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共9篇)
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主办。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辑陶建群,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
一、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春苗,权健董事长束昱辉及相关部门领导应邀出席大会。(http://qjzryx.com/ 权健自然医学网)
会议伊始,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陶建群副总编简要介绍了本次大会的组织背景、研讨话题及专家组成员。董事长束昱辉首先由衷的感谢主办方给予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之后全面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史、规模现状、经营管理模式并通过一部名为“促进中医文化复兴”的宣传片,多元素多角度地展现了权健公司在传承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等方面的艰辛实践和突出贡献。
束昱辉董事长从民间秘方的神奇疗效谈起,着重分析了中医药行业的严峻现状,阐述了权健在避免假医、假药、假方子等问题上付诸的努力实践,深入剖析了权健产业化格局的独特模式,特别强调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方针,最后就未来医疗城的建设蓝图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发展进行了远景规划。
与会期间,专家们充分肯定了束昱辉董事长在抢救民间秘方、弘扬中医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并从中医文化、产业格局、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针对权健独特的经营模式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先生深入分析了目前中医药行业发展状况,指出国家对中医立法极其重视,但鉴于中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至今立法事宜仍未成立。面对如今中医在野,西医在朝的局面,就更加迫切需要像权健这样具有特色中医药产业代表性的企业来振兴中医。吴先生特别就中国老龄化社会结构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强调了西医只可治病,而中医更可延年益寿的独特优势。中国已提早进入老年化社会,未来老年人的疾病护理、健康养生将成为社会性的焦点问题,也是中医药企业应该卓力发展的目标方向,建议权健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在未来规划的大型医疗城中大力发展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产业。(http://qjzryx.com/ 权健自然医学网)
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温长路顾问对权健振兴中华医药文化的企业理念给予高度评价,明确指出中医药文化是最适合中国、最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权健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条路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非常赞赏权健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希望今后在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打造、国粹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方面做好文化实践工作。针对民间秘方的科学有效性及药品与食品的宣传方向等问题,温顾问建议应加大秘方临床验证的工作投入,确保有效治愈率,将权健医院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造福于民。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
一、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先生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论分析了权健的经营管理现状,在赞赏中医市场化发展方向的同时中肯地提出了七项建设性意见。第一,要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第二,企业发展要立足于制度,按照规范化的公司制度来运作,立足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第三,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第四,处理好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的关系;第五,处理好企业和外部的关系,包括和当地政府、市场的关系等;第六,企业发展战略上要处理好主营与多种经营的关系;第七,处理好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应加强中西医结合。(http:/// 河北权健自然医学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春苗教授总结了中医药发展中的行业特殊性和市场局限性,分析了企业的优势和未来的良好前景。他讲到,权健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是非常难得的,是具有远大抱负的。自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中医药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由于中医药行业特有的局限性,其发展道路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要将文化理念与实践并举。同时他指出权健应明确企业定位、产品地位和文化理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和良好形象。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的愿景、使命、精神和所有产业中去。最后他由衷地希望权健将“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大会在一片赞许声中落下了帷幕,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陶建群在结束语中高度赞扬了本次大会对弘扬中医国粹,复兴中医文化起到的积极意义,再次肯定了权健特色的经营模式对推动祖国医学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希望权健公司在振兴中医产业,复兴民族医药的道路上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副总编辑
陶建群主持本次会议
束昱辉董事长介绍权健的经营情况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医学法学协会副主席吴崇其
就中医药现状发表讲话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
高度赞扬权健为中医发展做出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资深教授、博导、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奠基人之
一、中国公司研究第一人邓荣霖
解析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春苗
对权健未来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会议现场
《意见》在加强技术创新, 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中提出, 要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创新能力建设,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打造科技创新基地。要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基于中医学理论的医疗器械研发。
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开展中药、民族药及其临床应用技术标准研宄, 加强中药材种植 (养殖) 培育技术标准制定, 建立中药道地药材标准体系, 加强对中医药领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幵展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现代种植 (养殖) 、生产技术推广, 在适宜地区建设规范化种植 (养殖) 、规模化加工一体化基地。加快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加强中药材、中药生产、流通及使用追溯体系建设, 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 研发符合屮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 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中医药优势治疗领域, 推动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及应用, 研制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加强民族医药理论研宂, 推动藏药、维药、蒙药、傣药等民族药系统开发, 提高民族医药医疗机构制剂水平, 创制具有资源特色和疗效优势的新品种。
《意见》提出, 要提升质量控制技术, 加大中药、民族药等传统医药产品物质基础研究力度, 提高助溶剂质量稳定性,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 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完善中药、民族药的药材及药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幵展中药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 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 维护中药产品质量安全。
《意见》强调, 要调整产业组织结构, 支持医药和化工、医疗器械和装备、中药材和中成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和流通企业强强联合, 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利用西部、东北地区药材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 建设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和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医药产品出口基地。
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优势企业在适宜药材生长的区域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种植 (养殖) , 在中药材资源地建设大型中药生产、加工基地,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特色民族药生产基地。引导有条件的地区, 统筹利用当地资源, 发挥旅游市场作用, 幵发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与旅游为一体的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健全社会养老、医疗、康复、旅游服务综合体系。.
