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共11篇)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1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增长,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职位的空缺与失业并存,大学生就业难度升高,但在某些领域人才仍然严重不足。为了了解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所以我们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做此次的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根据几位访谈者的回答,对于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总结了以下几点这次访谈调查的主要内容:

1、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成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首选地区

这次访谈者大部分来自浙江省内,他们对于毕业后的工作地区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在省内,以及一些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并且能够给他们提供较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有些人也表示会在家乡,主要的考虑是父母的因素。

2、求职工作是主要毕业后的打算

这次的访谈中我们问到关于毕业的打算,大部分访谈者是选择求职找工作,他们都认为找个有前景的公司工作是一种保险且稳定的做法,同时还有人考虑到是靠公务员,主要是受自己家庭的影响。在访谈中也有人表示会选择创业,但是他们都表现出担忧和压力,他们认为创业的风险较大,而且资金和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父母的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虽然有选择创业的,但是十分谨慎。

3、事业单位和外企是大学生毕业想要就职的地方

在就职企业的选择中,几乎说有的访谈者都表示会选择在外企和事业单位中。因为他们认为外企和事业单位提供的福利比一般的民营企业好,同时工作会比较稳定,并且发展的空间大。同时选择外企的访谈者都在一定程度表示出自己对外语的兴趣。这是选择外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择业不再只单纯考虑工资方面,会考虑更多的方面

在访谈中,所有访谈者对于工资都站在了社会现实的角度去考虑,都是以较低符合现实情况的要求提出自己的最低每月工资薪资大概是在1500左右。而且他们认为现在工资不是考虑工作的最主要的因素,更多的是考虑工作的前景,发展机会,以及家人,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5、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都表现出担忧

访谈者都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但是在访谈中,从他们的言语回答和表情中都反应出一种对未来就业的压力和不安。不安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竞争过于激烈,岗位竞争大

2、工作经验缺少,主要是缺少实习机会

3、工作技能的不足以及年龄的问题

6、心态端正是大学生认为择业中的重要因素

访谈者都认为过于好高骛远以及不端正的思想态度,很容易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相对于专业的技能,心态是大学生认为择业时的重要因素。

7、专业是否对口已不是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大部分访谈者认为专业与工作对不对口都不重要,因为现在有很多工作与专业都不对口,而且专业对口的工作,有可能其他方面不符合自己择业的要求如地区偏远等,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会比较看重专业,主要是认为学无所用会比较遗憾。

8、从网上获得招聘信息是主要的求职渠道

大多数的招聘信息都是来自于网上,虽然有家人介绍和学校的招聘会,但是由于信息的堵塞,有时候很难获得。并且访谈者都觉得希望在招聘信息中能够提供面试的技巧,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需要的具体要求以及新人的培养模式。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主持人:钱立央成员:李珍珍 朱薇 郝佳秀陈坚律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增长,当前我国的大学生正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职位的空缺与失业并存,大学生就业难度升高,但在某些领域人才仍然严重不足。为了了解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所我 们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做此次的访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

访谈的内容:

1.毕业后的打算,为什么?

2.择业首选的地区,为什么?

3.希望在哪个企业就职

4.求职的月收入最低底线是多少

5.对未来毕业和就业的心态

6.在择业时候,你认为哪方面因素最重要

7.在什么时候需要做职业规划

8.选择职业时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在择业的时候把专业考虑的重要吗

10.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好

11.你的求职渠道有哪些?

12.你最希望在求职信息中获得哪些信息?

13.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市营C2班

第八组钱立央李珍珍朱薇郝佳秀陈坚律

1001032402 100103240233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2

第一, 期待高工资、高待遇。

据调查, 我校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毕业生见习期 (试用期) 后定级工资平均在2000元/以上月, 有的甚至达到了5000元/月, 远高于我校非艺术类专业毕业生1500元/月的平均工资水平。这种现状引导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择业时倾向高薪酬单位, 而较少顾及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二, 择业“硬件”不完备。

接收综合素质高的艺术类大学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的选择目标。但从我校情况看, 艺术类大学生平时更重视艺术专业训练, 轻视人文科学等素质培养, 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上明确列出, 需要应聘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 而艺术类大学生能通过国家四级的并不多。所以, 有些艺术类大学生看到单位所列条件后便知自己“硬件”条件不够, 没有勇气与单位进行交流, 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第三, 就业区域以大城市为主。

用人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从我校近三年的数据看, 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大城市的比例较高, 如到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东部大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到20%之多, 留在北京就业的更是达到70%以上, 而去西部偏远地区就业的则无一人。

2 艺术类大学生择业观浅析

第一, 自我意识强, 择业不愿受约束。

一般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有较大的盲目性, 存在从众心理, 而艺术类大学生的择业观却体现出相对较强的自主决策意识。这种观念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多年备战高考, 他们的平均年龄比非艺术类大学生大一些。如我校的艺术类学生比同年级非艺术类学生平均大两岁左右。他们一路竞争走来, 对“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有着更深的体会, 也培养了他们较强的自主抉择意识。又如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达到38∶1, 每年有过万人竞争270个招生名额。这些“高强度”的竞争经历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更早地形成了自主自立、自由流动的人才价值观, 在择业中有较强的自我主导意识和自我决策思想, 不愿受约束。

第二, 经济负担重, 择业标准经济化。

《国家计委关于调整艺术院校学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根据艺术院校生人均培养成本, 并考虑学生承受能力, 将学费标准由目前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调整为最高不超过1万元。”这说明, 艺术类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 学费远高于其他专业, 给艺术类大学生造成了相对沉重的经济负担。学习成本的高付出, 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和家长都期待着高回报, 造成他们注重社会现实, 注重经济利益, 愿意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就业以获得高回报的择业观。在我校, 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进入公司兼职或自主创业收取效益, 以支付大学四年的经济成本。

第三, 心怀“艺术家”梦想,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很多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来是艺术家, 从事的是高雅艺术, 只有在大城市才有艺术创作的氛围, 而中小城市缺乏用武之地, 不能获得名利双收的艺术成就。这种择业观给他们的就业造成了许多困扰, 使他们在现实中挫败下来。如既想寻求高薪酬岗位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认为艺术家在工作中不需要做小事情, 不满意单位现状而经常跳槽等现象都是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不如意造成的。

