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精选7篇)

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 篇1

本部分学习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形式有讲课、示教、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社区调查、科研等。

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 轮转科室

全科门诊(中心、康复、站点)家庭病床

全科病房(老年护理院)慢性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 儿童保健 计划免疫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合计

一、全科门诊(轮转14周,全科门诊8周、康复门诊2周、站点4周)1.学习目的

掌握:全科门诊接诊方式的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健康档案的建立,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全科医疗病历书写,做到格式正确、内容规范,包括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绘制家系图、进行家庭结构分析等。

熟悉:社区常见药物的使用;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

了解:家庭功能评估方法;社区常见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生理、心理、社会)处理;判别需要及时转诊的疾病或问题;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轮转时间 14周 4周 2周 2周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1周 28周 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全科医疗病历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掌握家系图绘制,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程序;掌握医患沟通相关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技巧,并能在获取病史信息、进行临床决策和健康教育时有效运用;熟悉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独立完成10份门诊病历、5份健康档案,5份SOAP病历,5份家系图。

1.学习社区常见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支气管炎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 慢性肾脏疾病 肿瘤 COPD 骨质疏松及退行性骨关节病 痴呆 帕金森病 支气管哮喘 社区获得性肺炎

泌尿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患

二、家庭病床(轮转4周)1.轮转目的

掌握:家庭病床的建撤床及转诊指征;家庭病床病史的书写要求;家访技能。

熟悉:家庭访视的方法;家庭指导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法。了解:家庭病床管理程序及方法。2.基本要求

例数(≥)20 10 10 10 5 5 5 5 2 2 2 2 2 2 全面掌握家庭病床病史的书写,包括家庭病床建床录、家床访视记录、撤床小结;

掌握家庭测血压技术,自测血糖、胰岛素注射方法,并能进行方法传授;熟悉家庭安全防护及护理指导。独立管理5张家庭病床,新建家床2张。3.管理家床类型及例数

家床类型

医疗型 康复型 综合服务型

三、全科病房(老年护理院)(轮转2周)1.轮转目的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诊治;老年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

熟悉:老年人生理及疾病特点;老年人用药特点;常用药使用。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和评价。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用ADL/IADL/功能评价量表来对老年人健康进行综合评估;掌握老年人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掌握老年人焦虑与抑郁性神经症的一体化处理;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COPD、骨质疏松及痴呆)的治疗;熟悉老年护理院常用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物等的用量用法;熟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完成5份ADL/IADL/功能评价量表。

四、慢性病管理(轮转2周)1.轮转目的

掌握:社区慢性病的管理程序及方法、评价指标;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内容。

熟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措施;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了解:慢性病的概念、特点、现状。2.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糖尿病的管理程序;哮喘病和肿瘤的社区管理。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各1例。

例数(≥)2 1 3.参与管理慢性病例数

常见慢性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肿瘤及其他

五、传染病管理(轮转1周)1.轮转目的

熟悉:社区传染病管理;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法。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传染病的分类、特点、现状 2.基本要求

熟悉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隔离措施,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3.参与管理传染病例数

常见传染病

肝炎 肺结核 突发传染病

六、儿童保健(轮转1周)1.轮转目的

掌握:上海市0-6岁儿童保健营养疾病的管理;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儿童智力发育测查(DDST)及评价。

熟悉: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学校卫生、安全教育、性教育内容。

了解:上海市0-6岁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内容和程序。

2.基本要求

掌握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掌握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熟悉有关视力、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

七、计划免疫(轮转1周)

例数(≥)10 5

例数(≥)5 视发生情况而定 1.轮转目的

掌握:上海市0-6岁儿童在社区进行计划免疫的种类、接种步骤、程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熟悉:预防接种的管理模式及内容。了解:冷链管理的要求。2.基本要求

掌握计划免疫程序和其他预防接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

八、妇幼保健(轮转1周)1.轮转目的

掌握:妇女“五期”特点及保健要点。

熟悉:建立育龄妇女的健康档案和计划生育档案。了解:上海社区妇女保健的管理模式。2.基本技能

掌握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熟悉妇科病普查的意义和内容;了解激素替代疗法。3.参与妇幼保健例数

妇幼保健

产妇及新生儿家访 孕妇学校

九、健康教育(轮转1周)1.轮转目的

掌握: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熟悉: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了解: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定义和区别;健康教育效果评估。2.基本要求

