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防治试题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针刺伤防治试题(精选5篇)

针刺伤防治试题 篇1

一、填空题

1.、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HBV)的血液中含有()个乙肝病毒微粒。HBV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

2、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HIV)的血液中含有()的HIV病毒微粒。

3、发生暴露后感染: HBV的几率:()HCV的几率:()HIV的几率:()

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倍,高于HCV()倍。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倍

4、职业暴露的四个高危操作环节

将针头放入()时发生锐器伤频率最高、()针帽时、手术()时、医疗废物处置时()分拣等。

5、避免意外事故最有效的方法:()、()

6、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7、经血液传播疾病有:()、()、()、()

8、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小时

二、判断题

1、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必要措施有()

A、工作人员当皮肤直接接触血液、血制品、体液时应戴手套;当存在血液、体液飞溅可能时应戴防护眼罩和口罩或面罩,穿隔离衣

B、注意预防利器伤

C、防护用具仅在操作时佩戴 D、要对病人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E、以上都是

2、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包括()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D、受伤部位的伤口立即包扎止血 E、以上都是

3、预防利器伤的措施包括()

A、在有创操作时应光线充足,利器使用完毕立即放入利器盒;

B、注射器使用后严禁双手回套针帽,即使要回套针帽,只能单手操作; C、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D、手术中利器采用徒手传递时应仔细小心。避免扎伤。E、以上都是

4、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针刺伤试卷 篇2

选择题(每题10分

共10题)

1、针刺伤易发生环节(ABCD)A、掰安瓶时

B、拔下针帽时

C、抽吸药

D、抽完药物重新套上针头帽时

2、针刺伤执行全面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下面正确的是(ABCD)

A、禁用双手回套针帽

B、禁针头进行输液时第二次连接

C、禁直接传递锐器物

D、禁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筒;

3、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下列处理正确的是(A)

A、应当在伤口稍上方轻轻挤压,从伤口近心处向远心方向挤压 B、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2分钟

C、只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D、可以不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4、医疗锐器伤或粘膜受血液或体液沾染之后血液监测流程,下列处理错误的是(B)

A、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HIV anti(-),经过专家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HIVanti。

B、病人为HCV anti-(+)受伤者HCV anti(-)1年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C、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D、病人为HCV anti-(+)受伤者HCV anti(-)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

5、在针刺伤发生过程中乙肝病毒的多少血液足以感染乙肝病毒(D)

A、0.01ml

B、0.02ml

C、0.03ml

D0.04ml

6、有多少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感染(C)

A、10 种

B、15种

C、20 种

D、25种

7、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处理、早报告,由医院专门组织

(A)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

A、院感染管理科

B、护理部

C、总务处

D、院部办公室

8、医务人员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多长时间上报院内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开据化验单去检验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C)

A、12小时 B、15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9、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ABCD)

A、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薄弱 B、操作时心情急躁或紧张,注意力不集中

C、操作行为不规范

D、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

10、安全注射:由WHO提出,下面正确的是(ABC)

A、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B、对医务人员无害

C、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社会及他人无害。

针刺伤重在预防演讲稿 篇3

临邑县人民医院 孙圣静

自从戴上洁白燕尾帽的那一刻起,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就与各种各样的“针”结下了不解之缘。1ml再到5ml一直到60ml,从静脉采血针到动脉采血针,从输液器到输血器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各种各样的针头,也为我们护士带来了安全隐患,那就是针刺伤。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就在今年的2月份,我科收住一位发热原因待查的女性患者,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后来化验室艾滋病筛查,结果为阳性,又将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认。在等待结果的漫长几天里,全科高度重视,各项操作实行标准水平的预防,未避免患者及家属的恐慌,我们暂时未告知其病情,这在我们看来非常严谨的医疗保密措施和防护措施,却引起了患者的严重不满,她气愤的对我们喊道:“为什么别人输液不带手套,而给我输液却要带手套?就在护士准备进行穿刺时,患者将手抬起,针头不偏不斜将手套划破,万幸的是还没有进行穿刺,万幸的是划在了手套上。护士依然耐心解释道:您现在处于发热时期,抵抗力较弱,我戴上手套进行操作,对于您是一种保护啊!护士慢条斯理的解释,患者慢慢平静下来。1周后,患者确诊为艾滋病,转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

祖国医学重视治未病,那我们的针刺伤则要重在预防。研究发现安全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护士锐器刺伤。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躁动者适当约束。

对新上岗工作人员重点培训,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刺伤后的处理措施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职业防护。

