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评课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分的认识评课(共10篇)

时分的认识评课 篇1

王老师:

总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也充分体会一分钟。但是,老师还是比较着急,不少环节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而是老师替代。比如在观察钟面时,没有让学生观察说出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而是老师急于提出这两个概念。

刘老师:

本节课存在一个问题是老师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学生产生很多有价值的资源,老师没有及时给与肯定或展开,而是一掠而过。有时学生回答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教师都没有给予评价。

程校长:

首先这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理念有偏差,没有整体架构,这一节课设计得很散,把一节很简单的课设计的很复杂,教师人为的将内容分割,将知识点切得很碎。

第二是一节课没有让学生整体认识钟面,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开课就是糊涂的。

再是用自己班的学生上课,却对自己的学生缺乏了解,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去设计这节课,把所有的学生都看做是零起点,基础较好的学生缺乏兴趣,也浪费了课堂时间。

青年教师应该多思考,多尝试。徐业华老师:

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做一个前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后在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盲目的把学生全都估计成零起点。《时分的认识》一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少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却没有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明明会了,却一直在手把手的教。

第二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一定是要整体认识钟面,让学生弄明白钟面上的3根或4根指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排除秒针的干扰。

时分的认识评课 篇2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8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 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60个小格, 认识时间单位时与分, 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 具体感受1分与1时的持续时间, 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计时的, 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观念, 能通过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学具的准备

钟的模型、材料纸、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钟表。

教师在钟面上拨出7时30分时,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样知道这一时间的?

看来要知道时间, 就要学会看钟表,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它。

2.观察钟面。

投影钟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学生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这个钟面上较长的这根针叫分针, 较短的那根针叫时针, 还有一根针叫秒针, 这节课我们先不研究它。这上面有许多格子, 像我们用的尺子上的一个个刻度。 (教师介绍大格与小格。)

师: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交流, 可能有以下几种数法。

(1) 一个一个地数。

(2) 五个五个地数。

(3) 十个十个地数。

(4) 半圈是30个, 整圈就是60个。

学生交流后, 带领学生5个5个或是10个10个地数小格子。相机引导:这里可以用到一句乘法口诀, 是哪一句呢?

3.引入时分。

投影:时针走一大格, 你知道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吗? (板书:1小时)

课件演示并提问:时针从12走到3是几小时?走到8呢?

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你知道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吗? (板书:1分钟)

教具演示分针从12走到1是多少分钟?从12走到4是多少分钟?分针从12起走到9, 经过了多长时间?如果从12开始再回到12, 经过了多长时间? (可能有学生会说1小时)

对比: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呢?分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刚才我们分别转动钟表的分针与时针, 实际上钟表在正常运转时, 分针与时针是同时在转动的,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课件演示,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现在分针走了60个格子, 经过了多长时间?时针走了几个大格呢?时针与分针同时出发, 又同时停止, 一个走了60分, 一个走了1小时, 这说明了什么?

生:60分与1时相等。

板书:1时=60分。课件再演示两遍, 以加深印象。

小结:分针走60个小格, 是60分。同时, 时针走了一个大格, 是1小时, 说明1小时=60分。

5.感受1分钟。

(1) 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闭上眼睛听1分钟的音乐:

师:1分钟到了, 你感觉如何?

生:很短, 一会儿就过去了。

(2) 师:那在这么短的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跳绳, 一组做口算题, 。

教师统计:大家跳了多少次, 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小结:一分钟虽然短, 但可以做出许多事情, 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3) 估计分钟。

课件演示电子钟1分钟 (60秒) , 组织学生闭上眼睛, 感觉到了一分钟就睁开眼睛, 对比屏幕上的时间, 然后交流自己的估计。

放一段音乐, 组织学生估计大约是多少分钟, 然后与实际时间相对比。

6.回顾1小时。

提问:你知道一小时有多长吗?引导学生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一节课是 ( ) 分钟, 课间休息 ( ) 分钟, 再加上 ( ) 分钟是1小时。

你估计自己在1小时内能做哪些事情?回家去问问爸爸妈妈, 他们在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7.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是怎样获得呢?还有什么疑问?

