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好先生成语故事(推荐10篇)

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篇1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篇2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国高职教育的市场逐渐庞大, 发展日趋多元化, 生源增多质量下滑的状况使得高职院校的育人工程面临新的挑战。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 要在以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为归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情感因素, 以至情至理、情理交融的感化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实施情感育人的重要意义

1.1 高职学生的成长环境呼唤情感关怀

目前高职学院学生均为90后, 大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 虽然进入大学开始了独立的集体生活, 但是对几个人住在一起的集体生活很难适应。他们自我意识增强, 思维的发展更趋于独立性, 很小的刺激也能导致情绪上明显的反应, 喜欢怀疑与争论, 心理发展也并不平衡, 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使他们对情感更为敏感, 从出校门到进校门, 高职院校实际的管理状态与想象中的大学校园的差距, 使他们极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 心灵上的孤寂, 如果辅导员的情感给予不及时, 容易使他们情感失落。

1.2 高职学生的成长经历呼唤情感关怀

高职学生生源构成复杂, 有近70% 属于本科录取后筛选的高考生, 有30% 来源于高中、中职的单招生, 大都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成绩偏差, 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思维定式的影响, 家长觉得他们不争气, 教师视他们为劣等生, 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 在情感上忽略他们, 这样致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 如此恶性循环, 形成了素质教育的障壁。偏见、歧视、看法和威压使他们渴望能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改变, 重新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尊重。

1.3 情感育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 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活动, 以被教育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情投入, 通过双方彼此产生理解和心灵的沟通达到思想上的一致, 这种感性活动升华到理性的高度, 就变成意志、道德, 进而形成更高级的精神力量, 从而为成功育人建立起良好的基础。这一鲜明特点, 决定了高校教育者从事这项工作并且希望获得良好效果, 就必须发挥情感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实施情感育人

情感育人是指从诱发客体的心理需求入手, 主体施以情感诱导, 客体的情感体验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情绪, 并影响着认知过程和活动过程, 有时甚至取决于感情共鸣以期达到改变客体的认知态度。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情感育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教育者要有情有理、合情合理、以情暖人, 而教育对象晓之以情, 师生双方互动所形成的感情行为意识, 这种行为意识是师生双方情感运动的产物, 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至情至理、以情致胜。

2.1 情字当头, 理字贯穿

高职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 思想已经形成, 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尊重和平等, 针对学生个体发展情况,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为优秀学生打开一扇窗, 为普通学生打下一根桩, 为困难学生垫上一块砖, 要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 更有教育中的情感。对个性张扬的90后高职生, 辅导员不能轻易批评, 也不能嫌麻烦, 发脾气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去“爱”他们, 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总能圆满解决。

优秀学生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以及各种专项奖学金的作用, 在评定选拔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扩大“传帮带”和示范作用的辐射面。

高职院校学生多来源于农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大, 这个群体的稳定关乎学校的稳定。辅导员要及时了解每个贫困生的家境以及生活现状, 通过奖、助、贷以及帮助联系勤工助学岗位等渠道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 懂得自强、学会自主、树立自信。经常与他们谈心, 疏导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情绪, 以阳光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并适时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感恩教育。

2.2 准情酌理, 默化潜移

高职学生在这个年龄段一方面是没长大的孩子, 一方面又渴求平等与自由。所以, 辅导员不能以对与错定论他们, 只能说他们的做法合适或不合适, 妥与不妥等, 这样的方式容易有说服力。同时, 要帮助他们认识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宽容和引导要相融并进。宽容不是放纵, 引导不是强迫, 教育引导是通过平等坦诚的沟通。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 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样, 因此要因人而异, 因情况不同, 做到以情感人, 既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平等地交流, 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必定有他独特的光彩, 让他们能够信任, 毫无芥蒂的倾吐想法, 这样会在彼此的心坎产生共鸣。

对于所谓的“问题生”, 辅导员要秉承“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成长差异”的理念。一方面要把握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学生内心, 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 帮助他们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谈心教育中, 既点到为止, 又击中要害, 使他们的心灵深处有所触动;另一方面发动班级的力量来促进改变和提高, 并及时沟通家长, 共同教育。要坚信, 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真正想做“差生”, 只要辅导员投入更多关爱, 及时交流, 适时激励, 学生不管是沉迷网络, 还是厌学, 都会获得重大转变。

2.3 文字养心, 情怀育人

90后是真正在网络下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相信网络、依赖网络、迷恋网络, 辅导员要守住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寓意深刻, 感情色彩浓郁, 是情感沟通的最佳方式。辅导员要不断学习, 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和驾驭能力, 利用微博、微信以情感为基础, 从校园里的人和事展开, 富有人情味地记录自己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领悟,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因势利导, 以情激情, 随情潜入人心, 达到“育人细无声”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 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 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运用情对学生个体实施“情感激发”, 使教育对象完成思想的转化和升华, 发挥情感育人的最大效应, 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 高职院校生源性质日趋多元化,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程面临新的挑战, 辅导员的情感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教育艺术出发浅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情感育人。

关键词:高职学生,辅导员,情感育人

参考文献

[1]杜爱玉, 刘惠东.论情感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效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3月第2卷第2期.

