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父母的发言稿(共8篇)
首先我要感谢让我参加这次活动的所有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心》。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从我们出生到现在,那个被我们称为母亲,称为妈妈的人为我们做过什么?
当我7岁的时候,她给 买了球;而作为报答,我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 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我 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我 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 我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我 让她坐另一排去;当 我 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我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我 14岁的时候,她付了我 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 我 却一整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当 我 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 我 一下,而作为报答,我 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我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 我 却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这就是母亲为我们做的事情,当然,母亲为我们做得还远远不止这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爱的同学们,那么我们回报给父母的又是什么呢?你是否在他们劳累一天后为他们递上一杯茶,送上一双拖鞋?是否为他们洗过一件衬衣,哪怕一双袜子?你是否觉察到父亲那已经微微驼了的背,母亲那满脸的皱纹,缕缕的银发?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吧!在我心中,父母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不要的等到我们失去他们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不曾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吧。真心的为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给他们长段曲子,讲个笑话!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感恩之心延续,我想父母的冬天将不再寒冷,黑夜将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将常常配在他们身旁!
公益广告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旨在增进公众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并影响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其行为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在我国,最早的电视公益广告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约用水”,1987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每天定时播出电视公益广告的“广而告之”栏目并取得极大成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公益广告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凭借扬善惩恶的主题、深刻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灵活的形式深入人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电视公益广告的成功源于诸多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其中体现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语言文本,以及视觉与文字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关键因素。
电视媒体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视觉,听觉),以不同的核心模式(图像、语言、音乐、动画等)向观众提供丰富的资源,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Stöckl, H.)。Halliday指出,“在任何一种语言王国外还有许多表意的模态”。由此可见,对于意义的理解不但需要分析语言本身,还要分析其他符号资源。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多模态(multimodal)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李战子)。Kress&van Leeuwen于1996年提出了系统的视觉语法。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如:色彩、图像分布),向读者展现了图像表意的途径与方式。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音乐的混合使用(Cook)。本文拟运用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对一则央视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视觉与文字两种模态互动的意义构建功能。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
Halliday把语言的功能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反映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其包含及物性中的以下六大过程。物质过程指做某件事的过程;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等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人际功能是指,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被施为者所影响。因为施为者和受众被共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语篇功能赋予上下文一定结构,体现了语言实际应用中的前后关联性。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符号,也可以创造出语法,因此Kress&van Leeuwen把视觉语法对应三大元功能,创造出图像的三种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首先,再现意义中, 根据图像的特点,Leeuwen区分了叙事的和概念的两大类,在叙事的再现中,区分了行动的过程和反应的过程(李战子)。叙事图像中,当动作矢量或反应矢量将参与者联系在一起时,相互间的行为和目的变得突显。该叙事模式借助具体的视觉技术得以实现,有助于呈现已发生的行动和事件、空间的变化和进程的安排(K&L)。其次,互动意义中,通过语言模态施为者向受众陈述、提问,并建议或要求采取相关行动。视觉模态下,视觉技术和文字支持的结合让言语的表意功能愈加清晰。最后,在多模态语篇中,构图意义主要体现为布局,这种布局指的是语篇成分的空间顺序,通常是读者一眼就获得的一个整体印象(韦琴红)。即画面中的不同分布亦可向读者传递不同的信息。
