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鉴赏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景观鉴赏(精选8篇)

旅游景观鉴赏 篇1

乌镇古时候称为乌墩,春秋时此地为吴疆越界,到唐代咸通年间始称乌镇。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省吴江县,东南与濮院、龙翔街道等毗连,东北接嘉兴市秀洲区。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错壤之地。今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71.19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镇区常住人口1.2万。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公用设施方面,乌镇设有邮电支局,开通邮路10条,35Kva变电所一座,自来水厂有深井四口,绿化面积逾28.84公顷,绿荫覆盖率达18.3%以上。

乌镇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并兼多种经营,是桐乡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蚕茧为乌镇特产之首,小湖羊皮、杭白菊享誉中外,近年大力发展猪、羊、鸭、淡水鱼等养殖业,获得极大成功。

乌镇现有完中1所,初级中学1所,镇完小2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1所,镇卫生院1所,村有保健站,厂有医务室。文化站、广播站、有线电视站、工人俱乐部、图书馆、电影院、影剧院、书场、人民公园等城镇设施一应俱全。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一个早已印入人心的地方,一座已显世俗的古镇,却又遗忘于繁华,超然于世外。

乌镇,宛如一个被唤醒的梦,随着初春的雪飘飘而下,一直不停。那弥漫着长马褂、白围巾的曾经,眷恋着弯弯曲曲的河流,蜿蜒越过故事。这里桥有爱,这里水有心,这里有徐志摩看过的星星。

乌镇,像一个含着羞的水乡女子,以一种超然于尘世的姿势静静地隐在一处偏僻的所在。偏僻也只是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而言,其实在一百多年或者更久远的年代里,它是繁华的,它的所处水网密布,河的两岸曾经繁华似锦。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似乎遗忘了它,正是人们的这一点疏忽,使乌镇保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成就了它又一次的繁华。

走进乌镇,犹如品尝一份古典大餐。古朴的民风,丝竹的回响,历史的言说还有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来不及细想,一不留神,就跌入了历史的时空隧道。你的心跳和古老的乌镇同步,仿佛成了一位修炼千年的老者,羽扇纶巾,神态安详,和乌镇手掌相握倾心长谈。

弄堂犹在,两尺许的陋巷,房对房、窗对窗、排门对板门,亲密无间又互不干扰。户户一开门,家家是店面。东家的蓝布染坊,西家的布鞋作坊;张家的狼毫笔店,李家的古玩字画……名匠名店,世代相传。百年老店,结成老街的伙伴,朝夕与共,共生共荣。

霞光射进小巷,古老的弄堂,顿时有了生气和活力。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惟有这百年不变的石板路,牢记着不变的诺言,和老屋生死相依,不弃不舍,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酷暑寒冬,每天忙碌着迎来送往,续写着乌镇的辉煌。

站在岸边,看乌篷船在河道里悠然穿行,秋风中,艳阳下,咿呀咿呀的桨橹声,弄碎一河金灿灿的布景,让人迷醉;看垂柳依依,轻风拂过,清新碧绿的枝条在水中摇曳,惊搅一湖秋水。恍若看到一位古典的少女正在河边梳理着柔软的发丝,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凝眸中,竟扑了一湖的深情。窈窕淑女,怀春心事,走入心仪少男的美梦和呓语。

搁在水中的老屋,更像是一位孤独的舞者。试想在春暖花开的深夜,一池河水匐匐,两岸鼾声滔滔,更声铎铎,虫鸣唧唧,富于才情的才子佳人,共倚灯下,轻启窗棂,任凉风习习,思绪翩翩,写意人生。那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不觉忆起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也许,是离这个温柔蕴藉的江南古镇太近的缘故,我反而无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绘有着2500年沧桑之地的种种动人之处。现在请允许我暂时地远离,闭上眼睛,用无牵无碍的心去感受、去体味……

我觉得,乌镇最好的景致是在雨中。

迷迷蒙蒙的天空,如烟如雾似梦似幻的雨丝,湿漉漉的青石板……一个让人寻觅已久的本色乌镇就这样鲜灵灵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看,一带蓝莹莹的市河穿街而过,橹声唉乃,漾起浅浅的波纹,摇碎了被雨水漂洗得愈加乌黑发亮的屋瓦,莲青色的水阁、廊棚、吊楼、河埠头,以及悬挂在长廊下的如火焰般跳动的灯笼。随着雨落的,还有盛开的满枝花瓣,或粉红,或洁白,于是,绿肥红瘦之间便又滋生出了许许多多幽怨婉转令人无端惊觉的美丽和惆怅。

