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领导力的理解(通用8篇)
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曾说:“人们的命运为集团领袖所左右,好的领袖可以使集团发展壮大,坏的领袖把集团带向悲剧的深渊。不管什么集团,集团领导人决定组织的盛衰,领导人资质对组织具有巨大的影响。”可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领导人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组织的命运。那么,何为领导力?
从古至今,人们对领导力有不同的认识,从将领导者意志施加于被领导者的能力到影响他人、影响组织的能力再到说服、激励别人的能力,领导定义经历了从“施加——影响——激励”的演进过程。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这样描述经理人的基本任务:决定目标,分配工作;分层管理,制定衡量标准;评估员工,奖罚分明。而当我读了李开复的《21世纪的领导力》,使我对领导力有了新的认识:“一种有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他认为领导力大致包含了宏观决策、管理行为和个人品质这三个范畴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上述三个范畴又各自包含了三种最为重要的领导力:
• 宏观决策:前瞻与规划的艺术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 管理行为:沟通与协调的艺术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 个人品质:真诚与均衡的艺术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李开复通过自身经历对九种最重要的领导力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感触颇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应从“愿景管理、激励员工、授权管理、有效沟通”等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
一、愿景管理
要成为领导者必须有跟随者,要使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你,首先就要为组织建立愿景,积极地描述组织的未来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包含目标、使命、价值观。一个组织,如果缺乏愿景,依赖自上而下管控、监督,会使组织失去方向、丧失前进的目标,会使员工失去对组织的认同感,被动地工作,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愿景和目标,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在组织面对风险和危机时,好的愿景,常常能够坚定信念,帮助组织渡过难关。
美国领导力学家玛丽·帕克·福莱特曾说“最为成功的领导者能够看到尚未变成现实的图景。它能够看到自己当前的图景中孕育生发却仍未露头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要让周围的人感觉,这不是他个人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是大家的共同目的,出自于整个团队的愿望和行动。”
可见,领导者除了建立愿景,还必须通过感召成员,使团队成员真心接受所
设定的愿景,动员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奋斗。这使我想到我曾工作过的公司,开始几年,不注重愿景的分享,只有一些业绩指标,大部分员工不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在工作繁忙、任务重的时候,听到的大多是员工的抱怨,叫苦叫累,而后来,当公司领导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建立愿景、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让员工了解公司价值理念、发展目标,发现员工抱怨明显减少了,积极性提高了。看了李开复的《21世纪的领导力》,我想如果真能让员工接受企业的愿景、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充分理解领导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思路,参与目标制定,大家拥有相同的努力目标,那么,企业将会拥有无穷的动力。
二、人才管理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能够为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在企业里,常听到一些部门负责人抱怨人事部门没有为他们招到合适的人,没有很好的培训体系、激励机制,造成他部门的人才流失。其实,每一个部门负责人都应该责无旁贷地把自己当成HR经理,为自己的团队寻找、培养人才,并且通过不断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潜能,为组织创造价值。维持工作,仅需发挥人们潜力的20%~30%,而激励可以使同样的人发挥出潜能的80%~90%,所以领导者应了解员工需求,采取各种激励方法,运用各种激励技巧,激励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创造性。
三、授权管理
优秀的领导者会通过授权进行管理。如果领导者不进行合理的授权,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那么,既不利于下属的培养,也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彼得·德鲁克说:“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一件根本就不应该去做的事情,是最无用之举”。可见,授权是有效工作的关键。而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者往往因为不放心,怕下属做不好;或授了权,下属没做好;或害怕失去权力,而不愿进行授权。事实上,没有授权,员工会认为自己不受重视、信任,降低工作的满足感,员工才智和潜
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很难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过分依赖领导。而管理者也会因工作压力大,质量低下,导致工作延误,或因会忙于锁事而影响重要事项,影响战略计划,甚至失去工作方向。相反,科学的授权,既可以增加管理者的时间,减缓你的压力,同时可以激励员工,成就他人,给员工更多的空间,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不断成长,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
四、有效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领导者而言,有效沟通不容忽视。没有信息意味着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信息只能通过沟通得到。而一旦作出决策,又要进行沟通,否则决策就无法实施。上述建立愿景、激励员工、授权管理,也都要通过有效沟通,才能实现。在组织中,营造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建立丰富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增进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机会。领导者要培养“听”的艺术,积极主动地倾听,同时抱着真诚、换位思考的态度进行沟通,针对不同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我所在的企业鼓励领导者与下属进行非正式沟通,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员工更多的想法,鼓励员工提更多的意见,解决了很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领导者应该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和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才能不断提升领导力。
一、要以课标为总线
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数”不单单是考核学生的法宝, 同样也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 教师首先应该弄明白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考什么, 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有方, 才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获得真正的“法宝”。为此, 我们必须研读课标, 从中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内容, 并将其思想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有的放矢, 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实现师生共同的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情
我们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讲一节精彩纷呈的“好课”, 一定要做到课前、课上、课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理解及创新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参与情况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等。如果每节课都能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三、关注教学过程, 注重教学方法
(一) 关注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的听课状态和效果。因此, 我们教师在讲述每一节新课时, 都会注重导言的设计。设计导言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情景剧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诗歌导入、图片导入等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突出教学目标, 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和激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 要考虑其实效性。
