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共8篇)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1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个人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刘xx的《赢在课堂》x68中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书中的内容安排得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交相辉映,可读性很强。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非常实用,可操作性极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真真切切来自于我们的教学之中,读来倍感亲切,一篇篇精辟到位的分析一次次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终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我一边读一边思考着:如何让课堂评价助燃课堂?

俗话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运用“回答的很好”“考虑的周到”“问得好”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可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就导致了评价缺乏真情实感。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的最多的一句表扬是:“太好了!”,而且频频出现,这种评价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评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1.调动学生积极性;2.激发创新欲望;3.使学生品尝成功喜悦;4.最终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

高效课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并倡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效课堂的评价要求我们区分对待:

首先,对于学困生的评价时,我们要了解学困生的特点:缺少自信,需要鼓励。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学困生的评价,重了,会伤害自尊心;轻了,无法起到评价作用。2.要从他们身上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评价。3.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愿望,可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回答全,但是你能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说错,一次次重说,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将年的来历说完整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后进生心服口服,为他们进步指明了方向。

其次,对于中等生的评价,中等生的特点:占多数,有向优等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的积极性不持久,潜力还未限度地发挥。评价时要注意他们对学习态度的鼓励和欣赏,对知识正误以及学习方法的点评,教师要抓紧时机,在他们表现好时候,给予限度的表扬,比如:“这句话你说得多好啊!请给大家再说一遍吧!““很欣赏你画画时专注的样子。”“音量再大些,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是个播音员!”

最后,对于班上优等生的评价,优等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所以,评价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简单课本上的知识,而应选择独特视角,激发深入思考,使其进入更深层次。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评价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高效课堂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在尝试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激发出来,课堂精彩起来!课堂高效起来!这就是课改我们追求的目标!

个人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个人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点滴感悟

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既不是课堂的支配者,但也不能失去对课堂的控制。运用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可以巧妙地组织课堂。比如,“×××说得可真完整!”其他同学就知道,下面再回答问题要像×××同学那样说完整。再如,教师不经意地说一句:“第×小组行动得可真快!”其他小组听到后就知道要抓紧时间了。教师在发挥组织作用的同时,又没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一个管理者,既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使课堂活而不乱。

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 真心 实意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评价是珍贵的,而不是“例行公事”;要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而不是模式化的套话。好的评价语言能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你说到老师心里去了,老师就想要这个方法呢!”“你真厉害!高年级的知识你都知道!”“虽然你这道题做错了,但是不要泄气,你在老师的心里还是很棒的!”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唤起了学生激动、振奋、羡慕等多种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其实,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是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不仅有成就学生的发展,也能成就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积极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个人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20XX年5月上旬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观摩课分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篇4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2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2.凭借课文插图和文本语言, 初步认识和学习游记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并尝试迁移运用。

3.在品味语言内涵中,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和学习移步换景、有序描写、生动表达的游记基本写法, 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 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朗读露一手

一、任务驱动, 以图导读, 检查初读情况

1.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生字新词, 读通、读顺课文, 看谁读得好。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课件出示第一幅课文插图, 适机出示“长廊”“横槛”“栽满”“柱子”“神清气爽”等生字词, 借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横槛”, 指导“槛”和“爽”的写法。指名读好这段话。

3. 课件出示第二幅课文插图, 问学生:这段课文写了哪两处景物? (佛香阁、排云殿) 你能在图上指出哪是佛香阁, 哪是排云殿吗?引导学生抓住图上的主要建筑“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及其位置关系, 认读“佛香阁”“排云殿”“建筑”“耸立”“琉璃瓦”“金碧辉煌”, 借助资料对“佛香阁”和“排云殿”有个基本的认识, 并理解“耸立”的意思。重点读好“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和“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两个语句。朗读这一整段话。

