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1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1(精选10篇)

画教学设计1 篇1

——《画青花》的教学设计

初步了解青花瓷,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对称剪纸、绘画青花瓷的方法,体验它独特的美。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折剪方法,制作对称形的青花 教学难点:

画出青花的特点。

教学思路:

本课将青花瓷这一古老、复杂的传统艺术,用极其简练、直观,富有儿童趣味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到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领略传统文明的魅力,增强爱国热情。教学内容:

通过对传统青花艺术的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传统审美特点,学习表现方法,感受艺术魅力。希望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提高艺术表现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使青花瓷更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底蕴。教学方法:

示范、练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舞蹈《青花》。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学生进行欣赏作为导入,以奇妙的舞蹈艺术创意吸引学生的眼球,顶盖和底座两个青花瓷的道具中间,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激发学生对于青花瓷的艺术联想。这样一个导入很好的切合画青花这一主题,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美结合了到美术课堂当中。

2、欣赏。多媒体出示青花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青花瓷的美。

(第一张多媒体展示出了景德镇的青花瓷,让学生在图片的渲染下和背景音乐的熏陶下感受青花瓷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你知道中国的瓷都在哪儿吗?学生小组讨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景德镇瓷器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我国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清两代是我国陶瓷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都超过了以往各代,尤其是管窑制品,胎质细腻,画工精妙,造型千姿百态。宋代以后,景德镇发展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享有瓷都的美誉。”

让学生看不同器型、花纹、颜色的青花瓷图片。(通过观察,让学生加深对青花瓷的了解)提问:你知道什么样的瓷器是青花瓷? 学生思考。

“青花瓷是至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的釉下瓷器。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之为青花。白地青花是青花瓷的基本特征,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又各具特色。”

2、学画青花

多媒体出示“学生作品”,学生讨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动脑筋想想他们用了什么工具、材料与方法来画青花瓷?” 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表现方法,对下面学习打下铺垫)

3、老师示范 1)将白纸对折;

2)剪出瓶子的一半形状; 3)用蓝色笔在瓶上画出图案;

提问:除了老师的方法,你们有更好的表现方法画青花吗?

4、布置作业:

请你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青花瓷。

5、讲评作业,展示作业。1)欣赏并展示学生作业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价标准:

(1)

青花瓷造型特别吗?

(2)

设计的青花瓷花纹新颖独特吗?

6、游戏

请各组装饰一个青花瓶。集体点评。

二、小结

画教学设计1 篇2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诗和画有不同的标准。

我们先看一下绘画:

众所周知, 在中国绘画史上, 唐以前是人物画居于画苑之首, 而宋以后, 山水画则脱颖而出, 蔚成大观, 无论宗教画、社会画还是人物画都无法与之匹敌。山水画向有南北二宗之说, 南北二宗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而主峰、主流当然是南宗文人画。

董其昌说:“禅家有南北二宗, 唐时始分, 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 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 以至马夏辈。南宋则王摩诘始用渲淡, 一变钩斫之法, 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 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 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 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 迥出天机。笔意纵横, 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与维也无间然’, 知言哉!” (《画旨·订补本》卷上《画论丛刊》71页)

董其昌不但开南北二宗之说 (以后的南北宗说全源于此) , 更重要的是, 他尚南贬北, 抬高了南宗文人画的声价, 从而奠定了文人画的历史地位。当时, 追随他的人有王时敏、王鉴、程嘉燧、张子曾、李流芳、邵弥、卞文渝、杨文聪等八人, 加上董其昌本人, 称为“画中九友”。由于董其昌凭其尚书地位而形成的画苑中的地位, 遂使南北宗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方薰所说:“书画自画禅开堂说法以来, 海内翕然从之。” (《山静居画论》卷下) 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卷》记载说:“国初多宗云林大痴, 名流蔚起, 承学之士, 得其一鳞片爪, 亦觉书味盎然。” (云林、大痴———倪云林、黄公望均为元四大家, 南宗嫡子) 于此可见一斑。清初四王 (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都视北宗为外道, 心目中“独大痴一派……意此外无人” (王鉴《染香庵画跋》) 。布颜图甚至斥责北宗画是“以魔传魔” (《画学心法问答》) 。其实, 前人也已发现了画苑这种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情况, 如明詹景凤跋元人饶自然的《山水家法》, 虽没明说南北二宗, 但逸家、作家说, 实是南北宗说之滥觞。后来, 经董其昌的提倡, 南宗画为画苑正宗, 遂成不易之论。

