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方案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织培养方案(精选7篇)

组织培养方案 篇1

一、农民组织意识培养的措施

农民组织意识是指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意愿和心理状态。农民组织意识的强弱,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农民是否会自愿自动成立各种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基层乡镇政权改革的深入,村民自治的实现,国家权力逐步退出,农民自由活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同时,相关鼓励农民自由结社、组织起来的法律、政策相继颁布施行,在这种农民组织起来的外围条件逐步完备的情况下,农民组织意识的淡薄已经成为现今制约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一瓶颈的突破,必将是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获得快速发展的重大契机。

1. 基础措施———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小政府、大社

会”。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政府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国家用行政命令方式管理经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许多事情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多了,政府的角色和定位不明确,出现了严重的职能上的缺位、错位和失位问题,致使非政府组织失去了成长的空间,整个社会成为政府的附属品。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逐渐觉醒。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及其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然而,由于体制惯性的影响,传统体制的痕迹依然隐约可见。为了推进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恢复社会的活力,必须要加快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的步伐,彻底打破政企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打破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面,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交给社会和企业,政府只起指导作用,扮演好“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

2.主体措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策宣传。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对人们进行确定的、有目的的和系统的感化与劝导,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思想和品质。当前,中国农民普遍都对“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合作组织”等概念感到陌生,认识度不高,不知道其是何物,用来干啥。甚至有人还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农民都自己组织起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那还要政府来干啥?针对农民们的这些认识误区,十分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充分了解“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合作组织”等概念的含义、性质与作用,认识到发展农村民间组织不仅不是不要政府,也不是政府的对立物,而是政府和农民自己的帮手,是为了要更好地维护农民自己的利益,实现政府更好地对农村的治理。以此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为了鼓励和扶持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政策。然而,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这些政策在农村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不大,农民也不了解。据我们的调查,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村民中就并没产生太大的影响。没听说,也不知道的为36%;听说过,但不清楚的为43%;知道,并且很了解的仅为21%。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宣传工作,“使中央精神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婆姨娃娃都知道”[1]。

3.保障措施———健全法制环境,依法行政。法律环境的改进和完善是保证农村非政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保障条件。然而,中国目前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环境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一是缺乏一部管理民间组织的‘母法’,只有分散的几个专门法规;二是立法指导思想有偏差,重政府管理轻权利保障,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行政手段轻经济制约;三是立法层次偏低,至今关于民间组织的主要法规是国务院的三个《条例》,它们属于行政法规,未上升到国家普通法律。”[2]而相关部门对民间组织的各种管理法规、体例、规定,要么重复雷同,要么留下空白,而且各种法规之间缺乏统一性,给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中国民主政治不断推进,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立法部门应该根据宪法关于保障公民结社自由的宗旨和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加紧研究制定一部管理民间组织的统一法律,对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登记成立、活动原则、经费来源、税收待遇、监督管理、内部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为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3]法制环境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抵制各种不合理的政府行为,为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使其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可以避免和限制地方政府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增强和保障农民的组织意识和自由结社行为,使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法制的春风中快速、健康成长。

4.鼓励措施———简化创办程序,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创办程序繁杂,耗时太多,资金缺乏也是目前打消农民组织意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现行的管理法规对民间组织的登记注册设置了过高的准入门槛,各种限制性条件太多,而且不管民间组织的规模、性质和职能如何,除了国务院特别批准者外,一律要经过民政部门的审批才能登记注册。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的社团,除了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固定的场所、专职人员、会员数量、资产经费、民事能力等基本资格外,还有排他性的‘非竞争性原则’和‘限制分支原则’,特别是必须首先有一个挂靠的主管单位,而且这个主管单位必须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或地方县级以上的党委、人民政府授权的‘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正式机构。”[3]如此繁杂的程序,如此之多的特别规定,使得文化程度整体不高,社会联系不广的农民们只能望而生畏、叹为观止。这就直接打消了农民的组织意识,使很多农村非政府组织胎死腹中。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民间组织的管理经验,简化创办程序,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

缺乏资金上的帮助也是打消农民组织意识和成立农村非政府组织的重要因素。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对于刚摆脱贫困状态的农民们来说,成立非政府组织所需要的资金依旧是难以承担的额外费用。因此,政府对农村民间组织的扶持,除了完善法制,增加政治信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财政资助。在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经济来源除了社会捐赠之外,很大一笔直接来自于政府的各种资助,并且占很高的比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民组织的发展,更需要政府助一臂之力。政府对农民成立农村非政府组织的财政资助应当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其一,通过直接的财政拨款对农民成立农村非政府组织进行资助;其二,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将某些农村公共服务发包给农村非政府组织以达到一箭双雕之效果,既实现了公共服务的供给,又使农村非政府组织获得了必要的经费资助;其三,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资助。

二、培养农民组织意识的意义

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其产生、形成直至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农民组织意识的培养同样也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完善法制环境等工作外,那就是不能急于求成,企图毕其功于一役的培养模式是不可取的,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而农民组织意识的养成,不仅对于农民自身和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现对农村的治理。

1.直接作用———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阿尔蒙德曾在《比较政治学》中将政治文化划分为褊狭型、顺从型和参与型。并依次将处在这三种不同类型文化圈中的社会成员称为褊狭者、顺从者和参与者。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一直是在“纲常礼教”为核心的臣民文化的影响下生活,使得中国农民不仅民主观念缺乏、组织意识淡薄,而且极度分散,安于现状、守贫乐道,犹如满天的繁星点缀在星罗棋布的农村。“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是中国农民缺乏组织意识的生动描述。

农民组织意识的培养,农民组织观念的形成,能够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组织的力量,组织的作用,增强其民主素质和权利观念。有利于农民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成立或加入各种不同的非政府组织。依靠组织来解决各种问题或实现个人力所不及的目标,使各种类型的农村非政府组织成为农民的良师益友。从而推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

