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共4篇)

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列举法、感受列举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不重复、不遗漏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课堂小练习、小棒(22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学过了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说出:【板】列表、画图

2.飞镖激趣:如果让你来投一次,可能得几环?【板】10、8、6、0 3.揭示课题【板书】一一列举

以前我们学习什么知识时也用了列举的方法? 【课件】数的分成、四年级的搭配规律

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1.出示例1,理解题意。

(出示例题)王大叔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他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你能想到些什么? 生:想到了11,22÷2=11。师:这22其实就是什么? 生:22是长方形的周长。师:11就是?

生: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2.自主探究,感悟策略。

师:接下来,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操作一下,还可以画画图,然后把你得到的不同情况整理到一个表格里。

现在每个人先思考一下,你是动手摆呢?还是画图呢? 自己思考好后,开始,然后把你的结果列到这个表里面。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3.比较反思,探索规律。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像刚才这位同学汇报时,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说得很好。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按规律说的,既不重复,也没有遗漏。师:对,他是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板书)来说的。按一定的顺序,就会做到既不重复,也没有遗漏(板书)。这点很重要。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哪一种长方形来围? 生:我想选最后一种。师:为什么?

生:因为最后一种的面积最大。

师:你还想到了面积。那我们一起来口算一下吧。(一起口算各长方形的面积。)

师:的确是最后一种的面积最大。那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是22米的木条围花圃,为什么最后一种的面积最大呢?

生:因为两个最接近的数乘积最大。

师:5和6最接近,所以面积最大。有没有补充? 生:越接近正方形,面积越大。

师:刚才在解决这一题时,我们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你觉得为什么要用这个策略?

生:这样我们就写出了所有的可能。

师:只有列举出所有的可能,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师:我们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你会用列举的方法验证吗?

为了奖励大家的努力,今天学校食堂中午供应的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师:还记得飞镖游戏吗? 生:记得。

师:我们投一次不过瘾,那投两次。如果你投中两次,可能会是多少环?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如果改一个字“了”,会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

师:有什么不同,有可能你会得多少环,课后自己思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你觉得在“一一列举”时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篇2

苏教版国标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同学们, 想去海底世界看看吗?播放小海龟录音:欢迎你们来参观海底世界, 饲养员叔叔准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地, 为我建一个新家, 你们能为我设计一下吗?

二、自主探究, 体验策略

[显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地]

1.从这句话中,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给学生提供18根小棒, 每根小棒代表1米长的栅栏, 同桌2人合作, 动手围一围。汇报交流。

3.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你感觉怎样? (比较麻烦, 费时、费力, 容易遗漏、重复, 要及时做好记录) 有其他思考方法吗?

4.选取有代表性的填法展示, 讨论得出:看问题的角度要全面, 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有顺序地列, 才能做到不遗漏。

5.梳理填法, 让学生再次说说应该怎样有序地思考。

6.像刚才这样, 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出来, 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7.同学们为小海龟设计了这么多新家, 猜猜看, 小海龟最喜欢哪一个?

[显示:4个长宽不等的长方形]

学生讨论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形状不同, 面积也就不一样了。

比较每幅图的长与宽, 想一想, 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

[显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长和宽的差越大, 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的差越小, 面积就越大。]

三、运用策略, 积累技巧

1.有3种杂志:《十万个为什么———海洋版》《海底探秘》《海洋世界》。借阅时, 最少借1种, 最多借3种,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最少借1种, 最多借3种”是什么意思?借阅的方法一共分几类?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2.同桌讨论, 集体交流。

3.让学生把思考所得写下来, 引导学生发现应创造更方便、简洁的写法, 如用图形、字母、甲乙丙等来表示三种书。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次列举。

5.小结:我们用什么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用字母、符号还是数字来表示三种书, 列举之前都要对借法进行分类。

6.同学们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利用表格来整理:

[出示未制完的表格, 带领学生读表, 进一步制表]

三种借法中最容易考虑的是哪一种?同时借三种书, 就在这一列打上3个√。“只借1种”有几种不同的借法?我们将这一类分成3列。“借2种”有几种不同的借法?我们也将这一类分成3列。学生试填这两种借法。

最后怎么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借法?

7.解决刚才的问题, 我们用了很多方法。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来列举, 都要注意什么?