课堂作业:

分针从12走到4是 ( ) , 从12走到7是 ( )

时针从12走到4是 ( ) , 从12走到7是 ( )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钟面的材料纸, 让学生自己观察合作找出钟面上有多少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 通过点拨交流优化如何快速地数共有多少个小格, 为以后快速地指认时间打下基础。

对于时分的关系, 以往教学往往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钟来发现时分之间的关系,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往往会使班级陷入混乱。从方便操作的角度出发, 教学设计没有给每个学生准备学具钟, 而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发现时分的关系,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避免学生在操作学具钟时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2.丰富亲身体验, 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篇3

在一定意义上,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启迪学生进行数学创造,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时和分是时间单位,认识它们,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大格、小格的认识,而需要从计量单位教学的整体上来设计这节课,使学生能够理解时、分中蕴含的智慧,让学生感悟用数表示量是数学的精妙之处。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设想,期望能用数学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有钟表前

1.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师先出示一组没有长度单位的信息让学生读,然后出示有长度单位的信息让学生读,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了解得更准确、更清晰。

师:我们已经认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计量时间的单位。

2.师:时间可是个无法捉住的东西,怎么测量呢?(课件出示太阳升起和落下)人们最初选择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太阳,于是就有了最早的时间单位“日”或“天”。但是当人们约好一起去打猎或者什么时候见面时就遇到困难了,因为一天的时间太笼统了,你们说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说)

师:如果我用一条线段来表示一天,就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课件显示一条线段12等分),现在方便许多了吧,约好时间就可以见面了。为了不浪费时间,人们又将每个时辰平均分成两份,这样一天的时间被平均分成了24份,因为每一段的时间与1个时辰比变小了,人们就将这一小段称为1小时。

师:时,就是计量时间的单位。那么,一天有多少小时呢?第二天、第三天呢?

师(课件显示线段延伸):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办呢?

3.师:人们发现既然每天都是24小时,都是从0开始,到24结束,为何不将这条线段弯曲一下围成一个圆呢?(课件显示线段围成一个圆,在一个圆上显示24格)现在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数字排得太密了,看不清楚,不好写。

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4.师:一天有2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晚上,人们想只要将其中最重要的12个小时表示出来就行了。于是将24小时分成两段,一段有12小时,这样一圈是12小时,两圈是24小时,现在看就清晰了许多(课件先显示线段中的分段,然后显示12个刻度的钟面),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钟。

教学片断二:有钟表时

1.师:钟表是计量时间的工具,它的产生可真不容易。(出示钟表)你们认识它吗?钟面上有几大格?时针走1大格就是1小时。

小组交流:走( )大格就是经过()小时,时针从()走到()就是经过了()小时。

2.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的要求也更精确了,怎么办呢?(再回到线段图,课件显示将每一段再细分的过程)人们将1小时平均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分钟,规定1小时=60分,所以分钟也是时间的计量单位。

师(课件显示60小格的钟面):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那么分针走()小格就是()分钟。

3.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大格,一个是小格,让学生说现在是几时几分。

师:这样看太不方便了,人们就将两个钟面合成一个钟面(课件出示钟面),现在你能说出是几时几分吗?(引导学生理解刻度与大格数、小格数之间的关系)

师:看时间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呢?

