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交流发言稿

2025-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交流发言稿(精选4篇)

学习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交流发言稿 篇1

一、谈一谈对党内形势的粗浅看法

我党从只有几十人的政党,发展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执政70年来,我党领导人民将一个百废待兴的战后弱国建设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大国。成就得来不易,道路亦非坦途。然而,当前党内一些现象的发生,致使党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如,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无权或越权制定党内法规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和法律相抵触的,这种以权越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也给党的法治建设添了堵、抹了黑。又如,***、***等害群之马的出现,使许多群众对某些党员的言行有诸多不满,让百姓们对党寒了心,长此以往必将会出现不良后果。

二、谈一谈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必要性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党员人数庞大,管理难度也就非常之大。目前,在我党内部,不少党员出现了思想上的腐化和作风上的歪风邪气,这不利于我党根基的稳固、内部同志的团结,也不利于我党生机的长久保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也是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信念和决心,也将显著提升党员的法纪意识,在全党范围内形成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的良好氛围。

三、谈一谈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如何做

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首先必须学习好党内法规制度,全面掌握其内容;其次是要在执行上下功夫,再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我们每个党员必须严守政治纪律,认真执行《制定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将请示报告和履职尽责统一起来,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该负责的必须负责,该担当的必须担当,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完成好每项工作。

南通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制定地方性法规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本市的法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江苏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第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范围内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的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在立法权限内对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本市特别重大事项;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制度;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其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立法权限内制定除前款规定事项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

第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章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

第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 本市一切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

第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订立法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向社会公布。

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十条 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应当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相协调,合理安排立法项目和立法时序。

第十一条 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应当分别在每届第一年度、上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制定。

制定、调整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应当在通过前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通过后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章 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和提出

第十二条 列入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一般由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组织起草。

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起草。

第十三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可以成立有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法制工作委员会、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有关部门等参加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起草中的重大问题。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起草工作。

第十四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应当就法规的调整范围、涉及的主要问题、需要建立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权利义务关系、与上位法是否抵触、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征求人大代表、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管理相对人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十五日前、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按照格式和文本数量要求向常务委员会提交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和必要的参阅资料。

第十六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十七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其中,未获得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规案,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四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十八条 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第二十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条例第五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必要的参阅资料发给代表。

第二十二条 列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三条 列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二十四条 列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五条 列入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五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二十八条 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会议议程,也可以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审查并提出意见,再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主任会议认为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也可以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审查并提出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不列入会议议程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第三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决定授权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三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法规草案及其说明、必要的参阅资料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可以邀请本市选举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可以安排公民旁听。

第三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第二次审议与第一次审议,一般间隔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全体会议,对法规草案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审议。

第三十四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部分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案、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案、废止地方性法规案以及调整事项较为单一的法规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前款所列的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会议期间,由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由分组会议对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第三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分组审议的需要,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查,提出审议或者审查意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七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审查意见和其他方面提出的意见,对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重要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及时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成员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八条 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之间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由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涉及妇女权益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法律特殊保护群体权益的,应当专门听取有关群体和组织的意见。

第四十条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法规草案应当发送相关领域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及县、县级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等征求意见。

第四十一条 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在法制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前,根据需要,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会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对法规草案中主要制度规范的可行性、法规出台时机、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评估。评估情况由法制委员会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四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三条 拟提请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协商的,由主任会议提出,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一步审议或者审查。

第四十四条 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十五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一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一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规案终止审议。

第六章 地方性法规的报批和公布

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在审议通过的两个月前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

第四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八条 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修改后另行报请批准的,法制委员会可以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报告,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再报请批准。

第四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规修改的,应当公布新的法规文本。地方性法规废止的,除由其他地方性法规规定废止该法规的以外,应当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规公布后,应当及时在《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南通人大网和《南通日报》上刊载。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载的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七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五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地方性法规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地方性法规依据的。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解释前,应当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常务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进行解释;市人民政府作出解释前,应当征求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对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应当及时在《南通市人民政府公报》、南通市政府网和《南通日报》上刊载,并在作出解释后三十日内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以及县、县级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要求。

第五十三条 法制工作委员会拟订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

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并及时在《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南通人大网和《南通日报》上刊载。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应当在公布后三十日内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八章 其他规定

第五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一般采用条例、办法、决定、规定等名称。

地方性法规的题注应当载明制定机关、通过日期、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地方性法规应当明确规定施行日期;除必须立即实施的外,法规从公布到施行的日期不少于三十日。

第五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与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提案人应当予以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应当同时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相关规定的议案。

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审议或者审查地方性法规案时,认为需要修改或者废止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关规定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未在期限内作出规定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

第五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施行满二年的,法规规定的市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法规的实施情况。

