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招生计划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昌大学招生计划(精选8篇)

南昌大学招生计划 篇1

学新学期计划书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一: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们会更多地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我发现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把自己的办公室.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们全体师生必定回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为了实现我们的新进步: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新目标。大学学习计划书我们每一位师生在自己的人生大目标下,都会有着符合自己实际的更高.更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作一番具体的分析,找出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关键,持之以恒,在目标的引领和激励下,必定会取得新的进步。

其次,我们更要有三个新的努力。第一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做,自己是自己发展.进步的内因,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为自己,为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更是为期盼我们成材贡献的国家。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我们的进步和提升,无论是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是如此。第二是老师的努力。老师是我们的指导者,他们的教育帮助.引导和鼓舞都会促使我们的进步。因此,千万要虚心接受老师们每一天的教育和

帮助,同时还要心存感激,感激老师给的每一份教育和帮助。没有老师们今天严格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未来。对老师的努力越感激,我们就会越努力,就会越进步,就会像我们的老师一样,一样的优秀和成功。第三是好朋友的努力。好朋友有很多,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好朋友一样去爱他们,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是知心者。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困难.喜悦.悲伤.所思所行都告诉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和监督,而每一份帮助和监督,都是我们前进的助力和动力,我们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

同学们,老师们,祝愿我们一中每一位师生在新学期里,以新的气象,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进步!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二:

第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可以说是泡汤了,最后的结果让我很不满意,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工作

等等,都让我的大一计划,前都给证明了,那种计划是不可行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操作行.

所以大一第二学期以来,我就想改变我以前的学习计划,让我在大一的的第二学期有所收获.

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第二学期是我的实施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社坛,来锻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过的好一点儿.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我要改变以前的交友方式,今年应该广交朋友.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若有适合我第

二工作的话,我要好好的工作.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能舍得和放弃,不要太在意很多小事.

第九,努力的完成这个计划,看看自己的人生是否有自己主宰.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大学新学期计划书三:

作为一名顺利度过大一上半学期的学生,我受益颇丰。回顾加入大连职业技术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作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对这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思想、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学习方面,我克服了从中专到大专转变的种种不适。经过一学期的锻炼,我认识到了大专与中专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以及学习习惯方面的重大区别,并有了一点心得。

1.中专的学习动机十分简单,努力

学习和复习,能顺利的上大专。

南昌大学招生计划 篇2

从人才培养、价值公平和政策效用三个维度, 探讨大学使命与照顾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不管是所谓绝对平等的入学政策还是照顾政策就其本身而言, 都是地区性的、情境性的和暂时的, 对大学使命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而非总体性的。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全国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享有上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自施行以来, 大学招生照顾政策对培养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人才, 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发展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法律、社会和国际三个层面进行思考, 阐释了大学本质目的与我国少数民族高考照顾政策之间的关系。

国外大学花样招生 篇3

德国:提前选拔大学“苗子”

德国实行6-18岁的12年义务教育,教育体制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中等教育相当重要,能否进入大学几乎全靠这个时期的成绩。

德国各州拥有相当大的教育自主权,高级中学毕业考试及其他高校入学考试由各州出题。高中所要完成的课程,就是学生考试的科目,分必修和选修两类。高校录取新生,是以完全中学毕业证书或与之有同等价值的文凭为依据,想拿到这个证书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持证者有自由选择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

20世纪60年代德国提出“大学门前不分贫富”的口号,并开始实施免费教育。直到今天,德国的国立大学也还是不收学费的。也正因如此,德国只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奖学金。

德国住房比较宽松,学校有足够的宿舍提供给学生。但是学生必须提前登记,否则,即使有现成的空房也要花几天时间办完繁杂的手续才能入住。

澳大利亚:最没压力的高考

每年10月份,澳大利亚各州的高考就开始了,持续时间达1个月之久。中学生有考试时去考试,没有考试时照常上课、玩乐。首都堪培拉干脆不考试,取平时成绩的平均值。

当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分数线的高低也不同。医科、心理学和法律等专业要求的分数很高,有志于从事这些职业的考生要下些功夫。不过,没有升学的人随时可以进入大学。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类似大学预科的学校,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只要成绩合格就能自动进入大学。

在澳大利亚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下,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都能过得不错。澳大利亚人对孩子是否上大学也无强烈的要求。所以,本地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许多中学开学时学生济济一堂,毕业时流失近1/3。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教育的华人的孩子就显得出类拔萃。

英国:严谨中富有灵活性

英国中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要参加GCSE考试,即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通常要考8—10门课程,由英国教育部门统一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全国统考。通过GCSE考试后,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而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则还必须继续在高中学习两年,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作准备。

