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形象,美丽、忠贞、深情、楚楚动人、楚楚可怜,更能打动人心。她单纯的令人心疼,是一个悲情的、很中国的形象。而《鹊桥仙》中织女的形象更像一个敢恨敢爱,甚至敢怨的西洋女子。

生2:我补充几句,刚才的这位同学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借用余光中的一个比喻吧,如果说《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一朵红莲,那么《鹊桥仙》中的织女就是一朵红玫瑰。(学生笑,掌声。)

师:同学们谈得很深刻,还有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因时间关系没有表达,课下再读书探讨。最后,由第四组同学作仿句练习。(多媒体展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师:请同学仿照这首诗,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

生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牛郎与织女的距离∕而是我无法寻到你

生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织女今夕的七夕∕和明朝的七夕距离

师:同学们很机智,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深刻。再作一段仿句练习。(多媒体展示例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 胜却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相依的爱情 胜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天上人间的爱情 胜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世无暇的爱情

生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胜却了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胜却了小龙女与杨过天残地缺的爱情。(师生鼓掌。)

生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陆游与唐婉苦难无果的爱情,胜却了李煜与小周后的凄美无助的爱情,胜却了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本诗所蕴含的爱情之美,仿句很有创意,也展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真的很棒!还要多读书。

师(小结):我们的文化是一条不息的河,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那是我们精神永远的诱惑和永世的家园。让我们爱诗,爱我们的文字,爱这条墨写的黄河。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背这首《迢迢牵牛星》。

(音乐起,师生齐背课文。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五言诗冠冕”。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短诗长教“,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下面我就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追求”,两个“遗憾”。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于是开篇我直奔主题,直问:《迢迢牵牛星》借助了“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离别有什么好处?这一问,解决的表层问题是《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大意,其实深处触及的是神话传说在文学中的地位。这种举重若轻,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优秀作品,去叩问神话的经典,甚至浪漫主义流派,因而对学生的积累和写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决不能细抠、深挖,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还要做到“红炉一点雪”,了无痕迹。叠字的美主要体现在音韵上,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通过“读”去体悟、去感受。其一,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其二,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三,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升华。其四,师生一起将这首诗放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定位、比较。由点到线到面,桐城派的刘大槐说过:“天下可告人者,唯法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完成了一个超越,突破了诗歌教学中一个重点。

第二个教学设计:体悟形象。鉴赏中学生们抓住了河汉女的真、善、美、痴、勤劳等特点,从人性、民族审美、写法较全面具体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第三个教学设计:比较阅读。将《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是许多教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然而,寻找比较点却应格外用心、细心。我仍然沿用着从面到点这样的思维规律,先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粗线勾勒比较,然后重锤敲重音,“拉网式”进行“含英咀华”,于是便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课堂有了许多亮点。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在平等、合作、切磋中,使教学走向高潮。师生共同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四个教学设计:仿句。仿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训练形式。一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二可体现一种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总之,四个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逐层深化,又能各自独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另外,利用分组讨论法既节省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内化知识,又使知识共享,合作探究。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语文教学中的三个“追求”: 一是学生的回答有思想深度。二是学生的回答语言有文采。三是学生的回答有文化含量。

这绝非一日之功,这是长期不懈的熏陶、培养、训练的结果。主要的做法,第一,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诗,一年完成二百首左右。第二,设计专题性诗歌鉴赏十讲左右,教学生鉴赏的方法。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点滴滴的语言示范。第四,打印几十篇适合学生阅读鉴赏的文章。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以有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美的对话。以上四种做法可谓是四座平台,为我以上中的四个教学追求层层铺垫,最终水到渠成,使学生有了“慧眼”和“诗心”。我想语文教师有那么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漂亮而又优雅诗意地存在着。

任何艺术都充满了遗憾,《迢迢牵牛星》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有二:其一,整节课的节奏感不甚分明。这种对话式的、谈话式的教学弄不大清“快板”和“慢板”,因此,在剪裁和取舍上难度很大,有一种参差的立体感固然好,但很难突显主线。随意中的刻意很难做到。当同学们对一个问题滔滔不绝时,教师如果想扭转话题往往于心不忍,于是,有些环节显得拖沓冗长。其二,我在语文教学上一向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教师的这种示范也势必带来学生的这种语言风貌,我既喜且忧,迫使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还应在纯美上下功夫。有人问球王贝利说:“哪一个球踢得最好?”贝利说:“下一个。”是啊,好在还有下一节课,可以让我努力讲得好一些。