第五十九条 法制工作委员会可以对有关地方性法规具体问题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十条 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地方性法规或者其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评估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六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定期清理;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发现地方性法规内容与上位法相抵触、与本市其他地方性法规不协调或者与现实不适应的,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性法规施行后上位法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法规规定的市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及时提出是否修改或者废止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由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研究,确需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报经主任会议同意,列入立法计划。

第六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废止程序,适用本条例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 附 则

学习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交流发言稿 篇3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只有把每个党支部都建设得坚强有力,每个党员都发挥出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全面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筑牢党长期执政的组织“根基”,必须紧紧围绕开展新时代基层党建提质攻坚行动,着力“四个狠抓”,不断凸显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组织功能。

狠抓政治建设,着力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用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平台,广泛运用微党课、新媒体等方式,做到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

狠抓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支部规范化水平。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党的组织生活作为查找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锻炼党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熔炉,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严格按照 “六个有”(有标准、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制度、有成效)要求抓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狠抓能力建设,着力选优育强党支部干部队伍。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帜。拿破仑有句名言叫:“一头雄狮率领着的一群绵羊,会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实践证明,选好用好一个人,能够强化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要完善落实党组织书记“选、建、育、管、用”五个环节工作机制,对各村(社区)在职干部、后备干部进行认真摸排研判,加大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才、复员军人中储备、回引、选拔“一好双强”村级带头人。要建立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三种模式”等内容,开展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实战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能力。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参与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公开选拔,注重创造条件,打通上升通道,让他们有既有干劲又有盼头。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和标准,注重从80后、90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党内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两项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实现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党内法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党内法规学习心得体会一

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颁布。党内外对这两个重要的党内法规予以高度的关注。笔者在学习这两个法规中认识到,一个党内法规要制订好、执行好、效果好,道理上能讲很多,其实,比较重要的就是三条。

其一,作为纪律范畴的党内法规,首先是要界定清晰。特别是法律与纪律的界限要清楚。过去的一些纪律条款常常与法律条款混淆在一道,一旦真正遇到事情了,到底是法律处理还是纪律处理,途径和依据反而就模糊不清,无从着手。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建设,其中党内法规体系与其他四大法律体系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党纪国法要起到互补的作用,法律已经明确的事情,纪律不要再去重复。这次在“条例”的修改中,就将70多项有法律界定的行为条款统统剔除了。纪律应该强调的,是法律没有触及而党内必须要做到的问题。体现党内法规在行为规范要求上严于法律的要求。这一次,“条例”从六大纪律方面,对违纪问题开出的“负面清单”,充分体现的党纪条规姓“党”的特征。

其二,党内法规定义要明确,执行要有抓手,检查要有标准。这次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不免有一个重要的参照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时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有一条,现在是没有的,叫“还门板”,在村子里问老乡借门板,走时要还掉。但是这一条执行情况不好,一些红军战士走时并没有把门板送到主人处,而是在村子里一放了事。怎么叫“还”,定义不明确,执行起来就有漏洞。后来就改了一个字,将“还”字改成了“上”字,你不仅是还,还要将门板重新装到门上去。这一字之改,就使得这一条的执行和检查都有了非常明确的标准。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小小的故事,对我们今天在制订和执行制度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我们党员在行为上表现的问题,远比红军时代要复杂得多。所以这次“准则”的修订,没有从对党员的具体行为的细则来展开,因为这样是无法穷尽的。而是制定了党员和党员干部的行为标准。这八条标准,从低到高,看得见、摸得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

其三,党内法规要管用,首先是领导要带头执行。任何一项制度的执行,必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以前有个学校,制订了教师上班迟到要扣奖金的制度,以前这类制度制订过多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次制度颁布的第二天,谁都没有料到,校长就迟到了,门口值班的老师想不作记录,打马虎眼过去了,但是校长坚持要记录在案,并扣了当月的奖金。后来大家得知,其实校长这天是故意迟到的。他的照章办事,使得这项制度的执行就不会有折扣了。我们以前的一些制度本身不错,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是管小不管大,管下不管上,就难以服众,制度渐渐也就失去了公信力。总书记讲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就关键在此处。这次两个这么好的党内法规,究竟管不管用,就是要看这些“关键少数”。

十八大以来,党的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这源自于党的三严三实的的好作风的弘扬,全党纪律意识的明显增强。所以,对这一次两个党内法规的对党的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完全值得期待的。

党内法规学习心得体会二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个党内法规的修改通过,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实现了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为纪检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重要纪律武器和制度利器;为全面从严治党重新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在法律之前划清纪律底线,让纪律要求更加具体化。