[2]段春丽.论情感及情感教育.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8) .

勺子先生的传奇故事 篇3

在广袤的宇宙,别看我只拥有七颗星星,但我却是举世闻名的,而且作用也相当大哟!总结一下有两条原因:首先,我的“上司”是大名鼎鼎的大熊星座。其次,从我上司的方位开始,你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其他的星座。趁“上司”不在,我要偷偷告诉你们,这功劳一多半是属于我的哦!因为找到了我,才能找到我那“上司”嘛!

噢,对了,我还有一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古时候,每逢大考前夕。我就成了超具魅力的“明星”,因为传说中我是主管考试的神,所以一些举子会仰望着我,默默祷告,希望自己能金榜题名。

说起我那“上司”,我突然想起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小熊星座。说来也巧,我的“弟弟”——小北斗七星(北极星)就在小熊星座手下“干活”。别看我“弟弟”小勺子先生体形小,它对人类的作用一点也不比我这个“哥哥”逊色。俗话说“北斗引进门,找北靠个人。”意思是说由我身上的两颗星就可以轻易地找到我“弟弟”北极星,而找到了北极星,迷路的人就能准确地辨明正北方在哪儿,因而很容易走出迷途。

大勺子先生和小勺子先生的“工作”:大勺子——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部。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远,就可以找到小勺子——北极星。俗话说“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说的就是从北斗七星开始,由北向西可以依次找到其他的星座。

小勺子——北极星位于小熊星座,是人们在夜空中能看到的一颗亮度极高、位置也较稳定的恒星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所以千百年来,它的星光一直在为地球上的人们导航。

一年四季,我——大勺子先生总是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我“弟弟”小勺子先生每天也非常努力。可是,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还是有一些“不怀好意”的星座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哎!这一切都要从那个凄美的故事讲起了……

不好好学习的成语 篇4

不好好学习的成语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形容学习的成语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关于学习的成语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不愧下学

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不求甚解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人小的时候,诸事颟颟顸顸,~。★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不足为法

不值得学习、效法。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开口便说:《大雅》不作,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那些工作作风实~。★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

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关于学习的成语

出处:《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春花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三国志·魏志·刑颙传》:“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平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入于门墙,如造阙里。~,载飏淑声。★唐·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刺股悬梁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出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钝学累功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我们要有~的精神才能有所进步。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然尝闻之,大道以~。★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夺胎换骨

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安知~无金丹,不使此莲此菊此桃万亿化身合为一。★清·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诗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关于学习的成语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废寝忘餐

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出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不争惹恨索情斗引,少不得~病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五折

浮光掠影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出处:唐·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浮光略影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鹘仑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

汉人煮箦

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箦:席子,此指竹席子。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关于学习的成语

出处:无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苏颋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宋·王傥《唐语林·文学》

鸿鹄将至

鸿鹄:天鹅。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出处:《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胡服骑射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继晷焚膏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青云梦杳,且就学趋庭,~。★明·邵璨《香囊记·庆寿》

敬业乐群

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居安资深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关于学习的成语

出处:《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开花结实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

出处:无

开华结果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描写学习的成语

出处:无

抗颜为师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鲁迅先生剃头的故事 篇5

鲁迅先生剃头的故事

有一次,鲁迅先生到厦门市区理发。!社会理发店的座位是分等级的,理发店老板看见来人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长衫,脚上穿一双旧布鞋,显得很寒枪,就让他坐到一个不列等的座位上,叫一个技术比较差的理发师傅马马虎虎地给他理一理。鲁迅先生理完发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银洋放在桌上便走了。本来在不列等的位子理个发,一角钱就够了。可是鲁迅先生却付了一元银洋。这使理发店的.老板感到十分意外。、事后一打听,才一知道来理发的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理发店老板有点懊悔,心里想以后一定不能怠慢鲁迅先生,不然会影响自己的生意。

隔了一个月,鲁迅先生又到这个理发店理发。这回情形叮不相同啦。理发店老板对鲁迅先生唯唯诺诺。点头哈腰,招呼鲁迅坐到上等座位上,叫一个最能干的理发师为鲁迅先生理发。理了又理,洗了再洗,还抹了油,洒了香水,一再询问鲁迅先生满意不满意。临走的时候,鲁迅先生问:“理个发多少钱?”理发店老板迫不及待!可答讲:“先生,这是上等位,按规定每客三角五,不过,不过我们对您先生特别细心,先生您看看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些?”鲁迅先生讲:“三角五就是三角五,还有什么好增加的卫”讲着,从口袋里拿出三角五零钱放在桌上,转身要走。理发店老板不甘愿,又跟上一步,讲:“先生,上一次,我们马马虎虎为您理一下,您就付了一元银洋,这次我们认认真真地为您理了,你却付只角五,是不是有点……”鲁迅先生听了笑笑,讲:“这就对了,上次你们马马虎虎为我理发,我也马马虎虎地付钱,这次你们认认真真地为我理发,我就认认真真地付钱,所以付三角五是对的。”讲罢走了。(林其泉)