4. 课件出示第三幅课文插图, 引出“雕刻”“狮子”“堤岸”“姿态不一”等生字词, 提醒“堤”的读音, 指导“雕”的写法。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阅读初感”指的是阅读者在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影响的情况下, 首次面对文本所产生的初步的阅读感受, 虽不免肤浅杂乱, 却是阅读者独特的体验。这一板块的教学, 就是遵循了阅读心理的这一规律, 充分发挥“阅读初感”的作用, 并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 使学生既对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有了整体了解, 形成感性认识, 又学习了生字新词, 检查了初读效果, 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为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写法学几招

二、长文短读, 感知美丽, 把握整体构思

1. 为课文画“游览路线图”。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 完成练习: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大门— () — () — () ”。从而理清游览顺序, 明确本课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

2. 注意观察点的转移。

让学生带着“想一想, 你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作者是按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 找到相应的句子, 画出来。这样,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每一段开头的句子实际上点明了游览地点的变化, 这是参观游览的一个基本写法。接着, 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 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了解课文的整体安排。

课文除了描写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色这三部分内容外, 还写了什么?以此知道课文第一段是总写颐和园的美,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和开头一段相呼应, 形成了“总分总”的整体结构, 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图导学、长文短读的环节安排, 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既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导”“悟”结合, 强化训练, 学习段落表达

1. 思考:

作者是怎样把每一个景点的美写出来的呢?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导读“长廊”部分。

先让学生找出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柱子、栏杆、横槛、彩画、花木等) , 想想作者写长廊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 从中明白要写出一个景色的特点, 就必须选取典型的景物。再让学生讨论交流: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而弄懂本段的观察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 局部描写又是先内部后外部, 并通过男女生分读的方法进一步加深认识。

3. 悟读“万寿山”部分。

可先让学生迁移学习“长廊”一段的学习方法, 从而懂得: (1) 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佛香阁、排云殿、树木掩映中的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昆明湖水和隐约可见的城楼和白塔; (2) 作者的观察点有两个, 分别是在万寿山脚下和万寿山山上; (3) 佛香阁和排云殿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 而树木掩映中的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昆明湖水和隐约可见的城楼和白塔则是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在此基础上, 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作者是按这样的顺序观察的呢?这样, 学生就会找出“向下望”“下面”“近处”“正前面”“向东远眺”等表示方位的词语, 从中发现“万寿山”一段运用了方位词来表示观察顺序的变化, 这恰恰是描写一个景物或事物的重要方法。最后, 可师读表示方位的词句, 如“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眺望”等, 学生接读相关的语句, 读中强化观察点的变化。

4. 自读“昆明湖”部分。

学生通过阅读, 交流:这一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进一步巩固利用方位词点明观察顺序的写法。

【设计意图:描写一处景点, 有序观察和抓住特点是关键。本篇课文在这方面无疑提供了极好的范例。课文所写的三个景点, 作者都突出了每个景点的特点, 并且采取了不同的观察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 采取了教师导读与学生悟读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了每部分景点的观察顺序的同时, 也掌握了段落结构特点, 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

四、图文印证, 讲练结合, 细品语言描写

1. 过渡: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这些景点中的每一个景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是怎么把它们的各自特点写出来的呢?读读课文, 找出有关语句。

2. 学习“长廊”一段。

(1) 出示语句: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2) 读了这段话, 你感觉长廊怎么样? (长、美) 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用数字说明)

(3) 如果不用数字好吗?为什么作者一定要用数字呢?

(4) 这么长的长廊、这么多的彩画, 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

(5) 播放课件, 引领学生走进长廊, 走进彩图, 获得进一步的直观感受, 体会到长廊真美, 颐和园真美。

(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 小结:看来, 用具体的数字能够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清楚、很突出。

3. 学习“万寿山”一段。

(1) 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相关图片, 引导观察,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把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句子画下来。

(2) 出示语句一: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1) 读句子, 想想佛香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引导抓住关键词语“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体会佛香阁的高, 从“黄色”“闪闪发光”体会佛香阁的美。

(2) 课件展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景,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言表达之准确。