教学片断三:有钟表后

1.有钟表之后,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了。(课件显示统筹安排时间的例子)

2.人们还创造了新的计算时间的工具。(课件显示各种钟表和计时工具)

3.思考:从“日”到“时”再到“分”,还有更小的时间单位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

时间的认识和度量都是那么的复杂,学生刚开始涉及时感觉千头万绪,难以解释清楚。教师可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引导学生去认识时、分,则能发现时、分背后蕴藏的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在探索的过程中生发数学智慧。这样教学,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杜华)

时分的认识 篇4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冀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随后几个环节,先让学生认识钟面,再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随后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板书非常清晰,同时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的、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六学生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六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

四、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

听完冀老师的课,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时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定位教学目标利用课件演示和学生等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相互之间提出4次质疑,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及时补充完善。师生互动和谐,整个教学活动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效果明显。学生能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并 对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与补充。教师评价性的语言非常到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本节课进行了一次合作,借助学具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改写依据时,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参与度极高。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的优化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出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冀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自制钟面,再从第一节课上课和下课等时间入手,自然入题,为学习新知服务。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学,老师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出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力求精讲,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认识了时、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的优化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练习设计的优化

由于本课教材知识点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冀老师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重点突出例如新课教学中,体会1分的持续时间,开展画画、口算、写字、读语文书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而在巩固练习中,冀老师先设计了看钟面写时刻。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动脑,由浅入深。

4、学生的亮点

学生整堂课全面、全程地参与每一环节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比较讨论,游戏竞赛,积极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学生敢干自主探究,并且学有所成,而且有个别同学还急于探究秒的知识,这有些是我在备课时也没有预计到的,可见,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能否调动在于教师如何引导。

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了四位优秀教师精彩的授课,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受益匪浅。几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授课过程非常成功,优点很多,对我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怀着认真学习的态度观摩四节课 每次观摩完每位老师的优质课,可以针对评价列表有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静心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宝贵机会。观评课设置保存模式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细致耐心的观评每一节课。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学习心来对待,切不可浮躁应付,浪费了这次宝贵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二、客观评价,反映的是每一位观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求我们一定要结合课堂实际,客观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以学习的心态虚心研究,如果时我们自己上课又将如何改进,你又有哪些给更好的措施完善提高。完全开放性的课件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三、学习并借鉴老师的讲课优点。

四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本年级段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运用的资料齐全、信息丰富。老师们的课件素材选取范围广,把鲜活的事例通过多种形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和实效性进行了提升。

教学环节设计能够联系生活,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动课堂。课堂学习的生活常识都是来自生活,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感受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特点突出,四位老师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直击学 生的兴趣点。各位老师都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完成的教学目标的学习。

四位老师都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课件使用随课而动,直观高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归纳与总结,恰到好处。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

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

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

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

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时进行了分组活动。第一组学生抄语文生字,第二组学生做口算题,第三组学生测脉搏,第四组学生做眼保健操。从而加深了对1分钟的理解。最后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做一做,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对1小时的理解。

第四册时分的认识 篇6

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知道1时=60分。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魁力。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课标》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本课利用学生已认识了整钟点,生活中对时、分的无意识感知,让学生在非整时的认识产生疑问:“要怎么样认读呢?”在教学时、分的关系时产生了“为什么1时=60分呢?”使学生产生内需,萌发探索的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时、分的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叵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特地安排了“闯关夺宝”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及学习数学的快乐。

3、增添童话色彩。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情境,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一时,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3、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魁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复习认识过的钟面,为新知做铺垫

二、创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课件出示钟面

1、师: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钟)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已经认识过几个钟面表示的时间了,那你能很快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出示主题图

1、谈话:仔细观察每幅图,看看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六幅图按照发生的时间排一排顺序,连起来讲一讲?

2、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3、他读的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三、互动交流

1、学生交流,认识钟面

2、师引导学生认识钟面

师:(课件出示钟面)孩子们,关于钟面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跟同桌说一说

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

生2:钟面上有一个一个的小格子,还有大格子,有12个数字

(一)认识大格

师:刚才有孩子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是怎样排队的呢?最中间的这个12呢,是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家,从这里出发从右向左(师生一起数数)

师:孩子们,像12和1两个数字中间这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大格。你能用手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钟面上的一个大格吗?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这样的大格呢?从哪里开始数?