3 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思路

第一, 树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择业观。

积极的就业观应该是主动出击、主动适应社会、发现缺陷及时弥补、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公平合理竞争的价值观念。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面对严重不足的就业岗位, 靠实力竞争是社会发展的规则, 艺术类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公平、公正、公开地去争取就业机会。因此高校要通过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 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二, 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择业观。

在计划经济时代, 艺术类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到文化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等单位工作, 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缺少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城市、大企业的人才结构已日趋完善, 各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艺术类大学生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目前, 国家正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农村支教、党支部书记助理等政策, 为艺术类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地方提供了条件。高校要通过深入宣传国家政策, 使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帮助艺术类大学生调整择业期望值, 树立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将才华施展于落后地区, 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 树立自主创业的择业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文章说“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 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因此大学生受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未来就业, 而是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创业。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 安安稳稳的工作显然与他们热情四溢、求新求变的个性不太相符。再加上所学专业的特点, 他们比非艺术类大学生有着更高的创业激情, 自主创业的自由度和可行性也更大。所以高校应该大力宣传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型事例, 在校园中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 培养毕业生巧妙结合艺术与商机, 树立“行行可建功, 处处可立业”的自主创业观, 指导学生开展创业之路。

第四, 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注重的是“所有市场主体的行为都是自愿行为, 坚持等价交换, 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而现实中,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只意识到自身付出较高教育成本, 却不顾及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培养成本, 导致了择业中追求高工资、低工作量的现象。

因此, 高校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劳酬匹配的原则, 考虑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成本, 制订合理的薪酬期望值。而不能只计算自己多年的教育费用支出, 却不顾及用人单位的成本;不能单方面要求用人单位提供高薪酬, 却不考虑自己能为单位贡献什么。毕业生只有在与用人单位、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的前提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得到满意的薪酬并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总之, 高校应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使其尽早适应时代、适应社会, 找到回报社会、创造业绩的切入点。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97-02

导言:

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数高达770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加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读研,缓解就业压力。据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参与2015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的170余万学生中,有一大半是女生,女硕士数量几乎占了整个硕士生群体的“半边天”。然而,伴随着女硕士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而来的相关就业问题,也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就业率低下、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歧视、隐性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学历和就业率成反比的情况。面对如此的就业情况,新疆大学的女硕士会拥有怎样的就业倾向?她们会有怎样的就业态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笔者对新疆大学的近百位女硕士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疆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在校女硕士研究生,为求本次调查的全面性及准确性,选取的样本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的在校女硕士研究生,这样可以较好的反映不同学科,不同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及其差异性。具体调查对象概况见表1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就业目的。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占总样本的72%。其次是为了生计,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比重占51. 74%。而排名最为靠后的选项是奉献社会,选择这一选项的女硕士仅占26%。由此可见,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崇尚自我,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的价值观,而是认为女性应将工作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渴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数女硕士认为就业的目的应当是奉献社会,这说明当代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目的的认知上,没有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自我价值重于社会价值。

(二)就业态度。

本部分内容从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认知、诚信意识三个维度对其就业态度进行考察,其中就业认知主要围绕着女硕士对自身的认知、社会的认知、就业实现途径的认知进行调研分析。

1.职业规划。女硕士职业规划即女硕士按照自身情况,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从职业定位、目标设计、通道设计三个方面来确立个人事业的奋斗目标,并就每一阶段实行的时间、次序、目标进行科学安排的一个持续系统的计划过程。

谈到新疆大学女硕士具体的职业规划,情况并不乐观,调研数据显示57.8%的女硕士选择了职业规划较模糊,选择职业规划很明确的同学占21.9%,还有20.8%的女硕士选择了走一步算一步,这也反映了当代女硕士就业观存在职业规划欠缺的问题。

2.就业认知。就业认知即人们在职业选择时,对自身、职业及与就业相关的社会问题的看法,推理和决策。

在对新疆大学女硕士认为自己在就业时可能存在的不足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发现,当代大部分女硕士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较高而盲目自信,这一点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在就业时的不足点选项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相关工作和社会经验不足占55%、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占17.3%、承受与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占15.2%、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占12.5%。几乎没有人选择不存在任何问题这一选项。

对就业形势的认知,从调查数据反馈来看,选择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可以顺利就业的新大女硕士研究生占总样本的27.8%,63.9%认为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想找到自己满意工作难,有6.3%的女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形势表示悲观,对自己的前途感觉不知所措,仅有1%的女硕士选择了不知道,没感觉。由此可见,大不都认为如今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很难找到满意的的工作。与此同时部分女硕士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价值认识存在误区。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新疆大学女硕士对基层就业问题趋于理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偏向于不去基层就业,表示不愿去基层等一些较为落后地区工作的同学占到了33.3%,仅有12.5%的同学明确表示愿意去。部分同学认为基层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思想观念保守,展示自我才能的機会和平台较少,因此不愿意下基层。新大女硕士就业岗位选择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职业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很少有人去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和需要,不能够将国家利益同个人利益相结合,这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也反映了新疆大学女硕士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意识较弱。

2.依赖及从众心理明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新疆大学女硕士在就业过程中许多都存在从众、依赖等多种不成熟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大女硕士的就业成功率。她们往往不能凭借自己独立的去分析所要从事的工作是都合适自己,相反她们可能更愿意依赖家人朋友给的意见进行取舍,期望通过家长亲戚朋友的社会关系顺利就业,这反映了一部分新大女硕士研究生依赖心理严重,缺乏拼搏的勇气和自信,自主就业意识匮乏。这种不成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新大女硕士对自身及具体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同时也局限了自己的就业范围,束缚了自己的就业行为,导致失去许多不错的就业机会。

