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中的比教案(通用11篇)
《生活中的比》
学习内容:
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比,会求比 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看完的请举手,大家有信心实现目标吗?
过渡语;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还要请自学指导来帮忙,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8——49的内容,重点看探究活动,并思考:
1、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2、上面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看49页2题,比谁的速度快? 并认真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
得到:写拉松选手的速度:()
骑车人的速度:()
()的速度大。
小结: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速度就快,比值小的速度就慢。
4、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根据:单价=总价/数量
5、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6、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怎样读写比?并求比值?
7、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如6/4写作6:4,读作6比4)师总结
注意:()不能为0.(8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打开课本翻到第48页,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7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指名汇报自学效果。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听堂上同学做的,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讨论(议一议)
追问1:怎样读写比?
追问2:怎样求比值?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语: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课本51页
第2题 选做题:课本51页
第3题
八、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4
写作6:4
也可以写作6/4
都读作:6比4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 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长与宽的比。
2.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 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 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 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 会根据一个“比”进行绘画, 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前认识校园里的几种树叶, 2人一组采集同一种树的树叶10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 这是我国的国旗 (PPT呈现如下6幅国旗) , 《国旗法》对国旗的制作有明确规定, 其尺寸要求是 (单位cm) :1号:288×192;2号:240×160;3号:192×128;4号:144×96;5号:96×64;6号:66×44。谁能说说第一幅国旗中288×192是什么意思?
提问:这些国旗虽然大小不同, 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地方, 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相同点?
提问: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的比值相同说明了什么?
小结:虽然这些国旗大小不同, 但长与宽的比的比值都相同, 说明这些国旗的形状也相同。
谈话:在我们的大自然中, 也有许多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物体 (教师呈现两片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树叶) , 你们看这是绿萝叶, 大小显然不同, 但是我们能发现这两片叶子的形状很相似。其实在这样的树叶中还隐藏着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树叶中的比 (出示课题) 。
(评析:这节课主要研究树叶中的比, 怎样引导学生去研究树叶中长与宽的比?课的开始教师通过找大小不同国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揭示其中的规律:“虽然这些国旗大小不同, 但长与宽的比的比值都相同, 说明这些国旗的形状也相同。”为这节课所学知识提供了思维支撑。)
2. 观察比较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选其中六种树叶进行研究 (PPT出示六种树叶:柳树叶、香樟树叶、绿萝叶、发财树叶、银杏树叶、枫树叶) , 同学们桌上的树叶就是其中的一种。根据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 谁来说说树叶由哪三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师板书:叶子的结构:叶柄, 叶片, 叶脉)
提问:再看看树叶的外形, 你想说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树叶有大有小, 形状各异;不同的树, 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 相同的树, 树叶大小虽有差异, 但形状相似)
3. 探索方法
提问:同学们对树叶并不陌生, 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树叶中的比, 你们想一想, 可能研究树叶中谁与谁的比呢? (学生可能回答:研究树叶中长与宽的比, 或宽与长的比)
指出:为了方便, 我们统一研究树叶中长与宽的比和它的比值。
提问:要研究树叶中的比, 你们觉得要做哪些事情? (学生可能回答:测量、计算、比较)
提问:要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谁来说说树叶的长和宽各是指哪部分?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答)
谈话: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微视频。
教师呈现测量树叶长和宽方法的微视频。
(画外音) 树叶的长一般要沿着主叶脉方向测量, 量出树叶的最长部分的长度 (不含叶柄) , 比如这片柳树叶的长为11.8cm (动态演示测量长的方法) ;宽一般要沿着垂直于主叶脉的方向测量, 量出树叶的最宽处的长度, 这片树叶的宽是1.5cm (动态演示测量宽的方法) 。这片树叶长与宽的比是 (118:15) , 比值大约等于 (7.9) 。
(评析:学生虽然在科学课上学过树叶的结构, 但是哪部分是树叶的长和宽, 学生还不太明白, 所以教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从动态观察中学会测量树叶的长和宽的方法, 由于学生对微视频比较感兴趣, 所以观察仔细, 注意集中,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作探索, 发现规律
1. 合作测量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树叶中的比。先量一量每片树叶的长与宽, 算一算它们的比值, 再观察研究结果,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合作探索)
附1:活动要求
(1) 两人合作测量一种树叶的长和宽 (10片) , 数据填在学习单上。
(2) 写出每片树叶长与宽的比, 并算出比值, 再求出比值的平均数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
(3) 将算出的比值与树叶的形状进行比较, 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附2:学习单
2. 交流结果
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呈现6组学生作品, 分别是银杏树叶、绿萝叶、香樟树叶、发财树叶、枫树叶、柳树叶) 。
……
3. 发现规律
提问:大家观察每张学习单, 小组讨论, 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同一种树, 树叶的长与宽的比的比值比较接近)