师:孩子们,钟面上有12个数字也刚好 有12个大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刚好对应每个大格上的点。(课件演示)

师:从12开始,第一个大格刚好对着1,第二个大格刚好对着2,那么如果分针或时针

从12出发走到6,是经过了几大格呢?走到9呢?

(二)认识小格

师:刚才还有孩子说钟面上有小格,你

能指一指这些小格子在哪里吗?

生:(用实物投影指出钟面上的小格子)

师:在钟面上,像这样每两个点之间的这一小段距离,就是一小格。你们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格吗?怎样准确的数出来呢?

生:从12开始一格一格的指着数。(60个小格)

师:刚才你是怎么数的?

生:5个5个地数

师:来数给我们看看。这样数是不是更快更准确呢!

(孩子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细心观察对钟面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你们擦亮眼睛再仔细看)

(三)认识1分(用实物钟演示)

师:孩子们,你们看,当分针从12出发先是走过1小格,就是经过了几分呢?(1分)(抽生说一说)(分针走过一个小格就是1分)

师:分针还在不停的走,走过了2小格,就是经过了几分?(2分)继续走,走过了3小格,经过了4小格,走过了5小格,就是过了几分?(5分)5个小格也刚好是一个大格。那么分针走过一个大格也就是5分。(抽生说)

师:那么分针经过2个大格是几分?3个大格?6个大格?9个大格?12个大格?

(四)认识1时,1时=60分

师:知道是几时吗?(2时)仔细观察接下来时针、分针又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生:分针刚好走1圈,时针走一大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也就是1时=60分

生:读一读

师:我们再看看时针分针的这个变化

(五)完成填一填

师:好了,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这么多知识,你都记住了吗?考考你们,你能很快完成填一填吗?

全班交流

你们既然掌握了这么多关于钟面的知识,那老师要拿个钟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六)读钟面上的时间用实物钟演示

1、请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9时)。时间还在不停的流逝,分针从12出发滴答滴答地走到

了这(9时08分)你能读出现在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观察的呢?(师继续用实物钟演示出下面的时间,请学生读出时间)

2、师:我们刚才是怎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间的呢?

3、师:钟面上时间除了这样表示,还可以这样表示,你知道吗?认识用电子钟面表示时间的方法。

4、重点认识第二个钟面。

师:怎样用电子钟面表示呢?(因为不够10分,所以在写分的时候十位用0表示)

5、剩下的你能自己写出来吗?

6、集体交流

7、你们现在能很快读出刚开始的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了吗?(课件出示,开始闯关)

五、拓展测评

1、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读一读,学生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全班交流。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规定的时间。

4、游戏:我拨你说

5.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 数脉搏 击掌 跳绳 跑步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收获呢?

教学反思:

在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观侧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从14-2,正是这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有效性所在。

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运用媒体演示实物钟表,从儿童熟知的生活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提供了感性材料,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学材料的实践活动,材料关系到能否让老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扩散。为了获取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在这里,我首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而对于钟表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对于它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在整个认识、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展示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谈到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的时候,教师充分的予以尊重,并采用多次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最后认识了秒,以及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认识时分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海宝)海宝很想去恐龙园游玩,你能做小导游,介绍一下,海宝几时到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吗?(学生说说几时海宝在做什么)谈话: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钟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看钟表的方法。(板书: 认识时、分)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看海宝带来了什么?(师拿出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我们一起把钟面画出来,好吗? 师:我们先画一个圆。(钟面上有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出示出来。▲生:12个数。

师出示12个数。(最上面是12,补全其余的数。)师:把这些数全部写上,12个数字均匀地排成一圈,把钟面分成一格一格的,从12到1就是1大格。(板书:大格)那1到2呢?

5到6呢? 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

生:12大格。(师带领一起数一数)▲生:有时针、分针。(板书:时针 分针)师:我们怎样区别他们呢?