(3) 指导朗读, 读出佛香阁的特点。

(3) 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作者看到的景物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4) 出示语句二: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1)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发现色彩的多样与丰富。

(2) 将原句与“树丛掩映着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比较, 讨论哪一句好, 为什么。

(3) 结合课文插图欣赏多种色彩相互映衬、交相辉映的独特美, 并用“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词语加以概括。

(4) 指导朗读。

(5) 小结:表现事物特点还可以进行颜色、形状描写, 使用形容词修饰等。

(6) 出示语句三: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 这两句话写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静、绿) 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画出有关词语。

(2) 如果你来写, 会如何写昆明湖的静和绿?出示:昆明湖静得, 绿得。

(3) 将自己写的与课文中的比喻句相比较, 你觉得哪个好?课文为什么要把昆明湖的静说是像一面镜子, 把它的绿说是像一块碧玉?这样说到底好在哪里?

(4) 将“滑”字换成“游”字或“划”字行吗, 为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一个东西从镜面上滑过镜面会是什么样的。

(5)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 多媒体播放水平如镜的昆明湖的画面。指导朗读, 把自己对昆明湖静和绿的美的感受传达出来。

4. 学习“昆明湖”一段。

(1) 师生总结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一读, 把握景物特点;二读, 体会主要写法;三读, 体会课文感情。

(2) 学生运用上述方法, 自读“昆明湖”一段, 并进行汇报交流。

(3) 指名上台边指着插图画面上的十七孔桥, 边说说它的特点。

(4) 出示句式, 想象练说:“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用数字、比喻、描写等表现景物或事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适当的描写手段突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是写好游记的关键一步。以上环节的设计, 意在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 采取品词析句、画面欣赏、想象感悟、有感情朗读等多种教学策略, 使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课文所运用的三种主要描写方法, 还能从中体会到这样表达的好处和语言的精妙, 升华出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突出教学重点。同时, 还注意了阅读方法的渗透和迁移, 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板块三练笔比一把

五、提供素材, 迁移写法, 强化学以致用

1. 小结写法。

师生一起对课文在整体构思、段落表达和语言描写三个方面的写法进行回忆和小结,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和巩固, 为接下来的仿写做好准备。

2. 迁移运用。

先课件出示颐和园中的“玉带桥”, 让学生欣赏其美;然后引导:如果作者游完昆明湖后又去了玉带桥, 该如何过渡?请写一句表明地点变化的过渡语句。接着, 提供与玉带桥有关的资料:“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桥横跨11.38米, 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 配有精制的白石栏板;蛋尖形桥拱, 特别高耸, 好似玉带。”让学生用学到的游记的写法写一段话, 注意做到两点:要有一定的顺序;根据需要运用形容、比喻、数字, 或学过的其他描写方法, 把玉带桥的特点写具体。

3. 指名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设计这一环节, 就是创造性地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学习资源, 给学生迁移写法、发展能力提供语文实践平台。我们相信, 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言语实践时间和机会, 日积月累, 他们的言语能力何愁不能发展?】

六、延伸课外, 着力实践, 提高语文能力

1.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3. 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 写一篇游记。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3

在高等学校开设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中,通常选取牛顿环实验来让学生来加深对光的干涉原理的理解、观察和研究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及其特点,以及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该实验中,对牛顿环的观察以及各级暗环直径的测试常用读数显微镜完成。实验中用到的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读数显微镜、牛顿环仪、单色光源(钠灯)、玻璃片等。其中,读数显微镜是整个装置中的重要观察和测试工具,主要由机械部分和光具部分组成。光具部分是一个长焦显微镜,装在一个由丝杆带动的滑动台上,滑动台安装在一个大底座上。滑动台连同显微镜对准下方,可以左右移动。读数显微镜的机械部分是根据螺旋测微器原理制造的,与螺距为1毫米的丝杆联动的刻度圆盘上有100个等分格,因此,它的分度值是0.01毫米,读数显微镜的量程为50毫米。