2. 主要作用——有利于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化解农村的各种问题。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发了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与转化。快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使社会趋于复杂化、多元化,社会的矛盾与摩擦增多,社会整合力下降,社会冲突加剧是必然趋势。再加上农村地区由于天高皇帝远,中央的政策和监督往往难以到位,就使得某些素质不高的基层干部有了腐败与寻租之机。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漠然置之,无所作为,失职渎职。使群众面临问题与困难时上告无门,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最终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罗伯特·福格尔曾经指出,到公元1750年为止,东亚国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此后,西方国家反而远远超过了东亚国家。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方国家创造了能够把人力、资源、技术及资本聚集到生产目的上的企业组织[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组织发展的历史:组织既是社会变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变化的产生。”[5]农民组织意识的养成,可以使农民形成强烈的组织观念。组成各种各样的组织,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愿意和可以找组织,通过组织的方式去解决。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对问题方形成极强的群体性压力,而且更有利于以和平的方式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久拖不决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 根本作用———有利于党和政府更好地对农村的治理。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民组织意识的培养,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可以使党和政府更好地对农村地区实行治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治理理论认为,现代政府应以善治为目标取向,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国家并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其权力中心还包括各种社会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它们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以进入社会权力的中心。国家与社会各组织之间是相互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之间的界限与责任是不明显,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日益加强。

1978年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农村实行政社分设。同时,在相当于原生产大队的范围内设村,成立了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6]。村委会也就成为党和政府对农村实行治理的桥头堡垒、前沿阵地。然而,仅靠村委会的单打独斗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都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有的基层干部的素质偏低,在这种村委会一家独大的治理格局下,各种腐败问题、官僚作风等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实现对农村的良好治理,必须培养农民的组织意识,使农村非政府组织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以代表农民自己的利益,维护农民的权益,形成对村委会和其他基层政权组织的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实现对农村的更好的治理。

三、农村非政府组织的重大影响分析

农村非政府组织作为农民为维护自己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组织形态,其存在和发展必将对农村的政治、经济和基层政权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宛如一柄双刃剑,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散发出五光十色、夺目耀眼的光芒。

(一)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村生活走向富裕。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各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由于受到财力、调动资源的能力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单个农户如果孤军作战,往往会势单力薄,难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无力实现其应有的效益。而各种农村非政府组织则能够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并逐步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供求渠道,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帮助农户顺利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因此,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利于农村生活不断向富裕目标迈进。

2.有利于扩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只要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7]农村公共产品同样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使得市场和企业无力或是不愿意提供和涉及该领域。农村非政府组织因其公益性或是互益性而被看成是满足弱势群体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弥补政府与市场不足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为农村聚集社会资本和整合社会资源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扩大农民利益实现的渠道,代替政府和市场不能或是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 有利于扩大政治参与,降低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成本。

自古以来农民就是中国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地位最低,政治参与最低的一个群体。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8]。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得农民有机会参与到组织的各种管理和决策中来,学习如何通过民主、法制的方式来解决组织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处理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和地方基层政权的关系。从而形成民主参政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组织这种载体,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的愿望和需求传递给政府有关部门,成为农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农村非政府组织能够较好地将政府的有关政策及时地传达给广大农民群众,这样既能避免或降低单个农户自主决策带来的风险,又能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农村非政府组织就能够以其所具有的理性化、灵活化、组织化的方式减少矛盾、缓解冲突,促进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和谐与稳定,从而极大地降低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成本。

4. 有利于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

市场经济的冲击,政府某些不恰当的干预行为都会极大地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在传统的个体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势下,面对这些不合法的侵害行为,农民无法也无力有效的进行权利救济,维护自身利益。在加之农业生产由于受天气、气候等无法抗拒的自然条件制约,农民天生就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如果没有后天的救济手段,在和其他利益群体博弈的过程中就不能有效及时的挽救利益受损的结局。而“总是使自己处于一种无助的困境,只是被动的依靠政府部门的发现和关怀”[9]。因此,必须大量发展能够真正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的农村非政府组织,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其灵活的方式,积极有效的行为来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并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消极影响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强大的公民社会并不一定能够确保民主的存在。1997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伯门教授在一篇名为《与希特勒同行》的文章中,对德国魏玛时期市民社会的作用作了冷静的分析。那时,德国的社团活动异常丰富多彩,许多人加入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和文化组织。然而,伯门认为,德国活跃的市民社会不仅未能巩固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反而使这些理念趋向灭亡。同样,也并不一定会必然促进经济的成功。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奇迹就是建立在受压制的市民社会背景之上的,后来随着政治控制的宽松,市民社会才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空间。但这些团体并没有在过去五十年里韩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发挥出多少作用[10]。而与其相邻的孟加拉更是亚洲非政府组织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数以千计的非政府组织,然而,孟加拉仍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作为农村里的一把双刃剑,农村非政府组织并非总是一定只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是还潜在地会发出一些消极的影响,不和谐的声音。首先,农村非政府组织可能会导致农村正式组织的弱化。由于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内生的需要,其合法性和权威性得到农民的极大认同,如果国家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和规制,就有可能对体制内的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造成冲击。其次,农村非政府组织可能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是农村社会向国家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国家不能积极响应,就有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荡。最后,农村非政府组织可能会演化为封建迷信组织。由于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是其信奉的管理规范,如果这些缺少法律依据的条文中的某些内容偏离法治轨道,就可能染上封建迷信的色彩,进而成为其中的某些领导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总之,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的浪潮而引发的全球结社的潮流。对于改造农民的思想意识、观念形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表达农民利益诉求,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村走向富裕,降低官民沟通成本等方面发挥着政府和企业难以企及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社会现象,农村非政府组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因势利导,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有力抓手,成为党和政府治理农村的得力助手。

摘要:农民组织意识是指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意愿和心理状态。农民组织意识的强弱,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农民是否会自愿自动成立各种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民成立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外围条件逐步具备的情况下,培养农民的组织意识也就具有特别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非政府组织,农民,组织意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10.

[2]陈斯喜.中国社团立法现状[J].环球法律评论,2002:175-176.

[3]俞可平.改善中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

[4]金东日.组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

[5][美]W.理查德.斯各特.组织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0.

[6]邓国胜.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环境[J].中国改革论坛,2006,(5).

[7]李红艳.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4).

[8]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6.

[9]张西勇.促进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点对策[J].农业经济,2008,(3).

紫椴组织培养研究 篇2

【关键词】紫椴;组织培养;不定芽分化

Study On The Tissue Culture of Tilia amurensis

ZHAOXin

(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LiaoningShenyang110101)

【Abstract】The suitable conditions of Tilia amurensis tissue cultur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of the axillary bu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est multiply culture medium was MS+6-BA2.0mg/L+IBA0.2mg/L, the multiplication multiple achieved above 3.6. The best rooting medium was 1/2 MS+IBA0.2mg/L, got 93% rooting rate.