四、解决问题, 丰富体验

1.在海豚馆门口, 有一张海豚表演时间安排表。

明明打算在下午2点钟左右观看海豚表演, 你能根据规律, 帮他推算出观看的时间吗?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时间的?我们运用什么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

2.在海豚馆内, 明明、小兰、小果准备坐在一起观赏海豚表演。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动物, 除人以外, 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经过训练的海豚还可以表演很多精彩的节目呢。 (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

五、总结延伸, 交流收获

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你快乐吗?你会了什么知识, 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数学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科, 学好数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 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到更多本领, 体验到更多快乐。

[反思]

本课教学用枚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本课的特点———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 我在教学时力求做到:

(一) 选择有趣的情境, 整合教材

“情境”对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巨大作用。能否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故事为素材, 把丰富的情境与教材中呈现的学习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情境的设置更为自然、连贯, 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呢?基于这一想法,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 创设了“情景串”, 以参观海底世界为主线, 将本课有待解决的问题黏合起来, 这一情境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有效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在“玩”中学, 体验着数学的美妙与价值。

(二)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例2的教学, 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列举策略, 积累列举的技巧。教材中呈现的教学步骤为:1.分析题意, 引出策略;2.出示表格, 学生列举;3.回顾策略。事实上, 这样的教学未必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 很多学生并不能看懂表格, 更无从谈正确填写了。针对学生思维习惯与水平, 我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新编排:1.分析题意, 引出策略;2.口头列举, 集体交流;3.让学生将列举结果写下来, 感悟得出应创造更简易方便的形式;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举;5.用表格列举, 逐步出示, 自主填表;6.回顾策略。

(三) 重列举的实质, 不拘泥于形式

列举作为一种策略,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教学时, 要预防学生片面地将“一一列举”策略理解为列表。解决问题时,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 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 也可以不画表格, 根据题目的特点采取简易、方便的方法, 如画图、连线、用字母或符号代替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不断积累优化策略的经验, 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 多视角、多形式地解决问题。

(四) 加强策略意识的指导与培养

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苏教版)第94页例1、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的,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对信息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对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用操作、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列举的策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的接触,只不过是没有加深认识。本班学生能自主探究一一列举的策略,对信息的分析和策略的“有序”,自己能不能有条理的解决,这时就需要其他的探究方法或老师的引导了。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上课时用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的佳境。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例题的探究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例题之后,出示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练习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些活动有利于养成学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说教学准备

我为学生准备了课件,每组3张表格、一捆小棒。

五、说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板块:

(一)激趣导入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三)巩固策略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这里首先说激趣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花圃着手,通过帮王大叔,激励学生去设计方案。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例一。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从生活中去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下一步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1.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交流讨论该怎么摆?从中知道围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分工合作,边摆边填表一。学生在无序的排列中,从中感悟到要想围出花圃,就必须要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先自主动手操作,让学生整体感知方法的多样化。填表是把日常生活抽象成数学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里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及时引导需要帮助的小组。

2.展示策略

学生操作完成后,我使用多媒体把学生汇报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出示完整的表格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一一列举”时的“有序”)。让学生初步感悟用操作的策略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为后面的有序列举教学做好铺垫。

3.提升策略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出示表格,让学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这里老师只是引导,而学生才是发现这种策略的主体。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利用表格这一步骤既是加深对“一一列举” 策略的理解,又是对“一一列举”形式的优化。)

4.比一比优化策略

让学生在操作,画图,列表的过程中,感受到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方法中找到最合适的,达到了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发现规律

通过表格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这里鼓励学生多说,当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再适时引导。(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在发现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6.拓展提升

王大叔决定建造一个新花圃。他选中了一块长方形土地,面积正好是30平方米。还是用1米长的木条围花圃,怎样最节约木条呢?

让学生自主探究,再请学生到前面汇报讲解。(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主探究进一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领悟有序的重要性。)

7.最后是巩固策略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1)这里再次出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出示生活中的网站更新,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条理化,把生活的问题数学化,真正达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讲解科学家欧拉的故事鼓励学生,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这问题中学生发现了正方形,那么就引导学生发现当周长一定时,围出的正方形面积最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8.全课总结

表格列举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篇4

1、导入亲切自然

在上课伊始,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素材引入,接着出示了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警示牌,保护家园的情境图,能吸引学生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理解问题有困难,而这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递增递减的问题。康老师出示题目后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句,分析问题。出示问题后,老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 8 岁种了 1 棵树,9 岁那年种了 2 棵,10 岁那一年种了 3 棵,11 岁种 了 4 棵树。教师又问:欢欢种树是从几岁到几岁?具体哪几岁? 这两个问题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问题,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空间。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梳理,精心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发思考,再总结,引入表格列举法。既让学生体会了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4、练习环节的设计,教师也费了很多心思,尤其是练习二的设计

学生很容易混淆“第五天”和“五天”两个概念,教师把这两者在一个问题中同时出现,学生通过对比,印象会深刻。

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有:

1、 针对低年级学生,练习题有些多。以至于后面没时间进行回顾反思,交流评价。我觉得练习中一个递增问题,一个递减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

上一篇:简单明了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培训学校申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