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精选11篇)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内容为第一章第3节内容,课本内容精简,只是对一些多媒体现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介绍,如果全部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枯燥乏味,又不易理解,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课堂效率不高。所以在本节课的安排上,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

1、知道多媒体的应用,但是对多媒体的应用范围不了解

2、对概念的知识不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继续加深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现状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作用,客观分析和评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信息应用意识

四、重点难点

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作用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知识

布置任务:回顾“什么是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二)、学生实践,浏览以下网址 讨论交流:

1、视频技术及其应用;

2、数据压缩技术;

3、语音识别技术;

4、网络环境下的VOD技术。

(三)、多媒体技术的现状

1、音频技术:

包括音频数字化、语音处理、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例:多媒体声卡、电子记事本、声控玩具等。学生举例:如语音括号。

2、视频技术:

包括视频信号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播放 以及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和视频信号编码转换成电视信号等方面。

例:VCD、DVD、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网上游戏等。学生举例:电视卡。

3、数据压缩技术  JPEG标准 : MPEG标准: 目前已推出了MPEG-

1、MPEG-

2、MPEG-4,MPEG-7等。 P*64 :为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制定的标准。

4、网络传输技术

网络上传播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 : 1)、下载 2)、流式传输

(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一项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的边缘技术,它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拟与仿真、传感技术、显示系统等技术和设备,以模拟仿真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真实反映操作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环境,从而构成的虚拟世界,并通过特殊设备(如头盔和数据手套)提供给用户一个与该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的三维交互式用户界面。(1)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1)、沉浸性 2)、交互性 3)、想象性(2)虚拟现实硬件设备:

三维立体眼镜、数据手套、数据头盔、六度自由鼠标、传感器等装置。

2、多媒体数据库和基于内容检索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根据其可视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位置、运动、大小等,从图像库中检索出与查询描述的图像内容相似的图像,利用图像可视特征索引,可以大提高图像系统的检索能力。

3、通信技术

会话型 检索型 分配型 电子信函型

(五)、布置任务

上网查找有关数字化校园的介绍,联想你身边的校园环境,走访有关部门的老师,了解学校开展数字化活动的情总,以《我们的数字化校园》为题定一篇调查报告。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2

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简要介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式技术, 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支撑下, 实现对各种可以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传输, 并通过适当的硬件, 将传输的信息进行展示, 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共享。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 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在通信系统中的基本应用

在通信系统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数据信息、文本信息、视频音频信息等进行处理, 提高了信息总体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 并且信息传输的多样性也不断得到提升。例如, 在电视网络信息的传输方面,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现代学校上课, 大多数都是用多媒体教学, 并且现代很多网络课程, 都是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录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在信息传输方面的优势,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距离, 远程教育、微课等快速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发挥了很大作用。

2.3 在医疗影像系统中的应用

疾病检测、测量和分析, 细胞研究, 医疗网络等数据信息的传输, 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传统CT、核磁共振等影像图片均为二维图像, 不仅普通人难以看懂, 即使是专业医师, 在遇到复杂病情时, 也常对看片结果产生不同结论。现代基于3D技术的医疗影像系统, 能以更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病症, 为医患双方提供术前规划、沟通、讲解, 为医生提供复杂手术的术前模拟和术中导航等。可以说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尖锐医患矛盾。例如, 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传输3D影像实验室, CT等二维影像资料, 可以在数十秒钟内被转化为准确的三维模式。遇有复杂病情, 在3D立体影像的指引下, 能突破手术难点和原有极限, 提高手术成功率, 实现精准医疗。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景

3.1 机遇智慧城市的社区管理

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未来在智慧城市的管理过程中, 通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居民的信息, 例如家用电器、出行需求、购物需求、生活缴费、医疗保障、社区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复杂信息, 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析整理, 并实现和管理机构的共享对接。复杂的影像资料、庞大的数据信息, 通过利用设计合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能够实现对智慧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3.2终端的嵌入化与智能化

计算机与多媒体充分结合到一起以后, 将计算机芯片嵌入到一些电器装置中, 就可以促进智能化家电的实现。现阶段各种多媒体计算机的软件和结构设计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采用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算法等相结合的方案以后, 多媒体计算机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增强,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更高, 还增加了文字识别、汉字输入、计算机视觉等众多智能。

3.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发展

在未来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 会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在集成化的系统中, 实现信息传递形式的多元化, 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并且信息的处理方面, 会形成智能化、集成化的信息量和信息模块。集成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在处理大型数据库方面会更具优势。在高端医疗信息数据传输、气象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方面, 集成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硬件制造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在未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应用领域还会不断扩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军事领域、数据分析和社区管理方面, 都会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在物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人与物的链接, 都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不管是医学、教育还是在军事、气象领域,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 催生了一些新生的业态和产业链。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背景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魏海波, 黄浩.基于智慧城市理论的“智慧汉正街”架构建设与实施初探[J].科技展望, 2015.

