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因材施教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因材施教(精选12篇)

体育因材施教 篇1

【内容摘要】:因材施教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从而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品行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目的

(一)因材施教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限于身体锻炼与动作技能的掌握,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因材施教正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才能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二)因材施教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练习状态之中,不断感受到求知和进步的乐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

学生的身体形态、运动能力与身心素质等不尽相同,体育教学应该正视这些实际情况,根据教学总目标,并按合理的因素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成,都能体验到体育课的快乐。

学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1)把操场分为几段,一段蛙跳练习;一段助跑练习;一段自由跳练习;一段立定跳练习。(2)小组设定目标结伴进行。(3)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穿插各种动作。(4)要求所有动作都必须在跑跳中进行;练习前,教师讲解练习方法,提出要求。任务下达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进行练习,既解决了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又进行了自主学习,没有了压抑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情况,随时用语言给予鼓励、点拨、纠正错误动作。

(三)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人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又有强弱之分。传统教学目标的确定未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考试和评定体育课成绩模式单一,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体育基础好的、身体素质强的学生,不需要努力可轻易获得好成绩;体育基础差的、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即使刻苦练习,成绩仍然不理想。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考试评分外,还应增加平时“积极练习”评分方法,即我们平时说的“态度分”。这样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认真练习,就无法获得优秀;身体素质差的,通过刻苦勤奋的练习,既能学会体育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又能获得良好的成绩。这种方法采用后,促进好的学生会更精益求精,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也不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差,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

体育因材施教 篇2

学校体育课是集体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有一定差异,在相同的体育项目、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考核标准,不同的教学对象,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就会有些同学感觉运动量不够,有些同学觉得不能完成。采取分层次教学,减小运动差异,更能达到学生的健身目的。为此,以教学大纲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分层次教学,学生的运动热情更高、效果更好。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基本素质提高——按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阶段侧重推进。

专项技术提高——按每个学生的专项水平开设的,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重在过程。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分为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的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不同层次学生的难度系数不一样,按照难、中、易来分布。在完成次数、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它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对层次较低的学生鼓励为主,中、高层次的学生鞭策为主。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测试项目主要有身高、体重;1500米;立定跳远;握力,根据测得学生体质健康的标准,制定每个学生的提高目标。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单项成绩划分,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教学。如篮球的运球,学生根据篮球水平,高层次可以做各种跨下、转身运球;中、低层次的可以做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启发诱导

教师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篮球教学可以先和学生谈谈NBA,聊聊姚明、谈谈CUBA;足球和学生聊聊卡卡、聊聊皇马;田径聊聊刘翔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先认可,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教学。注重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对问题初步探讨,在学生脑海形成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技术动作,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以鼓励为主,注重习惯、爱好的培养。

四、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考核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进行。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如分数的分配比例等可以适当的调节,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锻炼的过程。特别是对身体素质特差的学生还可适当降低标准,如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及表现、体质评价等情况,以达标为主确定考核成绩。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实行每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升降层次的制度。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身体素质也有明显提高。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更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不足和不够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摘要:相同的体育项目、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考核标准,面对着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都有一定差异的教学对象,就会产生有些同学运动量不够,有些同学不能完成。采用分层次教学减小运动差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更好的达到健身目的。

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则 篇3

划,让个性得到张扬、特点得到彰显,在发挥集体教育最大作用的同时,着眼于个体的蓬勃生命、健康成长。

一、基于学生,科学分析师生的综合情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给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烙上了深深的个性色彩,有的教师擅长用言语进行直观的表达,有的教师喜好用肢体语言对教学问题进行示范,有的教师关注教学媒介在活动中的应用。如此种种,都属于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从另一个侧面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了解教师自身的同时,更要重点解读学生,包括班级的整体体育水平、活动项目的倾向性问题、特殊的体育苗子、学生学习的风格特点,等等。力争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度融合、和谐共生。