《意见》提出, 要加强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 提高国际社会认知度, 增强中药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推动天然药物、中成药等产品出口。
《意见》要求,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着眼于药物创新、医疗器械核心软硬件幵发、中医药传承等方面的需求,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
经过几年的实践,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一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园区招商引资所形成的产业资源,产业基地進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定位:即国家级生物医药、兽药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和技术贸易平台;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现代中药及天然药物、现代医疗器械及新型化学药制剂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高效完备的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建成园区企业服务及注册中心,全程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建设所需的各项手续;协助企业办理药品品种注册、药品生产、流通等专项审批手续,并提供GSP/GMP/GLP等医药行业专有的认证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国家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不断加强和完善生物医药专业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随着仪器分析检测中心、信息情报中心、中试车间、试剂采购中心等支撑平台的逐步建成,将为入区企业提供完备的专业化服务。
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海内外投资者的目光。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吸引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天坛生物、同仁堂、康必得制药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及相关机构入驻园区,投资总额达110多亿元人民币。
2007年技工贸总收入完成19.52亿元,同比增长94.0%;工业总产值完成18.61亿元,同比增长135.9%;利润总额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390.6%;上缴税金1.28亿元,同比增长287.3%;实现区级财政6269万元,同比增长65.8%;外贸出口总额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23%。
2008年1-7月技工贸总收入完成13.71亿元,同比增长73.1%;工业总产值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64.5%;利润总额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462.5%;上缴税金1.16亿元,同比增长198.4%。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逐步完善创新、检测、监管、制造、流通、服务六大功能,立志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总部基地的聚集区。
“十五”期间,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力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产品和企业。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园区时提出科技园区在新的阶段要承担起“重要载体、强大引擎、服务平台、前沿阵地”四位一体新的历史使命。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做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成员,同时做为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专业化园区,如何承载这一历史使命,一直是园区发展过程中所考虑的核心问题。产业基地成立三年多以来,以“依托首都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目标定位”的思路,逐步把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优秀的产业发展平台。
北京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国生命科学创新中心,一贯重视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在整合资源、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各项综合指标平稳攀升,在全国的排名不断提高,并且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2002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被列入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制造业,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北京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组织资源优势都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北京药品市场销售占全国市场的9%,名列全国第一。北京拥有众多的全国著名的大型综合医院和门类齐全的专科医院,从业卫生技术人员近11万人,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地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市级以上的科研机构有55家,占全国的14.7%,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6个,占北京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的1/3,占全国生命科学领域总数的41%。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政策制定监督与管理中心全部集中在北京,具有独特的监管与审批中心地位优势,产业发展组织资源高度密集。针对北京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各项优势,结合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园区逐步确立了特色的目标定位。
一是建立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中心。产业基地依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评审中心。中检所、兽医微生物中心分别是国内人用药物、兽用药物的最高监督检验机构,也是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的评审检定机构,是生物制品、药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的法定监管机构。其中中检所整体搬迁项目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监管中心,三十年不落后。为使首都资源真正落到实处,产业基地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药监局等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共同搭建园区企业创新申报平台,并多次开展现场办公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新药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兽医微生物中心、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得到正式批复,迁址到产业基地内,实现与园区企业的“零距离”。
二是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贸易和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基地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关于技术贸易、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北京完善的技术服务市场以及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研究中心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贸易和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基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加快培育园区技术交易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建设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产业基地依托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以及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建立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由北京天坛生物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家CDC病毒所共同组建,目前已开始筹划建设工作。中心将具备我国新型疫苗重大成果及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程设计、技术与经济分析、信息平台建设、专业咨询、专业评估的能力,成为该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中心,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疫苗研究开发基地。拥有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控股权的天坛生物是国内疫苗龙头企业,部分主导产品占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海科技依托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了独立实验室,目前已拥有九项专有技术,经过产业化后,这些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天坛生物和民海科技分别是疫苗行业中国家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其产品全部为自主研发,代表着国内生物制品行业最高技术水平,对提升园区创新水平起到了强大的示范性作用。