三、对一则央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解读
1、图文背景
本语料是近年广受好评的关于“感恩父母”的公益广告。以下是广告中的文本:
(1)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
(2)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
(3)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
(4)渐渐我长大了;
(5)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
(6)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
(7)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8)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得不成样子;
(9)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
(10)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
(11)做父亲贴身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
(12)给母亲撑把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
(13)爸爸妈妈,我爱你;
(14)家,有爱就有责任。
以下是出现在广告中的四个截图:
2、语言文本分析
文本中各小句根据它们的过程类别以数字1、2、3等标出。从文本的及物性分析可见,物质过程小句占绝大多数,是第2句至第6句,第10句至第12句;心理过程小句是第7、8、9句;关系过程是第1句;言语过程是13和14句。
显而易见,物质过程小句所占比例最大,它们向观众呈现了一种事实。公益广告需要产生预期中的宣传效果,让公众有所行动。在这趋名赴利,金钱至上,亲情淡薄的现实社会中,该广告更需引起公众的注意。所以,陈述句由于其事实叙述性是公益广告最好的选择。另一个原因在于叙述的方式既自然又饱含感情。作为研究样本的该公益广告颇有创意,自始至终没有人物解说与旁白,所有欲表达的情愫均以动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从“I”的视角对主题进行诠释。心理过程小句向观众传递了“说话者”的情感。在背景音乐中,设计巧妙的动画加上爸妈的啜泣声,将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顶撞令父母伤心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把长大成人后的子女对当初让父母伤心的幼稚举止无比悔恨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很容易引起每一个经历了叛逆青春期的观众的触动与共鸣。关系过程小句的作用是定位人物与属性。言语过程仅有两小句,前一句既是广告中“I”的心声,更是广大观众的心声,呼吁人们,要懂得关爱父母,感恩父母。最后一句“家,有爱就有责任”,升华了整个公益广告的主题。
人际功能在文本中倾向于提供信息而非索求信息。表述者与观众直接的互动以交流的形式呈现。语言的角色有很多,但其最基础的任务共有两种:给予和索求(胡壮麟等)。叙述者给听者一些信息或者听者给予叙述者信息。该公益广告的文本正好与此相符:前12句的任务是给予,给予观众关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付出和给与的关爱、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以及长大后深深地懊悔的信息,并表达了说话者的情感。最后两句履行了索求的任务:期望人们懂得关爱父母,感恩父母。语篇意义可从信息结构上来分析。对于事实陈述的已知信息到呼吁共鸣的新信息,突出该广告语言的迫切性。
3、视觉语法分析
(1)再现意义
概念功能由视觉符号的再现来表示。再现参与者是指其中的人、物和描绘的风景等。发出矢量的再现参与者叫做动作者。当叙事的再现中有两个参与者时,一个是动作者,另一个是目标,目标就是矢量指向的那个参与者,因此也是动作的对象(李战子)。在图2中,一共有三个人。动作者有两人,即父亲和母亲。位于左边的父亲紧皱的眉头和位于中间的母亲流下的两行泪水形成了一个矢量,是一条强烈的对角线。图中被动作者,即右边晃着脚、昂着头、趾高气扬的孩子则是目标。整幅图面动态十足,向观众展现了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叛逆让父母伤心难过的情景。
再现意义在其他几幅图中亦有所体现。当矢量仅仅是由目光,即一个或多个图中的参与者的眼光的方向构成时, 该过程就叫做反应过程。在图4中,说话者“I”的视角直接针对电视机前的观众,在这幅图中,反应者是说话者,互动参与者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当再现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由这一矢量连接时,他们的交流就反应出再现参与者渴望互动参与者产生共鸣的强烈愿望。
(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为了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所描绘的参与者上。Kress&van Leeuwen把图像的人际功能体现为一种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接触、社会距离、态度三方面(韦琴红)。在图4中,说话者“I”直视观众,直接和观众建立起一种视线交流,表达一种直接的、索求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者的是一种希冀与愿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我们的叛逆对他们的伤害,伴随我们成长的是父母的日渐老去,因此我们要感恩父母、及时行孝。这种视线接触表达的图像行为是索求而非给予,索求的是一种唤醒与共鸣。相反,图1是给予,因为画面中的父亲充满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伸出双臂为整个家庭遮风挡雨;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摇着哄他入睡。他们没有向观看者索取什么。因此,他们成了参与者观看图像时的思索对象,因为没有眼神交流。第一幅图和第二幅画的拍摄手法称作个人近距离(李战子),拍摄的是以普通家庭的客厅为背景。然而,在图3与图4中,拍摄的距离又变成了社会远距离。所有的人物都是置身于社会环境中。身后有街道、高楼。这两幅图的社会距离向观众传达信息:感恩父母,不仅是高尚的个人行为,而且是一种迫切需要大力提倡并引起足够关注的社会现象。Kress&van Leeuwen认为目光平视的交流体现出观看者与再现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关系。画中人物的拍摄角度处于同一平面,反映出观众与电视人物之间的融洽关系。电视人物与观众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态度方面实现了再现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互动(韦琴红)。