谈话:如果老师将上面的6张表格中各种树叶的长与宽的比的比值平均数写在一张表格中 (呈现如下表格) , 小组合作研究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一种树叶, 长与宽的比值比较接近;比值接近的不同树叶, 形状也相似;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 树叶就越狭长。
(评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 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单, 简洁明了, 问题指向明确;后一张表格将树叶名称、树叶图片和算出的比值平均数对应呈现, 更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这个环节中, 教师组织了两次小组合作研究, 笔者以为是适宜的, 因为研究树叶中的比, 重点不在写出比和求出比值, 而是通过测量计算后发现规律才是本节课的价值所在, 教师把握了这节课的核心, 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
1. 将树叶图片与对应的树叶编号用直线连起来, 并说出理由
1号树叶:长与宽的比2:1=2
2号树叶:长与宽的比7:1=7
2. 根据要求画树叶
有一种树叶, 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1, 请你根据这个比, 画出这片树叶
3. 自由创作
要求: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比, 画一幅树叶图。
(学生完成后, 呈现学生作品并评价)
谈话:这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画的一幅画 (呈现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 , 在这幅画中也隐藏着比, 谁知道?
小结:在艺术领域, 具有美学价值的比是黄金比, 它的比值是0.618。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欣赏我的作品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
(评析:这组练习设计比较独到, 第1题, 直接运用刚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比较容易, 而根据教师提供的比画出树叶, 显然要会灵活运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才能完成, 最后的自由创作, 看起来比较容易, 其实这里隐含了“黄金比”的知识, 可见, 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
四、全课总结, 引领反思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树叶中的比, 大家一定有比较多的收获, 请将你的体会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小结:自然界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 就能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府谷县府谷镇第一学区 赵瑞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范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看、思、议、算,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图形的长和宽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与原图形最像。)1.实例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1)观察。
师:观察这些图片,你认为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B和图D与A比较像。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图形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这样放大后的图与原图才会相像。(2)探索。
课件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板书:
6÷4=1.5
3÷2=1.5
8÷3=8/3
12÷8=1.5
12÷2=6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
2.实例2。(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是马拉松选手跑得快还是骑车人骑得快,实际上是比较谁的速度快,初步感知路程与时间的比等于速度。)
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课本49页中的内容)(1)获取信息。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并明确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填写统计表(直接写在书上)。(2)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填表结果,并指名说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3.实例3。(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要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实际上是比较三个摊位上苹果的单价,通过计算和比较,初步感知总价比数量等于单价,得到C摊位的苹果便宜。)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课本49页中的内容)(1)获取信息。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4)讨论、交流。
师: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比较?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通过比单价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二、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比的意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结合刚才的三个问题进行说明比的意义。然后介绍比的读、写及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再起个新的名字,叫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1.引出“比”的概念。(课件出示)
师: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如6÷4写作6:4读作6比4 2.你知道比的符号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史料: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
3.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板书,并举例向学生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指出: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比值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让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及比值。)4.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
同桌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5.师生寻找生活中的比。
6.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课件出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分的方法,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页“说一说”第一题。(课件出示)(1)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你获取到哪些信息?(2)说说情境图中的“比”的含义是什么?(3)全班交流反馈,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广泛存在的。2.举一反三。
(1)(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谁能合实际说说,这个1:2意思?如果现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升水来配?如果现在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同桌讨论交流后汇报。
(2)(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的5.7:3 有什么含义呢?如果树高是11.4米,那么影长就是多少米?