南北宗主要区别在于北宗注重形似, 讲求细节真实, 以工笔见长, 多金碧青绿山水, 重视魄力雄厚, 雕镂功深;南宗则讲求神似, 以写意见长, 强调怡情遣兴, 多水墨山水, 崇尚高逸简远。所谓“南宗平远穷纤秾, 北宗莽苍堆高空” (鲁一同《题徐子容少府溪山垂钓长卷》) 。北宗李思训父子二人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 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代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的繁华典丽的风格面貌, 实际是反映了封建时代较强盛时期富贵壮丽的时代气势和士大夫追求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因而较适合于统治者骄奢淫侈的生活和富丽堂皇的宫殿气氛。所以, 自然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成为皇家画院的主要风格。宋初皇家画院强迫徐崇改变徐熙一派画风, 强制推行黄筌一派的画风, 可为证明。宋末, 在徽宗赵佶的提倡下, 画院画家更重形似, 讲求细节毕肖。画孔雀升墩, 要画成先举左脚, 画月季花要画出“春时日中者, 无毫发差” (《画继》) 。有一张院画“画一殿廊, 金壁晃耀, 朱门半开, 一宫女露身于户外, 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 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 一一可辨, 各不相因, 笔墨精微, 有如此者。” (同上) 绘画精细如此, 几同科学挂图了。而“苟有自得, 则不免放逸, 或谓不合法度, 或谓无师承”, 而遭到排斥。 (同上) 因而, 在士大夫文人登上画坛之后, 便强烈反对追求形似的画风, 而强调写意。苏轼说:“善画者画意不画形, 善诗者道意不道名, 故其诗曰:‘论画以形似, 见于儿童邻, 作诗必此诗, 定知非诗人。’” (见《诗人玉屑》卷之五) 此说可为南北宗说作注。苏轼和米芾父子是开文人写意画先河的人, 据米芾《画史》记载:“子瞻作墨竹, 从地一直起至顶, 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可见苏轼在实践上也是注重传神, 而不刻意求工的。究其来历, 又当推南宗画之祖王维, 传说王维写雪里芭蕉, 当是其源。至元, 写意风气益盛, 甚至随意涂抹, 画竹如麻似芦, 画鸟不知是鹰是雁。倪云林辩解说:“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见《清閟阁遗稿》) 。《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记载倪云林的话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是与非, 他人视以为麻为芦, 仆亦不能强辩为竹。”明末清初的八大、石涛等的大写意更为前古未有, 直至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还是讲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

南宗画讲求意境, 而以清空、萧远、古淡、高逸、幽深为上, 也就是追求一种出世的所谓“禅趣”, 即脱尽人间烟火气和世俗气。如明沈颢所说的“太虚片云、寒潭雁迹” (《画尘》) ;如明恽向所说的“林尽云雾, 独存孤贵” (《题仿李成》) ;清沈宗骞所说“古淡天真, 不着一点色相” (《芥舟学画编》) 。王昱指出:“清空二字, 画家三昧尽矣, 学者心领其妙, 便能跳出窠臼, 如禅机一棒, 粉碎虚空。” (《东庄论画》) 指出了“清空”为画家最高境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这种文人画为“逸品”, 并将其置于神、妙、能三品之上。

由此可见, 我们的古典文艺批评在绘画上是以南宗文人画为正宗的, 而南宗画讲求写意, 追求一种清空、淡远的境界。

我们再看一下诗:

中国诗史大致可找出三条线索, 一条是从《诗经》以来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一条是从屈原以来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另一条就是从陶渊明以来以王维为代表的神韵派, 或可称为表现主义。李白因与本题主旨无关, 我们不去管他。先说杜甫, 在诗坛上坐第一把交椅的自然是此老, 这已是无可赘言的定论。中唐以后, 众望所归, 宋元明清, 更推而为诗圣, “风雅而下, 唐而上, 一人而已……。” (《诗人玉屑》卷之十四) 而杜甫代表现实主义诗风, 这也是公认的事实。现实主义是以真实地描写现实为自己的宗旨的, 是以现实社会为自己的主要描写对象的。因此可以说, 杜甫代表一种实的风格, 相当画里的“工笔”。