高中毕业时要通过A-LEVEL考试即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普通教育证书高级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只有在A-LEVEL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才能被一流大学录取,进行深造。

以前,英国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由国家负担。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开始,私人负担的部分越来越多。现在学生生活费的一半以助学金的形式发放,另外一半是贷学金。而且助学金正在逐年减少,贷学金的比例增加。

英国大学一般都给学生提供公寓式宿舍,租金相对较便宜,一些大型的学生宿舍还带有食堂。如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想在校外租房子住,学校也不会干涉。

日本:学生追求名牌大学

高考在日本是一件大事。因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要想达到更好的层次,哪个大学毕业十分重要。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决定一个人进入社会后起跑线在哪里,所以高考堪称命运的转折点。日本的名牌大学相当难考,考上了名牌大学无疑是鲤鱼跃龙门。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1月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然后,从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

日本大学的奖学金有很多种,分别由学校、政府、地方团体和私人社团等提供。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文部省奖学金”,获得此种奖学金的学生被称为“国费生”,资金额足以解决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此外还有旅行费交通费,住房费等津贴。日本大学的学生宿舍很少绝大部分学生租民房或是住在家里。

美国:综合测评考生

美国高校招生的显著特征是大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招生制度。美国的社区学院完全向本地区申请入学的人开放几乎所有的本地中学毕业生(或具同等学历)都能人学。一些好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则采取综合选拔制度,除要求学生提供升学考试成绩(即SAT或ACT成绩)之外,还需其他多种材料。80%以上的四年制大学在招生时还要参考高中表现,即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成绩班级排名、上课讨论表现以及参加的社会工作情况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奖学金发放标准变成了以学生高中成绩为主,而不是以前的家庭收入做主因。没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毕业后是要偿还的。

美国大学新生能申请的经济资助主要有助学金、奖学金、免学杂费三种。其中助学金是金额最高的。学校对获得助学金的学生不仅免去所有的学杂费。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费。奖学金的形式非常多一个优秀学生很可能同时获得数种奖学金但是奖学金的数额比助学金要小一些。美国院校通常要求一年级新生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所以很多高年级学生到校外租房住。

法国:分为快轨和慢轨两种速度

1808年拿破仑借鉴中国科举考试的做法建立了中学毕业会考制度,直到今天,这项制度仍在实行并有很高的威信。中学会考的必考科目由国家教育部指定,23个学区决定各自的试卷考试日期评分标准。一些名牌大学把中学毕业会考作为招生的第一次筛选考试。

法国的高等学校分为两种速度。普通慢轨大学向所有取得中学毕业会考证书的人开放。快轨大学是高水平的大学。入学者首先要通过中学毕业会考,高中毕业后还要经过两年的预备班学习,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政府考试。每年只有约10%的考生能够被录取。进入快轨大学的学生就像进了保险箱。在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毕业后能够到政府各层次的岗位工作,所以入学竞争十分激烈。

2022年清华大学招生计划 篇4

院校名称科类批次专业名称计划数
清华大学历史本科普通批文科试验班类(经济、金融与管理)1
清华大学历史本科普通批法学类1
清华大学历史本科普通批社会科学试验班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建筑类4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工科试验班类(能源与电气)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计算机类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自动化类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理科试验班类(数理)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理科试验班类(经济、金融与管理)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法学类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理科试验班类(新雅书院)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土木类7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社会科学试验班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电子信息类6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工科试验班类(机械、航空与动力)14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工科试验班类(为先书院)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临床医学类(协和)3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工科试验班(环境与化工类)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理科试验班(化生类)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普通批临床医学类2
清华大学历史本科提前批马克思主义理论1
清华大学物理本科提前批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中核)4

南昌大学生春游计划 篇5

一.明月山

门票:120元(班长可经过正规途径拿到50元一张的门票)

路费:(1)南昌—宜春:

火车:票价33元,历时约3小时;

大巴:票价约50元,历时约3~4小时。

(2)宜春汽车站——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票价8元。

往返车费约:90元(火车)或120元(大巴)。

住宿:帐篷30元每顶,可睡两人。山上亦有小木屋,价格不详。

预计人均门票、车费及住宿费约155~185元。

备注:明月山脚下农家乐之类的餐馆人均消费约20~30元。

二.三清山

门票:150元

路费:(1)南昌—玉山:

火车:票价44元,历时约4小时15分;

