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共11篇)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性质,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花费时间去背、去记忆就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现在的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否则很难从根本上了解到相关知识,更别说掌握这些知识了。而思维导图恰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应用思维导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对思维导图的基本认识
提及思维导图,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一种有助于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地图。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扩散大脑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已经被越来越为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关于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和分析
思维导图的确可以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践:
1.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一定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教材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归根结底,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只不过这种归纳是由难至易的,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宜于引用思维导图,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高一地理教材中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等教学为例,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极大的困难。基于内容的实际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思维导图。但是,对于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样非常简单的内容,往往是不需要应用思维导图的。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立足实际的教学内容,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的难易程度等。
2.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应用一: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将相应的关键词摘要和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的主要枝干提炼出来,然后逐步扩展开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程度,同时也可以有效探寻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最为感兴趣的知识点是哪些,便于教师有侧重点地展开教学。应用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众所周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将教师的板书内容做笔记。大量的文字让学生顾此失彼,甚至是只顾做笔记,而忘了去听教师讲课。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内容,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还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应用三: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记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个体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点完全记住,而且大脑的记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记忆———遗忘———再记忆———再遗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似乎就是记忆的容器,教师往往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恨不得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导入所谓的记忆容器中去。然而,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遗忘程度也非常高。但如果能采用思维导图的话,结果就不一样了。首先,支架式的图形本身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快捷地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去记忆。其次,思维导图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信息,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虽然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去思考,但是一旦完成,就很难遗忘了。所以,思维导图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为全面提升地理学习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已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当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最初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进行“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候,教师可以稍微给出一些提示,如气候为什么变化,怎么变化,影响因素等几个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立思维导图。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后的思维导图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可能是完全准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思维导图中欠合理之处,进而做出修改。等到学生逐渐熟悉了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独自去尝试建立思维导图。
三、结语
思维导图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并非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有选择性地应用思维导图,真正将其积极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让德,杨晓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12).
[2]梁晓康,廖锐星,杨美珠,周合兵,莫海洪.思维导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地理1(必修)》第一章为例[J].地理教育,(08).
一、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预习功课时,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预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预习后, 才能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不理解, 会产生很多疑问, 进而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 听课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也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很难做好这一环节。有的学生一目十行, 走马观灯, 而有的学生干脆什么都不做, 教师也很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难以达到预习的效果。而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预习,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因为, 学生必须要在认真预习的情况下, 才能完成一个思维导图, 教师检查预习效果。当然, 一开始的时候, 学生比较抵触, 有不满情绪, 认为教师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但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要求他们去做, 而且还要做得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多数学生就会习惯这一做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 有助于记课堂笔记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通过语言、图像和地理演示, 将课本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不但要接收老师的语言信息, 还要手脑并用。通过记课堂笔记或者绘图, 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要传授的地理知识。传统的课堂笔记不能体现关键词, 不易记忆, 比较枯燥无味, 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不能引起学生记笔记的兴趣和欲望。而思维导图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将所学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标注出来, 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并掌握该章节的知识体系, 并能快速抓住重点和难点。如必修1“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 在“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和“五种指向型工业”上用色彩鲜艳的文字或线条标注出来, 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理解这两个知识点基本章节的重点, 应该重点记忆。当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时间久了,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去做笔记。有的学生思维导图制作得比老师做的还好看, 思路也很清晰, 学生从中体验成功, 体验快乐, 从而更快乐地去学习, 使学习更高效。