王维为代表的神韵派, 其实就是南宗画的艺术原理在诗里的体现。如果考察一下王维以及属于这一派的孟浩然、韦应物、常建、祖咏、裴迪、司空图、王士祯等人的作品, 也会发现他们和南宗画确乎一脉相承、衣钵同传。如同南宗画讲写意一样, 神韵诗讲味, 特别讲味外味。如司空表圣所说的“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并且说:“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与李生论诗》) 如同南宗画追求清空、淡远的境界一样, 神韵诗讲求从平淡中求真味, 寄至味于淡泊, 要求“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二十四诗品》) 。如严羽所说:“盛唐诸人, 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 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沧浪诗话》) 苏轼说得更明白:“欲令诗语妙, 无厌空且静。” (《送参寥师》) 而王士祯以为诗家三昧正在于此。

然而, 神韵派诗在旧诗传统里并没有如南宗画那样占有统治地位, 如同钱钟书所说:“唐代司空图、宋代严羽的提倡似乎没有显著的影响, 明末陆时雍评选《诗镜》的宣传、清初王士祯通过理论兼实践的鼓动, 勉强造成了风气。不过, 这个风气短促得可怜, 不但王士祯当时已有赵执信作《谈龙录》来强烈反对, 乾隆时诗人直到晚清的‘同光体’作家差不多全把它看作旁门小家的诗风, 这已是文学史的常识。” (《旧文四篇》19页)

可见, 中国古典文艺批评对诗和画有不同的批评标准。评画时赏识王维为代表的南宗画的清空、淡远的虚的风格, 而评诗时却赏识杜甫为代表的真实地描写社会人生的实的风格了。并且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用杜甫的诗风来作画, 只能达到品味低于王维的吴道子, 而用吴道子的画风来作诗, 就能达到品味高于王维的杜甫。” (《旧文四篇》25页) 中国古典诗、画批评标准的这一分歧,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已有定评, 本文不再赘述, 只是试图探讨一下存在这种分歧的原因。

文艺批评标准的不同, 反映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审美情趣可以在历史、民族、哲学、阶级、时代里发现许多倒影和回声, 或许应该说是根须或基石。一个民族对于两种姊妹艺术竟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情趣, 这在世界上怕也是独一无二的事情。美学家告诉我们:审美标准不仅是一定时代的精神的反映, 不仅是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人们的阶级意识的反映, 同时也是一定的民族审美习惯的表现。审美意识本来就是一种社会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而任何一种审美理想都是可以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得到证明的。那么, 中国传统诗画批评标准的分歧是由哪些社会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这是崔珏哭李商隐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尝开,

鸟啼花发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一生襟抱未尝开”, 什么样的襟抱?是追求诗歌艺术成就的襟抱吗?绝对不是。谁要那样看, 那真成了“不知腐鼠成滋味”了。李商隐是要“欲回天地”, 他血液里沸腾的是救国救民的屈原精神, 头脑里翻动的是经邦治世的传统思想。

传统思想是什么?是儒家思想。谁要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会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中国的文人;谁要看不到这一点, 就不会理解孟浩然为什么已经隐居了, 却要说“欲渡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就不会理解何以李白那样具有仙风道骨的“谪仙人”也说“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就不会理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批判那样之深却是为了去补天;更不用说康有为为了变法抬出历史的亡灵, 到孔夫子那里去找根据了。