大巴:票价约80元,历时约4小时。

(2)玉山客运站——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票价15元。

往返车费约:125元(火车)或195元(大巴)。

住宿:帐篷159元每顶,可睡两人。山脚下小旅馆约50元每人。

预计人均门票、车费及住宿费约335~420元。

三.婺源

门票:170元

路费:(1)南昌—婺源:

大巴:票价约100元,历时约4小时。

火车不详

往返车费约:220元。

住宿:约30元每人。

预计人均门票、车费及住宿费约420元。

四.梅岭

门票:25元

路费:公交约10元

往返车费约:20元。

当天即可返回。

预计人均门票、车费约50元。

备注:伙食费及其它娱乐项目自备。我们只负责需要统一花费的门票、路费、住宿费(自己要单独住其它旅馆的除外)等。确定地点,拿出具体方案后,我们会提前收好这些需要统一付费的钱。本次春游消费全部有参与者自费,班费原则上不负责此次春游的任何开销。

南昌大学招生计划 篇6

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做客搜狐

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搜狐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的话题依然是围绕着高考招生展开的。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静老师来跟大家交流。赵老师你好。

赵静[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化工大学。

赵静[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 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北京化工学院, 1960年就被国家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确认的63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已形成了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法、管理、经济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防科工委创新团队1个;正、副教授近600人。教师人均科研经费、SCI收录科技论文总数、发明专利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励数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大学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我们北京化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怎么样的?

赵静[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北京化工大学非常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确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按学科大类招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选拔培养优秀生,实施优秀生重点培养战略;组建“教学改革实验班”,创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组建工程实验班:与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工程类创新人才;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开放式办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选派留学生,培养国际型人才。学校自1993年开设的由美籍教师讲授的国际商务课程,就是IBC项目,至今已培养近700名学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著名高校开展了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此外,学校每年选派学生作为交换生前往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进行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学校是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首批60所高校之一,先后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70项,北京市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25项;研讨课:架设起了学生与教授之间互动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和方法训练;学科竞赛:学校是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承办单位,让更多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益。

我举两个例子说明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第一个是优秀生培养,我们非常注重采取因材施教,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优秀生可以自主选择本科专业。优秀生可享受本学期优秀生奖学金;特别优秀的可以获得当年度全额优秀生奖学金。学校还将选派部分优秀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1-2个学期。优秀生可优先获得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并参与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生资格的本科生可优先推荐为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并作为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优秀生选拔对象为一、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学校注重在入学新生中选拔优秀生。有两类新生可免试推荐为优秀生候选对象:第一类是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省级赛区二等奖以上的学科竞赛获奖学生; 第二类是高考入学总成绩为我校在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最高分的理工类新生。

第二个例子是科学实验班,科学实验班组建于,该实验班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班”采用“3-5-8”培养模式,就是说大学前三年修完本科四年主要课程,五年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八年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我们实行“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实施“三优式”教育,优秀的学生、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主持人:听了你的介绍,我们北京化工大学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培养。如果考生考进我们学校,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刚才你也说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师资很雄厚,很注重人才的培养,是不是也会有很多优秀的专业?能不能就学科的一些设置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赵静[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办特色专业,学校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设有10个学院,24个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50个硕士点和42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工业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享有盛誉;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生物功能材料、制药工程、通信工程、安全工程、能源科学与技术等一批新兴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北京市特色专业。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所谓的偏理工类的专业之外,我们还有一些文科类的专业,因为很多考生可能会误认为北京化工大学是不是仅有理工类的专业,因为我们现在是一个多科性的大学,所以我校还设有一些文理兼收类的专业,比如说文法学院的法学专业、英语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经管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等。学校是走特色化育人的道路,依据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构建各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纵向必修主干课,以特色化模块课程为横向选修辅助课,纵横交织,相辅相成,夯实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开拓学生学科发展认识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比如我们学校的法学专业确立了大化工环境中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认识行业需求与法律实务关系,研究理工学校法学课程教育规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自开始法学专业开设了具有学科前沿性的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方向的法学实验班。与国内同类学科专业相比,法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具有社会应用性、行业针对性和实务操作性。

再如英语专业,也是依托学校理工背景,引入理工学院案例性实践教学方法,加大听说读写译实景性教学力度,增拓学生科技与外贸英语词汇量,提高科技与外贸英语语言逻辑认知能力,在英语平台上,实现文科语言与科技语言的融合性应用。实现了依托学校理工背景,针对行业性及经济全球化特殊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的.。