2. 有助于复习
高考考的是学生的能力。就地理这一学科而言, 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原理去解释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因此,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在所教的学生中不乏有对地理课本知识背得很熟练, 但出不了成绩的大有人在。这一部分学生只会背书, 但不会用, 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在复习中, 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可以事半功倍, 高效地复习。因为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将每一个地理原理、每一章节、甚至每一模块的知识体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使知识更系统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特别是关键点用颜色修饰, 更能凸显视觉效果, 充分发挥信息的大聚合功能优势, 促进信息和知识的有效记忆。而且这种思维导图可用于每一章节的复习中, 亦可用于每一阶段考试的复习中, 还可用于整个模块的复习中。当然,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归纳整理复习内容, 效果肯定更好。
二、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高考特别重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才有可能形成,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用恰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而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能够体现各级主题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对“河流的特征及其成因”的教学中, 利用思维导图将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用一级主题展示出来, 还能将影响这些水文特征的因素作为次级主题表示出来。如将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弱等作为次级主题, 这样能使学生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透彻, 并且能将这种思维导图深刻在脑海中。在做到有关这类知识点的试题时, 就能很快调取这种刻在脑海中的图像, 迅速理解各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 教师教什么, 学生照单全收。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中,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 也就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自学某一块知识或某一案例, 然后分小组, 每一个小组将主要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制作出来, 这些小组成为一个整体, 大家齐心协力, 共同出谋划策, 给每一个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 教师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太好, 比较默默无闻, 也不善于表达, 但是对色彩敏感, 立体思维强, 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表达意识强, 有很强烈的色彩冲击感, 视觉效果好极了, 震撼了教师和同学, 同时也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心, 也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学会主动, 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思维导图的制作是小组每个成员共同讨论出来的, 集合了每个同学的智慧和努力, 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有利于学生区别地理概念
每一次地理考试后, 教师在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中, 都会提到学生对地理概念理解不清, 易混淆概念。的确, 对学生来说, 有很多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很难区别。如果借助思维导图中的图形, 代号和连线就能比较好地掌握地理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教师可以讲这些概念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边分析边展示, 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入地理的概念, 或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画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如学生经常将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的水系特征混淆。如果将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就比较容易发现它们的不同。
当然, 要使学生能够很自如地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教师必须做到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能使学生继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英国].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工具[J].智力丛书, 2012.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教育教学;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8-01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握全局和细节、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更为高效。具体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方面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学生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笔记形式出现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构建与扩展,从而得到一张所有相关的、有内在联系的清晰和准确的知识架构图,学生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将要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在课堂做笔记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记笔记,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容易记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由于采用图、线结合网状结构,更有利于加强记忆和复习巩固,使课堂学习更高效。
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中职生的学习内容,不能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理解,所以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思维导图的使用使这样的复习变得简单而有趣,通过对同一主题思维导图的多次绘制,不仅可以加强记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教师小结部分,学生用“思维导图”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教师板书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章结束,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学生会从整体理解各学科,做到胸有成竹。
二、教师教学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開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匠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训练可以提高的。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学工作对教师来说一直是最重要,如何把握课程的进度、搞清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都是教学工作中要考虑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从总体上来把握课程的进度以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使课堂学习效果加强。
三、师生互动交流方面
1、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可以让广大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记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思维导图工作的原理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它们各司其职:左脑司语言,也就是用语言来处理讯息,把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及品尝到的讯息转换成语言来传达。左脑主要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和显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右脑是将收到的讯息以图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左脑是一种理性思维,而右脑的思维方式是潜意识的,心理学家称这种情形为潜能。
传统教学往往在学生思维、笔记、甚至作业方面只要求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其实仅仅是利用了左脑进行思考,忽略了具有强大潜意识功能的右脑的开发。