古人曾说过, 要用儒家思想来理解杜甫的诗歌。这话对否, 我们可以不管;不过, 他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影响杜甫或者说在杜甫思想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抓住了这一条, 可以说, 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的, “审美理想作为美的理想, 与世界观有密切的联系, 直接间接地受世界观的制约, 反映着人们的实践要求、愿望和需要。” (王朝闻《美学概论》87页)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是形成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石, 也是影响中国美学的主要思想。中国人之所以不同于西方人, 中国艺术之所以不同于西方艺术, 以及我们要探讨的中国传统文艺批评对待两种姊妹艺术之所以不同的标准, 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而我们知道, 儒家学说是从社会伦理出发, 最后又落实到社会, 是“使情感不导向异化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 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虽然统治者们把孔丘尊为“至圣先师”, 也有人称儒学为孔教, 但它毕竟不是宗教, 它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基督教教堂象征神圣的理想天国, 佛教的庙宇象征庄严的西方净土, 孔夫子是既无教堂又无庙宇 (虽有文庙, 但并非宗教活动场所) 。耶稣在基督教里是上帝的独生子、人类的救世主, 永恒生命、绝对真理、唯一道路的赐予者;释迦牟尼在佛教里是唯我独尊的圣人, 体现一切生灵最高智慧的觉者, 揭示苦集灭道四大真谛的如来;相形之下, 孔老夫子给我们的印象不过是个忠信的好学之士而已。耶稣可以说“让上帝的事归上帝, 凯撒的事归凯撒”, 把神圣与凡俗绝然割裂。儒家的道德理想却落实在当世, 告诉我们要“修身”、“齐家”, 以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好“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在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下, 最大的抱负自然是去作“良相”, 这在古代士大夫文人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自称老儒的杜甫,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赴奉先咏怀》) 是他的一贯精神。诗人为此到处漂泊, 奋斗了一生。白居易也说:“丈夫贵兼济, 岂独善一身。” (《新制布裘》) 《旧唐书》说高适“喜言王霸大略, 务功名, 尚节义”。在《塞下曲》里, 诗人豪迈地写道:“万里不惜死, 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 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 一经何足轻, 古人昧此道, 往往成老翁。”很多诗人不得志, 这在封建社会是个规律, 于是便借诗发泄牢骚与不满。如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在字里行间不是透出诗人的远大抱负吗?

岂止是唐代, 号称“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 不就极力推崇和赞颂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士,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吗!实在, 诗人并不隐诲, 自己就承认“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 。甚至女词人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壮语。

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 主宰了文人两千多年心灵, 从屈原始就有“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雄” (《九歌·国殇》) 。曹操不是也有“老骥伏枥, 志在里”的高吟吗?近代的谭嗣同, 为变法图强, 生死置度外, 临刑的四句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 快哉快哉!”现在读来不也英风荡荡, 激人心魄吗?

何止是他们, 一生游仙访道, 以“谪仙人”名世的李白, 不是也表示过“奋其智慧,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吗?诗人虽然时时歌吟“闲来垂钓碧溪上”、“欲上青天揽明月”, 不也时时有“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吗?隐居的孟浩然何尝不想做宰为相, 只是“欲渡无舟楫”罢了。

士大夫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 积极入世, 希望有所作为, 青史留名, 功垂百代, 接触的是实的社会、真的现实、活的人生, 自然影响诗歌以描写现实社会为主, 注视着世俗的生活。

儒家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 一直处于支配地位, 支配着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儒家的诗歌理论也不例外。儒家论诗的重要特点就是重视诗歌为政治服务的重要性, 把诗歌的美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结合起来, 强调诗歌的功利目的。

孔子认为, 学诗写诗, 就是为了“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论语·阳货》) 。兴观群怨的“观”就是“观风俗之盛衰” (《毛诗集解》引郑玄注) , “考见得失” (朱熹《诗经集传》) 。

孔子虽然也主张诗歌应该是美的, 但又强调诗应首先给人以道德观念教育。比如他评《韶》乐, “尽美矣, 又尽善也。”因为它不仅乐舞是美的, 而且歌颂了孔子理想的“礼让”政治, 所以在齐听《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

这种功利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毛诗序》有“故正得失, 动天地, 感鬼神,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俗”之说。汉代王充也说:“为世用者, 百篇无害, 不为用者, 一章无补。” (《论衡·自纪》) 到了齐梁时代, 自然景物的描写泛滥成灾, “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唯是风云之状”, 引起了很多诗人的不满。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批评当时的诗歌只有词藻, 没有内容, “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举起了复古主义的旗帜, 要求诗歌要有兴寄, 实际即要求要以社会生活为主, 有实际内容。经过中唐, 到了白居易, 兴起了著名的新乐府运动, 这种理论被推向了高峰。白居易认为诗歌可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 , 他把文艺和伦理政治紧紧绑在一起, 文艺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实用工具, “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因此, 要求诗歌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刺”作用, “篇篇无空文, 句句必尽规” (《寄唐生》) 。他写诗的目的就是“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极力主张诗歌要有惩劝之道、补察之意, 有益于世。为此, 甚至批评李白“才矣, 奇矣, 人不逮矣, 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批评杜甫“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 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 况不逮杜者乎?” (《与元九书》) 功利主义是十分明显的。

