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推荐11篇)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1

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招聘市场是一片火热。在招聘中,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专业型硕士“逆袭”俏销,成为新亮点。很多招聘单位表示,公司更注重应聘者的能力,学历次之,较学术型硕士倾向于选择“专硕”。由此看来,专业硕士欲颠覆角色,将扮演考研主角。

专业硕士的前世今生

说起专业硕士,人们并不陌生,耳熟能详的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等等。从开始,全日制的专业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 生招生,到全国共新增19个专业硕士学位。虽然专业硕士的计划逐年增加,就目前而言专业硕士在应届生心目中的确有点“不受待见”。专业型硕士是 为有工作经验的人设置的。相对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却显得“低人一等”。因为报考学术硕士的人,分不够了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类,而先报考专业硕 士,则不能再调剂到学术硕士,并且这个情况保持到了现在。虽然现在专业硕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及学校的认可,一些用人单位却不太认同专业型硕士。而且 有些专业硕士的招生条件有门槛,要求报考者有工作经验,并且大部分学校专业型硕士的`就读费用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考虑到以后的就业、费用等问题,报考专业 硕士的学生虽然年年有增加,不过还是学术型硕士占上风。

而在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专硕的人数达到43万,占全部考生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研究生招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 别已达到39种。从专业来看,金融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税务硕士等都带有浓厚的“应用”色彩。专业硕士由冷转热, 有利于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2

1. 影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1 主观因素

1.1.1 读研“动机不纯”, 自身没有准确的职业规划

进入本世纪, 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骤增, 每年动辄数百万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很多本科毕业生没有选择迎难而上, 而是寄希望于攻读硕士学位从而将就业压力推迟几年。有些学生未能如愿考取学术型研究生而被调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为了上研究生而上研究生, 没有对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规划, 更没有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规划。这样的结果就是研究生期间收获寥寥, 与社会对研究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1.1.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清, 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很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清楚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 将自己等同于学术型研究生, 在制定自己研究生期间学习计划的时候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计划, 忽视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很难符合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

1.1.3 就业观念脱离实际

大部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希望在国企、政府部门、高校等收入稳定且体面的行业和部门工作, 不希望从事体力劳动, 很多人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而忽视自身的优势和实际;在地域的选择上, 他们要么希望在一些省会城市就业, 要么选择距离家乡较近的地域就业, 这可能一方面受到家人的影响, 但是与自身的观念密不可分;薪金方面, 很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目标薪金定位过高, “一步到位”的想法与现实相去甚远。

1.2 客观因素

1.2.1 政府和高校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和高校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导致用人单位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了解, 出现了“只认学术型不认专业型”的情况。

1.2.2 高校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型雷同, 缺乏针对性

由于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生的不同, 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案, 显然已经不适用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 有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处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当中。一些高校仅在现有的 (针对学术型硕士) 培养模式基础上略作改革, 在课题内容、导师队伍、实践基地、培养质量评价、保障制度等多方面均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无法满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1.2.2. 1 课程设置

目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在参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础上, 增加一些工程实践方面的选修课或方向课。课程设置思路仍局限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下, 很少能进行大胆改革。此外, 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严重不足使得一些与工程实践相关的课程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1.2.2. 2 导师队伍

出于提升学校影响力的考虑, 大多数研究型高等学校, 一直把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基本导向, 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往往以基础科学为研究对象, 缺乏富有工程经验的教师队伍。部分学校着手实行了“双导师制”, 即学校和企业各有一位导师指导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但是目前这项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

1.2.2. 3 企业参与度

目前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在技术研发中, 不太重视学生培养环节, 企业和承担项目的教师均以完成项目为目标, 特别是企业, 在学生培养方面很少涉及, 企业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参与度也明显不足。

1.2.2. 4 工程实践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较晚, 在高等院校, 从指导教师、工程实践基地等方面均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需求, 因此,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普遍缺乏, 在企业直接参加工程实践的经历则更少。

1.2.3 高校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不够

研究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研究生就业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研究生就业工作尚处在摸索阶段, 缺乏有效的有力的推动, 工作的创新不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很多高校在结合本校研究生就业实际方面, 缺乏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工作平台,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有限。二是在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很多高校没有足够重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 对促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的思考

2.1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社会、用人单位认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媒体的正面引导, 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进而分析出它比学术型研究生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显得十分必要。