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并掌握其调节和使用方法是重要的教学任务。而实验室的读数显微镜往往在超长的使用年限后磨损老化严重,容易出现一些故障,诸如标尺刻线磨损模糊不清影;回程误差大;毫米刻尺零位不准;镜组不随刻度轮转动向移动;镜筒自行下滑等。以上故障维修不及时当然会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以及测试结果。传统教学中,这些故障往往由实验老师在学生上课之前排除,学生实验课在中,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数据的测试和处理。但我们发现较多同学做完实验后对读数显微镜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深刻,最近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充分利用读数显微镜的故障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反面却能够加深学生对读数显微镜结构原理的理解,进而掌握其正常使用与维护保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下以“读数显微镜毫米刻尺零位不准故障对测试数据的影响”教学案例为例进行说明这种改进的教学范例形式。

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教学中,我们实验室有12套读数显微镜,其中有一套由于长期使用出现“毫米刻尺零位不准”。我们在教学中有意保留该故障。有部分学生甚至比较马虎,没有意识到仪器有“毫米刻尺零位不准”故障,直接就测试记录数据。完成20级到5级暗环左右位置坐标的测试后,学生发现计算出的结果中,少数较低级数的暗环直径却比较高级数的暗环还大!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接着我们让学生在正常读数显微镜下测试牛顿环20级到5级暗环左右位置坐标并计算出各暗环直径,得到正常实验结果。我们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前面的异常测试结果。提示学生观察故障读数显微镜的测微鼓轮零刻线对准其标线后,再观察主尺标线与整毫米刻线的对齐情况,学生终于“看到”了“毫米刻尺零位不准”的现象,进而深刻理解了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最后我们让学生查找资料,自己动手调节读数显微镜将该故障排除,并在维修好的读数显微镜上再次测试,得到正常结果。

同样的,我们让学生们先观察了读数显微镜的“回程误差大;镜组不随刻度轮转动向移动;镜筒自行下滑”等故障现象,最后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并动手排除相关故障。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读数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掌握了其正确调节和使用步骤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参考文献:

[1]杨述武等,《普通物理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4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小学 李仕艳

教材简析:

《降落伞的研究》是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中《纸飞翼》的拓展部分。目的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一些性质后,进一步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设计理念: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新颁《科学课程标准》明确的要求。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作为“引领者”应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促使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观察、实验、交流、分享)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降落伞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降落伞、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和动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并与他人合作,分享他人的智慧,从而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点:

1.通过制作降落伞、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和动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并与他人合作,分享他人的智慧,从而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准备:

1.教室内悬挂有两根1.4米高的绳子,用来统一降落伞的高度。

2.四块研究材料板:①改变伞面大小的材料;②变化伞面的材料;③改变伞绳的长度 ;④改变重物的轻重。

3.各实验组各两套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尝试 发现问题 1.提问:

(1)我来考考大家,用这些东西最后会做成什么?(2)你会做吗?比比哪组合作做得最快,玩得最好!2.学生活动——制作降落伞 3.师生竞赛

(1)你认为谁会赢?(2)怎么比?

二、师生交流 明确问题 1.质疑:你有什么想法?

2.讲述:(课件演示)下面我把大家所想到的归结为四个问题:(出示课件)(1)改变伞面的大小,降落伞的下落将发生什么变化?(2)改变伞面的材料,降落伞的下落将发生什么变化?(3)改变伞绳的长度,降落伞的下落将发生什么变化?(4)改变重物的轻重,降落伞的下落将发生什么变化?