掌握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方法与技巧;熟悉社区人群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评价;了解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酗酒、吸毒、性生活紊乱、不安全行为)的矫正。完成1份健康教育讲义,开展1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

十、健康管理(轮转1周)

例数(≥)1 1.轮转目的

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熟悉:国家与残疾人权益相关的政策、法规。

了解:居民健康管理的理论、主要技能及风险评估、干预、干预后评估(饮食、运动、心理);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2.基本要求

掌握居民健康体检及疾病筛查的内容;掌握健康状况评估及生活方式指导;熟悉社区康复的组织与实施;了解残疾人康复指导。参与居民疾病筛查5例,参与残疾人康复指导5例。

十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践培训内容

通过受训住院医师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本部分的具体要求细则如下: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①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与病人沟通技巧,建立彼此依赖的医患关系的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②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能够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全方位的、终身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并恰当地组织利用家庭资源。③掌握全科医疗的病历书写(包括家系图)。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病历。④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⑤随访和家访技能。在全科医学导论课结束后的整个培训期间,要求每位受训者至少与一个家庭建立起长期联系,该家庭中至少有老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四类人中的两类,尽量包括儿童(最好为新生儿)。培训结束时,受训者应能够独立承担随访和家访的任务。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与评估技术、社区卫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技术,参与社区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培训时应深入社区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如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药店、养老院、康复机构、托幼园所、学校、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资料处理与分析,结业时写出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⑦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处理。掌握压力的评价与调适方法、焦虑与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与处理、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⑧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家庭测血压技术及其传授给病人的技巧;掌握糖尿病的社区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病人自测尿糖血糖方法及其传授技巧;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各一例;掌握脑血管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掌握哮喘病和肿瘤的社区管理;熟悉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熟悉:①社区传染病管理。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隔离措施,计划免疫程序,安全性与有效性。熟悉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法。②社区用药。掌握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①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了解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②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依不同经济水平为病人合理用药。

2.全科医疗服务管理

1.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及团队建设的技术、意义和程序;掌握人际交流技术;与社区管理者沟通,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方法。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

2.掌握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熟悉全科医疗服务中的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常用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和程序。了解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医疗保险有关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3.熟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管理要求和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等管理原则及程序。

4.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护法、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在社区中的实施要点。掌握有关病人权益和医生权益的知识。

四、参考书刊

梁万年主编,《全科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彭国忱主译(原著Robert E.Rakel),《全科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梁万年主译(John W.Saultz),《家庭医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王家良《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李佃贵 《中医药在社区常见病症中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胡永善 戴红 《社区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刘素珍 《社区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杨秉辉,乌正赉《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陆一鸣,李宗浩《社区急诊急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Richard Fielding.《Clinical Communication Skill》,香港大学出版社,1995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Family Medicine(美国)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专家组成员

组长 祝墡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组员(排名不分先后)

于晓峰 华东医院

张 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谢南姿 上海市同济医院

潘志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曲 毅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 篇2

1 日常性培训

1.1 三基考试

培训方式: (1) 笔试 (开卷或闭卷形式视单位实际情况而定) ;笔试形式能通过书写方式加强人体记忆, 有助于知识的有效复习和加强; (2) 集中考试形式, 可增强考试人员对考试的重视程度, 同时营造相对严肃的学习环境, 形成周期时间段的集中复习, 可以促成中心良好的学习氛围; (3) 考试结果 (特别是错误人数较多的题目) 应该及时做相应的反馈和解读, 可以再次加强考试人员的记忆程度。 (4) 医学在线考试系统的引入, 使得中心管理者从繁重的出卷、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 也使得三基考试更加高效、实用[3]。

1.2 培训强度

1.2.1 中心采取月考形式;

可促进医师的日常学习, 中心通过考试亦可了解医师的知识结构水平;考试间隔应相对固定, 使得三基知识的学习保持连贯性, 有助于营造中心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

1.2.2 培训范围

考试范围应涉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如妇儿保、计免、康复、卫生协管等) 的基本和常用知识, 通过丰富知识层面和结构, 使得应对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的能力得以加强[4]。