四是形成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产业基地依托同仁堂、以岭集团、协和制药、康必得药业等入区的医药主导企业,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同仁堂是我国中药第一品牌,此次与香港泉昌企业合资在产业基地建设具备多种生产能力、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的新生产基地,引进了先进的丸剂生产线,实现了丸剂机制及微波干燥的流水线生产。以岭集团下设药学研究中心、药理研究中心等,建立了现代中药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中医理论的原始性创新和现代中药研发的有机结合。目前已拥有9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其中主打产品通心络胶囊已成为心脑血管病治疗的中药主导品牌产品,而且已经成功作为药品在韩国注册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北京协和药厂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强大新药研发力量支持下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其抗肝炎新药“百赛诺”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肝炎化学合成新药,已在美、英等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20年药品发明专利保护。康必得药业由河北恒利集团投资建设,其明星产品康必得央视上榜11年。众多的优秀企业、完整的产业格局使产业基地拥有良好的产业氛围,具备强大的产品辐射力和市场影响力。
自2002年成立以来,产业基地的硬环境建设从无到有,从差到好,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为了使园区能够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配套政策的细化和逐步落实,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支持。产业基地必将借着这股春风,怀着做强中关村的坚定信念,把园区自主创新推向新的高度,为建设国际一流园区而不懈努力。
第三十八期
顶效镇经济工作组 2014年10月31日
红星工业园区新医药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2014年10月30日,我州新医药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义龙新区红星医药产业园区举行。
我园区此次集中开工项目3个,分别是预计投资3.1亿元的贵州贵和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项目、预计投资10亿元的金茂集团医药物流园项目和预计投资4.2亿元的金健达植物胶囊项目。
(图为:州委书记张政,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参观各新医药产业简介)
在开工仪式上州委书记张政宣布项目开工,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发表讲话。周玉仁介绍了新医药项目招商和集中开工项目基本情况,义龙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正军,金茂集团董事长鞠文燕分别作了发言,仪式由汤向前主持。
出席开工仪式的还有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州政协主席龙刚、州委副书记汤向前,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陈国芳,州四大家办公室及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义龙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义龙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金健达植物胶囊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信,贵州贵和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平。施工队伍及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等参加开工仪式。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关情况。
20*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区、*县、*县、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药企营业收入的*%、利润总额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药品检验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省药监局将在监管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上市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各县区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统筹、重点发力,不断加大“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工作力度,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服务、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了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过亿元生物医药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对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现代医药港结合功能定位,吸引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累计签约医药项目*个,落地达产后,每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县现代医药产业园,落地高端医药项目*个,预计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亿元。
(三)集聚效应愈加明显。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原料供应、药品生产、医药物流、市场销售渐成体系,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人才、资金等加速聚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集约化优势充分显现。以现代医药港和高新区、*四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县、*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港四园、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且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大力发展以羊肠线为主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与中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疫情防护物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金银花、*郓半夏等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近万亩,打造了全市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基地。
(四)强链工程深入实施。
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建立产业链稳定发展机制,在全市实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狠抓*个领航企业培育、*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五)科创平台加快构建。
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家、院士工作站*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个科研团队。二、下步打算,(一)全力打造“一港四园”。
“一港四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年来的错位发展,各个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计划通过*年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元。(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各级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除了它固有的医学属性和特征外,更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特征。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中医药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医药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医药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医药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和接受,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医药发展面临着观念、文化差异、准入障碍、技术壁垒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世界各国中医药热潮的兴起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正逢其时。
发展目标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补充、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随着全球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康复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尤其是绿色中药以其源于自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欢迎。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使之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重点任务搭建发展平台