(二)新疆大学女硕士就业观培育对策。

1.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培育社会层面。(1)政府出台针对女硕士的优惠就业政策。在落实已有的政策之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女硕士生育期给企业予以较为优厚的政策性补偿等等,同时给予企业人才招聘方面的政策性指导,鼓励用人单位大胆聘用女硕士研究生,逐步实现企业招聘公开透明,使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能真正享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这一方面使女硕士获得了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会对女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产生积极影响。(2)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和转变就业观念的重要措施。对于女硕士而言,加快完善落实女性生育保障体系,充分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使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中的平等地位得到有效保障这点尤为重要。做好国家、企业、职员自身合理承当生育成本工作,真正做到生育保险社会及法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单位录用女硕士的后顾之忧,且有利于增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信心,减少就业依赖心理。

2.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培育高校层面。加强职业规划指导与创业指导。通过本次调查不难发现,虽然女硕士的就业敏感度较高,但谈到具体的职业规划情况并不乐观。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的同学面对就业往往缺乏自信,更容易感到压力,产生迷茫心态,催生依赖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应对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开设不同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女硕士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恰恰是女性中最具有创业潜力和创业条件的群体,因而学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女硕士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对其自主创业的指导工作,帮助其发挥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3.新疆大学女硕士研究生自身角度。(1)坚持积极乐观与实事求是的就业态度。具体到就业问题,女硕士应该坚持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把眼光投向就业市场竞争的阳光之处。女硕士具备较男硕士得天独厚的性别优势,她们往往语言天赋较强,且遇事心细,富有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特别是在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中比男生更能耐得住性子,這些都是她们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女硕士作为优秀女性的代表,应从整体上以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带动女性素质的改进。这里所说的坚持积极乐观并不是盲目乐观,女硕士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就业态度。(2)正确领悟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正确领悟,有助于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就业心态的端正。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从择业角度看,女硕士研究生要正确领悟人生价值,首先应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间的关系。女硕士在就业时,不能一味的强调自身价值,而是应该把握适度原则,努力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均衡点。一旦人们追求的自我价值是有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才能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取得较大的成功。

四、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观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奉献意识薄弱、自主创业就业意识较低、职业规划模糊等等。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新疆大学的女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女硕士转变就业观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虽然女硕士自身主观努力起到的是内在决定性作用,但还是要以家庭、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依托,把其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历练,内外因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对女硕士研究生进行转变就业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闫丽君.女硕士研究生自我发展之期望调查[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1(12):29-37.

[2]曾晓芬.我国高校女硕士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倩,王小丁.研究生就业现状探析与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3⑷:87.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4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专业能力心理状态就业观念

正 文:

随着近几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曰益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1月20曰至27曰,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09生物工程专业2班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做了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

我们进入一些就业单位进行了访谈,我们的调查小组受到了热情款待,有关负责人讲现在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急剧进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将随之严峻,我们的择人理念是“专业素质过硬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虽说各种等级证书很能反映一些问题,但我们更看中的是个人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证书的含金量所在。学校领导们也提出了类似观点,现在各用人单位都在坚持“求人,用人,育人,晋人,留人”的方针,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并不是判断人才的根本标准,个人的专业技能及以后工作中表现会让我们决定最终留人不留人。

领导还指出:选择就业时应该开拓视野,作为生物系毕业生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敢于突破传统习惯心理,智跨专业就业,这也不适为一个好的择业观念。其他各系在就业方面也都有相同的看法。招聘人员告诉我们,在校期间,大学生一定要注重对就业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择业技巧以及交际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当然,在就业的这条大道上最根本的还是靠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品质,靠自己的实力,而实力就是就业素质。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专业强,基础厚,理论深,技能精,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有正面影响。作为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才能,充当学生与社会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过我们直接访谈大三大四学长学姐们,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心理: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

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我们还就以下具体内容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

1.请问你毕业后希望在本省就业还是外省时,大多数毕业生想出去看看;一些同学想在本省,因为这样更能得到照顾;还有同学无所谓,他们认为在哪更能发展自己就到哪。

2.当问到他们如果得到一个与所学学科相关不大的职业,是否会选择时.所有被调查者都选择会,这说明了在当今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大家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

3.当问到是否继续深造时,大家都考虑过,但只有少数人准备先考研,再就业,因为就业压力大。

4.大家普遍认为竞争工作岗位需要真本事,综合素质,自信心;对理想工作考虑过的不多。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07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式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式堪忧的比例增加很多。通过本次调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观念有6种:

1.从众的就业观念

从众的就业观念是自己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别人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热门,赚钱多想往哪挤,最后,都考了一些证书,报了许多培训班,但大多没目的性。现在找工作时,投简历如天女散花,还好现在学校还举行招聘会。低不成,高不就的。没有很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后草草的签约。进

入后又发现这项工作不适合自己。我们调查中有一部分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也没有为自己做职业生涯的规划。

2.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有些大学生即使不就业也不愿到不如意的单位,怕永远在那呆下去,还有些家里比较富裕的,更是非好单位不去,而且需要各方面的福利,终身制。一些家境不太好的,担心一些毁约赔偿等。

3.向别人要饭碗的就业观念

大部分大学生心中都有这种观念,因为现在市场供大于需,竞争激烈的很,大部分同学心中都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想先出来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不在依靠家庭。

4.自主创业观念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可以为自己的工作问题找到答案,大部分有这种观念的大学生都想先打工,原始积累,在自主创业,开商店,酒吧,一些铺子,公司等。

5.服务西部,服务欠发达地区

因为我们学校就在西部,而且有许多同学就是从西部农村靠上大学的,对西部的生活知道,有一些同学从小立志建好家乡的,所以他们想为西部自己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支教等形式。

6.只肯去正规部门就业

结论:通过这6种普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显示,有些观念有待转变,如

1.2.3.6。并且大学生就业观念还不成熟,此次调查还显示一些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有许多大学生都在外找家教锻炼自己。