临床操作中我们将逐渐实现钢针零容忍,逐渐向留置针、PICC、CVC、输液港转型,既能保护患者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又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进行各种操作时,利器盒必不可少的神器,且每个利器盒都有一个固定的小剪刀,各种针头用后及时处理,大大较少了针刺伤的发生率。另外,留置针中也有特殊的一类,拔出针芯后自动保护针头,不会刺伤他人。

对接触隔离的的患者使用三通阀,输液接头直接与三通阀连接,避免钢针出现。

动脉采血也是护士常见的操作之一,抽取血液后单手将采血针插入橡胶塞,用后连带橡胶塞共同弃去。

日常工作中也有了自己的小创新,将输液袋橡胶塞剪好,静脉采血针也可以安稳的插在橡胶塞上。另外还可以做到

1.静脉采血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 2.使用过的针头不要回帽;3.操作时戴手套。

4.医疗废物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打包前再次检查垃圾袋内有无针头,检查完毕后进行打包并签全名、记录打包日期,责任到人。

家庭病房科针刺伤应急演练脚本 篇4

一、演练时间:2010年04月23日16时30分

二、演练地点:家庭病房治疗室

三、演练事件:家庭病房科护士为病人张三拔针时,不慎被梅毒阳性患者输液的针头刺伤手指,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护士被感染。

四、演练目的:

通过护士被梅毒阳性患者输液的针头刺伤手指后,立即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及时上报职业暴露,提高了护士对职业暴露的应急能力。

五、参演人员:

演练负责人(解说):周凤

在班医护人员:责任护士孔祥礼、责任护士周凤、护士长郭照丽

六、场景布置;

输液架1个、输液装置1套、治疗车1辆,病历夹1本,生理盐水1瓶,碘伏1瓶,棉签1包,采血器1套,七、演练流

第一步:2018年04月23日16时30分,家庭病房科责任护士孔祥礼为病人张三拔针时,不慎被患者张三(梅毒阳性)输液的针头刺伤手指。责任护士(孔祥礼)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告知责任护士2(周凤)。

第二步;责任护士周凤立即用生理盐水协助清洗伤口,碘伏外涂。责任护士1(孔祥礼)与责任护士2(周凤)共同查看患者病历,发现患者梅毒阳性。

第三步;责任护士1(孔祥礼)立即报告护士长,责任护士2(周凤)电话告知院感科,遵院感科指示,立即为其采血,送检,定期复检,三个月做病毒排检,第四步;责任护士2(周凤)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提交院感科,一份交由护士长保存。

第五步:护士长总结、评价演练效果。

总结:通过培训认识到以下几点

1、医务人员了解职业安全与要求,针刺伤的处置流程及应急处理措施。

2、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针刺伤防治试题 篇5

------针刺伤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一个孕育着生的希望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用执着的信念,守望着生命的花开。在这里,我们用温柔的双手捧出生命的果实。然而也是在这里,我们在播撒欢乐与美好的同时,却又时常承受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伤害。——那就是出其不意的针刺伤,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针刺伤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科近一年来职业暴露发生的情况: 暴露总数:9例。

人员职别:医生2人,护士7人。

暴露方式:体液喷溅3例,锐器伤6例。

暴露部位:眼睑粘膜喷溅3例,手部刺伤6例。

受伤环节:操作中误伤3例,终末处理针头3例,患者不配合的意外伤害3例。发生地点:产房5例,手术室1例,处置室3例。还记得,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在助产人员的协助指导下一位乙肝大三阳的妈妈顺利娩出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随着助产人员熟练的手势,整个接生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处理胎儿脐带,胎盘胎膜娩出,检查软产道,准备缝合会阴,所有操作都显得那么的顺畅无暇,突然伴随着一声痛呼,时间仿佛停滞在那里,原来是年轻的妈妈因为突然受到疼痛刺激而舞动肢体致使缝合针不偏不倚地扎进了助产士人员的手指上。伤口挤压—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抽血送检—接种疫苗—上报院感科进行登记、随访,处理过程虽然及时完善,但是年轻的护理人员心头还是留下了一片阴影……

那只是一台司空见惯的剖宫产,却因为实习医生的技术生涩,缝合针扎进了主刀医师的手指,揪心的是,产妇是一位RPR阳性患者……

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不仅带给白衣天使们身体上的伤害,在精神上也承受了不容小觑的痛苦,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再次警觉: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从思想上入手,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培训,防护内容枯燥无味,操作繁琐,绝大部分人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提高学习成效,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环节,联合院感科人员采取现场提问、释疑、模拟演练等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根本上消除了医护人员的抵触心理,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强新进人员、低年资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及时做好沟通,避免操作时出现意外事件而导致发生的伤害。

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

上一篇:七年级班主任家长会发言下一篇:采购及付款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