逻辑框架结构虽然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但他也有缺点:首先,重点不突出。在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和面面俱到后,框架结构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整个框架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它全部记住才不至于遗漏什么,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记住这么多。其次,不易记忆。如上所述,人类记忆依靠左右大脑的协同合作才能高效运转,而学生在记忆框架结构的时候只能运用左脑,抽象的语言描述加上本来就难于理解的历史事实更增加了学生记忆理解的难度。再次,增加学生听课负担。在课堂负担本来就很重的课堂上,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的记下一课的课程纲要,如果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的不同段落,虽然内容不多,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再次,简单的笔记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传统线性笔记样式简单,平铺直叙,每天机械的重复一件事情不仅会使学生对此失去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疲倦感。
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克服这些缺点,思维导图的特点是:使用色彩多样的颜色;使用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同样以历史笔记为例:用思维导图记历史笔记可以鲜明的突出历史事件的主题,通过各个分支表示出课文的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符号、文字、甚至自创的卡通图画来加深对课文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且每一个关键词之间通过具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连接以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构成了一幅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完整记录历史事件,并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如下图1
三、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是学生的学,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规划教育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处理工作中的其他事物时都可以用到思维导图。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思维导图制作的新型教案,能够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教师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以下图片是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的课程设计:
从图片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不光是一张图片的展示,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教学设计,快速便捷,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直观简洁,当教师把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放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不光能迅速掌握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的看到教师思考的过程。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思维导图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搞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线索和因果关系。
再次、教学研究的助手。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合理规划教学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科学的记录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时反映课堂效果,及时归纳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表现,让学生跃然纸上,通过比较综合分析教学过程。
最后、教师的生活助手。目前,全世界有2.5亿人正在使用思维导图作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工具。教师每天工作繁忙,如果有思维导图作为记事的利器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以上举例提到的运用思维导图记笔记之外,思维导图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的整合。由于思维导图是以课题为核心的结构体,因此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整理,运用右脑强大的图形思考能力瞬间记住所学历史事件,根据导图之间的各种关系连线发现历史信息的内在联系,进而理清理路。
其次、构建知识框架。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关键在于自己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把零碎的历史事件像零件一样一件一件的装到机器上,既了解了事件本身,也使学生把握了整个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再次、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找出课程之间的联系,达到温习课程并且发现课程的目的。
最后、思维的过程的培养。中学课程中设计了很多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其中就有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放射性思维能力等。当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就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导图应用的注意点
思维导图优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善于开发它的优点,规避它的缺点,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首先、中心明确。一幅思维导图绝不能出现多个中心,任何子主题都应该围绕该主题展开。如大一统的汉朝讲到了汉朝初年的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课文的重点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但我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绝对不能把它作为中心,而仍然应该以大一统的汉朝为中心,之后再加以扩展。扩展出来后我们应该以加粗字体,放在显要位置,加彩色,甚至以较大的图片来提示读者,汉武帝的大一统才是重点,达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目的。
其次、运用图表。思维导图本身就是图,我们在绘制过程中应当发挥它的优势,在子主题上加上个性鲜明的图画、符号、连线、注释等,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自制的,原则只有一个,简洁明了,容易引起他人,或自己的注意,容易记忆。历史人物图片,历史事件图片,历史遗迹图片单独呈现时是零碎的,但当他们以一种系统的结构出现的时候那将是一幅活动的画面。
再次、思考。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在制图过程中必须要思考,思考的过程恰恰是思维导图优势所在,内容的联系,框架的构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清晰再现。无论是老师的准备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导图的历史再现功能都是非常独到的。
四、制作思维导图
以图2为例,首先确定主题即“秦王扫六合”。在纸张中心位置画框填图并写上主题名称“秦王扫六合”,思维导图要点一,要让读者第一时间知道图的主题,因此要把主题加大加粗配上秦王图片。之后画出本课的子主题: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每一个子主题配备顺序指示,子主题之间的关系用蓝色线条连接并标示关系。接下来再填上下级子主题,紧扣上级主题,是上级主题的具体内容。如本导图中“统一六国”的子主题是时间,君王,朝代,都城等。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地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是教师能够更有效率的备课、授课,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影响课堂效率的几个关键环节——学生的预习、教师的课堂精讲、课后的知识归纳总结等,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要素的组合运用,将各知识点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导独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关键词:教育教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理论的逐步完善,有很多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了课堂中,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下面将从思维导图的发展、运用、以及在课堂中运用的情况等方面介绍。
一、思维导图的历史:
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族群,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的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1971年Tony Buzan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和思维导图的概念。