2.2 深化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

2.2.1 修订培养方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2.1. 1 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为了完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各专业在明晰专业学位培养定位基础上, 认真剖析本专业特点, 为本专业研究生确立一个合适的、区别于学术学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 找准学科发展前沿趋势, 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进行课程设置。

2.2.1. 2 明确课程设置要求和授课内容形式, 重点突出实践环节。

实行模块化设置课程和分类管理模式。重点对案例教学、案例库、作业及考核、实习实践方式等教学环节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鼓励团队授课。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 积极尝试增加职业资格考试中相关课程的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的比重。

2.2.2 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规范研究生实践内容和要求, 加强实践考核评价, 增加实践教学经费, 保证实践环节质量。加强校企战略合作, 以研究生教育为载体,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 推动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的科学化管理。校企合作不仅要重视科研合作, 更要重视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 双方具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借助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现校企人才双向流动, 互利共赢。因此, 双方要高度重视各培养环节的有效衔接, 合理规划, 系统设计, 科学管理, 注重成效。双方选派相关人员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 明确各自权责, 全面负责实践计划制定、研究生思想教育、双方导师遴选、研发项目审批、经费管理等工作, 确保管理、经费、场地、导师指导到位。

2.2.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 严格限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必须承担过应用型科研项目, 特别是企业横向项目, 根据项目数量、质量与规模, 确定招生数量。另一方面, 从设计院、企业等工程类单位选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担任企业导师, 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导师选聘、工资待遇与考核制度。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2.3 加大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力度

2.3.1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

学校应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从理论上让每一个研究生都懂得应该为什么, 并且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2]。

2.3.2 指导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自我认识和确定职业目标

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 指导研究生从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知识能力等方面充分了解自己, 形成准确的自我定位。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指导他们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目标, 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2.4 提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提高其创业倾向;制定和完善扶持研究生创业的相关政策, 为研究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研究生针对创业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研[2009]1号) .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3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 就业指导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指导教师一岗三责制培养硕士生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辽教发[2008]16号)的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50-01

随着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其就业指导工作。为了更好地掌握硕士研究生该方面的思想状态,为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我们对我校部分各中医药专业在校硕士生的就业与继续深造心态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部分在校的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较严密的问卷调查表,随机发给被调查的硕士研究生。学生经不记名填表后,由各班负责人统一回收交给调查人员。之后,调查人员对收回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其中漏填和没按规定填写的答卷被视为无效答卷予以剔除,再将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中医药专业在校硕士生的就业心态

2.1.1毕业后需否找工作情况

由表1可见,目前在中医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有工作者较少,绝大多数硕士生毕业后面临找工作问题。

2.1.2对需否导师帮助确立就业观念和找工作的愿望

见表2、表3。表2结果显示多数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希望指导教师帮助其确立就业观念,表3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指导教师帮助其就业。

2.2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希望继续深造的方式

在被调查的各中医药专业在校的硕士生中,毕业后多数希望通过在工作中学习等其他方式进一步提高,其次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深造(表4)。

3.讨论

近年,随着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明显增加,对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进一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要培养他们奉献中医药事业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采取多种切实可行措施帮助其就业。

目前,一些中医药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和基层工作,其择业观念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衔接不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促进农村、基层和偏远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我们的另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各基础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感觉有思想压力,就业问题是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他们希望指导教师帮助就业。本调查进一步扩大了被调查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范围,结果也显示一些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心理负担较重,甚至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本调查结果提示,高等中医药院校应注意进一步做好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长期以来,个别指导教师对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的指导比较重视,而对其就业指导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指导教师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导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本调查结果表明,多数硕士研究生希望指导教师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帮助其就业。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发挥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导师既负责硕士生的专业指导,又负责其就业指导的工作机制,使其所指导的研究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前些年很多中医药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希望到国外继续深造或发展,本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出国深造者为20.31%,而希望攻读博士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也有很多硕士毕业生希望先就业,在工作中再以其它方式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1]关洪全,贾连群,韩晓伟,等.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各基础专业硕士生的思想与就业心态探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25(2):309-310

作者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 篇4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专业硕士)工程管理是管理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英文缩写为MEM。工程管理专业是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能力。

(专业硕士)工程管理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

工程管理是20新兴的专业。其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所以可以预见工程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工程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方向:

1、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

2、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

3、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

4、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可考证书:

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监理员,估价师,造价师等。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5

