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几》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
4、3/
4、2/
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出示例6第一组图2/和3/;)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同桌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和3/,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和3/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堂练习:练习二十二4——6题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0 页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上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 是根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行获得的“鹅的只数是鸭的十分之七”这个分数结果, 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得出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对此, 笔者认为由十分之七这个结果推出列式为除法还是比较别扭的。
用张奠宙教授文章中的观点来看,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回避这一定义, 只是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数是分子除以分母’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蒙混过去”。“人教版教材在用黑体字写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 马上给出分数的比定义, 所用例题是: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 只, 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弯子绕得很大, 恐怕要多做些铺垫才好”。
其实张教授谈到的例题是实验稿时的编排, 现在的修订版例题变为: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只, 养鸡20 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我们不难发现, 修订教材已经试图通过对比,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几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例题所附除法由来还是与实验稿相同。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对2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问题一: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 ()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问题二:下面这个图形你看出了什么分数?
1.学生真的理解吗?
2.要出现假分数吗?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面的疑问, 是因为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本课时, 回避了假分数, 把假分数和真分数的认识放到了下一课时。而另外版本的教材, 都是把假分数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放在一起的, 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相比,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假分数。因此, 本节课有必要出现假分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经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 渗透类比推理的数学方法。
(3) 初步感知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激活经验, 唤醒对分数的原认知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已经吃了3 个, 已经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 () 。
生 (齐答) :四分之三。
师:这里的四分之三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学生回答, 师逐步完善上图, 最终得到下图)
生:把4 个苹果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 已经吃的个数表示这样的3 份, 所以用四分之三表示。
(反思:通过这样的学习材料能有效激活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已有认知, 即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四种分数定义中“份数定义”的理解, 为后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
(二) 类比推理, 实现对分数的再认识
教师边说边画在大黑板上:现在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12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师:怎样列算式? (板书:12衣4=3) 这里把谁看作了标准?
生:把4 个苹果看作了标准。
师:从图中你看到3 倍了吗?谁上来圈一圈?
师启发: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3 个苹果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 现在可是3 个梨呀, 不一样的哦, 3 个梨怎么也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呢?这是什么道理?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其中的缘由。谁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生:这里比的是个数, 即在个数上, 3 个梨相当于3 个苹果。
师: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在这里大家都是在比个数, 都是3 个对3个, 不是比什么重量、形状等等。
师:谁听懂了? (指名复述)
师小结:同学们, 现在黑板上有6 个算式, 上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整数, 都是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几分之几,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三) 夯实模型, 巩固对分数的再认识
师:根据屏幕上提供的信息,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 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说说你提的是哪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几分之几?
师:请说说你写的算式, 让其他同学猜猜你解决的是哪一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算式)
生答师板书每个算式相对应的问题。
师:黑板上哪个分数你有点看不太明白?
生:把7 个篮球看作单位“1”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 先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然后再集体交流所提的问题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丰富的、相类似的问题与算式, 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 假分数的出现变得不那么突然, 不那么难以接受。)
(四) 拓展延伸, 深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从形到数, 完善意义。
师:请一起看屏幕 (见下图) , 从图中你看到分数了吗?
师:你能看懂哪个分数?能说说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吗?
2援从数到形, 延伸意义。
师:你能用一幅图来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巡视, 收集材料。
反馈交流:有位同学这样画, 你看得懂吗?
教师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图表示的, 谁看懂了?
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 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启发:都是相差的1 份, 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单位“1”不同。
(反思:这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对分数的认识, 即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第三种定义, 即比定义:它是“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比”, 另一部分可以是整体, 也可以是部分, 把一部分当作新的整体。同时, 还力图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比是一个有序概念, 颠倒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 就得到另一个比。)
(五) 课堂小结, 梳理对分数的再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分数不一定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是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
生: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比分母大。
生:同一个图,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数。
(反思:通过课堂小结、梳理, 使学生对分数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认识, 即分数不仅仅表示同一类数量之间的比, 也可以表示不同类数量之间的比;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甚至分子比分母大;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随着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的颠倒而交换位置;等等。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大有裨益。)
【总体思考】
整节课, 在厘清份数定义显示过程, 商定义表示结果的基础上, 旨在着力解决如何妥善实现由算式到结果这一教学难题, 同时深入思考与之有相同本质的已有数学知识, 并最终确认应该是“如修订版教材中所要体现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综观两个数 (或数量) 相比, 既可比较相差多少即差比, 又可比较两者的倍数关系即倍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其实质就是倍比, 所以整节课的新授部分先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入, 后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展开教学, 最终由商定义得出商是整数时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当商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自然地获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的思考方法。
另外, 在细细解读张奠宙教授的观点“已经学过比和比例之后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仍然有缺乏用比和比例的眼光去审视分数的缺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讲比和比例的时候, 应该补充‘分数的再认识’, 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很有好处”等之后, 更加坚定了笔者对此例题的定位, 那就是此例题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练习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比定义的认知, 力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体会到部分与部分之比、部分与和之比、差与部分之比、差与和之比等等, 有的问题即使不能当堂解决, 但对学生六年级学习分数 (或百分数) 解决问题时应该会有不少的帮助。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 又要读懂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 两者同样重要, 缺一不可, 只有让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和谐共振, 课堂才会更有张力、更有魅力、更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基于此, 本课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是两个整数之比, 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是分数意义教学的延续和递进, 可以通过迁移、类推达成理解。
关键词:解决问题,再认识,迁移,类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分数”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J].小学教学 (数学版) , 2010 (1) .