二、什么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个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这些分支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库。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也让思维导图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简单的说,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开展人人生而具有的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在商业中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刑侦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刑警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准确地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加快破案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一样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教学质量。
四、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1.有利于教师高屋建领地把握化学新课程标准全貌。教师只有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理解、吃透,确教学的指导方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将一本书的内容缩在一张图形中,理解和参考起来方便快捷。
2.有利于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了选择更适合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例如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老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所以什么观点都可以写在上面,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实现了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让教师获得了个性化的成果,打印材料人手一份,供个人或集体参考和使用。
3.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具体做法如下:将课的主题放在图的中央,以中心发散的形式添加内容和教法。第一分支是主干知识,再进行二级、三级分支,为主干知识增加细节。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以放在图上合适的位置。第一次的书写如果杂乱无续,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整理,每一次的整理都有助于巩固所学和加深思考。这样的过程,按照传统方法,至少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而使用“思 维导图”仅用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还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不同色彩的使用,粗细曲线的变化,图形的美感、文字的字体使用等等创意,都增加了大脑的兴奋度,使教师既工作着又快乐着。
4.改革传统板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我们曾称“教师一支笔行走在课堂中”,而且仅是一支白粉笔。勾勒“思维导图”时大量彩色粉笔的使用,将白粉笔一统黑板的局面彻底打破。它把一长 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示在黑板上,最终学生以知识块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既提高了板书和笔记速度,又便于学生参考、复习、记忆。在实践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用于创意和构思时是自由、发散、随意的,但板书体现时必须要工整、美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也要有助于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传统的板书要占去课堂不少时间,因为有些无关的文字需要反复书写,而“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由于只需写出关键字和词,所以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5.在小结和复习时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加深理解和增强识记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应用
1.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几乎每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而且很容易出现记了这句,没听见下句讲的什么,如果教师在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授课,不仅节省了课堂中的时间,而且也方便了学生记笔记,提高课堂效率。有研究证明,人类记忆图表的能力比记忆文字的能力要强很多倍,所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笔记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去更好的进行信息分类,方便记忆。
2.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知识不断获得的同时,思维导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当有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被提出的时候,这促使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或者集中思维找出答案,也可以利用定势思维和创新思维,既尊重规律又在新的条件下进行变化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有助于学生提高复习效率。我们知道,其实有很多文字可以通过简单的图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难点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这样提高了复习效率,尤其是在准备高考的期间,提高学习效率是很重要的,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4.有利于学生摆脱“题海战术”。
5.利用“思维导图”,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和记忆, 提高核心概念的理解度。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引入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在学完一个化学章节或单元后, 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然后, 在全班学生中, 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 并由学生投票评选“思维导图”优秀作品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给学生积极的激励与评价, 同时进行适当的奖励, 如一本书、一本笔记本等, 提高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并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对于“思维导图”的思考
1.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不要过分地要求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 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思维导图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一种方式。在学科渗透上具有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思维导图的修改和增删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和学生可以将绘制好的思维导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展示和发布,例如课堂、网络等,这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
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现在还处于试验与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完全依赖于思维导图,就如同多媒体投影仪和幻灯片的应用一样,课堂上该有的内容,该解释说明的重难点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整合单元信息,或者联系紧密的几章知识点的整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在更多的教师的努力下能够不断加深和完善思维导图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不多见,在西方国家,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思维导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语法知识网络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章节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相关软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则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其次,它能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如在复习课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课堂容量,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法知识的网络。运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网络。由于电脑软件制成的思维导图具有便于修改、补充和保存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重复使用,定期进行复习,甚至将各个不同的语法点整合成一张更大的网。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三、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会话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因而小组讨论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为及时记录讨论结果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介绍上海”一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上海的不同侧面,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清晰有效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补充。