(3)构图意义
对于再现参与者来说,构图意义涉及图中的信息分布,架构以及突显性等诸多特征。语篇的上下、左右、中间和边缘结构分别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价值。在图3中,年迈体弱的父亲和步履蹒跚的母亲被置于整幅图的左下角,所占空间很小;此时孩子已经成人,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意识到要尽一份责任,开始像顶梁柱悉心呵护起整个家庭,魁梧的身材和张开的双臂占据了画面的大半空间。构图重心倾向于右上角,使得画面看起来十分不平衡。观众自然会把注意力聚焦于张开双臂的孩子身上。画面中的上方与下方也带有不同的信息值。如果某些因素被置于上方,而其它因素被置于下方,那么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李战子)。在图3中,宛如参天大树张开双臂悉心呵护整个家庭的孩子形象,是“理想的”,然而现实中,许多年轻人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而忽略了年迈的父母。画面左下角年迈体弱的父亲和步履蹒跚的母亲,是一种“真实”的信息,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的伤感与无奈。画面中并没有架构,这恰好营造出文字与视觉模态互补合作的状态。至于“突显”,在图1中,满眼慈爱的父亲和轻摇孩子入睡的母亲,是画面的焦点,十分抢眼。在图2中,父亲紧皱的眉头和母亲流下的泪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图4中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位于人物和动画下方,虽然不是置于主要位置,反而更为突显。画面中如此分布信息,将“突显”这一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对一则央视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阐释了文字模态与视觉模态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协同作用。公益广告的目的在于唤起观众的共鸣,结合对广告中画面的再现、互动和构图三大意义的剖析可见,画面、文字、人物、背景和位置都是广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种符号资源间的相互作用促成并强化了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构建,既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Cook, G.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M].London:Routledge, 1992.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Baltimore, 1985.
[3]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ledge, 1996/2006.
[4]St ckl, H.In Between Modes:Language and Image in Printed Media.Perspectives on Multimodality[M].London:John Benjamins, 2004.
[5]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高萍.公益广告初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9.
[7]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
[8]唐忠朴.电视公益广告的艺术特性及社会作用[J].电视研究, 1997, (4) .
[9]王进, 朱嫣然.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 2011 (2) .
懂得感恩我们才会懂得生活,才能体味生命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幸福和生命的快乐。
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最尊贵最伟大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每时每刻我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不求回报的爱。因为这份爱是无私的,因而比我们的生命更伟大。每每一人独处,回想起父母那充满深情的一句句叮咛,充满牵挂的一句句嘱托,涌动在心底的幸福和骄傲,让我们更加坚定更加坚强。父母那饱含岁月艰辛的一缕缕白发、一条条皱纹,都是爱的见证。父母对我们的爱,年轻时我们不懂,而等我们懂得时又常常忽略。生活中迫于工作压力处于忙碌中的我们,经常会使用暴躁的语气和尖刻的语言,用极不耐烦的态度给这份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蒙上一层阴影,能够承受这份粗暴和这种伤害,并宽容这种无礼行为的,仍然是我们年事已高的父母。事后,在你十分懊悔的时候,你会再次听到那轻轻的充满关爱的话语,这时,倒像是父母做错了什么。
能够享受父母的爱,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为自己曾经很不得体的言行和态度深深自责。其实,父母在对待我们的问题上除了奉献别无所求。其实,我们面对最敬爱的父母,完全可以从最细小的事情上做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一份感恩,一份尊敬,一份关爱传递给他们。如今,无论公务多么繁忙,应酬多么重要,每周至少有一顿饭,我是坚持回家陪伴父母一起吃的,而此时,从他们慈祥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欣慰和满足。
尽管我们不能给父母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绝不能让父母在失落中生活。每天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我们可以做到;天冷了,给节俭惯了的父母添件御寒的衣服,我们可以做到;很多简单细小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到。
生活是艰难的,生命都是短暂的。谁在攀比中生活,谁就是痛苦的;谁在感恩中生活,谁就是快乐的。不要等一切都来不及时再去懊悔自责,让我们在父母有生之年,用我们的孝心,共同给我们饱受生活磨难的年迈的父母送上一份快乐和一份幸福吧!(陈晶)
聆听爱的旋律
幸福的人生总是充满爱,来自父母、爱人、子女、朋友……爱,像是一曲温馨的旋律,要用心去细细聆听。
