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通用8篇)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篇1

摘自《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

一、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从高层到低层,都要有这样的信念,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防止、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因为安全包括公司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位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公司高层管理层对所辖区的范围安全负责,下属对各自范围安全负责,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安全负责,生产组长对辖区的范围安全负责,再到小组长对员工的安全负责,涉及到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安全都有人负责。这个公司的安全才会真正有人负责。安全管理部门不管有多强,人员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角落,每个地方,24小时监督,所有安全必须是从高层到各级管理层到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安全部门从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只有每位员工对自己负责,每位员工是每个单位的元素,企业由员工组成,每个员工、组长对安全负责,安全才有人负责,最后总裁才有信心说我对企业安全负责,否则,总裁、高级管理层对底下安全哪里出问题都不知道。这就是直接负责制,是员工对各自领域安全负责,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理念。

三、所有的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在生产安全过程中所有的隐患都要有计划,有投入、有计划的治理、控制。

四、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在员工与杜邦的合同中明确写着,只要违反操作规程,随时可以被解雇。每位员工参与工作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这家公司将是安全的,从法律上讲只要违反公司安全规定就可以被解雇,这是安全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

五、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让员工安全,要求员工安全操作,就要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要想尽可能的办法,对所有操作进行培训。要求安全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知道这个部门要进行哪些培训。

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这个检查是正面的、鼓励性的,以收集数据、了解信息,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如发现一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是批评,先分析好的方面在哪里,然后通过交谈,了解这名员工为什么会这样做,还要分析领导有什么责任。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距离,让员工谈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安全动作,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这个员工不按操作规程做,安全意识不够强,还是上级管理不够,重视不够。这样,拉近管理层与员工的距离,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把对安全想法反映到高层管理层来,只有知道了底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才能对整个企业的安全提出规划、整改。如果不了解这些信息,抓安全是没有真对性的,不知道抓什么。当然安全部门也要抓安全,重点是检查下属、同级管理员有没有抓安全,效果如何,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做出评估,让高层管理人员知道这个人在这个岗位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怎么样,为管理提供信息。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检查。

七、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更正。在安全检查中会发现许多隐患,要分析隐患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可以当场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解决的,哪些是投入力量来解决的。重要的是把发现的隐患及时加以整理、分类,知道这个部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哪些,解决需要多长时间,不解决会造成多大的风险,哪些是立即加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加以投入的。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就有的目标。这是发现隐患必须整改的真正含义。

八、工作外的安全与工作内的安全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杜邦提出八小时外的预案,对员工的教育就变成了7天24小时的要求,想方设法要求员工积极参与,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旅游如何注意安全,运动如何注意安全,用气如何注意安全等等。

九、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这是一种战略思想,如何看待安全投入,如果把安全投入放在对业务发展投入同样重要的位置考虑,就不会说是成本,而是生意。这在理论是一个概念,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抓好安全是帮助企业发展,有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实施企业的发展目标。否则,企业每时每刻都在高风险下运做。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篇2

在前不久结束的为期21天的HSE体系审核及安全专项检查中, 东方物探矿区服务事业部没有采取以往的“训斥式”检查方式, 而是采取了平等交流、面对面沟通的检查方式。这是东方物探矿区引入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理念后的新变化。东方物探矿区服务事业部自今年7月引入杜邦安全文化理念后, 从HSE管理理念、属地管理、行为安全与沟通、绩效考核、目视化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推进。此次审核及检查采取领导访谈、组织考试、现场询问、现场观察等, 并抽调32名基层单位领导、HSE管理人员参加, 开展交叉审计、互访互检。通过检查, 询问考核了227名员工, 组织147人参加“反违章禁令”和“HSE管理原则”考试10次。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篇3

摘要:杜邦公司优异的安全业绩得益于其独特的十大基本安全理念,本文借鉴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探讨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供煤炭企业研究和探索实践。

关键词:杜邦安全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1.概述

安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关系到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兴盛。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安全文化的国度,将如何实现生产安全、生活安康、社会安定、社会和谐。

“安全文化的创新”作为安全生产工作“五项创新”之一,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在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和措施” 篇章中用专门标题提出“培育和发展安全文化”。

2006年9月1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李毅中局长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开幕式上所作的《践行安全发展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致辞和主题演讲中,分析我国现阶段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的主要因素,除了“

(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高风险行业发展势头不减,加大了事故风险。

(二)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总量的扩大有可能导致事故增加。

(三)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迫切需要进行教育培训。

(四)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素影响制约外,也与政府监管力度、安全文化建设等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为了实现我国安全发展的战略目标,将继续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来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的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几乎占当年GDP的2%。而一般情况下,事故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损失的5至10倍。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2001~2005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5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7起。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4起,其中煤矿58起,百人以上的矿难4起。