【Key words】Tilia amurensis;Tissue culture;Adventitious buds formation

紫椴(Tilia amurensis)是椴树科(Tiliaceae) 椴树属(Tilia)的高大落叶乔木[1],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山区、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大兴安岭有少量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在分布范围之内[2]。它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阔叶树种之一,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由于紫椴具有木材轻软、纹理直、不翘裂、容易加工、胶结、油漆、着色性能好等优点,现己成为市场上优良的胶合板用材,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由于紫椴种皮硬骨质不透性、胚休眠和种子内抑制物的存在造成紫椴种子发芽率很低、出苗不齐,给抚育管理带来困难,构成了实生繁殖的障碍。同时紫椴花雄蕊先熟因而自花几乎不育,异花授粉,结实率也较低,一般不超过10%[4]。因此,紫椴种苗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紫椴种苗,繁殖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优质种苗。因此利用组织培养建立紫椴的无性繁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大量优质的苗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解决之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辽宁省清原县海阳林场。采集一年生枝条,并进行水培,将水培获得的萌芽作为外植体材料。

1.2方法

1.2.1初代培养

将水培获得的萌芽除去叶片后,于自来水下冲洗,洗去表面尘土,用洗洁净溶液浸泡5min后,再在流水下冲洗30min。在无菌条件下,用0.1%的HgCl2分不同时间对材料进行消毒,接种于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MS+2%蔗糖+0.6%琼脂,PH5.8),研究不同的消毒时间对获得无菌外植体的影响,同时建立无菌再生系统。

1.2.2继代与生根培养

以建立的无菌再生系统为对象,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的方法进行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研究,从中找出不定芽分化与生根的最适培养条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的消毒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率的影响

经不同时间消毒的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20天后,其污染率、死亡率及外植体获得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见表1)。结果表明,用0.1%的HgCl2消毒8min,效果最好,无菌外植体获得率为65.5%,死亡率较低,仅为12%。

表1不同的消毒时间对无菌苗获得率的影响

*每一处理接种外植体数均为100个。

2.2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对茎段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以所建立的无菌再生系为对象,取植株的茎段,移入添加不同浓度与種类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发生。培养5天以后,茎段基部逐渐出现隆起。培养20天以后,在隆起处产生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绿色小芽。不同的激素浓度与组合,不定芽发生率与数量均不相同,详细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种类与浓度激素对茎段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每一处理接种茎段数均为50个

由表2可知,6-BA2.0 mg/L + IBA0.2 mg/L的激素浓度配比较适宜紫椴的增殖,增值倍数为3.6倍,且不定芽生长健壮。

2.3不同种类与浓度生长激素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当丛生芽繁殖至一定数量后,就可在每次继代培养时切取大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实验。在1/2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IBA和NAA,20天后统计生根情况(表3)。

结果表明,附加IBA 0.2 mg/L的1/2MS培养基最适合紫椴的生根培养,生根率达93%,平均生根数为4条,且叶色较绿,根粗壮。其余的几个处理虽然亦有较高的生根率,但组培苗长势不好,根较细弱。

表3不同浓度NAA与IBA对生根率的影响

*各处理接种数均为50株。

3.结论

确定植物激素的种类与浓度是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本研究中发现6-BA2.0 mg/L + IBA0.2 mg/L的激素浓度配比最适宜紫椴的不定芽分化,附加IBA 0.2 mg/L的1/2MS培养基最适合紫椴的生根培养。因而,在紫椴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中可以将该激素配比作为模式浓度来使用。■

【参考文献】

[1]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等.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429-432.

[2]王彦彬, 颉玉敏, 陈荣, 祁永会. 紫椴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2, 2:37-38,46

[3]穆立蔷,韩志坚,白明霞等.中国保护植物分类与识别[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4, 158.

组织培养方案 篇3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也是指导现场作业的主要文件之一。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质量。施工方案的优劣,对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效益,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作为工程建设参与主体之一监理方的总监,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找出问题,加以指点,是有关法律、法规提出的要求,也是总监应尽的义务。本文对施工方案的审查谈点自己的想法,供读者参考。

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联系和区别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企业指导一个拟建工程进行的准备组织实施的基本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单项或单位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在人、财、物、时间、空间、技术和组织方面做出的一个全面的计划安排;而施工方案是对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中某一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分析,是对施工实施过程中所耗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费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组织的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切实可行、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于某些施工难点和关键分部、分项工程,常常也要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

1.1 两者之间的联系

(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体,施工方案是局部;施工方案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脱离了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是没有任何指导意义的,是无法指导施工的。

(2)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全局部署下进行;施工方案始终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实施的。1.2 两者的区别

(1)编制目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的选用方法,时间与空间布置等各方面进行周密安排,根据各方面的要求来明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编制某一部分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方法,以保证质量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2)编制的内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对象是工程整体。它涉及工程施工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项目机构的划分、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顺序、优化配置和节约所使用的各生产要素等等;施工方案编制的对象通常是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念、施工中的难点重点、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具体的施工方法等等。

(3)侧重点不同:施工组织设计侧重计划,施工方案侧重实施。

组织外出考察方案 篇4

一、参加人员:35人

中共黄冈市委统战部领导:2人;

农工党黄冈市委会领导:11人(见附件);

农工党黄冈市开发区支部全体党员:20人(见附件); 其他人员:2人。

二、费用:(外出考察费用农工党黄冈市开发区部筹集)人均费用1000元左右,共计约35000.00元。

三、行程安排:宜昌——三峡——秭归三日游

D1早指定地点集合乘车赴宜昌(约5个半小时),中午抵达宜昌,中餐后游览世外桃源风景区:三花园(桃花、樱花、紫薇花园)赏花,望江亭观瀑;土家民俗风情区品源远流长的土家风情;登上长江三峡起始点,观赏西陵峡口风光。进入与世隔绝的桃源部落——漫步图腾古道,在三峡巴人原始部落看原汁原味的巴人土风舞表演。后乘船观原汁原味的西陵峡风光,返回旅游专用码头,游览三游洞风景区,晚餐后入住酒店。【宿宜昌】 D2早餐后乘车赴西陵峡快乐谷风景区(游览时间约2小时),登龙泉洞,参与民风民俗的表演互动,游壮观的龙泉洞,洞内潭水澄碧、泉水涌流、钟乳悬挂、洞奇景美。可自费参加(蹦极160元、滑索40元、攀岩30元、等)。游览三峡猴溪旅游区,坐仙女索道,探仙鹤神宫,戏三峡猕猴,游仙人幽溪,观猴、喂猴、看猴戏,与猴同乐。中餐后经三峡专用公路,游览三峡大坝风景区: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晚餐后入住三峡工程D3早餐后乘车赴屈原文化旅游区游览:屈原祠、江渎庙、峡江古民居,中餐后乘车返回,结束愉快的行程。