2 技能操作比赛

2.1 培训方式

(1) 开放式考试;通过轮流操作, 众人评判的形式, 有助于督促医师日常工作中的操作规范、知识的再次加固记忆。 (2) 集中考试形式, 可增强考试人员对考试的重视程度, 亦可通过错误发现和纠正, 加强知识点记忆强度; (3) 考试结果 (特别是错误人数较多的题目) 应该及时做现场反馈和解读, 以加大考试人员的记忆程度。

2.2 培训强度

(1) 中心采取季考形式;因为机构全科医师数量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环境的限制, 使得季度间隔成为较为合理的考试周期。 (2) 考试间隔应视中心实际情况而定。

2.4 培训范围

考试范围主要以日常操作规范和急救操作为主, 可以有效加强医师的应急能力。

2.5 科内业务学习

(1) 培训方式:集中讨论个案或学习专题材料, 组织情况将与科室负责人考核挂钩; (2) 培训强度:至少每个月2次, 科室自行安排具体时间; (3) 培训范围:包括疑难病例、纠纷案例、专题材料等实际问题。有助于科室整体建设和持续发展, 亦有助于全科医师的专科能力的显著提升。

3 针对性培训

3.1 专业倾向性培训

全科医师除应培养其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外, 也应加强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培训。这样可以使中心内部的基本医疗结构得到有效优化, 充分调动中心内部有限人力资源, 提高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从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3.2 重点项目性培训

全科医师培训也应充分结合公共卫生职能, 可以在诸如妇儿保、传染病、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重点服务方向项目进行倾向性培训。知识覆盖面的扩大, 使得全科医师的综合应对能力更加完善, 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5]。

3.3 讲师方向性培训

健康知识讲座是社区人群获取预防保健知识的窗口。行之有效的健教讲座应该能为广大居民所浅显易懂。针对这种情况, 培养全科医师的授课水平和授课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由点 (优秀授课医师) 带面 (全部全科医师) 的方法, 持续性地开展讲师方向性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也使得全科医师的沟通能力进一步提升。

3.4 系统培训与绩效改革的挂钩

3.4.1 必要性

引进绩效考核手段, 来督导培训的执行力度, 可以使全科医师系统培训达到实际要求的效果[6]。

3.4.2 方法

通过界定参加考试人员的及格分数线、参加次数等方面的数据, 结合全科医师综合考核方案, 最终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人事情况形成通路。通过与医师的实际利益挂钩, 实现系统培训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4 总结

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作者认为应在解决居民的索求和问题上下功夫, 而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才是做好服务的关键。自我中心开展全科医师系统培训方案以来, 全科医师的答疑能力、专科能力、应急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正是这四个能力的提高, 才能使中心在广大居民中获得较高认可度。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培养特别是全科医师的培养成为机构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全科医师的培养重点是在于医师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同时也要在中心辖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等方面有所侧重。全科医师的答疑能力、专科能力、应急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基础。另外, 将系统培训与绩效改革的相关联, 实现了全科医师系统培训体系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系统培训

参考文献

[1]任菁菁, 刘颖.四国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人才, 2012, 12 (3) :76-78.

[2]梁万年, 李静.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24 (13) :1038-1041.

[3]陆敏, 周林.医学在线考试系统在三基考试中的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 2012, 12 (Z1) :57-58.

[4]吴沛新, 陈琦.关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师的几点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36 (7) :441-443.

[5]施寿康, 叶葶葶.“预防医学”是培养全科医师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5, 6 (1) :25-27.

医师眼中的社区药师 篇3

关键词医师;社区药师

中图分类号R0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19-01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有1/7病死者的死因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本人作为一名全科医师,越来越感觉到临床药师在社区的重要性。

1 药师在社区药学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药师是社区医学服务的提供者,以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为指导,以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为目标,围绕发生在社区的药物治疗,为社区人群、医务人员展开集体服务。在药物治疗的不同阶段,药师有不同的角色定位,药物治疗前以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教育为主,用药过程中通过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做医生的顾问、病人的合理用药指导者,用药后则开展药物治疗效果评价,ADR监测、报告、分析等工作。

2 医疗服务过程中,与医师,护士的交流沟通少

在同行眼中,药学服务只局限于中、西药调剂室,制剂室,药品检查室。缺少与医、患、护进行沟通的机会。对药物血药浓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用法用量合理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无法掌握最新最准确的第一手临床信息。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应细心给患者加以解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形成医、药、护有良性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的干预,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