[2]李春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3]兴乔, 赵晓宁.信息化整合和环境构建——以促进应用为特征的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 (之四)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高校;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显示其雏形,其主要通过投影、幻灯片、录音等方式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逐步用于教学。在此情形之下,诸多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纷纷引进多媒体教育技术,并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充分发挥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促进高校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分析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迫使相关科技人员加强对其的研究与探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据目前我国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在辅助教学方面存在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些许不足。

1.优势

首先,达到资源的高度密集,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终端为基础,对各区域的信息、资料进行截取和汇总。高校老师在此前提下,合理、有效选择资料、信息并制作、编排,用以课堂展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其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不断完善教育教学。

其次,灵活性较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育技术打破了学习形式以及时空距离的束缚,灵活运用至教育教学,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高效。

最后,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2.不足

首先,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应用时间较短的教学技术,诸多老师对其了解并不透彻,导致使用过程出现失误,未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目的。

其次,信息容量过大,学生完全把握困难。由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便利,导致诸多老师将大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导致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完全理解、把握知识点较困难。

最后,过于依赖多媒体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有助于教学的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学,导致诸多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老师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课堂上仅仅围绕多媒体进行教学,忽略实际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下面,笔者将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构建网络化系统。初期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是借助教学服务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目的。随着时代发展,该技术已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高校将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基础,不断完善教学教育。针对以上情况,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考虑现代通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健全的多媒体教育信息系统,将所有地区的教育资料进行汇总和编制,促进各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融合和综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高校而言,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提供,避免因计算机负荷超标而阻碍资源共享,达到教学效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设备实现智能化。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对教学设备和存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设备智能化是多媒体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教育教学走向更高的台阶。智能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和问题,使得原本简单的信息检索和收集功能得到优化,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动力,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教学功能实现全面化。语音系统和学生自控处理系统等均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初期仅是简单的单机处理,显得功能单一。为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建立教学功能全面化势在必行,达到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功能的全面化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这不仅是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一大进步。同时也为高校多媒体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四、小结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校发展带来新鲜血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改善,多媒体教育将以网络化系统、教学设备智能化、教学功能全面化的趋势向前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晓翼.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6-37+47.

[2]高川.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01-202.

[3]王智.浅析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电子制作,2014,11:125-126.

[4]项亚光,徐金山.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5:442-445.

作者简介: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4

ActionScript语言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ActionScript是近来颇受开发者追捧的客户端开发语言,是flash的脚本语言。从AS1.0到AS3.0,ActionScript语言已经得到很好的完善,语言的严谨度也提升到的极致,使得开发者在更多方面的发挥不再受限制。从传统动画到网络设计、流媒体软件产品,ActionScript语言使得flash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国内,ActionScript还将要做过一段长远的旅程。

【关键字】网络;流媒体;3D动画;客户端

在介绍ActionScript脚本语言之前,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Flash。

Flash 的前身是FutureSplash, 是早期网上流行的矢量动画插件。后来由于Macromedia 公司收购了FutureSplash 以后便将其改名为Flash2。它是针对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的专业软件, 目前, 它已经升级到Flash MX、flash CS3、CS4、CS5 版本, 功能十分强大。正是因为它采用了矢量图形编辑制作, 使得Flash 输出的电影动画(*.swf)具有文件小、效果好、图像细腻、对网络带宽要求低以及可无损放大等诸多优点, 从而, 深受广大电脑动画设计者和网页设计者的喜爱。可以说, Flash 已经渐渐成为交互式矢量的标准, 未来网页的一大主流。

自1992年Flash技术诞生以来,人类网络、媒体的发展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灵活的表现方式。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Flash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从平面动画到flash游戏,再到涉足网页表现,3D动画等等。而ActionScript是Flash的脚本语言。正是由于Flash中增加、完善了ActionScript,创作出来的动画才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简单的动画中,Flash按顺序播放动画中的场景和帧,而在交互动画中,用户可以使用键盘或鼠标与动画交互,大大增强了用户的参与,同时也大大增强了Flash动画的魅力。