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及词汇积累进行分组,选择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有了提纲的制约,讨论紧紧围绕所选定的主题进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讨论整理的过程中各小组可以通过局域网交流讨论结果,互相借鉴补充,扩大了课堂容量。在讨论进行的同时,教师可将各组的讨论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补充整合为一个清晰全面的网络图,在讨论结束时及时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样,教师也可添加一些常用句型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这种学生间、小组间、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则使得这一过程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都受益匪浅。
显然,在经过这样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如:向外国朋友介绍上海,吸引外商投资,向旅游杂志投稿等),写作对象的不同(如:笔友,来访外宾,杂志读者等),写作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实践反思
1.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时多,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可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整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形成的初步成果(如学生自己整理制作的导图)组织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思维导图 (Mind Map) 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 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 它是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 运用画图的方式, 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解题思路等以放射性的形式勾画出来, 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 又能组织概念, 勾勒知识结构图, 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复习知识体系、理清解题思路等。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在表现知识方面不同于其他表现方式, 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的特征: (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中心或主题重点突出; (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主次分明; (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 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 (4)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不同的层次可以采用各种色彩及图形, 这样可以充分刺激大脑, 提高记忆力。
三、思维导图的应用
1. 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 通过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 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 并且前瞻性地预测教学效果。传统的设计提纲都是通过线性罗列条款, 这种方式既不形象, 又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整理知识, 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促使教师从整体结构上把握知识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课程的全景图。
图1是关于“初中物理科学内容”的框架设计, 利用“思维导图”把科学知识的教学结构表达得既充分又直观。
教师在头脑中形成“初中物理知识”的全景图后, 再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于图中, 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设计不同知识点的授课方式, 这样便于备课过程及教学设计的系统化、合理化, 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便于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
2. 有利于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记录和整理物理课堂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往学生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记录课堂笔记, 图2为“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传统的笔记方式。
这样“线性思维”的记录笔记, 学生如果不及时将课堂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话, 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或书本知识的机械复制, 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思维导图允许学生自由联想, 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 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 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 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 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图3展示的是“眼睛和眼镜”这节内容采用思维导图的笔记方式。
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 便于课后复习,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有利于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 然而在概念、定律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多数表现为当时明白理解, 过后就会模糊不清, 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 更不能够深刻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 缺少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构建。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 “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每个章节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 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 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 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 不仅会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 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图4是关于“声现象”一章的思维导图。
根据知识模块绘制思维导图, 有利于使用者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 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 可以提示知识重点, 搭建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能快速促进知识的整合, 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记忆效率的功效。
4. 有利于学生展现解题思路
有些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 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如果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析,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 而且能使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重蹈覆辙”。
如有一个小灯泡, 它的电阻值是10Ω, 在正常工作时, 它两端的电压是6V, 现只有8V的电源, 要使小灯泡接在这个电源上正常工作, 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从该题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要求该电阻的阻值, 有两种思路: (1) 利用欧姆定律; (2) 利用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R=R总-RI。再从这两种思路深入, 层层剖析, 找到解题的两种方法, 图5是分析该题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框架, 能优化学习过程,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 人脑生而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能力的特性, 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 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层次,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可把所学内容以树状结构表示, 记住关键词, 突出重点, 节省时间, 增强记忆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 运用思维导图, 可以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 既提高学习兴趣, 又培养创新能力,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实践中,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 可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渐渐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 思维方法凸显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始于灵感形象, 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 启迪学生的智慧, 也就是说思维导图训练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及其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教学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内容庞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毫无头绪。