3 临床药师如何处理好与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3.1 应与医师密切协作,优化治疗用药方案新时期的药学服务要求,药师必须进入临床,通过了解医师的治疗意图,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帮助医师正确选择药物,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消除药物对患者的危害。所以,临床药师在与医师进行合作时,应以患者为主,内容可涉及药物治疗、疾病诊断、实验室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在向医师提供药物治疗方案时,最好以建议和讨论的方式提出。药学服务有赖于药师与医师等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当药师鉴别药物治疗问题时,需要与医师或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交流。药学服务要求药师提高与医师的交流能力,药师用医师能理解的方式交流,将最终赢得医师的承认和尊重,并有助于医师和药师达到共同的目标——患者治疗的最佳效果。

3.2 主动向护士介绍合理用药知识,协助并促使用药方案有效执行临床药学中,医师、药师与护士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彼此的工作职能不同,但均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而各尽其责。药物的应用方法及时间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甚至是成败的关键。而药物的投放与应用需要护士执行,但护士的工作经历决定了其一般较缺乏合理用药知识方面的系统性培训,对药物的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时间方面的问题,通常缺乏比较正确的理论知识。此时,就需要临床药师向护理人员介绍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和意义,使其从理论上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不合利用药的危害、

3.3 加强与患者交流和沟通,提高用药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是临床药师的工作重点之一。临床药师直接面对患者,不仅可尽快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可获得第一手信息,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病状、药物过敏史及其近期的心理、精神状态等。如果病人不能接受药师的服务,那“以病人为中心”培养临床思维也就是一句空话了。在当前临床药师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有些病人不相信药师是很正常的,要让患者相信药师,必须在“细微之处”下功夫,使患者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感觉方便、舒适和满意。比如药师预计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有不适,先对患者解释清楚,并随机适时调整患者用药。如此患者一定会觉得药师的服务实在而细心,会详细告知其用药感受。这第一步做好了,药师才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期边做边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所有这些,对医师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有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 篇4

(一)《卫生法》

1.掌握《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2.熟悉我国的卫生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和基本法律、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及地方卫生法规的区别和异同。

3.了解《卫生法》的概念、渊源及作用。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1.掌握《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民事责任的构成、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2.熟悉《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包括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行政责任的构成、行政责任的形式。

3.了解《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刑事责任的构成、卫生法中须承担的刑事责任。

(三)《执业医师法》

1.掌握执业医师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

2熟悉《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3.了解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与注册制度,医师的考核与培训制度。

(四)《药品管理法》

1.掌握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与定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的规定。

2.熟悉《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有关规定,包括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主要内容、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药品购销中或者其他利益的法律责任。

3.了解药品管理法的概念,包括药品管理法的立法目的及药品管理法规的概念,药品的法定含义;了解禁止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劣药的有关规定;了解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五)《传染病防治法》

1.掌握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制度,包括国家建立传染病预防相关制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传染病报告、法定责任报告人及义务报告人、疫情通报和公布规定。

2.熟悉疫情控制及医疗救治措施。包括医疗机构应采取的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的措施、各级部门采取的特殊措施及医疗救治程序。

3.了解传染病概念、分类及防治管理要求,包括传染病的概念及相关法定用语含义、法定传染病分类、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相关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法,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保障措施与防护措施、组织实施与控制措施。

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报告时限要求与通报要求、信息发布程序;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本要求,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与预案的主要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与组织实施。

3.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总则的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应急条例制定的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体系与各自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与原则。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各级组织、医疗机构违反条例规定应追究的法律责任、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履行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扰乱公共秩序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掌握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与分级方法;掌握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的内容,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鉴定所需材料、鉴定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法定情形。

2.熟悉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的内容,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置中患者的权利、发生医疗事故的报告与处置方法。