在雨天,乌镇总有着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行走在那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中,有没有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呢?人们寻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穿过观前街,走过应家桥,越过古廊棚,登上仁义桥,绕过九曲廊,停驻在香火缭绕红烛高烧的财神湾的财神庙前,看着滴答的檐雨切割着狭窄的视线,被停泊在水中央的“拳船”上发出的急切而热烈的锣鼓声所吸引。偶尔在河的对岸响起一两声吴侬软语,一下子使人的心柔软到了极点,生怕承受不住似的,急忙挤进那些酿酒、刨烟、纺织、蓝印花布、根雕、竹编、制笔等一个个洋溢着日常质朴生活气息的传统作坊里。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尝一口有着美丽动人传说的甜咸兼有的姑嫂饼,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则让人品味出了普通人居家生活的那种滋味。要不,到依河傍水的“访庐阁”小坐一番,来一杯清香甘醇的菊花茶,那青绿色的液体仿佛是初春晶莹的草芽,让人倍觉生命的清澈。雨还在下,而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历千年劫难而不衰的修真观前的古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传统花鼓戏仍在风雨中传唱,唱者不倦,听者不厌……

走得累了,依着水廊的美人靠,看着操着各色口音的游人从面前走过,时间就在细碎的雨点中缓缓流逝。来这儿的人大约都想找回点什么吧,那他们找到了吗?乌镇无声,游人亦无声。那么,再重复走一遍那闪射着青光的石板巷吧。

我撑着记忆的花伞,和我的爱人沿着古镇深处散发出的气息慢慢地往前走,任雨滴在我们的衣襟上轻盈地跳跃,这恐怕也只是在这儿才能有这一份雅致了!

“细雨湿流光”的乌镇是江南温柔乡里的一滩湿迹,是一个任何人甘愿沉醉其中都不想醒来的梦。这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天地。乌镇的温润,乌镇的艳丽,乌镇的清新,乌镇的鲜嫩,都一一绽现在绵绵不尽似有若无的细雨之中。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和湖南省惟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衡山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之称。衡山有七十二峰,南起衡阳市城南回雁峰,北抵长沙市区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逶迤八百里,气势雄浑,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衡岳吟》中所形容的一样“惟有南岳独如飞。”

南岳衡山名称的由来,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其头化为东岳泰山,其足化为西岳华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腹部化为中岳嵩山,左臂则化为了南岳衡山。另一种说法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了南岳,现在衡山的山徽“朱鸟”便是由此得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根据天空星象来占卜人间祸福,正所谓“天则有星宿,地则有州城”。南岳衡山所对应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能够像秤一样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轸星旁还有一颗“长沙星”,主管凡人寿数,而衡山古属长沙,所以又有了“寿岳”之称。人们祝寿时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南岳衡山之所以能够在全国众多名山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它那旖旎多姿的风光、丰富多样的物种和瑰丽无比的气象。

南岳号称“五岳独秀”,以“秀”为主要景观特色。这里群峦叠翠,万木争荣,云雾缭绕,溪泉丁冬,真是“五里不同景,十里两重天”呀!衡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衡山四绝”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祝融峰之高和水帘洞之奇。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具有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的特色景观。南岳衡山共拥有600多科、1700多种树木,风景林面积达30万亩,原始次生林面积达5.7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与之相伴的还有珍稀的野生动物锦鸡、竹鸡、大头平胸龟、穿山甲等,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资源宝库!