【片段一】
教师出示“认识几分之一”的练习导入新课。
师:每个图形都是平均分吗?
生(齐):是。
师:平均分成几份?(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齐):平均分成3份、5份、6份、4份。(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每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阴影部分表示有几个几分之一?(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1个、1个、1个、1个。(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平均分成几份,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是不是?
生(齐):是。
【评析】复习时问题解决要尽量少搭“脚手架”。
创设问题式复习情境导入新课,是我们常用的教学设计策略。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师用“搭脚手架”的策略设计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复习“认识几分之一”导入新知。其实,“搭脚手架”的策略一般适用于学生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之时。在复习情境中运用“搭脚手架”的策略,由于问题的封闭性以及思考难度小,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此时,为了形成学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思维,教师要设计较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自己探求问题的结果。然后在学生反馈结果的同时,用追问让学生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地从源头上开始思考问题,自主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过的关于几分之一的有关知识。老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纸片,你能用折一折的办法平均分成4份吗?
生:能。(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 1:我是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是这样折的同学请举手。
生 2:我的折法和他不同,我对折的方向相同,是连续对折两次。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
生 3:我的折法和他们俩都不同,我是这样折的。(沿两条对角线对折)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想出了3种不同的折法。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生:能。
师:试一试。(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把涂的结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样?
生 1:我是涂了1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1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一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1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师: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生 2:我是涂了两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2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两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2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生 3:我是涂了3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3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3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3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生 4:我把四个格子都涂满了,可以用来表示。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4份。(教师将一张和生4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两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4份就可以用来表示。
【评析】回应反馈时要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自主地探索出几分之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 片段里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学生探索结果的回应反馈,集中反映在对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的处理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呈现探索过程和结果时,虽然有意识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但在集中呈现时没有“尊重学生”的意识, 对于学生生成的正确的学习资源没有有效地利用,明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所涂的阴影部分与教师的预设是一样的,教师还是呈现自己的正方形图。这样的回应反馈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其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没有很好地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瑜芽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
4、3/
4、2/
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1.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2.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
提问: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第七份是它的(),每一份都是它的(),共有()个.
3.出示下图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2.教学例7:认识
(l)教师提问:
a、【出示图片“例7-1”】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b、【出示图片“例7-2”】阴影部分占这个圆的几份?(3份)
c、是几个?(3个)
d、也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
因为还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为以前表示有这样的一份,分子写成1,现在有这样的三份,所以分子写成3.
窗体底部
(板书:)
(2)指导读
(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3)练习巩固
①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表示,为什么?
3.学生自学例8.
(l)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样的2份是它的几份之几?
这样的4份又是它的几份之几?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这样的2份是它的,这样的4份是它的.
(2)指导看书,填空
教师板书:
4.教学例9.
(1)自学例9有关内容,并把空填上(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
a、通过学习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5份是5个,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写作.)
b、里面有几个?
板书:
5.练习巩固.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6.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也都叫分数.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不同点:前两节我们学的是分子是1的分数,今天我们的是分子是几.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份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分数.
2.写出下面各分数.
七分之二十分之五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判断:
(l)4个是.()
(2)分母是比分子是7,这个分数是.().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
(4)中包含着11个.()
(5)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在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几分之几含义的基础之上会用几分之几表示数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饼干模型 学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感知
1、分饼干,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汇报展示,师引导总结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涂了几份就是四分之几。
4、课件演示说明,四分之几就是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5、学生看自己正方形学具说一说自己的涂色部分是几个四分之一。
6、师总结:四分之几就是几个四分之一的,四分之几和四分之一只是所取份数不同。
三、自主探究,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演示,十分之一、十分之三和十分之七,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2、学生利用圆形纸片任意折一折,选取其中的几份涂色,并用一个数表示涂色部分。
3、同桌交流想法。
4、展示,师把相同分母的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四、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独立看教材。
2、汇报,师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
五、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1、观察黑板:找出分数的共同点(分母相同)。
2、通过涂色部分能发现什么?(课件中几分之几、十分之几的图片)用语言叙述出来(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3、质疑。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95-96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之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很大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的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分数的含义是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小数的基础,所以认识分数是本单元的重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分数,没有“分数”的概念,因此认识分数是教学的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图形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情况下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长处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并体会。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一定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物来认识几分之一,从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数。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
教法与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从生活中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始,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运用电教手段,重点采用……来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幼儿园的阿姨要给小朋友们发水果了,如果有40个水果分给40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买到了20个,40个小朋友怎么分呢?请同学慢来帮帮这未阿姨。
该怎么分呢?谁能够帮助这位阿姨?