教师在设计导言时一定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到具体、简洁, 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透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意义和要求, 在授课开始时就能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新的知识情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或渴望。同时导言的设计, 要考虑它在一节课中的整体作用和效果, 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看, 它的作用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打开思路的, 因此导言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 密不可分。
3. 导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性的前提是必须准确无误, 富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同时还要考虑可接受性, 既生动风趣, 又不失文雅科学的特点。
(二) 优化教学过程, 突出重点、难点
真正的“好课”是要有所取舍, 突出重点、难点,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优化课堂, 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知道的我们可以不讲, 对于学生自己可以讨论得出的结论我们不要直接给出结论, 对于学生不能完成的问题我们要启发、引导、举证, 帮助学生解决。尤其是我们历史学科讲求“史由证来, 证史一致;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以史导论”。在探究和解读史料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例如, 在2012年邢台市优质课大赛中, 我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 有句这样的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而“民主共和”这个词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这个词是遥远、抽象的,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句话更难理解。为解决这个难点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材料:
1915年,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 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问题:本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材料使学生很好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 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不再冰冷, 不再遥远。实现了基于对史实的了解, 引导学生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历史认识, 从而挖掘、拓展思维能力, 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解决了这节课的一个大难题。为了巩固这个成果, 我在当堂训练这一环节针对这个知识点设置了相应的试题, 彻底夯实了这个很难理解的概念性问题, 并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 设计开放性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自我构建过程。
(四) 优化课堂小结, 做到点、线、面的有效结合
课堂小结是一节的终点, 起到回顾重点、点击难点、系统知识点的作用, 优化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理解重点、难点,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功不可没, 不可轻视。
(五) 强化训练, 巩固知识
当堂训练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法之一, 设计当堂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当堂训练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目标,
体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体现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及升华。
2. 当堂训练要具有梯度性和可操作性, 能很好地反馈学生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更加明确知识要点和知识结构, 由训练题扩展联想到一节课乃至一章节的知识体系, 达到由点及线, 由线及面的效果。
通过以上简述, 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 通常前一个教学环节要为后一个教学环节打基础、做铺垫。有一个教学环节出了问题, 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效果,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进行优化, 环环相扣, 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呈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学反思, 循序渐进
一、备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學的一个载体。一节课的教法设计也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只有读透教材,才能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才能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有效地实施好、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在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备教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备教法应当包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堂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板书的设计,作业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总之,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三、备学生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要力争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四、备时间
有许多老师都认为,又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必要要把时间把握得那样准确。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需要机智处理。时间这一个环节是可以伸缩的,以最后剩余的时间长短而定: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或者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对原先的设计做一些临时的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和灵性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消磨,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应有的创造精神。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关于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然而,十几年过去,不少地方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行动做得扎扎实实”。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担心素质教育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不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全面推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对素质教育做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大胆尝试,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项素质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反思
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很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因为学校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质是缺少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认识不到位,必然行动滞后。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否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
理解和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才能正确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要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掌握“素质”的含义。心理学上的“素质”是指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如某人先天就具有军事家的素质、体育素质、音乐天赋等)。教育学上的素质是指人们在先天生理、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接受环境、教育的影响,从后天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属性(或特性)。我们更倾向于教育学上的素质的定义是更客观、更全面的。对“素质”的理解与思考:
1、肯定了人的素质是自然基础,即人的身体、心理特性,尤其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特性有先天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对我们开展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就应该对不同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其成为有专业智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2、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告诫我们:一个好的育人环境,一所好的学校对提高学生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3、明确了人的素质是一种良好的稳定属性,即:人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品质都是人们终身或长期受益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最长久、最有价值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思考: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不但要求有目标而且是全方位的目标(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单一的智育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具有比应试教育难度更高、更全面的目标体系。
2、在教学方法上,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3、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育最具有长久性,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与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学生的负担过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存在着俞来俞突出的弊端。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它面向的是少数尖子学生,却忽视了多数学生,不适应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它是考什么,教什么,只注重智育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不合乎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它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缺少应有的创造精神,不合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环节上,教师统治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全完美的发展。这种教育的结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的厌学、辍学。这诸多的弊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中日渐突出,基础教育由应使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必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材的更新和命题方向的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群体化教育的个性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生。旧的教育观认为:在一名教师对一个班的群体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占群体的20%。这种旧的教育观多年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过分强调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后天教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则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培养。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并将其整合借鉴,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别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成绩几乎无关,98%的学生能获得原先只占20%学生能获得的成绩。就是说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差,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体教学中,都能获得优良的成绩。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使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的教育系统,实施了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亦即实施了教学过程的“六个到位”:
一是课堂教学主导到位。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想
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当堂达标,使学生尽可能不留或少留知识尾巴。
二是课任教师指导到位。各学科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利用自习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知识点有疑问同学的个别指导,包括作业的面对面指导。
三是同学间帮助到位。充分利用同学间相处时间长的优势,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清理疑难问题。
四是班主任、课代表督促到位。班主任、课代表充分利用晨读、自习等时间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五是家长协助到位,要求家长做好一对一的个别管理,经常过问、检查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六是单元测试到位。各学科在单元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根本补救。
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真正体现了我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有一个智慧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带来学生思想的僵化,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
教学方法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观念影响教学行为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行为的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知识化身”的架子,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放弃传统教书本的观念,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能力的促进者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听老师讲的学习模式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四是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由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为德、智、体、美的综合评价。多渠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可见,和谐、欢快、民主的气氛,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平等对话,积极营造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在我们的课堂上,允许学生随便插嘴,回答问题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回答对的给以鼓励,不对的也不批评,而是用“对吗?”“再想一想!”等语言,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说错、思错、写错的空间。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会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或回答错了而羞愧。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润滑剂”。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不竭动力;浓烈而又稳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政治的保证。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放松、欢愉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一个问题、一个小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精彩的提问,往往能在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出发,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一方面可以自主地探索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共同分享的快乐,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精心编排小组,好学生与差学生,爱发言的与
不爱发言的进行有效搭配,每一个小组可自行取得名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有时,根据教学内容,分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在这些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自己的价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