有一年,我教学的初一一个班,女生居多,通过学期初的了解,我发现近90%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原来在小学的时候,舞蹈是学校的特色项目。从开学的几节体育课来看,大部分学生的柔韧性较好、协调能力也很强,他们对力量性的活动不感兴趣,理论训练不到位。我平时喜欢跳霹雳舞,也经常参加一些比赛。因此,我和学生一起制订今后班级的体育教学计划,将韵律操、啞铃操、单双杠体操融入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弥补了学生体育发展中的不足,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拉埃丁和斯泰莱的一项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完全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这不一定是好事。这时学生容易提早预见自己的学习效果,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和学习兴趣的丧失。经验丰富的老师总是在教学方式匹配的同时,适当地制造“失配”机会,一方面,给学生留有学习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风格的转型与完善。

二、理解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学科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对体育训练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我引导他们参与跳绳活动,特别创造出花样跳绳活动,如向前摇、向后摇,单脚挑、双脚跳,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单人双臂交叉跳、多人穿梭跳,并开展跳绳比赛活动,原先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也很乐意地加入活动的行列。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他们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浸染积极乐观、豁达大方的体育文化?仅仅靠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给学生施加体育精神的影响,借助各种活动和途径,为他们创设机会,需要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让学生在备受呵护中迸发出对学科的情感,

需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允许他们通过多次或更长的实践活动摸索体育活动的规律,进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尊重学生,充分利用差异性资源

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只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发展特点,那么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正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从现实世界看到的是另一道风景,因为教育事业的艰巨性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让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量身制订规划,更不可能让计划追随着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一问题,才能尊重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上学年,我们班小王的篮球考核成绩一直很落后,尽管他很努力,但是进步却不是很明显,不但学生自己着急、懊恼,我和其他的同学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但我们达成共识,不许嘲笑他的姿势和成绩。同时,有几个篮球打得比较好的同学主动请缨,利用课后时间多约他参加训练活动,渐渐地,小王有了感觉,对篮球入了行,不但考核过关,而且还成了学校篮球队的重要成员,后来当他知道大家为他做的这一切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先天条件、后天的教育方式、家庭文化差异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水平,做到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有拔高性的训练,又有满足暂时落后学生需求的基本活动。一节体育课,要让所有学生都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让不同体育水平的学生互相影响,共同提高。

“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实践证明,班级授课制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进行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但是,对个别特殊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特长的展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独特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认识个性化教育的独特意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差异性教学与集体教学相整合,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全面和谐的成长。

因材施教 篇4

程颢、程颐对孔子的因人而教思想推崇备至,他们把这一经验第一次概括成“因材施教”的思想,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们说:“西北东南,人材不同,气之厚薄异也”,“君子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亏者而成之而已”,“强勇者抑之,畏缩者充而养之。”可见二程对孔子“因材施教”思想领会之深。南宋教育家朱熹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禀气有异”,故资质不同,进而提出教育“必尽人之材”的主张。所不同的是,他从理,.论上做了新的论证,并在实践中提出了新的措施。朱熹关于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主张,同以往教育家提出的见解相比,更加深入和具体了。

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重视教育的作用,“因材施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中叶的教育家王守仁,对“因材施教”给予了新的解释,认为教学不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成就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他说:“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主张教育旨在成就不同学者的主观个性,造就豪杰之士的战斗精神,完成每一个性的独立人格,从辨证的角度阐述了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无定法”、“因人而施”这八个字,概括既简要又准确,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明末清初的教育家王夫之、颜元,在讲学授徒的实践活动中,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导诸生。王夫之说:“教思之无穷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颜元也说:“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则易成圣贤,而无龃龉捍格、终身不就之患。”他们都认为人性不同,才力各异,应当“因材施教”,导其所长,矫其所短,使学生“竭尽上达之旨”。

所谓因材施教 篇5

那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呢?