中医药文化产业涉及科研、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等各个领域,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是需要政府、社会、院校、企业、国内外学术团体等机构部门的参与、协调和配合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应会聚全国中医药界力量,利用并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中医药学术国际交流平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创立中医药文化国际论坛,吸引全球相关领域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形成多重辐射,有计划地选择主题、途径、地点和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从而引导整个中医药产业的整合,促进中医药产业集群的建立,并以中医药产业发展为辐射点,推动旅游业、文化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通过设立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文物和古籍,展览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进而追溯中医药本草文化、诊疗文化、经络文化、气功文化、养生文化以及房室文化等的本源,加深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系列化、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
中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要积极培育两大类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一是大力发展能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的各种中医药文化服务项目及服务平台,如:中医药健康教育、养生文化服务业、生态健康旅游业、中医药文化会展业、保健休闲娱乐业、药膳食疗等中医药文化服务性消费产业;二是积极开发以中医药文化为内容的广告、装饰设计、书刊音像制品、广播电影电视、动漫、文化艺术、演出、专题会议、保健饮品等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通过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时尚化的创意创作,使其融医、药、文、史、艺于一体,在给人们提供中医药科普知识和健康智慧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心理享受与精神需求。总之,积极培育中医药文化
产业产品,拓展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产业产品市场,从而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中医药经济资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加快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进程
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必须加大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制订、健全中医药的标准和规范,让中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和保健品主流市场,中医药标准规范成为国际传统医药标准规范。
创新发展模式
要利用我国当前振兴文化产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在源头上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有条件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可率先试点建立中医药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从中医的医疗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等入手,设立中医药博物馆、养生馆、药膳馆、国医堂、百草园、养颜馆、长寿广场、安养村等,集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孵化、会展、居住生活、对外合作、交流、开发、利用和健康旅游、消费等功能为一体,全方位提供中医药服务,将园区努力打造成中医药产业的集群区、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区、中医药服务的体验区。其次,充分利用文化的影响力,扩展中医药产业的服务领域,加强与旅游业、会展业、餐饮业、娱乐业等产业的联系和渗透,同时还可与房地产业进行广泛合作,如在园区建宾馆、度假村和安养村。在园区内还可着力打造“中医药社区”和“中医药文化街区”(如药膳食疗街区、中医保健休闲街区等),通过“社区”或“街区”的示范作用以及其“居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和实践,带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知识、人气的聚集效应,在“社区”和“街区”特殊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下,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大发展。此外,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名医名院和公司组建中医药文化产业连锁机构(集团),如中医医疗连锁机构、中医药文化连锁店等,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设立连锁服务点,以方便人们就近就医、咨询或为之提供服务。
基本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制定鼓励、扶持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与倾斜,大力扶持扩大中医药文化事业,对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影视、出版等给予政策支持。
确定市场运作模式
要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来确定其运作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办,行业联办,多方联动”。政府主导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有关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进行政策与方向上的引导。企业主办,就是应组建一家中医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对整个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企业化运作。行业联办,就是要充分利用和调动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力量、资源,在振兴中医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大目标下,吸引全行业国内外的力量参与。多方联动,就是要调动各行业、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参与。
重视各类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的产业,更是需要创意的产业,中医药文化产业必须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如管理人才、设计师、文化经纪人、文化营销人才、技术人才等,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人才,也要重视对现有相关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定向培养。
商务部主管医药流通领域以来, 提高行业集中度成为其工作重点。而我国最大医药流通业企业国药控股最近不断掀动并购浪潮, 可作为最好的注脚。
9月中旬, 国药控股旗下连锁药店国大药房收购安徽天建国药堂11家门店, 布局安徽市场。就在不久前, 国药控股将重庆昌野药业的批发业务购入囊中。在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纲要出台前夕, 国药控股的频频动作为行业整合大戏拉开序幕。
并购为主自营为辅
安徽国大药房总经理周双才表示, 在收购天健国药堂后, 国大药房还将继续加大在安徽市场的布局力度, 通过自建和收购两种方式, 力争年底前在合肥市场的门店达到30家, 明年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在未来两年内, 国大药房力争在合肥市场门店数量增至100家。
资料显示, 天健国药堂成立于2002年, 在安徽市场颇有影响力。经过多年发展, 天健国药堂拥有门店18家, 合计营业面积1200平方米, 配送仓库1500平方米。成立于2004年的国大药房是国药控股分销、零售、化学试剂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的零售有业务板块, 2009年销售额21.7亿元, 位居中国连锁药店排行榜第六位。
“并购是切入新市场最快捷的手段”。零售药店专家崔为民对本刊表示。我国连锁药店分布呈现“诸侯割据”的局面,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强势的地方品牌。而实施全国扩张战略的医药巨头要进入某个区域, 最好的方法是并购当地一家有实力的零售药店。
一位接近国大药房高层的业内人对本刊表示, 国大药房正在与80多家收购对象进行谈判, 国大药房布局全国的战略可见一斑。事实上, 今年上半年国大药房在并购领域收获颇丰, 先后以收购的方式成立了山东国大仁和堂药房、大连国大一致美罗大药房、南京国大药房、福建国大药房、安徽国大药房等, 市场覆盖范围从去年的10个区域增加到15个。
国大药房总经理李志刚表示, 零售连锁企业要提高集中度, 无非通过两种渠道, 一是自主开店, 二是重组整合。国大药房成立9年来, 一直以整合、并购为主, 自己开店为辅的模式进行发展。
政策支持“大鱼吃小鱼”
医药流通企业加速并购整合的一大背景是, 商务部主导药品流通的重头文章——《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 (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纲要, 下文简称《规划》) 预计在11月发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并购中小企业, 提高行业集中度。
《规划》中明确提出, “到2015年, 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 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元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
资料显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国有医药商业企业一万三千家, 零售连锁企业近两千家, 门店三十多万家, 从业人员三百七十多万人。医药流通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至今没有改观。“目前行业排名前三的医药流通企业占不到整个行业20%的份额, 商务部希望将这比例提高到50%”, 九州通医药集团技术总监谷春光告诉记者。
在此前召开的“2010中国药品零售业态信息发布会”上,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表示, 将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 加快行业结构调整, 提高行业集中度。