四、服务标准:

交通:景点全程空调旅行车;

2、住宿:准三标间; 大酒店【宿坝区】

3、餐饮:2早5正;

4、门票:景点第一道大门票;

5、导服: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6、保险:旅行社责任险、意外险。

2012年4月5日

铁路行车组织方案. 篇5

南宁至百色增建二线工程NBSG-6标

行车组织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线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 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编制目的.............................................四、作业范围.............................................五、作业事项.............................................六、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1.目标、指标........................................2.安全管理措施......................................2.1既有线施工工作制度............................2.2既有线作业安全保证措施........................2.3封锁线路要点施工安全注意事项..................2.4既有线轨道车运行安全规定......................2.5既有线梯车及单轨车的使用符合下列规定..........2.6既有线确保施工行车安全的保证措施..............3.轨道机械安全施工作业应做到以下规范标准:...........(1)出乘前应做到:.............................(2)出乘与挂车应做到...........................3.1发车和运行应做到.............................3.2调车作业应做到...............................3.3到达、进站应做到.............................八、轨道车运行运用管理..................................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九、轨道车运行规程......................................十、轨道车平板装料安全规定..............................十一、自轮运转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应急机构及职责....................................2、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脱线应急预案.....................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轨道车管理规则》(铁运〔2007〕22号)、《南宁铁路局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13〕26号)、南宁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宁铁师〔2009〕139号)等。

二、工程概况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市境内,线路起点自南宁枢纽江西村站,经南宁市江南区、西乡塘区、隆安县和百色市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终至右江区百色站,全长209公里。本标段NBSG-6ZD1K0+000~K83+100(不含)段全部站后工程(含增建二线、既有线病害整治、引入枢纽相关工程)。

1)江西村站出站端改建既有湘桂线,里程GDK812+600~K815+900,长3.921km。湘桂改线施工便线0.701km。

2)本标段工程站改工程为江西村、南武康、那桐、隆安站4个站,关闭站场为杨美、定顿、双邓、连安、雁江等5站。

三、编制目的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4.从那桐站出车前,应在车站运转室登记,经车站值班员准许后,方可出车。

5.在那桐站内停留期间,按照《行规》内相关条款做好防溜措施,并按规定进行巡视,检查。

六、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

1.目标、指标:杜绝既有线行车事故发生。

2.安全管理措施 2.1既有线施工工作制度

根据本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在工程线施工时坚持以下作业制度:登记制度、工作票制度、开工收工制度、作业防护制度、作业自检互检制度、作业小票制度、予想会、总结会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材料予配制度。

2.2既有线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设专人加强对施工区段巡视检查,及时排除施工问题。下班前和轮班交接时,都要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并认真做好记录。

(2)当施工需要封锁线路或停用电力牵引供电影响行车时,在施工前规定期限向上级相关部门提报施工计划,在施工计划实施前,施工负责人应根据批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① 坑内作业时坑上应有人防护,当列车通过时坑内不得有人。② 基坑开挖作业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挖坑时遇到排水沟应先做好疏通改排水工作。

③ 开挖基坑时应防止道床污染的措施,弃土应投到坑外0.6m以外的地方。堆积高度不得超过轨面。

④基坑开挖本着“边开挖,边浇注”的原则,在挖坑地段应设专人巡回检查,遇有大雨、连雨天气时,不进行挖坑作业,已开挖的基坑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护或及时回填。

⑤ 在站台上,平交道口,行人较多的地点开挖后未立支柱前,应在坑边设立明显的标志,并采取防止行人坠落的安全措施。

⑥ 必须采取路基加固措施,保持路基稳定,保证线路排水畅通,必要时要与运营部门取得联系。

⑦ 插入基坑未整正的支柱,采取固定措施,固定时支柱顶端稍向田野侧倾斜。支柱整正时,支柱任何部分、手扳葫芦和整正器均不得侵入铁路限界,整正后应及时回填、夯实。恢复线路和路肩的原有状态。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1)轨道车的运行严格按照铁路运输管理“行规”、“技规”以及成都铁路局有关要求办理行车手续,配备有效的通信信号设备、安全防护用品、主要工具和备件等。

(2)施工负责人并做到 ①对搭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②运行中严禁人员站立或坐在端板、侧板及连接处。

③监督乘车人员待车停稳后方可上下,确认有关人员上下完毕,方能通知司机开车。

2.5既有线梯车及单轨车的使用符合下列规定

(1)梯车及单轨车放置在固定的安全地点并加锁,使用前进行检查,确认状态良好后方可使用。

(2)使用梯车及单轨车时,取得车站值班员对使用时间的承认,并作好登记签认。

(3)使用梯车及单轨车时做到: a 经施工负责人指定的专人负责使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值班员办理承认手续,并在前后各50m处显示停车手信号,随车移动,进行防护。

2.6既有线确保施工行车安全的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车辆保证状态良好,三证齐全、有效、备品齐全,并配备与相关部门频率相同的无线报话系统,使用无线报话系统时不干扰正常行车指挥。

(2)司机在出车前,全面检查车况,确认状态良好时方可运行;值乘时精力集中,谨慎驾驶。

(3)轨道车定期用超声波检测仪进行轴探,防止行车途中突发断轴、切轴事故。动车前和停车后,认真检查车辆和折角塞门等关键走行部位,开车前进行试车,避免轨道车带病行驶。

(4)加强运行过程车况状态的控制,定期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作业车、轨道车司机按机械设备管理规定做好日常保养,每天填写运转记录。

(5)工程列车进入线路作业时,保证有双动力牵引。

(6)作业车、轨道车在沿线各站停放时,采取防溜措施,车上有留守人员。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④按规定对“三项设备”进行试验。启动发动机前应关闭“三项设备”电源,当发动机运转平稳后,再开启“三项设备”电源。停机时,须先关闭“三项设备”电源,再停机。

⑤运送施工人员和材料时,确认人员处于安全位置,材 料装载符合标准(不超高、不超限、不偏载)后方可动车。(2)出乘与挂车应做到

①认真执行“联系不好不动车、人不到齐不开车、车

不停稳不上下”的规定,根据调度命令确认信号后动车,动车前撤除防溜装置,开启“三项设备”,在行车中注意邻线车辆和行人安全。

②出站或转线时,须按规定换端操作和试闸。副司机

进行配合主司机共同确认线路、信号、道岔和标志。按规定速度行驶,并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