用心聆听父母的爱,那是深似大海的养育之恩,博大而深沉。从你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便不求报答地疼爱你,包容你。虽然,可能有时你觉得父母有些絮叨——“早点睡觉”、“多穿一件衣服”、“快,把早餐吃了再出去”、“怎么还不回家”、“路上注意安全”……可他们的叮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字字句句中透着牵挂和关爱。父母的爱从来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从你牙牙学语到成家立业,他们操劳一生,青丝变成白发,皱纹爬上脸庞,身形逐渐佝偻,可心里永远爱着你,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用心聆听伴侣的爱,那是陪伴你一生、注满你心房的爱。那爱如甘甜的泉水,如悦耳的音符,滋润着你的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伴,爱鼓励着你们为生活共同奋斗,爱充满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琐事之中。爱,不仅是一起看流星雨的浪漫、一起观日出的美好,也是一起洗衣做饭的现实生活,更是共同承担风雨的责任。
用心聆听子女的爱,那是你生命的延续。爱如溪水,涓涓流动,是你生活的希望。他也许只有几个月大,只要你抱着他就乐呵呵地笑。直到某一天,他突然稚嫩且又不清楚地叫了你一声“爸爸”或者“妈妈”,那种感动足以让你流下幸福的眼泪。后来,他上学了,工作了,结婚了,你抚着渐渐白了的头发,又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我们终于懂得了无私,血浓于情,一生都改变不了。
用心聆听朋友的爱,那是黑夜中的一束光、风雨中的一把伞、冬天里的一团火。他们激励你,关心你,用心倾听你的心声,在你失意的时候给予安慰,在你如意的时候为你鼓掌。纯真的友谊,是上天的恩赐,弥足珍贵。
用心聆听,爱的旋律无处不在。感受被爱的同时,我们也同样爱着他人。世间正因为充满了爱,才变得温暖而精彩。(肖玲玲)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发言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您对孩子的关爱,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孩子是您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你我有共同的目的,肩负着对他们的教育。
一直以为这个班以成绩优异著称。以前,从窗外常常看到他们认真写字的样子,排队判作业的场景。因为特殊原因,我有幸代理四年级的语文并兼班主任。通过亲密接触,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的很多优点。比如聪明好学的同学有曹配齐、邹逸飞、曹凤杰、张佳源等同学,踏实肯干的同学有曹海军、何悦、曹英杰、张邸等。当然,还有很多同学各有各的优点,需要我们去近观。比如,曹博和我是对门,以前也经常接触,以前只知道他很聪明,但是印象很深的是他不喜欢写作业,可是从我教他们开始,我发现曹博同学听讲特别认真,第一次月考就考了90分,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同样也是他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多看看孩子们的优点。
· 刚才我简单说了说四年级同学给我的整体印象,因为我接手时间不长,对孩子们可能不太了解,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我们家长会的主题是“感恩父母”。“独生子女症”在现今的孩子身上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景给予”的义务,不讲“索缺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 通过这次家长会,希望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谢谢大家!
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精神遗产,更是我们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品质。而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便是我们的父母。
回忆历史,我们总被这样的故事感动着:古代孟母,为了儿子能够成大业,不惜三次迁居,为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的佳话。近代,著名抗日将领马敬斋的母亲被捕后,面对日本人的威胁,毫不畏惧,毅然让儿子继续抗日,随后绝食而死。马敬斋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的誓言。这一个个事例,一首首爱的赞歌,不正体现了父母们的伟大吗?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少人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失去父亲仅8岁的唐银花安慰失明的母亲说:“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你的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你是否在父母劳累时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贺卡,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呢?这些小小的事往往也能让父母感动不已。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呢?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日日夜夜中,我们有多少次去静静地感知过亲人给予我们的爱,有多少次向亲人诉说过我们对他们的爱,又有多少次用语言和行动去报答过对亲人的爱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件十分悲哀的事。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谢谢大家!
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包括感恩逆境和敌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一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泊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一个冷暖人生;它是一笔财富,经历了它,会让我们精神富有,终生享用。逆境砺炼心志,教会我们体味真诚,体味人生,让我们心存感恩,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兼程。
其实,幸福的感觉不是由处境和外在的条件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感恩的心。
想想我们得到过的爱,哪怕它并不多;想想亲人、朋友,甚至是不相干的人为我们做过的事,哪怕它只是举手之劳;想想早晨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空气,想想拂过我们额前发丝的调皮的风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会平和面对动荡不安,积极应付挫折困难,于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风雨中体会到幸福。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谢谢大家!