全科医师社区实践报告 篇5

基层实践期间,我被派到龙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明白了“全科医师”的真正含义及作用,它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体结合在一起的临床医学、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它的作用是对管辖社区居民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和健康知识进行指导及宣传,从而让管辖社区居民更加的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2015年6月24日-7月23日,我进入1个月的基层实践学习,我们到龙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学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施较齐全,药品相对便宜,开展了化验室(常规化验生化化验基本满足常见病的需要)B超心电图等.还展开了针灸按摩拔罐封闭等多样化的服务,对诸多疾病后遗症,慢性病的康复治疗起到积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置也趋向规范化合理化,配有高级、中级初级、护师、护士、检验师等各类职称的医护人员;还设立卫生预防、妇幼保健专职人员和多名全科医师.这些合理的人员配备,为龙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以社区为导向,公平有效的维护社区居民的健康,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通过实践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师,社区医生在社区职责的重要性.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门诊、家庭访视、健康档案等)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还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及家庭访视,达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通过实践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与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师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社区卫生医师培训计划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针对山西省2011年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中总数为1 003名的本年度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参训人员,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将参加本年度山西省第二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全体300名学员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76份, 有效问卷256份, 有效回收率为85.33%。

1.2 测量项目

本研究是山西省全科医师培训相关研究课题的培训满意度调查部分。此部分问卷主体部分包括10个项目, 其内容涵盖了培训开展方式X1、培训涉及内容X2、课程种类安排情况X3、教学组织形式X4、培训师资水平情况X5、选择教材适宜情况X6、场地器材等保障情况X7、费用承担比例情况X8、参训动机实现情况X9以及总满意度X0。要求参训人员根据培训期间对上述条目的自身感受, 以李克特5级量表的方式, 按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对应5、4、3、2、1进行选择。

1.3 分析方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编码, 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参训学员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1) , 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反映了当前山西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执业医师的总体现状。在原从事专业方面, 反映中医、口腔等本不在此次培训对象之列的非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也参加了此次培训。

2.2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取内部一致性指标来进行信度评价, 得到满意度问卷Cronbachα系数0.884 (大于0.8) , 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问卷经医学教育专家及山西省卫生厅专业人士审阅, 认为具有较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衡量问卷构建效度使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数值作为衡量指标, 通过SPSS统计分析, 得到KMO=0.898>0.80, Bartlett球形检验符合显著性要求 (χ2=1164.941, df=36, P<0.000) , 说明问卷在具有较好的构建效度的同时, 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是较为合适的。

2.3 培训满意度各要素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2) , 参训学员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尚可, 达到3.60, 介于一般和较满意之间。从构成培训满意度的各项目平均得分、最高满意度构成比及平均得分排序来看, 对培训师资X5的认可程度最高 (平均得分在“较满意”以上, 且“非常满意”为最高构成比例项) , 对培训费用承担比例X8的满意程度最低 (平均得分在“一般”以下, 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相对比例最高) 。说明参训学员对构成培训满意度的各要素项目满意程度存在差异, 对总体满意度的认可不能说明培训组织各个方面工作都满意。

注:表中“*”表示该项目的最高满意度构成比。

2.4 培训满意度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探索除总体满意度之外的9个指标之间的潜在关系, 找出影响培训满意度的潜在因子, 对参训学员给出的X1—X9指标的满意情况评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经斜交旋转后 (见表3、表4) , 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为72.674% (取特征值>1对应的因子) , 并且9个变量在3个因子上的共通性均超过了0.5。说明3个潜在因子较好地概括了9个指标的含义, 即问卷的9个指标实际上测量了反映培训满意度的3个方面。

而9个指标都分别在对应的某个因子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量, 也显示3个潜在因子可由下述一些指标说明:因子1由指标培训开展方式X1、培训涉及内容X2、课程种类安排情况X3、教学组织形式X4来说明, 反映的是培训组织过程中已由相关培训大纲详细规定的因素, 可概括为培训组织方式因子;因子2由指标培训师资水平情况X5、选择教材适宜情况X6、场地器材等保障情况X7、费用承担比例情况X8来说明, 反映的是有关部门组织培训时需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的因素, 可概括为培训支持条件因子;因子3由参训动机实现情况X9来说明, 反映的是参训学员个人因素, 可概括为培训个人意愿因子。

2.5 回归分析

为研究影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参训人员的具体因素, 以其对培训组织的总体满意度作为因变量, 3个潜在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逐步引入重要变量排除不重要变量。

结果显示 (见表5和表6) , 回归分析在统计上有意义 (F=43.052, P=0.000) , 3个因子对总体满意的影响也在统计上均有意义, 且所有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3个潜在因子对培训满意度均有正面的影响, 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越大, 其对总体满意的影响程度越大。影响参训人员培训满意度的3个潜在因子, 按重要性依次为培训个人意愿、培训支持条件、培训组织方式。