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我校教师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经验。重视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辩论赛,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法庭,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精心准备,不能流于形式。
6、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的
创新精神。运用多媒体技术,课堂容量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亲自体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了,才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摒弃那种“考什么,教什么,只注重智育教育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错误做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非智力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把强化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广开渠道,对新教育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各年级各班开展“净、静、竞、敬”的活动。多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对“净、静、竞、敬”有了自己的理解:净就是干净、靓丽、心灵纯洁,静就是环境安静、行为规范,竞就是追求卓越、直面未来,敬就是尊敬师长、倾心学习、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好学乐学。我们在班级管理让“静、净、竞、敬”四种境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效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①静能生慧。我们的班级管理从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入手,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入则静,出才动”的好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采取单独交流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同学们更乐于接受,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室安静了,同学们的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即使再浮躁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课本,开始学习。这种安静的学习环境,成为了我校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管理境界。②净能生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正是爱美的年纪,我校班主任和政教管理部门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爱美之心,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追求美、创造美——身体力行地净化卫生,美化环境。从日常生活讲起,从细微小事入手,从珍惜劳动成果着眼,从不乱丢一张纸片做起,教育学生自觉地保持环境卫生,主动地创造美好环境。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学生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也能净化人的心灵。保持教室卫生的整洁,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程。③竞能生优。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挖掘潜力,奋勇争先,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积极地鼓励,从而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比、学、赶、帮,教育、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④敬能生德。尊老爱幼、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行为引领、纪律约束、教育培养、细节感悟、学习体会、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等切实可行的有效
手段,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起尊师敬长的正确观念,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深刻挖掘“敬”字的内涵,使每个同学认识到学生阶段的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学业负责,要求大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也正是一个学生道德素养的体现。
第二,健全主题班会课制度。班会课是我校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提高我校班会课质量,我们制定主题班会课制度。我们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规定的德育基本内容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求,紧密配合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做到每次主题班会集中培养学生一种品德、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明确一个道理、讨论一个问题。班会课的主题鲜明、贴切,富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用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学生,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目的。每次班会课前我们都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班主任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使班会课做到有的放矢。对班会课主题所需要的理论、事例、数据都有充分的准备,对班会的程序、形式精心设计,并认真写好班会课教案。同时,在会前发动和组织班干部、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全体学生明确班会的主题、目的和意义。班会课组织形式生动活泼,富于新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议主持人引言得法,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同学参与面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校按计划确定内容,统一主题,统一时间,统一检查,要求班主任备好课,写好教
案,并做好工作反馈。
第三,双关”教育,让全体学生感受到温暖。开展“双关”教育,实施“零差生”管理是我们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做法。我们提出了“关注、关爱,让家长放心;细心、耐心,使孩子成功”的指导方针,把控制辍学“一个都不能少”、学生管理“一个也不处罚”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用新课标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应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潜能,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负面影响,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个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图书角”,每个“图书角”都拥有自己个性化的名称。每个班都选出了自己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了严格的借阅制度对图书进行管理。学校统一规定了阅读时间和阅读课开展的具体办法,印制了统一样式的“阅读活页”来展示学生阅读后的收获。
第五,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宣传月、养成教育专题会、安全教育专题会、住校生家长座谈会、向“三厅”网吧告别、建立成长足迹档案、队列比赛(艺体处负责)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扎扎实实并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
2、把特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
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①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教师彻底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活动(文艺会演等班级组织的活动)——级部活动(年级部集体活动)——校级活动(校级兴趣小组等)的层次开展活动。我们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另外,通过举行学校艺术周,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育方面,在保证学生体育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常年坚持训练,并以上级部门举行各种比赛为契机,适时组织集训;科学技术方面,学校成立科技制作、微机兴趣小组,除在校内按时活动外,科技小组经常开展到野外、社会上采集标本、调查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情趣,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写作方面,学校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经常组织作文竞赛,奖励优胜者并将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激发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我们还经常激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看者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学生写作的信心大大增强。