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4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感恩父母》。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五、六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
知道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什么节日吗?是美国的感恩节。每年的那时,美国人都要感谢上帝。而对我们高中生而言,我们也要感谢”上帝“,不过,这是赋予我们生命的”上帝“--我们的父母。
小的时候,我总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看过这样一篇报导: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话还没说完,母亲便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在这个生死关头,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我们的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我们付出的,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孩子,父母爱我们、关心我们胜过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还是父母。
当我离开父母,来到了学校,母亲问我会不会想家的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会,肯定不会!“
可是来了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母亲恰到好处地问我好吗。我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强忍着才没让她发觉。
当慢慢适应新学校了后,虽然不再如当初那么想家,但总有不开心的时候,很多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父母,想起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
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孩子,在学校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挂念。“
母亲时时刻刻牵挂着我,牵挂着我的饮食起居,惦念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学校的生活,常常嘱咐我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如何不让我不挂念她呢?
电话里爸爸的声音有些沙哑,爸爸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还有生活费吗?要吃的好一点。"但是我心里很清楚,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谢谢大家!
学生感恩父母发言稿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感受过父母对我们的爱:清晨,当我们匆忙的从被窝中爬起时,是谁为我们做好了美味的早餐?当我们遭遇倾盆大雨的时候,是谁撑着伞在校门口焦急的等待?当我们受到委屈时,是谁能耐心的听我们诉说?当我们取得成功时,又是谁会为我们衷心的祝贺?是父母,是我们那最平凡、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父母。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更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从他们焦急的眼神里,从他们细心的呵护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爱。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渗入我的心田。
可是,幼嫩的我们,却曾经因父母的批评而不解;因父母的唠叨而厌烦;还会因焦躁与父母顶撞。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的为父母想一想,他们的唠叨是为了提醒我们,他们的批评是为了教育我们,他们的辛劳付出全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进步。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一杯温暖人心的浓浓热茶,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都让我们的父母感动、欣慰。我们应该把对父母的爱贯穿在每时每刻,落实到生
活中的每个细节,让我们用一个个细小的进步,一天天长大、懂事,一次次优异的考试成绩来回报父母,因为我们永远是父母老年后的支柱,我们永远是父母的牵挂。
有一种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暖流。这种爱就是深厚的父母之爱,这种感情就是浓浓的爱子之情。是父母创造了我们的生命,缔造了我们的灵魂,也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在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第一声清脆的啼哭和父母疲惫而会心的一笑,昭示着世界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父母用他们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的到来,但也就从那一刻起,他们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
父母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那么辛苦,那么努力。为了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们付出的又何止是物质方面,还有金钱也买不来的心血和青春。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从我们刚刚出生那时算起,一直到成长为青春健康、勇敢坚强的青年,是谁一直在默默付出而且从不要求回报呢?是谁在我们偶尔生病的时候,看起来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痛苦、着急呢?不用说,当然是我们最亲爱的父母。再静下心想想,我们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能有一个温馨的家,并且穿着得体,备受宠爱。除此之外,还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平日里空闲了,可以上网打游戏,或是去参加户外运动,嘴馋了可以出去大吃一顿,高兴了和朋友喝茶聊天。
碰上节假日,还有机会去各地旅游放松心情,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舒适和安逸。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为我们创造的物质条件!可是,我们回想起父母为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现他们竟然没有丝毫的抱怨!我们都有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的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爱。他们倾其所有来培育我们,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起早摸黑地奔波,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劳苦和艰辛。
细细思量,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父母的辛劳和对我们的付出。仅仅用“博大”、“无私”这样的词汇已经形容不出这种恩情的深厚。而当大家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的时候,总会把这些付出和爱当作是天经地义,那是因为父母从来都没有对我们要求什么,我们自己也不主动去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付出。现在,我们即将迈入成年人的行列,应该懂事了。成年,意味着一个开始承担起他的一份责任,这其中之一的责任就包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一位年轻的女士曾这样意味深长地说:“一直想给爸妈最好的回报,而且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地做着。对于父母,我从来不会有半点儿保留。我就是再为他们付出十倍、百倍,也难抵上他们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父母都是极其普通的人,也都是极其善良的人。他们尽管都很平几,但在儿女心里,他们永远都是伟大的。他们和他们那一代的很多人一样,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孩子奔波;年纪再大一些,儿女离家了,他们的父母身体也开始不好了,又需要他们照顾了;等到儿女工
作,老人离开后,他们却都已是鬓白、疾病缠身了,每每想到这里,总是忍不住心酸得落泪……”所以我们应该懂去体味父母的辛劳,否则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就会追悔莫及,因为已经没有任何的机会了。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辛苦,记住父母的恩情,要学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和劳动成果。自然界的动物中,乌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动物们都知道父母的辛劳并会报答父母,何况是自称“最高等的动物”的人呢?