衡山自湘南盆地中拔地而起,突兀耸立,与周边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促成了许多美妙奇特的气候景观。衡山风景有“四海”之称,即花海、林海、云海和雪海。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衡山四季风光特色所在。在这其中,衡山的云尤其值得一提。“衡山云、黄山松”,自古就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衡山的云一奇在四时变幻,春云同被,夏云如羽,秋云像瀑,冬云似墨;二奇在云啸,有时雨后,衡山的云聚集起来,拔地升起,在半空中扩展成蘑菇状,十分罕见;三奇在响云,清晨或傍晚山风吹过松林,挟着层层云块向游人扑来,其中隐隐带有松涛之声,令人胆战心惊,但一到身边便化作无数轻纱,飘然散去,使人顿觉心中郁闷一扫而光,难怪古人曾长叹“云海荡吾心胸”呀!衡山之秀,外秀于林,内秀于文。南岳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以“文明奥区”享誉天下。历朝历代的帝王天子、达官贵人来此祭拜的历史记载屡见不鲜,而文人骚客、鸿儒巨学的来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立碑建祠、访古探幽、吟诗作赋,给衡山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使衡山成为湖湘文化名山。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衡山不仅是风景名山,也是宗教圣山。但衡山与其他宗教名山相比,其独特之处是山上佛道并存,互彰互显,同尊共荣。衡山自古为道教名山,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李珥得道于太虚真人赤松子,而赤松子就栖身于衡山之中。后来黄帝命司徒祝融巡视南方,在衡山得广寿子之助,治理南方。祝融在衡山教三纲,授五畴,创冶炼,传按摩,使南方大治。祝融死后被百姓葬于衡山之巅,后世帝王又将其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并立庙祭祀,衡山绝顶也被命名为“祝融峰”。与衡山有关的道家故事还有大禹岣嵝峰刻天书、张三丰南岳炼丹、铁拐李玉溪修桥、张果老大庙埋鞋等。如果说以上还只是神话传说殊不足信的话,那我再同朋友们谈一些考有实据的史实吧。据《南岳志》记载,道教正式传入湖南始自东汉末年,几乎与中国道教史同步发展。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著名高道隐居湖南,如西晋时期的道教上清派开山宗师、中国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修道于衡山黄庭观,南北朝时期施存、尹道全、王灵舆等九仙一同飞升于衡山九仙观,唐朝著名炼养道士许石昔隐居于衡山招仙观,中兴唐朝名相李泌结庐居住在衡山邺侯书院等等。如此之多的仙道聚集一山,在全国实不多见。

旅游景观鉴赏 篇2

1 从景观美学特征分析草堂之美

1.1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契合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蕴育了丰富的植被, 保存着众多的生物物种。杜甫草堂地处成都浣花溪旁, 浣花溪是大江或者清江或外江流经成都西郊的一段别称, 其虽称“溪”, 在唐代时候却江阔水深, 现在浣花溪淤塞的河道已经被疏通, 溪中再度呈现出绿水盈盈, 波光粼粼的生机,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有古建筑群, 包括古民居, 祠宇等, 还有古道, 古桥, 石刻, 书画题记, 名人踪迹等。

人文景观融合在自然景观中, 点缀和渲染了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作为人文景观的背景, 映衬出人文景观的美, 使其相互契合, 构成草堂秀雅无论、林塘清幽的景观特点。

1.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草堂多处景观设计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说草堂茅屋景区, 即茅屋主景写实, 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而河流, 山川, 林塘等则虚拟, 营建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再者, 成都被称为“雾都”, 由于草堂古树枝繁叶茂且密集, 雾天里草堂就披上了一层面纱, 若隐若现, 具有朦胧美的特点。

草堂的清幽、古朴、典雅, 是草堂清晰美的表象, 草堂的虚幻, 若隐若现是草堂模糊美的表象。清晰美与模糊美多数情况下相互交织, 相互变化, 而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

1.3 历史文化与景观环境相互协调

草堂多数景点的设置, 都是参照于最能代表诗人故居风貌和最能代表诗人情操的诗句。设置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的重现诗人当年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挖掘其文化内涵并融入景观。另外草堂里广泛收集了有关杜甫的文物与资料。更有在考古发掘原址上建成的唐代遗址陈列馆, 使杜甫草堂的优美园林景观愈发显出历史的厚重感, 站在唐代民居陈列馆里, 面对着那来自诗圣杜甫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场景, 的确可以好好的抒发一番思古之幽情。

2 从景观审美要素分析草堂之美

景观审美要素很多, 主要从感觉, 想象, 理解, 情绪, 情感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 从感觉力方面来说, 感觉力因个体的差异而异, 文化层次越高对美的感觉力就越强。草堂确实很美, 这是每个旅游者在身处草堂之后都能感觉出来的, 但是这种感受是可以分深浅的, 比如地学旅游者对草堂的美的感受力可能更深。

