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艺术考试资料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语言艺术考试资料(精选8篇)

教师语言艺术考试资料 篇1

内容:共四题,抽签选一题。

你心目中的优秀中学英语教师形象? 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心目中的优秀大学生形象?

结合专业,谈谈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应注意哪些地方? 评分标准: 普通话准确。(50分)

内容清晰、条理清楚、仪态大方、时间得当。(50分)

1中学优秀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然而,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呢?十三个春秋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就得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要教好学生,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尤其是语音、语调,更应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只有专业基本功扎实了,才能教得自如,教得有信心。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在教学中就会心虚,教学信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平时在抓好教学的同时,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进修,为搞好教学奠定基础。

教师正确的语音、语调在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学习语音离不开模仿,学生模仿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师的语音、语调准确了,学生才喜欢模仿,敢于朗读,从而帮助他们识记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教师发音不准确,学生模仿就会走样。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因爱面子,生怕别的同学取笑,早、晚读不敢放声朗读。久而久之,所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得不到熟悉和巩固。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日益增多,这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日渐减少,从而给日后的学习留下后患。

二、热爱本职工作。学生对英语是否感兴趣,跟教师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做到热爱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从而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才会越学越起劲。如果教师对工作毫无热情,课上得单调乏味,学生的兴趣就无从唤起,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与他们打招呼或交谈,使他们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三、有一定能教好的信心。

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才会学得有信心。每接一个新班,教师应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把这个目标告诉学生,再从学生的知识现状、班风、学风等方面分析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同时,教师表态自己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要求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与教师配合,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学,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课堂上精神饱满。

教师课堂上精神状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与否。因为,教师只有精神状态良好时,才会精心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讲究教学方法,尽可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发现学生违纪或遇到不愉快的情况时才会心平气和地加以处理。如果教师走上讲台时精神状态就不很好,把上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课上得很勉强的话,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处理得欠妥当,容易犯简单、粗暴的错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对教师为人的抵触,一般都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想把英语学好,但一看到科任教师,一种厌恶感便会油然而生。结果,不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么生动,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要有编写教材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现在市场上英语同步练习和配套复习资料五花八门,俯拾即是,但这些资料往往是要么太难要么太容易,要么不规范,不一定适合我们所教的班级使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编写教材和筛选资料的能力,能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编写或筛选出适合本班学生水平的材料加以使用。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练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有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教的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得以保持,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任何一位中学英语教师,一旦具备了以上素质,他就一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2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诚惶诚恐,久而久之,也便麻木了,年岁渐长,也有了些所谓的经验,可以安安稳稳地混下去了。许多平庸的老师就是这样练成的。回顾自己初为人师这十余年,有过令人痛惜的浪费,也有过夜以继日的探索。一点感悟,希望能够给新老师一点启发,也希望过来人能够多多指教。第一、态度决定一切。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如果喜欢,这是你的选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相信我)如果不喜欢,那仔细想一想,你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文笔不错,或者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不要犹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如果你觉得就业形势不好,或者你也缺少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关系,或许有一天你会喜欢上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除了感觉这玩意儿以外,在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投入。第二、为自己定个计划。

刚走上讲台,你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有些自负,或许有些忐忑。很快地,第一口水便会呛着你,但是不要紧,对一个新老师而言,什么都可以原谅,先静下心来做几件事情。第一件,分析你自己。你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弱点有可能改进吗?这些首先要搞清楚。你的性格中,你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对你的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多问问你自己。很快地,你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教,然后知困。”

第二件,为自己列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显然很重要,对你的一生。我想告诉你一个你必须明白的道理:一个教师前三年的工作成绩往往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所以要想尽快成长,一定要重视前三年。计划的内容由你来定,如果确定不了,我有一些建议:

1、坚持写教育随笔。你得明白人是怎么一种动物: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这些对你很重要,而且,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的,许多的随笔结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并且,三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不这样才叫奇怪。我很遗憾,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教师都做不到,平庸是从细节开始的。