(四)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大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从政治与业务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全体教职工把“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发善、勤勉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线。具体到工作上,也就是“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那些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方面,我们按照思想上高定位、业务上高标准、目标上高起点的要求采取多元化培训措施,对教师进行跟踪培养。学校组织理论学习、强化校本教研、启动名师工程,为每一位教师追求成功,实现个人价值搭建了一个稳固的平台。
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涌现出一大批教学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高、专业基础深厚并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这为我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几年来,根据本人教学业务的学习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听了一些专家的讲座,我对小学语文的教材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教材分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备课、教学的质量。所以,掌握好教材分析是作为一个合格老师的必备条件。
一、教材分析要兼顾内容全面和重点突出
对于备课过程而言,教材分析需要全面的视角和反复的修改补充,力求做到内容全面,角度多样。这样的过程除了能让老师本身最大程度地掌握好教材,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教学过程中,面对个性多样,思想活跃的学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做出调整,确保灵活性。除了内容的全面,对于教材分析还需要做好重点的突出。特别是各年段的阅读课文的解读,讲解精要,举例生动,让人很有启发。阅读课文要学会三关注:
(一)关注教材的总体趋向。进入高年级后,教材更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落实。这是最终实现“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总目标的重要一步,也是解读高年级课文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关注课文单元组合。在教材处理时,我们要整组备课,通盘考虑;关注联系,注意差异;前后照应,温故知新。这样使学生有效学习并迁移运用。
(三)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解读。在重难点突破上,我们要做到:①抓关键词句,理解它们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向它们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学会遣词造句。②抓篇章结构,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③抓文体的辨别,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教学重点。
二、教材分析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材和学生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典的教材往往一直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却差异很大。所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材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在教材分析中多强调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结合教材本身教会学生去伪存真。
2、重视与时俱进,教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实践,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不是脱离实际的过程。要改变教材分析中过于老套的内容,以一种更符合学生
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3、重视个体,这里的重视个体则更强调细节,比如学生的性格有的比较活泼,有的比较安静,再比如男女生对同一教材理解的异同。
三、教材分析要有系统和连贯性
教材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涉及不断的补充和修改,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总结,及时修改,保证教材分析过程的系统和连贯。系统和连贯还需要在教材分析中始终保持一个中心,切忌随性和杂糅,确保分析能前后一致,不出现矛盾和不必要的重复。
四、要深入解读教材
我认为深入解读教材须达到五个层次:
第一层:关注“教材包含了什么”,着眼点在教材的表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知识点、标题,或者书中设计的图片,问题与活动等。
第二层:主要思考“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难点何在?所谓的重点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包括一册书、一个单元、一节课以及某部分内容的重点;从内涵上来说,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对顺利学习其他部分起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
第三层: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着眼点在教材的组织顺序与结构上。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符合。其次,关注整合程度,内容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不同时间的内容衔接性。
第四层:关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等问题,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领略教材的弦外之音。
第五层:思考“教材蕴含着什么”、“折射出哪些数学学科教育理念?”、“渗透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有效教学=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学生养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学生的脑力负担就咱们学校的现实谈谈我自己的几个观点:
课前:了解您的学生
(一)了解您的学生
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一天,青蛙跳到岸上,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头奶牛,青蛙仔细观察了很久。回到池塘以后,小鱼儿问:“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青蛙想到了奶牛,于是详细地向小鱼描述了一番,小鱼认真地听了以后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拿出纸和笔,画出了它心中的“牛”。看了小鱼画的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哪位老师能谈谈你的看法?(互动)
这是“建构主义”中“鱼牛”的故事。由此,可以想到有关教育方面的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习是怎样实现的?
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第二个问题:小鱼对“奶牛”的形象是怎样建构的?
是根据小鱼自己的经验建构的。小鱼生活在池塘里,没有其它动物的形象,没有看见奶牛,它的经验就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所以,当它听了青蛙对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两只脚,四条腿,吃草,身上有花纹”以后,就在小鱼身体基础上,建构了“鱼牛”的形象。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第三个问题:教学需要什么?
从“鱼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学需要交流,需要学生发言。如果小鱼不说出来,不画出来,青蛙知道小鱼的“鱼牛”吗?肯定不会。建构主义有“问题情境、会话、协商、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会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建构者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构,大家在协商和碰撞中完成意义建构。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需要学生把自己问题抛出来,可是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这份耐心,不给学生机会,或者对学生的错误建构冷嘲热讽,消极的评价使学生闭口不言,这样,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学生似懂非懂,教师糊里糊涂,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第四个问题:教师的作用何在?
教师的作用在于有价值地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学生意见的独特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学生是不成熟的人,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很有限,而且他们的思路和建构方法也需要发展,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有价值的引导方面。第五个问题:怎样避免错误的建构?