好好先生成语故事 篇6

他 (蔡元培) 到校的第一天, 校役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而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鞠躬回礼, 校役们包括许多师生都对他的这一行为惊讶不已……就是这件小事, 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

那时的北大是一种堕落喧哗的状态, 在社会公众眼中仍是官僚机构。而蔡元培面对这样的现实, 并没有选择抱怨, 也没有选择退缩。可能在先生心中, 改变本就应是自己的责任。看现在的大学改革者, 为什么除抱怨政策不给力、指责社会不支持外, 总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呢?从现实来看, 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嚷着要“去行政化”, 一方面又生怕失去了自己的特权, 因此, 所谓“去行政化”更多的是一种噱头罢了。再看看晏阳初、陶行知的平民教育实践, 不禁感叹:民国先生, 不仅有教育理想, 更有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以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这些在最发达的地方见过大世面的先生在中国将会体验到怎样的天壤之别?但他们要改变国家, 拯救国人的心, 却不是自己躲得十万八千里指手画脚, 也没有停留在写写文章、发发牢骚上, 而是真的走到最底层, 真的躬下身去, 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去启蒙去感化。可以想见, 缺乏实干的教育理论, 在已成体系已有痼疾的大学体制面前, 怎么能够突破成功?

蔡元培来到北大之初, 就想要吸引一批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才, 或者接近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在乎你的政治立场, 不在乎你的资历, 不在乎你的年龄。这一点是革命性的。

无疑, 蔡元培的想法一样是指对大学理念的认同, 而不是别的, 先生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 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 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时代的北大,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我想这才是大学应有的自由。

值得思考的是, 为什么在几派轮番登台、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北大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启发地, 成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因为有知识、有独立精神的青年是会思考的, 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而真正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是不怕较量的, 是自信满满的。今天的学校里, 讲台上只有一种声音。禁锢的思想无法诞生独立的精神, 失去了思考能力的青年, 有些全盘接受讲台上的灌输, 看不到第二种可能性;有些极易被反面的声音吸引, 偏激而愤怒。而这些, 都对社会进步毫无益处。

1927年, 蒋介石提出要实施“党化教育”。在“以党治国”“以三民主义治国”的方针下, 政治开始入侵教育, 要把孩子变成“党的孩子”和“国家的孩子”。国民党政府颁布法令, 硬性规定要上“党义课”, 接受军训, 还开始监督管制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积极配合国民政府, 在清华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甚至成立政治训育部, 对学生言论严加监视……清华很快自发形成大规模抵制和抗逆, 学生冒着被开除的危险拒绝出席军训的早晚点名。“党义课”听课者寥寥, 教师不愿意与“党义课”的考试同桌吃饭。当罗家伦提出辞职时, 学生表示“本校无人挽留”。

在罗家伦被逐出清华大学后, 校长职位空置将近一年, 学生会发表了五条“清华人选标准”:1.无党派色彩;2.学识渊博;3.人格高尚;4.确实能发展清华;5.声望素著。

我觉得这是全书信息量最大的一页。其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 任何时候, 强行灌输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第二, 那时候的学生是能够独立思考的, 并且敢于付诸行动, 换句话说, 他们的书没有白读。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起到了“洗脑”的作用, 因为很多学生甚至从未感到自己的思想被禁锢。第三, 那时候大学的主人真的是学生, 现在只听过校长开除学生, 从未听过学生逼退校长并为校长人选开出条件。第四, 对比今天高校的现状, 谁在“控制”上更有手段是显而易见了。

摘录

蔡元培

大学教育的长者, 小学课本的童心

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体系, 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 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 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 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 只要有专长都能到他的大学里教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 他曾想用美育来代替宗教, 他还能“大学者编小课本”。

胡适

儒雅之河, 静水流深

相比较鲁迅, 我更喜欢胡适温文尔雅、待人和善, 他甚至能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曾写信劝说周氏兄弟:“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 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我深深地感觉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 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 暗示着少年朋友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 这是最令人惋惜的。”胡适对白话文和白话诗的坚持, 无论遭多少人骂, 他照样去做。他用理性的、温和的方式开出一条天地相通的大道。

马相伯

为叫醒中国, 自称是“叫了一百年的狗”

在他百岁时, 上海时尚杂志《良友》登出他的肖像, 国共领袖同声道贺, 而他梦里不知身是客, 喊着杀敌, 客死异乡。他的百年人生与中国的百年屈辱抗争平行, 寿高则多辱, 而他倾囊于一个复旦, 抬升着东方的希望。如果我们今天还能听到老人嘶唳的吠叫, 一是后辈敏感的心, 二是国情使然。