2、确立读书计划。你必须记住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当然尤其如此。每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40本,这是我的计划,供你参考。实际上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对语文教师而言。人有许多陋习,为自己找借口是最可耻的一种,我一直这样认为。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读什么书是一个问题,我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意见。第一,要继续阅读专业书籍。要注意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论,最好订几样圈内的刊物。我自己常年订阅的刊物如下:《读书》《名作欣赏》《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文史知识》《南方周末》,其他经常订阅的有《中华活页文选》《诗选刊》之类,我没有订与教育有关的专门杂志,因为学校有。除了杂志,当然最好经常性地能够购进一些坊间流行的品位比较高的新书。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我知道在师范院校,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类教材教法,那不是我们的错。但现在不同了,你必须去读!有许多老师轻视这类书籍,以为是无用的,更重视专业书籍,这是不对的。以为无用只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价值。在这时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你通常会读哪些书?有没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先从切近的,感性的书籍读起。我倾向于读名师的课堂实录以及各种教案。我一直比较注意搜集各种教学实录,我以为,这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凭借。通过这些书籍,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切入的,怎么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类事件。读久了,你可能会发觉,不同的名师都有他们的风格,而支撑他们风格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对教育教学本质的一种理解。这时候,你该找几个你比较喜欢的名师来研读一下了,这样的名师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你慢慢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读一读那些被名师们交口称誉的教育家的作品,比如三老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杜威的等等。时候到了,慢慢去读吧,用你的一生。

3、要有教育教学计划。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不妨写下来,不写也没关系,刚才教书嘛。第三、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与学生的关系。我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有一句话:永远站在学生一边!

(1)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心理学证明,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从而挖空心思地去打击他们,拉拢他们,欺骗他们,控制他们,利用他们。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假想敌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会有一些反应,妨碍了我们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知道孩子为什么无限信任他们的母亲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语言之外的交流,因为所以的爱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所以,去爱你的学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比如班费可以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千万不能学有些老师在班费上做手脚!

(2)不要迁就学生。你必须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当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什么的行为负责。这一点很重要。

(3)一碗水端平。你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其实我也一样,人都一样。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比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更多地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为了班级的稳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重演这种悲剧。

(4)不要体罚学生。学生需要惩罚,但要以合理的方式。但体罚是万万不可的。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不可讥讽学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这一条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之中的教育。你必须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你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

(5)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而且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

2、与领导的关系。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定不要与直接领导自己的人发生冲突。我知道,父亲有过惨痛的教训。但当我走上岗位的时候,我却有自己的感受。

(1)与领导保持距离。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要记住这句话,埋头做事情,不要把目光停留在领导的脸上。那些与领导比较接近的人,往往会有两种结局,要么飞黄腾达,在么相反。这种人不尽是小人,但是小人居多。也有些是不自信的人,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避免淘汰出局的结果,但往往适得其反。而且,与领导过于接近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当中的形象。

(2)不要说领导的坏话。不要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这应该成为做人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对领导也不例外。因为这个世界上,小人总是特别多,而领导又往往因各种原因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特别是涉及到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现在不贪的领导很少,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你得谅解,而且你绝无抓住领导把柄的可能,一旦遭遇小人,你的处境就不妙了。(3)在必要的时候,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我自己,曾经为了一个要开除的学生与领导对峙。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有理有据有节。而且说话要注意,不要情绪化,让每一句话都能够站得住脚,让领导感觉到你的份量,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他会以为你可以任意驱使。最后还要提醒,不要在公开场合让领导难堪,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其他。(4)遇到一个专制的校长,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校长,一个只知道捞取名利的校长,你最好埋头教书,苦练技艺,为的是尽快炒他的鱿鱼――在他的学校里你别想有出头之日,他迟早会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3、与同事的关系

同事关系对你很重要,不但影响你的事业,影响你在学校的地位,而且影响你的心情。(1)向同事学习。要始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长处,包括那些在学生口碑中比你差的老师。要尽量地向同事学习,多听同事的课,多进行专业方面的讨论。(2)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不要拒绝同事听你的课,哪怕是不成熟的没准备好的课。有了经验心得与同事交流,你不会损失什么,而且往往会收益不少。多微笑,多问好。

(3)尊重老教师,即使他在你眼里已经很老了,已经显得很“没用”。记住,总有一天你也会老,你的创造力也会衰竭。在想要议论老教师教法的时候,尽量保持沉默。

(4)坚持原则。其实在许多学校,同事之间是根本不会讨论教学的,即使教研活动 3一 大学生的形象应该形神俱美

所谓形神俱美就是说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都应该是美的。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内在素质胜过外在素质则野蛮,外在素质胜过内在素质则虚伪,只有内在与外在相互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形神俱美,神是主导,是统帅。《淮南子》上说,画西施的面孔,外形好看而不能悦人心情,画孟偾的眼睛,画的又大又圆但无使人畏惧的神情,这都不是绝好的画,因为他无神,失去了统帅。橱窗里的模特儿,尽管披挂着最时髦最华丽的衣服,人一看就是死物,一个被固定了的衣架。这些都是缺乏内在精神的缘故。内在精神和素质是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形象的主要因素,古人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心灵杰出,行为才可能杰出;内心美好,形象才可能美好。形神俱美,首先要具备内涵五养。所谓内涵五养,就是要具备五种内在品质,既:教养、学养、素养、涵养、修养。1 教养:主要指经过教育培养所具备的一般的文化和品质,以及由此而呈现出的心理水准和心态。