(1)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也谈因材施教 篇6

也谈因材施教

我有一个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进入大学不久,大学生中的不良倾向就在这名同学身上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了:沉迷于网吧,晚上彻夜不归;经常旷课,甚至连考试都不参加;对专业没有兴趣,对就业忧心忡忡;偶尔上一

作 者:华银峰 Hua Yinfeng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团委,合肥,230601刊 名:高校辅导员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COLLEGE ADVISOR年,卷(期):1(4)分类号:G641关键词:

体育因材施教 篇7

一、模块教学模式值得引入到中职体育教学

教师要开展中职体育教学实践,就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状况以及他们的综合素养形成要求,并借鉴其他学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使中职体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处在18周岁左右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皆趋于成熟,然而他们的身心素质尚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男女生之间也有一定差别,他们都养成独特的个性,也有了专业选择的独立见解。另外,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从较落后的城乡地区来的,体育基础一般不太好,身心素质也不是太好。可是健康的身心素质是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中职体育专业也要求具备健康的身心基础。因此,中职学校应从实际情况考量,编订更加符合实际的专业课程教材,设计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男女生可以合理分化,区别开展教学过程,但要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训练活动时间。

二、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体育训练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体育专业教学实践时,一定要逐渐转变观念,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意识,使他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还给他们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健康第一、全面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体育理念是值得倡导的,学生在学习中应提升认知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健体育训练的健康理念,认识到体育锻炼是终身事业,有利于每个人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导学生提高训练效果,增进合作锻炼的团队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法就应当引起教师的关注,它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比较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和体育训练,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和学习中来,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和谐互动,找到更加适合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模式,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体育技能,达到中职教育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要结合中职体育教育的特性择取更加合理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等。中职学校要向社会输送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一线技能岗位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并且能让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岗位后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所以,中职体育教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很有必要,也很关键。设计好合理的教学规划内容以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开展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体育技能,掌握将来职业规划所需要的各方面素质,并且在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创新合作的精神,使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发展得更加顺利。

三、细致构筑并灵活沿用多元化体育课程的指导评价体系

多元化体育课程的指导评价体系提倡中职体育教师多进行开展评价交流机制,加入到其他专项技能训练之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可以开展阶段化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帮助学生学习锻炼改造,通过动态和静态的交接对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量化的考量,根据考量结果设计适合他们的强化训练的方案模式。

此外,中职体育专业的教师要及时根据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求,开展强化双师型技能和素质提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不断探索,创新观念,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有效地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总之,中职体育教育工作内容繁多,又有很多的局限性和阻碍。教师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改进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状况有很大的作用,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教师通过探索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激情,增强他们的身心素质,相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会给体育教师提供不错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郭荣美.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2(3):123-130.

体育因材施教 篇8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常常这样想:体育应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我有责任使学生十分高兴的来上体育课,非常满意的上完体育课,盼望下次再来上我的体育课。那么怎样去做到呢?经验告诉我,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及成功带来的满足。

分层分组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教法,效果很好。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能力、体质、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及心理倾向,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练体育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一、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必须客观的去把握好,真正了解学生的原有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及性格特征,然后进行分组,并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学生的学生的原有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并加以小组调整。

一般将学生最近的能力与水平,作为分组和制定目标的依据,制定的目标要定位在“最近发展区”,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实现性,就是既要让学生跳一跳,又要使他们能摘到桃子,如果目标过高,使学生连连失败,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消极情绪,伤害学生的学练情感,如洛阳中招体育考试,立定跳远项目,女生的满分标准是199cm,几个学生目前的成绩是182cm,那么教师给他们定的近期目标就应是185cm—187cm,让她们经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并体验到成功,这种积极的体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体育课程对学生所期望的目标是学生做到基础﹢特长,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是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向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爱好发展。因此,教学目标就要有上下不同层次,除了90%---95%的学生都能吃得饱的最低线目标外,还要适当考虑“吃不饱、想吃的更好”的学生的需求,定出中线目标和上线目标等,做到“下要保底,中不限制,上不封顶”。

目标的制定要利于测评、操作、记录、检查,如一些学生的1000米跑成绩不太好,给他们制定的目标,就是让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提高20秒—40秒;立定跳远成绩不太理想,,就让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提高5cm¬—20cm;篮球"8"字型运球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提升1秒-5秒;学会一套武术拳,并能说出各个动作名称与动作要求等.