“鼓励和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优势药品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 利用产业基金、融资担保、信用保险、上市融资和利用外资等经济手段, 拓展流通网络覆盖面,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经营;支持专业性或其他有特色的中小药品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做精、做细、做强, 从而逐步形成全国性集团企业为龙头, 区域性企业为主体, 地市级企业为基础的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网络。”向欣表示。
此外, 《规划》的出台将对连锁药店是一大利好消息。《规划》中明确表示:赋予所有符合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标准药店医保定点资格和处方药销售资格, 方便群众购药。业内人士分析, 这将为连锁药店的并购整合特别是跨区域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连锁药店的并购和整合将越来越明显, 德威治也考虑并购单体的药店”。德威治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志颖告诉本报记者。据了解, 成立于2001年的德威治大药房是北京市第一家平价药店, 目前在北京拥有30家门店。
国有医药加速扩张
在国药控股加速全国布点的同时, 中国医药三大巨头的另外两家, 华润医药、新上药亦动作频频。4月2日, 华润医药“拿下”北药股份, 从而超过新上药, 稳坐第二把交椅。今年3月, 上药集团重组福建华侨实业集团下属福建省医药公司, 加快对福建省医药流通市场的整合;9月8日, 上海医药宣布, 公司拟向境外投资者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摊薄后总股本25%的H股, 预计募资不低于80亿元。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表示, 上海医药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并购发展和调整结构。在医药工业方面, 公司拟通过收购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和相关资产以及其他非上药集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医药工业优质资产, 实现现有产品和产品线的扩张。在医药商业方面, 公司拟通过战略导向的对外并购在环渤海、华东及华南地区建立区域营运中心,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主要市场的战略布局。
“这反映出国有背景的大型医药企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意图, 它们从医药工业、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均有涉猎”。医保全新大药房总经理李庆福对本刊表示。医保全新大药房隶属北药股份, 目前拥有门店数二百多家。随着北药股份并入华润医药, 医保全新将成为华润医药旗下的零售板块。
医药巨头为何热衷于打造全产业链?由于药品流通中70%-80%进入医院进行销售, 进入零售药店渠道的很少。因此, 在医药流通领域, 零售药店的地位远远不及医院和批发企业。医药巨头为何还要在零售药店上进行全国布局?
虽然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近些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障碍。
在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分布版图中,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三大区域分别是北美、欧洲和日本。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份额中,63%在美国,21%在欧洲,日本占10%。
根据本刊记者的调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下条件是必备的:周边具有发达的生物科学和临床应用基地;发展成熟的技术技能;拥有独特的临床试验志愿者基地;四通八达的国际与国内交通;紧靠国际金融与商务中心;拥有众多潜在客户(大型制药公司与医院);政策的支持和补助或补贴计划。
以伦敦为例,伦敦发展局于2003年公布的《伦敦生命科学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2003.7~2007)》中,除了提出“在伦敦世界级知识基地建设可持续的商业化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外,还进一步拟定了行动纲领,营造有利于生命科学企业成长的优良环境。伦敦拥有世界级医学研究基地-包括众多的大学、医学院校、医院和非营利性机构。
每年伦敦有许多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网络与活动,包括伦敦生物技术网络、伦敦技术网络、药物网、英国健康服务网、学术会议、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会议、讨论会、培训活动和研讨会等。为了支持生物医药的商业化运作,英国卫生部和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政策框架,以认定和推广各类医疗保健活动产生的知识产权。
目前,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了许多地区性技术转让枢纽,支持商业化运作。其中在伦敦设有四个转让枢纽,分别覆盖伦敦东、南、西、北四个区域。伦敦发展局对每个转让枢纽分别注入部分资金,同时伦敦设立种子基金来支持生物医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例如:伦敦国王大学和玛丽皇后学院的Kinetique生物医学种子基金,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癌症研究所和皇家兽医学院的Bloomsbury种子基金, 帝国理工学院的大学挑战种子基金和Nikko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基金等。
此外,伦敦拥有大量微型生命科学公司,它们的成长壮大对于形成生命科学集群和产生明显经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伦敦有超过28所大学和公共机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制药产业的从业人员达6000多名,另有17.5万人在更大的保健产业工作。伦敦生命科学公司集群中,既有创业型初创公司,又有成熟的生物技术公司,更有诸如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公司。
而在中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比较缺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水平、
技术国际竞争力不足
中国形成的医学研发机构具有不同的从属关系,主要管理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各个大学等。这些研发机构之间的研究活动缺乏有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不能把领先学科的优势真正集中确立起来。
虽然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企业间由于研究力量的不足,计划往往缺乏长远性。而目前中国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很难被本身也缺乏综合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所接受。
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干细胞相关企业为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北京京蒙高科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雅未名联合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干细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和众华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家以干细胞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脐带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存储业务,以及细胞常规检测、基因检测、蛋白监测、细胞产品检测类服务。由于技术的限制,产业链无法继续向临床治疗端延伸,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始终是一个瓶颈。
管理不规范,
市场规则不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认为,在市场的建立中,首先是规范政府的行为,其次是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总之,必须要有这么一套规则体系,法治才能建立起来……人们各就其位,既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又不至于相互侵权,弄得天下大乱。”
由于医药行业直接和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连接,所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非常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上的。此外,生物医药行业还涉及到医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国家财产安全以及医药事业发展,所以管理和市场规则尤其重要。可惜的是,中国目前的生物医药管理和漏洞之多让整个产业面临着一定的信任危机。
在2011~2012年,医药事件频频爆发,假药横行,特别是在干细胞治疗领域。不得已,2012年1月,中国卫生部发布《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叫停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活动。同时规定到2012年7月1日前,暂不受理任何申报项目。
但在2012年4月1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文称,3个月过后,中国不少医疗机构仍旧有令不行,海量吸金。虽然中国在2009年3月继英国、美国之后第三个宣布干细胞治疗作为三类医疗技术合法化的国家,中国卫生组织也在2009年5月就将干细胞治疗列为医疗类3级高风险技术,并且在使用前必须得到有关技术部门的批准。但如今,很多医院都是在不被批准的条件下就为病人实施治疗,甚至很多医院都在宣称它们成功治愈了病人,但是却始终没有公布临床对照试验数据。
2012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吉林硅谷医院涉嫌违规开展干细胞诊疗活动的文章《“唯一获批”医院忽悠患者》。后来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相关的吉林硅谷医院和吉林高新技术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并责成吉林省卫生厅立即对两家医疗机构作出严肃处理。