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各个知识点加以统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高中地理的正确学习方法,举一反三,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快速、广泛应用,以其思维可视化、教学综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述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伯赞首次提出了“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其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所具有的自然功能,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综合表达,其要求将各个知识点或焦点清晰地表达在中央图形上,分支呈现出从中央放射的状态,并代表产生的联想关键词,同时各个分子与主干形成一个具有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实际的应用环节中,具有重点突出、结构清晰的特点,引入教学活动后,在政治教学、数学教学等多个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充分调动了创造力,同时利用大脑对图像独特的记忆功能,有效提升了各个知识点的记忆效率,也有利于课堂互动,促进教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从而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数形结合,促进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统筹与理解
思维导图通过对知识点的可视化处理,通过对主干以及各个分支的观察,能够产生不同的想象,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高一新生而言,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在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尤为吃力。同时,高一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也相对较大,对于学生的考察也灵活多样。因此,高一地理学习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一地理所涉及的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地表形态的形成等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教学中的一点出发,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采用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产生联想,加强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大气运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赤道地区的大气运动作为主干,分别以南北纬方向作为延伸分支,不断扩展思维导图,从而使低纬、中纬与高纬地区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结合图像教学,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
2.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内容
在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思维导图动态化,是现代思维导图应用的常见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地图、数据等信息,而单纯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将地理知识以思维导图动态化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将思维导图的实际效果提升了一个层次。例如,在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地形的发展过程,继而要求学生依据所讲的知识点,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展现出更为全面、细致的思维导图,从而全面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
3.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变革,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拓展思考的习惯,进而举一反三,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思维导图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更新,通过不断联想的方式修正原有的偏差,思维导图的展示促进不同使用者之间的思维交流。例如,在工业地域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讲解后,要求学生画出对工业发展与集聚条件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进而及时修正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加强学生之间对这一模块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融会贯通与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举措,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充分增强学生对高中地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热爱思考的习惯,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缪以茂.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城市地理,2015(20):220.
[2]汤恩嫔.导图建构,思维光华: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13(8):157-159.
新教师教学0.引言
在我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应用,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在这种教学发展形势之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从思维导图的外在形式来看,它的设计呈立体状,有一个中心和无数的子中心,并总是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在这种分支链式的结构中,枯燥的信息从语言符号变成了容易识别与记忆的、彩色的、组织结构鲜明的图形。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认知领域具有多种优点,而将它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1.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能够使教师的英语教学设计、教材的编写等变得简明扼要。这是因为思维导图的层级组织结构给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提供了多样化的呈现顺序,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能够顺利地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各种逻辑关系,等等。比如,教师的教学内容中有“名词”这一知识点,那么就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将它的性质、分类、语法等清晰地、有层次地呈现出来[1]。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能够节约做文字记录的时间。因为在思维导图中,重点语法、词汇等具有了更高的辨别度,学生容易记住并加以理解,因此不必再做详细的解释说明。而课堂之外的学习利用思维导图也能够达到节省学习时间的效果。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各种知识点、大量的单词以及作文,所耗费的时间比较多;而应用思维导图则能够使概念、命题等的框架变清晰,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最后,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加强。共同建立思维导图之后,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都
能够自由地讨论而不受拘束,课堂气氛就被调动起来,而不再是以往那种沉闷的氛围。除此之外,共同建立思维导图还能使学生发现各自思维的不同之处,而在协商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2]。
2.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前端分析中。所谓的教学前端分析就是指对课程、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高中英语课程的特点。高中英语课程既是语言学科,又是文学学科,因而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意识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特点都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得到呈现。其次,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学生的特点。高中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知觉的目的性较以前得到提高,能够自觉地去按照教师的要求知觉相关的事物;二是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发展,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三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得到增强,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这件事情上。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教学目标。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包括掌握英语语