张伯苓

津门一户南开, 进出多少荣辱

先生影像憨态可掬, 却是行走江湖的侠士。当年左翼愤青指责他建校募集的是官僚乡绅的臭钱, 老先生讷讷地说:我就是个挑粪工, 用粪土培育你们鲜花啊。先生一生只做南开一件事。蒋介石敬重他, 抗战最艰难时依然资助办学, 败退台湾时留下飞机待他南渡。蒋介石临终前还向儿子蒋经国询问伯苓先生百年纪念会的筹备情况。后来, 先生最后连南开的校门都进不了。那些愤青开始把粪桶泼向一生向善兴学的老人。

梅贻琦

联大八年寒梅, 清华一径新竹

先生瘦得风骨, 默得儒雅, 至今回望西南联大的旗帜犹显妖娆。赴美后, 他一直紧攥着“庚子赔款”的钱袋子, 甘于自我拮据。实际上, 即便当年执掌西南联大, 太太为了补贴家用也要做饼去卖。1955年, 梅贻琦回到台湾新竹筹措清华大学复校, 上面催着要快要大, 但他坚持先从研究所一步步办起, 蒋介石也只能认同。许多年后, 印证了先生是对的。今天的台湾清华, 规模不及台大的一半, 排名却在台大之前, 更无须比照对岸硕大无比的胞校。

竺可桢

时事风云难测, 守拙浙大气象

先生是气象学者, 1936年危难之际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是一次意外拐弯, 却拐出一片风景。他身材瘦削、举止优雅, 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 貌似苦行僧, 眼镜后面的光泽“温厚光辉”。1949年后他对来访的新政权代表有过一番肺腑的赞许和提醒。他谨言慎行, 行政职位一路上行, 却终究无法挽回当过远征军的儿子死于非命, 他能预测天上的风云却弄不懂天下的政治风云。

晏阳初

平民教育, 用花的念想培土

先生早年到欧洲办报欲教育知识贫瘠的华工, 却在收到一位华工的书信后发现被华工教育了。他把一家人搬到很土、没有咖啡时就把包谷面弄糊了替代的地方。抗战初他辅政湖南, 先把冗官裁了一多半, 民主选举出一些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使湖南成为抗日中坚。即使最后大陆没有了他的平民教育空间, 去非洲、东南亚一样守护花的念想, 让联合国也为这个几无国籍的人致以人类的敬礼。

陶行知

知行, 春风走过, 大地知道

先生做事就是4个字:身体力行。他不畏官、不怕穷、不惧难, 他喜欢孩子、喜欢顺口溜、喜欢学校, 他知道学校能消灭监狱, 知识能抗衡独裁, 行动能打破专制。而他还能用知和行造字, 再把这个字身体力行地用到自己身上。而今遍及全国的行知学校和育才学校究竟怎样, 先生可知否?后生如何行?

梁漱溟

人生辩论会, 诤言独高远

100年前的北平, 4位志趣相投的少年, 把盏理想后立意:以后不互称大哥二哥, 各以短处总结一字相呼, 以资警惕。梁姓同学得名“傲”, 演绎了独具风格的一生, 尤其因他与最高领袖毛泽东的一次公开辩论, 更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先生很早就做乡村建设实验, 发动农民成立自己的组织争取自身的利益, 倡导“伦理本分, 职业分途”, 没有势不两立的阶级, 融会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优点。时光是终裁法官, 以细节和大节, 印证了他“傲”得正。

陈寅恪

学问是命的另一面, 撑着独立自由

先生治学如暗夜秉烛, 他也是暗夜一烛。喧嚣白昼之后的盲者, 午夜抚史, 端坐旧藤椅, 目光如炬, 洞彻史实和现实。好友王国维自杀时, 陈寅恪仿佛也死过一回,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一直活下来。他以德式研究的缜密穷究东方文化的博大沉雄, 纸中夹着故国百万雄兵。先生远去, 却在《柳如是别传》中留下影子, 那个反清复明的风尘女子便是风云女子。彪炳千秋的不是威权, 是威权下弱弱的不屈、默默的抗争。

季羡林先生爱猫的故事 篇7

第二只猫叫咪咪,咪咪一进门,就被虎子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虽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它喂奶。季羡林吃饭时,弄点鸡骨头、鱼刺,虎子自己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不与它争食。虎子还会从外面抓些麻雀、蚱蜢、蝉、蛐蛐之类给咪咪吃。

季羡林同虎子与咪咪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两只猫抢着到他床上去睡觉。到了冬天,他在棉被上面特别铺上了一块布,供它们躺卧。有时候,他半夜醒来,神志一清理,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压在他身上,一股暖气仿佛透过两层棉被,扑到他的双腿上。这时候,即便双腿由于僵卧过久,又酸又痛,他也总是强忍着,决不动一下,免得惊了小猫的清梦。