生1: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

生2: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屏幕出示时针和分针)▲生:有小格

师:屏幕出示钟面上的小格,讲述:这就是1小格。(板书:小格)那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师带领学生一起数)

12—1之间有5小格,12—2之间有几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几小格呢? 生拿出钟面数一数。

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数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接着带领学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数,去掉外围的数,提问:12到3有几小格?12到6有几小格?12到9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1)谈话:这样一个漂亮的钟面就画好了,我们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大格、小格。它们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我们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时针从几走到几?

生: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齐读,学生相互说: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师: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呢? 师:想想看,还可以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生:时针从2走到3也是1小时。„„

师:时针在钟面上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都是1小时。

(2)小朋友们注意了,时针从12走到几,(停)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6呢?时针从12走到12呢?看来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我们可以编个儿歌来帮助记忆。(出示儿歌)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走了几小时。(生拍手齐读)

3、认识分。(1)认识1分。

师:那么分针怎样走是1分呢?(屏幕演示)生: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生齐读)(2)认识几分。

师:分针继续走,是几分?(2分钟)你怎么知道的呢?(分针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师:那么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小格?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分针走了5小格。师:现在分针走了几分?(分针从12走到2)

生:分针从12走到2走了10分钟。一共走了10小格。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几分?(30分,我们平时生活中还可以说半小时。)看来分针是走什么格?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谁能把这个规律编个儿歌?(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走了多少分)一起读一读。

师:分针走1圈呢? 生1:60分。(板书)

(三)认识时与分间的关系

师:我们让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大家一起来看

1、钟面上哪根针走得快些,哪根针走得慢些?

2、下面我们来分工观察钟面,男生盯住时针,女生盯紧分针,比比谁的眼睛亮。师:开始——(出示转动的钟面)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男生:我看到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小时。女生:我看到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60分。

师小结:刚才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分针走1圈(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1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60分。(板书)

我们再来用我们的小钟面验证一下。指导学生拨钟:把时针分针都拨到12,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从几走到几?(让学生再次观察。)

三、体验1分钟,1小时有多长。1、体验1分。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个游戏。听好规则,先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说完就一动不动的静坐1分钟。明白了吗?开始。(学生静坐1分。)师:刚才我们一动不动,你感觉1分钟怎么样?(学生自由交流。)师:我们静静地坐着,感觉1分很长,有的小朋友快坐不住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

师:欣赏完了《海宝来了》的主题歌,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师:是啊,1分钟,如果小朋友做喜欢的事情,一会儿就过去了。1分钟还能学习呢,比如做口算、写乘法口诀、跳绳,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分组活动:口算,写乘法口诀,指名2人跳绳。(播放1分钟音乐,音乐开始时开始做,音乐结束时停。)

全班交流1分钟做了多少事。谈话:1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看:

教师补充:①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500张人民币。②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

③人每分钟步行约70米,汽车每分钟约行驶1400米,飞机每分钟约飞行30千米。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感受1小时。

谈话: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就拿我们上课来说吧。你知道一节课()分钟,课间休息()分,再加()分是1小时。(屏幕上逐句出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师:1小时能做什么事呢?介绍:

①新闻联播晚上7点开始,每天播放30分钟;智慧树每天也是播放30分钟(演示),节目结束了。这两个节目的时间正好是?

②一集《海宝来了》动画片大约12分钟,看5集的时间大约1小时。但是我们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哦。

四、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通过了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游戏练习

1、对比练习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海宝的问题吗? 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小时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分 时针从1走到4,走了()小时

2、小林的日记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篇9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习,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习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习,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习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习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习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近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认识时分教学案例 篇10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时间单位时、分的认识,在学生认识整时,并有一定的时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发现1时=60分。立体呈现了一幅学生熟悉的上学看钟表的画面。接下来,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先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在钟面,数出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在此基础上介绍“1小时”和“1分”,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的含义。再认识时、分间的进率。让学生拨钟面上的分针,并通过“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几个大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1时=60分。