随着商业经济在现代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入学习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美国大学商学院也逐步开始开设专业硕士课程。相比从基础教起的MBA课程,专业硕士多数要求学生本科期间有一定商科课程学习经历,对于工作经验,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硬性要求。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擅长课程不同,每所学校开设的专业硕士课程不尽相同。目前,中国学生留美通常都是选择专业硕士。

美国商学院专业硕士就业方向

金融学硕士:通常学习投资分析、金融管理、管理会计、数据方法、金融建模、并购和收购、投资组合管理等等课程。毕业以后,除了可以到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也可以在大型企业的投资部门、管理咨询公司、政府、非盈利机构基金等机构工作。一直是中国学生最喜欢申请的专业,开设学校不多,录取竞争惨烈。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通常学习人力资源战略、薪酬制定、人力资本、组织行为学等课程课程。开设学校较少,并且部分学校课程偏重人才测评方法等比较学术的方向。就业方向通常是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市场营销硕士:美国的市场营销学硕士通常偏向市场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多为研究方法,变量编码,数据库管理,市场统计,焦点小组开发等。相对而言,国内的市场营销专业更偏重于营销战略,营销策划等非数据分析类课程。该专业就业方向多为企业营销部门,咨询公司等。

整合营销传播学硕士:新兴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大众传播学理论结合后诞生的新专业。相比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IMC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对客户群体的准确定位,制定相关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和传播渠道,并保证过程中表达信息一元化。主要学习市场分析,品牌建立和管理,直接和互动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在国内国外都比较需要这方面人才。

会计学硕士:通常学习审计、财务报告分析、税法,商法等课程,从就业角度来说,审计方向比较吃香。如果本科非会计背景的学生,一般需要修习1.5-2年制的课程。由于美国各州近些年都开始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接受150学分的高等教育课程,即4年本科+1年会计,所以目前美国大学普遍开设了会计硕士课程,有的大学要求必须会计背景入读,有的则可以面向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

房地产硕士:通常学习房地产评估,房产开发,市场分析,建设管理,地盘规划,项目管理等课程。学生的就业方向通常为房地产公司各部门,房产交易中介,房产评估机构,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金融、投资领域。

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硕士:通常学习整合商业规划,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安全,客户关系管理,运营管理等课程。不过因为物流是纯服务型的专业,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加之目前全球物流一体化,工作有时候没有准点,比较辛苦,上班地点也可能在机场、港口这样的物资中转站。所以男孩子在这个领域就业面会更广。

管理学/商学硕士:通常面向无商科背景的学生,课程设置和内容方面,比较接近MBA,会从商科基础课程教起。有些学校不接受已经有商科学位的学生申请该专业。

酒店/旅游/度假休闲管理硕士:这几个专业帮助酒店,旅游行业培养管理人才,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所以在管理方面会有显著行业特色,根据学校不同,课程侧重点可能在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度假村管理、景点开放和维护,旅游路线规划等等,酒店管理方向的通常会有实习课程。同时,还会教授会计,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等商科基础课程。

体育产业管理硕士:随着西方国家体育产业越来越发达,体育管理硕士应运而生,和酒店管理比较像,首先学习商科基础课程,然后会结合体育产业特色学习体育赛事管理,体育节目,体育产业营销,运动品牌特许经营管理等课程。

艺术管理硕士: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趋成熟、艺术品投资愈加凸显价值,既具备艺术修养,又懂商业知识的专业从业人员有了较大需求量。课程方面,通常教授艺术品营销,艺术基金筹款,文化研究,艺术行业财务管理,美术馆管理等课程。就业方向可以是画廊,拍卖公司,美术馆等。

IT/技术/创新管理硕士:通常面向理工科背景学生,随着技术经济在全球经济所占比重愈加重要,技术创新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为帮助理工科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商业社会,美国大学逐步开设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商科基础课程,知识产权保护,初创企业,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硕士:这个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专业的结合,根据学校不同,有的开在商学院,有的开在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应用对于现代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瞬息变化,商业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良好的内部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公司网站建设、内部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都能帮助企业运作的更有效率。通常在这个专业会学习到,信息安全,企业系统,社交媒体和Web2.0,数据库和商业信息学,IT项目管理等课程。该专业学生目前就业前景在国内、国外都比较理想。

项目管理硕士:这个专业通常需要多年工作经验才可以申请,只有个别学校面向无工作经验人士。并且项目管理通常需要具备项目涉及行业专业知识会比较好就业,毕竟如果无法在专业上做沟通和判断,也无从谈起管理。如果对项目管理有兴趣,可以到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网站下载相关资料学习,报名参加PMP考试就行。一般有PMP的证书,才能从事相关方面的证书。