调查还显示毕业生就业时对工资的底线都是1000以上。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5

——机械学院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来自求职就业的压力,尤其是在2008年的经融危机之后,不少公司纷纷倒闭,部分企业因经济问题不得不大幅裁员,全球失业率明显升高,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求职的压力更将不言而喻。那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择业意向呢?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了解的他们求职择业取向,透彻的分析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专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在毕业的时候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步发展!因此,近日来,我们小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求职择业调查,以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现在的就业价值取向,为大学生以后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学校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小小的建议!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从问卷的1-4题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中大一收回23份,大二收回24份,大三收回24份,大四收回24份。其中男生占78.82%,女生占17.18%。他们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约占74.77%,来自县城的占10.11%,来自中小城市的占到11.12%,来自大城市的占到4%。调查对象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约占75.79%,而独生子女仅占25.21%。

调查对象个人的自我认识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面对就业压力,首先应该是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人云亦云,要先从自身认识开始,充分的了解自己,对当前自身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从此次调查问卷题目的5题可以看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这一块,很少有人做过长期的职业规划,仅占调查人数的17.18%,有短期规划的占到36.38%,但也还有34.35%的人虽有规划,却因缺乏指导而感到困惑,而还是有8.8%的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过规划!从9题可以得出如下的信息:自身目前所最欠缺的素质,不少人认为是工作或实习经验,这种看法的人占到了调查对象的51.54%,确实现在在求职中工作经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然也有24.25%的人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自己当前所缺乏的,除此之外,大约有16%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加强,而5.5%的人认为自己还欠缺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17题不难得出,有18.19%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持乐观态度,24.25%的同学选择了顺其自然,而约有43.45%的人感到有一点担忧,只有10.11%的人感觉非常担忧。通过这几个题得出的数据分析可知:目前有不少大学生没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忧虑感不强,对以后的就业可能带来严重的困难!调查对象对各种职业的倾向及择业价值观

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倾向跟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约有34.74%的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国有企业工作,希望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工作的同学也占到了33.68%。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决定能为科研设计单位工作。然而,愿意在民营企业、学校以及其他工作单位的人却相当少,仅占到了8.42%。至于去基层或是到偏远地区服务,愿意去的人约有49.52%,而50.48%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不会去!对于工资的预期收入,有1.1%的同学希望是2000以下,选择2000-3000的人占到20.21%,大部分人约占32.34%希望是3000-4000元,而希望4000-5000以及5000以上的人占到了42.11%。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对各种职业的倾向相对集中,希望在国企工作,因为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被视为“铁饭碗”,这就造成了近些年来出现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大部分都挤在国有企业的门前,不愿去其他工作单位。而大部分同学对工资的要求的定位不准,基本上都偏高,与自身所能为公司创造的财富不相符,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许多人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者更有甚者找不到工作。而当今的招聘市场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公司招员不足而大部分人又找不到工作,这就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不足,而要求过高造成的。

调查对象对目前就业政策及就业状况的了解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6

亲爱的同学:

我们正在做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以便深入大学生的择业观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影响程度。本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并且对您的回答我们会绝对保密,所有问题的选项无正确与错误之分,仅供科学研究使用,期待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

3.您来自哪个地区?()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4.您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B.就业形势比较严峻C.就业形势一般

D.正常形势较好E.就业形势非常好

5.您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A.考虑过B.偶尔想想C.很少考虑D.到快要就业时再考虑.6.您的择业观念是()

A.一步到位B.有固定的收入先就业C.后择业不就业 D.继续深造自主创业E.其它

7.您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

A.国外B.沿海开放城市C.内地的省会城市D.中小城市E.其它

8.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民营企业D.外资企业E.其它

9.民期望的月薪是()

A.1000-2000B.2000-3000C.3000-4000D4000以上

10.您认为大学生择业存在哪些问题()

A.对自己的定位不清B.对社会认知不够

C.对未来目标不明D.对就业准备不当

11.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它

12.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B.不太了解C.不了解

13.择业时对您的决策影响最大的人是()

A.父母B.朋友C.不受他人影响D.其它

14.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B.更多的有关薪资和福利的信息

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D.更多的公司员工现身说法E.其它

15.您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多可选三项)()

A.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减少;

B.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

D.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

E.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

F.国家急需专门人才的重点部门和边远地区得不到足够的毕业生;

G.毕业生就业不够完善或不尽合理

H.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I.其它

16.您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哪些内容(最多可选三项)()

A.宣传和解释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B.制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安排计划;C.收集并发布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

D.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及开拓;E.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

F.毕业生就业状况(数量和去向)的统计分析;G.帮助毕业生推荐工作单位;H.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教育、讲座等;I.其它

17.您人为下列对就业程度影响如何(在相应栏内划√)

(1)个人的学习成绩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2)个人的实际能力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3)所学的专业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4)学校或教师的评价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5)家庭背景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6)社会关系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7)送礼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8)性别

A.非常不重要()B.不重要()C.一般()D.比较重要()E.非常重要()

(9)其它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7

一、调研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嘉兴学院10个分院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8份,回收率为68.4%,从性别比例上看,男生占38.2%,女生占61.8%;从年级分布上看,一年级占11%,二年级占62.2%,三年级占21.3%,四年级占4.5%,五年级占1%;从专业分布上看,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共有20多个本科专业;从生源分布来看,来自农村的占46.9.2%,来自城镇占53.1%。以上数据无论从年级、专业、生源及性别比例分布上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抽样结果的广泛性。本数据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0.88,信度和效度较好。

(一)自我认知分析

自我认知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我的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认识、评估与判断。在1368份调查问卷中,98.3%的调查对象在“你身为大学生有自豪感吗”一题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只有1.7%的调查对象认为身为大学生有强烈的自豪感。67%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同技术院校学生相比较的优势体现在“学习能力”、“接受知识速度”、“文化层次”等方面,86.5%认为大学生相比较在在“社会经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有所欠缺。6.5%的同学在认为大学生同技术院校学生相比没有任何优势。26.5%的同学对自身的优势不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很少存在自身优越性及自豪感,优越感是指人的优胜,超越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目前的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不再是早期的精英化教育,这种文化普及很少让人产生强于别人、优于别人的心理状态。但我校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大部分能够做到客观,基本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但缺乏全面性的评价,更少有从发展性角度出发看待自己,预见性地估价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有少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忽视自我的长处,缺乏自信,过于自卑。