二、评析:从活化资源到文化浸润

董老师的这则《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课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都是徜徉在我国古文化的长河里,体味着语言的高雅,品着文化的情韵。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每组讨论的主题有所侧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言说,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并通过仿句练习让学生掌握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大体上看,其教学内容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 拓展

这里的文化资源引进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秦观的《鹊桥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拿它与课文进行比较辨析;将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做仿写练习;教师将自己整合的文化资源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第二,教师通过讲述把饱含着文化意蕴的文学故事传达出来,将富有审美趣味的优美诗句指点出来,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文化感悟,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其中包括:《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感,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十四叠字,还有关于写手绘人、以点带面的写法,涉及韦庄的《菩萨蛮》、杜甫的《月夜》、《诗经·硕人》和《孔雀东南飞》,以及间接描写的文学形象,点出了杨贵妃、李夫人和海伦的有关故事。

(二)通过问题和比较将学生的知识经验转化成生动的语文课程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例一开始就是提问,虽然要求学生讨论的是用典的好处,其实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明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些经典故事?”再由故事联系到作品,学生的叙说丰富多样,沉睡在他们心底的知识经验被激活了。当然,董老师的主要问题分散在对四个学习主题的讨论探究中。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和言说中生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第一组学生谈对于叠字的认识中就谈到了“音韵美”、“情意深长”、“意境开阔”、“绘出距离、光彩、外貌和感情”、“文化传承性”等。董老师特别善于追问,还故意提出不同看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如第二组关于“河汉女”形象的几个问题:讨论得怎么样?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这叫什么写法?学生说“河汉女”勤劳,董老师则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如同引导学生剥笋一样,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的认识,而是立足于本质,逐层深入。

“比较”其实是贯穿在本次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学生的不同观点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自然形成一种反思和比较的功效。最为明显的是,董老师安排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联系起来,比较分析。比较的功能是为理解课文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在参照互渗透中突出了某种思辨性。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和评议四个方面加以比较,对课文的思考更加细致和严密,同时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让学生通过仿写训练,浸润并超越诗歌爱情美感和文化内涵

仿写本身是一个寻求同化和顺应的问题,读写结合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董老师让第四组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先是依照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牛郎织女爱情有审美感受;后是教师由《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诗句开头,抓住其中的“胜却”两字展开联想,教师提供示范,学生进行仿句练习,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进行文化扩展。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是在丰富学生的情感,打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个过程显然就是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生成过程。

不过,从学理的角度去审察,本课例也存在着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赞美不断,这让人怀疑课堂生活内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诱发出关于教师作用和教师民主意识的深层思考。

本次课堂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比较认真细致地阅读,仅仅课堂上的短时间讨论,学生能够做出如此精彩的解读,这本身是值得怀疑的。这堂课学生学习两首诗(严格说来不止两首),而且又是审美鉴赏和文化感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本次课堂是有其内在的真实性的话,那么必定中有一种可能:回答教师问题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就出现另一个问题:语文课堂仅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表演的舞台,这对学习并不突出或沉默寡言的学生而言是否公平和公正?在本次教学中,虽然教师的确做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但是无形中将引导锁定在表现突出的学生身上,而对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不闻不问,没有发挥出教师在这些学生身上本应有的协调作用与促进他们理解的功能,是弱化教师作用的表现。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习不突出的弱势群体,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心声,对他们不到位的见解加以鼓励,进行协调,为他们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搭建一个有利的思维平台,为他们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一些可能的机会和便利,不仅是教师作用的发挥,也是教师德性的体现。

第二、学生有的理解并不一定是确切的,有穿凿附会之嫌,教师对此并不指正,反而加以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上的非科学性。