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

【更多关于大学排名的请访问:http://university.indexedu.net/rank/】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6

1 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现状

对于每个硕士生来说, 从考研到读研这过程, 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上都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他们对个人的发展和职业有着较高的期望, 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通过2~3年的硕士阶段学习迈向更高的职业起点。因此, 他们的求职意向集中表现出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 向收入待遇丰厚的行业, 向学术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单位三个方向集中的特点。在社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 就业出现了“拥挤”和竞争, 人才“供过于求”的市场行情必然导致人才买方市场的形成, 招聘单位对硕士生的求职提高了门槛, 对于技术型的专业来说就业并不成为问题, 但是对于软科学来说, 形成了研究生就业瓶颈的现状。

(1) 到高校应聘不如博士。

(2) 到企业应聘不如本科。

(3) 女硕士就业面窄。

(4) 大龄硕士生机会少。这些情况面前, 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硕士生夹在中间, 进退两难。

2 硕士研究生择业观念的新变化

硕士生的择业观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硕士生的择业观念是不同的。尽管国家从政策和法律频频出招, 但是, 很多硕士生在面临这个难以一时解决的社会问题时, 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择业意向和求职观念, 降低自己的标准, 逐渐的把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在2005年4月浙江日报记者毛传来在记省人才市场招聘中研究生开始“甘心”到基层工作报道中写道:“招聘会令人兴奋, 前来应聘的毕业生打破陈旧观念, 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样不但有利于我省人才的合理分布, 也有利于研究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根据调查数据分析, 硕士生求职的新特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硕士生已逐步认识到就业压力, 他们想通过继续升学和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就业来加以缓和。

(2) 硕士生实现就业的主动性已明显增加, 自主寻访和集市洽谈已经成为求职的主要方式, 两者相加已近80%。

(3) 专业对口的观念已不占主导。

(4) 硕士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已有一定的基础, 占8.79%。

(5) “一次就业, 决定终身”的观念, 对硕士生的影响力已经很小。

(6) 硕士生力求通过短期的努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的期望很高。

(7) 收入预期日趋理性。

(8) 硕士生到基层工作已经逐渐克服了观念上的障碍。

3 硕士研究生应该树立科学的求职意向和就业观念

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告诉我们:“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 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 这种“自主择业”的现状更要求硕士生随着环境的变化转变自己的求职心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 树立科学的求职意向, 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 实现个人价值。因此,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建议硕士研究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整心态。

首先, 硕士生应该在入学后有意识的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 然后结合理想去认知理想中的社会职业本身的性质和职位对于就职者素质的要求。有的放矢的打造自己, 使自己通过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 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充电,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自己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做充分的准备。当然, 每个人本身都有一些潜在的能力, 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出来的, 因此, 建议硕士生在读研期间, 应该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才能更有利于发现自己真正的能力, 发挥自身优势, 找到自己的天职。

其次, 当前很多硕士生选择用人单位过程中表现出短视性, 首先关注的是薪水多少, 就业城市是否是发达地区, 就业单位是否为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国企等较稳定的工作, 这些无疑都使就业出现了区域、行业的不平衡。导致人才流失, 学无以用!要知道:对人的一生而言, 在就业决策中优先发展事业应是硕士生择业的重要原则。做好定位确立合适的就业目标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该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完全一样, 要努力找到个人客观条件、个人志愿、国家利益基本一致的最佳结合点。发达地区大城市虽好, 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一些基础较好的中等城市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能容纳更多的高级人才, 并提供实现人才价值的良好环境。因此, 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时如果把区域放得广一些, 就业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再次, 增强求职技巧。硕士生在应聘、面试时要有恰当的技巧, 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实需要, 了解面试技巧, 以便达到有效沟通, 使用人单位了解该生自身潜在的能力和特征, 顺利走向所求岗位。

最后, 职业不等于事业。寻找自己的事业是一个人较高的生活追求, 这需要每个人经历“从业过程”, 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天职”。面对改革发展的现代社会, 始终从事一种职业而不变动的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因此, 硕士生就业, 应该转变“就业=事业”的就业观念。努力从基层做起, 先就业, 再择业。在现今就业难的现状面前, 面对五光十色的职业岗位和高标准的社会要求, 应认清社会需要, 运用科学的求职观念和择业意识是提高择业能力, 掌握择业艺术, 实现择业成功, 为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下, 硕士研究生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位置, 既不要好高骛远, 也不要悲观失望。要从仅懂专业知识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提高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虽然硕士研究生在就业问题上难免感到困惑, 遇上挫折, 但要是定位准确、沉着应对, 相信自己的实力, 就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何淑云, 姜林.对当代研究生择业观和择业意向的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 1997 (1) .