现在社会生活非常注重生活质量,人们对学习期间的活动也非常热衷,为了适应这种发展,我们的文化学又新近成立了,去年开始招生的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是一门新兴的体育与教育学科交叉性学科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经营管理与宣传策划人才。学科专业建设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兼具为指导思想,依托学校理工背景环境,借助学校文科类学科专业资源,整合理工、经管、文法等多类教育教学思想与学科专业内涵,设置宽基础广途径重实践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牢固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既能把握休闲体育活动规律和洞察体育休闲市场变化,又能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有效地从事推广、指导、经营、规划、产品策划与设计、开发与组织工作的专门人才。

除了上述几个文化学院之外,我还想提一下我们的经管学院。经管学院下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1993开始一直开办国际商务系列课程,就是IBC项目,课程全程采用全英文教学,由美国富有经验的专家亲自讲授,为学院优秀本科生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学习机会和环境。至今已培养近700名学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此外,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还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合作的优秀生“3+1”、“3+1+1”的联合培养项目,与法国图尔大学和图卢兹第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以及与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期一年和与芬兰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个学期的交换留学生计划。

因此,在我校化工、材料、化学强势学科下设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法学、英语、行政管理类这些文理兼收专业,因其深厚的工科背景和自身的特色,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主持人:文科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赵静[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对。他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更能够适应工作对他提出的一些要求。

大学自主招生质量的实证研究 篇7

关键词:自主招生,试题,人才,质量

考试招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入口,考试招生的质量必然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在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诉求的背景下,提高大学入学考试招生质量定会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的一种制度设计,是针对统一高考之不足,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多年来,自主招生持续改革,报考资格逐步放宽,考试联盟纷纷涌现,考试科目实现“瘦身”,考试公平得到关照。然而即便如此,社会媒体及自主招生相关利益群体仍不满足于现实的自主招生制度,对如何切实发挥大学招生自主权、提高考试招生的科学性以及兼顾考试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表现出强劲的改革诉求[1]。2013年4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自主招生的选拔对象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同时要求自主招生应注重“提高选拔质量”。面对种种改革愿景,在强调顶层设计、协同发展、追求质量的话语背景下,自主招生应摆脱过去修补式的改革思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实现自主招生制度的根本性变革[2]。本研究选择以反映自主招生质量的试题、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两个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分析自主招生质量,以期为深入认识和提高考试招生质量、完善自主招生制度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思路与设计

与统一高考有所不同的是,自主招生是为高校选拔独特性人才的活动,自主招生质量的核心指向便是此种考试是否有助于大学实现其独特性人才选拔的目标,以及通过此种考试评价方式选拔的人才是否是大学所欲选拔的人才。考试试题质量和录取的学生质量是反映自主招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前者可通过研究分析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面试题目及其评价功能进行分析,后者可通过对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期间发展的研究进行分析,揭示自主招生质量。对此问题,侯佳伟[3]、马磊[4]等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某一时间点上自主招生类与普招类大学生的学习发展,比较研究了两类学生的发展差异,分析了自主招生的实效性。横向比较研究的不足在于是静态的采集数据,无法动态性、全程化地观察和研究学生发展状况。为深入全面、动态全程、科学有效地展示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了纵向跟踪研究设计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全程跟踪一级自主招生类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业及发展过程,多维比较分析了两类学生发展情况及其差异;以部分大学自主招生笔试、面试题目为样本,通过文本解读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自主招生试题质量。

具体是,以某“985工程”大学2009级自主招生类学生(简称“A类”学生)107名为实验组,普招类学生(简称“B类”学生)120名为对照组,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发展信息卡,以学年为单位分4次采集数据,系统采集了两类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四年的学业成绩、反映大学生学习与综合发展的相关信息。该大学对自主招生类学生采用分散编班的管理办法,107名A类学生分布在全校9个专业。为了增强与A类学生的可比性,作为对照组的B类学生也按照A类学生的专业分布抽样,从相应的9个专业抽样120名学生。根据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研究需要,编制了“自主招生试题质量调查表”,采用5级评分,共56题,5个维度。施测中发放A类学生107份,B类学生120份,高中生204份,高中教师190份,有效问卷共621份。另外,还深入访谈A类学生26名,B类学生17名,高中生9名,高中教师5位,高考研究专家3位。

二、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文本解读与实证分析

自主招生笔试及面试质量是研究分析自主招生质量的重要维度,试题质量决定着招生质量。本研究从试题的文本解读与实证分析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试题质量。

1. 文本解读。

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相关的文本包括自主招生简章和试题两个部分。自主招生简章中的选拔目标、考试科目与内容说明是自主招生考试命题的航标,自主招生试题应充分反映其选拔目标。解读部分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目标文本(见表1),尽管表述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强调和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特长以及创新潜力等,要求考生不仅要全面发展,还应有某方面的突出特长,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能力。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等题目应以是否有效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展现学生特长为质量标准。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以上大学自主招生简章整理而成