三、设计实验 探究问题

1.讲述:你想研究几号问题,打算怎么研究?需要什么材料?请与你们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2.学生讨论 3.汇报

4.讲述:你想研究几号问题,就到几号研究板上去拿一份材料,内有记录单和材料,研究完后,将记录单填好挂上(教师边讲边演示),然后进入下一个研究室进行研究。

5.学生活动

6.汇报(教师点记录单上的学生名字,依次汇报1.2.3.4号研究室的研究成果)

四、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提问:你能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下落较慢的降落伞吗? 2.学生活动:制作降落伞并比赛 3.提问: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总结质疑:你还想研究什么?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5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导入

由复习上节课学习总结的寓言的特点导入。

二、自主学习

根据注释,试译课文:

1、在翻译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能跟大家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邻》)

1、自主回答以下问题:

⑴ 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 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⑶ 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

⑷ 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⑵ 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马》)

1、自主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⑵ 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⑵ 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小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

六、拓展与延伸

1、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走向生活:

⑴ 说说现实生活中的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6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二.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探索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五.教学过程:

[复习]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胶体的概念。

[展示]一瓶豆浆、墨水及混浊的泥水,观察。一会儿泥水变澄清。思考原因。

[板书]

2、胶体的性质(1)相对稳定性

[阅读]P22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展示]CuSO4溶液、新制红褐色液体Fe(OH)3胶体、泥水。[提问]观察它们三者的外观。有何发现?

[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学生表述] Fe(OH)3胶体中不一条光亮的通道。

[提问]现在有泥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如何将不溶性的泥土杂质除去?

[讲述]过滤即可到达目的,说明NaCl中的Na+、Cl可以通过滤纸,而颗粒较大的泥土颗粒无法通过滤纸,说明悬浊液的分散质颗粒大于溶液分散质。

[学生实验]过滤泥水与Fe(OH)3胶体,填表(课件)。(注意:胶体可透过虑纸)[板书](2)丁达尔现象

[转引]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现。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观看幻灯片]图2-7 图2-8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正好适中,当光线照射时,一部分的光照射在胶体分散质颗粒上发生散射,被我们眼睛的观察到;另外一部分光线穿过颗粒,照射到后面的颗粒上再散射。所以在一条线上有无数个光源在发光,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明亮的光路。

[讲述]胶体除了丁达尔效应以外,还有的另外的性质,如布朗运动。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布朗运动。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板书](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讲述]胶体颗粒带电能使胶体更加稳定,不易凝聚,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我们除去胶体颗粒外面的电荷层,胶体将会很快因为相互吸引而最终沉淀下来。

[讲述]胶体稳定的原因: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②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思考]u形管中放Fe(OH)3胶体,通电后观察现象: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 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板书](4)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阅读]科学史话与科学视野 [演讲]胶体与生活生产。[小结]略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1)除去水中碘水中的碘;()(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答案:1.(B)(D)2.(D)3.(1)萃取(2)过滤 [作业]P25 5、6 附板书设计:

2、胶体的性质(1)相对稳定性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丁达尔现象

(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4)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六.教学反思

(以下赛优为您推荐关于本课相关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

关于胶体的定义

胶体的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Graham,1805—1869)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其称为胶体。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直到20世纪初由于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体系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这种分散质粒子远大于一般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可以是胶态,也可以是晶质。由这一概念出发,胶体体系的不稳定、不易扩散、渗透压很低等不同于经典分子分散体力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定义中的粒子大小范围并非严格标准,实际上,粗分散体系有许多性质与胶体相似,所以广义的胶体常常把粗分散体系也包括在内。另外,粒子不一定在所有三维方向上都处在上述大小范围内,许多体系的粒子只在二维方向(如片状粘土粒子),甚至一维方向(如纤维)上处于胶体范围内,但 其体系同样显示出胶体的特征。

胶体为什么会有丁达尔现象。

语文教学评价设计范例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采取实用范例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用范例进行的。这个实例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 并且教师在课前必须亲手制作过。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 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 就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比如, 在学习Word 2010这个程序中, 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编制“设计一张贺卡”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用范例。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通过教学广播系统给学生看一张制作精美的贺卡。当学生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时, 头脑中自然会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运用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进行制作。讲解的顺序就是制作的顺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学会贺卡的制作之后, 教师趁热打铁, 可以提出其他的应用问题, 如:设计一张动物运动会的奖状, 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等等。