学生交流汇报。
四、反馈评价,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小结,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活动中的得失,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产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
五、课外作业:
课后用你智慧的双眼、细致的心灵、聪明的头脑去寻找、感受、探究生活中的比。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 = : 4 = 1.5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生活中的比》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比”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概念,而《生活中的比》又是整个章节的起始篇章,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几节课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
从课题来看,本课的生活味儿很浓。赵王芳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基本上遵循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框架。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赵王芳老师课始创设情境: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小时候帮妈妈做米饭竞然做成了米汤为例,引发学生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米饭做成米汤”所蕴含的数学问题,把同学们带入一种积极求知的境界。
二、充分钻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上的引入使用的是“淘气”的相片,而赵王芳老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采用“贝贝熊”的卡通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富有趣味的素材,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在学习中体验到一种自豪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赵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见到哪些比,并结合实际说说每个“比”的意义。这样的应用,学生有思考,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商榷和建议
1、建议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去。本课的重点是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求比值的方法等,相对简单。不需要教师一味地讲解,假如赵老师创设一些与生活情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得出结论。效果要好一些。既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相处交流与合作,既注意了认知,也注意了情感态度的培养。
向
玲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该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比”字,你认识的“比”有哪些? 生:比胖瘦。生:比大小。生:足球赛中的5比3。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比”,我请教了词典,它告诉我“比”字的4项意思:(1)比较量的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2)能够相匹;(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4)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第1项意思,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数学中比的例子;第2项意思一般在语文中用的比较多,如:今非昔比、无与伦比等;第3项意思是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的第4项意思(板书: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喜欢拍照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想把自己的美好瞬间拍摄下来,留作纪念,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也不例外,今天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 PPT出示课件。
师:这些照片有不同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哪几张照片与A比较像。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发现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图C太胖了,图E又太瘦了。师:通过观察,你有什么体会?图片之间像不像与什么有关?与同伴说一说。
指明回答,通过交流,引导猜想像不像与图片的长和宽有关。
二、探索研究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但是只是用眼睛判断究竟是否准确?现在我们将这些照片移入相应的方格之中,找出与照片相应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把研究的过程、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师: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C。(3)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原来的2倍,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教师总结:三个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
三、归纳总结,巩固新知。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意义。
师:像计算照片这样的长与宽的关系6÷4 等这样的。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生齐读)
师: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师:6÷4可以说成谁比谁呢?6÷4写作6:4 读作6比4
2、认识比的读、写和区别。师:指名汇报板书
:
4=6÷4=6/4=1.5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师:如果用字母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a÷b =a/b= a:b(b≠0)师: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呢?(生汇报)
3、求比值。
师:你能求出比值吗?怎样求?(出示口算题)
4、生活中的比。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遇到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搜集到的生活的比。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说一说下面各比的含义。
2、填一填,说一说
1)求速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很多,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师:要比较谁快必须求什么?(速度)怎样求?(速度=路程÷时间)那你能分别口算出马拉松选手和骑车人的速度吗?(根据汇报出示课件)
师:通过计算我们比较出谁的速度快了吗?(生汇报)2)求单价
