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教材分析: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 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 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 《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 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 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 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3.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二单元:识字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共编排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这几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提、撇折、竖折 ”10种笔画。
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提、撇折、竖折
”10种笔画。
第三单元:汉语拼音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 8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和 10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在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呈现全部可拼读音节并带声调,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另外,本单元有 6 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 5 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o 等6 个单韵母,b、p 等23 个声母,yi、wu 等10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2.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
3.认识“爸、妈”等16 个生字,会拼读“bà bɑ、mā mɑ”等13 个音节词。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轻轻跳》等5 首儿歌。
4.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第四单元:汉语拼音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第二个拼音单元,共安排了 5 课拼音和 1 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 9 个复韵母、9 个鼻韵母和 6 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复韵母。这些情境图大多以相应的事物提示复韵母的读音。有的复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复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复韵母的音节,如,借助“杯 bēi”学习复韵母 ei,借助“床chuánɡ”学习复韵母 ɑnɡ。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学习相关韵母。每课都安排了常用音节、音节词和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i、ei 等9 个复韵母,ɑn、en 等5 个前鼻韵母,ɑnɡ、enɡ 等4 个后鼻韵母,ye、yue 等6 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 个音节词。
3.认识“ 妹、奶 ” 等 16 个生字。会拼读“mâi mei、nǎi nɑi”等15 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小白兔》等5首儿歌。
5.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能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能用拼读的方法读准有关物品的音节词,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第五单元:课文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 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9个偏旁和1个多音字;会写16个字和6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4.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的交际礼仪。
5.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第六单元:识字二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 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65 个生字和10 个偏旁;会写23 个字和2 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5.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6.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第七单元:课文5-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背诵《比尾巴》,背诵《古朗月行》(节选)。5.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6.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7.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第八单元:课文9-1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3.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4.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5.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6.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7.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8.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第九单元:课文12-14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八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境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1)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2)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A.大声说()B.小声说()
(3)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4)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5)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6)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1)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2)交流反馈。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3)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齐读儿歌,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晰的收获感会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将口语交际的要求浓缩成通俗的儿歌,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把说话声音的要领记在心里,并时时成为生活交际的指南。有意思的是,最后让学生将评价的视角投向教师,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也是再一次用教师正反两次朗读为学生把握说话时的声音大小作了鲜活的示范。)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文说明: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全文共4 个小节,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叠词,富于童趣且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
所配4 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优美,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是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媒介。教学目标:
1.认识“尖、说”等9 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折文3 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会写“天、四、是”3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折文等 3 个偏旁;会写“
四、是”等字。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内化、适度的延伸中,学生字、学语言、学诗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1.教师引言: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2.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充满了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瞧,那鲜红的山楂多么可爱!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3.教师引学: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们想说点什么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5.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本环节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会写的字,用三角形画出会认的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3.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做游戏识字。多媒体课件出示能够明显体现四季特征的事物的带字图片(柳树、荷叶、菊花、梅花、雪人、草芽、谷穗、桃花、橘子、麦苗、杨梅等),让认识的学生上来说说这些事物是属于哪个季节的。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3)学习多音字“地”。
(4)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5)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个,看谁记得准,读得好。
(6)扩词比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每个生字进行扩词练习,重点用“尖、说、弯、春”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7)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5.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引言:同学们把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最熟练、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7.合作探究,朗读课文。
引言: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2)(多媒体课件)启发、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试着背一背。8.欣赏,背诵。(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带给我们的吗?(大自然)9.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2)“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呢?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文、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对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教师引言: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有个新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2.指导学生书写“
四、是、天”。
(1)引导学生发现“
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
(2)学生观察字形。
(3)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5)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写一两个字,也可以。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引言: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大自然妈妈请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喜欢她,还要学会保护她,让她变得越来越美。对了,大自然妈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礼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展示四季图,学生观看。
3.教师引导: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之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来和这些画比一比,好吗?
设计意图: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图画表现出来,将语言美与艺术美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丽的,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分别喜欢的季节。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过程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四位朋友的喜好,唤起了同学们对四季的喜爱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
二、根据学情,随机学文
1.春天视觉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1)教师导入:这么多小朋友喜欢春天,谁来说说理由?
