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小石潭记(精选9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6.C(2分)
7.①大约 ②逆流而上(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潭是平静而深幽的, 但却姿态万千, 水的颜色更是一日数变。我第一次看见它, 正是微雨过后, 只见四周重叠参差的峰峦, 苍郁茂密的山林, 经过一番润泽, 更显得青葱欲滴, 那一片浓绿深翠便簇拥环拱着一碧万顷的潭水。波光滟潋, 绿影幽邃, 三两艘小船悠然荡漾在水影波光里, 像几片轻盈的竹叶;白鹭成双, 在水面翩翔盘旋。我倚栏凝立, 默然相对, 就在这一刻的默契中, 潭上的那一份纤尘不染的洁净, 那一份美妙蕴聚的和谐, 那一份宁静的幽邃, 不期然渗入我性灵, 融入我心胸, 使我浑然忘却俗世, 不留半点人间渣滓, 只觉得自己像一片白鹭的羽毛, 像一朵出岫的白云, 想飞, 想在山巅飘游, 想在水面回旋。
第二次看到潭时, 却是有雾的清晨。只见烟云缥缈, 树霭溟蒙, 晨雾笼罩着潭水, 仿佛披了一层縠纱, 景物尽在绰约不露中。雾中传来婉转的鸟声, 却不知在何处啼唱, 如果说晴天的潭是一幅写意的画, 那雾里的潭该是一个空蒙的梦, 一个扑朔迷离、不可捉摸的梦。才从一个梦中醒来又落入一个梦中, 连凭栏人也不知身在何处。看不清真面目, 潭更显得神秘空灵, 阵阵凉沁的晨风从潭上吹来, 雾开始迟缓地移动着, 就似迷蒙的山峰间果真有“神女”伸出了纤纤的玉手, 一缕缕地挽起万千层轻绢。初升的太阳在雾霭里突围着, 射出一支支金箭, 穿破了逐渐轻薄的雾层———突然间, 一个黄澄澄、光灿灿的太阳脱颖而出, 瞬时间云消雾散, 只见远山凝黛, 丛树萦翠, 一片金光照得潭水闪闪发亮, 绿得似万顷皎洁明净不沾半点尘瑕的绿玻璃, 竟然是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
放一艘汽艇, 便把人带进了晶莹透澈的世界。汽艇轻捷地滑行在平静如镜的潭上, 一时间玉碎翠裂, 船尾在碧绿的水面剪出两条雪白的浪, 一路展漾开去, 阳光辉耀下, 恰似一长串乍明乍灭的昙花环, 船一停, 一起都又幻灭了, 不留半点痕迹。恢复了平静的潭水依旧像光滑的绿玻璃, 蓝天、白云、青峰、翠峦, 便悄然安嵌在绿玻璃中, 镶框的是无限的绿色崖岸, 参差重叠, 曲折绵亘。枝柯掩映中, 有露出一角的飞檐峻宇, 红砖绿瓦, 那是玄光寺;有古木参天, 石级连云, 那是文武庙。舍船攀登, 在那峻岭崖顶上纵目远眺, 只见万壑争流, 千岩竞秀, 日月潭在脚下浩浩淼淼, 一片云水苍茫。迎风凝立, 听钟声撼动在风里, 不由得使人悠悠意远, 满心是超然出尘的感觉, 竟然想起古人的羽化而仙……
小小的光华岛浮漾在水中央, 小得纤巧玲珑, 仿佛风能把它吹走, 浪能把它撼动。但它屹立在碧潭深处, 像潭上的镇守使, 苍松列队拱卫, 矮栏低低护环, 四周微波萦回, 万籁俱寂中, 只松啸低低, 水吟悄悄, 凝止中有着盎然的生意, 静寂中有着不可言传的和谐……“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央”, 仅仅是“水中央”这三个字, 便唤起了多少奇妙的遐思, 多少飘忽的情趣!
(选自《百年美文·游记卷》, 季羡林主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 有改动)
鉴赏空间
本文作者两次来到日月潭。第一次“倚栏凝立, 默然相对”, 没有在潭上泛舟, 见到的潭水“平静而幽深”, 顿时“忘却俗世, 不留半点人间渣滓”。第二次见到的潭水“竟然是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 于是赶紧乘上汽艇, “滑行在平静如镜的潭上”;而后“舍船攀登”, 极目远眺, 云水茫茫, 见到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 令人顿觉“超然出尘”。文章语言优美, 生动形象, 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船尾在碧绿的水面剪出两条雪白的浪, 一路展漾开去, 阳光辉耀下, 恰似一长串乍明乍灭的昙花环, 船一停, 一起都又幻灭了, 不留半点痕迹”, 不仅描摹出汽艇滑过水面, 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情态, 而且暗示了水面的晶莹剔透;更为重要的是, 折射出作者游潭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读有所思]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日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呜。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选自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 (2)乃记之而去________
(3)被而名之________ (4)要客九人饮于是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
(3)翼乎临于溪右。________
4.阅读[甲]文,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4分)
________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4分)
【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唐)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一词多义】
1.尤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特别的)
而处尤剧 (更加)
2.为
全石以为底 (作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
明灭可见 (能够)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值得)
4.乐
如鸣佩环,心乐之 (感到快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5.隶
隶而从者 (随从)
世隶耕 (属于)
6.而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隶而从者 (表并列)
7.清
以其境过清 ( 凄清)
水尤清洌 (清澈)
8.以
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
全石以为底 (作为)
正见清河,具以情告(把)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2.如鸣佩环,心乐之(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3.皆若空游无所依(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4.影布石上(名词作动词,映现)
5.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行文思路】
第1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第2段:潭中游鱼。虽然没有写水,但写鱼、阳光和影子都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第3段:写小石潭曲折的岸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的岸势,形象逼真。
第4段: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5段:交代同游者。
全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的走势——潭中的氛围——离开小石潭。表现了作者想要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还是无法解脱。
【字词精讲】
1.居
(一)坐,表示停留在某个地方。可翻译为处于,处在(某种地位或者某个地方)。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引申为停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和“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中的“居”就是停留的意思。
又引申为居住。《愚公移山》中的“面山而居”的“居”就是这个用法。
还可以表示当或者担任。现代成语中“居之不疑”就表示对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二)用在“有顷”“久之”“倾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意义比较虚。史记李将军列传:“居久之,孝景崩。”
真题链接:2009年上海中考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 《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对比阅读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答案:
1. A(布:映照)
2. C(“之”代词)
3. 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4.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比较阅读(2016年鄂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 (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少 人 而 多 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2分)
答案:
11、其 气 之 灵 /不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划对一处1分)
12、(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每小题1分)
13、(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每小题2分)
14、D(2分)
★ 小石潭记中考阅读题
★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
★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 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参考
★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题
★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试题
★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 《小石潭记》的阅读及答案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6.解释句子中的黑体字(4分)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题2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甲乙两文所写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两文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每问2分)
9.甲乙两文的层次清晰,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概括层意。(3分)
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
6.想 于是、就 大约 因为
7.(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啊。(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一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8.甲文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乙文描绘的是幽深冷寂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D.射者中,弈者胜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7.(3分)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 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二、(日照)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和景.明 景: ②四时之景.不同 景: ③而或.长烟一空 或: ④把.