目前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导小组正在研究制定一整套全新的干细胞管理制度,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将比照国家一类新药进行管理。为了深入管理工作,2012年末,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三个规范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文件,包括《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干细胞临床基地管理办法》和《干细胞制剂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nlc202309022002
按照新管理办法,国家对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管理,将从第三类医疗技术阶段升级至类似于一类新药(化学药或生物医药)的管理模式。但在未来,生物医药更多领域的管理和市场规则依然要不断地出台,并且及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做出调整。
生物医药中小企业
遭遇融资困境
生物医药目前是世界上活跃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但其在国内发展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瓶颈。一个生物医药产品走入市场主要经过以下步骤:实验室研究和开发——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获批——销售后评估等。
而对投资者来说,其中的风险非常大,目前生物医药在开发过程中每期最终成功上市的几率只有0.02%。这也导致很多风险投资不愿意涉足生物医药产业。据报道,美国生物医药咨询集团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磊走访过国内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他看来,很多企业都可以用“穷得丁当响”来形容。
业内专家介绍说,目前风险投资主要盯住有以下特征的生物医药企业:一是企业在研的项目拥有知识产权;二是在研的项目完成获得欧洲或者美国认可的Ⅱ期临床;三是企业必须有符合国际标准的cGMP生产线,能严格按照cGMP的标准进行生产。但在目前符合这样条件的企业则非常少。
由于生物医药企业资金投入时间往往需要3到5年,所以目前主要是产业基金,也就是本身做医药的大型公司在注入资本。未来中国亟需要建立专为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公司。
目前运行较好的如成立于2005年的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其规模为1.4亿美元,拥有流感疫苗和狂犬疫苗的延申生物公司,已成为该基金的投资对象。百奥维达基金创始人杨志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肯定会出自己的生物医药龙头产品。目前该基金得到了三菱、摩根士丹利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
2012年9月,上海生物医药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会正式成立。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郑忠民指出,目前生物医药大企业不缺钱,但是中小微和创业期企业手头资金则非常紧张。而上海促进会的成立能对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并能提供平台促进金融界与企业进行沟通,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为了规范生物医药融资过程,2013年1月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外发布了“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和第2号文件。其中第二号文件对上市公司从事生物制品业务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与细化,以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与透明度,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这种信息披露指引也将引导投资者认识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运行规律与风险特征。
此外,建立特种基金大力发展民间融资也是一个方式。中国每年的社会闲置资金非常多,但很多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如果建立了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基金,并在专业风险投资家指导基础上进行资本集中和管理,则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促进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海洋科学;
一、什么是生物医药产业:
我们一般所指的海洋生物医药业(Marine Biopharmaceutics Industry)指的是通过海洋生物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来产生物某些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其中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一直是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陆生生物不可比拟的生物活性物质,有些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力等。海洋生物医药的研究将会给正在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自20世纪60年代初,海洋生物资源已是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已经引起了各国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沿海国家都加紧开发海洋,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定为基本国策。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微生物药物在内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如今正在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我国的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多少家)研究单位,几百家开发、生产企业(具体数量),主要分布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比较发达的沿海省区如山东、福建、上海、浙江、广东等。这些省市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并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加以支持。特别是山东省政府为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立了全国最先进的海洋医药研究机构、专业大学,云集了大批海洋科技人才,并已有一批成果产业化,部分海洋药物产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但从整体上来说,海洋生物医药的开发与陆地生物技术相比,高新技术的含量还比较低,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始阶段,产业化水平不高。
三、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优势
1、具备优越的海洋生物资源条件。舟山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有大小岛屿1390个、明礁3306座,拥有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183.19平方公里,岸线2447.87公里。世界的著名的舟山渔场,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海域自然环境优越,海域辽阔、海岸曲折、岛屿众多、水质肥沃、饵料充沛,为各种不同习性鱼、虾、蟹、贝、藻类的生长、栖息、繁殖和索饵提供了优越场所,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记载,舟山海域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植物131种,底栖动物480种,游泳动物358种,这为今后以海洋生物为原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制造有效药物和海洋药用生物材料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舟山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舟山的海力生集团公司就开始鱼油制品的生产,少数小企业进行藻类的精碘提取和海藻胶加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生产海洋药物的能力和条件,具备简单的科研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同时随着近几年我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不断推进,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加工能力强,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的精深加工企业,这为海洋药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而且舟山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3、具备初步的技术研发能力。2007年8月我市新成立的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整合了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二所、宁波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等省内外涉海科研院所的有关科技力量,成立了由国内外海洋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依托舟山良好海洋产业基础,围绕海洋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开展应用技术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技术中试开发、技术引进与成果产业化应用、产品检验检测、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技术与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服务。研究院下设孵化器、海洋公共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今后将给我市海洋药物海洋生物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开发环境。正在申报中的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可以整体推进我市包括海洋生物医药在内的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4、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政策导向。