(2)引学课文:有一个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课件出示: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草”和“草芽”比较,“草芽”是什么样啊?(除了“尖尖”,还有“绿绿、嫩嫩”等)正因为春天才有尖尖的草芽,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4)教师引读:尖尖的草芽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读一读。(5)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芽,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生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小草芽的自豪、高兴等语气,并进行评价。
(6)教师引导拓展:同学们,春天除了尖尖的草芽外,还有什么呢?你们看(出示课件:美丽春光图),春天多美丽啊!谁能也给春天写一句话呢?
(7)课件出示句式:桃花(),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梨花(),他对()说:“我是春天。”()(),他对()说:“我是春天。”
(8)总结升华:欣赏了美丽的春天,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一句及学生补充的三句,组成一首小诗。)2.夏天听觉篇——大珠小珠落玉盘
(1)激情导入:夏天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啊?谁在说话啊?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读文的基础上,说说你知道了夏天的什么。(重点品味“圆圆”)美读词句并想象:青蛙跳上荷叶会说些什么?(荷叶圆圆,可以当我的……)(3)教师引导拓展练句:让学生也以课文为例说句子。()(),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他对()说:“我是夏天。” 3.秋天触觉篇——绝知此事要躬行
(1)激情导入:同学们看一看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哪些礼物。指名说:秋姑娘给我送来了()。
(2)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分小组,看看、摸摸、闻闻秋姑娘带来的礼物,自己练说:秋天到了,()。
(3)教师导学: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课件出示诗句: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重点:一是理解“弯弯”。可用实物演示,因为秋天谷穗成熟了,非常饱满,所以是弯弯的。二是理解“鞠着躬”。人会鞠躬,谷穗怎么也会鞠躬?让学生看看弯弯的谷穗的样子,明白两者很像,小作者把谷穗当成人来写,形象生动。)(5)美读感悟:如果你是谷穗,你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带动作读、齐读,等等。
4.冬天感受篇——熟读深思子自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冬天雪景图)请同学们读一读雪人的话。
(2)读文品味:你觉得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顽皮。从“大肚子一挺”可以看出来)读出雪人的顽皮,比赛读。
(3)表演品读:让学生边读边表演,体会雪人的顽皮。
(4)练习说话:如果请你对冬天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冬天,()。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美读、评价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件内容,进行言语图式拓展训练。学生从文本的言语中获取信息,并用个性化的言语进行表达,进而展开想象,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练习说话,为学习句式打好基础。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品味语言与动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并通过美读加深理解。
三、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________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对________说:“我就是冬天。”
2.教师引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物,还有许多奇妙的景物。谁愿意把自己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物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练习说话。4.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赞颂四季。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在课程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找找描写四季方面的小诗,读读并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2.浏览有关四季的图片,朗读有关四季的儿歌。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内容。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性的指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板书设计
本课有6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孩子们听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放学了,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奶奶讲故事。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其中“挨、奶、白、戴”提示ai的音,“杯、围”提示ei的音,“水”提示ui的音。
第二部分是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声母与ai、ei、ui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情境图。奶奶带着小孙女愉快地玩耍,小女孩正快步奔向奶奶。图的右边是两个带拼音的词语“妹妹、奶奶”,提示了图中的人物关系,其中“妹、奶”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儿歌《小白兔》。其中bái、wěi、zuǐ、zà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白、皮”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六部分是本课会认的生字“妹、奶、白、皮”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pái duì”。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韵母ai ei ui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学会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韵母读音。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我们先来探望一些旧朋友——单韵母(逐一出示):ɑ i e u,复习,认读。
(卡片组合)ɑi ei ui它们结成朋友,会怎样呢?
3、引出:单韵母的兄弟感情很好,单韵母i瘦瘦的,胆子也小,ɑ,e,u主动带他出去玩。所以,站在这里的不是一个字母了,它们叫复韵母。
板书:复韵母
二、学习新知
(一)学习复韵母ɑi
1、出示“ɑ”卡片和 “i”卡片
2、引导:当它们做了朋友以后会变成什么?(右手滑过左手拼成ɑi)要先摆好ɑ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ɑ滑到i,ɑ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范读,齐读。
3、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ɑi)
引导观察课文图片,明白a和i是挨在一起的。学生开火车式抽读
4、出示儿歌:ɑ在前,i 在后,滑过来ɑiɑiɑ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二)学习复韵母ei
1、右手出示“e”卡片,左手出示“i”卡片
2、请同学试一下帮它们结朋友:要先摆好e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e滑到i,e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出示课文的图片,(板书ei)
小朋友砍木头,嘴里发出ei 的声音。
4、编儿歌:e在前,i 在后,滑过来eieiei
5、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学习复韵母ui
1、由“喂”的读音引出ui
2、提问:怎样读ui?