“哀哀我的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寥莪》中这样说。我的父母本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任教师,他们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幸福,带给我们爱。也许,我们的一生会结交和失散许多朋友,但我的父母却仍旧在身边,做我们最贴心的朋友。也许,我们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我的父母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陪我们度过难关。
我的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无私的奉献者,他们从来不向自己的儿女索要一分报酬。我的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特别是母亲,那深沉的爱总让我悄然泪下。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夜深人静,凉风轻轻地吹着,漆黑的夜空见不到一颗星星。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伏在桌旁,靠着微弱的灯光做着作业。我从作业中抬起头,揉揉酸胀的眼睛,看了看在一旁绣花的母亲,冲口说道:“妈,你还没睡啊?”母亲轻轻“嗯”了一声,放下绣花图和绣花针,走到窄小的厨房里。“妈,你身体不好,还是早点儿睡吧!”我又冲那在厨房里不知干什么的母亲道,然后埋头继续做作业。我专心地做着作业,并没有注意到灯盏旁,不知何时已经放在那儿的保温水瓶。
“阿嚏——”快要八点半的时候,母亲的卧房突然传出一声喷嚏。我不由得担忧地看了母亲的卧房的门一眼——母亲没事吧……接近九点时,我的作业做完了。我深呼吸了一下,把作业收了起来。收作业的时候,我突然碰到一个水瓶。咦,我并没有拿水瓶呀……我摸了一下瓶身,水还是温的。“呼呼——”凉风从窗户的缝隙里悄悄钻进来,我不禁裹了裹衣服。我拿起水瓶,打开瓶盖,一顺溜把水全都喝下去了,一股暖流在心中流动。我站起身来,深深地看了母亲的卧房门一眼,然后就上床睡觉了。
班级:四(3)班 教师:武艳
时间:2013年5月29日
首先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您对孩子的关爱,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孩子是您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你我有共同的目的,肩负着对他们的教育。
我有幸是四(3)班数学老师并兼班主任。通过亲密接触,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的很多优点。比如聪明好学的同学有赵梅停、杨举元、齐天娇、齐子林等同学,踏实肯干的同学有崔凌云、崔童、邱靖宇等。当然,还有很多同学各有各的优点,需要我们去近观。
今天我们家长会的主题是“感恩父母”。“独生子女症”在现今的孩子身上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通过这次家长会,希望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让学生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之恩,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教育的辛苦之恩,对家人、老师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家人、老师的爱,学会对父母、家人、老师说“谢谢”,学会与父母、家人、老师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家人、老师的恩情。
1. 情景再现, 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并把我们养大, 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通过教学, 让学生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学品德教材中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好几课, 如一年级《我从哪里来》《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苏教版, 下同) , 二年级《成长记录袋》。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 尽可能形象地再现父母养育孩子的情景。如:在教《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 我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收集的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出示部分学生的出生证明和现在的体检表, 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成长照片, 播放学生幼时生活片段录像 (家长为孩子过生日制作的) , 请妈妈代表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 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温暖而又深沉的关爱, 重温自己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的情景,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的甜蜜回忆中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以情动情, 激发感恩父母的情结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激情, 以情感人,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结。
教学《父母的难处》时, 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前, 让学生调查父母有哪些难处, 并思考这些难处中哪些与自己有关, 自己能为解决这些难处做些什么。课上, 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用填表的形式分别从家庭经济、父母身体、工作压力等其他因素汇总父母的难处, 并剖析哪些难处是因为自己产生的。在剖析的过程中, 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 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会渐渐认识到做让父母省心、放心、开心、称心、顺心的点滴小事就是感恩父母。
3. 以境激情, 萌发感恩父母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感知事物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若要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品德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的特定情境, 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角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角色, 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情境、感悟情感、领悟事理,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的生动性、具体性、形象性, 进而以境激情、以情冶性。