国务院于2003年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主要发展的海洋产业之一。浙江省于2005年发布《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将海洋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舟山市委、市政府从舟山特定的区位优势出发,把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列入我市海洋经济总体规划,2007年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建设先进临港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突出了“工业强市”的核心理念,继续将水产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水产加工业向海洋药物发展;2008年8月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产品,特别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切实把水产品加工业做精做强”;2008年9月26日省委第十二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把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作为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力的政策导向。
四、舟山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备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条件现状:
首先舟山是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是我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交易占全省第一。目前,舟山有水产加工企业800多家,其中全市水产加工法人企业398家,占全市520家食品加工企业的76.5%,水产加工作坊413家。规模以上企业132家,占水产法人企业的1/3,产值上亿元的企业31家。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近100家,其中美国注册36家,欧盟注册29家,韩国注册84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40余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硬
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同行的前列,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舟山也将成为全国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舟山市的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向规模化、精深化发展。如今舟山市正在重点建设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三大体系,并通过争取舟山水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更加突出舟山水产品及其加工行业技术精、质量优的特色,并且舟山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水产加工业的突破口。
因此现阶段舟山市海洋生物药物产业近年来成长较快,生产的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产品在全国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主要产品有多烯康、氨糖美辛片、角鲨烯、贝特令、鱼胶蛋白、海洋系列肽、海墨止血片、海藻酸钠、精碘、三七透骨酊、金贻贝胶囊、海藻胶等。舟山的20多家海洋药物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已经与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部分企业拥有较高的自主开发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程度高,与挪威、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技术合作日趋成熟。这些都给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海洋药物方向发展。
2、对于舟山已有的水产品精加工企业调查分析:
目前,舟山已拥有浙江海氏集团、兴业、舟渔、海力生等实力较强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其深加工产品也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尤其是海氏集团先后共投入10多亿资金用于建造和扩建水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并已开发出胶原蛋白、多肽系列,星鳗、鱿鱼、虾、蟹、鱼类制品等六大类1000多个品种,生产规模和产值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前茅,2005年的产值已接近20亿元,成为舟山工业企业的领头羊,该公司95%以上的销售额属于精深加工产品。如今舟山已成为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标准战略研究试点地区。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三部委联合启动技术标准战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并确定了全国22家试点企业。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氏集团(原舟山港明公司)是其中22家试点企业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的水产精深加工企业,主要内容是建立包含350余项企业标准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加工标准体系。这项研究成果将作为典型模式在同行业中推行,并具有优先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资格。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家中心一旦落户舟山,将为海氏集团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必将更有效地发挥海氏作为行业典型,带动和辐射同行业开展技术标准研究,从而整体推进我国水产加工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作用。
五、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研究基础薄弱。尽管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开发海洋生物海洋药物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仍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长期以来,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足够认识,致使对海洋生物为资源的海洋医药产品前期基础研究较弱,积累极少。而国内一些沿海大省如山东省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依靠当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海洋医药经济的发展列入地方主要经济发展的规划并逐步着手实施。青岛市云集了我国众多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等,已经成为我国海洋药物和海洋保健品研制生产的大本营,每年都有数十个新产品问世。江苏省早在1996年就提出“海上苏东”的科技兴海战略,沿海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加快海洋医药产品开发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对于舟山虽然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为海洋医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前期工作步骤不快,海洋医药开发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薄弱,势必影响到整个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发。
2、企业开发海洋生物医药风险较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是一项资金需求量大、研究周期长、开发风险高的领域。特别是海洋药物开发周期长,一般要8年左右;成本投入高,一般要几百万元起;技术要求高,一般需要药化学、基因、酶、细胞等专业技术人员;批证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入开发的风险;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研发上,投入大、起点高、技术力量雄厚,极具竞争优势,国内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对海洋药物开发也十分重视,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到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向海洋医药转型的积极性。
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药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研发成本高,风险大。目前我国一个三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为500万元~800万元人民币,一个一类海洋新药的研发经费约需1500~2000万元人民币。而一般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在国家经费支持下的新药基础研究一般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元人民币,科研院所无法靠自己的财力完成一个新药的研发,急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民间资本的注入。而多数企业对海洋医药产品的开发认识不足,一般不愿意进行前期投入或投入资金十分有限。目前,我市缺少比较成功的科技成果研发平台,多数科研课题投入不够,或者仅停留在研究试验阶段,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投入太少,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另外,政府对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从事生物药物技术开发的企业支持力度偏小,有关企业研发、融资、担保、扶持等方面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使投资人没有可靠的风险投资保障与足够的信心,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4、企业总体规模和产量偏小,产业化水平低,科研力量分散。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已有20年左右,但是产业仍没有形成规模,企业总体上规模和产量都偏小,产品和技术上也没有明显突破。目前,除海力生制药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其他企业的产值一般只有几百万元,还有几家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因此,该产业发展氛围不足,整个产业在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够,对今后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规模会有所影响。同时由于海洋药物的开发涉及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多种学科,需要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单靠一个领域的投入,很难取得可产业化的成果。目前舟山还没有一个联结多方面科研力量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平台,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并且零散,层次还比较低,难以取得集中支持和规模化效益,距离产业化的目标尚远。