从严治党,标清“界线”.公民不能都踩到法律的底线上,党员也不能全站在纪律的边缘,依规治党必然要求以德治党。修订后的《准则》全文仅281字,但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将适用对象扩大到了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要求党员正确对待公与私、廉与腐、奢与俭、苦与乐的关系,高度概括了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境界,并且首次提出“修身齐家”要求,对从政伦理道德作出规范。《条例》是管党治党和匡正党员行为的尺子。更将旧版《条例》中的各类纪律事项整合成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大类,将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突出了纪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此次修订还开列了“负面清单”,也就是说,以后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会明确标示出来。就新的《准则》和《条例》来说,新《准则》“重在立德”,加强了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正面倡导;新《条例》“重在立规”,明确了“六项纪律”,更加突出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纪在法前,执纪更严。众所周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治党、治国的能力渐显疲态,旧的《准则》和《条例》中不少条款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需要,党纪抓小抓早的作用体现不突出。新修订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突出更严更精更细,充分体现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落实了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在法律之前为党员划定纪律底线,使得纪律挺在了法律前面,比法律规定更加严格,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如党员收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能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组织推荐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从原来的”一年内“变成”一年半“,党员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后果更严重了。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总书记曾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对于新《准则》和新《条例》,如果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的学习或者干脆将其束之高阁,不能将其精髓和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两项法规的出台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提供了有力依据,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敢于担当、敢于较真,带头学好《准则》和《条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坚决不触碰党纪法规的”高压线“,自觉避开”负面清单“,推进正风反腐新高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政党。修订颁布《准则》《条例》,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党内法规学习心得体会三

通过学习党纪法规,希望结合目前在整个国内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反腐风暴,来谈一谈自己对于遵守党纪法规的理解和感悟。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掀起猛烈的反腐败风暴,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已先后有一大批副部(省)级及以上高官因贪腐或作风问题落马,甚至有副国级干部落马。振奋人心,在“腐败会亡党亡国”的情形下,一个个反腐的重磅消息,大有力挽狂澜之势。反腐的强势,彰显了党和国家严惩腐败的坚定意志,也向社会传递了反腐力度升级的强烈信号,有助于凝聚人心、提振士气,迎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新局面。

在此次的反腐风暴中,落马的除了政府官员外,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国企里面的高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打“老虎”也拍“苍蝇”,揪出了一大批国企蛀虫。

在欣喜于反腐形势的同时,作为身在反腐重灾区——国企里的一名党员,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一个个落马官员的丑态,而忘记对自己的反思和行为的约束。

据新闻媒体统计,国企“落马”高管主要涉及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经商办企业等事项。

一是财务管理环节。发生于此类环节的腐败主要为贪污。

二是业务承揽、招投标等环节。发生在此类环节的腐败多为权钱交易和为亲友谋利。如中央巡视组指出,三峡集团公司有的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工程建设项目分包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物资采购、销售等环节。发生在此类环节的腐败也多为权钱交易和为亲友谋利。

仔细分析以上环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有以下因素:资金密集度高、与企业外部关联度大、诱导因素多等。若此时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最容易滋生腐败,而这恰恰是国企廉洁经营的主要风险点。同时,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等“三重一大”事项,也容易滋生腐败。

坚持从严治党,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因为在国企中工作就产生侥幸心理,国企并不是保护伞,而是考验我们自身党性觉悟的平台。

油水多的地方自然容易摔倒,而葛洲坝公司作为国家能源建设投资企业,正属于危险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更要洁身自好,不与腐败者同流合污。

在工作中,不能因为一人有权,而任人唯亲,和亲属一起贪腐。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对培养我们的公司不负责,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公司要制定监督管控机制,将权利控制在牢笼里,杜绝职权人员滥用权利,麻木不仁,即使犯错了,依然不收敛、不收手。

同时,我们要勇于担当,避免严重失职渎职。国企作为国家资产使用的代理人,我们工作中所涉及的国有资金,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是人民赋予我们无上的权利,也是一种信任。我们不能将人民的钱塞进自己的腰包,责任铭记于心。

在生活中,要严格管理自己的生活作风。很多落马的官员、高管都是因为作风问题而腐化堕落,生活作风不正不仅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现,而且还是对家人的极度不负责。

查看落马高官简历,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如:知青、普通工人、乡政府电话员、中专院校团委书记„„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曾经的发奋青年、重要岗位上的有为干部,一步步走上贪腐堕落之路的沉痛教训发人深思,让人警醒。

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理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严刑拷打这种考验没有将共产党人打败。反而在执政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糖衣炮弹”却把共产党人打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亡党亡国的地步,原因就是这些腐败者对自我的放纵,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之门高高挂起,让那些不属于自己、不劳而获的风情诱惑尽情摧残自己的共产党人格。

上一篇:孔子箴言名句下一篇:给战争中的孩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