自2006年以来,我国移动运营商们先后启动了基于移动Flash技术的手机动漫业务,并推出了自由享受多媒体动画、游戏、电影等各种娱乐项目的体验。基于ActionScript开发的企业在国内更是犹如雨后春笋,企业间的竞争也益发强烈,对ActionScript开发技术人员的需求也猛势增长。

ActionScript简介和ActionScript的发展史

ActionScript简称为AS,是Flash产品平台的脚本解释语言。该语言可以实现Flash中内容与内容,内容与用户之间的交互。AS的解释工作由Action Virtual Machine(AVM)来解释,AVM可以称之为AS虚拟机,类似于JVM,AVM是Flash Player播放器中的一部分。AS语句要想起作用是要通过Flash创作工具或Flex服务器将其编译生成2进制代码格式方可,而编译过的2进制代码格式将成为SWF文件中的一部分,被Flash播放器执行。AS1.0起源于ECMAScript标准,由于ECMA的语法的兼容性和Flash Player播放器的大小和渲染引擎的需要,AS可以称之为是语法来源于ECMAScript。

ActionScript与JavaScript结构类似,但是它的编程要容易得多,每一行的代码都可以简单地从ActionScript面板中直接调用。在任何时候,对输入的ActionScript代码,Flash都会检查语法是否正确,并提示如何修改。完成一个动画的ActionScript编程以后,可以直接在ActionScript的调试过程中,检查每一个变量的赋值过程,设置检查带宽的使用情况。ActionScript使编程学习者更容易理解面向对象编程中难以理解的对象、属性、方法等名词。

AS1.0是从Flash5的时代诞生的,这时的版本就已经具备了ECMAScript标准的语法格式和语义解释。AS2.0是在MX时代被慢慢引入的,而在MX 2004版本被开发者全面采纳。AS2.0的运行则是完全在Flash Player6以上的版本中才具备的机制。AS2.0在Flash6中都可以运行,是因为AS2.0语句在运行时(runtime)环境下仍然采用了AS1.0的模型。这也是骨子里为什么AS2.0的运行性能并不比AS1.0优秀的重要原因。AS2.0的编写方式则是更加成熟,引入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方式,并且有良好的类型声明,而且分离了运行时和编译时的异常处理。AS2在格式上遵从了ECMA4 Netscape的语言方案,但是并不是完全兼容ECMAScript标准。虽然基于AS2的开发方式从众多开发者眼中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AS2为了AS3.0的诞生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随着网络和相关IT用户对产品交互性和表现得而丰富性的越发强烈的要求,以及对网络速度的苛刻的要求,以及开发人员对代码执行效率的不满,ActionScript2.0已无法适应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为解决此问题,Adobe公司于2006年年中推出了强大的ActionScript 3 语言,和支持ActionScript 3 的新一代的虚拟机AVM 2。经测试,AVM 2执行ActionScript 3代码比以前的ActionScript 2 代码执行效率要快10倍以上。ActionScript3.0具有高度互动性、丰富用户体验及功能强大的客户端,是目前网络开发的迫切需求。AS3面向对象结构更好,从事AS编程多年来特别喜欢AS3改进的面向对象结构,AS3让代码更加模块化,可读性更好,扩展性更强。Adobe公司的Flash Player凭借其全球97%的桌面电脑占有率和跨平台的优势,成为了事实上的下一代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丰富因特网程序)主力。

AS3.0的规范已经出来了,而AS3.0也是未来Flash开发脚本的核心。AS3的播放器只有从Flash Player 8.5以上版本开始支持,也就是我们现在用到的Flex 2.0 Beta才可以对AS3进行编译的工作。AS3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它将全面支持ECMA4的语言标准,意味着AS3将具有ECMAScript中的Package/命名空间namespace等多项AS2不具备的特点。AS3将全面支持E4X,也就是支持ECMAScrpit for XML的标准。AS3将采用全新的AVM来进行解释,与AS1/2的AVM将完全不同。此外AS3的编译器也是完全和AS2的编译器有所不同。此外,AS3的API将更加直观,会去除很多容易让人混淆的部分,添加对ECMA全面的兼容性,目的就是让基于AS3的内容更加快速与强壮。

ActionScript的发展现状

如今flash已深入到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客户端开发、2D和3D动画、游戏开发,甚至随着移动媒体的深受欢迎,flash技术在移动数字产品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如今,Flash已经初步具备跨平台交互多媒体的特性,被称之为“最

小巧的多媒体平台”。

一、动画现状

最新数据表明,MACROMEDIA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有超过三亿六千三百万的在线安装用户FLASH PLAYER,他们可以即时观看FLASH动画内容。