5、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海洋医药产品的研制是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研究生产的领域。山东主要借助于专门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借助于国家海洋局设在山东的两所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设在山东的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力量,海洋医药的发展人才优势明显;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同样具有人才和水产、海洋科学研究力量的优势。我市高校数量少,人才的结构不甚合理,缺乏海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浙江海洋学院寥寥数人在从事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的研究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水产养殖或其他行业,尚无与医药研究机构(院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深层次的海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科研开发力量比较薄弱,从事海洋医药科研方面的人才缺乏,加上外地各种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政策及发展前景比我市更加优越,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因此,优秀专业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海洋医药产品研发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纵观我市目前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是就总体而言,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水平和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国内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同时也表明了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应加快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六、舟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对策
1、强化政府政策导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导向,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将舟山的海洋医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加以扶持,作好各方面基础性调研工作,指导和鼓励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和企业加入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的行列。要制订合理的海洋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远近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近期规划,明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集中有限资源,以产业化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来推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支持与发展与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有关的项目,倡导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全方位支持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2、加大必要资金投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海洋生物药物研发,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没有政府扶持,开发有很大难度的。因此,政府必须在资金投入方面,对从事海洋生物药物单位和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科研单位对优势产品和新产品进行开发,对形成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强度,对研究进行资助、鼓励。另外,对于某些药物和保健食品,如藻类资源以及养殖水产品中可利用的材料,由于资源充足、技术含量低,所以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见效又快,政府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对于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发应充分利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环境,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和机构给予持久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3、整合科研力量,建立有效的研发平台。对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中的重大课题和项目,要搞好规划和设计,科学组织,集中攻关,以减少盲目性,避免重复劳动和浪费,缩短研发时间。充分发挥相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作用,协调好各类科研资源,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海洋药物的开发力度,重视海洋药物的科学研究。鼓励和促进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方面拥有的雄厚开发实力和人才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触觉相结合,实现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重点实施几个项目,促进科研单位间、科研单位和企业间的合作,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三个链的联结,切实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针对舟山海洋药物研究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起人才培训和管理体系,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通过在职学习提高或组织出国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4、加强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保护海洋资源的概念,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虽强,但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含量很低,通过大量采集海洋生物以获得活性物质来支撑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会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用于开发的重点海洋生物品种不能依靠自然捕捞和采集,要尽快实施人工繁育和养殖,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足够的原材料支持。要有计划地对重要经济鱼虾越冬、产卵场投放人工鱼礁,保护鱼虾类的正常繁殖生长,使其生物链能达到平衡发展。要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向近海水域排放,对重要鱼虾产卵场的水质要严格监测,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维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保证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朝阳产业,不仅能提升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更能实现舟山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舟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增添新的亮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93854.htm
【医药产业】推荐阅读:
医药产业研究09-20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06-09
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06-18
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12-17
2024年中医药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6-10
医药实习周记05-29
医药教育06-12
医药代表宝典07-26
医药物流现状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