煤炭企业除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投入、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察、查处责任事故等工作以

外,如何创新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摆在煤炭企业面前持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课题。

2.杜邦安全理念

美国杜邦公司是当今西方世界200家大型化工公司中的第一大公司,是2005年财富杂志评选出世界500强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目前其业务遍布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0多家子公司、联合公司,产品超过2000种,年销售总额超过270亿美元。杜邦公司于1802年建立于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白兰地河畔。如今,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已使很多人忘记了公司最初依靠制造火药白手起家的历史。杜邦公司在第一个100年里,主要是一家火药制造商,从1802年到1880年杜邦的主营业务始终没能脱离黑火药的生产。火药时刻会爆炸,尽管在厂房选址及车间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将可能的爆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但接二连三的重大伤亡事故仍然发生,以至于杜邦公司的创始人E.I.杜邦的几位亲人也没能逃脱厄运。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已有100多名员工,40多位员工在这次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特殊的行业造就了杜邦对安全的重视,公司很早就规定在制造黑色火药时,任何一道新的工序在没有经过杜邦家族成员试验以前,其他员工不得进行操作。该公司目前保存着自1911年以来的所有安全操作记录。杜邦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出安全条例的公司。

杜邦公司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在杜邦公司所有的安全目标都是零,这意味着零伤害、零职业病和零事故。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十大基本安全理念:

1.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2.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4.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7.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8.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的安全同样重要;

9.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

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正是这种安全理念使杜邦公司的“生产零死亡”成为现实,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之一”的美誉。杜邦安全业绩号称有两个10倍,一个是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企业10倍;另一个是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杜邦深圳独资厂从1991年起,因无工伤事故而连续获得杜邦总部颁发的安全奖;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1993年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成为世界最佳安全记录之一。

如何借鉴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创新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

3.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普遍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煤炭工业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构,使企业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磨练中,逐步培育了市场观念、服务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等,形成了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安全文化”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甚至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法规文件之中。但是,据调研了解许多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企业“安全文化”常常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安全活动、安全教育走廊、宣传口号和标语等表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全体员工自主推动企业持续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煤炭企业领导觉得,企业还未走出困境或刚走出困境,没有时间和精力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些中小企业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的事,与中小型企业、民营个体企业关系不大;还有的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花钱,经济实力不足,没法搞企业文化建设;国内大多数企业认为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投入多、见效慢”的软肋;有的企业主管领导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仅是分管政工的副职和党群部门的事情;还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看作一种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东西,等等。上述种种认识,都是没有认识到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管理理念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作用。

4.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百年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改进,人才不断更替,其产品、技术、人才不是决定企业最终竞争力的优势,只是一个阶段的竞争优势。百年企业留传下来的不是产品、技术,人才没有好的机制也难以留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具有强劲竞争力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是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从企业管理的发展看,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经验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初级阶段,注重管理者个人的经验、能力和水平,主要表现为“能人管理”、“拍脑袋决策”。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级阶段,注重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强调制度化、法治化、共性和集体价值。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注重员工主动意识、自主管理,强调个性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多数企业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阶段,文化管理还只是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安全文化是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础,培育和建设安全文化是文化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不但是新世纪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

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杜邦公司成立不久发生刻骨铭心的事故让E.I.杜邦认识到:设备和厂房的安全并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真正的安全,必须有制度和意识的保证。事故发生后不久,E.I.杜邦做出了今天看来可堪称影响杜邦历史的三个决策:首先,建立管理层对安全的责任制度,即:从总经理到厂长、部门经理、组长等,所有管理者均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其次,建立公积金制度,即:从员工工资、企业利润中定期提取公积金,为万一发生的事故提供经济补偿。第三,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并不是对他们生产行为的约束与纠正,而是对他们人身的真正关怀与体贴。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现在的杜邦安全文化,其形成经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处在该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安全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处在该阶段的安全行为特征是: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员工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是被动的。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此阶段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体系,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第四阶段:团队互助管理。此阶段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帮助别人遵守;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留心观察他人岗位上的;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心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现在杜邦已经发展到团队互助管理阶段。

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决定了现阶段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必须依赖严格的监督管理。我国确立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以及“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颁布的有关煤炭安全生产和许可经营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范,都明晰地规定了严格的监督管理内容,带有很强的法定强制性。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目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煤炭企业从目前依赖严格的监督管理阶段走向独立自主管理、团队互助管理的阶段。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主旋律是“人命关天,健康发展,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人、机、环境及相关方利益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动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建立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着力实现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源泉在于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安全发展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从注重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情感管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民主管理,过渡到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遵循企业理念和制度、“自己管理自己”的自主管理,从而实现全体员工在超越制度之上、共同认同并自觉实践的价值观、发展观和自觉行为规范的个体自觉管理、团队互助管理的文化