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FLASH软件制作的电视系列剧“WHEN QUADS WON`T LEAVE”于加拿大TELETOON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北京小川工作室85集幼儿电视动画短片《棒棒英语》在中央7套节目播出,这是中国第一部用 FLASH制作的长片电视动画系列片。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动画应运而生,如今,数字动画、网络动画成为当今动画发展的主流,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成为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媒体业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有关机构测定,目前全国对数字媒体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15万左右。

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电脑、电视和手机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同时又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以电脑、手机等为传播载体的网站、动画、广告、移动客户端、flash游戏等在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和娱乐等企业、事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像互联网中网络动画的应用、游戏软件的开发,教学软件的开发、动画影院片、电影数字特技、电视动画片、电子图书等等。Flash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学习、娱乐、工作的需要,同时它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将会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且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flash技术的发展,如flash动画的3D技术。ActionScript在开发流媒体客户端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网络的广泛普及,受众之多不可同日而语。而ActionScript3在处理XML发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是对XML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支持,相对AS2.0有了本质的变化。由于采用了E4X标准,对XML的支持和操作非常方便直观,远远优于传统的XML DOM,XPath,从而更得到开发者更多的亲睐。

三、网络发展现状(出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我国上网用户人数:

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为【7704万,8196万】。

按上网方式划分:

专线上网用户数:2660万

拨号上网用户数:4916万

ISDN上网用户数:552万

宽带上网用户数:1740万

在国内,网络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网络等数字产品在国内还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预知,网络等数字产品在国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ActionScript的发展前景

1、应用程序开发:由于其独特的跨平台特性、灵活的界面控制以及多媒体特性的使用,使得用Flash制作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与用户的交流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方式都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某些功能可能还要依赖于XML或者其它诸如javascript的客户端技术来实现。

2、软件系统界面开发:Flash对于界面元素的可控性和它所表达的效果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对于一个软件系统的界面,Flash所具有的特性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口。

3、手机领域的开发:手机领域的开发将会对精确(像素级)的界面设计和CPU使用分布的操控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更广泛的使用空间。事实上手机和Pocket PC的分界已越来越不明显,开发者必须为每一款手机(或Pocket PC)设计一个不同的界面,因为它们的屏幕大小各有不同。当然软件的内核可能是相同的,所要注意的是各类手机CPU的计算能力和内存的大小。这无疑是些很苛刻的要求。

4、游戏开发:事实上,Flash中的游戏开发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尝试。但至今为止仍然停留在中、小型游戏的开发上。游戏开发的很大一部份都受限于它的CPU能力和大量代码的管理。不过可喜的是,如今Flex、和flash提升了项目管理和代码维护方面的功能,使得程序更加容易维护和开发。

5、Web应用服务:随着网络的逐渐渗透,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应用设计也开始逐渐受到欢迎,并且一度被誉为最具前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开发者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服务器后台处理能力和架构上,并且将它们与前台(Flash端)保持同步。

6、站点建设:事实上,现在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了使用Flash建立全Flash站点的技术。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界面维护能力和开发者整站架构能力。但它带来的好处也异常明显:全面的控制;无缝的导向跳转;更丰富的媒体内容;更体贴用户的流畅交互;跨平台和瘦客户端的支持;以及与其它Flash应用方案无缝连接集成等。

7、多媒体娱乐:Flash本身就以多媒体和可交互性而广为推崇。它所带来亲切氛围相信每一位用户都会喜欢。

总结: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5

(2)网络数字同步系统和IP网结构。目前,光纤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信息业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信息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将IP业务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在以光纤通信技术为前提下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时,需要在IP业务的支持下,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完善,那么,网络数字同步系统和IP网结构则是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尤其是SDH和ATM的研发,应当在IP业务的支持下,使得网络数字同步系统和IP网结构更加健全[5]。由于在IP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光纤通信技术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光纤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IP网结构的完善是主要趋势,而且IP网结构也是未来的主要业务[6]。

(3)大容量的系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纤的传输量深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为了使得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有良好的发展,应当对光纤传输量加以完善。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大容量系统进行开发,因为普通的电信复合系统在扩展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而光纤宽带的利用率较低,所以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对大容量的光纤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单一的光纤通过在不同的波长光信号下进行传输,进而使得光纤传输容量得到大幅度提升[7]。

4结语

由于光纤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计算机和广电等领域,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其他方面提供保障,应当对光纤通信技术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加强对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进而提升光纤通信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相军.浅谈当前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4):289-289

[2]董潮云.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信号通信,(1):237-238

[3]姚志刚.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探讨[J].中国新通信,(4):68-69