人的品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培育和教育才具有的,如:善良,礼貌,勤奋等等都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大学生必须懂得教养比财富更重要,更可靠,德识才比浮名虚誉更有价值。有教养的人遇到烦恼会用别致的心情驱散心头的乌云,对简单的事物,琐碎的事情处理得体,雍容大度。2 学养:主要指的是人们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后所呈现的对外界做出的应有的分析、理解和判断以及产生的一定的情绪反应。它在人的整个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基础作用,因为它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并且对人的心理,情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就是对文化素质在塑造人和改造社会方面所起的伟大作用的最好概括。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掌握宽厚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大学生的形象充实和丰满。素养:在此主要指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素质;一种善于适应并改变所处环境的应变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应变和创新成为当今社会竞争的重要砝码,默守陈规只能被时代淘汰。现代化的另一特征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这种时代特征既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大学生必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才有可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涵养:就是能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豁达大度,荣辱不惊。

涵养是一种大智慧,有涵养的人才善于学习,比如,从话多的人身上我们学会静默,从偏狭的人身上我们学会宽容,从残忍的人身上我们学会仁爱。大学生在生活中和同学有了矛盾和摩擦都是难免的,如果豁达,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修养: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这是人的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实体,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必须要与人相处,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乐趣,就必须养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只重外表,不重内在构造出来的形象是肤浅和苍白无力的。神为统帅,并不是说外在形式,人为修饰不重要。形与神,二者缺一不可。这两方面相互为用,相互依存。外在形象是内在精神的载体,无内在的精神,则人为的外在装饰便失去了附丽之主,没有人为的外在形式,内在精神也不能充分地表现为一种外在美。人的言谈举止、仪态仪表都有形象和形式的规范,这一切综合的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魅力上。它们并非指人的某一个动作,而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提供给人的综合印象,包括文化知识、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等内在品质,但这一切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态仪表这些外在的东西表现出来。别林斯基说:“美俱和道德是亲姊妹”,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追求美,会使人精神美好,心底善良,情感和信念端正,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大学生应该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追求美,大学生应塑造清新自然而不是浮华矫饰的青春形象,以学识才华和充满时代感取胜。那些奇装异服、言行不检点者,纵有满腹经纶,也不能代表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二 大学生的为人应该外圆内方

方圆论我国古代一种古老的理论。外圆内方,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哲学、处世之道。所谓方,就是指为人的准则,做人的正气;圆,就是指处世的方法与手段。“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在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那些人无不是具有方之灵魂的,没有方之灵魂的人,有悖于社会伦理,只会遭到大众的唾弃,永远无法取得最辉煌的成功。要作到外圆内方,就要应具备五种品质,既: 1 尊重的品质。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以后产生的诸种需要中最重要的需要就是尊重的需要。日本人为自尊会剖腹自杀,西方人为了自尊会与人决斗,可见,人是愿意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尊严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具备尊重的品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能力,权益以及隐私。“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生命是一种回报,你付出什么就获得什么,只有首先向别人表示自己的敬意,我们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诚信的品质。包括诚实和信任两个方面。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在交往时讲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信就是诚实无欺,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诚实既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与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诚信的传统,素来把诚信视为做人之本立事之基。但是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诚实的人吃亏,社会上信用缺失严重,在大学校园里从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欠学费一走了之,等等。其实,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诚实就是一个人的信誉,没有信誉就无法生存。据说,我国在德国的一位留学生,毕业时成绩非常优秀,但四处求职,都被许多大公司拒绝,于是他又选了一家小公司,仍被拒绝。他很不服气,德国人给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公共汽车因三次逃票而被抓。这位留学生真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德国人之所以把逃票那么小的事看得那么重,因为,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你还能指望他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赖吗?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信誉就是通行证,你有信誉,就可以令人尊敬地通行于这个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善的品质,就是一个人心地善良,襟怀宽广,善解人意的表现。这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恭谦的品质。曹操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归心,就是因为他为人恭谦,礼贤下士。富兰克林曾说:对平辈恭谦是礼貌,对上级恭谦是职责,对下级恭谦是高尚。得体的品质。为人处世要恰到好处,温柔贤惠但不依赖软弱,果断镇静但不咄咄逼人,热情大方而不冷若冰霜,清纯而不浅含蓄而不做作。