二、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

对于不同差异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将会在不同的起点都得到提高

必修性教材,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练,与最低线目标相适配,如初中《体育与健康》标准要求的必测项目的练习—肺活量、身高、体重可常强调、定期测。还有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选修的100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或其它项目,,这些不需深教、细教,但需要学生常练习的,可作为常规练习项目,安排在多个课时里,及素质练习课上,要求全体学生学练,且有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近、远期目标。再如一些入门型项目,如台球、棒球、橄榄球、游泳、保龄球、链球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初步学会一些项目,对它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的终身体育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每学期坚持向学生介绍两三种。

选修性教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社会时尚的、健身价值高的、学生喜爱的、简单易行的、体育教师也可以教的运动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让学生选择2—4个运动项目,学好它,使自己的运动技能充分得到发展,这与中线目标想适配,

此类教材,每学年安排25-35个学时,让学生真正学好2—4个体育运动项目。

发展性教材与上线目标想适配,如奥运会项目、世界影响比较大的项目、本地区运动会项目、本地区经常开展的竞赛项目、高一级学校招收的体育特长生项目等,为使一些体育尖子生更好的发展其特长,教材的选择必需要照顾到这方面。如篮球运球突破技术、后仰投篮技术、篮球后卫组织能力的培养,200米、400米短跑的弯道跑技术等

三、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第一是分组,首先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其次在性别分组的基础上,要么按照学生的健康、技术、体能状况,将相近的分为一组即同质分组;要么按照学生的健康、技术、体能状况,将相差较远的分为一组即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有利于学生横向对比,从而进步,如跳高时,将不同小组的起跳高度调的不一样,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高度练习,会节省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异质分组有利于发挥尖子生的骨干作用,协助教师帮本组的较差的学生学练。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定如何分组。

第二是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是在教材内容为新学教材、且器材单一、数量足够、学生人数在40--45人时使用,如一节课的第一部分是思想动员,第二部分是热身练习,第三部分是专项辅助练习,第四部分是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可以运用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教学,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进行传接球练习,第五部分是武术组合拳,也是运用全班练习、复习这一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第六部分集体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第七部分集体放松练习。第八部分集体小结下课。分组轮换时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体育小组小组长组织得力时使用,此教法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开展互帮互学。但教师要注意,把侧重点要放在学习新教材的一组及教材难度较大的一组,特别关注有安全隐患的练习项目,好要照顾体弱组。如下图三组两次轮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分组教学形式。

一组(新)武 术

二组(复)跳 高

三组(复)跳 绳

四、有效实施个别指导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直接关系到好、中、差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别指导的成功与有效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做到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共性问题就集体辅导,个性问题就单独指点;个别指导要有针对性,知道病因所在,做到有的放矢,个别指导要有及时性,不能让错误动作定型,形成失误积累,

五、态度要亲切友善

因材施教 体验成功 篇9

摘要:

本文是通过我在高二年级体育教学中的一个教学案例,来分析说明在民办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必须从学校校情和学情出发,着眼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愉悦。关键词:因材施教

正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手段。我校学生是全区进分最低的,知识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说在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而且,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身冠养的占多数,怕吃苦,独立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体育课中有很多时候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都是很多很强的,对于这些捧在掌心的孩子来说,要么就是不能完成任务,要么就是经常偷懒逃避,这些孩子通常被认定为体育“问题生”,但他们绝不是“坏孩子”。我个人认为,这些不完全成年的孩子,脑海里还没有形成完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高中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男生好动,女生好静,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的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学习武术。武术是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新编长拳主要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青年长拳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学习新编长拳可以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但是新编长拳的动作比较复杂,有几个动作比较难,例如:大跃步冲拳、腾空飞脚等。对于我们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虽然说挑战性很强,但容易造成学生失败后失去学练的兴趣。因此,我在单元教学设计上作出了适当的调整。