第二, 从想象力层面来说, 草堂许多景点都是根据考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绘来重现的。设计者也会通过想象诗人生活的场景来设计, 游览者更会通过想象身临其境。想象能使旅游者联想到具体的事和物, 通过现实与想象的对比, 给人以美的回味。

第三, 从理解力方面来说, 例如, 要解释草堂茅屋真的就是杜甫的故居么, 杜甫的茅屋肯定无法保存一千多年呀, 现在的茅屋建成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这个我们就必须知道茅屋来源的历史依据是杜甫的240首诗作, 我们也得去了解这些诗作的涵义。

第四, 从情绪力方面来说, 杜甫看到草堂美景创作了大量的诗作, 这是情绪力的一种典型表现。因此, 对旅游景观的高质量的欣赏, 往往就是那种情化为景, 景流于情, 情景交融的“审美情绪力”的高度体验。

第五, 从情感力方面来说, 例如我们多次到草堂没有厌倦之感, 实质为情感所致。我们觉得对草堂生情, 是由于某种熟悉的情怀, 可能是对故乡, 故土的一种眷恋之情, 也可能是对草堂的喜爱之情。

3 从园林景观要素赏析草堂之美

在以上杜甫草堂旅游景观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下面带大家欣赏草堂景观元素的美。

3.1 草堂建筑之美

草堂的建筑格局还兼具了纪念祠宇和居家庭院的风格特点, 于庄严中透出亲切, 于整齐中生出变化, 把纪念祠堂与诗人旧居风貌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物的体量相对较小, 结构亦较简单。草堂的建筑物, 在体量上非常接近于民居, 而丝毫没有宫殿、寺庙等建筑那般恢宏、轩昂的气势, 如中轴线第四重建筑柴门, 面积还不到20 m2, 檐柱高不过3 m, 檐口距地面仅2 m多, 确实与民居建筑相近。

从结构来看, 草堂建筑均以川西地区民居通常采用的木质穿斗式结构为其整体框架, 只在两山面砌墙, 前后或为敞厅式, 或砌成半桩墙, 其上再以图案简洁的传统花窗和门来进行封闭。由于建筑空间不高, 故在室内不装天花板, 裸露梁家。这些, 都与成都地区的传统民房相差无几。因建筑体量和结构与民居相仿, 草堂的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了至今仍是诗人故居的亲切之感。

建筑不加装饰与雕琢, 朴实无华各处建筑, 从上到下, 基本上无装饰物, 屋顶均以小青瓦覆盖, 四檐角都平直而不起翘, 不以常见的宫殿寺观之飞檐。楹柱、门窗漆以羊肝红, 梁架用土红涂刷, 山墙则以粉白覆面。如此青顶、褐柱、粉墙的建筑群, 坐落于庭院之中, 掩映于浓绿之下, 显得格外赏心悦目, 饶富诗意。

3.2 草堂植物之美

草堂的植物大多数是根据杜甫诗歌中所吟咏的种类来种植的。据杜诗描绘, 草堂园林其中最盛者为绿竹, 各类树木花果有:榉木、杨树、柳树、榆树、松树、柏树、棕树梅、橘、橙、梨、花红、桂花、菊花、荷花、菱、梅花等。草堂中的竹子种类并不多, 但是植物营造追求意境。草堂中种植的最多的一种竹就是川西本土常见的慈竹, 慈竹一般成簇拥状种植, 下部密集, 竹梢会自然向周边弯曲形成伞状, 弧线优美。在清风的吹拂下更显活泼, 富有动静交融的韵味。

园内的主要花木, 都是选用当地的本土植物, 比如楠树、竹子、梅花、荷花、桂花、海棠、杜鹃、茶花等等。本土植物的种植更具有适应性, 使园林景观与自然达到一种契合和沟通, 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草堂的园林层次也是非常丰富的, 各种植物形成的层次都具有个性, 如高耸的楠木, 青冥苍翠;簇拥的竹, 清幽秀丽;零星的梅, 朴素高洁;成片的荷花, 雅致纯洁, 等等, 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个层次相互融合, 相互映衬, 使整个园林显得优雅而生动。