但仅有方是不够的,还须有圆的包裹,需要掌握为人处世之道。正如人走路,直路走不成,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方正正,就象生铁一样,钢硬易折。圆具有变通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做人就应外圆内方,圆内有方,方外有圆。在很多时候有些问题的解决并非都要一本正经或正言厉色,外圆内方、委婉得体常常可以烟消云散。我们常说“恕我直言”,而不会说恕我委婉,大多数人对直言不讳不喜欢,因为说直通通的话容易伤害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良言与恶语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人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耳利于行”,忠言说的好就是良言,说得不好就如同恶语。现在人们都要把“良药”裹上糖衣或胶囊,“忠言”为什么不能说的顺耳呢?我们提倡忠言不可逆耳,理直不可气壮。讲究外圆内方,即是一种修养,也是心理成熟的表现。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既体现在内在素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又体现为内在做人品质与外在行为方式的协调,形神俱美、外圆内方,具有时代性、适应性的特征。4

(一)教师语言的七忌七坚持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座谈、讲授、提问、辅导、释疑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语言交谈。因此语言运用得当,则事半功倍,群情欢愉,效果明显;语言运用失当,则事倍功半,师生隔膜,关系紧张。那么,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河北省宁晋县教委教研室徐玉珍老师研究认为主要应做到七忌七坚持:(1)忌态度粗暴,坚持耐心说服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恨铁不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简单粗暴的态度是不能容忍的。简单粗暴经常导致师生情绪对立,引起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纠纷,有百害而无一利。(2)忌讽刺挖苦,坚持循善诱

教师教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弄懂道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这就一定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教之以法,使学生愿意学、自觉学、主动学。否则,讽刺挖苦,重语伤人,定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教师考试后将学生的分数张榜公布,分数高的排在一起,誉之为巨人,分数低的凑在一起,贬为侏儒,更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3)忌感气凌人,坚持相互切磋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说,世上根本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更没有万事皆知的全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先学一步,学专一点,当然就懂得多一些,处于教育人的地位;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应坚持平等待人,以谦虚的态度、和顺的容颜、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切磋,积极引导、启发思考。反之,如果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采用训斥的态度,学生嘴里不说,心里不服,行动抵触,还怎能谈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4)忌盲目攀比,坚持对症下药

有的教师训斥学生时常说:“你和某某都是人,看看人家,看看你,回家怎么交待!”教师的本意似乎是想诱导见贤思齐的愿望,激发比学赶超的热情,殊不知其副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一是使学生感到茫然,对自己的缺点没有理性的了解,对别人的优点缺乏具体分析,想学先进,无从下手;二是让学生产生错觉,误以为教师有片面性,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只看别人的长处,光找自己的岔子,隔阂加深,内心不服;三是使学生间关系疏远,轻则彼此敬而远之,各行其事,重则相互仇视,挑衅肇事,势必形成事与愿违,越搞越糟。假如抛弃旧的方法,帮助学生有计划地剖析思想,提高觉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就不难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避短扬长、逐步提高的效果。(5)忌家访告状,坚持以理服人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导者,对学生来说应该成为谆谆教导的师长,态度严肃郑重的长辈,感情深厚、关系融洽的朋友。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多讲道理,以理服人。但事实上有的教师却不是这样。因学生是熟人子弟,家长一再当面恳求:严加管理,及时联系,必要时给以体罚,也无怨言。于是,当学生违纪时,教师往往忽视思想教育,随口就说:“我一定告诉你爸爸,让家里收拾你!”这样一来二去,使学生的反感逐渐加深,产生抵触情绪,给你来个平时不照面,谈话不发言,采取逃而避之的态度。可见,告状不可取,道理还要讲,坚持以理服人才是上策。