(二)择业心态分析

调查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自主意识与忧患意识查。数据显示,3.6%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未来的职业从未有过确切规划,约62%的学生表示有求职目标,但不明确。仅有7.8%的学生自从进入大学就已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过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考研目的调查中,有30%的考研学生表示,自己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不想面对社会,由此可见,考研逃避就业的现象仍然突出。大部分学生对人生规划、求职目标定位比较模糊,有很多学生畏惧就业压力,逃避就业。大部分学生就业意识产生较晚,有些目标过于理想化,心理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

(三)择业价值取向分析

即大学在求职过程中,对择业价值的追求、定位、评价及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福利待遇好的单位的毕业生高达82.3%。35%同学表示,如果就业方向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薪水低一些也无所谓。对于地区选择上,89.9%的同学更倾向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只有2.5%愿意去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就业。76.3%的表示愿意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注重稳定性较高的工作仍然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59.2%的同学表示愿意到中小企业发展。对于自主创业的看法,49%的同学认为创业难,但实在没办法会考虑涉足;35%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具有挑战性,但愿意尝试,3.3%的同学表示自己已经在筹划创业项目,其中男生的比例要明显高过女生,此数据同比2012年有所增长。

二、应对措施

(一)深入创业教学理念

嘉兴地处长三角中的腹心地带,毗邻上海、杭州、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人文荟萃,交通便利。嘉兴学院坚持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据调查,目前在校学生,39.6%的同学在校期间曾做过兼职,2.6%的同学已经着手创业,开网店、创工作室、做外贸、兼职设计、做家教。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定义已经具体化,为此,我院已经创办成立创业学院,并开展创业园入驻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目前已经创业或正在准备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我校应将创业理念渗入到教学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很多同学有很好的想法,但缺乏相关知识,如金融、市场、工商、税务、保险等领域不了解,高校应聘请专业人士开设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同时树立榜样的作用,把创业型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我校独有的特色。

(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据调查显示,有53.2%的大学生认为择业信息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有56.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及早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71.7%的大学生期望获得择业技能培训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当前我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内容局限,与社会脱节,指导形式单一,没有为毕业生做好与用人单位的桥梁纽带,推荐毕业生和提供用人单位信息方面没有让毕业生满意。我校就业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措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高就业拓展能力还仍然较为缺乏,应加大改革,提高质量积极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做到德育优先,指导细化,服务到位,同时应加强反馈模式,及时了解学生动态,从中总结经验,优化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就业指导。

(三)转变学生择业观念

就业不仅是毕业生要考虑的事情,每位在校生都应尽早明确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客观、合理地制定就业目标。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择业时过分看重用人单位的性质、规模、工作环境及工资福利,很少考虑个人兴趣和今后的发展,更不会考虑用人单位的发展问题,这种陈旧的择业观必须积极改变。目前嘉兴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快速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操作便利,贴近市场,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更有可能为毕业生的成长提供机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更应鼓励学生从求职的开始就要把目光投到中小企业,努力抓住机遇,及早落实就业岗位,把目光放远,心态放平,才能做出好的成绩。

三、综述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显。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从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共根本上探索矛盾根源。结合我校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及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深入就业指导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固有择业观念,鼓励学生深入到中小企业中,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这将对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探讨并发掘嘉兴学院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及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养成的大学生择业观与其他高校相比较存在的特质与差别。探索大学生就业观与目前就业现状之间存在的相关度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总结规律, 尝试性地提出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养成机制、路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高玉峰, 张福喜, 刘海华.河北省大学生择业意识状况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 :28-31.

[2]、黄鑫琰, 余秀平.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155-156.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计算机类专业 求职择业心态

[作者简介]张文孝(1961- ),男,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学生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教学。(陕西 西安 71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04061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093-03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心态,提高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在计算机类专业本、专科的学生中进行了求职择业心态问卷调查。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1~4年级、专科(高职)1~3年级在校生,抽样情况见表1(各年级学生中男女生人数按4∶1的比例选取)。调查采取无记名、完全志愿签写、集体组织、当场测试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有效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生对目前总体就业形势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情况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调查中,有71.6%的学生选“形势严峻、就业难”,12.2%选“形势正常”,8.4%选“形势较好、就业容易”,选“不了解”的占7.8%。这一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对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客观方面强调的人多,而从主观方面查找的人少。在回答“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这一问题时,59.7%的学生选择“高校扩招,应届毕业生供给过多”;48.1%的学生选择“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32.2%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还不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28.9%的学生选择“应届毕业生心态不现实”;19.5%的学生选择“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有偏见”;16.0%的学生选择“渠道不通畅”;还有11.6%的学生选择“其他”。从主观方面查找原因的学生只有28.9%。

3.“考研族”的出现与连年的“考研热”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在对当前毕业生中“考研热”的原因选择中,有60.2%的学生选“就业压力”;17.6%的学生选“用人需求的‘误导’”;13.7%的学生选“个人追求”;6.2%的学生选“家长要求”;还有2.3%的学生未做出选择。

(二)关于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标准及其价值取向情况

1.看重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在薪酬问题上则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在“你认为大学生择业时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最多可选两项)”问题上,59.5%的学生选择“单位发展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37.3%选“自我实际情况”;22.2%选“薪资福利”;12.2%选“单位地域”;11.9%选“是否专业对口”。在回答“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哪些方面对你最具吸引力(最多可选三项)”的问题时,48.1%选“企业效益与发展潜力”;44.1%选“薪酬福利”;34.8%选“培训及提职、晋级机会”;33.5%选“企业性质和规模”;31.6%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6.7%选“企业文化及激励机制”;还有3.2%选“其他”。当问到“影响你择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三项)”时,选“未来发展”的40.2%;选“爱好/兴趣”的32.1%;选“企业实力”“专业对口”“区域”“市场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性质”“行业”的依次为29.5%、21.1%、13.2%、10.3%、9.4%、9.0%和7.9%。

2.沿海开放城市和外资或合资单位仍为学生的首选。调查中,我们发现沿海开放城市和四大直辖市是学生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域,选择的学生比例分别高达40.9%和22.9%。而在职业的选择上,30.1%的学生想“读研究生”;29.7%的学生想去“外资或合资单位”;11.1%的学生想进“党政机关”等等。