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功利主义诗歌批评理论, 强烈地影响了中国的诗坛, 支配着诗人的心灵, 使社会政治内容的诗歌占有了主导地位。国家的治乱兴衰, 民族的生死存亡, 历史的变幻沉浮, 人民的饥苦患难, 强烈地吸引着杰出的诗人。他们讴歌忠臣良相的丰功伟业, 痛詈奸佞小人的荒淫无耻, 为备受奴役的人民发出悲吟, 向纸醉金迷的统治者提出抗议。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鲜明特色。从《诗经》开始, 社会政治内容就占有突出地位, 至古典诗歌极盛的唐宋时期, 更是如此。宫体诗、香奁体从来都被人所轻视, 认为有失风雅之旨。而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却又是和社会政治内容相结合, 托物寄兴的。《楚辞》就以芳草喻君子, 借秋风诉衷情, 杜甫的“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也无不如此。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终封建社会之世, 社会政治内容的诗歌始终占突出的地位, 而杜甫正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儒家这种“功利”说, 也波及到了画苑, 但只限于早期人物画有较大影响, 出现了《女史箴图卷》等直接为伦理政治服务的绘画, 而对山水画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的了。

画教学设计1 篇3

大家都知道笔是读书的好帮手,今天起,希望大家在阅读时多一样“秘密武器”——小卡片。可别小瞧这巴掌大的“净土”,记下字里行间的好词好句和触动内心的段落篇章,或者趁灵光乍现,只言片语记录下内心的感受。一篇文章读下来,一百篇文章读下来,小卡片会成为你的阅读宝库。

群山如海,小木屋如泊在海边的船。温柔的阳光照在屋顶,像大山里开出的鲜花一片。

树是房柱,树是院墙,树是城垣。院中的小路如一条金色的丝线,将小屋牢牢地绣成长月读大山之间。

院中有蘑菇黄花野鸡膀,随手采就盘中餐;院中有核桃,毛榛、野葡萄,摘一颗放在嘴中,尽可品尝世间的甜甜酸酸。小院中的客人很多,蝴蝶为友,鸟儿为邻。野兔、山鸡来串门,狐狸、黄羊都是好伙伴。

这里没有谎言滋生与流传,也没有三十六计复制与再版。没有名利场上的你倾我轧,也没有邪恶的病菌繁殖与蔓延。身在小院,心灵自可赤裸裸地敞开。

抬眼天空,微云如画;俯身檐下,溪水如帘。打开小窗,看复岭含绿,关上小窗,闻高柳鸣蝉。最有趣的是那些草丛中的小虫儿,自编自导自演,将支支美妙的小曲儿,从白天一直唱到夜晚,从春天一直唱到秋天。

站在大山观小屋,小屋是飞鸿点点,站在小屋观大山,大山是丹青一卷。

身在小屋,忽然间想唱歌,想挥毫,想作诗。久居城中遗失了多少诗韵,欣喜今儿都在这里找见。

你有没有读出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喜爱呢?小木屋不正是大自然的寄托吗?在充满清新味道的文字中,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柔软的内心?或者是精妙的比喻,或者是传神的一个字,你的想法你做主,别让感动悄悄溜走,快拿出小卡片吧!

《画杨桃》教案1 篇4

佚名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一年级美术教案 大家一起画_1 篇5

一年级美术教案大家一起画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大家一起画的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大家一起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大家一起画分析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教学难点:合作画一幅大画,大家一起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小组共同研究讨论本大家一起画图片:

1、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材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大家一起画说说你的感受?

二、创作前的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材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大家一起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三、划分各小组活动范围,分组进行创作活动。教师辅导。

四、评价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各组作品。

2、小组代表讲画的故事。并进行自评。

3、评出合作奖、创意奖、故事奖、创作奖。

五、教师进行小结。

《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认识文中3对意思相反的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3.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当春天来到时,山、水、花、鸟分别是什么样的呢?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练习多读几遍生字。

3.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口头组词。

三、学生再读课文,框选出田字格中的生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读音。

2.根据以前学过的字来学会分析字形。

3.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

4.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5.学生在书上描写生字。

四、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

(1)描写山和水的句子找出来。

(2)指名读前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

(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远近来 去 有 无

(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 鸟 山 水 声 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远近去 来

有色 水

无声 花

还在 鸟

不惊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画画,谁来说说看你们都用了些什么工具?