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 我创设了一个“父母”为孩子辛苦操劳一天的特定情境, 让学生扮演“父母”, 身临其境体验“父母”一天是如此的辛苦。孩子在这一体验活动中, 感知父母一天的精力竟大部分花在了照顾孩子上, 付出了太多的辛苦, 从而萌发了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感恩意识, 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萌发了感恩父母的意识。
4. 以活动为载体,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实施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所以创设特定情境, 萌发感恩意识后, 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强化感恩的意识, 并把这种感恩意识外显为感恩行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从小事做起, 将感恩之情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譬如开展“每天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感恩进家庭系列活动。接着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感恩行为, 请家长代表到场发言, 夸夸孩子的感恩行为,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 从而强化感恩意识。
5. 以节日为依托, 内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是一种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教材中蕴涵的感恩教育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就以与感恩父母有关的节日为依托, 开展主题活动,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在妇女节、母亲节期间, 我们在《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说》的教学中适时插入谈话活动“我和妈妈”, 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等。谈话活动“我和妈妈”以“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 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中, 我们把妈妈代表邀请到班级, 讲述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感人故事, 震撼孩子的心灵, 内化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总而言之, 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因素,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使学生知恩、报恩、施恩, 增强感恩意识, 对父母永怀感恩之心, 常做感恩之事。
【关键词】感恩父母 主题班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93-02
一、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如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家人对其的溺爱和娇生惯养,逐渐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冷漠的习惯,个别学生还认为父母等对自己的关心、养育是理所当然的。在家嫌弃父母啰嗦,在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人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才会充满爱。因此,本次班会以“感恩父母,爱常相伴”为主题,希望能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活动目的
通过“感恩父母,爱常相伴”的主题班会活动,启迪学生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并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等,学会做人做事,刻苦学习,以此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三、活动准备
1.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定诗歌朗诵的同学。
2.准备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感恩的心》《假如爱有天意》。
3.准备视频《那一年的我们》《跑出一片天》、采访家长的VCR。
4.准备诗歌《心怀感恩,爱常相伴》。
5.准备感恩调查问卷。
四、活动过程
活动步骤如下:
(一)环节一:激趣抢答,营造气氛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从名人诗句着手,调动学生的积累,激起学生感恩的情感,为下面的“亲情回顾”做铺垫。
过渡:请学生抢答下列问题,看谁答得又快又准。请填出名句中缺少的部分:
1.谁言寸草心, 。 —— 唐·孟郊《游子吟》
2.少年不识双亲意, 。 —— 日本谚语
3. ,羊知跪乳之恩。 —— 明代《增广贤文》
4.投之以桃, 。 —— 《诗经》
答案:1.报得三春晖 2.养儿方知父母恩 3. 鸦有反哺之义 4.报之以李
班主任小结:
同学们,从上面的题目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诗词和谚语中有许多铭记感恩的名句,感人至深,叫人难忘,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做一个感恩的人。
(二)环节二:亲情回顾
设计说明:在学生了解“感恩”概念的基础上,把焦点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熟知父母相关情况的调查,引起下一环节的“亲情反思”。
1.走进亲情,现场调查。
过渡:感恩的对象有许多,接下来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大家对父母的感恩情况如何。请大家看大屏幕,并选择题号回答,7个大题,每个答题由下列问题中的3个小题组成。
问题:
(1)你父亲/母亲的生日?
(2)你给父亲/母亲买过或者亲手制作过生日礼物吗?
(3)你帮父亲/母亲洗过脚吗?
(4)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5)你母亲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6)你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7)你父母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什么?
(8)你工作后最想给父母买什么礼物?