3.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是求职择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下列因素对就业影响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2;对“你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见表3;当问及“你在求职择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学生们选择的结果见图1;当问及“你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学生们的选择结果见图2。这表明,学生对择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专业知识排第一位(79.2%),个人能力排第二位(79.0%),学习成绩排第三位(58.4%)。

4.在对待下基层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心理。调查中,在回答“是否愿意到基层锻炼”问题时,51.7%的学生选“愿意”;15.7%的学生选“不愿意”;32.6%的学生选“无所谓”。在回答“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择“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占64.0%;选择“改造自身弱点”的占47.4%;选择“向基层群众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技术”的占37.3%;选“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占24.6%等等。而在回答“不愿意下基层的原因(限选3项)”时,选“怕被埋没”的占31.0%;嫌“工资待遇不高”的占30.5%;嫌“文化生活不丰富”的占25.4%;“怕专业不对口”的占22.4%;嫌“生活太艰苦”的占20.2%等等。

5.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选择结果依次为:专业水平(55.4%)、心理素质(47.4%)、适应能力(41.9%)、沟通能力(37.3%)、品德(24.0%)和组织能力(21.4%);对“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问题的选择结果,较多的是:专业能力(48.3%)、学历(29.9%)、所毕业学校(29.4%)、所学专业(27.9%)、潜力(23.5%)、社会经历(21.8%)。

6.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比较切合实际,对适应第一份工作比较有信心。调查中,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很强、强、一般、较弱、很弱的学生分别为4.5%、14.9%、52.2%、16.0%和7.2%;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非常清晰、比较清晰、不好确定、比较模糊、非常模糊的学生依次为12.4%、34.3%、30.5%、16.5%和6.3%;对能适应第一份工作很有信心、比较有信心、没感觉、不太有信心、很没信心的学生分别为31.9%、39.8%、13.1%、11.1%和4.1%。

(三)关于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急需了解的信息和急需提供的服务方面的情况

1.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依次为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25.9%)、提供就业信息(23.2%)、求职技巧培训(17.7%)、职业生涯设计(14.8%)、就业心理咨询(10.6%)和其他(7.8%)。

2.学生获取急需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是亲属或朋友。调查中,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你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哪类信息(限选3项)”,学生们选择的结果如图3所示;关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谁”,选择的结果见图4;关于“你觉得获得就业信息比较有效的渠道是那些(限选3项)”,选择的结果如图5所示。

三、建议

1.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矛盾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及理想信念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念。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他们树立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切实加强大学生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确定自己合理、科学的就业期望值,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准确把握自己的前提下,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地参与竞争。再次,要提高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自傲,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主动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规律,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并把它贯穿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入学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思想、适应性和修身养性教育。二年级的就业指导,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指导上。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要以正确的求职择业观教育为重点。四年级的就业指导,应重点进行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谭日辉.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基于2003、2004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2]任丽,窦胜功.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张文孝.“鸡头”乎?“凤尾”乎?——我院毕业生求职择业心态透析[J].高教研究学报,2005,38(3).

[4]文东茅.我国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问卷 篇9

亲爱的朋友: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花上几分钟时间参与本次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探索如何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途径,我们在合肥各大高校开展此项调查。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基本信息:

学校:专业:

性别:年级:

1、您对未来毕业和就业的心态是()

A、充满信心,凭自己的实力迎接挑战

B、镇定自若,有家人或熟人关照

C、心里没底,有观望从众等心态

D、有恐惧心理,害怕毕业就是失业

2、您认为什么时候应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毕业后的打算()

A、直接求职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E、其他(出国等)

4、择业时您首选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城市B、乡镇C、西部及基层地区D、国外E、其他(家乡等)

5、您择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A、工资及福利B、工作环境

C、未来发展潜力(包括企业与个人)D、其他(家人建议等)

6、您求职的月收入期望值是()

A、2000以下B、2000—2500元C、2500—3000D、3000以上

7、您希望今后在哪种企业就职?()

A、机关B、国企C、外企D、民营E、学校

F、科研单位G、三资企业H、自主创业I、其他(部队等)

8、在择业时,您认为下面哪个方面素质最为重要?()

A、人际交往能力B、专业能力C、思想品德素质D、业务能力

9、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

A、重视人才的程度

B、规范化程度和人文环境

C、发展前景和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

D、工资的高低和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10、选择职业时您会受什么因素影响?()

A、专业B、父母的期望

C、薪资待遇D、工作地点

11、您在择业时会把专业考虑得有多重?()

A、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对口

B、即使不与专业对口,也要与专业相关

C、不想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D、无所谓

12、您的求职渠道是?()

A、校园招聘会

B、家人亲戚朋友的介绍

C、网络招聘

D、其他(招考等)

13、您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下列哪些因素?()

A、学历层次和学习成绩

B、学校、教师的推荐

C、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D、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或有无相关工作实践经历

E、其他(实际动手能力)

14、你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用人单位要求高

B、毕业生就业期望太高

C、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人数太多

D、所学专业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E、其他(缺乏工作经验等)

15、求职过程中,您最希望了解用人单位的哪些信息?()

A、单位性质和规模

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

C、薪酬福利水平

D、具体工作部门与职位信息

E、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F、员工培训制度

16、您是如何看待对毕业生违约现象?()

A、违约是毕业生个人的事,很正常

B、代表个人的诚信度,违约是失信的表现

C、影响我校毕业生形象,应当适当制止

D、无所谓

17、假设您与一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又有另一条件更好的就业选择,您会(A、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前单位如实汇报,协商与其解约

B、还是坚持履行原先签订的协议

C、两边都拖着,走一步看一步

D、向学校就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

18、您对贵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9、您希望贵校能给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吗?