师:我们购物时要货比三家,谁家便宜去谁家,我们看A、B、C三个摊位上的苹果,要比较谁家便宜只比较给我们的总价行吗?比什么?(单价)怎么求?(总价÷数量=单价)你能分别口算A、B、C三个摊位上苹果的单价吗?(根据汇报出示课件)
师:通过刚才我们计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速度和单价的认识吗?(生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比的意义,你能说说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小组讨论)(根据汇报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你们也收获了许多知识,老师真的为你们高兴。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比的有关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讨。
板
书
设
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6
:
4=6÷4=6/4=1.5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生活中の比
教學內容: 《生活中の比》是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の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生活中の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の意義、分數の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の關係の基礎上學習の,是《比の認識》這一單元の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の概念,體會比の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の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採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の概念の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の意義提供了豐富の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の教學設計是“相片の長於寬の比例”“速度與水果價格”等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の比,引發學生の思考和討論,在這樣の基礎上再抽象出比の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の意義、價值和引入比の必要性,為今後學習比の應用,以及比例の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有の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の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の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の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の概念の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の、自己熟悉の有挑戰性の問題,喜歡探究の、合作の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の特點和需要,借助多個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の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の意義和價值。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比,求比值,瞭解比の各部分名稱;體會比與除法の密切聯繫和在生活中廣泛地應用
(2)能力目標: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の概念,理解比の意義; 能利用比の知識解釋一些簡單の生活問題,(3)情感目標:啟發學生廣泛聯繫生活實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の美與樂趣,激發學生求知の欲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比の意義,瞭解比の各部分名稱。
Fpg
Fpg 難點:理解比の意義。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引出比:
1、情境一 師:你們最喜歡の體育明星是誰?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他の圖片(姚明)。
師:這裏還有四張圖片,你們看看哪張與A圖最像?(學生選擇)師:C和E為什麼不像? 生說說自己の想法。——幻燈
師:為什麼有の圖像A有の不像A,這裏是不是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下麵我們就把圖片放在方格紙上,一起來研究一下。—幻燈
學生觀察思考小組合作:
(1)四人小組合作,組長做好記錄,填入表格。(2)研究長與寬の關係,可用算式表示。(3)小組內交流發現。
生彙報:6÷4=1.5、12÷8=1.5,所以它們很像。師:剛才我們解決像與不像の問題,用の是除法。
2、情境二 師:憑大家の生活經驗和平日觀察,從我們學校門口到小白樓,是騎車快還是跑步快?生答。師追問:真の是騎車快嗎?我們來比一比。——幻燈
請學生讀條件和問題。師:怎麼求速度?生答:路程÷時間=Fpg
Fpg 速度 指名列式求速度,板書:40÷2=20(千米/時)45÷3=15(千米/時)提問:你們說誰快? 再問:40÷2表示什麼意思?生:表示馬拉松運動員1小時跑20千米。
師:馬拉松運動員很厲害,比騎車都快。
師:剛才我們比較誰の速度快又用の是什麼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課題,探究比の意義。
1、揭示課題 師小結:看來,除法(板書)可以解決生活中の許多問題。(手指著除法式子)除法還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示,誰知道?生答。
如果學生不知道,老師說。板書:比。今天我們來認識比,板書課題:生活中の比。
2、探究比の意義 6÷4如果用比來表示,你知道怎麼寫嗎?請知道の學生來前面寫。
教師再進行示範寫,邊寫邊強調比號寫兩個小圓點,在兩個數の中間。它讀作:六比四。
3.師:這四組比都是誰與誰の比?這個比表示の含義與除法是一樣の。師:誰能把40÷2也用比の形式來寫。提問:45∶3是誰與誰の比?生...它表示什麼意思?
那麼路程除以時間可以寫成路程∶時間=速度。
師小結:看來比表示の含義就是除法算式の含義,比與除法有著密切の關係。
Fpg
Fpg 你能試著說說什麼叫做比呢?生...師揭示比の意義: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の比。板書。
師:課本上還有一些比の其他知識,同學們想自己解決嗎?
4、自學教材69頁“認一認”の內容,瞭解比の相關知識。學生自學後指出比の各部分名稱。
問:你知道比號是怎麼來の嗎?——幻燈 介紹比號の來歷。(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の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の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三、創設情境,體會比の意義
師:現在同學們對比已有了一定の認識,生活中還有很多の事情是和比密切相關の。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麵の比。
1、甘蔗汁與水の體積比是1∶2
師:先讀一讀,你怎樣理解這個比?通過以上の數據讓我們知道了它們之間の倍數,分率,份數關係,一個小小の比讓我們產生這麼多の聯想,我們再來看一看下麵這一組比。
2、師:樹高與影長の比是5.7∶3。隨機提問,說說比の含義。
3、我們還可以借助比の關係在不同の事物中求出新の量來,就從生活中最熟悉の購物開始吧。哪個攤位上の蘋果便宜?
4、找身邊の比 師:這些都是生活中の比,其實我們身邊也充滿了比,例如:我們班人數和老師人數比是41∶1。大家想想,Fpg
Fpg 用智慧の眼睛觀察身邊,能不能找到更多の比。學生彙報。
5、與體育比賽中の比比較。——幻燈 我們今天學習の比表示の是兩個數相除の關係,而體育比賽中の比只是借用比の形式,是記分の方法,是比較大小の,表示の是誰多誰少,是一種相差關係。
6、師:其實,身體中還有很多有趣の比
課件出示:學生自己讀一讀。
(1)、嬰兒の頭長與身高の比大約是1:4。
(2)、成年人の頭長與身高の比約是1:7。問:讀完這兩條你有什麼想法?