管理高级层次。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策划设计、持续实施、改进提高时,必须搞好以下几个结合:

1、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策划时要结合企业自己的现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着眼于未来和企业发展,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符合国内外同行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全面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素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来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没有长远战略发展的规划蓝图,就构建不成适合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没有科学的价值观、理念信条、企业精神,同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限于盲目。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策划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人命关天,健康发展,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和“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的思想认识。

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这样才能不致偏离于安全生产工作实际。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总体规划,在总体目标下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形势,制订各阶段目标,并有效推行和不断提升,避免形成空的框架。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如同建筑工程一样,立足于过程很重要,它的目标更为重要,没有过程永远也达不到目标,而没有目标会造成其过程混乱或曲折。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目标明确,又要稳步推进、逐渐深入,才能取得各阶段成效。

4、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有机结合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政策,逐步形成有煤炭企业特色的安全行为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安全行为准则要以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安全理念,界定企业成员基本安全行为规范。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个性特点,按不同岗位进行划分,切忌千篇一律。同时落实各级管理层(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班组长)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

5、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形象塑造和企业品牌建设,共同推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由企业产品形象、服务形象、经营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而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本质上是“企业人”的形象。树立企业形象要从培育企业人入手;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人表现出来。CI设计是企业识别或企业形象设计,是企业形象在技术和艺术上的表现。由MI、BI、VI组成。MI是企业理念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愿景、使命、精神、道德、作风以及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等要素。BI是企业行为形象,主要包括企业行为规范、基本政策和制度等。VI是企业视觉形象,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以及办公、交通、制服、环境、包装设计等应用要素。

6、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阶段目标,进行指标量化、标准检查、评价考核,严格奖罚,做到安全文化建设、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7、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各种安全活动,各级展开。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统领各种安全活动,以各种安全活动为载体,宣传、普及、促进安全文化建设。

8、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突出“以人为本”,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并不断接受安全教育,以提高综合素质。

9、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要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开展创新,与时俱进。不仅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西方先进的安全文化,不断焕发生机。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精神的认同,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磊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在安全文化与社区安全论坛分会的综述发言,北京

[2]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3]《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2004~2010)

[4]李毅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主题演讲《践行安全发展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煤矿安全生产十大理念 篇4

1、安全发展理念

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产能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不要

2、安全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3、安全哲学理念

把安全放在心上

把心放在安全上

4、安全工作理念

一切围绕安全转

一切围绕安全干

5、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不得有一点马虎,必须做到百分之百

6、安全行为理念

作业零违章

岗位零隐患

管理零缺陷

7、安全预防理念

把隐患当做事故处理

8、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9、安全责任理念

责任等于安全

10、安全评价理念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篇5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优秀的安全文化,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每位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要对同事的安全负责[1].这种对个人和集体都要负责的理念,使企业有能力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同时,为杜邦在工业安全方面奠定了领先地位,并享誉全球.

作 者:李欣 Jack.Shen 辛平Li Xin Jack.Shen Xi Ping 作者单位:李欣,辛平,Li Xin,Xi Ping(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71)

Jack.Shen,Jack.Shen(英国BG集团中国总部HSSE部,广东深圳,518067)

杜邦十大安全理念 篇6

关键词 : 安全管理;石油销售;优缺点

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实际攀升 ,在国内油价未能完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情况下 ,北京石油销售 公司(下简称为北京公司)承担着成本上升、亏损 增大的巨大压力。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内成品油市 场的逐步开放 ,销售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另 外 ,北京公司地处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担着首都成品油的大部分供应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 加油站作为中国石油的窗口 ,安全管理工作意义特 殊、责任重大。所以 ,如何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 下 ,转变增长方式 ,强化精细管理 ,实现安全管理 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是摆在北京公司面前的重要课 题。因此 ,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理论 ,提高自身行为安全和安全管理水平,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 决的安全管理问题。

1杜邦安全管理理念

杜邦公司作为全世界 “最安全的企业”,拥有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出色的安全业绩 ,在企业安全管理理念上 ,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先进之处 :

其核心理念认为 ,“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 的”;围绕这一理念 ,杜邦公司建立了四个核心价 值 :对人的尊重、职业道德、健康和环保、安全。

另外 ,杜邦在 200 多年的发展史上 ,还形成了 十大原则 :所有的伤害、职业疾病及环境破坏 ,都 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危害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安全工作是雇佣的条件之

一;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 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 更正;工作外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 全就是良好的业务;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再次 ,公司又提出了 8 h 问题以外预案 ,对职 工进行各种安全教育 ,如旅游如何注意安全 ,运动如何注意安全等等。