并用电脑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书1/2读数
把学生带进这样的情景和氛围中,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新知的动机,从而引出“两个人要平均分一个,结果应该如何表示”,在问题的召唤下,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兴趣被升。从而在生动的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二分之一。
2、中午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园的阿姨又要给小朋友们分发点心了,今天阿姨没的是大饼,把10张大饼分给30个小班的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觉得合理呢?
电脑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书1/3读数
使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并使学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这时老师需要把一张纸分给5位小朋友,那她应该怎么分呢?
电脑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书1/5读数
使学生认识五分之一,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平均分。
4、手工上还需要绳子,每一根绳子需要分给10分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
电脑演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书1/10读数
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来组织,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使学生接触分数,认识分数,了解平均分,对本课是一个铺垫,使学生很快的融入本节课中,自觉主动作为学习的主人来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接下去的新知作铺垫。
二、观察总结,动脑动口
请学生观察板书,问他们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分析,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讲解分子,分数线,分母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板书请学生来讲一讲。
三、注重合作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拿三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别涂上颜色。
老师说出几分之几,他们就把知好展示出来。
2、小组合作,制造分数
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来制造分数(如线,纸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这样的分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这个环节中,尽量是学生多做多说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到要“平均分”,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不仅达到了强调“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教会了学生通过实践寻找例证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分数的含义,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去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别人的长处。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认识的发展和评比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电脑演示1/2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用电脑演示1/4和1/3的多少来使学生从直观中感知谁大谁小。
板书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不能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说一个你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分数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这样的例子吗?”这些提问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让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比较过程中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深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小结;请学生结合板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为了保证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3)一课时,我就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标准量,教学反思《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的准备题就是根据关键句找单位“ 1”的量,而在教学例题当学生读完题后,我让他们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样分析理解这句话的?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反复多次的读这个句子,并引导他们把这句补充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种句式,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中的标准量(即:单位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次数,比较量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沟通本课知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知识的沟通、联系与深刻理解。
核心提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得出用乘法列式计算的道理。
本次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从教学观念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实践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例如:学习例题时,学生根据课前设计的学习材料完成先自学,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疑,小结等环节,从中获取初步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写出反思小结。整个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
2、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这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一些实践。例如教学例1时:提出了‘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给国家提一些好的建议?’的问题,目的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现状,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寸土地。又如:习题中有书包重量与人体重关系的研究,从探索中使学生认识到背负过重的东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人体负重问题,从而健康生活。这些问题的`提出紧贴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起到了细雨润无声的作用。
3、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即:关键句的处理。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即:关键句---单位1---线段图---求什么----就是求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本次课的教学,也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1、在学法指导上缺少应变,问题的提出有些抽象化,师生间的配合欠默契。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方面讲是:基础较差,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教学手段单一,变化不足,调整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2、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这节课对差生关注不够,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情况。
3、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若干张、圆形纸2张,教师准备一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7。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圆,对折再对折,把它平均分成 4份,提问:“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课文第34页的 例4、做一做、练习九的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分数除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展示学习目标
二、 出示例题:小红用长8米的 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 四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几朵花?
1 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一共做了几朵。
2 列出算式:
8÷2/3-4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评价,使全体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 板书计算过程:
8÷2/3-4
=8×3/2-4
=8﹝朵﹞
答:略
三、 学生自学例4第二题:
计算1/5÷﹝2/3+1/5﹞×15
点名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教师巡视。
四:完成练习“做一做”
练习九的 1~4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课件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www.xkb1.com
C.写出关系式。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体重×4/5=体内水分
②列式解答
师:在这个等式中,哪个量是未知数?你想怎样解决?
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完成后汇报解决方法。
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ⅹ千克。
4/5ⅹ=28
ⅹ=28÷4/5
ⅹ=35
或者用除法算式解答。
28÷4/5=28×5/4=35(千克)
第二个问题:
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经过筛选,找出数量关系,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体重是35千克,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 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先由学生画,再由教师指导)
② 写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
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③ 列式计算。
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
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解:设爸爸的体重是ⅹ千克。
7/15ⅹ=35
ⅹ=35÷7/15
ⅹ=75
答:略
列除法算式解答略
2.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2)汇报解答情况。
①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全部图书×2/5=科普读物
故事书×4/3=科普读物
②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
三.当堂训练:
【《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反思10-17
《认识几分之一及大小比较》教学设计11-05
数学《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06-03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09-18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07-22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08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11-02
招贴设计教学设计07-24
识字二《菜园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