(6)忌当面顶牛,坚持明辨析理

教师教育学生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严辞责备,学生据理力争,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互不相让,形成当面顶牛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责任应该在教师。教师教育学生,应坚持剖析事理,明辨对错,指明方向,促其进步的做法;教师考核学生,应坚持积极诱导,启发联想,提示关键,促其自觉的做法;教师批评学生,应坚持和风细雨,实事求是,适可而止,促其自新的做法。假如一旦出现了顶牛局面,教师就应静心思考,立即停止争辩,避免僵持过久不可收拾。过一段时间,等情绪稳定之后,教师再找学生平心静气地交谈,指出学生的合理成份,检查自己的处置不当,达到相互谅解,解决问题。(7)忌简单片面,坚持辩证分析

教师语言失检,常常是认识论有关的,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表现在语言上就会吹毛求疵、忽视进步、主观臆测,令人难以接受;或是吹捧宏惯,一味迁就、感情用事,使学生忘乎所以。例如,有的教师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偏爱,表扬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赞扬过分,褒奖倍加,使人感到芒刺在背;而对所认为坏的学生就往往偏激,批评时厌恶之言倾泄而出,申斥严厉,贬抑地甚,使被批评者感到心里蹩气。相反,如果表扬先进同学时指出其不足,就会使好学生上加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批评较差同学缺点的同时,指出其长处,就会使差学生增强信心,积极向上,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全面、发展、有联系地看问题,就能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二)“言教”的七言七不言

对于教育者来说,“身教”固然重要,“言教”却是根本。往往有这种情况,一堂课、一次谈话、一个报告,收效甚少,倒不是教育者本身的日常行为所致,而是在于教育者的“言教”水平和质量。笔者平时与同行交谈,一个共同的体会是,教育者的言教要做到七言七不言。(1)要言之有理,不要言不及义

说话有理,是思想教育力量之所在,“理直气壮”就有这个意思。教育者要晓人以理,自己就要懂得、明理;要教育人,自己首先要受教育,应该比教育对象学得多一点,理解得深一点。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自己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只能误人子弟。有的人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调查研究,做起报告来却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所说的无非是一些过时的老话、现成的套话、没有多少正经道理的空话。这样的教育,很难说有什么实际的教育效果。(2)要言为心声,不要言不由衷

发自肺腑之言,既是对被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也能使人有亲切、贴切、真实之感。如果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说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思想,只是为了随流、赶时髦,那么你讲的决不可能真切,听的也不会觉得自然,这实际上是在愚弄被教育者。有的人课内课外,台上台下,完全是两种人格,扮演着两种相反角色,这样的人所进行的教育,怎会有良好的效果!如果说思想工作的声誉不好,教育者的威信不高,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坏在这种人身上。要做到言为心声,心口如一,教育者就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以心换心,切莫以教育者自居,即使对某些问题自己一时也吃不透,或者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也在所难免,应该以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方式来解决。

(3)要言之有物,不要言而无物

言之有物,含义有二:一是要说出个道理来,使人有所得,否则就失去说话的意义;二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这历来是我们党思想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事论理,能使理明白透彻,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理解;以理叙事,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它的规律性。所以言之有物,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教育工作威力的一个标志,不只是所讲的理论原则的高度,而在于理论说明实际问题的深度。如果空洞说教,言而无物,即使说的有理,也只是苍白无力的教条,失去了它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有的人说了大半天,听者还不知其然,重要原因就是空话连篇。就教育者来说,导致言而无物、空话连篇,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手头没有真实的材料,无事实可摆;二是当做一种差事,应付了事;三是理论根基浅,不会联系和运用。凡染上官僚作风,习惯于搞形式主义者,多有此缺陷。(4)要言而有信,不要言而无信

言而有信,指的是所说的话令人信服,做出的承诺要兑现。言而无信,不但会失去教育的作用,而是一种不负责任、对教育对象不尊重的表现,其结果是有损自身的形象,有害思想教育工作的声誉。“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是告诫人们对自己所说的话要负责任。现在有的人上课、做报告或个别谈话,人们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并不是人们拒绝接受教育,不需要真理,而是在于教育者的可信度。影响教育者可信的因素,突出的是两条,一是形象不佳,说和做脱节,要求人家的正是自己违背的;二是信口开河,随便做出许诺,事后不兑现。可信先要可敬,而可敬不是靠权力地位,要靠教育者自身的崇高形象来获得。(7)要言行一致,不要言行相背 教育者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抵制的自己首先要抵制,要求别人用理论指导实践,自己应该用所讲的理论指导实践。规范行为,这就是说,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有些地方所以出现“台上他说,台下说他”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言行相诡,“他”很可能是对人讲马列原则,讲奉献,讲文明,而自己所作所为却与此相悖,甚至违背方针政策,违备党的优良作风和行为准则。这样的人去教育人,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诱发逆反心理,增加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经验表明,知行之统一,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格,不然,就失去了教育人的资格。