(3)、兩手平伸の長度和自己身高の比約是1:1。請學生比劃自己の身高。
(4)、人の心臟與拳頭の比約是1:1。教師觀察,有の同學伸出小拳頭,老師問:你這是幹什麼呀?生…你是怎麼知道の?(5)、成年男子の肩寬與頭長の比約是2:1
7、知識延伸:——幻燈 師:同學們,筆記本電腦の螢幕寬與長の比是9:16,液晶電視螢幕寬與長の比也是9:16,為什麼都選9:16它是一個不簡單の比,是一個黃金比。寬與長の比值接近0.618の長方形是最美最舒服の。而黃金分割比深受藝術家和建築師の偏愛。下麵我們一起欣賞幾幅黃金比の圖片吧。(蒙娜麗莎の微笑,古埃及の金字塔,法國の埃菲爾鐵塔)
四、總結與延伸:
Fpg
Fpg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の比,下課後,請同學們用你充滿智慧の雙眼,尋找生活中更多の比,用你細緻の心靈去感受更多の比,用你聰明の頭腦去探究更多の比,用你所認識の比去創造更多更美の事物吧。五、佈置作業:
1.完成書70練一練。
2.尋找適生活中の比,記錄下來,再說說它の含義。板書設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体会各自的心理。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2、理解“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仔细研读本课,看看这节美术课为什么会发生“蓝色的树叶”这个令人遗憾的结局。(师板书课题)。
2、来,孩子们,一起读课题。请看,这就是那一幅特别的画(课件展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树叶和小草是蓝色的。)这是 1 谁画的呀?(李丽)看着这幅画,有一个人脸红了,她是(林园园)。
【指名反馈。梳理板书关键词。如:“林园园”“脸红 ”,“李丽”“蓝树叶”。】
3、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问题吗?
【指名反馈。梳理板书重要问题的关键词。如:李丽为什么画出了“蓝”色的树叶;林园园的脸为什么“红”了?】
二、熟悉课文
1、请孩子们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①看清字形,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②找到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并编写序号。③用横线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好,孩子们,开始读书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适当指点,如提醒读书姿势,动笔读书等。】
2、汇报交流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个别同学读这两个词语还有问题:皱眉头、惹人爱,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指名认读,正音,再齐读。】
3、谁来告诉我,文中林园园和李丽有几次对话? 【指名反馈:三次】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回到那堂美术课吧。
【出示一幅没有上色彩的画(课件出示)】问同学们缺少什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绿铅笔不见了。
2、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你有过这种心情吗?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李丽的着急心情。
(二)品读四次对话
1、【过渡:如果你是李丽,你会怎么做?】李丽也向同桌林园园借绿铅笔了,那她是怎样借的,林园园又怎么做的呢?赶快到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吧。注意:一边读课文,一边动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巡视。】
2、汇报交流 ①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反馈,明确: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 ②你从哪里看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吞吞吐吐)
理解“吞吞吐吐”(说话不干脆,想说又不说的样子)。她当时在考虑什么?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指名朗读】
③李丽是怎么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 指名反馈,明确:小声(怕影响班上纪律)
④比较句子,认真朗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两个句子: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
第一句多了“行吗”两个字,把原来对别人提要求的语气变成了商量语气,显得更有礼貌。
⑤ 照样子,请用“ 吗?”说一句话。⑥ 那你能小声地、有礼貌地说一说李丽的话吗? ⑦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3、李丽听了林园园的话后,会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快速阅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用△标记出写李丽动作的词语,看你能读懂什么?
①指名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林园园舍不得把铅笔借给李丽。
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林园园说:“我怕你把铅笔尖弄断了。” ③李丽是怎么做的?
指名反馈,明确:趴、看、等。
④你从这些动作看出李丽是个怎样的孩子? 不着急、很耐心、有礼貌。
⑤比较阅读:现在可以把你的铅笔借给我了吧。现在把你的铅笔借给我。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句多了“可以”和“吧”两个词语,把原来对别人提要求的语气变成了商量语气,显得更有礼貌。【提示:朗读时把“吧”读轻一点、语气虚一些。】
⑥你能用“ 吧”说一句话。(同桌相互练习,指名反馈。)⑦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对话。
4、李丽是这样一个懂礼貌、有耐心的孩子,林园园把铅笔借给她了吗?(没有)那园园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孩子们仔细阅读第三次对话,用△标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①指名反馈,明确:林园园很小气,根本就不愿意借铅笔给李丽。②你怎么看出来的?