[2]张仲彬, 徐志明.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8 (25) :5.

[3]孙占久.研究生就业难得应对策略[J].中国研究生.

[4]刘颖.浅谈新时期研究生的择业观[J].财经界, 2006.

[5]陈钧浩.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8) 5.

[6]希尔.研究生就业观念趋于务实[J].陕西:陕西教育, 2006:1~2.

[7]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应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0) .

42岁农民工硕士遭遇就业困局 篇7

河南省汝州市南郊的钟楼街道郭庄村,有一处当地典型的民居,堂屋坐北朝南,迎面是陪房,院内左侧是光秃秃一架墙,右侧是不足12平方米被隔成两间的小瓦房。

这就是滕振国的家。

从小学到中学,滕振国一直住在小瓦房里。阴暗潮湿的屋内,一个小木凳,一个小方桌,一张小木床,一盏煤油灯,是滕振国的全部家当。

高考落榜生的艰辛路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农村孩子一样,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姊妹6人,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读书。

高中时代,滕振国成绩很好,在班中虽算不上数一数二,但一般都在前十名。然而,平时被老师看好的他,在高考考场上却接连失利。

原来,因为家里贫穷,滕振国的思想压力一直非常大,总想着父母以年迈之躯土里刨食供养自己,要是考不上,就太对不起他们了。可越这样想,心理包袱越重,结果造成了脑神经衰弱,只要一到高考就头疼。后来有同学开玩笑说,如果你不那么用功,说不定还能考上,滕振国觉得此话有道理。

高考三次失利后,家里再也无法负担滕振国的复读费用,无奈之下,22岁的他最终斩断了上大学的念想,回到了农村。那时的滕振国,就如同《人生》中高加林高中毕业后的那种心态,失落、自卑,又不甘心。

一段时间之后,滕振国才渐渐接受现实,为自己过去从未想过的人生做打算。他卖过菜,干过清洁工、建筑工、搬运工、保险推销员……其间,国内兴起自考热,他也报名参加,取得了大专文凭。

1995年,经亲戚介绍,滕振国与一个叫冯俊梅的女孩结了婚,一年后生下了儿子。第二年,父亲得了肝病,为给父亲治病,滕振国四处借钱,债台高筑,但最终也没有留住父亲的生命。

背着巨债,滕振国拼命挣钱,可无论是种地,还是打零工,都挣不到多少钱。他还揣着自己的大专毕业证在汝州市里找工作,也没有任何结果。

因为经济拮据,妻子喂养孩子的奶粉,都是从村里小卖部里赊来的。面对生活的艰辛,夫妻间的矛盾开始升温,有好几次,冯俊梅连离婚的念头都有了。

生性老实的滕振国无力改变命运,青春岁月在奔波劳碌中一晃而过。

2002年夏天,滕振国的初中同学董遂强回乡探亲。困顿中的滕振国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请老同学帮自己找一份工作?3个月后,在老同学的帮助下,34岁的滕振国成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的主教学楼管理员,每个月工资540元。

滕振国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主教学楼,管理多媒体设备。因为他为人实在,工作负责,很得后勤服务公司领导的赏识。得知他有文秘专业大专文凭后,领导便将年终总结之类的材料交给他写。此后连续3年,他都被评为学院后勤工作先进标兵。

生活渐渐稳定,滕振国便将妻子冯俊梅也接到学校,公司安排她做了一名清洁工,月工资500多元。求学不成的滕振国很满意学校这样的环境,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教师,快快乐乐的学生,他常常恍惚间觉得自己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范进中举”赢得幸福时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滕振国与学院艺术系老师吴锦川相识。吴老师鼓励他应趁着年轻继续学习,这正好迎合了他压在心底的求学欲望。很快,他就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文秘专业的本科自考学习。过了10门课后,他得知专科学历就可以考研,便决定用5年时间考上研究生。