此外,思想教育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教育者的“言教”还应在语言技巧方面力求做到清晰、规范、生动、幽默,不要拖泥带水,枯燥呆板;言语要富有情感,具有鼓动性,不要平淡无味,冷漠沉闷;言语要说理清楚,逻辑严密,不可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等等。作为教育者,应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不断提高说话水平。

(三)教师语文的“八戒”与“六性” 八戒

一戒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二戒颠三倒

四、疙里疙瘩、文理不通的胡话;三戒满口术语、文白夹杂、故作高深的玄话;四戒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浮话;五戒不懂装懂,“或许”、“大概”等模棱两可的混话;六戒干巴枯燥、平淡乏味,使人昏昏欲睡的梦话;七戒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八戒陈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浓的套话。六性

即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精当、惜话如金,富有精确性;范读、谈话,情真词切、平易流畅、真挚人,具有感染性;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写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致动人,具有形象性;举一反

教师语言艺术考试资料 篇2

教师切忌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 得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 因为它能够感染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师课内语言艺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在课内应适当注意说话的节奏。

因为在教学中, 节奏技巧的合理运用, 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美感, 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说话的节奏一般有六种: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激动型。

2. 说话的语气。

语气, 它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情感的不同色彩。教师对语气感情色彩的把握:一要贴切, 二要丰富, 三要深刻。那如何把握到准确的感情色彩呢?首先, 要遵循正确的讲课态度。其次, 在判断语句的具体感情色彩时, 要扣准语句本质, 切忌见字生情、断章取义。

3. 说话的技巧。

教师说话有技巧, 直接和我们自身的形象与在学生中的威信相关, 特别是在课堂上, 更能体现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

4. 说话的方式。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 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 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气愤甚至使人不能忍受的事情。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任性顶撞老师。所以对这些事情的处理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 特别是言语上。小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 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 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 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二、课外语言艺术

1. 谈话的对象与方式。

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 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经常的谈话, 但谈话对于不同的对象得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1) “方圆”式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 久而久之, 便骄傲自大起来, 渐而忽视自己的品行方面:不遵守学校纪律, 对同学、老师没有礼貌。“方圆”式就适合于这类学生。在课上, 老师不能让他把尾巴跷起来;在课余或课外, 老师应多方位地去接触、了解、关心他, 让他信任老师;随后, 趁机委婉、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希望引起注意。以后, 老师还要更加热情地对待他, 以火溶冰, 慢慢帮他改正过来。

(2) 捕捉激励式

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总是抬不起头来, 沉默寡言、不相信老师和同学, 在他们心里只有失意。与这样的学生谈话时, 教师的语气应柔和轻快, 让后进生在谈话中抛开包袱, 愈显轻松;同时, 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爱, 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 并加以真诚、赞许的肯定;信任后进生, 多鼓励。

2. 谈话的地点。

教师与学生谈话的地点是随谈话目的与内容而定, 也可随谈话学生而定。如:有的学生胆小爱哭。与他谈话的地点就不宜选在办公室, 而应选在操场角落、花台边等人少的地方, 这样更能使胆小的学生放下思想包袱, 轻松、随意地与老师谈心。

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3

俗话说:“一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也能让人跳。”意思是说: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听了开心;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听了不高兴,甚至跳起来 。由此可见,说话的艺术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教师的说话方式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讲究一点语言艺术。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是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更是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记得有一次早读,我去班上巡视,发现今天的早读孩子们大都不认真,有的孩子心不在焉地读着,有的孩子默默地发着呆(周一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教室里只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像小蜜蜂在飞,又像小蚊子在叫。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不知所措地停下了读书,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乐呵呵地说:“春天刚到,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就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发现了吗?”孩子们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叽叽喳喳地找呀找呀,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是说我们读书像小蜜蜂嗡嗡嗡。”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笑过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春天里的百灵鸟吗?”“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她的声音清脆、好听……”“我们来学习百灵鸟吧!”于是,朗朗的书声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的读书声让人陶醉。

我想: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相反,如果我简单地批评他们一下了事,学生惶恐畏惧地学习,读书的效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二是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改正的效果。