言基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四个动作技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上三个目标均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得到明确。
第二,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包括单词、语法、写作三个方面。首先,就单词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单词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以“fore ”为例,这个单词本身具有形容词、副词、名词三种词性,学生在记忆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词汇教学中,通过在fore 后面添加字母的方式,构成了新的词汇,比如foreman、foresee 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确了fore 的意思和词性,而且还拓展了词汇,同时记忆也很方便。其次,就语法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法教学。比如,在学习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SV 型、SVO 型、SVP 型、SVID 型和SVOC 型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分析句型词性和时态等,从而化难为易[3]。最后,就写作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普遍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而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写作思路,则可以使一个话题变得丰富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的作文。
第三,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教学策略包括课前准备、课上互动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首先,在课前准备环节要构建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而学生则要利用思维导图来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思维导图对新旧关系的直观性呈现使得课前准备与思维导图之间高度契合。其次,在课上互动环节要交流思维导图。在课堂的互动环节,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来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而为了使每个人的观点都得到清晰的呈现,就在讨论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导图的交流。最后,在课后反思环节要整理思维导图。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梳理与思考,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对教师而言,为了避免判断的主观性,可以参照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而对学生而言,则是在课后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
3.结语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的突破,广大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并将思维导图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不断挖掘它在其中的价值,从而增强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廖家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22 [2]蒲昱吟.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28 [3]郭晶.刍议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4(08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朱冬莉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中学 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图形思维工具,对发射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教育领域将这一思维工具引入教学中来,以使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而高中英语就是其中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的一门课程。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它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9-0226-01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朱冬莉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中学 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刊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摘 要 思维导图以其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领域当中,特别是数学领域,思维导图可以和数学知识完美结合。运用放射状结构,将知识点以一定逻辑关系放置其中,清晰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便于学习和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简明的讲解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如何绘制出一份完整的数学思维导图。然后给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积极作用,最后阐述了思维导图如何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1.1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模拟了人脑的神经放射结构,凭借形象化、具体化的图示展示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后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心智图”。它与人类的神经网络类似都是由内而外地向四周发散,最中心的关键图形类似于人脑的神经元,向外发散无数的触角一般的图形。它以图形并重的形式,使人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对学习者思维的开发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1.2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数学思维导图的制作最直接的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以一个概念、公式、定理或者词语等为中心,将与这个中心有关联的概念和公式逐级向下延伸,每一个子集主题的内涵和外延要一致,即上一级的概念要包涵到下一级或者上一级的公式或者定理可以推导出下一级的公式和定理,做到层次分明,主题明确。这种绘制初中数学思维导图的方法优势在于应用广泛,教师绘制方便和学生乐于接受、通俗易懂。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积极作用
2.1容易记忆和理解初中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需要不断积累和不断深化认识,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会用到以前讲过的知识,这需要学生能充分理解所讲过的数学知识点,能通过之前积累的数学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点。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将有关联的知识串联到一起,通过一定的规律或者逻辑,将新旧数学知识点很好地衔接到一起,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2构建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解答出疑难复杂的代数方程和几何图形问题,而是通过解答数学题培养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通过将数学知识以一定逻辑关系逐级向下传递,由最开始的抽象变成具体,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3建立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的特点在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且庞杂,所以学生需要自上而下整体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全面的了解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繁杂的知识点。数学思维导图呈现的树状知识结构将复杂的无序的知识按照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并且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补充到已经建立起的知识系统当中,同化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数学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完善和更新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初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对于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有可能学习新知识而忘掉了旧的知识或者出现只是关注不重要的数学知识而把重点知识忽略掉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所学知识全部在一张思维图当中体现,初中学生只要浏览这张思维导图,就能把围绕某一主题的知识整体联系出来,而且重点知识往往都在一级或者二级子题当中,不用事无巨细的将所有知识都一一完全熟练运用。学习数学也需要详略得当,熟悉、理解和掌握区分清楚,学习过程不至于非常枯燥。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之后,提升数学成绩易如反掌。