从盒子里拿出:说明林园园已经把用过的铅笔收拾好了,根本没打算把铅笔借给李丽。
要……不要……不要……不要……:林园园提的要求太多,表现她非常不放心,舍不得把铅笔借给李丽。
③李丽面对林园园的种种要求,又是怎么做的呢? 抓“连忙”、“只画”两词理解。
给“连忙”找近义词(赶快、急忙)。“只”就是除了画“树叶和小草”以外,不会画别的东西了。这两个词语说明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只要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什么要求她都能答应。李丽是个 4 多诚恳的孩子啊!
5、尽管如此,园园借铅笔给李丽了吗?(没有)①园园只是“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同桌互相皱皱眉头,仔细观察对方表情。(不高兴)
理解:一个“皱”字表明园园不高兴、极不情愿把铅笔借给李丽。朗读“还要画小草?”语调上扬,读出极不情愿的感情。②读到这里,你明白林园园到底为什么不肯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吗?
明确:小气,自私。先前所说的“没画完”、“怕你把铅笔尖弄断”都只是她不肯借笔的借口。
③如果你是李丽,你还会借她的铅笔吗?(不会。)
6、李丽也没有接园园的绿铅笔。她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来画树叶,结果画出了“蓝色的树叶”。多遗憾啊!
【师指板书,引导学生读“蓝色的树叶”。】
7、故事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不过作者还写上了一句话,请孩子们齐读最后一句:林园园看着这些蓝色的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刚才有同学问“林园园的脸为什么红了”? 林园园这时可能在想什么?你知道吗?
指名反馈,明确: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她后悔没有帮助同学。
四、拓展
1、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李丽和林园园的身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又会对李丽说些什么?
【指名反馈、评议、小结】瞧,经同学们这么一说,林园园的脸更红了,我想林园园此时此刻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她已经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相信她今后一定会改正缺点,做一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的。
2、假设你是林园园,以后你会怎么做呢?请举例说说。【指名反馈、评议、小结】一幅风景画,有着青青的远山,红红的房子,绿绿的小树,该多美啊!可是,李丽没有了绿铅笔,林园园因为小气,不肯借绿铅笔,李丽只好画出了蓝色的树叶。多遗憾啊!后来林园园知错了,脸红了,她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类似的事情,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随机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读。】
五、总结提炼
常言道: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们,请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给予别人一份帮助,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好习惯。
附: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不借绿铅笔
林园园 ————→ 李 丽
↑(小气)→
脸 红 ← ———— 蓝树叶
(1)掌握树叶贴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一幅画。
2)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粘贴画的方法与步骤,学会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想象与创作。教学难点:
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教学准备:
树叶、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老师收集了几张秋天的图片,观看(课件),秋天美吗?美丽的秋天令人神往。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呀?(树和树叶)随着树叶纷纷落下,秋天将渐渐离我们远去。可是留下了这么多漂亮的树叶做为礼物送给大家。同学们把树叶都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看一看,摸一摸。(欣赏树叶)(颜色,形状不同,相同的是都有叶片、叶脉、叶柄)当我们看着摸着桌上这些过几天就会干掉,然后就烂掉的落叶,总觉得太可惜时,何不“拾得落叶留秋景呢?”老师这样把秋天这样留住了(出示老师作品),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揭示课题:树叶贴画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1.在学习树叶贴画之前,咱们先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大家是不是想动手试一试?(是)到底树叶贴画怎么做呢?