[4]宋振华.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11):165

[5]杨晓天.浅谈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新通信,(9):27-27,28

[6]王树占,李娟艳,王佳敏等.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5(8):149-149

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篇6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未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无线通信的相关概念

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红外线、微波等)借助信号调制、解调设备(基站、路由器等)完成信息传播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与有线通信的区别在于,对于定点通信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所以一般也被称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了电磁波信息不回受到束缚的原理而开发出来的,具有传播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势,在当代的发展十分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现状分析

无线通信技术在当代的发展十分迅速,自无线通信技术出现以来,在技术和应用效果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只能够支持人们进行无线语音通话;第二段无线通信技术则可以在第一代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做到数据的传播,但是在传播速度、质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能够进行简单的网页、邮件、短信的传输。第三代通信技术在数据和语音传播上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直接完成大体积的视频、音乐等文件的传输。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4G)则可以与WLAN技术联合,拥有非常大的带宽,能够支持用户直接进行视频聊天或者电子商务等工作。通过对无线技术的展历程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随着移动通讯的广泛普及,无线宽带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4G技术就是无线网络宽带化发展的一个代表,其上行20Mbit/s,下行100Mbit/s的速度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的通信业务需要。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公司和研究人员在拥有更快速度的5G通信网络技术上加大了投入。在5G通信网络技术中,主要运用的关键技术有:(1)高频段传输技术,由于高频段的电磁波传播受到环境以及传输距离的影响较大,所以如何提高高频段的利用率是当前5G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全双工技术,与传统的全双工技术不同,5G技术下的全双工是指同频的双向传输技术,该技术能够打破频谱资源的限制,使频谱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3)直接通信技术,通过5G技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能够充分发挥频谱资源的效用,对于物联网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1SDN和NFV成为5G平台支撑技术

由于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并没有实现网络的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的完全分离,从而无法对网络硬件资源进行统一控制和动态调整。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核心技术OpenFlow则可以实现两者的分离,从而灵活控制网络流量使网络变得更加智能。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可以对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改造,从而对网络中各节点的功能进行重构,同时还可以对网络硬件基础设施进行改进,使设备成本得到降低。因此,这两种技术都会是未来5G网络平台的支撑技术。

3.2网络实现动态切片

随着人们对于无线通信业务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未来5G网络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所以未来的`5G网络技术会向动态切片化网络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人们多样化的需要进行满足。网络切片是指通过虚拟技术将物理网络切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都可以进行网络功能的定制化裁剪,然后将这些虚拟网络编排为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通过不同切片的功能不同,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控制,从而满足不同通信场景的不同需求,是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用户体验得到提高。

3.3网络能力深度开放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强调重视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体验作为产品的中心理念,无线通信技术也是如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会通过加强网络的开放性,在网络服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并使用户、网络服务以及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得到加强。可以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能力,获取全面的网络资源信息,使5G网络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对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实现根深层次信息共享,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用户体验得到巨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该技术未来的发展上,会向着技术融合、技术创新、技术互补以及个体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从而使人们对于无线通信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瑾.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6):94-94.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7

一、调查目的

针对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了解各企业的现状, 人才需求状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状况, 从而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河源的各中小企业。

三、调查内容

对各中小企业的行业、产值等进行比较、统计, 对各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 具体地感受和了解多媒体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了解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领会多媒体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

1. 现状调查结果

据统计:2010年, 河源市各中小企业共有37639家, 总产值为28.03亿元, 占社会总产值的16.4%, 占工农业总产值22.3%;各中小工业产值12.3亿,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8%;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15278人, 占全市劳动力的9.6%, 占剩余劳动力的26%以上。各中小企业结构上以个体企业为主, 2010年个体企业产值为13.16亿元;行业上以工业企业为主, 2010年中小工业产值为12.33亿元。各中小企业布局涵盖了五县一区的范围。

从东源、忠信等几个县镇的发展情况来看, 各中小企业基本上均可归入下列几种类型。

(1)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 主要的形式有“小庄园”、“公司+基地+农户”、蔬菜基地、水果基地。

(2) 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的工业企业, 以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与外商合资合作形成的外向型经济, 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

(3) 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之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各中小企业布局分散, 遍地开花, 没有遵循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 造成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严重脱节;且多数企业资金少, 产业规模小, 缺乏特色优势, 难以形成产业效应, 造成产品成本高, 市场难以打开, 资源使用浪费。