3 讨论与建议

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过程中, 参训人员对培训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就其个人而言, 带有一定主观色彩, 但整个受训群体集体反映出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则能反映一定的客观事实。

3.1 在研究结果方面, 参训人员对培训工作总体满意度达到3.60±0.90, 介于一般和较满意之间, 说明总体上较为认可现有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组织工作。但在实际研究中, 对9个要素项目满意程度的评价各异, 以及直接将其与总体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 所得到的没有统计意义的研究结果, 很难对今后培训工作改进提供有益的指导。

对数据的重新统计分析中[2], 先借助因子分析, 找到9个要素项目背后的3个潜在因子;又通过回归分析, 发现其对参训人员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可按培训个人意愿、培训支持条件、培训组织方式顺序排列;再结合构成培训满意度的各项目平均得分排序, 则可以发现对今后社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组织工作的以下启示:①提高培训针对性。岗位培训是否实现了参训者个人最初的培训动机, 是对培训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而诸如严格报名审核以筛选最适宜的学员、丰富培训形式以满足不同背景学员的需求等针对性更强的组织措施, 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满意度;②强化培训支持条件。师资、教材、经费、场地设施等培训硬件条件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础, 也是在实际培训组织工作中相对容易实现和有较大操作余地的影响因素;③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在国家有关培训大纲不断更新完善的背景下, 培训内容、方式等已有详细规定, 参训人员在培训前相应预期也相当明确, 严格执行培训大纲有关培训组织方式的规定, 就能在此维度上保证对培训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

3.2 在研究方法方面, 传统以培训结束后理论或实践考试的方式来衡量培训, 虽可较好反映知识增加、技能提高的程度, 但按照Kirkpatrik提出的培训效果“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层次评估模型来看, 却从“反应层”角度上容易忽略参训人员对培训工作是否满意, 对总体培训效果的影响。培训满意度作为反应层评估的重要形式, 是检验和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有效弥补上述缺陷。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满意度评价, 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培训的效果, 而其能较好地反映受训者对培训组织主观感受的特点, 又可以通过培训组织工作的不断改进, 刺激正在或者准备从事全科医疗的临床执业医师参与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积极性, 进而为卫生行政、医学教育等部门今后其他培训组织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目的:了解参加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培训满意度, 通过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为卫生行政、医学教育等部门培训组织工作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样得到的2011年山西省第二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全体300名学员,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培训满意度数据, 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对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参训学员总体满意度达到3.60, 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而影响培训满意度的3个潜在因子按重要性依次为培训个人意愿、培训支持条件、培训组织方式。结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满意度评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培训效果, 又能反映受训者对培训工作的主观感受。

关键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培训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策, 郑振亻全, 余良仁柯氏模型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效果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12) :1024-1026.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试水 篇7

“我们的生活大多在外科病房里度过,一周7天,一天14个小时。我们聚多离少,工作时不时就成了生活。”这是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对残酷的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描述。

刚刚硕士毕业的李丁把自己称为格蕾“上海版”,他是今年上海市招录的1831名住院医师中的一员:每天7点之前到医院,白天写不完的病历,晚上加不完的班。

但与格蕾们能够经常亲自进行临床实践相比,李丁说,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大医院怕有风险,不愿意让培训生动手。”

从今年开始,上海市全面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在内的39所医院被确立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

这也意味着,与李丁一样的医科生毕业后必须先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被医疗机构聘为临床医生。而为了配合这项制度,上海市各家医院已全面停止招聘。

该政策让李丁和他的同学们有些“胸闷”,“心理上完全没有安全感,未来几年就是悬着。”李丁说,等到培训结束,他已经30岁了,自己的许多同学早已是其他行业的精英,而自己还得再从头开始应聘,“如果有别的比较稳定的有编制的工作,我不愿意在这干了。”

医科毕业生们的困惑

自去年底上海市公布这一政策以来,这种抑郁情绪在医学院毕业生中不断发酵蔓延。仓促上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让他们措手不及,有学生发帖指出,上海市卫生局应该提前告知,让学生在就业甚至入学前就得知毕业后有这个阶段。

对生活保障和前途的担忧,让学生们承受着很大压力。有些医院的教授也并不理解这一政策,“让那些硕士博士生再去轮转几年,这不是耽误他们的青春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蒋更如对本刊记者说。