A、简历制作

B、就业市场需求分析

C、就业政策与程序咨询

D、求职困惑咨询

E、其他(面试技巧等)

大学生择业观_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篇10

调查时间:2011 年7 月20日——2011 年 9 月 1 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天马学生公寓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在社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改变大学生自身问题,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了解已毕业大学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我们于暑假期间在天马学生公寓进行调查,对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我选择了一部分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和部分即将毕业但是还在学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调查结果做出如下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尤其是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更是艰巨,如果说2009年时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有630万,还有那么多的往届的没有解决就业问题的,如此需要就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大学生择业就非常的残酷,招聘岗位少,竞争人数庞大,要想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变成了奢求。在调查活动过程中,通过间接渠道了解到,在专科学校中,平均每个班级至少有三四个人是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的,不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的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大学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跳槽现象频繁,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均不到一年就跳槽一次,更有甚者一年换三四个工作。如此频繁的更换工作对企业公司造成不少损失和麻烦,大学生诚信口碑欠佳,对就业造成一定阻碍。我所调查的××同学是2010年的毕业生,从09年末开始就业,到现在已经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平均做不到三个月,虽然现在的这份工作还比较稳定,但是他表示,在半年内还有可能更换工作。他还表示,其他毕业生的状况基本差不多。

毕业生过于频繁的跳槽对公司企业也带来不少麻烦。据承德市某电梯公司老板说,他们公司现在的员工是两年来培训的第六批。这其中不乏公司的因素,但大学生频繁跳槽是不容忽视的。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对就业的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比如全球次贷危机就让全世界不知道

多少人失业,而我国在特殊国情的作用下,社会状况对就业起着总体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另个方面:

1、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是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人口总数多,所以就连大学生这种专业

人才也开始遍地都是,专业也不再是优势。例如某专业社会需要岗位仅有三十八

万,而当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五十多万,再有累积的往年没有就业的,待岗人

数远远大于需要人数,所以那些没有竞争到工作的只好另谋他职。但是转移到其

他行业还是面临同样的状况,同时还给其他行业增加来就业难度。在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地情况下,过多的待就业人口总数对解决就业问题造成巨大的阻

碍。

2、社会政治经济形势

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大形势决定的。在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

好的情况下,就业还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的GDP依然保持正增长的形势,但对我国的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依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阻碍。所以,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迅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欧洲国家在过去的若干年的平均失业率都保持在8%

左右,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席卷下已上升到10%,而西班牙则高达20%,所以

政治经济情况的稳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二)个人因素

1、薪金

工资是每个大学生在就业时第一关注的问题,在我所调查的人群中,58%的已

毕业生把工资的重要性排在首,而工作性质、内容等问题被排在了靠后的位置。

毕业生对此做出的解释也很实际。“毕业了自己已经开始工作了,就不好再向家里

要钱花。工资太少连自己的吃住都解决不了,那上班的意义也不大了。”吴同学这

么说。确实如此。据我了解,在承德地区毕业生刚就业时的工资大多在1000元

—1500元之间,在消费较高的承德,这个数目也就刚够解决吃住的问题,而保定

地区大多在1000元左右。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即将毕业但还没有步入社

会的。当调查他们对工资与工作内容的要求时,结果与已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在这十多个人中,大多数把工作性质放在首位,而工资则放在相对靠

后的位置。这也显示了在校大学生与步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变,步入

社会后思想变得更实际,更注重显示问题,而在校大学生则还是比较有理想的。

但是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在工资问题上都是很重视的。可

以说工作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薪水,然后才可能去考虑其他,大家对薪水的重视是可以理解的。

2、环境(城市)

在毕业找工作时,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呢?是同

别人一样先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先寻找机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还是

就在自己上学的城市附近找工作,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出路似乎很多,但是

很难抉择。在我的调查结果中显示,31%的人的选择是去上海北京闯一闯,13%的人已经或者有意愿留在自己上学的城市,14%的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余大部

分是选择到其他较发达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对就业城

市是很重视的,都很希望到发达的,机会多的地方去工作。同样,在选择回到家

乡和上学的城市的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毕业生,通过社会的历练,他们的想法更

实际一些。而选择大城市拼搏的多为尚未毕业的和雄心勃勃的以及上学或生活本

就在发达城市的人。在21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6个表示现在或将来会争取在二

线以上城市工作,相对专科毕业生对工作城市的要求比较低。在这群人中,男生

要明显多于女生。大城市的优势不可否认,但是面对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还应

该是慎重考虑为好。

3、专业

在我的调查结果中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绝对大多数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对

工作内容是否与专业对口并不太在意,只要自己能胜任的工作都可以接受。白×

×是石油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做电梯销售的工作,刘××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毕

业的本科生,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当问她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满意时,她表示比较满意,因为现在工作本身就不爱好找,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本身就

不是很理想,何况自己还是女生,能有一份相对较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调

查的40个毕业生中,有19个同学的工作是与自己的专业毫不沾边的,12个同学的工作与专业有关系,只有8个同学是在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在就

业时不妨考虑一下除本专业以外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机会。

4、企业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的特殊优势地位,几乎所有

(除去家庭状况极其优越与坚持自己创业者)毕业生都希望进入国企或者事业单

位,这个当然比较难实现。但是在就业时,在企业规模的选择上,根据学历的差

距还是表现出了不同。本科学生多数会选择跨国公司,大的私营企业,或者在某

地区某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而专科生的要求比较低,基本属于只要能

有一份工资比价适中、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接受。

(三)其他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时,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父母亲戚的庞大的人脉网络,在解决子女就业问题上有很关键的影响。温

××的父亲在某银行工作,当温在上大学选专业时选择了金融,去年毕业,现在在她父亲的银行中做出纳。还有就是同学朋友的帮助。这基本算作是中国特色。

三、解决方案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国家在政

策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援助,个人因素是关键。

(一)摆正心态,降低身段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是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太过于自傲。非北京不去,非外

资不去,月薪太少不去,在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自己就阻断了自己的就

业出路。其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公司,只要把工作做好,实现自己

本身的价值就可以了。北京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如果自己非天人,去了也只

会被埋没。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可能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心学习,自我提高

很多大学生的毛病就是太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是人才,在工作中总是

有一种高姿态。这是万万不对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实所知甚少,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所以不能有太强烈的功利主义。