3.3 草堂山石之美

草堂内的山石并非像中国古典园林山石具有“透”“瘦”“漏”的特点。杜甫草堂中的筑山置石的理念继承的川西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杜甫草堂的山多为土山, 用土堆叠起来的山体较石山来说更容易在山体上形成植被景观。所以, 杜甫草堂的山体上一般种植着较多的树木, 形成一种自然山林的景象。草堂的石一般放置在山体的山顶, 山脚和起承转合处。一方面为山塑型, 另一方面起到点缀的作用。采用的材料都是本土的材料, 如青石、卵石、砂石等。自然的山林, 本土的石, 营造一种亲近自然、古朴乡韵的美。

3.4 草堂水体之美

草堂处于浣花溪溪水西头, 院内引浣花溪水入园, 深幽古朴, 展现了川西乡村的田园风光。草堂的水体以沟渠的形式贯穿整个园区, 又以池塘的形式汇合。池塘分布在园子的西部、东部和中部。园内采用了古典园林里的“掩”“隔”“破”的理水方式。水体设计为自然式风格, 池塘的驳岸采用自然式的驳岸设计, 并在池中建“岛”。植物点缀于驳岸与“岛”之上, 再有鲦鱼水中丛游, 描绘了一幅田园的自然风光。

草堂的美在于它的自然、草堂的美在于它的诗意、草堂的美在于它的文化底蕴、草堂的美在于它的乡土人情。杜甫草堂作为川西园林的典型代表, 体现了“古雅清旷、飘逸乡情”, 在造园上独具诗意, 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质。同时它又具有川西乡土风情, 给人以亲近, 让人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1]周维扬, 丁浩.杜甫草堂史话[M].成都:四川出版社集团, 2010.

[2]吕琼梅.杜甫草堂园林艺术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旅游景观鉴赏 篇3

【关键词】旅游语文教学;古村建筑;传统文化鉴赏

中国分类号:G633.3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古老传统的情怀似乎淡了不少,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农家村寨,古老建筑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它具有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魅力。在古村建筑旅游景点简介,以及导游词的写作和解说等教学中,旅游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古村建筑的传统文化意蕴,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一、古村规划设计体现的天人合一理念

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其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其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它具有耐久性,是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虽然古村当初并不全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

笔者的老家如岗湾,以及对面同宗祖的学舍村,地处鄱阳湖畔都昌县的苏山乡,是两个古村落,有着千余年历史,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朴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建造的数百栋徽派民居建筑,砖木结构为主,虽然经受大自然严峻考验,但数百年来依然耸立。古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左青龙、右白虎”是古村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房屋多呈“座北向南、座西向东”特点,房屋冬暖夏凉、便于通风采光。或有人粗浅地认为这是“风水先生”的封建迷信之说,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的科学性,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是一门风水学问。现在有的大学还将“风水学”列为选修课程。

如岗湾,村庄依山傍溪,房屋因山势而建,前面是一个大的开阔地。规划布局十分讲究,整体座北朝南,分湾东、湾西两大部分,中间由龙筋(山)埂自然隔开,村前是公路,村后背靠东西走向的灯山山脚。村庄“左青龙,右白虎”特征明显,总体呈“丁”字型。总祖厅建在龙筋埂右边的山凹里,前面是龙筋埂右转弧形800余米长段的青龙嘴,周边花岗石砌垒,有如城墙之形势,坚固而气派。青龙嘴上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村前广场正前方是特制露天戏台(祖厅旁边还建有室内戏台),周边可容纳万人看戏。祖厅正门前方的两边是官家(或大户人家)标志的旗杆石和上(下)马石,再往前,是纵向排列的三口人造活水圆形池塘:上塘规定洗菜,中塘只能吃水,下塘专供净物。祖厅左边(左青龙),是龙筋埂以东的整齐一字形纵向排开的20余栋湾东房屋,一律坐西(背靠龙筋埂)向东,湾东分部祖厅与总祖厅结构相同,只是房屋门前三口池塘一律为方形。总祖厅大门的右边(右白虎,所有房屋前沿线与祖厅大门前沿线平行),是整齐一字形横向排开的20余栋湾西房屋,一律坐北(背靠灯山)向南。总祖厅左边(湾东)和右边(湾西)各辟有三条深巷,经左转右拐,或右转左拐直通到村庄主行道。村里所有道路均由规格花岗石铺砌,雨天不用打伞、穿上胶底布鞋也能从这家走到那家,从村东跑到村西,不湿衣鞋。整个村庄是弄接着弄,巷通着巷,家连着家。平常将连通门一关,独成一家一户,遇有婚丧喜庆,连通门户都敞开,全村为一个大家庭,帮忙理事方便极了。特别是一茬又一茬的“儿童团”,更是生龙活虎,在这曲折多变、类似迷宫布局的村庄里,上演了无数场“童子军迷藏战”。