滕振国为自己定下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晚上12点半以前不睡觉,早上5点半起床:每天中午吃过午饭,不休息,看会儿英语:星期天和寒暑假,除了吃饭睡觉,不浪费一分一秒。

滕振国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只有1000元多一点,除维持自身生计外,汝州老家还有老娘需要赡养,儿子已进入初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省下更多的钱,滕振国从不舍得到学校食堂打饭菜,早上只是喝点稀饭,中午和晚上搅面疙瘩,再配上自制的韭花和辣椒酱。

2005年,滕振国报考了海南大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一次,他英语考了56分,政治74分,均超过录取分数线,但专业课分数差一点,未能如愿以偿。在朋友的建议下,滕振国在第二年报考了重庆师范大学。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生。

38岁的农民工摇身成为硕士研究生,消息一出,滕振国很快成为名人。江苏技术师院党委宣传部专门为他开了一次座谈会,请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后勤公司领导也为他开了欢送会,还开车亲自送他到火车站。在校园内及学校附近的街道上,也悬挂着醒目的横幅:热烈祝贺后勤公司员工滕振国考上研究生。

在家乡平顶山,滕振国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春节放假一回到家里,滕振国就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报告。春节去岳父母家拜年,岳母热情相迎,还凑到他身边说:“评选杰出青年,我投了你的票,还向邻居和朋友拉票了。”

在当年的汝州市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了一个以滕振国的事迹为蓝本的小品《我是汝州人》,其中夸赞他是“汝州人的骄傲,常州人的骄傲,重庆人的骄傲”。受邀到场的滕振国登台讲话,时任汝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国重说:“每年考上研究生的人不少,但是滕振国年龄大、没有正式工作:工资少,考研的精神值得学习。”

这是滕振国的人生最绚烂夺目的一段时光,虽然他自己也有点儿“范进中举”的感觉,但他坚信自己会比范进更幸运,美好的未来正在等待着他。

高龄硕士就业难重回原点

2009年春节前,距硕士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滕振国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作为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滕振国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告诉他,现在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一招录就可以报。不过,后来李书记又说,他的年龄偏大,如果到时候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还是没有办法。滕振国意识到,此路可能不通,便开始自行找单位。

他给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以及郑州、洛阳的不少学校都投了求职信,但回复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内容:“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滕振国曾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也不要人,这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报考公务员,年龄不符合条件;托人想进企业,人家也嫌年龄大。万般无奈之下,滕振国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

联系。学校后勤服务公司领导说:“你是研究生,至少应该找一个学校去教学,在我们公司岂不是学无所用、浪费人才吗?你也知道,我们公司的工作,一个高中生也能做得好的。”滕振国无言以对。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江苏技术师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惟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管理员。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

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不少人还是从事原来的工作,他们见到滕振国都很惊讶:“你毕业回来了?”滕振国说:“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

如今,滕振国每月的工资是1850元,如果他继续做教学楼管理员,也能拿1400元。也就是说,他的收入增加,是整个社会工资普遍上涨的结果,而并非是因为他的研究生的身份。

今年7月底,滕振国从常州回到老家,是为孩子的事儿回来的。15岁的儿子马上要升初三了,因老家没有人管,迷上玩游戏,成绩一落千丈,而且一直想出去打工。

此时的滕振国和读研前相比没什么变化。他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这种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心里发堵的是,现在的工作和理想差别太大,不能学有所用。”

对于生活最终又回到原点,滕振国说自己不需要同情,他在自己的博文中写道:

“我是求真务实派,我依然认定读书提高了我的层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欣然,我圆了我的求学梦,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坚信,我的前面有一条光明的路。我前行,我依然在希望中活着。我昂首挺胸,我永远在希望中前进……”

滕振国的遭遇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和讨论,大家纷纷反思:这是一个人的悲哀,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有人指出,从滕振国的身上可以看出掌握真技术的重要性。一个人纵使学富五车,没有真才实学,没有一技傍身,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依然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也有人认为,滕振国最大的尴尬,是错把今朝当前朝。过去,一张硕士证书或许能解决他的根本问题,但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时。高校接连扩招,学士硕士博士都已褪尽华美的光环,从“天之骄子”转身为“普通劳动者”。“毕业即失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在当前“博士一礼堂、硕士一走廊、学士一操场”的就业环境下,妄图以一张硕士证书来获得所谓的成功,显然过于天真和自负。职场如战场,在一大群20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面前,42岁的滕振国硕士又还能有多大的竞争力?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8