在高二年级整个武术单元的教学中,我先是加入了课外内容的教学——五步拳。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合而成的套路动作,连起势和收势一共才九个动作。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掌握,通过教学之后,学生能连贯的把套路展示出来,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武术产生了基本的学习兴趣。从五步拳导入学习,再教授新编长拳,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热情。尽管是这样,我还是将新编长拳的几个难度动作简化了,例如大跃步冲拳改为望月平衡,改编之后取消了原先的跳起的动作,只是上步钩腿平衡,虽然动作简化了,但是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素质。简化后学生可以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个动作,连贯性增强,学生体会到武术套路连贯完成的美感。对于腾空飞脚,让学生看图模仿,发现学生根本没办法达到腾空的高度和抬脚所需的柔韧性,因此,这个难度动作我就干脆取消。对学生不感兴趣的不教,对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不教。留出课时让他们多学习其他技术动作,多做完整练习,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将那些难度动作作为附加练习,进行分层教学。动作套路掌握熟练准确的学生让他们作为拓展性练习,根据教材书本上的动作要领和图解可以自行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针对一部分简单套路都只是基本掌握的学生,我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他们能连贯完成套路动作,保证武术套路的手型和步型的准确性和动作规格。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的设定具有合理性,可达成性,但又有挑战性。学生就会

大大的提高学练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对高二年级武术的教学,我发现要让每位学生确实学有所获,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学生需要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老师的鼓励,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等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于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技能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他们的不断进取。

实施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层层推进。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否则堆积起来的重难点像拦路虎一样使学生畏惧不前,逐渐失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来设计教学计划,选择教材,设计课案,必要时要改变教材,简化教材。由简易到疑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相同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和目标,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其次,我们要掌握学生心理,尊重鼓励学生。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于运动水平差的学生和我们体育课中所谓的“小胖子”,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学习心理疏导,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我们首先分析他们学习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其次,要尊重、宽容、善待他们,这样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

当然,因材施教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要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步。教育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一次课堂表现或者一次的运动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非常片面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学会欣赏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愿望。这样会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社会发展需求规律的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确实学有所得,收获成功。

孙晓萍

因材施教很重要 篇10

老师:平盟王老师

科目:高二生物

4月4日是清明节,很多人都在享受假期的最后一天,而今天我的任务是去景同学家听平盟教育的王老师的生物辅导课,时间是早上7点。

由于景同学家住在离市区比较远的石景山区,住在四惠的王老师5点半就开始出发,但由于交通管制等客观原因,还是将近7点半才到辅导地点,景同学的家长很理解老师,7点30分王老师开始给景同学辅导生物。

这是王老师第一次给景同学辅导,之前平盟教育教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将景同学的生物学习情况以及本次课的重点辅导内容反馈给王老师,本次的辅导内容为:生物的变异和育种,DNA复转翻的问题以及减数分裂。

辅导开始,王老师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具体了解景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首先是景同学自己提出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王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其次,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景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式,王老师发现景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而且比较善于思考,因此,下一步王老师在帮景同学解答疑问、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尽量挖掘深处的知识点,提升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理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一边画图一边讲解,深化了景同学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这些图也成为景同学进行知识总结的很有价值的资料。除了巩固基础知识,挖掘深层联系之外,王老师还对景同学的一些错题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总结,将知识与运用相结合,强化了解题和运用能力。

2个多小时的辅导时间在学习、探究、对话的氛围中悄悄流走,整个过程,王老师都耐心细致,认真回答景同学的每一个疑问,并不断将景同学的思考引导至更深处更细致处,通过这次辅导,景同学的很多知识障碍被排除,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相信这次辅导能对景同学的学习产生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体育因材施教 篇11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突出理念上的“以人为本”,实施中的“以学生为本”,教师兼顾“教学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孔子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典范,实现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特长兼顾的整合。在新课改的今天,将这一原则内化为一种理念,变为一种策略,可以处理教学中的统一要求和学生个性特长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一种常规的教学模式。

一、点燃学生体育兴趣——因材施教之基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无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见,兴趣推动他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小学生最大特点就是爱玩,喜欢体育课,多数因素是不用坐在教室里面对书本与黑板,可以在操场上任意跑跳。体育课多在户外进行,但是,同样的班级,一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同学就能在老师指导下非常认真地练习,而有的同学任凭老师怎么强调也提不起精神,主要就是学生个体基础与兴趣存在差异性。笔者抓住这一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摸索不同学生兴趣,根据学生不同兴趣进行教学。如小学球类教学时,包括小篮球、小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笔者不做统一规定,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参与其中,如篮球运动的学习,在跑、跳、投等各个运动形式中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训练,全员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体育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增加课堂练习中的合作,笔者在教学中还设计了“惩罚”措施。如排球教学中,教学生垫球练习,十分钟后为小组传球,垫球传球过程中,失误了就要在垫子上被“惩罚”——做5个仰卧起坐。为了不被罚,学生纷纷与其他同学交流垫球传球技巧经验。基于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配合,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从小享受到了体育课程的乐趣。