从部分大学自主招生题目看(见表2),特色相对鲜明。其一是题目灵活,很有创新,题目设问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给考生留有极其广阔的思考空间。如清华大学面试题目“假设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穿越到古代哪个朝代,做什么人?三国?还是其他”。类似的题目足以激发考生的创新激情与思维,考生可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其二是试题内容的广泛性,多数试题内容脱离高中教材,可谓中西古今,天文地理。如北京大学题目“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请谈谈你的认识”等。这些题目涉猎十分广泛,学生无法突击备考,而是有赖于日常积累。其三是试题内容的时代性。很多高校的面试题目都紧扣社会热点与时政要闻,以考察考生在学习之余关注社会的意识与程度。如北京大学题目“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请谈谈你的看法”等。其四是试题内容的生活感,很多题目都来源于生活。如复旦大学题目“蛋炒饭怎么做”等。这些富于生活气息的题目既可以考察考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对身边事物的意识与情感,也可考察考生学以致用的通透能力。其五是这样的面试题目对中学素质教育释放出积极信号,即高校的确开始重视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不再只是停留于书本内容。一道道别具匠心的试题,反映了高校选拔学生的独特思路,也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这对中学大胆实施素质教育、纠偏应试教育方向是一记“强心针”[5]。

资料来源:http://edu.qq.com/gaokao/,2012-11-04.

然而,自主招生的试题可谓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在其题目灵活、富于创新、内容广泛、富于时代感的特征背后,也隐藏着不足。其一,自主招生笔试内容仍然落入高中课程内容之窠臼,局限于课本知识考查。其二,试题新颖创新固然是事实,但却被指“偏难古怪”,似乎进入创新人才就要用“偏难古怪”题目考察的误区。其三,试题缺乏系统性,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单就一道题目而言自主招生试题的确是可圈可点,特色鲜明。但根据考试原理及命题原则,一套试题是一个整体,共同承担实现考试选拔目标的功能,不同题目承担不同功能,不仅应重视每道题目的特色,还应综合考虑整套试题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区分度,提高试题的科学性与质量。

2. 实证分析。

对于自主招生的试题,自主招生相关利益群体持有不同态度与看法。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在自主招生试题质量调查的5个维度中,各维度得分均值均高于量表中界值3,其中自主招生的态度得分最高(3.85),其次是试题内容的创新性(3.68)。试题质量(3.05)得分最低,自主招生选拔目标(3.49)、考试内容的科学性(3.47)维度得分居于中间。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普遍支持自主招生,69.6%的被调查者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访谈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表示,自主招生与高中新课改方向一致,与高中开始重视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培养宗旨一致,它为能力趋于多元化发展的学生创造了进入大学的机会。尽管目前的自主招生制度与其期待仍有差距,但他们表示看好它的未来发展。自主招生考试内容的创新性也已为人们所熟悉,50.5%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现出积极的认知,认为试题内容新颖,很有时代感,涉猎面广泛,有利于综合素质评价。但需注意的是,试题质量维度得分较低,人们对其认识不一。41.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很低,题目忽易忽难,仍以考查知识为偏重,不利于综合素质测评;41.9%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试题质量较高,内容新颖,具有创新性;16.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认为尚且不能对试题质量做出判断;46.9%的被调查者认为考试内容不够科学,随意性太强,影响考试质量。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考试招生质量之核心的试题质量尚未获得共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持不同态度。