例如在第三组同学的比较阅读中,有学生说《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这里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鹊桥仙》中也有距离感,是通过“飞星传恨”和“银汉迢迢”传达出来的;《诗经·蒹葭》的“在水一方”中也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意思,不过一个含蓄、一个直露(其实只是轻微的)而已,它们实在有着相通的地方。学生说《鹊桥仙》因此过于世俗和香艳未必妥帖,而教师认为学生“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再如接下来有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分别比作中国女子和西洋女子,是理由不充分的高度主观化。就是现在的中国女子,也总是摆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西洋女子不能相提并论的。这种脱离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基础上的比方和类推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而董老师认为“学生谈得很深刻”。以上都是教师缺乏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的表现,它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耐心倾听和价值判断提出了要求和挑战。语文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但是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必须立足于教材文本这个实际,也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这个背景,否则就是盲目的主观和片面的夸大了。另外,教学中朗读的指导薄弱了些,而对这样优美的诗词,教师应该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个别地方语言表述存在偏误,如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地毯式”意味着全面的,一个词语也不要放过;而后面明明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有重点地加以鉴赏,结合学生的具体反应来看,确实如此。因此,“地毯式”这个短评用得不恰当。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

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 篇2

由于资料缺乏,《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创作年代,至今不明,给我们准确地理解这组诗造成了_一定的困难。《古诗十九首》最早得名于南朝梁太子萧统的《文选》。萧统在编《文选》时,把十九首流传已久,没有作者署名,但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比较近似的五言抒情短诗编为一组,统名之“古诗一十九首”,并说:“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昭明已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与之同时的钟嵘在《诗品》中说:“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创作年代问题,虽然千百年来人们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文学发展的实际来看,从诗歌所写内容来看,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它们作于东汉末期,出自一群下层文人之手。所以,在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中,《古诗十九首》被当成了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总体说来,《古诗十九首》抒写的主题不外两个:两地相思、人生失意。这两个主题在具体的作品里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两地相思,有时候是以思乡的形式来表现的,有时候是以思妇的形式来表现的:人生失意,有时候是通过对岁月不居的焦虑和无奈来表现的,有时候是通过及时行乐的形式来表现的。具体地说,表现两地相思主题的有《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表现人生失意主题的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明月何皎皎》。

强烈的孤独感是《古诗十九首》所传达的主要情绪,不论是感叹两地相思,还是抒写人生失意,这十九首诗歌的抒情主体都显得极度忧伤、孤独,使全部诗作笼罩着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概括而言,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孤独无依、有家难归、知音难觅的苦闷、彷徨、寂寞之感,以及不尽的离愁与思念,构成了《古诗十九首》所抒写的生命悲剧的全部内容。

《涉江采芙蓉》和《迢迢牵牛星》都表现了两地相思的主题,抒发的感慨比较一致。《涉江采芙蓉》的结尾两句说:“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人相爱却不能团聚,只能怀着无尽的忧伤,直到终老,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迢迢牵牛星》也是这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和织女虽然知道相爱的人就在“盈盈一水”的那一边,却只能遥望,满腹话语“不得语”。这种相爱的人因两地分隔,无由会面,音信难通,所引发的忧伤和苦恼,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与《古诗十九首》整体的悲剧色彩是一致的。

这种悲剧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根源。东汉末年,上层统治者内部宦官争权、外戚夺利,轮流把持朝政,使得政局极度黑暗、动荡。社会上豪强势力的发展壮大,则使农村中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两重因素都对底层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令一些人流离失所,长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另外,东汉王朝在选拔人才时袭用西汉的察举制度,也迫使中下层知识分子为了谋求仕进,纷纷离家出走,游学异乡。当时的政治中心洛阳,就成了这些人谋求功名必然要去的地方。但是在这里,他们目睹和了解到的,常常是察举背后的贿赂公行、裙带关系,大多数下层士子则仕进无门。这使得他们长期羁留他乡,饱尝了生活的艰难,怀着满腹的苦闷。两地相思与游子的落魄失意,其实是同一社会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反映了乱世人生的不幸。

从思想的角度来说,东汉末年,刘氏政权的命运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借其扶持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长期以来居于一统地位的儒学经术开始崩溃,而被埋没一百多年的王充《论衡》则日渐受到重视。王充在《论衡》中强调的“疾虚妄”的思想,引发人们对劝导其积极入世的正统儒学和循守礼法的谶纬经术,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同时也对神仙道术之类虚幻而不可求的东西,表示了蔑视。这种新的思潮起源于东汉末年,到建安时代进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席卷了整个魏晋时代。仕途的失意、离乱生活的艰难,使《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对生命的实质作了最冷静、最清醒的思考。人生的不得意,使他们无奈地做了旁观者,不断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考问和反思,中间虽然夹杂着对个人穷困的不满与牢骚,但也自有其深刻之处。