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MBA或者金融各专业的中国毕业生,只要努力学习了专业与英文,而且性格足够主动与积极,一般都能找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评级机构、保险公司、对冲基金或者资产管理公司的职位。要在 “华尔街”(这个名词指代美国整体金融业)找到工作,需要储备哪些技能?以下是近来招聘人数比较多的一些领域,炳臣老师做个简单介绍。大家可以心里有个数,就照这些方向奋勇前进是硬道理。

风险管理领域,需要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数量分析人员、统计与应用数学专家或者审计专家。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会计专业毕业生都能适合。如果考过了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还有FRM (Financial Risk Manager),求职机会能增大很多,有时间上网埋怨,还不如努力考试。比起这些考试,GMAT就是浮云,准备活动都算不上。

Compliance,法律法规领域。大动荡时代过去,监管与法规成为一段时间内的主流,而非过度追求高风险的回报。需要对投行、金融衍生物等法律知识比较了解。MSF毕业生通过职场培训,或者辅修法律硕士学位可以胜任。

Auditing,审计业务,最好能有MSF或MBA或MSA + CpA +CFA的背景。华尔街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为投资银行提供服务的机构。

其他的pE、VC、IBD等业务,在我的BLOG里之前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去考古一下,本文不再重复。至于在美国学的东西回国如何应用,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大家记住一句话,It is smarter to create jobs than finding a job. 某些领域中国还比较空白,这正是有大发展前途的契机,如公司债、金融衍生物、对冲机制等。

另外,去美国读商学院,美国城乡地区差异比中国要小得多。在全美国交通、通讯都很发达的情况下,从中部转移到NYC、WASHINTONG、BOSTON等大城市工作与实习其实还是比较方便的,不用过于看重地点。所谓地点选择,是同时具有东北海岸与中部学校录取的情况下才能奢谈,否则在选校申请阶段可以基本忽略。

会计硕士就业前景 篇9

(1)国企或外企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

(2)银行或证还司

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银行里工作是一份很稳定很体面的工作。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金融企业势必会更加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势必会增加。

(3)会计师事务所

很多考会计学的研究生都选择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而言,事务所能让考生学到在企业甚至也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已经很熟练,并且又感觉能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工作,可以选择事务所。但是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事务所的工作强度是很大的,不过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报酬也是很可观的。

(4)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

(5)高校教师

专业硕士就业前景走俏 篇10

就业形势不好,或许可以解释硕士生报考环卫工的部分原因。而更不可忽略的是,上述为硕士生所青睐的基层岗位往往挂着同一块金字招牌——事业编制。

尽管整个社会在不断关注和改善环卫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尽管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别,但明眼人还是能一下看出来,硕士争当“马路天使”的关键原因,在于对编制的膜拜。他们进入环卫一线,抱的是“曲线救国”之心:先有了事业编制,在基层干几年后,争取进入管理岗位甚至调入其他前景更好的单位。事实上,虽然此次哈尔滨招聘的大专以上学历环卫工具体岗位分别是“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员和清扫员”,但招聘公告注明:对在本岗位工作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的新进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优先转为本单位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也就是说,只要在环卫一线好好干上三年,就可能成为“坐办公室的”。在一份稳定有保障且具备上升空间的工作面前,对当前职业身份的考量已经显得无关紧要。

此前,针对江苏常州、浙江杭州和上海等地出现的“硕士城管”,有专家称,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需要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充实城管队伍。但环卫工即便是机械化环卫工,估计也不需要硕士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来做,而硕士生们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识恐怕也很难在这份主要靠吃苦耐劳的工作中发挥多少作用。他们参与应聘,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其他人的就业空间。

硕士生为了一个编制而错过了在专业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退一步想,他们当初考研报志愿的时候,是否也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不管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先读个硕士再说?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是否就为了捧个“金饭碗”或“铁饭碗”,也不管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先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的工作再说?

在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相对宽松的事业单位招聘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好出路”。在工资福利、退休养老、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综合因素上,事业单位即便说不上是“金饭碗”,也可以说是“铁饭碗”。于是,顶着编制这块招牌,有关部门可以自信地将环卫工招聘条件列为大专以上学历;冲着编制这块招牌,硕士生们可以暂且将自己的专业理想、职业梦想搁置一旁。有了编制,意味着有了各项福利保障和稳定的生活;落了户口,将来自己的孩子上学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被编制绑架,被户口绑架,与应用专业知识疏离,与实践职业理想疏离,与追求个体价值疏离,类似的“中国式就业”何尝不是学子之殇、教育之殇、社会之殇?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写道:“自由的人必不安全,思索的人必有疑虑。”个人的就业选择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编制膜拜”和求稳成为年轻人择业的一种集体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何在?