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怎样制作树叶粘贴画呢?我总结了几点,大家可以借鉴下。一般分四步:
第一步:构思主题,勾画草稿,构思主题,要大胆设计,不可太单调(例如:老师想设计的主题是热闹的森林,只贴了一只蝴蝶,这样觉得太单调了)勾画草稿;画面也要安排合理。(比如:一张纸很大草稿很小,显然很不合理)
第二步:选择树叶,剪裁加工;(要用不同颜色的树叶,让落叶变得有生命,)更要符合草稿大小,(例如:示范勾画的图画很大,贴了很小的叶子。板画草稿,贴树叶让学生看清)
第三步:粘贴制作,(胶水涂抹均匀,适量。在粘贴树叶时也要有层次之分。课件展示树叶贴画的层次)轻轻压平。
第四步:添画修饰,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进行装饰背景,画面就不会过于单调)
在动手之前看要求(指名读一读)要求:
1.小组内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2.完成作品后,要以坐姿告诉老师,作品完成
3.每组都有剪子,正确使用、剪子不是玩具不可拿着玩耍、注意安全 4.作品完成后把树叶收拾干净、剪刀、胶水整理好交给组长后给老师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第三环节,学生活动,展示评价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树叶以及其他用具,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 各组展示作品,(1)介绍时要简洁的语言说出作品的设计特色,同学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并给予打分。
(2)教师启发学生给以分类点评,对有创新的作品进行鼓励。(3)根据学生的打分,选出优胜小组(只要完成作品的小组都给予肯定,并表扬)优胜小组给予表扬 板书设计
树叶贴画
老师作品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课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带入爱的氛围。
二、读好课文
感受小动物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因为朗读既是理解的前提,也是感悟后的升华。
1.通过指导朗读、赛读、表演读,不仅使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从而提升朗读水平。
2.教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三、创意表演,情景再现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表现的欲望。
四、情感体验,自我反思,感悟道理。
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既培养了学生品读课文的能力,也是以人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提问和小结,既能抓住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进行思想教育,感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又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机智。
五、情境深入,实施营救,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先课件播放小椿树的哭诉,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再小组设计营救计划,培养爱心,让语文教学成为爱的教育。让这个故事由悲剧转为喜剧,从而感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六、总结课文,谈谈收获
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喜欢的树叶,能抓住特点写出秋天树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2.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喜欢的树叶。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写作。
2.指导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秋叶,合理想象,灵性写作。【课前准备】
1.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树叶,并搜集一些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2.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树叶,完成自主学习单。【设计理念】
习作指导以观察和体验为基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秋天,亲近树叶。指导观察,引导学生具体、有条理地表达。增强体验,启发想象,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灵性,让习作表达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谈秋说叶 1.走进秋天,板书课题。2.交流树叶搜集情况。
3.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抓住色形,观叶察秋
(一)观察叶色,交流分享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树叶的方法。2.生交流树叶的颜色,师提出观察建议。3.指导学生对照建议,观察银杏树叶。
4.观察自己喜欢的树叶,对照自主学习单,同桌交流。
(二)观察叶形,激发想象
1.出示枫叶,观察形状,发挥想象。
2.比较两段描写枫叶的句子,渗透修辞手法运用指导和想象指导。
3.师指导观察叶形的要点,激发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树叶的叶形展开想象。4.紧扣导学单,师生交流。
(三)观察叶形,摸闻感受
同学们,其实观察的方法很多,除了看颜色、形状,还可以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拿出你喜欢的叶子摸一摸,闻一闻,感受一下。
三、情境回顾,忆叶思秋
1.回忆阳光下、秋风中、细雨蒙蒙时的树叶的不同姿态,激发想象,指导学生点面结合地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2.小组交流,学生评议。
四、写叶知秋,修改评议。
五、小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当热情帮助,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
2.认识本课的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脸红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树叶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吗? 补充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2. 再读,圈生字,标自然段。3. 小老师领读。4. 多种形式读生字。5. 齐读课文,读正确,流利。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 分组,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事。2.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3. 你能用上“因为„ 所以„”来说说吗?
4. 李丽借到绿铅笔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三次〉 5讨论第一次对话 :
思考;(1)李丽是怎样借绿铅笔的?林园园是怎样回答的?(2)林园园为什么吞吞吐吐地回答?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3)练习朗读 5. 讨论第二次对话
(1)等林园园都画完了,李丽又一次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是怎样回答的?
(2)“我小心一点儿”这句话怎么读? 6. 讨论第三次对话
(1)林园园从铅笔盒里拿出绿铅笔,这次她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吗?从哪可以看出来。(2)体会;“连忙”“还要画小草”(3)齐读林园园的话。
(4)李丽接过林园园的铅笔了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6)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看图读第五自然段。
7.假如你当时就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告诉她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帮助)
7. 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先说说,再写下来,最后与同学交流。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借
不
绿
笔
借 林园园
李丽
想
要互相帮助
教学反思: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作品,把理解课文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作品的对话中感受,品味和思索。本节课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但总不放心,给予了过多的干涉,导致整个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也告诉我:只有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深入文本世界。
【树叶中的比教案】推荐阅读:
树叶中的比教学设计09-23
《树叶》小班科学教案06-22
中班语言教案小树叶07-25
一片树叶集体备课教案07-01
《春天的记录――树叶贴画》教案07-07
小班美术有趣的树叶装饰教案06-13
关于画树叶的美术教案09-30
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11-04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大风和树叶》05-29
中班美术教案-了不起的树叶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