此外,针对自主招生选拔目标,48.1%的调查者认为不够清晰,过于宏观抽象,而且不同大学之间有趋同倾向,未能体现出人才选拔特色。访谈中高考研究专家认为,根据命题原则,越是清晰的目标越是容易测评,选拔目标的模糊性会使命题人员产生不同理解,进而影响命题,影响试题质量和考试招生质量。4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制度仍没有摆脱统一高考的设计思维和制度痕迹,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进一步比较不同身份的被调查者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认知发现(见表4),A类、B类学生、高中生、高中教师在自主招生试题质量5个维度的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他们在每个维度上的认识各不相同。事后检验(Post Hoc)结果显示,对自主招生的态度中,A类学生、高中生与高中教师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对自主招生持更为积极的态度,但他们与没有参加自主招生的B类大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自主招生目标的认识中,三类学生的态度具有一致性,认为自主招生目标较为清晰,但教师与他们的认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自主招生选拔目标表述宏观模糊,各大学趋同,不利于对高中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引导效应。对自主招生内容的创新性认识中,A类学生、高中生与高中教师的态度具有一致性,认为试题尤其是面试题目很有创新,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他们与B类大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认识中,A类学生与高中生观点一致,认为考试内容科学合理;B类学生与教师态度一致,认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不足。他们两组之间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试题质量的认识中,同样是A类学生与高中生观点一致,认为试题质量相对较高,而B类学生与教师态度一致,认为试题质量较低。他们两组之间的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位高考研究专家也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做出了评判,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0.93,表明评分一致有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考试内容的创新性(3.87),对自主招生的态度(3.60),自主招生选拔目标(3.11),考试内容的科学性(2.63),试题质量(2.58)。可见,考试内容的创新性同样受到专家的好评,但试题质量得分最低,且低于量表中界值3,说明他们对自主招生试题质量的评价很低。访谈资料显示,他们认为大学尚未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命题队伍,自主招生试题不应哗众取宠,自主招生试题缺乏统一设计,逻辑性欠缺,随意性较强,试题的科学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科学合理地测评学生的素质能力,不利于大学选拔适切性人才。他们认为,自主招生命题应以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遵循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范命题程序,提高命题质量。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相关利益群体普遍对自主招生试题及内容的创新性评价最高,但是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普遍最低,表明各方对试题质量仍不够满意。与没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B类学生比较,自主招生考试的既得利益者A类学生和期望通过自主招生改变命运的高中生对自主招生试题及相关评价相对较高。高中教师对自主招生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但对选拔目标、考试内容的科学性、试题质量均表示担忧,认为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13(p<0.05),表明自主招生考试对学生大学学习具有一定预测性,但系数较小,预测力较低。

三、基于两类学生发展比较的自主招生质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比较A、B两类学生的学业发展、综合素质及其差异等来分析自主招生质量。

1. 学业发展。

学业是反映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从学业成绩以及与学业相关的方面比较两类学生的学业发展差异。学习成绩的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5),A、B两类学生在作为大学学习基线的高考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t=-4.48,p<0.001),B类学生高于A类学生,107名A类学生中58名学生是享受自主招生降分政策后被录取的。入学后,A、B两类学生四年学业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B类高于A类。具体到各年级,A类学生大一、大二的学业平均成绩均显著低于B类学生(p<0.001),大三、大四的学业成绩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作为自主招生的A类学生其学业成绩起初显著低于B类学生,但差距从大一到大四逐步缩小并消失。即是说,如果说A类学生进入大学时的学业成绩低于B类学生,那么通过两年的学习努力已经迎头赶上。

两类学生与学业相关的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类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A类学生的兴趣稍偏向于本专业之外的内容,相对广泛,B类学生更多指向本专业学习,相对狭窄。这从二者的跨学科选修课程门次就有体现,A类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均9.26门,B类7.35门,有显著差异(p<0.001)。A类学生平均每周投入于本专业之外学习的时间也显著多于B类学生5.6个小时(p<0.05)。而在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的英语学习中,A类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显著低于B类学生4.7个百分点(p<0.05)。两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访谈中部分A类学生反映对本专业以及课堂之外的内容很有兴趣,但是迫于本专业学习负担,只好放弃部分有兴趣做但又没时间的内容。对A、B两类学生彼此学习行为印象的访谈内容显示,A类学生给B类学生的印象是活跃,参加较多活动;B类学生给A类学生的印象是学习认真,感觉一直都在上自习。

2. 综合发展。

综合发展代表大学生除专业学习之外的内容,是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本研究从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两类学生的综合发展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见表6),A、B两类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X2=40.61,df=2,p<0.001),54.2%的A类学生表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参加次数较多,对应的B类学生只有15.0%;8.4%的A类学生参加活动较少,24.2%的B类学生参加活动较少,高于A类学生比例。两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显著差异(X2=6.05,df=2,p<0.05),41.1%的A类学生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较多,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相对融洽和谐,能够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间的矛盾,其比例高于B类学生(25.8%);19.2%的B类学生则表示交往较少,经常会遇到人际交往障碍,尤其表现为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摩擦,其比例高于A类学生(14.0%)。

心理素质是反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许多大学都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作为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两类学生心理素质的比较结果显示(见表7),在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中,A类学生的正性情感、幸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B类学生(p<0.05)。两类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的负性情感相当,均值分别为2.54、2.58,没有差异。这一结果表明A类学生的积极情感多于B类学生。这一结论与侯佳伟的研究结果一致[3]。两类学生各有其应对负性情感的策略,A类学生会选择聊天(67.2%)、运动(47.1%)、心理咨询(45.6%)等途径舒解,B类学生会选择心理咨询(60.3%)、阅读或学习(57.9%)、聊天(44.0%)等途径化解。两类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70.6%的A类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已经适应大学生活(B类为59.3%),64.6%的B类学生表示有一定适应困难(A类为39.9%)。