要先摆好u的口型,再摆好i的口型,由u滑到i,u的发音短,i的发音长。
范读,齐读
3、学生编儿歌
u在前,i 在后,滑过来uiuiui
4、板书ui : 示范写法,学生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戴帽子游戏:课件出示ai ei ui的声调拼读。ai ei ui的声调帽都戴在谁的头上?
2、引出规律,出示标调歌:有ɑ你可别放过,没有ɑ就找o e,iu并列标在后,声调千万别标错。
3、齐读。
四、汉字森林(拓展练习)1.课件出示ai ei ui拼读
2.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抽读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的许多字的音节都是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把课堂是学到的用到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读会复韵母ai ei ui并听写。板书设计:
复韵母:ai ei ui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韵母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ɑ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及与声母的拼读。2.过程与方法:练习复韵母ɑ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教学重点: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1.开火车读ai ei ui 2.通过老师给学生打电话的形式,复习什么是复韵母。
3.听读练习:听老师读儿歌,找出这几个老朋友。学生边听边一起找出带调韵母,师巩固。
一对小姐弟,姐姐高来弟弟矮。弟弟要砍树,姐姐急忙制止他:“哎!哎!哎!别砍,别砍!爱护小树,人人有责!” 天气渐渐转凉了,姐姐围围巾,既温暖又好看。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内容
1.课件出示:蓝猫和淘气:他们准备到拼音王国旅游,遇上智慧姐姐,玩起了闯关游戏。
2.第一关:拼音娃娃b p k h与复韵母ai的拼读、m、w和ei的拼读、g h sh s与ui的拼读。
3.第二关:看图认一认:拼读带调复韵母音节词。白菜、梅花、书柜
4.第三关:听故事《龟兔赛跑》。边听边想:故事里出现了哪几个小动物? 5.引出音节词? wū guī pá bái tù shuì
6.通过故事,引导:毅力+恒心=成功(特别是学习上)
7.教师小结:我们平常说的每一句话,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们学的拼音字母组成的。
三、学习儿歌,识记生字。
1.学生看书,找出自己学过的音节拼读。2.教师有重点指导拼读。3.认字:妹 奶 白 皮
四、书写练习
1.做做老师自编手指歌,活动手指、放松大脑,为写字做准备。2.学写音节词,教师范写,学生跟写,提醒学生“三个一”。板书设计:
教材解析: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6种动物的尾巴,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 和竖提1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
1、介绍自己。谁有胆量向在座的同学、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年纪?
2、引入课题。刚才谁最有胆量?他们两个谁高?谁最胖?我们刚才对这两个同学进行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让动物们比一比它们的尾巴,好吗?(板课题:比尾巴)
二、小组赛读课文。
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最好。一个小组读,其它组评议:读得怎样,为什么?最后老师评出优胜组,并说出原因:读准了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一)1、看CAI课件,问:看,这边开来了什么?大家快上车,快坐好,我们出发了!(配合音乐)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动物园里有什么?仔细看那些动物,你们发现什么?你是和谁比的?
2、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动物和花、草、树木相比? 小结:比较要和同一类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3、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组成什么词语?下巴在我们的哪里?
(二)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看课件读第一节,你发现了什么?有问号该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一节了吗?指导读出句子的疑问语气。
2、看课件第二节,告诉我们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句号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二节了吗?指导读出肯定的语气。
3、你会朗读后面的内容吗?一定要注意什么?(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肯定句读出肯定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
4、理解四会字:长、好、把、伞。第三课还要我们会写哪些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词?读词组:一把伞。看课件中的刀、尺、扇说一词,指导运用量词“把”字。课件出示“一把()”还有什么东西用上“把”这个量词的。指导学生积累量词。
四、编儿歌巩固课文。
1、看课件编儿歌。看课件:大象和肥猪、跑马和小兔(小兔和乌龟比,谁快?)。引导编写儿歌。附:
比鼻子 比快慢 谁的鼻子长? 是谁跑得快? 谁的鼻子短? 是谁跑得慢? 大象鼻子长。马儿跑得快。小猪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编儿歌。你还能编其它比一比的儿歌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1、看课件书空、说说“比、巴、长、好、把、伞”的笔顺,怎么记住?