相比之下 ,北京销售公司尽管对安全的重视程 度在逐步提高 ,但目前企业仍普遍认为 ,经营业绩 远远胜于安全 ,安全不过是一种附属品。显然 ,这种观念在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实施杜邦管理模式 ,就是不断的强化这一理念 ,使人们在思想上 对安全彻底重视起来。

2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分公司的实施1初始评估

杜邦公司于 2005 年 12 月对北京公司的前期安 全状况进行整体评估 ,走访了中国石油北京地区的部分加油站、油库 ,并对华北销售分公司、北京销售分公司的领导和加油站、油库的一线员工进行了 访谈 ,对加油站、油库的现场行为安全和工艺安全管理系统 ,进行了整体的评估。评估采用的方式包 括与管理层的会议和会谈、文件评审、与员工讨论和对加油站和油库的现场实际考察。评估的标准是 杜邦行为安全管理(12 个要素)和工艺安全管理(14 个要素)。2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杜邦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指出 ,北京公司在安全 管理上存在较为重大的问题 ,集中体现为 :

(1)各级管理层的大多数成员对安全的承诺 , 在口头上多于他们所采取的个人实际行动。尤其是 当业务与安全发生冲突时 ,往往把安全让位给业 务 ,明显的例子是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2)大多数经理和加油站长都明显的表现出 ,缺乏有关安全管理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即不知怎样 才能更有效的去管理安全和如何将他们个人对安全 的承诺以有效的方式呈递给下属 ,直至员工。

(3)强调对重大事故的报告 ,如导致死亡、严重(致残)伤害、重大环境影响或重大财产损失 等。调查事故不是用于确定根本的原因 ,而是用于对人员进行批评 ,而且北京公司的报告往往没有包 括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和严重事故再次发生的办法。

(4)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和经理的人员流动 , 不仅当前状况是个大问题 ,对计划中的扩张也是大 问题。目前 ,许多加油站有 50 %的人员 ,工作经 验还不到 6 个月 ,许多加油站由于人员不够 ,就按2 个班运行 ,每个班工作 12 h 而且没有休假 ,工作 时间的过长 ,可能会造成加油站工

作人员的过分疲 劳 ,从而造成安全意识的下降和事故的发生。

(5)对于事故统计信息不足 ,目前北京公司 关于安全统计和事故报告的信息几乎是空白的 ,曾经发生过若干加油站内的小火灾和汽车加油喷嘴起火的事件 ,但是这些都没有正式的报告。3管理模式实施特点

(1)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在杜邦管理模式的初始评审基础上 ,北京公司根据杜邦的建议 ,建立了一个从最高层到最底层的梯形结构的职能组 织 ,即安全直线组织 ,就是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 ,再到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均对安全直接负责的一个梯形结构 ,即 :

①中央安全委员会。②分委员会。在北京公 司 ,成立了事故调查分委员会、交通安全分委员会、工艺及施工安全分委员会、安全检查及审核分委员会和规范员工行为等五个分委员会 ,而且这些 分委员会也都在杜邦的指导下 ,陆续召开了首次会 议。他们中的成员大多数来自下面的片区、油库和 加油站 ,由于销售企业的覆盖面较大 ,因此这种人 员的组成结构 ,可以最大程度的考虑到来自各方面 的利益 ,避免了原来的领导“一言堂”的局面。③ 安全人员。④生产部门 ,即各级生产管理层对安全 负责 ,要直接参与安全管理 ,把安全管理作为平时 业务工作的一个部分。每个管理者要对员工负责。

(2)规范的培训体系。大量的培训是杜邦管 理模式在北京公司实施的重要部分 ,基于企业劳动 用工流动性大的特点 ,加强员工培训 ,使他们掌握 安全生产的技巧 ,消除对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的恐 惧心理 ,对于稳定员工 ,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都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公司现在会定期组织侧 重管理和实际操作的各种培训 ,把其列入安全管理 日程的一部分。主要可以总结以下几个特点 :

①系统的培训方案。北京公司的安全部门根据 员工的素质、工作经验、各部门的业务发展需求等 ,拟出一份培训大纲 ,列出培训课程的题目、培 训教员、培训内容、拟达到效果、授课时间及地点等 ,然后由各位业务主管根据培训大纲的内容 ,结 合下属的工作经验及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 ,为员工报名参加培训 ,保证每一位员工都有平等的培 训机会。②特殊的培训教员。杜邦模式强调让北京公司内部有业务或技术专长的员工 ,从普