虽然《涉江采芙蓉》和《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感情色彩有近似性,但两首诗的写作方法却截然不同。

《涉江采芙蓉》全诗八句,每两句一转折。首两句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目见实景起笔,写出主人公被泽畔触目所及的花草吸引,情不自禁地涉江去采摘。接着两句突然一转,写其被采到手的芙蓉触动思绪,反问一句:“采之欲遗谁?”并随之作出补充解释,道出了原委:自己的心上人此刻正远在天涯。全诗的情绪由此发生了转折,从开首的喜悦一变而为消沉。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采芳草赠心上人,原本是一种古老的风俗。《诗经·郑风·溱洧》即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载。《毛传》说:“蕳,兰也。”郑玄《笺》云:“赠女以芍药,结恩情也。”所以这个转折的发生是有古老的习俗为背景支持的。只有这样,才显得自然而不牵强。下面两句紧承前两句,主人公引颈回望,但见长路漫漫,故乡遥不可及,心上的人乃在千里之外。全诗由此顿住,蓄势已满。最后两句点题,使蓄积已久的情感喷涌而出:“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迢迢牵牛星》全首十句,只有三次转折。该诗与前一首不同,如果说前一首诗由下意识的“采芙蓉”到有意识的“望旧乡”,还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话,这首诗则一开始就直接入题,写作上要主动得多。首两句由仰望星空开始,借古老的神话展开联想,通过牵牛、织女的故事,为全诗设置了一个抒情背景。接下来的四句为一转折,将想象的焦点集中在神话故事的女主人公织女的身上,紧扣“织”字进一步展开想象。“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是写其劳作之勤;“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其效率之低,而且伴随着伤心的表情。两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的疑问:为什么她终日劳作却织不成章?什么事让她心神不宁,伤心如此呢?最后的四句为我们揭开了答案:“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原来让她终日以泪洗面的,乃是“同心而离居”的孤独感和两地分离的相思之愁。

相比较而言,《涉江采芙蓉》在写法上是由实入虚,从眼前景向心中情逐渐过渡;《迢迢牵牛星》则是由虚入实,从神话故事向人间感情逐渐过渡。清人方东树评《迢迢牵牛星》时说:“此诗佳丽,只陈别思,旨意明白。妙在收处四语,不著论议,而咏叹深致,托意高妙。”

《古诗十九首》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其艺术成就向来为人们所称道。陆时雍《古诗镜》说:“《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谢榛《四溟诗话》也说:“《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刘熙载《艺概·诗概》也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它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实就在于用极为浅近的语言,表达了最为普遍的人类感情。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仿出来的。《古诗十九首》的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完全可以印证启功先生所说的“长出来”的判断。

《涉江采芙蓉》和《迢迢牵牛星》可以让中学生初步领略《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魅力,教师引导得好,完全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古代诗歌的热情,提高文化素养。

《迢迢牵牛星》 篇3

迢迢牵牛星②,皎皎河汉女③。

纤纤擢素手④,札札弄机杼⑤。

终日不成章⑥,泣涕零如雨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⑧?

盈盈一水间⑨,脉脉不得语⑩。

[注释]

① 这是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

② 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星名,在银河南。

③ 皎(jiǎo)皎:洁白明亮。河汉: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在银河北。

④ 纤(xiān)纤:细弱的样子。擢(zhuó):抬手。素手:洁白的手。

⑤ 札(zhá)札:织机的响声。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⑥ 终日:整日。不成章:织不成布。

⑦ 泣涕(qì tì):眼泪。零:落下。

⑧ 几许:多少。这里是说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并不遥远。

⑨ 盈(yíng)盈:水波闪动的样子。

⑩ 脉(m)脉:凝视的样子。

[解说]

中国古代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化为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侄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诗里用了很多叠字,有的是描写织女的举动神情,有的是形容天上的星和银河中的水,十分生动形象。

[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作者简介]

迢迢牵牛星教案 篇4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仅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四、课外拓展

1、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感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下头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鹊桥仙·七夕》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古诗赏析 篇5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皎皎河汉女,