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安置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都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况, 其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高新产业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从1995年到2010年,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3%, 而高新产业中IT行业更是以每年35.1%的高增长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10年增长到155.4万美元, 占全河源外贸出口的27.9%。2010年, 高新区发挥科技优势和科技孵化功能, 预计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 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亿元, 完成GDP25亿元, 年内招商引资6亿元, 至少有3个过千万元的签约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达到45%;引进孵化企业15家, 孵化率达到10%, 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亿元。服务业会以6%的增长速度发展, 工业会以3.2%的增长速度发展, 而农业将会以每年0.61%下降。目前河源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结构企业在127家以上, 年产值195—236亿元。到2015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增加24.6%。

2. 行业调查结果

根据对河源大大小小325家企业的调查, 河源的各企业所占有的行业百分比如表1所示:

3. 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在行业统计需求的基础上, 我们走访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得出如表2所示的人才需求情况。

由此看出, 三大支柱行业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招聘中始终处于前3位。

另外, 我们还从中抽出一部分受调企业未来三年人才需求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初步得出: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6660人。其中最紧缺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92.8%, 而高级技术工人所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比重最大, 占37.36%;只有2.2%的受调企业把大中专毕业生作为紧缺人才。这说明随着河源市重大项目的推进和重点企业的发展, 高端人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项目顺利实施和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从另一方面调查即通过对河源市中等及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调查、统计 (表3) 显示:职业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 (80%以上) 从事计算机广告、多媒体动画设计、与技术支持、平面设计、策划与创意人才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 处于最低端位置, 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 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4.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 普遍存在的问题

(1) 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历史原因, 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趋同,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缺乏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 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问题。同时, 由于各中小企业大多数分散在乡镇和自然村落, 不能很好地共享公共资源和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 又存在着地域调整的难题。这些问题都带有累积性、全局性, 因而调整工作进展缓慢。

(2) 技术设备落后, 产品有待开发更新, 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绝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3) 近年来河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但还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

(2) 解决策略

(1) 中小企业应提高企业员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不断完善其网络功能, 使其随时与世界保持同步, 把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融入到地方特色的文化中来, 从而更好地推动河源经济的发展。

(2) 对于符合河源人才结构的企业, 河源市政府应出台帮扶政策, 实施严格的评估和奖励、惩戒机制, 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3) 根据河源本土和地理位置的特点, 应积极引进发达城市的发展理念, 从企业商的投资到学校的人才的提供, 除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之外, 更重要的是河源企业或学校自身的符合时代的理念及发展。

五、结语

河源的经济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 多媒体技术人才的欠缺推动了多媒体技术专业在高校的开设与壮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遍及河源各个中小企业, 并成为引进人才的一大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军, 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1, (2) .

[2]赵钧铎.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10.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8

摘 要 广播类新闻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大潮中发挥自身专长、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广播类新闻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据此,本文将就广播类体育新闻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对其挑战进行分析,对广播类体育新闻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广播新闻 体育新闻

一、广播类新闻的特质

(一)时效性强

广播类新闻节目能直击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捕捉、报道新闻事实。与其它大众传媒相比,它无需复杂繁琐的制作流程,发布信息程序少、速度快,基本上可以实现与新闻发生同步。

(二)传播范围广,渗透力强

无线广播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传播地域大、覆盖广阔,不受地形、地势阻挡。广播类体育新闻使用语言传播新闻消息,听众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自由灵活、伴随性强的特点,使广播类新闻不受接收者时空限制,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

在某种程度上,声音比文字的表现力更为直接、传神,更具感染力。有声语言传播在使传播者与接受者共享信息的同时,达成某种共识,从而传递情感,使对方感同身受。

(四)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广播类新闻使用无线电波传递新闻消息,如遇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电力中断时,仍能持续传递消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对于断电、断水、断信号的当地灾民来说,广播则是唯一的传递消息的媒介。

二、广播类体育新闻发展特点

(一)信息保存性差

由电波携帶的声音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只能即时收听。这种“一次性”、“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得广播类新闻很难再传播,令新闻信息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广播却是一“播”而过,过时不候,如果当时没听清、没听懂,也无法寻根究底,只好作罢。

(二)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古板拘束

广播类体育新闻存在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古板拘束的问题。雷同的播报方式,降低了新闻事件的独特性、唯一性,无法吸引听众注意;还会使听众产生负面情绪,失去收听人群。

在节目形式上,大多数广播新闻按照先国内再国外这种由近及远的播出顺序,播出顺序固定化会使听众产生审美疲劳,逐渐走向呆板。

(三)受众数量难以得到确切统计,缺乏明确的受众定位

收听率的高低客观上反映了节目是否受到听众的欢迎,节目制作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没有确切的收听率作为参照,无法根据市场变化来及时做出调整,使得我国广播类体育新闻节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另外,受众无法得到确切统计使得广告商无法确定广告是否有效投放。每个产品广告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强调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同时,广告商强调听众群体的稳定性,通过加深听众对产品广告的印象,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从而最终购买广告宣传的产品。