③多台车联挂时,主司机认真检查、确认联挂状态,正确处理好制动机,并由本务司机进行制动机试验。动车时,必须得到所有联挂车的回示后方可动车。

1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附加时分和通过时分的潜力,精心操纵,积极赶点,恢复列车正点。随时检查车辆制动缸、制动主管压力,确认好制动阀手柄位置。

(5)按规定时间、地点使用标准用语与车站进行车机联控。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出现故障不得上线运行。在运行中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发生故障时,应在前方站停车报告,调度员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下达调度命令,并传达到司机和运行前方各站,司机得到调度命令后,方可继续运行。

(6)运行中正确使用“三项设备”,严禁擅自关机或变相关机。当换端操作或电台频率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按规定转换开关位置。

(7)在站内停车时须实施保压停车。发车前掌握缓解时机,确保充满风开车。乘务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车。站停时间5分钟及以上的停车站,应对列车走行部进行检查。停车超过20分钟或摘挂作业后,应按规定进行制动机试验。长时间停留时,拧紧手制动机,并采取防溜、防护措施。车辆停留必须留人看守,并按规定进行安全防护。

(8)车辆运行中正确使用制动机,适时进行制动试验,检验列车制动力大小,并随时注意列车制动管贯通状态。

3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3.2调车作业应做到

(1)在中间站调车作业时,司机根据车站值班员或调车指挥人布置的作业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作业。

(2)调车作业中,须认真了望,确认信号,正确执行信

号显示的要求及呼唤应答、车机联控等制度,信号中断或不明须立即停车。(3)推进转线调车作业时,司机必须在推进方向的前端操纵,副司机在前方引导,严格按规定速度推进。

(4)摘解车辆时要做到“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需摘开所挂车辆时,须按规定对停留车辆作好防溜。

(5)连挂车辆时,严格按“十、五、三”车距离和信号要求控制速度。接近连挂车辆时,要做到一停、二引、三检、四挂。

(6)站内调车不得越过出站信号机。3.3到达、进站应做到

(1)架线、安装作业车、轨道车及轨道吊车到达终点站后,司机应与车站值班员加强联系,并按其要求转线或进站(停留线)。

5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严禁关机或变相关机。因未正确输入有关数据,导致运行控制设备不控、误控的,按变相关机严肃处理。运行途中本机“三项安全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恢复时,司机应按规定及时向车站值班员和驻站联络员报告,同时在《轨道车工作日志》上做好记录,方可关闭有故障的设备,用车载调度通信设备与前方站保持联系,按车站值班员和驻站联络员要求和指导行车至其要求的停靠站,然后对该故障设备进行修理,确保三项安全设备工作良好。

4、运行中,驾驶员严禁擅自关机、降级、解除监控功能、关闭放风阀、变更运行控制模式等,确保全程运行真实有效的通过设备反应出来。

5、机车出勤应在《轨道车工作日志》上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记录真实有效,并应与设备反应的情况相吻合。

6、运行和调车,必须确保设备开启,并按设备规定速度行车,严禁超速和冒进。

九、轨道车运行规程

1、轨道车运行必须按《部规》、《轨规》、《行规》执行,必须接受铁路局轨道车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2、轨道车司机必须按《轨规》、《技规》、《行规》规定操作运行。

3、轨道车不得挂用超修、超检的车辆。

4、轨道车进出区间运行时,车速不得超过60Km/h。

5、轨道车在通过道岔时,应一度停车执行联控制度,司机确认信号、道岔开通无误后,方可通过道岔(需人工扳道时,通过后再

7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铁路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项目经理部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百增建二线NBSG-6标铁路工程行车组织方案

组 员:孙雪池、郭 磊、尹书平、胡云鹏、宋金虎、赵一丹

领导小组要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南宁铁路局的要求,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抢修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研究制定应急实施方案。并负责事故救援指挥、人员调配、技术鉴定、提供物资等。同时监督事故救援的进展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事故救援联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调度室。

2、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脱线应急预案

由司机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或就近作业队负责人,组织机组人员将备用的木枕块、千斤顶及液压复轨器放臵到指定的地点,由熟练的操作人员将复轨器液压油管接好进行复救。在复救的过程中要由专人统一指挥,使自轮运转特种设备恢复到线路上。其步骤如下:

(1)、轨道车发生脱轨事故不能继续运行时,应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及时通知两端车站值班员及列车调度员,讲明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区间、里程、司机、车次、车型、脱轨情况及损失情况报项目部调度。

(2)、司机要准确检查车辆损坏情况,并就地采取紧急防溜措施,在列车两端对未脱轨的车辆放臵铁鞋,拧紧手制动机,同时按《铁路技术管理规则》的要求做好防护(即:应从故障点的方面不少于800米处设臵响墩防护,夜间应点燃火炬,如确知来车方向时,仅对来车方向进行防护,已请求救援的,应从救援列车开来方向距离列车不少于300米处防护,影响邻线行车时,同时进行防护)。

(3)、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救援,尽快开通线路。并立即成立事故救援小组,确定轨道车班长为事故救援领导指挥人,司机、副司

组织培养方案 篇6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会利用信息材料为背景以图解的形式考查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 或结合植物育种、动物细胞培养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二、复习建议

本部分题目中常出 现操作流 程图或装 置图, 如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图、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图等,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技术手段的异同点, 注意掌握各种技术手段中的特殊点和关键环节;要善于识别这些图解, 要知道图中所表示的物质、结构和过程, 知道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 并对一些现象进行正确分析。

三、知识梳理

(一) 植物组织培养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几点说明。

(1) 外植体的选择与制备。

1选择外植体时, 由于外植体的脱分化难易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因此, 选择哪些作为外植 体应注意。一般来讲, 烟草、胡萝卜、植物的花和幼嫩的组织脱分化相对较易, 而植物的茎、叶和成熟的老组织则较难。

2制备外植体首先要消毒, 其次要选取有形成层 (形成层细胞易脱分化) 的部分。

(2) 严格的无菌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同样为细菌等微小的生物提供了适合的营养。在这种培养基上, 细菌等微小的生物比植物细胞具有更强的新陈代谢能力, 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 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 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 植物组织培养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有效地防止细菌等的污染, 保证培养材料、培养基、培养用具严格无菌。