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重点字词解析

①迢迢:遥远。瞳皎:光明。②擢:摆动。扎扎:机织声;机杼:织布的梭子。③章:布帛上的绞理;零:落。此句意: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只是哭泣。④此二句意:银河水清又不深,牛女二星相距也不远。⑤盈盈:水清浅的样子;脉脉:古情相视的样子。此二句意;牛女只一水之隔却相望不得语。

赏析鉴赏

本诗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记载是《诗经》,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本诗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诗篇开头,由牵牛星引出河汉女,“纤纤擢索手,札扎弄机杼”引出织女织作的场面,但这并不是本诗叙写的重点,“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句承上启下进行过渡,一下子将孤独、哀怨、痛苦、不幸的织女推到了读者面前,与她日夜相思的牛郎却因隔着天河而不能相见,天河水清且浅,两岸相距并不遥远,却无人给他们搭上一座小桥让二人相会,织女只能默默凝视,欲语不能,盈盈粉泪,柔肠寸断。这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让读者感慨哀叹,唏嘘不已。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久远,还在于它深刻的内涵。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问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社会**,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天上的熠熠双星及其美丽的爱情传说,极容易使久居深闺的妇人彻夜难眠,触动她们满腔的离愁别绪。本诗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此外,这首诗还得力于它高超的写作技巧;

古诗《迢迢牵牛星》原文翻译鉴赏 篇6

迢迢牵牛星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注释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弄:摆弄

8.杼(zhù):织机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迢迢牵牛星教学反思 篇7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

蕴含的相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质疑---拓展 情态价值观: 教学的重点:

1.借助诵读和赏析,体会叠词的精妙运用; 2.借助描写分析,感知织女的相思之情。教学的难点:

体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感。教学的课时:一课时 教学的过程: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用朗朗书声走入这首诗歌的学习。

1.教师范读。2.自由练读。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自己的节奏和理解。3.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古诗十九首》多为抒情诗,《迢迢牵牛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通读全诗,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2.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感叹词来抒发你的读后感情,你愿意用哪个字呢?

哎!

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这种感叹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可以传递出你读出的这份情感?

伤感、哀怨。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迢迢牵牛星,齐)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

纷纷织女泪尽洒,谁解其中相思味!那泪如雨下的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2)脉脉不得语。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也是一种语言。(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象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玩弄、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相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同样写女子的愁情。是那句啊?“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今天这个词语仍然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不远万里,“千里迢迢”。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

“盈盈”写出了水之物貌,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见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只好默默相视,以

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我们常用千山万水来表达距离相隔之遥远,可那距离的足够遥远,有时即使心中惦念,也能化作浪漫与嘱托,就像李白的闻王昌龄中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时也足以让思念豁达,就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可是,当距离仅为“一水”相隔时,人们心中的期望就会被无形中加大,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明明能够彼此相望,却无法执手时,这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涯的苦楚就让人纠结无奈、愁肠百结,万般不甘。

“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情的象征。这样的写法,后世也有借鉴。我们曾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里“那湾浅浅的海峡”,写出的就是这份遥望与无助。

3.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运动相当普遍。

迢迢,是星空的距离; 皎皎,是星空的光线; 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 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 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样的形容,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含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细致真切。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气势连贯,音节优美,增强节奏。四.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1.《诗经》中的305篇里有204篇见用叠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叠字达13首之多,如《青青河畔草》全诗10句,开头六句连用叠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五.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使用叠字,尝试创作一组五言诗句,书写自己眼前之景或表达内心之情。

六.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泣涕如雨相思

脉脉不语迢迢牵牛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反思 篇8

《丁丁和牵牛花》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上了三个课时,加上写字。明显,超标了。不过值!课文还是采用的随文识字教学,朗读训练也比较到位,现在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朗读,也知道怎样朗读了,心里很高兴。可是学习的过程中总有新东西不断的出现,这堂课就要处理一个“祈使句”的问题。首先,我请孩子们反复读“牵牛花,请你快快长大发芽,让王奶奶也能看到鲜花吧!”这句话,在带着他们到现实中去体会,孩子们说到了“有礼貌”、“着急的期待”等等,有了感情的铺垫,在告诉他们这句话是祈使句,并且再板书一句祈使句,观察特点,总结出祈使句的模式:XXX,请你_______________吧!熟悉了句式以后,让孩子仿写、拓展,加深了他们对于祈使句的印象,掌握了“!”的`使用方法。这个地方耗时较多,但是效果还不错。