到了虎子十一、二岁时,咪咪也九岁了。虎子依然如故,脾气暴烈,威风凛凛。见人就咬,而咪咪却有下世的光景,常常到处小便,桌子上、椅子上、沙发上,几乎无处不便。

“最让我心烦的是,它偏偏看上了我桌子上的稿纸。我正写着什么文章,然而它却根本不管这一套,跳上去,屁股往下一蹲,一泡猫尿流在上面,还闪着微弱的光,说我不急,那不是真的,我心里真急,但是,我谨遵我的一条戒律:决不打小猫一掌,在任何情况之下,也不打它。此时,我赶快把稿纸拿起来,抖去了上面的猫尿,等它自己干,心里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哭笑不得,家人对我的嘲笑,我置若罔闻,‘全当秋风过耳边’。”

后来,咪咪随意拉屎撒尿的频率增加了,范围也扩大了。桌上、床下、澡盆中、地毯上、书上、纸上,只要从高处往下一跳,尿水必随之而来。季羡林便以耄耋衰躯,匍匐在床下桌下向纵深的暗处去清扫猫尿,钻出来之后,往往得喘上半天粗气。他不但不气馁,反而大有乐此不疲之慨,心里乐滋滋的。年近九旬的老祖这时就笑着说:“你从来没有给女儿、儿子打扫过屎尿,也没有给孙子、孙女打扫过,现在却心甘情愿服侍这一只小猫!”他这时也是笑,但不回答,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原因何在。

家人终于忍无可忍,主张把咪咪赶走。咪咪被送出门去,关在外边。但晚上睡觉,季羡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过几天,咪咪病得更厉害了,给它东西吃也没有胃口,季羡林看了直想流泪。有一次,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几里路到海淀肉店,买回猪肝和牛肉,想给它吃,一开始,咪咪有点想吃的样子,但一沾嘴唇,又把头缩回去,闭上眼,不闻不问了。后来,咪咪不见了,他到山上、塘边、草丛、树后、石缝,都找遍了,“屋前屋后搜个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咪咪永远地消失了。他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梁实秋先生名人故事 篇8

早年看过梁实秋先生的一篇写猫的文章,多少年都记得文中猫的母爱。梁实秋先生生于北京,他笔下的猫就是我年轻时穿过胡同常见的倏然一闪的生灵。猫在先生的笔下散发着最为原始而感人的母爱。

故事大抵是讲民国时期北平(今北京)胡同院落中梁先生的书房,有一只野猫连续不断地划破书房的窗户纸,从窗棂中穿过入室,常常把梁先生的书桌弄乱。梁先生无可奈何,但他的厨师精通旁门左道,在窗棂上用细铁丝下套,当晚就将那猫捕获。次日一早,厨师要将猫正法,梁先生不忍,遂为猫求情。厨师答应从轻发落,将猫身上的铁丝另一头系上空铁皮罐头,开门放猫一条生路,瘦猫受惊乱窜,拖着罐头盒丁零当啷一路绝尘而去。

当天夜里,梁先生准备入睡,忽听见铁皮罐头盒在后院哗啦哗啦如脚镣之响,然后铁罐顺树上房,每过房顶瓦垄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令人心惊。梁先生以为是猫之阴魂归来,忽然咣当一声,铁丝断了,铁罐落地,在深夜中发出清晰的声音。此时梁先生听见猫的一声叹息,然后紧接着是窗户纸被撕破的声音,猫回来了!

关于好好活着的伤感故事随笔 篇9

死亡,你这高贵的精灵! 从我降生的那一刻起,好奇心便一刻也不停地探索着生命里的一切奥秘。好奇天空的云朵;好奇庄稼的葱绿;好奇精子与卵子的神奇;好奇自己的初潮、、、、、、唯有你,死亡,你这高贵的精灵! 在我,却是一片茫然。尤其小时候,怕你。怕到你会是魔鬼抓我而去,怕到自己在通往你殿堂的途中踟蹰孤立。长大后,不再惧怕,而是敬仰。常常思考你的内涵,你智慧的峰巅;思考你在哪里?你秘密的殿堂的辉熠?我是多么的向往你呀,你这高贵的精灵!

累了,你是一处静静的世外桃源;烦了,你是一株忘忧草;高兴了,你是保鲜的福尔马林;你黑暗的背景烘托出命运的光彩;你敞开的殿堂是共产主义的模样,门前不设保安,也不收丁点门票。然而在我去你的路上,却需要一生的旅程。

曾想一把手枪,对准太阳穴,开出美丽的血花。这是我急切见你的执着。我知道,那样,微笑会从心底溢上眉梢。但是,我这样鄙薄自己、刑罚自己,只怕连你也会嘲笑。嘲笑我天地的狭小,嘲笑我灵魂的卑微,嘲笑我枉世的愚蠢。我满耳都是你嘲笑的声响,我似乎看到了你鄙夷的神情。然而我并不屑于你的嘲笑,我的血管流着骄傲的血,我的骨子坚如钻石。我的命运要在你黑色的底布流光炫彩;我要尊严地来到你的殿堂。死亡,你这高贵的精灵!所以我选择忍受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且愉悦地欣赏与享受沿途的所有风景。