(3) 完全的营养条件。

离体的植物细胞失去了植物的自养能力, 所以需要为其提供包括水、有机 营养、矿质营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4) 光照条件。

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 需避光处理;而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幼苗时, 需光照处理。

(5) 激素调控。

1生长素类含量>细胞分裂素类含量: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形成。

2生长素类含量<细胞分裂素类含量: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形成。

3赤霉素类:促进分化的丛芽和小植株快速生长。

【易混警示】分化、脱分化、再分化。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2作物脱毒:a.解决方法: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 从而获得脱毒苗。b.理论基础: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 甚至无病毒。c.特点:繁殖速度快;幼苗遗传背景均一;不受季节 和地区限制。

3人工种子 (如下图) 。

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胚状体 (分生组织) , 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 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

b.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 证其在适 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胚乳”;

c.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特别提醒】人工种皮是保证包裹在其中的胚状体顺利生长发育成小植株的关键部分, 针对植物种类和土壤等条件, 在人工种子的包裹剂中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以及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 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

(2)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a.原理:整个单倍体育种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染色体加倍后当年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如下图:

2突变体的利用。

a.来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 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状态, 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从这些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个体, 培育新品种。如下图:

b.实质:植物组织培养。

c.形成原因: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 容易受外 界一些条 件的影响 而发生突变。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某些细胞产物, 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易混警示】单倍体育种和突变 体利用的比较。

(二)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 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 然后, 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 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操作流程。

3.过程解读。

(1) 原理:细胞增殖。

(2)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

3气体环境:O2、CO2。

(3) 动物细胞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的原因:分散成单个细胞、细胞群 (团) 后容易培养, 细胞所需的营养容易供应, 其代谢废物容易排出;而用大块组织培养时, 内部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较困难, 因此, 这些细胞在体外长时间的生存和生长就较困难。同时, 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 可使得在细胞水平操作的其他技术得以实现。

(4) 选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作为材料的原因:动物细胞培养时, 一般选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 其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 增殖能力强, 有丝分裂旺盛, 容易培养。

(5) 胰蛋白酶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与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联系。

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一般均需对细胞进行胰蛋白酶细胞分散处理, 区分两种“培养”的关键是看用胰蛋白酶处理的对象。

1第一次:用胰蛋白酶对剪碎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 分散后培养, 即为原代培养。

2第二次: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接触抑制, 用胰蛋白酶使其从瓶壁上脱离下来, 分散到多个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即为传代培养。

(6) 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

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 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 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 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特别提醒】1两种技术手段培养过程中都进行了有丝分裂, 都是无性繁殖, 都可称克隆, 都不涉及减数分裂。

2植物组织培养最终产生新个体, 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产生大量细胞, 不形成新个体, 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易混警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辨析。

四、典例展示

例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1)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_。

(2)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 若包裹上人造种皮, 制成人工种子, 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 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_______ 和[] _______过程, 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的调节 ([]内填序号) 。

(3)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其原因是_______。

(4) 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两种重要物质。其中, 新芽形成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 ;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 体过程中, 对它们的 调控关键是 _______。

解析: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 1是脱分化, 得到愈伤组织, 2是再分化, 得到胚状体。 (3) 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裂快, 病毒尚未来得及侵染。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 (4) 由表乙D组看出, 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生长素的浓度, 脱分化出嫩芽。在不同培养期,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比例不同, 分化的器官就不同,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 其浓度和比例非常关键。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1脱分化2再分化植物激素 (3) 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 甚至无病毒 (4) 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大于生长素的浓度适当调控好不同培养期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和它们的比例

例2. (2014·甘肃秦 安一中第 一次检测卷)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 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 (甲) 和正常肝细胞 (乙) 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 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 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C.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D.将数量相等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 会观察到甲细胞的数量比乙细胞的数量多

解析:胃蛋白酶最适pH是1.5, 而一般细胞培养在pH是6.5~8.0, 所以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 A项错误。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 所以可以加入适量抗生素, B项正确。细胞培养过程中, 5%CO2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培养液的pH值, 故C项正确。因为肝肿瘤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而普通细胞没有此特性, 所以D项正确。

答案:A

例3.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_______时, 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 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此时, 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______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需要用酶处理, 可用的酶是_______。

(2) 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 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 进而出现_______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 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变成_______细胞, 该种细胞的黏着性 , 细胞膜表 面蛋白质 (糖蛋白) 的量_______。

(3) 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 对细胞进行染色时, 观察到死细胞被染色, 而活细胞不被染色, 原因是_______。

(4) 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最好选细胞分裂到_______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 通常在_______条件下保存细胞。

解析: (1)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 细胞会表现出接触抑制现象, 此时是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可以使 贴壁细胞 从瓶壁上 分离开来。 (2) 随着细胞传代培养代数的增多, 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 进而出现衰老甚至死亡的现象, 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 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变成不死性细胞。 (3) 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 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 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 (4) 由于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因此可作为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5) 冷冻或超低温、液氮条件下, 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 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降低, 故适宜保存细胞。

答案: (1) 相互接触接触抑制单层 (或一层) 胰蛋白酶 (2) 衰老甚至死亡不死性 (大大) 降低减少 (3) 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 故活细胞不被染色 (或由于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 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 (4) 中 (5) 冷冻 (或超低温、液氮)

五、巩固训练

1. (2013·北京市东城区期末卷) 右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中

B.图中1 2过程分别 表示脱分 化和再分化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均为纯合子

D.此实验说明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1体细胞全能性2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3根、芽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5生长素和乙烯6愈伤组织7再分化8脱分化9植物体

A.1、276839、4

B.1、286739、4

C.1、629837、5

D.1、298673、5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多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

B.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胰蛋白酶等获得细胞悬液

C.动物细胞培养时要保证氧气供应, 不能通二氧化碳

D.动物细胞培养时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并要加入血清

4.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有关的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B.用胰蛋白酶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 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细胞对CO2的需求

D.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生化特性等

5. (2013·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卷) 植物组织培养是克隆植物的一种方法, 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相应的问题。

(1) 为了获得脱毒植株, 外植体往往取自植物的花芽、叶 芽等处的 分生组织, 其原因是_______。

(2) 培养皿中的培养基除添加营养物质外, 还需要添加 植物激素, 其目的是 诱导外植体_______。

(3) 在生产实践中为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紫杉醇, 可将1_______放入液体培养基中, 经机械作用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备成细胞浮液, 再经过_______即可获得大量细胞。