避免错误的建构,应尽可能让学生到现场,获得直接经验。正像池塘中的小鱼一样,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远远超过青蛙的仔细描述。这就是加强教学直观性的意义和价值。“鱼牛”的故事的启示: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主动建构)。
☆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取中的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
☆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需要,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的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需要)。解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学生在建构上的困难。
当然,只是了解还很不够,还要从感情上对学生充满爱。
一、爱和信任:
二、充分的接触
三、充分的了解
(对错误的重视了解。)
四、刨根纠底
五、对知识的深层把握
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知识;
2、用自己的话解释;
3、解变式题,解相关问题;
4、解综合问题,实际问题。
六、计划、目标性
七、团体利益
八、能力和方法的教学
九、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好好学生的互助)
十、及时的反馈纠正改错和错误资源的积累
十一、班级课堂管理
一、读中感悟,悟什么
1. 读中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指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字词句的教学中朗读感悟起着“在语言环境中感知词句、理解词句、鉴赏词句”的作用,在声情并茂的吟诵中,在抑扬顿挫的涵咏中,精湛的语言、优美的文字可以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语言素质。这些能力是以朗读感悟为基础的,也是在朗读与感悟中逐渐提升的。
2. 读中感悟,带动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般理解阅读教学的感知阶段即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把文章读通读顺、初知文章大意的过程,其实不全然。充分感知阶段,是深入阅读所应该着力扶持、铺垫的过程,是训练的语言热身运动。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句段之所在,初步感受文本思想境界之内核,另外,从整体建构的角度看,它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已摒弃了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学上往往打破教学常序、无序胜有序的教学模式。如果在课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不充分彻底感知,那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无以保障,主体地位将难以充足体现。
二、读中感悟,怎么感悟
1. 品赏关键词。
理解词语,是语言训练的必修工作。理解了词语之意,则丰富了词汇,铺垫了运用,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奏。特别是对于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则更是以简驭繁、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如《庐山的云雾》一课,文中有一词极好地反映了游客对庐山云雾神奇而美丽的感受:流连忘返。一位老师在研读文本后说,“流连”是什么?“忘返”又是什么?那是一种迷恋一种沉醉一种忘乎所以。游客为何而“流连忘返”?笔者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流连忘返”一词,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神秘莫测,更可以领悟文章如此优美是应为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用得匠心独到,精妙绝伦。
2. 研读关键词。
在我们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会对全篇文章“眉毛胡子一把抓”来展开教学,而是会经常抓住一些句子让学生朗读、理解、感悟。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文中第二小节中有两处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爱因斯坦是因为潜心科学研究而忽视生活小节为后文中讨论爱因斯坦是平凡还是伟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感悟来自拓展,来自自读自悟
1. 自读交流。
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第二小节的教学主要是在读中品味,体会丹顶鹤的颜色美。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美丽的丹顶鹤从空中落下来,我们一下子被它的什么吸引住了?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交流,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有了明显的变化,把自己的感悟在朗读中惟妙惟肖地表露出来了。
2. 感情涌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语文教学中大家所共识的。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各种形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例如,诗歌是通过朗读来感悟的极好文章。在教学时,就是通过诵读来带动整个课堂阅读教学。让学生把课文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活”。第一步,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我指名让学生读,并说说初读的收获。第二步,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内涵,这样,在诵读中读懂了全诗的内容。第三步。教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文中的情景,并指导学生闭眼想象美好的情景,最后,师生一起和着音乐美读课文,把课文读活了。
关键词:渎职罪;立法;特征
一、渎职罪的概念及立法目的
1.渎职罪的概念。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
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2013年1月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发布,释放出从严惩处渎职犯罪的信号,致死1人以上应定罪 。
2.渎职罪的立法目的。刑法规定渎职罪是为了保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密切关联。国家机关的活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执行国家职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活动。 这种活动除了必须具有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性,故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实际上是指合法、客观公正地执行国家机关职能的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体实施,所以公众信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信赖又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职务活动。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犯的渎职罪,从内部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也侵犯了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因此,刑法将渎职罪规定为侵犯国家法益的犯罪。
二、渎职罪的特征
1.渎职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渎职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以负有一定的职责为必要条件。但《刑法》第398条规定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除外。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 职权时,也可以成为渎职罪的主体。
4.渎职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一般是故意,但有的罪可以由过失构成。
三、渎职罪的内容
渎职类犯罪其中,有九个罪名最为常见:
1.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犯滥用职权罪的,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因徇私舞弊犯滥用职权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玩忽职守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玩忽职守罪的,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玩忽职守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规定》还规定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外汇被骗或者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是指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在提供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外汇核销单等出口退税凭证工作中,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依照《刑法》第405条的规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4.国家机关工作八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依照《刑法》第406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5.环境监管失职罪。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指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依照《刑法》第408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6.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指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犯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依照《刑法》第409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土地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犯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依照《刑法》第410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8.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犯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的,依照《刑法》第410条的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9.食品监管渎职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是指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犯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此罪的,从重处罚。
参考文献:
[1]储槐植.魏穎华.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判断[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01.
[2]周光权.渎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11(19).
【浅谈对领导力的理解】推荐阅读: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10-15
谈对政治理解09-09
浅谈对篮球的认识10-07
浅谈对体育舞蹈的认识10-04
浅谈对写字教学的点滴认识09-08
浅谈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07-14
浅谈对中国社会诚信问题的思考07-27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11-07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尾的思考论文05-31
谈对报关员的认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