在去你殿堂的路上,林木列队送行,鸟儿欢歌,麋鹿起舞、、、、、、我看到太阳沉下去了。但是我知道,它依然在不断的辉耀。星月点起了烛光,照耀前行,直到东方黎明。有那么一天,我终于幸运地抵达你辉煌的殿堂,风尘仆仆。我看到了奶奶爷爷慈祥的面容,听到唤我玲儿的乳名。我是如此的安然。但我知道,真正的不幸,是那活着并为我伤心的亲人们;是那在世并赤诚惺惜的朋友们;是那活着并依然爱着我的你、、、、、、我知道,有一天,所有的亲人们,朋友们都会团聚,还有你。我能想象到坐在炉旁的你,取下我为你写的诗行,回想昔日浓重的阴影。我听不见你们的哭号,这已经与我无关。但千万别哭号呀,不想你们因泪水而浸伤了眼睛。生死两个世界,彼此之间永无桥梁。世界就是这样。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

死亡,你无时不刻不在我们周遭隐逸,你的造访让多少人胆颤,求仙丹拜神灵,穷其所有,就想活着、活着、活着、、、、、、又让多少人心甘情愿地寻你而去,远的如明崇祯和金哀宗,海明威,亚里斯多德,近的如张国荣,海子等。在你那儿,灵魂安宁,晴朗安好。然而世人对你的褒贬又是多么的聒噪呀。你就是你,当你真正来临时,一切都无能为力。

死,生这两种高贵的表现。对于我们、只能选择其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无论生、死,都需用全身心去珍视。 死亡,你这高贵的精灵!肉体在你的炉灶灰飞烟灭;灵魂却在你的殿堂恒久永生。死亡,你这高贵的精灵!我们正迈步在途中、、、、、、而烟灭或永生却是可以在活着时选择的。

珍惜吧:活着,把手放在心口,好好活着。 今天在,明天呢?

“好好先生”变脸记 篇10

起源于1991年的白丝带运动,主旨是号召男性不对女性施加暴力,并且不对暴力行为保持沉默,如今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自丝带运动。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的支持下,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召集成立了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目前,该网络主办了“白丝带热线”,免费为性暴力、家庭暴力实施者及具有暴力倾向者提供行为改变辅导,为暴力受害者提供咨询帮助。该热线主要由社会性学者、社会活动家、专业心理咨询师及其热衷于公益的各界专业人士提供咨询!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向往和谐、亲密的关系,都渴望没有暴力的生活,希望拥有和谐的家园。要相信,你是有能力改变你的生活的,本刊也将和你一起努力!

来电人:女性,38岁,会计师。

丈夫:39岁,私企老板

家庭状况:同处一室,女儿读初中

个案整理:方刚

分析专家:方刚(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秘书长“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女性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成员)

暴力状况与处理

我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随后他对我展开追求,交往一年多便结婚了,到今年已经结婚17年。

刚结婚时我就发现他有家暴倾向。生孩子之前,对我有过暴力,拿凳子砸我,但不是太明显。孩子出生后,因为抚养孩子,事情多起来,彼此矛盾增加,家庭暴力也随之增多。可能因为有了孩子,意识到不能打我,他便开始砸家里的小东西,只要吵架,他就拿起凳子乱砸。身边有什么便砸什么——桌子、电视、锅碗瓢盆,被他砸过后,家里就像被抄过家一样。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只要争论几句,他都忍不住砸东西。

之前,他砸一个,我修补一个。我家以前曾有一个台式电脑,他把显示器砸碎了,我自己抱着去维修。但是渐渐地,我不再做维修的事情了,因为他砸的东西太多,就那样让破碎的东西放着。通常情况下,每两三个月,他都会砸一次东西。

和他生活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坚强的人,都是能忍就忍。一直包容他,容忍他,不去计较。从来没有报过警,也没有告诉过家人。我认为这是家庭矛盾,报警影响不好。所以,每当发生冲突或者他暴力发作的时候,我大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

有好朋友建议我去找妇联协调,去到后妇联工作人员问我为什么一开始不报警,如果从一开始就报警,教训他,他就会慢慢改变,现在这么多年了,很难让他改变。

其实,我也认识到他不可能改变了,所以,只要注意到他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我就避开。现在,突然觉得,我一直的隐忍和包容,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分析:

家庭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施暴者试图控制受暴者。所以,来电人说生了孩子后,“抚养孩子事情多”成为矛盾和暴力增多的原因,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可见在我们的文化下,为施暴者开脱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骨髓。

家庭暴力开始之初,如果认真对待,不轻易放过,有可能会阻止暴力的持续。原谅、宽容,使施暴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将形成一种伴侣间暴力关系的模式,施暴者习惯于这种模式,改变更加困难。

忍让不可能使施暴者减少施暴行为,只会进一步纵容暴力。

来电人说“认为这是家庭矛盾”,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法:家庭暴力是家务事,公权力不宜介入。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家庭暴力不是“家庭内部矛盾”,它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公权力应该介入干涉。

家庭暴力包括肢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等形式。本案例中,包括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砸东西,貌似没有直接伤害受暴者的身体,却伤害了受暴者的精神,一样是不可原谅的。