古村这里东连瓷都景德镇,南接鄱阳湖波澜,西望匡庐秀色,北通湖口九江。村人生生不息,代代血脉传承,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村庄。其历史积淀和神韵孕育了村民的智慧与秉性,同時也造就了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开村之初,吃苦耐劳的人在周边开荒种地湖口,精明能干的人到外地做生意赚钱,尤其是到景德镇做瓷器活。景德镇与婺源(中国最美乡村)临近,村民赚足钱之后,引进徽派建筑风格,回到村里大兴土木,建造与婺源如出一辙的徽派房屋,令家乡享有“小婺源”之美称。

二、古村建筑表现出的文化意蕴

民居古建筑不仅讲究外形的恢宏、奇伟,而且刻意追求屋内的装饰美。传统的徽派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等艺术极大地丰富了这种装饰内容。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了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尤其是木雕,艺术形式与建筑物装饰和实用完美结合,既考虑到美观,给人以艺术熏陶,陶冶人们情操,又考虑实用,有利于建筑的坚实耐用,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构图制作时,都立足于装饰角度来思考题材的表现手法。

如岗湾、学舍村古建筑屋檐下方的工艺木雕,栩栩如生,或狮子彩球,或双龙抢宝,或双凤朝阳;天井两旁的窗花雕刻,巧夺天工,或是四季名花图案,或是人物故事天仙配、八仙过海等……这些雕龙画凤的宝贝无不透出幽远古朴的气息。

古村有大三进、小三进,大八间、小八间等数十栋棋盘老屋(类似北京的四合院),但又各有特色:“天花”、“进藻”,多姿多彩;飞檐斗拱,形神各异。房屋用天井采光,屋上雨水从天井下落(即,四水归堂),进入地下暗管道流入池塘(又称四水归塘),象征财不外流。整栋屋不向外开窗,除了安全保障外,还象征着财不外露。

远远望去,成群的古建筑鳞次栉比,青砖、灰瓦、白檐,山头、转角、马头墙,风格独特,古色古香。村内巷道纵横交错,村前池塘明清如镜,村外群山环抱连绵,惹来《聊斋》《牡丹亭》《铁血共和》《风雨下钟山》等影片剧组现场狂取镜头。在村里土生土长,后来走进城市的村民,留下不少难忘的童年趣闻,总免不了迷恋乡里古村,禁不住梦中回放棋盘老屋的生活剪影;许多世居城市的村民,唯愿经常回归乡里,着意观赏气势恢宏的徽派建筑风格,顺便寻觅先祖景德镇官窑瓷器珍品之踪迹;更有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记者编导和游客们驻足古村采风、摄影……

两个古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其古建筑整体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了“座北向南、座西向东”“左青龙、右白虎”的建筑风格,实用性与审美性做到了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取得了良好宜居效果,是“天人合一”的成功建筑范例,其建筑传统文化值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去探索和鉴赏。

旅游景观鉴赏 篇4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教案 篇5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2、能够透过诗歌人物形象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教学难点:形成对诗歌形象化鉴赏的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教学工具: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诗歌的语言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比如,想念不直接说,却要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来表达,可见中国古代诗人常常通过塑造各式各样的形象来隐藏他们的感情,所以,破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也是解读诗歌主旨的关键,也就成为了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歌的形象世界,进而走进诗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PPT幻灯片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和他人,景物形象在高中我们常称之为意象,这些景物形象经常交织成一个富有感情的画面空间,我们叫它意境。这节课我们集中时间来赏析诗歌形象中人物形象。诗歌篇幅大多非常短小,大家想一下,作者在这么有限的诗歌篇幅中塑造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形象的鉴赏是由形象分析到主旨的过程。

3、PPT幻灯片

①今天我们主要集中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见到心上人来了很慌张,害羞地逃走,同时又非常想看看心上人的样子,所以还故作聪明地假装嗅青梅,一系列动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害羞的闺阁女子,也表现了李清照早年少女情怀中对爱情的追求。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而且要抓关键的词。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②

江雪(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塑造了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无比空旷荒凉的环境里,那渔翁却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在这样环境衬托下,形体虽然孤独,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而执著。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还要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因为环境往往能起到衬托人物形象或烘托任务心情的作用。环境衬托