另一个耗时的地方就是写字的指导。指导模式:请小老师来教,自己选字,先说结构,再说笔顺、笔画,接着观察压线的笔画,最后是试着到黑板上来写。通过孩子自主参与来提高他们在写字环节中的兴趣,效果不错,就是费时。不是特别难的字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小鸟和牵牛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上课班级 二(3)班 学生人数 50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缠在”等难读的字词。

2.体会小鸟生病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了解凤仙花、小草、牵牛花植物的生长特点,感悟凤仙花、小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3.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体会牵牛花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2. 体会牵牛花、小草及凤仙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上课之前,先来聊聊天。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谁来介绍自己的朋友?(生举手)你们平时在一起会玩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适当点拨)

2.有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几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小朋友们仔细看,课题中有个“牵”字较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大,中间是个,下面是个牛字。

3.齐读课题,小鸟和牵牛花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

1.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请小朋友打开课文171页,仔细地读一读,把你觉得难读的字词圈出来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这几个词看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顽皮地从课文中跳出来了,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

A.出示第一组词:玩儿 一点儿 一会儿 那儿 蔓儿

自由读一读,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个“儿”字)

谁来告诉大家儿化音该怎么读?开火车读,齐读。

B.小朋友们儿化音读得真好,但是老是刚才看小朋友读书的时候发现大家读第六自然段时碰到了许多拦路虎,这一自然段生字词很多,谁来读读标红色的词语:

蔓儿 缠在 榆树 蒙蒙亮 终于 鸟窝 嗒嘀嗒 小喇叭

(1)指图解释:蔓儿?演示“缠”,缠的意思就是“绕”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这些词语朋友你们都认识了,相信你能把句子读好,自己连起来把句子读一读。

(4)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5)师生齐读。

3.不错,字词朋友都认识了,那你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好朋友呢?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有困难)你能借助填空题说说这些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吗?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中人物的心情。

(一)感悟小鸟的寂寞、孤独。

1.小鸟病了,他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一、二自然段?(出示一二自然段)指名一生读。

师:是啊,他生病了,再也不能每天飞下树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这时,他在想些什么呢?

(在出示的一二自然段中变红下面一句话)一起读

投影出示: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

教师提示:“啊”在“好”字后面要读成“哇”。听老师读这句话,一起读。

2.小鸟心情怎么样?(孤单、寂寞)怪不得他这样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

(能给“要是”换个词吗?假如,如果)

(二)感悟凤仙花、小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1.于是小鸟请求凤仙花姐姐和小草弟弟帮助自己,(板书:凤仙花 小草)下面自己读读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她们说话时的样子。

投影出示3、4自然段,谁来读读小鸟和凤仙花的对话?凤仙花为什么“ 红着脸”说呢?

凤仙花多么想上去陪朋友玩啊!可是她不会爬树也不会飞。(板书:不会 也不会)

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所以她红着脸说--学生接读。

2.谁来读读小鸟和小草的对话。。

3.小草也多想上去陪朋友说说话啊!可是他?(板书:没有 没有)

4.分角色朗读3、4自然段。

(三)感悟牵牛花的急切、带劲与爱心。

1.看着凤仙花姐姐和小草弟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牵牛花安慰她们说:“别发愁,我去陪陪小鸟。”下面,自己读读6、7、8自然段,把牵牛花帮助小鸟的句子记在脑子里。

2.能选用屏幕上的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吗?

投影出示:蔓儿 缠 榆树 蒙蒙亮 终于 鸟窝 嗒滴答 小喇叭

3.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

师:多么有爱心的朋友!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牵牛花缠住榆树,爬得这么使劲,吹得这么带劲。(板书:牵牛花 缠 爬 吹)

四、写字

1. 课件出示句子:

吹 冲

他睁开眼睛,牵牛花正在他身边, 着他 喇叭呢!(填空)

2.说说结构,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写“吹、冲”两字。

板书设计:

小鸟和牵牛花

凤仙花 不会 也不会

小草 没有 没有

牵牛花 缠 爬 吹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前不能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上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意见下一篇:建筑系毕业实习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