伴侣关系与施暴者男性气质

因为家庭暴力,我们两人的感情也不好,时常冷战,渐渐地,连共同语言也没有了。有时候,我也想和他一起去散步,但他总是拒绝。我发现,他根本不懂得怎么去疼爱人。几年前,我考注册会计师,他就和我吵架,说我不管家务事,也不照顾小孩,考什么会计师。在他骨子里,我应该每天围着他和孩子转,每天给他做好饭菜。

只要我上班忙一点,他就说我对他关心不够。我便反驳说:“关心是相互的。”说实话,结婚17年来,他从没对我嘘寒问暖过,连生病也没想过照顾我。我认为,就算是夫妻之间,也应该是“人心换人心”。既然他对我不闻不问,那我也对他冷眼相对。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性生活了,因为在我心里,早就不把他当作是我的男人。而且在性方面,他没什么要求,不算是一个男人。我觉得他有问题,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其实他也压抑很多东西,也不和我交流,在家里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自己在那里呆着。生活中,他对同事、同学是一个好好先生。不发火的时候,他有一些女性化行为,连走路都忸忸怩怩,打电话时手会不停地绕电话线,坐着的时候腿并得很紧。

我很看不惯他这些行为,但是一旦发火,立刻就变成另一个人。

分析:

暴力一定会破坏家庭和谐,即使在非暴力的日子里,家庭也将笼罩在阴影下。

来电人丈夫对伴侣关系和妻子家庭角色的要求,暴露出他的父权思想,也再次印证了他的控制欲:将伴侣当作自己的附属品,需要为自己“服务”和奉献。

有一类施暴者,便属于平时温文尔雅,施暴时变了一个人的类型,所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家庭外面的人,几乎都无法相信他会是施暴者,这类人具有非常大的伪装性。但来电人对施暴者不具备阳刚之气的男性气质的强调,也是一种社会误导。男性气质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尊重不同的男性气质。如果对于非阳刚之气男性气质过分贬损,也属于一种性别暴力:性别气质暴力。

有意思的是,恰恰是来电人认为她丈夫缺少的那种“大男子汉气概”,是暴力的根源之一。但此个案也让我们看到:男性气质在不同情境中实践的多样性。举止表现女性化,不够男子汉气概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却可能非常具有支配性男性气质。

责任推诿与孩子

每次吵架的时候,他比我还能讲道理,嗓门比我还大,就算我提醒他小声点,邻居听到会笑话,他也照样吼叫。

他总说:“你不要刺激我,你刺激我,我就砸东西。”

我说不要伤害孩子,他说:“那你不要刺激我。”

我说:“你还刺激我呢,这么多年,我很难受,你想过没有?”

说实在的,他还是很关心孩子的,每天给孩子辅导作业等。只是和我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不会顾及孩子是否在旁边。他说他爱孩子,但他当着孩子的面砸东西就是伤害孩子呀。其实我—直隐忍他,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所以我想让孩子有爸爸。

我时常劝他,孩子已经大了,当着孩子的面不要砸东西。但他不听,还威胁我说:“你再逼我,就照砸不误。”

孩子小时候会给爸爸下跪,说:“爸爸,不要打了。”现在,他再砸东西,孩子会出来说,“爸爸你怎么了?”我就让孩子回到自己房间去,说和她没关系。

我做这些都是保护孩子,也没有同孩子讨论过家暴问题,不知道怎么开口。

我想,如果孩子现在还需要我照顾,我就留下来照顾她。也许等到孩子上高中后,不需要我了,我再离开。孩子有时会劝我:“不要惹爸爸生气。”可是,我已经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哪怕是为了孩子。

分析:

施暴者通常会将责任推给受暴者,像来电人的丈夫,声称妻子“刺激”了他,他才会施暴。但正如来电人清楚地表述,这只是借口。施暴者总会找借口施暴,而难以认识到自己的控制欲才是施暴的真正原因。

作为家庭暴力的目击者,青少年所受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他们中许多人将传承暴力,成为未来亲密关系中的施暴者,这个孩子所受的伤害已经显现。

对于目击暴力的青少年,遮挡暴力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应该和他们一起面对暴力,讨论暴力,以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暴力的性质,从而形成反对性别暴力的价值观,在他们这一代就阻断暴力。当孩子对母亲说出“不要惹爸爸生气”的时候,已经说明她内心对暴力的错误认识形成了。所以,与其让孩子回到房间不要面对暴力,不如坐下来,和她分析暴力'一起成长。当然,许多受暴者自身对家庭暴力的性质都认识不够,自然没有这个能力,这也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受暴女性在清楚认识到暴力无法终止的时候,走出婚姻,对自己和孩子都是一种救赎。

来电诉求:

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他现在的态度就是不离婚,但也不善待我,而是继续为难我。他说:“你如果想走,就自己走,因为是你提出离婚的,女儿也不能带走,如果你非要离婚,就去起诉。”

他一直这样坚持。我该怎么办?