通加油 工、计量员到经理 ,都鼓励进行经验的分享 ,与大家交流自己的业务知识。③特定的培训教材。针对 不同工作人员 ,北京公司在杜邦的建议下 ,制定不同管理培训教材 ,如针对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的 , 有针对运营经理的。根据教育的程度不同 ,所接触 的安全问题不同 ,管理者的层次不同 ,教材的分类 和细化也不同。④生动的案例互动 ,培训资料提供大量的安全事故事例 ,让员工自己结合讲解内容作出自己判断 ,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评价 ,有利于安 全理念的渗透和理解 ,培训现场的气氛很轻松 ,大 家可以畅所欲言。

(3)严格的事故统计和报告制度。对于损工时事件(受伤后不能在第二天准时回原岗位正常上 班),24 h 之内必须通报事业部领导;同时 ,各类 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各个月、年之间的对比情况等 等 ,都需有详细的表格和详细的统计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 ,可以针对某些高发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预 防措施 ,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

3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效

杜邦的安全管理模式有计划、有措施、有步 骤 ,是一套相当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在北京公司的实际运行 ,也确实看到了成效 ,这表现在 :

(1)高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这表 现在心理状态上的转变 ,每个人都尝试通过以身作 则 ,引导员工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的观察和反馈中 , 而不是仅仅关注不安全状况和事故调查。

(2)员工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程序 , 能够更加积极的看待安全 ,在日常的班组会上 ,更 多的谈论安全 ,分享安全经验。

(3)成立的安全中央委员会和各级分委员会 ,使得在安全工作上的分工更加详细 ,考虑的问题也 更加周到 ,有些长期在基层隐藏的问题 ,可以通过分委员会 ,及时的反映给高层管理者 ,使制定的方案和措施也更加贴合实际。

(4)建立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事故统计制 度 ,为下一步的预防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存在的缺陷

杜邦的安全管理模式毕竟是资本主义模式下的 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企业内部实行 ,于国情、企情 在有些地方冲突 ,所以在实际的效果上 ,也会有所 折扣。这主要表现在 :

(1)依照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管

理人员由原有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变为了单纯的监督 职责 ,原有的管理职能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 原则 ,交给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负责 ,而现有的安全 管理绝大部分的工作 ,都是由企业的安全部门去完 成的 ,这种管理模式的转变与现行的模式有所脱节 ,在实施的过程中阻力较大;

(2)依照杜邦模式 ,事故无论巨细 ,都要向 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且纪录在案。但是 ,由于在北 京公司 ,事故的发生与否与员工和管理者的奖金直 接相关 ,会导致经济上的处罚或公开批评 ,所以存在较大的事故瞒报漏报现象;

(3)安全咨询管理提供的不是有形的实物产品 ,而是基于科学经验的技术支持 ,所以杜邦的管理模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最终没有一个评价 的客观标准 ,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制度 ,是一个非 常主观的评价过程 ,对于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者来 说 ,是不公平的;

(4)员工的素质还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5)北京公司的试点工作 ,开展时间不长 , 而且原有问题有些积存已久 ,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 以纠正并且改变的。因此 ,实行杜邦的安全管理模 式是一项长期的事情 ,期盼在短期内就达到效果 ,是不现实的 ,需要有一定的过渡期。

5结论

(1)杜邦管理模式作为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 之一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实际的运作过程 中 ,能够发挥其巨大的能量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业绩。但是也应该注意到 ,任何一个体系都不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如何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 使其真正与中国国情、企情相结合 ,从本质上提升 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才是更为重要的 ,而不能为 了一味的适应模式 ,丧失自身原有优势。

(2)我国的石油销售企业 ,尚处于起步阶段 , 安全管理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还未形成规范化的管 理模式。杜邦之所以能把安全做成一种产业 ,来源 于企业的文化积淀和细致的管理思想。我们的企业 应该以此为借鉴 ,发

现代慈善的十大基本理念 篇7

现代慈善不可能是谁从事慈善就要将其作为“公众人物”而进行全面审查从而将慈善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祭坛,恰恰相反,现代慈善是让人心灵和道德得以不断净化和升华的圣坛。

□王振耀

我国社会正在快步进入现代慈善时代。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河仁慈善基金会以及安利公益基金会的成立,2010年的捐赠超过700亿元等,具有多方面的标志性意义。支撑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一定要有现代的慈善理念。在我国慈善理念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处于高速转型的历史时期,有必要明确以下十个较为基本的现代慈善理念。

一、施者感恩受者

慈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现代的给予还要更进一步,不仅是给予不图回报,而且反而是施者向受者感恩,是捐赠者感谢贫困者为捐赠者提供了实现爱心的机会。因此,做好企业还不是慈善,更不可能是最大的慈善,而只有实施捐赠才属于慈善的范畴,两者泾渭分明,不能混淆。慈善给予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现代捐赠往往有股权、有价证券以及建筑物等多种类型的捐赠。这种捐赠,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所有权的让渡,即从一人一家所有转化为社会所有,但这种社会所有不是国家和政府所有,是基金会代表社会管理财产但不是捐赠给政府。这种所有制,不国不家,不公不私,对于长期习惯于非国即家、非公即私传统的我国社会还相当陌生,按照我国的传统观念,这种捐赠可能是“换汤不换药”,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只有国家才能代表社会,社会不能代表自身。