三、广播类体育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建议

(一)类型专业化,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如何加强广播类体育新闻节目竞争力,避免产品同质化,需要广播类体育新闻节目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在市场定位中,关键环节就是锁定目标消费人群,针对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设计节目内容,进行节目编排。

广播类体育新闻节目应当开辟出一条由“大众”变“小众”的道路。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消费需求特点,合理编排新闻。例如,在清晨,针对匆忙赶路的“上班族”,广播类体育新闻应当安排重大体育赛事的要闻回顾以及今日体育要闻看点,方便“上班族”及时了解国内外体坛动态;在午间或晚上,则应多安排重点专题报道,深化体育新闻事件,形成追踪报道,吸引广大听众,实现真正的“一对一”式的传播。

(二)增强本土化,回归平民生活

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人们总是更多地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变化,关注这些变化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随着国内专家学者和广播业界人士对广播类新闻节目认识的深入,广播类新闻逐渐意识到本地新闻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增加本地新闻在整个频道中的比重。

在信息时代,广播类新闻节目应该立足当地,回归平民生活,打造具有本地个性、区域特色的品牌节目,拉近广播类体育新闻与百姓美好生活之间的距离。

(三)融合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

融合新媒体特有优势,弥补传统媒体自身不足,成为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广播类新闻都开通了网络热线、微博,主持人可以随时看到网友的评论,选择其中有特色的进行播报。

广播类新闻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点播系统来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单向收听的模式,将优秀的电台广播节目纳入网上点播数据库系统。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广播转瞬即逝的弱点,使受众可以对新闻信息随时检索;另一方面,可以使优秀的广播类新闻节目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宏.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丁俊杰,黄升民.中国广播产业报告——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3-16.

[3] 黄学平.广播收听率调查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1-96.

[4] 兰苓.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6-108.

[5] 鲁景超.用声音传播——人民广播播音7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1-35,79-88.

[6]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

[7] 刘玲.把握广播新闻互动式节目的向导[J].新闻爱好者.2009(10).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9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左成亚

班级:B机电092班 学号:0910106226 摘 要:机械电子工程又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首先讨论有关机械电子工程的一些名词定义和涵义,其次,以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柔性自动化系统为主线,介绍机械电子工程发展历史;第三,阐述机械电子工程的共性关键技术,特别强调了电子测控系统的作用;第四,探讨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五,提出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原则。关键词:微电子传感器;调理电路;测量系统;系统数学模型;系统动态响应;系统频率响应;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电动机运动;微处理机;输入输出接口;计算机网络;PLC控制器;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 机械电子技术的概述

“机械电子工程”来源于英文名词“Mechatronics”。这是由日本人首创的一个新词,它取了“Mechanics(机械学)”的前五个字母和“Electronics(电子学)”的后七个字母组合而成,X涵义是机械与电子的集成技术。在我国通常译为“机电一体化”。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普遍把“Mechatronics”定义为“在设外产品或制造系统时所思考的精密机械工程、电于控制以及系统的最佳协同组合”。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究所于1981年提出:“Mechatronics心这个名词乃是在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总称”。这—提法体现了“机械电子工程”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2.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

2.1国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又称初级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并使之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第二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第三阶段,各国均开始极大关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

198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先进机电一体化学术会议,是机电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标志,各国政府也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目前,日本和美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商务部曾发表过一份关于日本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报告,对日美两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超前开发与形成产品等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除机器视觉与软件外,日本的基础研究与美国是可以比拟的。当前,他们都将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触觉和人机对话功能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列为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相关技术。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工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量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是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

(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3. 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3.1智能化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3.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3.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3.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机电一体化是在与其相关的基础学科的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是许多科学技术相互交叉,互相融合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各学科相互融合进一步深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要学习好机械电子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乃至精通这门学科,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业渠道才会广泛,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专业技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UJ.机电工程,2005,22(12):60~63 [2]王福元 倪骁骅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办学现状与分析 2007•07•3

[3]冯晓云 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94~96 [4]苏文平,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Ⅱ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21~124 [5]徐创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改革探讨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6(1):32~33 [6]黄莜调 吴玉国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 中国冶金教育 2005.4 [7]姚莉,陈炯 机电工程学科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机电工程2005年第20卷第5期