3、“不用颜料不用笔”还能画吗?我有几个朋友却说能!

4、他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揭题板书、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小画家们第一次见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师出示课件)

2、(出示课文)老师范读

3、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把你认识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4、识字:带拼音认字——去掉拼音认字(你还有哪个字不认识?)——认词组

5、要求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或造句。

6、再读课文

三、读中感悟

1、师:冬天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轻轻的飞舞着小棒,就变出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大地一片洁白,树木、房屋、群山都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一定会激动地叫家里人来看,你会怎么说呀?(开心的语气)

2、师:几个小画家听到小朋友的喊声也来到了雪地上。都有谁来了?(在书本上标出来,再指名回答,师相机贴图)

4、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

5、师: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画画的吗?他们都画了些什么?(齐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6、游戏环节:这些小画家的画老师也带来了。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解释游戏规则,选八个小朋友,播放找朋友的音乐)黑板上的小画家也想找到自己的画,请你们帮帮他们吧(把相应的画贴到小动物旁边)

7、师:小动物们画的多漂亮,你觉得小动物们的画像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句很美的话吗?如“ 的画像。”(课件)

8、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漂亮的画,你觉得小画家们在画画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要用颜料和笔吗?(不是)那他们是怎麽画的,书本上是怎么说的,赶快找一找吧(出示课文)

9、师: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小鸡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谁没来?生接:青蛙。(师贴图,生齐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10、师:青蛙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读:他在洞里睡着啦。)

11、师:冬天来了,小青蛙正在冬眠呢。除了小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要冬眠?(蛇、松鼠、蚯蚓、乌龟、田鼠,蚂蚁,蝙蝠,熊)

12、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玩的多快乐,他们的出现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下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吧(配乐)。

四、书写指导

1、师:小画家送了我们这么漂亮的画,我们是不是也要写几个漂亮的字送给他们?(出示生字)

2、观察生字,看看哪个字需要给小伙伴提个醒?

3、教师示范,生描红,生字本练习。

《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11个生字。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1.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师:孩子们真聪明,很快就猜出谜底了。那老师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坐得最有精神。(小组评比)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让我们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

二、复习字词

(一)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跟读。

师:这个“人”字我们不仅要会认、会读,还要会写哦!

(二)写字。

1.请看“人”字的动画演示。

2.请生数笔画顺序。

3.跟着动画演示一起书空。(请孩子们伸出右手食指,把你面前的天空当作黑板,跟随动画一起书空,注意撇出尖,捺出角)

4.生仔细观察后,提醒占位。(师范写笔顺,生描红笔顺)5.师范写。(老师写,我就看)6.学生自己写一个漂亮的“人”字。

师:你能给“人”字组个词吗?老师这还有更多的词语你会认吗?

(三)复习词语 1.指名抽读,正音。2.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孩子们在前半节课学习得很棒,奖励大家课间休息一分钟,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视频播放)

三、教学古诗

(一)读准字音

1.视频范读(听视频范读,注意字音)2.听视频朗读后,指书自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3.齐读。

师:读古诗要注意节奏,读出停顿,这样就更有韵味。

(二)读出节奏

1.出示画出停顿的古诗,学生学着老师这样在书上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画斜线的地方在朗读的时候要停顿,就是悄悄地换一口气。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个字。)3.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前两行,男生读后两行。)

(三)理解古诗

1.诗人写了这幅图上的哪些景物? ①远看山有色

画中的山都有哪些颜色?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指导朗读)②近听水无声

师:山上的水直往下流,站在近处听,会听到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吗? 老师想请个最乖的孩子站在前面去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了吗?大家安静点儿,让他再听一听。生:我没有听到声音。

“没有”就是古诗中哪个字的意思呀?“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没有声音,那这句诗我们应该怎样读?谁能来读一读?谁能读得更轻一点?(指名读、挑战读)

在前两行古诗里还有两对反义词呢,你能找到吗? 谁能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③春去花还在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花儿;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花儿 ;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这些花儿。用古诗中的诗句来说——生答:春去花还在 指导朗读 ④人来鸟不惊

师:你们知道“惊”是什么意思吗?(害怕)

在大自然中的鸟儿们只要人接近它们或听到一些响动就会。请你来吓一吓它,飞走了吗?请你去做动作驱赶一下它,飞走了吗? 它们为什么没有飞走呢? 指导朗读

2.师小结:这是一幅画。山、水、花、鸟都是画上去的。

3.配乐齐诵。(画美,诗美,让我们配上音乐学着诗人这样来读一读吧,相信孩子

们会读得更棒。)

4.配乐,看图想画面,背诵古诗。

四、古诗拓展 《风》 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11个生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自由说谜面,猜谜底)

2.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谜语诗,你们想猜吗?