二、对捐赠者宽容

宽容而不是苛责,是慈善界的主流行为方式。过高的道德标准,往往产生虚伪或者暴力。鲁迅先生所批评的道德杀人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严重的。而以善促善,则是现代慈善的一种基本态度。许多人行善,往往会犯一定错误,特别是在行善之初,因为缺乏经验,往往有较多的不足,也有的慈善家抱有不同的想法。现代慈善认为,做慈善总比不做慈善好,只要没有犯法犯罪,社会还是对其给以宽容和鼓励。现代慈善的许多理念来源于基督教,而基督教有关宽容理念有一个故事可以体现:当人们都要抛掷石头砸死一个人的时候,耶稣的基本态度是自己真正没有一点过错的人才可以去投石块,结果大家都停了下来。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宽容别人也就不能宽容自己。

现代慈善的行为方式较为优雅,不可能发生我国社会常见的不捐赠者比捐赠者更有道理甚至以高调反慈善为荣的极端现象。欧美社会也很少用到“诈捐门”这种词。

三、高调慈善

高调个性而不是低调倡导。一百多年前的卡内基进入慈善界就是高调,当然他是身体力行,还提出了捐赠的重点领域。许多慈善家都是公开宣扬自身的慈善行为,并且还要把家庭的慈善传承理论化而广为宣传。而以慈善家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建筑物、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当普遍。

现代慈善十分个性化,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压抑个性崇尚低调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来自民间的慈善压力

善意压力而不是依赖自发。最突出的表现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给予富豪们的压力过大,明确要人家承诺将来要捐赠一半财产,还要计算有多少人给出了承诺,简直是要对美国最为富有的人进行宣战。

在香港,在节假日往往有相当广泛的旗帜义卖活动,在活动期,走在大街上,如果你没有已经买旗的标志,就会十分尴尬。

英国则是每年都要举办将士阵亡日义卖罂粟花的活动,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之所以一定要佩带罂粟花的标志,主要的原因就是如此,即使中国的代表团当时在英国访问,你不带罂粟花的标志也不好意思,因为其主旨就是慈善,没有其他政治含义。欧美的劝募活动也相当深入,有的甚至敲门劝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善意的压力,不是政府的活动,而完全来自民间。

五、组织发达而不是个体单干

既要彰显个性,又不是个体单干,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现代西方往往成立众多的家庭或家族基金会,慈善事业的主体是组织化的家庭,家庭基金会有许多。美国的十多万基金会中,有90%以上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各国建立基金会的门槛相当低,特别鼓励家庭或家族成立基金会以实现捐赠意愿。

因为有了如此众多的基金会,就产生了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需求。西方社会为什么不把公开透明当作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而给予关注?一方面,当然与他们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法治系统有关,另一方面,关键是他们的捐赠往往是组织化了的家庭或家族基金会,捐赠者往往参与管理,或者就是自己退休后把自己的积蓄捐赠出来成立基金会,自己管理自己开发项目,这些人怎么会埋怨公开性不够呢? 比较而言,我国当前的基金会过少,只有二千来个,而我国基金会的门槛又过高,大众捐赠的组织化进程还相当复杂,绝大多数人的爱心捐赠没有渠道顺畅实现,因此出现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基金会与政府行政机构等量齐观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基金会简单模仿行政行为的现象,公众也免不了按照政府的行为标准来评价慈善组织。

六、免税行善而不是竭泽而渔

免税政策,成为近百年来现代慈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不会由于捐赠而受益?答案是肯定的。企业捐款有一定的免税额度,个人捐款有着更高的免税额度。通过税收的优惠,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客观上都得到了一定回报。人们通常认为,社会和政府实际上通过社会捐赠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在西方一些国家,还通过配比的额度来鼓励慈善组织积极募捐,如果一个组织得到一定的捐款,政府还要给予一半甚至一比一的资金配额奖励。行善不吃亏,行善能够得到较多的社会回报,善有善报,已经形成了一种法律机制。

七、重税施压而不是道德说教

现代社会不鼓励将财富全部遗传给子孙,为缩小贫富差距,遗产税是其重要手段,有的国家甚至征收高达50%以上遗产税。这种重税政策,导致了富豪们往往愿意将大量资金捐赠建立由自己家族参与管理的基金会从而规避税收。现代社会并不是对富人进行简单的道德说教,当然西方文化也没有指责人们文化素质高低的传统,他们更多地强调利益问题,从利益的角度来强制性地要求人们参与慈善,并且达成巨额捐赠。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国际标准,给不给予社会捐赠,成了判断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之一。