2、随生字认识笔画:竖提、撇折点、提。认识偏旁:提手旁、人字头。
3、指导学生写生字在生字本上。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就比到这。课后写完这些生字,每个写一行。课后反思:
一、教学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8名。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能认汉字500字左右,其中极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100字—150字之间,少数能写200字左右。汉语拼音巩固比较好,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典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有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还需要提醒改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本学期将继续进行每天晚自习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再加大阅读量。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写一、二句的拼音作文(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孩子有了初步的写话兴趣。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以及写话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8篇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21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识字表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写字表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4、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巩固认识的400字,会写的100字。
难点:如何正确的阅读。
(五)教学措施
1、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4)学期中组织学生开展“汉语拼音听写大赛”“生字找茬游戏”,巩固孩子拼音的读写和生字的认读,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3、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间 课本教学内容 拓展内容
第一周 2.13——2.17
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第一周 第二周 2.20——2.24
3、小青蛙
4、猜字谜
语文园地一 第二周 第三周 2.28——3.3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第三周
第四周 3.6——3.10
4、四个太阳语文园地二 第四周
第五周 3.13——3.17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复习
第六周 3.20——3.24
7、怎么都快乐
语文园地三 第五周
第七周 3.27——3.31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第六周 第八周 4.5——4.7
11、彩虹语文园地四 第七周 第九周 4.10——4.14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第八周
第十周 4.17——4.21
8、人之初语文园地五 复习
第十一周 4.24——4.28
12、古诗两首13荷叶圆圆 第九周 第十二周 5.2——5.5
14、要下雨了语文园地六 第十周 第十三周 5.8——5.12
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第十一周
第十四周 5.15——5.19
18、小猴子下山语文园地七 第十二周 第十五周 5.22——5.26
19、棉花姑娘20、咕咚 古诗复习
第十六周 5.31——6.2 21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八 词语复习
第十七周 6.5——6.9 单元复习与检测 经典复习
第十八周 6.12——6.16 单元复习与检测 复习
第十九周 6.19——6.23 分类复习与检测 复习
设计理念:
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难点,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来识字外,我们教学中还要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采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使识字在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更轻松一些。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记等方法,认识“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等10个生字和走之“辶”、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来、不”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画引入,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在其中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都可以识字。)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对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学教读。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学生中平舌翘舌、前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
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叫“斜刀头”。
(设计意图:从整体人手,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由于学生多次试读诗句,诗句中的汉字便与学生多次“见面”了。在进行单独的生字认读时,生字已经不陌生,再加上多次认读和重点抽读,学生识字便不难了。)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相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五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形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6)读一读5组反义词。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意图在于领会反义词并识字。)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对于刚学习书写的孩子,指导必须细致,除了笔顺笔画要注意外,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同时,教师要注意范写指导。)
【板书设计】
6、画
一、活动主题
走进汉字王国。
二、活动背景
《金木水火土》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对韵歌,巧妙地把一至五5个数字,以及“上、下”等7个认读字和4个会写字蕴含其中。通过本课的系列活动,让汉字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生活中识记,加深巩固所学。
三、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识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用完整话表达。学会倾听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养成认真、专注的听的习惯。
四、活动过程
1.找一找,读一读。
【学生活动】
(1)收集有蕴含数字“一”到“五”以及“上”“下”的学校周边的地名或者四字词语。
参考词语(以本学校举例):一年级、三不老胡同、新街口三条;一心一意、七上八下、三心二意、四季如春、五谷丰登。
(2)以小组为单位,两人或四人为小组进行分享、展示。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前准备学校周边带有数字的地名并配图,以及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了解含义;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引导学生通过旧字认识新词。
2.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活动】
(1)看图介绍景物数量。
(2)看图片说方位,以及相关景物。
【教师活动】
教师准备公园景物照片,创设“我是小小导游员”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运用生字,引导学生说完整句。
3.想一想,画一画。
【学生活动】
(1)收集带有数字的古诗,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进行分享。
(2)选择一首古诗,以小组为单位,用画笔描绘古诗的意思。
【教师活动】
在教室展示板展出学生绘画作品。
五、活动总结
识字2中出现的7个汉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它们不仅出现在语文学科中,还可能出现在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学着做个有心人,把这些生字标记出来,和同学说一说,比比谁是找字小能手。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推荐阅读: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10大还是小教学设计11-27
部编本一年级下《姓氏歌》10-28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07-23
《搭石》精品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07-22
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11-19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0-08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