二、灵活把握教材的内容, 缩短学习周期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 也不必拘泥于教材的体系, 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当前配备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 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 有必要提前介绍某些程序的使用方法, 特别是某些最常用的优秀软件。在介绍时也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只介绍它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它的最突出的功用, 然后是各种程序的综合使用方法。如在Word程序中, 给一个文档添加图片, 可以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的方法, 也可以借助另外的看图、编辑软件, 先进行浏览、编辑, 再选中满意的图片进行复制, 然后在Word程序中用“编辑———粘贴”的方法加入图片。显然, 后一种方法在需要浏览、处理大量素材的时候尤为实用、高效。

三、允许个性化发展

只要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好方法。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 又参加了电脑兴趣小组的学习, 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很快, 在完成练习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也较多, 有些想法和做法可能会超出教师现在的教学范围。这时, 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网开一面”, 允许他们个性化发展。如, 在指导学生做网页过程中, 老师教用Word做网页, 而有的学生喜欢用Front Page来做, 而且做得很“专业”, 教师就不必横加干涉, 并且还要表示欣赏。

信息技术课已列入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 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摘要:运用范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把学生从枯燥的课堂里拉到提高信息能力的实践中去。

以教材为范例 实施作文教学 篇8

一.从阅读中探寻写作思路

叶圣陶老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所谓遵路,也就是在阅读中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思路入手阅读文章,也是由写作与阅读在思维上具有可逆性决定的。

在阅读中,读者如何获得文章主旨呢?可以通过理清文章思路,还原作者的构思。只有理清文章的思路,才能驾驭整篇文章,准确把握中心,完成阅读任务。

1.还原构思,探讨主旨。在创作过程中,立意作为先导,构思就是围绕立意构架的思维过程。而文章的结构又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表象。因此,练习结构提纲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路,在原有素材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与创作,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而不用别的方法来表达。

2.把握主体,理清思路。记叙类作品中往往会涉及许多人,许多矛盾,但为了突出主题,作品总是以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为主要人物,以一对矛盾为主要矛盾。只有准确抓住文章主体,才能准确理出文章思路。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先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理清主体,并据此理清思路并探讨文章主旨。

3.依据文体,探寻思路。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其不同的思路特点。作者在创作时往往遵循它们各自的思路特点。例如,写说明文要遵循“特征思路”,因为说明事物就离不开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先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外形和结构上的特点,然后介绍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设计精巧的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赵州桥的历史和结构特点以及卢沟桥的特点、艺术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写作议论文往往遵循“问题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作者先由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接着作者开始分析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的方法;最后课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明确不同文体的文章思路延展的一般规律,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思路阅读状态,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二.从阅读中探寻写作技巧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当学生阅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其中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自身的能力。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途径:

1.单篇归纳,随堂仿写。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可以把它称之为“写作节点”,坚持进行归纳仿写,收效一定可观。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结合文中“雪地捕鸟”的过程性描写,我引领学生朗读想象捕鸟的场景,回忆童年的乐趣,在感悟动词运用得准确传神的同时,让学生回顾自己经历的事情,适当选取一系列动词,当堂练习。有的学生写投篮过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这样,从读到写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单元引领,技法分解。七至九年级可以分别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写作方面的分解训练。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云南的歌会》中的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端午的鸭蛋》中的端午风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家乡咸鸭蛋的特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吆喝》中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春酒》是节日的珍品,将新年、童年、乡邻、母亲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为我们展现了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俗世奇人》中的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在一篇篇美文中驻足,如同在一条条文化长廊中穿行。整个单元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描写刻画”方面的写作训练。

除了写作技法训练外,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引入作文,模仿教材中典范优美的语句,扮靓自己的作文语言,教写作的话题与教材中的某些课文对接等。在学生作文指导中,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扎实而有计划地开展作文序列训练,学生一定会写出别具一格的好文章来。

上一篇:感悟冬天600字范文下一篇:小新闻新闻稿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