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和前两首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这首诗歌塑造的就是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想到的是第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直抒胸臆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还要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和神态。④《长干曲》(唐〃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一首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的诗歌。问话直接,而且不待对方回答,自己就连忙自报家门把电话号码和住址给人家了,说明船家女非常直率淳朴。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说明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该有些许寂寞。船家女的话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热情直率、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由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物形象的鉴赏,除了动作、环境、心理和神态之外,也要抓住语言。

而在一篇作品当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不是单一出现,而常常是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些描写中,因为诗歌篇幅短小,所以语言描写相对要少见。当然也离不开表现手法,比如第一首中的动作描写,其实就是细节描写,第二首用了衬托手法,第三首有衬托和直抒胸臆。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段是融合的。

由上面四首诗歌的答题步骤来看,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析形象(包括人物和意象)题型的解题步骤 提问方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试对„形象进行分析。请鉴赏„„形象。答题步骤: ①概括形象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特点(有手法必须指出手法)③指出这个形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10清华自招)寻陆鸿渐不遇(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示:抓住关键词——“菊花”“归”)

(1)对照分析,自己的答题问题出现在哪。

以上是集中在人物本身的描写,而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达到的,比如 ⑤《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不能看到人的形象,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人的形象呢?

我表面上看写的是石灰,也暗含作者自己的形象,你们同意么?作者先用夸张拟人手法描写石灰历经的锻炼过程和石灰不惧艰难的品质,又用双关写出了清白是唯一的意义,其实就是把自己比作石灰,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所以有时候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中可能隐藏这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可以通过事物形象来塑造自我形象,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塑造了诗人形象,比如咏鹅(唐〃骆宾王)“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所以,作为主体形象如果是他人形象或者是物象,其中可能隐藏着作者形象,这时你要透过其他形象还原这个作者形象再分析出主旨,在答题步骤中有时候要加这样一个步骤;有时候可能没有隐藏作者鲜明形象,那你就直接透过其他形象分析出主旨就可。

⑥有时候多个形象出现在同一首诗词里,但他们之间往往是有关系的

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两者关系是,通过对比衬托出苏轼的年华老大、功业无成、处处不得意,进而在对比后表现更深沉的感慨。杜甫在《戏为六绝句》则通过尔曹这些身与名俱灭的次要形象对比反衬了“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王杨卢骆的伟大。苏轼在《江城子》中则通过虚实结合描写妻子和自己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悼念的哀痛。也有用作者形象来表现他人形象,进而表达自己感情的,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元缜《遣悲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包括利用典故“塞上长城”

总结一下,①要想全面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我们要抓住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如特定环境、动作、外貌、心理,也要抓住诗文中出现的其他的形象,切记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在一起分析,然后得到形象特点,自然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缪斯女人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不仅给同学们以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技术上的指导,而且大家也会明白,以前我们看诗,都是在看文字,今后我们看诗歌则要有一种捕捉形象和升华形象的眼光,加以时日会形成一种形象的思维,那么,就能真正走入诗歌的世界,因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诗歌都是一个形象而有内涵的艺术世界,从想象的世界走入精神的世界是真正领悟诗歌特质的必由之路。好,下课。作业:(2010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篇6

一、定义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

1.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7、一般鉴赏方法。

第一、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第二、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等。

8、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三、赏析示例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鉴赏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读者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适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一)赏析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心情。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能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四、高考链接 【例1】(2009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答:(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答:(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朔云边月满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例2】(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习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

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解析:

前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例3】(2010陕西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习题。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

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解析:

旅游景观鉴赏 篇7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目前很多高三教师在组织语文复习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指导方式,使得学生在高压的学习中难以较快提升自身的水平。譬如:在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很多习题,但在答题中时而还会出现理解不当、混淆等问题。如何提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点的复习效率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化难为易,清晰记忆

(一)明确定义和概念

作者通常会使用一定手法、写作规律来表现本文内容和主旨,就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其包括:第一,表达方式,包括了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记叙;第二,表现手法,即应用五类表达方式的手法;第三,修辞手法,借助语句调整、修饰,使用特定表达形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方式。高考试题中通常不会直接问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而多会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进行考查。