二、恰当地给学生分层——因材施教之源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这句俗语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教育界提出来一个话题——“分层教学”,即基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合理恰当地分组,使各组水平相近,然后分层区别对待,从而各组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是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避免了“优等生作业后闲无事,后进生忙也跟不上”的局面,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摘到桃子”,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师生合作、生生交流的高效。

如教学快速跑时,快速跑是最快位移能力的体现,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对快速跑非常擅长,最适合那些好动、好玩的学生,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采取直接比赛的方式,以50米短跑比赛帮助这类学生练习,练习过程中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动作,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素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奔跑能力。在竞赛中树立起团队竞争意识,但是存在一些特胖生与身体较瘦弱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对跑步无兴趣,笔者不是强迫他们跑,而是为他们设计一些课堂游戏,要动起来,如玩“老鹰抓小鸡”,通过游戏加强学生腿部活动,可以起到短跑的效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之恰当的分层教育方式,既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小学生健康发展,又符合当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三、更新课堂评价理念——因材施教之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评价以多元内容、多元方法、多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课程标准》提出“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既要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又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笔者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按成绩划分的等级评价,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如笔者给学生的体育评分标准,不仅看最后一次的检测成绩,而是把学生日常体育练习表现作为成绩单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中,即“总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这样的评级模式更能规范学生在日常体育课堂上的表现。除了教师评价外,还会安排学生自评、生与生间的互评。既尊重学生的个体、个性,又增加评价的公正性,同时简化操作程序,对学生实现综合评价。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恰当运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锻炼中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体育潜能。

参考文献:

[1]白宝玲.让体育课堂充满童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2).

[2]周奇.浅谈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09(27).

[3]龚静.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1.

[4]郑安福.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6(04).

[5]王晓霞.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开展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6(04).

体育因材施教 篇12

第一,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施行相应的教育。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如我在《蓝球技能》教学中, 对学生实施多练少讲, 告诉学生只要努力,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练习时, 要做好课堂巡回指导, 及时反馈信息。在练习时, 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及解决, 会使我们的学生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教师一发现问题就应迅速解决, 而且是面对面地进行, 这样学生的运动水平才会提高。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建议, 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做练习。

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合适自己的体育锻炼, 避免了有些学生由于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事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 使得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运动水平提升的喜悦, 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使之得到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和弱势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采取不同的措施,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通过这一教学法, 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朱熹指出:“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真正来源, 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也说明了这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学中更是值得探索和坚持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把全班分成若几个兴趣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按兴趣上课, 使学生的特长从小就有所发展, 体育教师针对个人的特长进行集中、系统、全面的训练, 培养体育骨干。这样, 学生由兴趣开始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因材施教方法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根据备课要求, 着重于不同类别的学生, 实施中速推进, 兼顾优差两头, 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学生类别进行反复练习, 提高熟练度。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 教师就要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 及时帮助各水平段的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各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练习, 发现新问题, 及时矫正。

第二,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但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 备好课。不仅备教材、教法, 更应该备学生, 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针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来调整教法以及训练手段。其次, 上好课。在课堂中, 教师应改变指挥者的角色,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活动, 指导学生活动, 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探索, 使学生体会到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练。再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体育课的必要环节, 没有反思就不会提高, 没有反思就不会看到长处及短处。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 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教学个性,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 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切实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第三, 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 教师应开动脑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对此我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我发现男学生偏爱球类、游泳项目, 女学生喜欢健美操、羽毛球项目。学生所喜欢的项目一般是从兴趣出发, 且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的差异对项目的选择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有了兴趣, 便有了学习的动力, 各项活动就能顺利开展。

上一篇:暑期夏令营策划书下一篇:双拥领导小组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