二年级时,我接任了这个二(1)班,不久,我发现班上的家兴同学字写得特别大,大大的田字格总是装不下他的字,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请把字写小一点”“请把字装进田字格”,可是,无济于事,他的字依然是那么大,丝毫没有写小一点点的意思。这是为什么?我想不出原因,便找他谈话。我观察了他的手,他的笔,他的写字姿势,都没有问题。怎么办?看着他的字,我脫口而出:“小家兴,你的字足有两斤重一个!”小家伙一听,噗嗤一笑,诧异地看着我,好像在说:“真的吗?”我哈哈一笑:“真的好重哦,老师都快拿不动你的本子了。”“帮帮忙吧!下次能不能写一斤重一个的字?”我们的谈话在孩子会心地一笑中结束了。第二天,他的字果然小了很多,能够装进田字格里了。

辰阳小朋友的日记里,只能找到两个标点。尽管我不厌其烦地在他的本子上写着:“别忘了打标点”“请记着把标点补上”之类的批语,可是,他的每一篇日记差不多还是只有几个标点。老师的提醒似乎无法让他记住,更谈不上重视了。一次习作之后,我找他来面批。我没有谈标点,好像是漫无目的地跟他谈起了零用钱。我问:“你有零用钱吗?”“用来买什么?”“一支铅笔多少钱?”……“那……一个标点是多少钱?”孩子听了,马上脸红了,小声说:“我……不知道”我装着天真的样子说:“好像挺贵的吧?我们平时节约一点,多买几个标点好不好?”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下次的日记上,标点果然多了不少。

看来,有时教师幽默的话语,才能真正地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提高改正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无条件的赏识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

赏识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现在,很多的教师甚至家长,都能够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然而,很多的表扬都是有条件的表扬,如“你做得很好,如果再……”“你读得很响亮,可是……”之类的。被表扬者,正美滋滋地听着听着,后面的“如果”“可是”之类,让人大跌眼镜,顿时,刚才的那股高兴劲消失了一半。如果我们能做到无条件的表扬,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我班的子昂小朋友非常聪明,也非常调皮,活泼好动,课堂上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二年级时,家长给他报了硬笔书法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孩子的铅笔字已经写得结构匀称,有棱有角了,我多次在班上展示他的作业,还夸他:“老师都没有他写得工整、漂亮!”谁知,这一夸,他写书法的劲头更大了,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三年级之前的暑假,他又学习了软笔书法。刚刚开心,他就兴冲冲地送来了两幅毛笔字作品,我很欣喜地夸奖了他。谁知,这一夸,令孩子学习的兴趣倍加高涨,后来的每一周,他都会主动地送来他的书法作。每次,我都赞不绝口:“这么小的孩子,学习这么努力,悟性这么好,进步这么快……”我们班上原先的空白墙壁上,贴满了他的作品,并且不停地更换他写得更好的作品。老师的夸奖,无条件地夸奖,给了孩子巨大的动力。

我想:如果当初我不是无条件地赏识孩子,如果加上了“……很好……但是……”,也许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一些打击,也许孩子会有畏难情绪,也许孩子不再会主动地送作品给我。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人都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被身边的人无条件积极肯定的需要。因此,教师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师生关系达到良性互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更强,学习自然而然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教师语言的艺术 篇4

教师语言的艺术------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给教师提出的一百条建议,每条建议都借助生动的实际事例谈一个问题,其中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后,更觉得一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例如<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她上起课来、组织起活动就会非常轻松,孩子们听得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自然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孩子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亲近,乐于接受。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孩子心灵,陶冶孩子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孩子的心弦,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所谓准确,就是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孩子的心,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孩子的赤诚之心。再次,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那么孩子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其心情就会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总之,读过这本书后,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我都收获不少,感谢领导提醒我看了这么一本好的书,感谢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以后还要多看此类的书籍以增强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 篇5

语言是沟通人的心理桥梁,语言是心灵的钥匙,语言是人类交换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个性化、规范化和职业性语言的载体;是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传授知识和接受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甚有讲究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教师的语言是与给学生传授知识成正比的,常言道:“有其师必有其徒”、“强兵手下无弱兵”,这就充分显示了教师语言个性,具有潜移默化的道理,对学生的感染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掌握语言技巧,语言的修养和语言的应变艺术,是再现素质教育的源泉。