酒临风 把:((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夫/淫雨霏霏 B.感极而/悲者矣 C.其/喜洋洋者矣 D.四时之景/不同
12.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文段 甲 写 景 一段 二段
乙 先写 再写
淫雨霏霏
山间之朝暮
乐
13.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抒 情
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答案:①日光 ②景色 ③有时 ④持、执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10.答案: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1.答案:B 评分:选对得2分。12.答案:
悲
春和景明
山间之四时
评分:每空1分,共3分。
13.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评分:本题2分。只答相同点不得分。
三、安顺
(一)阅读文言文《 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 题。(16 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薄暮冥冥 薄: ② 去国怀乡 去: ③春和景明 景: ④ 长烟一空 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 分)
答:、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3 分)
答:、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 ③ 两段对第④ 段的作用。(3 分)
答:
1迫近○2离开 ○3日光 ○4全
10、○1译文:
11、○(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 2译文: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而在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却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进”是指 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13、“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 二者之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或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
14、○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4段的议论奠定基础。这两段描写为第○
四、盐城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环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_ .(2)林壑尤美 尤: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 山:______________ .(4)饮少辄醉 辄:______________ .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环绕(2)特别,尤其(3)名词作状语,在山上(4)就
11、(1)远远望去,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五、(2011•广东省深圳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谪守:(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胜状:(4)春和景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2分)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6.(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0.5分)(2)属:通“嘱”,嘱托、嘱咐。(0.5分,指出假借字后并解释,才能得分)
(3)胜:美好的(或优美的)。(0.5分,答“雄伟的”不给分)(4)景:日光。(0.5分)
7.(1)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分,“去”“国”“谗”“讥”四个词语各0.5分,答错扣完为止。)(2)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以”译错译漏扣0.5分;全文不按互文翻译扣1分。)8.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9.“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分,答“相同”同样给分)。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必须分开答“范仲淹”和“欧阳修”,各0.5分,共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1分)
六、(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出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22.《醉翁亭记》除写了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内容和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答案】(12分)19(3分)①代词,指滁州城。②意趣,情趣。③散。(每小题1分)20(3分)示例一:山势回环,路野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实例二:山势回环,路野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给分应扣住“峰回路转”;“翼然”;“者„也„”三个要点,各一分。)21(3分)不正确的是B。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22(3分)从内容上理解:在他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或者答,太守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封建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从积极意义理解,哪怕位卑,却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人生态度,期望人们安居乐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与民同乐,追求生活宁静祥和,人们和谐相处极具现实的积极意义,1分,答出“积极人生态度”或“和谐社会”的理想的其中一方面即可。
七、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 B.或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以物喜何以战 D.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
22.翻译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23.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答案】
21、A
22、这样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1分),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不在朝廷上做官)也担忧(1分)。
23、表明自己的观点(1分)言之成理(1分)
参考示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1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1分)
八、2012岳阳楼记中考题汇编
(广东省卷)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6.D 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8.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C
九、(贵州六盘水)
阅读文言文,完成21—24题。(15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百废具兴()(2)连月不开()..(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4分)
21.(4分)(1)具通“俱”,全,皆。(2)开:天气放晴。(3)以:因为。(4)大观:雄伟景象。
22.(4分)(1)(2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2)(2分)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或: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23.(3分)议论(1分),点明主旨(1分),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
24.(4分)写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1分),写出登楼观看到的景物特点(1分),引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名句。(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十、(黑龙江绥化)
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轩邈:(2)把: .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甲】 【乙】
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十一、(山东德州)
(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3分)
13.答案示例:①因为 ②在„„之前。评分: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
十二、(重庆荣昌)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文段,回答文后7—10题。(1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居: .(2)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8.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两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
7.(1)居:处在。(2)进: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4)因为。8.(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9.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0.开放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十三、(重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前人之述备矣().(2)连月不开().(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4分)
9.(4分)(1)详尽(2)放晴(3)迫近(4)日光(各1分)
10.(4分)(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安居乐业),许多已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分)
(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2分)
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中考阅读题小石潭记】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06-02
珠海语文中考阅读题12-09
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06-08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1-21
岳阳楼记中考题06-30
中考作文真题:满分中考作文阅读09-18
名著阅读中考10-23
中考阅读答题模式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