3.媒体出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

4.引出课题: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媒体出示:1 画 5.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1)你们看,这幅画多美呀,让我们赶紧来看看画上都有什么?(2)请小朋友们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一说。(远处有„„近处有„„)板书:山

6.小结过渡:这样有山有水的画,我们称之为山水画。这样的一幅山水画无论挂在哪里,哪里就会变得格外漂亮。接下来,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山水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诗歌中的生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3.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本课11个生字

(2)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①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

②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

③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

④春: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的笔顺。

⑤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⑥声:上面是个“士”,不要写成“土”,两横的长短要注意。⑦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⑧随机学习“辶、忄”两个偏旁。

(3)字宝宝认识之后,在读音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

4.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5.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男女生比赛读)

6.生字回到课文中,谁会读? 媒体的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媒体出示:第一、第二行诗句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2)指名读这两行诗句,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3)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①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②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这是一幅画)(4)指导朗读。

①媒体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②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2.学习后两行诗句。(1)总结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 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媒体出示:图片和诗句(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②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复习巩固

1.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上有一个这节课学过的生字,把苹果上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同伴的掌声。媒体出示:摘苹果游戏 2.配乐齐读诗歌

【板书设计】 画

远 山 有色近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会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2.媒体出示:比一比,组词

远()

近()

京()

声()运()

听()

惊()

色()

二、感悟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2.在诗句中找找意思相反的词。媒体出示:“远”、“近”、“有”、“无”、“来”、“去”变红 3.把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远——近

有——无

来——去

4、谁能有好办法说说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5、游戏:找朋友 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

(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6、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三、背诵课文

1.结合板书,自己练习背诵。2.看看图片,同桌互背。

媒体出示:图片 3.指名背诵。

四、复习巩固

1.指导写字。

媒体出示:人、火、文、六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文”的撇和捺是交叉的,撇要撇出尖,捺要捺出脚。(2)教师示范写难字,学生书空。(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4)评议,再练写。

2.配乐,做做动作背诵课文。媒体出示:课文和乐曲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山水画呢!

五、拓展作业 1.作业:

(1)我会写:人 火 文 六

(2)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3.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此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而定)媒体出示:

出门肥肥胖胖,一个小姑娘,五个兄弟 进门瘦瘦长长,生在水中央,住在一起,倚在门旁,身穿粉红衫

名字不同,眼泪千行。

坐在绿船上。

高矮不齐(雨伞)

(荷花)

《画》教学设计 篇9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儿在活动室里运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等)在随意摆弄脸谱造型,有的用瓶盖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圆形做嘴巴……幼儿们想象丰富,创造热情高涨,体会着创作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将这种活动迁移引申到美术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的果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脸上的几个部位。

2、在活动中发展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2、材料准备

(1)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磁带。

(3)水果、字母、数字、蔬菜、食品、动物、图形等背景图。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欣赏与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动画课件:《给老师画像》

(动画显示老师教画画和“我给老师画像”的过程。图片、朗诵、背景音乐同步播放。)

(2)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画像里脸上的几个部位分别是什么?(出示老师画像)

(3)让幼儿认识“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1)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支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形,暂停后,请小朋友猜猜,这支小魔笔究竟想画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大胆表述)

(2)小魔笔画出一张娃娃脸,让孩子说出脸上还缺少什么?

(3)小魔笔施魔法(动画显示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4)引导幼儿用屏幕上动画显示的图片来替换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及讲述为什么这样替换?