第一,教师必须掌握好语言艺术,也就是必须掌握语言的抑扬顿挫,处理好逻辑停顿,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标准、不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起来就觉得干枯无味,也会直接影响知识传授和接受。学生能力引导、观察、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就会受到阻碍,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语言的标准和逻辑性,是教师语言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语言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发人深省的,便于学生理解、体会意境,借助语言展开想象,使学生入景入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心旷神怡,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十分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如与适时、适地情境和谐,则会情趣横生,效果卓然。教师授课是一种口语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授课不能照本宣科,光谈教材,形象的表达方式学生就不能理解深刻,体会不到内在的涵意和思想感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受到阻碍,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艺术激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声情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形象具体深入的理解内在涵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语言艺术训练,强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时性。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选择在学生对现有语言的接受能力为起点,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教学语言都要有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处理好逻辑停顿、语气停顿,课题与正文、段与段之间的停顿,富有知识的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选择科学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引导,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假如教师的语言不准确,条理不清晰,缺乏语言的艺术技巧,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就起不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教学中就走了弯路。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简洁精练,否则,说的又臭又长,说不到点子上,浪费了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师语言艺术心得体会 篇6

西关小学 郜艳芳

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没有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普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管按老一套来说教,师生之间格格不入;有的教师则把讽刺挖苦作为对付调皮学生的手段,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不自知;有的教师备课时只考虑讲什么,却不考虑怎样讲才生动、有吸引力,致使本来完全可以在教学上更上一个台阶的老师,却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越来越高的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7

一、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启发性的语言, 往往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用脑去思考问题, 用眼去观察问题, 用口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动手进行操作练习, 从而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

如有位老师在引入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时, 用死谷之迷来引入:印尼有条死谷, 有两人带着一条狗, 误入这里, 狗晕死了, 一个人蹲下去救狗, 也晕死了, 而站着的那个人却安然无恙地走出山谷。那么凶手是谁呢?今天我们就做一次侦察员, 利用我们的知识找出凶手。这样通过启发语言的叙述,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如一位老师在课结束时, 有意识地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 当学生渴求知识结论的欲望被激发后, 来个“且听下回分解”, 促使学生课下预习, 寻找问题与所学知识间的关系, 为下一堂课埋下“伏笔”, 铺好“路基”。

启发性教学语言形式多种多样, 集灵活性、技巧性、创造性于一体, 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巧妙地运用启发性语言, 做到导教有术, 启发有方, 对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增强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正如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亦说:“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 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优秀的教师是示范, 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

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最耐人寻味, 最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因而受学生欢迎。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 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 唤起学生的听觉。教师还必须讲究用词造句, 讲究语言表达的修饰, 讲究多种句式的变换, 增强语言表达的色彩。如讲我国西北有些地区一天之中温差很大的情况, 就用“朝穿皮袄午披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来描述,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 无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所教的各门学科, 都是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实际上, 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因此, 教师上课要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准确性即准确地表达概念、原理、定律等, 而不是错误地或含混不清地表达。规范性即无论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如发言要标准、吐字要清楚、用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的心田, 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的心田。对学习较吃力学生可以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进行激励。如“你和同学们赛跑得了第一, 老师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像你们赛跑一样得第一的。”

浅析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8

【关键词】语言;课堂效果;感染学生;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快感、兴趣和动机。幽默是一种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领域,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认,有些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上缺乏生动性的语言。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快感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里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所以,教师除了清晰严谨之外,还有诙谐幽默,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融洽、友好和活跃,也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更高的学习意境。

二、讲课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口头言语词句操作和语气操作技术,保证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粗细长短、语气的高低缓急无不是形成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而语词语气中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形成教学效果优化的精华操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甚至进行辅助的一件教具,都可以是进行优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渠道。

要达到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感情充沛,以情动人,以情造美。可以说,没有鲜明形象,就难以创造出一个美的语言的氛围。要是语言形象鲜明,教师首先应掌握丰富的词汇。一个教师,如果本身词汇不丰富,根本谈不上语言的形象生动的,学生听了味同嚼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语言的艺术,没有丰富的词汇,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随着教学内容起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会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质的变化。

课堂是否活跃,是由老师的情绪影响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微笑面多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这点让我感触最深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課堂语言的激励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综观一些名师的课堂,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五、结束语

教师理应把语言艺术当做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修养。通过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惠生.《交际语言艺术》. 中南大学, 2006,12,01

[2]潘肖珏.《公关语言艺术》. 同济大学 ,2003,11,01

[3]马志强 .《语言交际艺术》.中国社会科学 ,2006,12,01

上一篇:小学地震紧急疏散演练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员工福利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