“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一名博士因此回了山东老家,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了当地最好的市人民医院。“如果留在上海,也许一两年后只能去崇明、嘉定等区县医院,去别的城市反而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本地生源也在瞅着机会跳槽。蒋更如发现,转眼10月、11月招聘季节又将来临,许多住院医师的心思早已不在医院,而又开始了投简历,“有些住院医师一周也见不到一两次。”蒋更如说,与医院相比,这些“准医生们”现在更青睐于医疗器械、医药公司等高收入行业。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流失,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但上海市卫生局官员表示,学生和医生们的担忧是杞人忧天。上海市卫生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刘雄鹰对本刊记者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反倒让毕业生的前景更看好。

因为在开始培训的几年内,除培训医院外,用人单位不再从医学院校直接招录临床类毕业生,“三年内不招聘,会让前几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毕业生更受欢迎。”刘雄鹰说。

“我们担心的反倒是二级医院。”他指出,非培训医院尤其是大部分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面临1~3年的人员短缺期。甚至3年“空窗期”之后,“二级医院还是招不到人,因为几年不招人的三级医院同样需要大量人才。”

为此,上海市卫生局鼓励各医院采取延长退休,退休返聘,吸引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或直接下沉等措施予以过度,以确保过渡期稳定。

为了能让住院医师安心,原先“准医生”们担心的社会保障同样得到了卫生局的承诺。“每個人都有‘五险一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副处长许铁峰说,参与培训的住院医师收入标准与医院新进人员一视同仁,工资和社保待遇这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奖金则由医院承担。

但蒋更如指出,在医院里,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做到同工同酬,“许多住院医师在科室里轮转一下就走,科室里的奖金和福利怎么可能轮到他们呢?”

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与学生们的不理解相反,在上海市卫生局官员看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在国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认的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由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实行,并提出了严格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一代医学大师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都脱胎于该体系。

但中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从解放后一直没有理顺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回归,由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许铁峰告诉本刊记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的四项基础性措施之一。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从1988年开始探索,已经执行了20多年。但以往的医疗人才培养机制,医学毕业生由医院自行负责培训,“有些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还没有培训项目,直接就工作了。”许铁峰说,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毕业生之间的培训机会不均等。因为住院医生能力的进步,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在这样的体制下,近年来,我国二、三级医院的差距也日渐增大。医生之间水平的差距反过来又扩大了医院之间的差距,病人也就越来越向大医院汇集,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才特别突出,”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指出,“重新规范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把住院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他认为,在三级医院培训出来的医生,起码具备了合格的临床医务水平,而不会像目前这样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只是“廉价劳动力”

但在上海市实行的这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是否尽责培训学生主要取决于医院自身的责任感,尚没有强制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这也让许多学生对培训质量心存疑虑。

“医院并没有义务要培养我们,只会把我们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的张远(化名)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写病历,很少有机会参与l临床实践。而写病历、开化验单也成了大部分住院医师的主要工作。

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培训的薛清虽然每天都很忙碌,“早上起来先统一去一个科室进行查房,到五点半工作结束后,晚上又开始有讲座、培训什么的,还有一些具体的学时安排。”但即便如此,他也表示自己很少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

“其实医院也并不需要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蒋更如说,曾有心血管专业的学生到他的肾内科轮转,但因为觉得留不下来,对工作根本就不上心。学生们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也让医院深感担心。更何况,医院还要为培训住院医师支付一大笔额外的费用。

瑞金医院副院长郑民华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应该细化,“比如住院医师要做多少手术、肿瘤怎么处理等,各个医院都要有统一的细则,”他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些细化的指标,就应该取消该医院培训的资格。

许铁峰也告诉本刊记者,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标准将纳入对医生的考核,而具体的培训细则专家还在制定之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不是个单独的体系,要实行下去还必须进行其他包括学历体制在内的配套制度的改革。

在蒋更如看来,让硕士、博士再去进行轮转有点本末倒置。“国外都是先有住院医师培训,然后才能进行专科培训;在我国,研究生基本上就是等于专科培训。”他指出,许多硕士博士,本身已经经历了2~3年的临床实习,已经非常专业了,再回过头进行轮转,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另一些已经有过几年临床经验再回头读研的学生,因为没有中级职称,也仍然不得不重新进行轮转。

上一篇:独生子女调查报告下一篇:农村户口养老保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