(5)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3、讨论与操作

(1)观看背景图,自由交流讨论。

(2)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

4、展示与体验

《画水果》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油画棒这种绘画材料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学会几种简单的表现技法及认识油画棒的色彩。

教学重点:油画棒涂色技法,和部分油画棒色彩的名称。教学难点:对色彩的认识,油画棒技法的掌握和运用。教具、学具准备:油画棒、画纸、PPT、视频、范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夏季

教师: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的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水果。同学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谁来说说自己喜欢吃的一两种水果? 学生:苹果、梨、葡萄

教师: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吃水果呢? 学生:因为水果很酸甜可口。

教师:(播放真实水果图片PPT)同学们刚才说了水果好吃,现在同学们再来看这些水果好看吗? 学生:好看!

教师:水果有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所以啊这么好吃又好看的水果也被称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所以人们都喜欢把它们画下来。今天我们来举办一个水果PARTY,请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下,带到水果PARTY上来展示。(贴水果PARTY的横幅)。

教师: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每回答对一次或上台来演示一次得一个幸运星,最后谁得的星多谁就是水果PARTY的主持人。

教师:刚才提到人们喜欢画水果,那么人们通常会用哪些绘画工具来作画呢? 学生:有铅笔画,水彩笔画,水粉画,油画棒画。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人们可以运用很多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作画。用这些不同的材料画同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效果呢?教师展示油画棒,水彩笔,铅笔图片的对比(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教师:请学生举手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学生:素描有单色的黑、灰、白明暗变化过度自然,水彩笔有色彩效果,色块间过度不自然。油画棒既有色彩效果而且明暗过度自然。

二、板书课题:《油画棒画——水果》PPT(1分钟)

教师:我们知道了油画棒画,既可以画出铅笔画的素描关系明暗效果,也可以画出水彩笔一样的色彩效果。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具备铅笔画和水彩笔画两者优点的油画棒画,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水果图吧!

三、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播放视频:(3分钟)

看看网上的老师是怎么用油画棒来画水果的。第二部分::认识油画棒和使用方法(6分钟)

教师:网上的老师用油画棒画了好美的图画,对油画棒的运用非常娴熟!在作画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油画棒的特性。

1、播放油画棒的特性的PPT

2、教师演示拿油画棒的方法。

教师:学会了拿笔方法后呢,我们来学习油画棒的涂色方法

3、播放油画棒涂色方法的PPT:教师贴各种涂色法的示范图教师在示范纸上示范。皴色法,层涂法,混色发,点彩法。(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在下面练习纸上演示,请个别同学到黑板上了演示)

教师:认识了油画棒这种材料,学习了使用的方法。那么我要知道我所涂上去的是些什么颜色呢? 第二部分:色彩名称的认识(6分钟)

1、教师:看PPT讲解色彩的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油画棒中找到老师讲解的颜色。

2、认色小游戏:(教师贴出色卡,说出色彩的名称,学生用手摸色卡谁先摸到谁就赢。色卡只贴红、橙、黄、绿、蓝、紫

3、现在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示范一下常见的几种水果的画法:

(1)用铅笔画出水果的外形,再看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用这种颜色勾一下外形。(2)找到这类颜色,从深到浅的排列。(3)从深色到浅色一层一层的过渡。(4)最后留一个点做高光点。

4、教师:今天学会涂色方法和认识色彩后,让我们用手中的油画棒来画一幅美丽的水果图,并带来参加水果PARTY。谁画的水果最美呢就是今天的水果王。看看同学们都会到来什么样美丽又美味的水果吧!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同学画的画吧!他们带来什么美丽又好吃的水果呢? 播放油画棒水果图片PPT

四、学生作业:(15分钟)

1、教师:看了其他同学后,我们也要积极的画出自己的作品,选择一至两水果来画就可以了。同学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两个小同桌一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2、播放步骤图PPT(1)构图

(2)涂色大面积的色块(3)画细节点缀。

五、小结(5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数一下手中星星看看谁是主持人? 教师:有请主持人:***同学。

教师:同学们都画好了,看看都到了些什么美丽的水果来参加水果PARTY吧!画好的同学请举手,并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讲台上来参加评比!

主持人:请问你画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画的?用了什么颜色?下面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水果王的评选?每位同学都是评委?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开始第一幅~~(教师统计票数并比出谁是第一名)。主持人:我宣布今天水果王是:*** 教师:水果不仅好吃,而且好看。有了水果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甜美,让我们用灵巧的说手画出我们美好的生活吧。

上一篇:《快乐的中秋节》二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无人机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