志愿者建议:

针对来电人反复强调:“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想伤害孩子。”志愿者明确地告诉她:“你的做法是错的,你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不是保护孩子。不是说有一个爸爸在身边就是好的,目睹家庭暴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伴随一生,远比没有爸爸的负面影响大。”

对于来电人现状,志愿者建议:离婚是一个好选项。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以起诉,法院会更多照顾受暴力一方。“如果你是家暴受害者,你要有证据,给我们来过电话,也算一个证据,必要时我们可以提供证明。”

另外,孩子已经长大了,法院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和谁生活在一起。

老谷洗好澡后,才发现衣服没拿,他随便裹了浴巾去卧室穿睡衣,突然文曼从身后扑过来,娇滴滴地喊了一句:“相公。”

老谷顿时浑身打了个寒战,作为一个从来不看古装剧的男人,他实在没办法接受诸如“夫君”、“相公”、“官人”之类的称谓,可偏偏文曼一味偏爱用古代称谓来叫他。

文曼的理由是,现在流行复古,她是在恢复传统,并且力争做个称职的好“内人”。

环顾卧室那张床,老谷明白了她指的“称职”是怎么回事了。

欧式大床被换成了一张镂空雕花的架子床,挂的是有水墨画的纱帐。文曼不无得意地说:“我请朋友找大师画的,你不知道在蚊帐上画画有多难,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

文曼絮絮叨叨地计划着还要买一对烛台,点上红烛就更浪漫了。

老谷想着房子才装修不到半年,就换了两张床,太浪费了,毕竟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

正准备劝劝文曼时,她的手指已经轻轻搭在老谷的衣领上,温柔地说:“相公,我伺候你更衣就寝吧。”

世上恐怕没几个男人受得了这么柔情似水的女人,于是老谷将规劝的话吞下去,任由文曼为之脱去睡衣,拉上床。

那晚的亲热,让老谷觉得自己的男性自尊得到了空前的满足。因此,文曼再看古装剧时,他再也不讽刺说没营养了,她抱着一堆古代言情网文狂啃时,也不再嘲笑她幼稚了。

老谷的这种态度极大地鼓舞了文曼,没过几天,她真的淘了一对烛台,点上红蜡烛。红烛摇摇曳曳,映衬得文曼格外诱人,老谷便忽略了蜡烛燃烧时刺激的气味。

接连的房事得到满足,老谷做起事来格外卖力,可是文曼却不太满意:“只有床和帐还有红烛,太单调了。”

于是,又提议,来一次古代洞房。

文曼真的参照古代婚房的布置,她还订了一套嫁衣,包括红盖头和秤杆。好不容易折腾完掀盖头、坐福、撒帐,还有吃饺子和喝交杯酒后,老谷以为这应该算完了吧,虽然有点累,可文曼一身红衣真的很美,喝了酒的她,脸颊红晕泛开,格外娇媚,老谷不由得心动。

然而就在此时,文曼极不情愿地扭了扭身体,用力推开老谷。他以为是撒帐时弄在床上的花生硌得她身体不舒服,于是飞快拍扫干净。可文曼却跑下床,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剪下自己一绺头发说:“还有结发这程序没做呢。”说完就将剪刀伸向老谷的头发。

老谷被吓了一跳,他本来就是平头,剪出一个坑,他明天怎么见人?

文曼却不接受这个理由,冲他撒起气来:“是形象重要,还是和我结发重要?”

老谷对这种老旧的习俗哭笑不得,难道不把双方的头发绑在一起,两人就不能结发同心了?

可最后他还是让文曼剪了一绺发。她小心翼翼地将两绺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没办法,老谷只能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敲熟识理发师的店门,把平头剃成光头!

为了表示对“光头”的歉意,文曼主动替老谷剪指甲,这么一来,他的心又软了,心想她那么看重那道形式,也是因为她在乎自己。

为了表示他的原谅,老谷特意买了一瓶价格不菲的红酒,打算来个烛光晚餐。可当他打开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转身走出去,看看门牌号,确定是不是走错了。

因为房间里挂满了长长的白纱布,沙发已经被换成了美人榻。

文曼见老谷回来了,兴冲冲地跑过来,递给他一支画笔:“快,帮我在眉间点个梅花。”原来她想用画梅来代替花钿。

可老谷面对满屋的白纱布,感觉此时的家就像个蜘蛛屋,自己快要窒息,也根本没心情留意文曼穿的是袒领唐服,胸口开得很低。

文曼很不解老谷的冷淡,她说唐代多好呀,她刚看的一篇网文里就写到那个时代人们享受性爱,在那上面花费诸多心思来保持性致,所以,她将房间和自己复古到唐代,这是为他们的性爱着想,哪里不对?

心事解读:

作为一个粉丝,入戏太深的后果就是迷失自我,打乱自己原本的生活,就像苦追刘德华的杨丽娟,做出疯狂的事情来。能不能复古,在多大的程度上进行复古,这个是需要考虑和衡量的,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学创新论文下一篇:贷前调查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