关于表现手法,教师可带学生根据五类表达方式来进行区分记忆。叙述属于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其在叙事文中得到了较广的运用,插叙、倒叙、详略、悬念、先抑后扬是较常见的叙述手法;作为另一种较多使用的表达手法,描写手法主要用来刻画描写人、事、物和环境,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和白描是几种主要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有吊古伤今、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而议论手法主要用来讲明观点和道理,其在诗歌中使用不多。

修辞手法偏重语言使用和修辞,包括:第一,句式修辞,有设问、反问、排比、对仗、顶针、反复等;第二,内容修辞,有夸张、借代、比拟、比喻、双关等等。

(二)通过口诀突破难点

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在高考中考查比较频繁,较为重要,教师可编一些口诀,来方便学生的清晰记忆。如关于抒情手法,可编口诀“象征托物言志向,吊古伤今手法奇;触景生情情难抑,借古讽今不得已……”等等。

二、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

(一)做好词汇积累

因在理解古诗词时,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文言基础,因此,在复习古诗文时,应当引导学生加强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学生有时候会不太理解一些词汇及其用法,为其发现表达技巧及鉴赏带来障碍。因此,教师应当关注积累文言词汇及用法的方式。比如,在杜甫《岁暮》中有一句“济时敢爱死”中,“爱”的意思是吝惜,“敢”的意思是岂敢,就是说“国难当头,怎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有学生知道词的意思,才会理解到位,并知道本句用了反问手法。

其次,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应当注意把握作者的用词习惯,比如在理解“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的“乱”“碎”时可联系“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风暖鸟声碎”中的“碎”字,就可知道,本诗写的是天暖后的暮春美景,并以美景衬托诗人内心惆怅之情。

(二)加强理解诗中内涵与主旨

考查诗歌表达技巧属于对形式上的考查,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其不可脱离于内容存在,不同形式可以表达相同内容,而不同内容也可通过相同形式表达。因此,学生需要对诗歌内容准确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表达技巧。但在实际中,很多同学在答题时并不理解文中主旨内涵,致使答题不得要领。比如,关于表现手法,很多同学见“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行》)”一诗中有许多写景部分,就认为手法为借景抒情。事实上,本诗中“寂寞”为诗眼,而题目为《早行》,就知道了文中主要是写“早”,并表达内心的寂寞;而“星斗阑干分外明”主要是通过写星斗的“明”反衬景色之“暗”,强调作者出发之“早”,所以,“反衬”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三)加强理解诗句的跳跃性

很多学生在理解诗词时,会因词语的跳跃而遇到障碍,此时要求学生应当具备展开联想、整合理解的能力。比如在《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理解中,若不会将这两句联系起来,认为第一句写玉容,第二句写梨花,就无法得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表现手法。

三、提高对表达技巧敏感性与辨别力

有些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表达技巧后,因理解程度有限,在考试时会答题不够准确,将各类技巧和手法混淆,比如学生往往比喻、借代区分不清,弄混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弄混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等等。比如,在某年某省的语文高考中,许多人不知道“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回”表达技巧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用了拟人手法。分析这一状况,是因为学生并不熟知表达技巧特点,因此,教师必须致力增强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敏感性与辨别力。

高三教师应当在备考期带同学们归纳复习各种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并加强相关练习。教师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清晰梳理各类表达技巧特点,并布置一些练习,使学生增强对表达技巧的敏感度,并可以更快、更全面地认出诗词的表达技巧。

四、结束语

语文教师应当在高三复习中带学生仔细梳理各类表达技巧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清晰了解到不同表达技巧的特征和区别,同时还应当通过一定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迅速把握重要词汇的意义,并领会诗歌内涵,以准确、全面地认出文中的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何辉.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法[J].语文天地,2013(11).

[2]周良.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层次例析[J].语文教学之友,2013(11).

诗词鉴赏中表达方式的鉴赏 篇8

一般在鉴赏诗歌时 ,就表达方式而言,掌握描写和抒情,你就能够把握诗歌的命脉,你就能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去鉴赏诗歌。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②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工笔,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描。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④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王维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⑥点面结合 :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⑦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⑧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二、抒情: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四行的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悲伤和期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诗人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如:[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②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

如: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⑵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

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所作,借助咏石灰(的形成过程)的内在本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写照。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帽子或旗杆顶上的缨子;垂緌,指蝉。)

上一篇:迷彩服教案下一篇:对会计影响的i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