(9)你体谅过父母吗?举例说明。
老师点拨:请各位同学如实回答。
过渡(10分钟):在调查之前,或许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很了解父母,事实是否如此呢?想必很多同学现在心中都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同样的问题,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他们对我们的一切记忆肯定都很深刻!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希望每个同学多了解自己的父母,多理解父母对你的期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更多地说一声“谢谢”“我爱你们”之类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2.体验亲情,学生反思。
设计说明: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无言的爱,从而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促进学生感恩情感的养成。
过渡:这就是不求回报的爱,这就是无怨无悔的爱,它无声无息却又温柔细腻,如此坚定不移,这就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我们又都做了些什么来回报他们呢?接下来请欣赏视频。
(1)播放家长们辛勤工作的影像资料(背景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
(2)播放网络视频《那一年的我们》:抽烟、喝酒,买名牌……
(3)播放网络视频《跑出一片天》:视频上的父亲表达着孩子对自己的不理解,但是自己对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孩子能过得好。
(4)播放剪辑好的本班家长采访VCR,问题包括:①他(她)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孩子;②他(她)做过的让你最高兴的事;③你计算过在他(她)身上的花费吗;④希望他(她)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老师:组织学生上台分享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
学生:反思自己都给父母做了哪件事并且自我感觉很满意?
(三)环节三: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设计说明:利用音乐独有的韵律把整个班会推向高潮。
过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就像一棵棵小草,父母的关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让我们一起用诗歌来表达对他们的爱。
1.让6个学生朗诵(提前分配了朗诵部分)诗歌:《学会感恩,有爱相伴》,背景音乐为《假如爱有天意》。
过渡: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歌声中我们领悟到: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无私的爱,老师辛勤的教诲,同学热心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学会心怀感恩,感谢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感谢每一位帮助我们的同学,甚至其他我们不认识的人,善待每一位给我们爱的人。
接下来请全体同学合唱《感恩的心》,用我们最真诚的歌声来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吧!
2.集体合唱《感恩的心》,学会感恩。
设计说明:让全班同学唱响《感恩的心》,在浓浓的感恩氛围中,感悟感恩的重要性。
(四)环节四:感恩在于行动,行动中感恩
设计说明:在学生了解完感恩的含义、拥有感恩的激情之后,老师适当给予指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恩行动的达成和习惯的养成。
过渡:今天的班会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的意义;知道了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智慧!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呢?做好以下的家庭作业,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感恩的习惯。
1.请每个同学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然后密封并给班主任保管,五天后的家长会班主任会交给相应的家长),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每个同学放假在家的时候,每天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化感恩为行动。
3.记住: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辛苦了”,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说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传递感恩之情!
4.希望大家见到老师的时候,能主动问好,或者在平常的学习当中能帮助老师分发或者收作业等力所能及的事,以表达对老师的辛勤付出的尊重和回报。
(五)环节五:总结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感恩并不难,有时候感恩只需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次拥抱,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激与回报的人,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每一位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感激我们的社会。心怀感恩,爱常相伴,路才能走得更开心,更顺畅!
五、活动反思
本主题班会主要是借助情感的唤醒力量,来帮助学生培养感恩的习惯。
优点大致如下:
1.运用朋辈的心理来辅导。在“分享父母对自己做的感动的一件事”环节中,通过成长经历相似、年龄相仿的同伴的分享,可以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易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
2.音乐心理调适。选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恩的心》等广泛传唱的经典歌曲来当成各个环节的背景音乐,可以创造相应的情感体验和氛围,更好地丰富人的情感,创造心理共鸣的环境,进而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歌词”无处不透露着生命和生活的正能量。
3.通过诗歌的阅读,让他们在独特的韵律中,享受着诗歌的美,领悟其中的含义,触动他们内心最敏感的部分,从情感共鸣中找到情感的支持。
4.“学生反思”的环节,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反省,通过思考提升自我。最后通过任务的布置,将感恩具体化,启迪了学生反思感恩的报答方式,同时给他们更好的情感支持。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鉴于语言能力有限,感染力不够;在时间的安排方面也有些紧,不能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每一个环节学生相应的表现,给予的指导和总结有待加强。
但是,不管怎样,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尽量结合更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更缜密的环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以感恩父母的发言稿】推荐阅读:
以感恩父母为题的作文450字12-25
以感恩父母主题演讲稿09-08
国旗下的发言稿——感恩父母,孝亲敬老11-16
感恩父母家长会发言稿06-23
感恩父母的爱05-26
感恩父母的班会07-02
感恩父母的故事10-08
感恩父母的语句11-15
感恩父母的经典名言06-16
给父母的感恩寄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