3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除在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外,还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学习数学要记忆很多公式和解题的方法,对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思维导图强大的组织和促进记忆的功能正好符合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知识时,通过思维导图,衍生出正方形与长方形两个干支,而长方形又可以衍生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以此类推,将前面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整合和充足,不仅能起到对现有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还能强化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此外,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点梳理清楚,便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欲望。如图1所示,该图涵盖了所有初中与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主题下面又分了很多子主题,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只需根据图表一一回忆即可,既方便又直观,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良好的辅助工具。
4总结
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通过图形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无形中也会减少学生的负担,增加学习的乐趣。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正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方面学生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能更加顺畅,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得到提高,最?K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课题“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5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际名校公开课,MOOC、云课堂等新的学习模式在我国引入,开展多样化,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竞争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长远意义。本文从系统解剖学教材的特点,思维导图在解剖教学和大学课程教学中目前的应用和价值、思维导图在我们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分析等方面讨论其应用的有效性和价值。
1大学本科专业系统解剖学教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按照人体九大系统描叙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我们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统解剖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的插图,学习目标、复习思考题、临床意义审核和修改基础上出版的,本书具有定位准确,实用性与适用性强、重视解剖学和临床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启发性等优点。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解剖学这门学科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的内容量大、在神经系统章节中更加抽象、难以理解、与前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由于解剖学教学课时减少,内容增加,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解剖教学中有效的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开发培养放射性思维,良好的师生互动等要求。
2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情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图形思维工具,其直观形象,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1],主要归纳为:○1注意的主题清晰地集中于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图形上向四周放射性分
○3分支由图形或者关键词构成,分支形成节点结构。我们以关键词或篇名或全文为“思维导图” 检索显示中国知网从2000年到2015年的发表文章数目呈指数增加,2000~2004出现数目很少,说明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在2000年开始起步。同样,以检索词分别使用“mind mapping” “mind maps”和“mind map”,在国际上以收录教育类期刊著称的ERIC (Educ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数据库,显示从1996年到2015年期间研究论文以倍数增长。国外对于思维导图的报道在高等教育水平较多,主要从教学方法,学习策略、认知过程、学习技巧、大脑解决问题等角度进行了探索。刘春红等[2]在教学实践中指出思维导图应用在中医药经典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林海瑞[3]认为在组织胚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Tarkashvand等[4]研究了采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对参加EFL考试32名男性和32名女性考试成绩影响。Tanriseven等[5]报道思维导图在职前教师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方面的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3 思维导图在系统解剖学的应用和分析
近期,我们利用张智勇[6]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本科临床新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评定的结果显示临床专业大学生自信心不足,低于标准常模,在女生特别明显,同时在2次阶段性解剖实验教学测验中学生考试成绩不容乐观,分析这种现象与大学新生学习效率不高等具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树枝式发散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学习Xmind软件思维导图制作方法与通过纸绘思维导图相结合方式,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喜好程度、及对引入新教学模式的适应度与态度等,在学院随机抽取2个班级(开展教学研究前2次小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进行一学期的实验课小班(50人)教学研究,期末考试后提取实验课成绩(满分40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思维导图教学)和对照班(传统教学)分值分别是36.20±1.71、33.71±0.98,T=-8.922,P=0.000。结果表明采用思维导图方式教学有明显提高实验成绩的作用。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除其具有自身的优缺点,笔者认为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存在布画空间有限,以至于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字体过小,此外制作过程不如手绘图灵活,结合手绘图应用于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Wheeldon, Johannes.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Using Mind Maps to Facilitate Participant Recall in Qualitative Research[J].Qualitative Report, 2011(16)2 :509-522 .
[2]刘春红,高恩宇,朱峰,等. 思维导图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J].中国中医药, 2015(13)5 :86-89.
[3]林海瑞.思维导图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應用[J].学园, 2014(23)1 :73.
[4]Tarkashvand, Zahra.Male. Learners' Vocabulary Achievement through Concept Mapping and Mind Mapping: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J].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2015,10 (7 ):790-798 .
[5]Tanriseven, Isil . A Tool that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Mind Map[J].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4,39(7 ):65-80 .
[6] 杨文利.临床本科专业新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228.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推荐阅读: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05-29
思维导图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11-10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23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11-02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10-08
思维导图教学应用06-05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06-05
工业设计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09-11
初中英语教学思维导图07-02
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