只有当更多的年轻人敢于冒险创业、矢志不渝专心科研或者不计得失扎根乡村支教,只有当更多的年轻人有勇气追随自己的内心去工作、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才有可能孕育而成。当然,我们的社会需要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更加公平的竞争机制、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更要逐渐削平体制内外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不均——这一切,正是多元化就业选择得以生长的土壤。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就业,培养,自身能力

上世纪末以来,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每年的毕业研究生数量也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据统计, 近年来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优势正在不断丧失。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并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一、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存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合理等问题。

1、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方面, 大部分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而且专业设置相似度过高。各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上, 过度偏重传统专业, 缺乏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设置, 而且所设专业与用人需求不匹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研究、行政管理等传统专业社会需求有限, 而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计算机等专业社会需求也趋向饱和, 经济、管理等专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需求, 然而专业设置过于相似而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种传统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设置, 导致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面对的岗位非常有限, 竞争压力较大, 就业率出现一定下滑。

2、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面对当今的社会发展水平, 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应经难以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培养方式。过于配种理论和学术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导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其所学知识很难直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而且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工作中。这导致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后, 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 及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

(二) 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不断下降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 各高校在大量增加本科招生人数的同时, 也在不断加大研究生的招生力度。近些年, 硕士研究生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在急剧攀升。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导致硕士研究生导师及任课教师出现短缺, 为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需要, 各个高校在不断增加研究生培养上的师资力量。导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有所下降, 这对研究生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另外, 硕士研究生的扩招, 也导致研究生自身水平的下降。扩招的直接表现为研究生的入学门槛降低, 对研究生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不利影响。据调查, 现有的在校硕士研究生中, 跨专业和同等学历人员已经占据相当比重, 尤其以文科专业更为突出, 有些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甚至出现没有一个是本科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情况。

考取硕士研究生的目的出现误区也是导致研究生整体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许多研究生都有考研误区, 有的想获得研究生学历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 有的为了躲避本科就业压力,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想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在考取研究生后, 便出现学习涣散, 不思进取等。

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的下降也是导致其就业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面试以后, 将这些“高学历、低能力”的学生淘汰掉, 导致其就业出现困难, 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就业率。

(三) 硕士研究生择业标准过高

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就业标准过高的现象, 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就业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研究生在择业的时候, 都存在一定误区, 期望值过高。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将自己的择业标准放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或者高薪水高福利行业, 但这样的工作需求有限, 导致大量硕士研究生难以如愿, 造成局部地区硕士研究生供大于求的现象出现。

(四) 用人观念发生转变

虽然在某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 学历仍然是用人的首选。但在大部分企业中, 这种用人观念已经有较大转变。能力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引进人才的重要标准, 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已经取代学历成为需求的第一要素。在私企和外企引进人才的时候, 往往更加趋向于本科生和大专生, 许多职位其实并不需要高学历人员去担任, 而相反本科生更具有年龄优势和可塑性优势, 并且还具有成本优势。

二、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 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改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于解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十分重要。首先要改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改善专业设置, 并不是要废弃传统专业, 而是要改善传统专业的设置, 发挥传统学科的优势, 转变传统专业的招生观念, 勿求多, 但求精, 与此同时, 要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将社会需求摆在重要位置, 培养研究生的目标也是要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办学的重点。还要转变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增加社会实践环节的比重, 将社会实践列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理论来源于实践, 更要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社会时间环节不但能够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还能让硕士研究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甚至还有可能让其从社会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二) 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自身能力

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是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内在因素。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加大研究生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高素质研究生导师的力度。从教学环节提高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及自身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转变错误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纠正各种错误的考研动机, 以积累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目标, 这样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水平, 提高就业时的竞争优势。

(三) 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

通过开展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和提高其就业能力。让硕士研究生做好正确的自身定位, 认清就业形势, 避免出现理想主义和过度自卑的情绪, 帮助硕士研究生转变错误的就业观念, 寻找更好的就业平台, 增强研究生的创业意识, 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新慧:《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原因浅析》, 《青年探索》2004.03

上一篇:河北石家庄养老保险查询个人账户下一篇:想象作文写作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