3. 就业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两类学生的就业去向存在显著差异(X2=12.46,df=4,p<0.05)。A类学生的读研比例(32.7%)和出国比例(29.0%)显著高于B类学生,B类学生以选择工作(32.5%)和创业(25.0%)为主,读研(23.3%)排在第3位,表明更多A类学生有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愿望(如图1所示)。当然,这也与自主招生类学生的家庭及经济能力有关。相关研究表明,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92.09%∶7.91%,统招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63.13%∶36.87%[6]。本研究中A、B两类学生的城乡户籍比例分别是91.8%∶8.2%和60.6%∶39.4%,59.1%的A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B类学生的对应比例则只有31.6%。优越的家庭条件为A类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为其进一步学习发展提供了支撑。

4. 个人发展的认知与满意度。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发展,大学生究竟发展了哪些方面,提升了哪些能力?对此,A、B两类学生认识的比较结果显示(见表8),在大学生能力构成的五个维度中,对学习能力发展的认知差异不显著(p>0.05),对其余四个能力维度的认知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除学习能力维度B类学生得分(3.08)高于A类学生之外,其他四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A类学生。A类学生认为发展最突出的是实践能力(3.84),依次是适应能力(3.71)、创新能力(3.52)、人际能力(3.43),学习能力发展得分最低(2.97)。A、B两类学生对大学期间学习及发展的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得分均低于量表中界值3,分别为2.78、2.94,表明二者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满意度均很低。跟踪访谈内容解读了其中缘由,A类学生表示大一入校后的发展期望与四年实际获得的发展有差距,专业课学习是大学学习的核心,但他们对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与过程等均有不满情绪,感觉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自己期待的有差距,认为此项是收获最小的。他们在人际能力等其他四个能力方面有所发展,但距离自己的期望也有差距,期望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满意度低。B类学生除了对课程及教学表示不满之外,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发展较小,学校应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以上A、B两类学生的发展比较结果显示,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A类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初步表现出特异性,尤其是在体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方面,A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与意识、参与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心理素质等均表现出与B类学生的差异,略高于B类学生。在对大学期间发展的认知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为自主招生所重视的内容也在A类学生身上有所表现,自主招生初显成效。然而,从A类学生对个人发展不满意的视角可见自主招生制度与大学人才培养相矛盾的方面。自主招生是用个性化的方式选拔个性化的人才,但却用统一的模式去培养,显然会抵消制度效应。因此,自主招生质量的提高也有赖于大学后期培养的跟进与配合。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考试试题研究分析了自主招生选拔过程的质量,通过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研究分析了所选人才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自主招生选拔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试题初具特色,试题及内容的新颖与创新性显而易见,为人们所推崇,但对试题质量普遍评分较低,认为应进一步提高优化,表现出改革诉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发展中初步显现出特色,自主招生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向不局限于本学科专业,跨学科学习意识明显,诉求强烈;参与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高,参与率也高于普招类学生;心理素质高于普招类学生,积极情感和幸福感较高;表现出进一步发展深造的愿望;个人能力发展及认知等方面也与普招类学生表现出差异。但同时,他们也传递出对于大学教育的不满及改革诉求。

自主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大学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试点十余年之后,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制度提出了“明晰试点定位、立足选拔质量、鼓励探索创新、加强规范指导”的改革要求,“立足选拔质量”位列其中,要求大学提高选拔工作质量和所选人才质量,“学会出题、学会面试、学会评价,不断提高测试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提高自主招生质量[7]。可见质量和成效成为自主招生改革的焦点。自主招生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测量与评价活动,它的质量高低与否决定于试题能否有效测度、甄别和科学合理地评价考生,表现在通过自主招生形式是否选拔到了“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8]。然而,现有的自主招生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试题尚且不足以完全达到科学合理地选拔人才的要求,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人才在大学却遭遇了统一培养的局限,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因此,提高自主招生质量也必然要从提高命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提高试题质量。命题是考试活动的核心环节,对考试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大学应充分重视所赋予的5%的自主招生权利,遵循越是清晰的选拔目标越是容易测评的命题原则,根据各自办学理念与特色进一步明确人才选拔理念与目标,为自主招生命题提供清晰的指向,指导命题实践。命题是一项科学的专业活动,需要一支稳定的命题队伍,大学应尽快建设一支足以支撑自主招生命题的专业化队伍,为笔试命题与面试实施提供保障。

其次,应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人才需要用个性化方式去培养,将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个性化人才与普招类学生混合编班的培养模式容易抵消和淹没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影响招生质量的凸显。因此,大学应量体裁衣,制订针对自主招生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切实凸显自主招生制度的作用,实现大学选拔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雄鹰.自主招生改革的难点与突破[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5).