再有一年多我也即将面临就业的问题,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的收获就是脱

离社会之外,我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我可能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刚刚毕业,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应该本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中,要虚心学习,诚实守信,诚信的理念永远都不会过时。最重要的是,不是只有北京才能实现一个人的理想,那些有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在北京发展的,只要努力,在什么地方工作

都会有成就的。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您的学历是()

A 专科B 本科C 研究生D 硕士、博士您的家乡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中小城市

D小城镇您目前状况是()

A即将毕业B 刚刚毕业 C毕业一二年 D 毕业三年以上您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是否要专业对口()

A 是B 否C 无所谓您理想的工作环境是()

A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B 省会沿海等二线城市C

中小城市

D 回到自己的家乡E 无所谓应聘时您的薪金的最低要求是()

A一千元以下B 1000—2000元C 2000元以上D 无所谓在找工作时,您认为工资与工作内容、性质哪个更重要()

A工资B 工作性质、内容C 两者都重要D 无所谓

保定邯郸等保定邯郸等您更倾向在怎样的公司中工作()

A 国企B 外资企业C 国内大企业D 私人中小企业 10 您是否在意公司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

A 非常在意B 比较在意C 不在意 11 您是否打算长期从事某一单一职业()

择业观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就业影响因素;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

一、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就业的影响因素

就业问题涉及到多个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纵观相关研究,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出发给出不同解释。

经济学理论认为,除了传统的经济因素以外,社会偏好、阶级、性别、种族、人权、利益集团等非经济也是影响劳动者就业的重要因素,并将其纳入“工资-就业”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人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个人的工资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

教育社会学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又是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潜在条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制度中的职业组合和人力结构,而这一变动也必然影响到教育,必须通过教育制度改革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教育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其所需的人力资源。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很落后,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尚比较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非由于高层次劳动力总体供给过剩导致,而是由于一些结构性因素导致的相对供给过剩。

一般认为,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发展差异造成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从我国的产业结构看,过去30年里,我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发展劳动、资源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发展迅速,而像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高层次人才(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育明显不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导致人才的分布失衡,很多大学生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导致有效就业难以实现。而在西部地区,又存在着大量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大学生。如果东西部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话,那么大学生就业的空间结构失衡问题还将越来越烈。

其次,高等教育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结构错位。

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导致人才结构失衡。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由于教育体制的僵化,使得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明显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自愿失业选择的增加也是造成大学生低就业率的原因。

根据庇古(A.C.Pigou)(1959)的定义,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指不满意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 。对于这一部分失业者而言,他们既有工作意愿,也具备劳动能力,并且还拥有工作机会,但却因为对已有工作机会不满意而选择暂时选择失业 。造成自愿失业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 立法方面的原因;社会风俗习惯;工资福利方面进行的集体谈判不能达成协议;工人的个性执拗;为失业者支付的失业救济金过高,有的甚至比他们在职时获得的纳税后收入还要多,致使一些人宁愿失业,靠救济金生活;人们过分挑选工作种类和工作条件;准备升学以便将来得到更优越的工作;贪图闲暇与安逸,等等。

研究认为,大学生自愿失业问题与我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劳动力分割理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市场。第一市场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职业有保障、晋升机会多,诸如国家行政机关、财政预算的事业单位、上市公司、有实力的外资雇主等;第二市场相对于第一市场而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不稳定、职业没保障,晋升机会少。大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第一市场,但第一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有限,时常处于均衡状态,相对于毕业生总人数而言,进入第一市场的大学生不多。第二市场准入容易,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多,进入口径宽,就业容易得多。虽然就业容易,但其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稳定程度等远远不如第一市场。第二市场的流动性差,往往通过签定若干年的用工合约“捆住”大学毕业生,一旦大学生想跳槽,就得向雇主支付交易成本。因此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两难选择:第一市场进不去,第二市场不愿去。于是,选择自愿失业事实上是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下所做的理性选择。

二、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一)择业观

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择业”指通过一定的途径选择职业。相关研究中,“择业观”一般指人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然而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学者们对于“择业观”的具体定义方式有所不同。

在“择业观”概念的研究中,常见的角度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是从人生观的角度分析,学者们从这一角度对择业观下的定义为“建立在人生观形成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它是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其二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由于价值观表现为人们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能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认识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因此,把职业作为人们对事物之意义的评价对象来看,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们对职业能否满足的需用要进行认识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也有人认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是‘职业价值观,也称择业观,是人们对待择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 。

参考李荣华(2005)的定义 ,本文所采用的“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为:“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大学生择业观”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还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从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体应包括在校的所有大学生;从形成过程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从内容来讲,“大学生择业观”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主体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

(三)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

相关研究中,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择业动机、对择业的认知、择业途径、择业价值取向五个方面(李荣华,2005) 。

第一,择业理想,是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对自己将来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特长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等。

第二,择业动机,是个体的成就动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择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完满的结果。

第三,择业认知,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

第四,择业途径,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择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包括互联网、报刊杂志、社会职介机构、校园招聘等。

第五,择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对各种人生需要之重视程度的反映,也就是大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择业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对择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择业观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是大学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先导。其中,择业动机是大学生择业观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不同的择业动机,可以产生不同的择业目标、不同的择业认知、不同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此同时,择业动机和其他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制约影响。

三、择业观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内在因素。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择业观的形成将影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其次,择业观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

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直接因素。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择业观念存在的某些误区将会严重影响其就业机会以及就业质量。

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研究家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应和承受力大小,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

三是“就业不如创业”。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一些大学生简单的认为就业不如创业,却容易忽视创业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往往由于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等原因导致创业失败。

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一些学生可能被动的选择继续读书。每年参加考研的学生中,都有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热爱所学专业”,并且“愿意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等原因选择考研,而是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

此外,择业观也将影响学生的自愿失业选择。

尽管我国大学生自愿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然而从主观上调整大学生择业观也是解决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重要方面。既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普及化时期,那么就业也相应进入大众化、普及化时期。大学毕业生既要从精英就业的梦幻里走出来,也要从“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中解放出来,从而重新进行职业审视和就业定位。

上一篇:考研天津市考点考场座次查询下一篇:土地复垦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