机械电子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8]Lyshevski S E.Mechatronic curriculum—retrospect and prospect[J].Mechatronics,2006,12:195—205.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10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论

文)开题报告

目 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系(院)化学化工学院 年级2010级 专 业 化学(师范)班级 一班 学生姓名 杜岩 学号 101050149 指导教师 李荟 职称 副教授

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四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多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教案 篇11

关键词:中职生 多媒体技术 教学 误区 改进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有着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急于求成、缺少恒心和毅力、喜实践厌理论等问题;同时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大多生性活泼,没有太多的心理顾忌和思想牵绊,更加具有创造性,只要教师与他们真心交流,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师生心态都会很放松。

因此,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传递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样丰富的信息,将在黑板上难以表达的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各类信息,图文声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开展充满感染力的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分析

在现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老师将多媒体课件做得色彩鲜艳、内容花哨,在一个版面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颜色,或者是穿插一些无关教学的图像和动画,或是滥用一些变化多端的声音效果,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眼球。殊不知在中职生的课堂上,这些色彩和动画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导致教学内容被忽视,反而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师在制作中职生课堂教学课件时,应当掌握色彩与陪衬元素的恰当运用,让主题内容更加清晰而突出,要明白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突出教学内容才是根本。

二是在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室中,通常都使用投影仪屏幕来放映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时,为了让屏幕上展示的课件内容更加清晰可见,往往需要一个光线相对较暗的环境,有些老师会直接把窗帘关上,不注意多媒体教室中灯光的调整和控制。这样的环境对中职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对于那些学习较被动的中职生来说,坐在一个昏暗的多媒体教室里会让他们昏昏欲睡;而对于那些学习较为主动的中职生来说,如果他们想看看教材上的内容或是做些课堂笔记会比较费劲,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网络上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很大便利,很多老师会到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或视频。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中职生的差异性,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许有的中职生能接受,有的则不能,生搬硬套只能使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基础好的学生掌握了,基础不好的学生会越来越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时,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知识目标,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多的耐心和应变能力。

四是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对教师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一些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件的开发制作,这样势必会缩短教师在教学内容研究上的时间。做好一个课件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但这不能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否则就成了本末倒置。

五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督促和提醒,一节课下来,老师可能要对学生进行多次督促。而如果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由于教师需要不时操作、控制课件的播放,这样就限制了教师的活动范围,教师无法随时走到学生当中去观察学生的动态,与学生及时互动。所以在多媒体教室中,很多中职生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和管理,自然就松懈了许多,本来学习就被动,这样学习的动力就更不足了。

六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多样,使得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也随之增加。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人人弃之,然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也会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由于师生间的互动减少,教师只是播放课件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人灌”变成了“电灌”,多媒体成为了教师“折磨”学生的现代化“武器”。

二、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几点建议

要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职生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进。

1.化繁为简,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教学内容本身,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多媒体课件显然是不现实的,且普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又受到了课件制作要求高、课件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如何来解决这个困难呢?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途径来获取资源,比如到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课件或视频,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稍加改动,或使用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使用轻松易学、实用性较强的Powerpoint软件,虽然它没有专业软件Authorware、Flash的功能那么强大,但它制作过程简单,教学效果也不错。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信息采集和信息整合能力,进行适当的拿来和借鉴,合理安排备课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2.遵循以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工具,辅助教学过程的原则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一味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摒弃。但是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突发状况,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及时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疑惑;而多媒体教学则无法实现如此灵活的课堂。在如何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上,教师切不可有“技术万能观”,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把多媒体技术与其他常规媒体合理搭配使用,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抓住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制作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在中职生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中职生提供多重感官刺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抓住中职生的视觉、听觉等心理特征,在版面布局上力求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不能同时出现过多对象,以免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信息分散;同时还应注意色彩的运用,同一版面上文字与背景颜色要有反差,否则文字会显示不清,对重点内容可以突出显示(比如设置不同的颜色和大小等);避免在同一版面上显示大篇幅的文字、大量的动画和声效,因为这些只会让学生觉得视觉、听觉疲劳,无益于教学效果。其次,在课件操作设计中尽量设计得简单、灵活、便于控制,在操作界面上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菜单或按钮,避免复杂的操作。如果可以的话,教师还应适当地考虑课件的交互性和人性化,因为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中强调“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课件也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各层次中职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中职教师任重而道远。中职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好的板书板画可以让学生感受书法的美感,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而多媒体技术则为中职生的课堂带来了新鲜的色彩,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形象的意境。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怀念母亲的优秀作文下一篇:计生药具培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