,教学思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虽然孩子们每天都要接触时间,但对于时间的单位、时间的长短却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问学生家里有表吗?让学生介绍介绍家里的表是什么样子,在学生完成一个钟面的基础上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让学生很快联想到一年级所学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复习了旧知,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力争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在认识时、分这两个重点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教学目标

l.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3.,在学生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教学难点:

理解1时=60分,并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题

师:“孩子们看到这个课题,你觉得今天咱们会学习有关哪方面的知识。” 生:“时间、钟表。”

2、初步建立表的印象

师:“你家里有表吗?那你能说说你家里的表是什么样子吗?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居然知道这么多有关表的知识?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表,你能看着这个表告诉老师时间吗?老师的表上缺什么?”(从课的开始,情境引入,亲切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认识钟面

师:“你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吗?

“这12个大格在钟面上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钟面上有哪些数字呢?”

“这12个数字能随便写在钟面上吗?那谁能告诉大家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师:“这是一个完整的钟面了吗?”“钟面上还缺什么?”

生:“缺时针和分针。”

师:“谁来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师:“还有缺的了吗?”

生:“在大格中间有许多的小格。”

师:“那每个大格中间到底有多少个小格呢?请大家看这钟面数一数。”

师:“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那你知道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60个小格。”

(从钟面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再现钟面的构成,在做中学,在做中经历并体悟。)

三、认识时与分

1、认识“时” 师:“钟面上时针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看几小时的。” 师:“我们说它是用来计时的。”“咱们一起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

(1)出示时针从12走到1 师:“时针走了几个大格,是多长时间?”

生:“时针走了1大格是1小时。”(2)出示时针从12走到3 师:“你能说出时针走了几个大格是多长时间吗?”

生:“时针走3个大格是3小时。”

(3)师随意拨动时针问生时针走了几个大格是多长时间(4)小结:

师:“你发现时针走的规律了吗?”

生:“时针走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5)师:“时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

生:“时针走一圈走了12个大格是12小时。”

2、认识“分”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时针是一个大格一个大格的走的,那分针又是怎么走的呢?请大家拨动你手中的学具钟,看看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操作、交流 :分针是一个小格一个小格的走的。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

生:“1分钟。”

师:“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呢?”

生:“5分钟。”

师操作分针从12走到9,问:“分针走 了多长时间?”

“4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说自己的方法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60分。”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手、脑,通过多种形式的拨钟练习,体现学习的层次性,让学生在看、拨、想的过程中知道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3、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猜测:时针和分针就像两名赛跑运动员,不停的在钟面肾功能跑着,你们知道他们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生拔钟面,在小组中讨论时、分的关系。)验证:多媒体演示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l圈的过程。

归纳: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正好走l圈,时针走1—圈是1小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所以1时=60分。(板书:l时=60分)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测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的机会。对于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究,并给予鼓励,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体验1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的真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一段好看的动画片送给大家。”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分钟

师:“刚才我给大家放了一分钟的动画片,你觉得这一分钟怎么样?”

生:“太短了。”

听一分钟敲钟声 师:“刚刚也是一分钟,你觉得这一分钟怎么样?” 生:“真长呀?” 师:“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生:“因为动画片是我们想看的,而钟声不好听,所以我们感觉不一样。” 师:“我这里有一些有关一分钟的资料大家请看。”

1分钟的时间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能播180个字,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高速火车一分钟能开1980米,喷气式客机一分钟能行18000米。

师:“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2、体验1时

出示填空: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时。(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集体订正。)l小时中小朋友还能做很多事情,请大家回家作个小小的调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在一小时里能做哪些事情,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上课、下课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最贴近的事情中感受1小时。课后对家长作调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1小时的认识,有利于对其时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愿意谈谈你的收获吗?

课后反思

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上一篇:提车心得下一篇:第八届黄家埠镇中心小学英语节活动方案