[2]秦春华.自主招生改革不能再修修补补[N].中国教育报,2013-01-30.

[3]侯佳伟.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入学后与普考生的对比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

[4]马磊,赵俊和,石金涛,杨辉.高校自主招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09).

[5]李雄鹰.自主招生改革的社会期待与大学应对[J].考试研究,2012(02).

[6]荀振芳,汪庆华.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2).

[7]杜玉波.着力选拔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N].中国教育报,2013-04-01.

哈佛大学的招生趋向 篇8

导语:“大学招生应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更加看重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关注”,近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招生录取改革报告,为美国大学的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而该提议触及了在美华人的切身利益,引发了华人的忧虑和质疑。

正文:

最近哈佛大学的招生报告引起了广大华人父母的关注,文内显示“大学招生应降低标准化考试的重要性,更加看重学生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关注”,这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招生录取改革报告,为美国大学的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尽管新春刚过,年味依然,但部分美国华人却心事重重,袭扰他们的就是哈佛大学刚刚发布的招生录取改革报告。该报告题为“扭转趋势”,哈佛大学想要扭转的是当前年轻人过分关注个人成就的趋势。报告提出,大学招生应弱化标准化考试分数等“硬指标”,重点考量社区服务、家庭贡献等“软指标”。

招生重“软指标”

在报告出台的同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题为“检讨大学录取制度”的文章。文章称现行的大学录取制度会导致学生陷入疯狂竞争的状态,同时它也忽略了很多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潜质。

哈佛的改革提议已得到美国85所一流大学的签字认可。耶鲁大学承诺会在申请材料中增设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招生负责人也表示,“现在大多数学生确实为标准化考试花费了过多精力”,“我们不想要那些一味追求名校的学生”。但部分美国华人对此提议并不认同。有华人认为,该改革方向对华人进名校有负面影响,是变相的SCA5提案。

对华人变相歧视?

华人缘何质疑哈佛的改革提议呢?主要原因在于该提议再次触动了在美华人的教育“歧视”之痛。经历了“平权法案”“加州SCA5提案”等冲击的华人,唯恐大学再次出台对其不利的政策。“华人乃至更广泛的亚裔大都偏重考试,在非分数的社会活动上也局限在音乐等方面,所以部分华人容易对这一建议产生反弹。”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分析说。

有两个孩子的美国华人钟明也表示,很多华人父母节衣缩食把钱投在孩子的教育上,但目前的状况下,华人越来越难得到好的教育机会,更别提通过教育融入主流社会了。

对于哈佛提议改革的动机,有华人认为,目前美国知名大学的亚裔生录取率较高,学生不够“多元化”,这项“改革”意图通过弱化学术硬指标,为招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但李斧认为,这项改革建议本身并不带有歧视倾向。美国大学升学顾问周立伟也撰文指出,此次改革提议旨在对美国教育的功利化倾向进行修正,重塑美国的传统美德。提议并非针对华人,但冲击到华人也是难以避免的。

扬长“改”短合理发声

“合理的知识考核当然应该坚持。”李斧认为,在美华人虽然重视教育,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却存在“策划时置身事外,开始时简单反对”的倾向。对于教育改革,华人应积极看待和主动参与,从源头上捍卫自身权益。

此外,针对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华人应该扬长“改”短,切实提高自身的“软实力”,而不是一味地扬长避短。“与其在技术层面上去适应这些变革,还不如从内心和价值观层面真正拥抱这些变革背后的精神”,周立伟说。

对于改革大势下华人的未来,李斧的态度十分乐观:“华人的适应性很强,政策变化下会很快跟进。随着对下一代社会参与要求的增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华人从政或进入社会顶层。”在许多美国人的眼里,亚裔学生被认为是很会读书、成绩出色,但领导力和社会实践不足;脑子灵光、勤奋好学,但呆板木讷、不苟言笑;小提琴拉得好、钢琴弹得好,但橄榄球、篮球打不好的一群人。

而美国的大学录取强调全面发展、综合考察,学业表现出众的亚裔由此处于不利地位。

显然,这将是一个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争议性话题与问题。各方都会继续为自己的利益发声,争取支持。但是不管怎样,大学录取体系对亚裔学生设限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亚裔学生不应当被单独的标准来衡量。

上一篇:承诺书(借用公司资质)下一篇:2023中医院总务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