八、保护尊严,杜绝揭人隐私

现代慈善,透明中又有不透明。慈善家的宴会,往往不放记者参加,这在巴比晚宴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许多项目的决定权主要在捐赠人。捐赠人尊严十分重要。资中筠教授在《财富的归宿》一书中写道:“那些大财团巨头在致富过程中巧取豪夺、残酷无情,如老卡内基、老洛克菲勒之流有„强盗爵爷‟的绰号;而他们在捐赠中又如此热忱慷慨、急公好义,以社会乃至人类的福祉为己任”。对于这样的矛盾现象,美国社会给予了慈善家以明确的支持,他们没有进一步揭露这些慈善家的隐私和过去。立地成佛,似乎是慈善界的基本法则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公共权力侵犯公民隐私的事情不断发生。文化大革命借助于批判资产阶级而基本消灭了人们的私生活。即使是现在,审判法庭的公开摄影报道,对妓女游街示众,人们已习以为常,而这在发达国家则是严格禁止的。

公权与私权之间有严格界限,为了保证私人权利不受侵犯,美国宪法修正案甚至规定个人可以拥有枪支。这样的传统,同样带入了慈善领域。人们不可能追问慈善家的动机,更不可能运用媒体骚扰慈善家的正常生活甚至对其个人的私生活和小时候的不良行为进行报道。如果媒体这样报道,可能会遇到较大的法律麻烦。现代慈善在公权与私权方面的界线划分得相当清晰。现代慈善不可能是谁从事慈善就要将其作为“公众人物”而进行全面审查从而将慈善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祭坛,恰恰相反,现代慈善是让人心灵和道德得以不断净化和升华的圣坛。

九、捐赠权高于社会知情权

捐赠者可以不公开、不透明,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是现代慈善的一个品格,而受捐助者则往往比捐赠者受到更多的监督。

我国社会由于体制不健全,实现较大额度的捐赠往往十分困难,因此,我国的有关法律对于捐赠人的权益也给予了多方面的保护。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对捐赠者本人特别是对名人的捐赠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形成了一种越捐赠得多、越受监督而不捐赠则安全的畸形现象,而项目的进展、组织行为的规范和受捐者的状况往往被人们忘掉了;这种现象,与现代慈善格格不入。

十、全民慈善优于富人慈善

现代慈善特别鼓励大众参与,广开参与之门。对每年不到一万美元或英镑的社区类的小型基金会,就没有太多监管行为,主要是给大众参与提供方便;当然,西方视教会为慈善组织,教会的活动又相当普及,捐赠行为甚至每周都要发生,客观上也是能够实现经常捐赠的一个平台。而且,现代慈善还大开志愿服务渠道,有的国家20%甚至50%以上的人口都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从而使大量的社会问题能够及时地在社区层面得到解决。

正因为慈善深入到基层的多项活动之中,从而能实现社会和谐,不断地促进道德和文明建设。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公益报道应注意的十个理念

5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媒体公益培训班中,院长王振耀提出了当前环境下,媒体在进行公益报道时,应当注意的10个理念。1给予而不是索取

慈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现代慈善不仅是不图回报,施者还要向受者感恩,感谢贫困者为捐赠者提供了实现爱心的机会。因此做好企业不是慈善,只有实施捐赠才是慈善,二者泾渭分明,捐赠的形式丰富多样,但一定是所有权的让渡,由基金会代表社会管理财产。2宽容而不是苛责

宽容应是慈善界的主流行为方式。过高的道德标准,往往产生虚伪或者暴力。以善促善,则是现代慈善的一种基本态度。现代慈善认为,做慈善总比不做慈善好,只要没有违法犯罪,社会还是对其给予宽容和鼓励。现代慈善的行为方式较为优雅,不可能发生我国社会常见的不捐赠者比捐赠者更有道理,甚至以高调反慈善为荣的极端现象。欧美社会很少用到“诈捐门”这种词。

3保护尊严,杜绝揭人隐私

现代慈善,透明中又有不透明。慈善家的宴会,往往不放记者参加,这在巴比晚宴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许多项目的决定权主要在捐赠人。捐赠人尊严十分重要,不能是谁从事慈善就要将其作为“公众人物”而进行全面审查,这会使慈善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祭坛,恰恰相反,现代慈善应该是让人心灵和道德得以不断净化和升华的圣坛。4捐赠权高于社会知情权

捐赠者可以不公开、不透明,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是现代慈善的一个品格,而受赠方则往往比捐赠者受到更多的监督。