(4) 组织培养过程需要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条件, 否则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发生_______异常, 进而使植物出现遗传不稳定甚至不育。

(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快速大量繁殖以及脱毒植株的获取, 还广泛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育种过程中。

6.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 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 这层膜和这些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 (如下图所示) 。在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某些农药、菌肥等。据此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 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_______和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的调节。

(2) 从保证人造种子正常生命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 环上来看, 其外部薄 膜应具有_______等的特点。

7. (2013·福建福州期中卷) 下图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 容器A取材于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

(2) 容器B中一般先用_______酶处理, 消化组织 中的胶原 纤维, 这利用了 酶的_______性, 这样做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来, 便于细胞与_______充分接触。

(3) C瓶内的培养为_______ , 这一时期的细胞具有恒定的_______、_______和生化特性等。

(4) 为了把C瓶中的细胞分散到D瓶中, 用_______处理, 然后配制 成_______, 再分装。

(5) 在D瓶中正常培养了一段时间后, 发现细胞全部死亡。原因是。

参考答案

1.C2.B3.C4.C

5. (1) 这些部位很少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害

(2) 脱分化和再分化

(3)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

(4)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5)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

6. (1) 脱分化再分化植物激素

(2) 半透性 (透水、透气性) 和能被微生物降解

7. (1) 细胞分裂旺盛

(2) 胰蛋白专一培养液

(3) 原代培养染色体组型病毒敏感性

(4) 胰蛋白酶细胞悬浮液

(5) 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木荷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木荷;组织培养;外植体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Q8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16-04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of Schima superba

Chen Bihua(1,2,3)Zhang Juan(1,2)Jiang Bin(3)Deng Yongsheng(3)Xiao Yumei(3)Zhang Cui(3)

(1.Fuji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Fuzhou350012; 2. Key Laboratory of Timber Forest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for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ern China, China Forestry Bureau

Fuzhou350012; Qingliu County Forestry Bureau in Fujian ProvinceSanming365300)

Abstract: The contamination rate of the explants of Schima superba during the process of tissue culture was decreased evidently by pre-treating the stock plants using the pesticides and fungicides before one week in advance. The browning rate of the explants was decreased by adding the Vitamine C and being culured in dark. MS+BA 0.5 mg·L-1+NAA0.1 mg·L-1+Vc 5 mg·L-1 was adopted as the optimal explant induction medium, MS+ BA 0.5 mg·L-1 +NAA 0.1 mg·L-1+Vc 5 mg·L-1+ B2 5 mg·L-1 was adopted as the optimal proliferation medium, and 1/4MS+IBA 0.25 mg·L-1 was adopted as the optimal rooting medium.

Key words:Schima superba;tissue culture; explant induction medium; proliferation medium; rooting medium

木荷Schima superba山茶科木荷属常绿大乔木,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与生物防火当家树种,木材用于制作木质家具、木质工艺品、人造板以及木地板。木荷不仅纯林生长与生态稳定性好,而且又是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良好的混交树种。福建省木荷每年用种量很大,年种植面积达3万hm2以上,年用苗量7 000万株以上,是福建省造林面积最大的乡土树种。长期以来,木荷以实生苗造林,而且长期从福建省外调运种子,由于有性繁殖过程中后代容易性状分离,以致母树优良性状丢失,后代分化严重,个体差异大。组培技术可以弥补有性繁殖带来的缺陷,尤其是经过选育后的优良单株,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培育优质種苗,营造高质量用材林和高效防火林带,可以带来显著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国内仅见广东徐位力等一篇对防火树种木荷组培的简要报道,未见试验数据和统计分析[1]。未见国外有关木荷组培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初选的木荷优良单株基部萌芽条作为外植体,不仅可以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得到遗传增益,而且将来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良木荷苗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经过初选的优树基部萌芽条。取其顶芽或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

1.2方法

1.2.1 外植体灭菌

木荷顶芽或枝条作为外植体,很难消毒,尤其是雨季。①对母株不进行任何处理;②对外植体母株预先处理,用有效成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和40%乐果乳油800倍混合液对母株喷雾,次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对母株喷雾,在喷药后1周之内见晴天采集外植体。观察外植体污染率。

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表面5~10 min,再用洗涤粉溶液浸泡15~20 min之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0.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15~20 min,自来水冲洗干净。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用70%~75%医用酒精浸泡30 s, 0.1%HgCl2消毒12~15 min, 无菌水冲洗4~5次。切去顶芽基部或茎段上下两端,保留长度约为1 cm左右的带腋芽茎段,接于各种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上[2]。

1.2.2培养条件

外植体诱导前2周进行全暗培养,以后光照强度500~1 000 lx;继代培养光照强度1 000~1 500 lx;生根培养光照强度从1 000~1 500 lx增加到炼苗光照3 000~6 000 lx。培养温度为26±2 ℃, 光照时间12 h·d-1。

1.3试验设计

1.3.1外植体诱导

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①MS+BA 3.0 mg·L-1 +NAA 0.1 mg·L-1+Vc (抗坏血酸) 5 mg·L-1;②1/2MS+BA 3.0 mg·L-1+NAA 0.1 mg·L-1+Vc 5 mg·L-1;③MS+BA1.0 mg·L-1+NAA0.1 mg·L-1+ Vc 5 mg·L-1;④MS+BA 0.5 mg·L-1+NAA0.1 mg·L-1+ Vc 5 mg·L-1[3-4]。以上均附加白糖30 g·L-1(“田趣”牌,下同)和卡拉胶(闽南琼胶有限公司出品,下同)6.0 g·L-1,pH6.0。每处理接种50瓶(200 mL广口瓶),每瓶1个芽或茎段,重复3次,培养30 d后统计污染和诱导启动情况。

1.3.2继代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为:⑤MS+ BA1.0 mg·L-1+NAA 0.1 mg·L-1+Vc 5mg·L-1+ B2(核黄素)5mg·L-1; ⑥ MS+ BA 0.5 mg·L-1+NAA 0.1 mg·L-1+Vc 5 mg·L-1+ B2 5 mg·L-1; ⑦MS+ BA0.1 mg·L-1+NAA 0.1 mg·L-1+Vc 5 mg·L-1+ B2 5 mg·L-1。以上基本均附加白糖30 g·L-1和卡拉胶6.0 g·L-1,pH6.0。每处理接种30瓶(200 mL广口瓶),每瓶3个茎芽,重复3次,培养30 d后统计增殖系数和茎芽高度。

1.3.3生根培养基

生根基本培养基采用:⑧1/4MS;⑨1/4MS+IBA 0.25 mg·L-1;⑩1/4MS+IBA 0.5 mg·L-1;最后一个1/4MS+ IBA 1.0 mg·L-1。以上基本均附加白糖20 g·L-1和卡拉胶7.0 g·L-1,pH6.0。每处理接种10瓶,每瓶3个茎芽,重复3次。

1.3.4炼苗

培养室培养25 d后的生根苗,移入玻璃温室炼苗约15 d。光照度2 000~6 000 lx。生根接种40 d后统计生根率、根数、根长和高度茎芽。

1.3.5移栽

以红心土做为栽培基质,装入黑色塑料营养袋,移入简易温室中,以0.1‰~0.5‰高锰酸钾消毒土壤。将炼苗后的木荷瓶苗,用自来水洗净植株根部的培养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混合浸泡10 min消毒后,移栽于营养袋中,覆盖薄膜保湿。每天向叶片喷水1次、浇透水,2周后揭开薄膜,并且每天喷1~3次,以后逐渐过渡到每天喷1次。

采用SPSS11.5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置信度0.05或0.01。

2结果与分析

2.1外植体灭菌

木荷外植体很难消毒,在外植体母株未预先处理情况下,采用酒精、升汞或次氯酸钠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率达到83.3%~100%。加上外植体容易褐化,很难得到无污染而且无褐化的外植体。经过观察分析发现:主要污染原因在于春夏季福州经常下雨,并且木荷苗木上面有很多蚜虫危害。蚜虫以刺吸式口器从苗中吸收汁液的同时,也把微生物带进植株体内,致使外植体内部携带细菌或真菌,外植体消毒时,消毒液难以进入外植体内杀灭细菌或真菌,导致外植体污染率很高。

采用对外植体母株预先处理,即方法(2),外植体污染率降为40.4%~80.0%,外植体无污染率明显提高。

2.2外植体诱导培养基的选择

木荷外植体诱导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中发现外植体褐化严重,因此加入Vc 5 mg·L-1以减少褐化,并采用全暗培养。采用置信度0.05和0.01,分析结果表明:1号培养基平均诱导率为39.2%,2号培养基为13.8%,两者具有极显著差异。这两种培养基除了基本培养基不同,其余激素等添加物完全相同,所以选择1号培养基的MS为基本培养基,淘汰2号培养基。表1结果同时表明:3号培养基平均诱导率为66.3%,4号培养基為68.5%,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但3号培养基有愈伤组织产生,导致芽生长缓慢并且伸长困难;而4号培养基无愈伤组织产生,几乎全部芽抽高且生长正常,因此选择培养基④MS+BA 0.5 mg·L-1+NAA0.1 mg·L-1 + Vc 5mg·L-1为木荷外植体诱导培养基。

图1木荷增殖材料

图2木荷生根瓶苗

2.3增殖培养基的选择

在超净工作台上,对诱导成功的木荷外植体,切下新芽,剔除老枝,转接到增殖培养基,试验结果见表2。分析结果表明:5~7号培养基平均增殖率分别为4.3倍、3.2倍和0.7倍,三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对于平均茎芽高度,3种培养基分别为0.8 cm、2.3 cm和3.4 cm,三者之间同样具有显著差异。由于7号培养基平均增殖率太低,5号培养基平均茎芽高度太小,不符合组培工厂化育苗的要求,只有6号培养基MS+ BA 0.5 mg·L-1 +NAA 0.1 mg·L-1+Vc 5 mg·L-1+ B2 5 mg·L-1,在增殖率和茎芽高度方面同时符合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要求,所以选择该培养基作为木荷增殖培养基。(图1)

2.4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将增殖培养获得的木荷有效生根茎芽转接到1/2MS为基本培养基上,经培养室培养25 d,随后炼苗15 ,统计其生根状况,结果(表3)。结果表明:没有添加IBA的8号培养基,没有生根,不能作为生根培养基;9号和10号培养基的平均生根率、平均根条数、平均根长、平均苗高均较理想、而且植株生长正常,但10号培养基的平均苗高为2.8 cm,9号培养基为3.9 cm;11号培养基的平均苗高太低,仅为1.8 m,且生根率较低,仅为57.1%。综上所述,选择9号培养基 1/4MS+IBA 0.25 mg·L-1作为木荷生根培养基(图2)。

2.5组培苗木移栽

木荷组培瓶苗经过15 d炼苗后,洗净培养基后移栽到简易温室,移栽基质为红心土,基质经0.3‰~0.5‰高锰酸钾消毒,移栽后经过覆盖薄膜保湿和注意防治病虫害,30 d后观察成活率达到90%以上。经过表型观察,苗木未见发生变异。

3结论和讨论

(1)确定最佳木荷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 0.1 mg·L-1 + Vc 5 mg·L-1;增殖培养基为:MS+ BA 0.5 mg·L-1 +NAA 0.1 mg·L-1+Vc 5 mg·L-1+ B2 5 mg·L-1;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 0.25 mg·L-1。

(2)木荷外植体很难消毒,必须对母株进行预处理,用有效成分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和40%乐果乳油800倍混合液对母株喷雾,次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对母株喷雾,在喷药后一周之内见晴天采集外植体。外植体污染率降为40.4%~80.0%,外植體无污染率明显提高。试验中发现外植体褐化严重,因此加入Vc 5 mg·L-1以减少褐化,并采用全暗培养。

参考文献

[1]徐位力,苏开君,王伟平,等.防火树种木荷和红木荷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2):55.

[2]谭文澄,戴策刚.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40-44.

[3] 陈碧华.杂交马褂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2,(3):10-13.

[4]Chen B H.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 medicinal plant: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9,11(3):174-178.

[5]Chen B H, Trueman S J, Li J M, et al.Micropropagation of the Endangered Medicinal Orchid,Dendrobium officinale[J].Life Science Journal,2014,11(9):526-530.

[6] Trueman S J,Hung C D .Cytokinin concentrations for optimal micropropagation of Corymbia torelliana × C. citriodora[J].Australian Forestry,2012,75(1): 233-237.

[7]陈碧华,李乾振,吴丽君,等.巨桉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61-63,79.

(责任编辑:郑京津)

基金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闽林研〔2012〕25号);福建省林业厅科研项目“木荷优良单株选择与组培技术研究”(闽林科〔2012〕 3号)。

上一篇:新集乡中心学校教师考勤制度下一篇:登山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