我国有关法律对于捐赠人的权益也给予多方面的保护。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对捐赠者本人特别是对名人的捐赠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形成了一种捐赠的越多越受监督,而不捐赠则安全的畸形现象,而项目的进展、组织行为的规范和受捐者的状况往往被人们忽略。

5全民慈善优于富人慈善

现代慈善特别鼓励大众参与,广开参与之门。对每年不到一万美元或英镑的社区类的小型基金会,没有太多监管行为,主要是给大众参与提供方便;当然,西方视教会为慈善组织,教会的活动又相当普及,捐赠行为甚至每周都要发生,客观上也是能够实现经常捐赠的一个平台。现代慈善还大开志愿服务渠道,有的国家20%甚至50%以上的人口都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从而使大量的社会问题能够及时地在社区层面得到解决。6高调个性而不是低调倡导

现代慈善十分个性化,一百多年前,卡内基进入慈善界就很高调,当然他是身体力行,还提出了捐赠的重点领域。许多慈善家都是公开宣扬自身的慈善行为,并且还要把家庭的慈善传承理论化而广为宣传。而以慈善家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建筑物、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相当普遍。

7善意压力而不是依赖自发 最突出的表现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给予富豪们的压力过大,明确要人家承诺将来要捐赠一半财产,还要计算有多少人给出了承诺,简直是向美国最为富有的人宣战。这些善意的压力,不是政府的活动,而完全来自民间。8组织发达而不是个体单干

既要彰显个性,又不是个体单干,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现代西方往往成立众多的家庭或家族基金会,慈善事业的主体是组织化的家庭,家庭基金会有许多。美国的十多万基金会中,有90%以上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各国建立基金会的门槛相当低,特别鼓励家庭或家族成立基金会以实现捐赠意愿。相比较而言,我国当前的基金会过少,只有两千来个,而我国基金会的门槛又过高,大众捐赠的组织化进程还相当复杂,绝大多数人的爱心捐赠没有渠道顺畅实现,因此出现了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基金会与政府行政机构等量齐观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基金会简单模仿行政行为的现象,公众也免不了按照政府的行为标准来评价慈善组织。9免税行善而不是竭泽而渔

免税政策,成为近百年来现代慈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肯定会因捐赠受益。企业捐款有一定的免税额度,个人捐款有着更高的免税额度。通过税收的优惠,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客观上都得到了一定回报。10重税施压而不是道德说教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篇8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人们习惯上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新课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在某地一次针对30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在收到的523份有效答卷中,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56位,正确率为10.7%。这些教师都已经受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我认为,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它既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不过,每位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精神,并把它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我们不要忘记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更不要忘记,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数精英或一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主裁命运。既然观念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教育观念的转变就足以改变一位教师的命运,影响这位教师所教学生的一生。记得在1998年的一次省级高中教学研讨会上,我向与会的数十位一线教师介绍了自己的“一节课只讲授22.5分钟以内”的观点,一位老教师在会上提出这样的质疑:“请问本书林老师,我每节课45分钟拚命地讲,都无法教完高中物理的三本书,不知你是怎样用这么少的时间教完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教’完它,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学’完它。”虽然这里的‘教’与‘学’仅一字之差,却能从中折射出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学会自学教材的。有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位学生没有听讲却在看书,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听老师讲呢?”该学生答道:“我听不懂,想看看书。”老师非常气愤地指责道:“你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然后向讲台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补了一句:“简直不可思议。”是的,在这位老师的心中,书只有通过老师教学生才会懂,学生自己如果能够看懂,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的转变,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自19世纪末就开始的,现正被其大、中、小学大力提倡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人类、对社会的责任感。

不仅如此,本次课程改革还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把中国中小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老师讲,课堂外埋头于书本,专心做大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离的练习”中摆脱出来;从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还给他们应有的自由时空,让他们快乐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让他们睁开眼睛看自然界、看社会、看生活。

所谓重建制度,即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这里所说的教育评价制度,包括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乃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等。不过,我认为制度也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是文化是文明,就只能继承与发展,提“重建”有点过于激进,有可能被执行者错误地理解造成严重的后果。比较恰当的提法应当是“改革制度”。

三、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的不同。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这“五性特征”,至于具体的体现方法,在本书以后章节中将给予详细介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条件,改变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因此,有人干脆把这句话说成: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口号虽然比较动听,但如果把它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示下进行”等,那将是中国学生的最大不幸。如今不少所谓重点中学的校长,总是带着自豪的神情向外界介绍:“我的学校是全封闭管理„„。”当我听到这类话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难道要把一个自然人转变化社会人的教育,却能够把受教育者最美好的青春封锁在“全封闭”的校园里吗?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专家一致认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一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二是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三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五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六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七是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八是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九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自律的教育叙事下一篇:中学学生会的部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